首页 >> 个人集合 >> 刘大卫 >> 过去的日子
字体∶
我的早年教育

刘大卫 (发表日期:2009-02-18 15:24:06 阅读人次:4344 回复数:33)

  我的早年教育

  
吾丁

  
---------------------

  


  
我1965年生,1984年上大学。有人这么一看,嘿嘿,你比人家晚一年上大学,你是个浪人!(注:日本以外的读者大概看不懂,浪人这个日语单词,指的是高中毕业当年没有进入大学,复习了一年才进大学的。浪了一年的,叫一浪,音同“一郎”,同理类推还有“二郎”“三郎”……我们河北,管直接考上大学的叫应届生,当年没考上的叫复习生。)

  
这件事儿有点意思。浪人这个词,如果采用日语的含义,用在我身上是不准确的。我81年进高中,84年高中毕业,直接考上大学,没浪。

  
浪,如果采用山西陕西河北一带的含义,就是性欲强烈风流不羁的样子。这样说起来,倒很有点儿入木三分!不知道那位说我浪人的朋友,对我到底了解多少……

  
我说话老没正经。言归正传。

  
我早年的教育,就是他妈一笔糊涂账!也不知道该怨谁。怨谁?搁下我自己姑且不论,整个中国的事儿,尤其是当年的教育,还不都是他妈的一笔糊涂账!就拿我们大学班级来说,我偏大一岁,这不算什么,大一岁的也不止我一个,还有好几个20岁的呢!

  


  
我到现在不知道我几岁开始上小学。但是我记得非常清楚的是,突然有一天,我们一群小朋友,背着各式各样乱七八糟的小书包,排着队,上学堂去了。那是我上学的开始。时间肯定是在70年代初。

  
后来的求学过程,经历了太多的变故,以至于我根本记不清楚,一直到初中3年级,我到底怎么上的学。

  
世界上的事儿,并不都是在“道理”和“计算”中运行的。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的事儿,都是在道理和计算以外运行的。

  
小学基本就是瞎混。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个瞬间:

  
我记得唐山来的小侉子谢东谢伟姐弟俩来插班。谢伟长得可俊了,我心里喜欢她又不敢表白,经常偷着看她。……那天她跟其他的几个小女孩,把教室的长凳搬到院子里,坐在上边一边说笑一边摇晃,最后板凳倒了,她们一起哈哈大笑着摔在地上……后来他们全家回了唐山,后来就都没了……

  
如果在我们这里多住几年,命运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到现在还记得那天明媚的阳光和她们的笑声!

  
我记得年轻白净的王老师,用一个盆子打了热水,端到我们教室里,脱了鞋袜洗脚。她的白白的脚丫真好看……她为什么跑到我们教室里来洗脚呢,我到现在也不知道。

  
我记得我抱着爸爸那台红色的手风琴,站在小学院子里的土台子上独奏了一首《东方红》。

  
我记得舒青跟我打架。我小时候个子矮,他比我个头儿高,三下两下就把我压倒了。但是!在摔倒的一瞬间,我顺手抄起了书桌上的铁皮铅笔盒,他压着我打我,我就用铅笔盒狠狠地敲他的后脑勺儿!谁怕谁!

  
我还记得,有一个学期(或者一年),爸爸把我接到他任教的一所公社中学里住,让我去附近的小学上学。我太高兴了!我很惊奇地发现,那所小学所有的老师都是王老师。我每天一个人走很远去上学,回来跟爸爸一起吃中学食堂的饭。比家里的饭好多了。之所以没有继续下去,是因为我的胃口太大,爸爸负担不起。就把我又送回来了。其实公社中学的条件非常简陋,我睡的地方根本就不是床也不是炕,是一个土台子,原来是修理电机用的。

  
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因为我们家的房子是新盖的,没出问题,但是也要住地震棚,地震棚太好玩了,心里盼望天天都地震!

  
有一天,毛死掉了。我记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那如丧考妣的报丧广播传出来以后,我爸爸站在院子里,抬头望着天,脸上带着一种想压抑却难以压抑的类似笑容一类的东西。后来他跟我说:那是我一辈子最高兴的一天,之一。

  
不久就是宫廷政变(一般人的说法叫“粉碎四人帮”)。上街游行。

  
我还记得,我们还要学工学农。本地没有工,只能学农。割草积肥拾麦穗,什么都干过。一个小孩子能干什么呢?无非是根据毛主席的指示,让人的日子难受一点儿罢了。

  
小学就那么糊里糊涂地混过去了,然后混中学。

  
首先是学校不停地换!邓时代开始后,开始整顿教育,我们的学校开始经常性地搬。初一到初二,搬了多少次,我都记不清了。老师也频繁地换人,周围的同学经常有新面孔。我的脑子里记忆的混乱,主要是这一段。初一初二混得差不多了,又开始改学制。初中恢复到文革前的三年制。这时候我刚好混完了初二。

  
到初三时,学校的教育开始动真格的了。那时候已经开始恢复高考,“读书”这个概念,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家长们开始为自己的子女们的前途焦虑。

  
恢复三年制开始,我父亲已经被调到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任教,我们那里的中学,有初中的没高中,而最高学府一中则没有初中只有高中。当时,县城的一些反动的共党官僚阶层,想出了一个馊主意:在原来的中学之外,又搞了一个“子弟中学”,也是只有初中部。这个子弟中学的学生,都是吃商品粮的,换句话说,子弟中学只收县城小官僚们的“子弟”。他奶奶的。我爸爸是被共匪逐出京城的右派分子,既是有名望的老师又是见过世面的人,马上通过关系把我也弄进了子弟中学。我对自己的早年教育,印象明确的,就是从子弟中学开始的,我进了子弟中学就上初三。

  
我父亲一不做二不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吗,他妈的你们这些微不足道的小官僚还斗得过老师不成?玩官场你们拿手,玩教育还由得了你们?结果,为了应对即将来到的高中考试,他跟高中里最好的各科老师通了气,正好一中老师的孩子们差不多都到了该考高中的时候,家长们一拍即合,成立了一个“小补习班”。这个“小班”每个周末在一中的空教室里上课,孩子的父母们,就是一中的老师们给我们上课。换句话说,我们还没考进一中,就已经在一中的教室里上课啦。而这个小班的成员更绝——不是一中的教师子弟,不收!实质上,进了这个小班,基本上进一中就十拿九稳了。——看谁厉害!

  
这回,那些关心孩子教育的人,包括某些小官僚,反过来都去求我爸爸要求进“小班”。哈哈!“小班”让我们这些教师子弟扬眉吐气。

  
简单地说,81年进了高中,我的记忆就很明晰了。早年教育也告一段落。

  
顺便提一句,我们进了高中,又赶上高中恢复三年制(在此之前高中也是两年)。所以我们84级的大部分大学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次教育体制改革都赶在我们的最关键的时刻,而且每次我们都是教育改革的受益者。

  
但是,世界上的事儿,并不都是在“道理”和“计算”中运行的。我一直坚持认为我们84级的大学生都是81级的高中生,但是我错了。最近我跟我们班的老同学聊天,我说:咱们都是三年高中然后进大学的……,她打断我说:我不是的。我们西安当年高中还是两年。

  
我愣了半天----中国之大,真是任何想象不到的事情都不算意外!

  
……世界上的事儿,并不都是在“道理”和“计算”中运行的……

  
2009.2.18

  





Page: 2 | 1 |

 回复[1]: 你还挺认真的. 龍昇 (2009-02-18 16:04:14)  
 
  

 回复[2]:  是的 (2009-02-18 16:12:35)  
 
  看来,板凳筒子,是俺小后辈了~~~

  
我79年进高中。81年上大学。

  


  

 回复[3]: 嗯。 自带板凳 (2009-02-18 16:16:38)  
 
  我们自民党的信念就是:自民党人就怕认真二字。

 回复[4]:  是的 (2009-02-18 16:21:14)  
 
  板凳小弟~~

  
刚上学时的一些景象,还记得么??扯扯。

 回复[5]:  会長 (2009-02-18 16:29:29)  
 
  是的さん63年生まれ?僕よりずっと下ね

 回复[6]: 几乎没有。 自带板凳 (2009-02-18 16:30:21)  
 
  文中的几个片断,就是记忆最深刻的片断。

  
其他的就是玩,跟学业没什么关系。

 回复[7]: 飞涨(会长)~~ 是的 (2009-02-18 16:31:56)  
 
  だから会長になったやろ?~~~ ほほほ~~

 回复[8]:  是的 (2009-02-18 16:34:31)  
 
  >几乎没有。

  
哦。你还记得你是什么季节上的学么?

  
我那会儿是春季入学,和现在的日本一样。。后来改制秋季入学。为此我们还“多”上了半年小学~~~

 回复[9]:  会長 (2009-02-18 16:38:56)  
 
  僕は95年に会員の公投で当選されたよ、もう14年立ったが、引退したい、ても後継者が現れない、困っているね、是的さんやってもらうか?

 回复[10]: 不记得了。 自带板凳 (2009-02-18 16:40:54)  
 
  好像也是春天入学的吧,我又不能自作主张地改变入学时间,随大流呗……

  
嘿嘿。

 回复[11]: 那我是前辈了 黑白子 (2009-02-18 16:41:13)  
 
  我的幼年、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教育也是乱七八槽、稀里糊涂的——因为那个时代本身就是乱七八槽、稀里糊涂的。

  
反正,经过若干转学,不知为什么我比班上的同学要小一岁,大家都属猪,可我却属鼠。

  
还记得77年恢复高考,我那时高中尚未毕业,但也被允许参加——结果因为数学得了零蛋,没有为祖国、学校和家庭争光——半年后,78年夏天又是高考,正好高中毕业,顺势再蒙一把,运气不错,本应该插队下乡,却混上了大学,还是大学班里惟一的一个应届毕业生——班里最大的同学大我14岁。

 回复[12]:  是的 (2009-02-18 16:41:40)  
 
  ちなみに。。。何の会長だ???は~~~

 回复[13]: ご参考 会長 (2009-02-18 16:45:27)  
 
  http://www.geocities.jp/moumantaigd/CantonBunka/

  

 回复[14]:  是的 (2009-02-18 16:45:58)  
 
  >好像也是春天入学的吧,我又不能自作主张地改变入学时间,随大流呗……

  
不好说。。我后面入学的同学,就成秋季入学了。。但我忘记是从哪一级了~~~

  
我到现在还清楚记得报名上学那天儿~~~ 那天晴空万里的天气,春天明媚灿烂的阳光~~~ 真是历历在目~~~

 回复[15]:  自带板凳 (2009-02-18 16:46:45)  
 
  〉〉那个时代本身就是乱七八槽、稀里糊涂的。

  


  
----就是这感觉。

  
70年代末开始好一些。

  

 回复[16]: 食事会?? 是的 (2009-02-18 16:48:29)  
 
  食事会の会長???は~~

 回复[17]:  是的 (2009-02-18 16:51:26)  
 
  なるほど。在日広東文化交流会。。。ていう会?

 回复[18]:  是的 (2009-02-18 16:57:29)  
 
  ワ~~

  
いろいろとずいぶん楽しそうだね~~ 素晴らしい! 会員は皆広東出身のかた?どれぐらいおる?

 回复[19]: 是的さん 会長 (2009-02-18 17:01:02)  
 
  もうそろそろ仕事が始まるから。後程、話しましょう!ご機嫌よ

 回复[20]:  是的 (2009-02-18 17:03:46)  
 
  会長ご苦労さん~~ 頑張ってね~

  
俺はそろそろ仕事が終わり、退社する~~~では。

 回复[21]:  邓星 (2009-02-18 17:16:14)  
 
  “任何想像不到的事都不算意外!” 没错。包括人和鸟。

 回复[22]:  是的 (2009-02-18 17:28:03)  
 
  走题玩儿了一阵儿。言归正传。

  
文革期间迎来入学的一代,可能地区之间会有些许局部差异,但大致基本都如楼主经历。大同小异。简单概括成一个词的话: 折腾。

  


  
我没有小学毕业证书,中学毕业证书,高中毕业证书。甚至连“毕业证”这词儿。。。我都不清楚。更别说什么毕业照了(高中有。但我没照上)。

  


  
中国人从小就经历的“人生翻弄”和“生活沧桑”,哪儿是小鬼子们能想像得出的。。。

  


  
然而,一切,都有其自身内在的定数。我们需认真温暖地呵护她的柔软部分,小心翼翼地剥离她的刺硬部分。。。

  


  


  


  

 回复[23]: 包括人,为什么还要包括鸟呢? 自带板凳 (2009-02-18 17:35:37)  
 
  

 回复[24]: 高中毕业证好像有过。 自带板凳 (2009-02-18 17:38:02)  
 
  但是估计早就不见了。

  
大学毕业证还有,也开始斑斑驳驳的了。

 回复[25]:  小小鸟儿 (2009-02-18 18:01:47)  
 
  邓星想到了我呗,所以提了一嘴也包括鸟

 回复[26]:  敬天爱人 (2009-02-18 18:37:52)  
 
  哇,一句浪人整出了一篇文章。手脚还是很麻利的嘛。

  
其实能上复旦,别说应届生,就是浪上几年也是值得的嘛。呵呵。

  
印象中早俺几届的也是高中有二年,三年之分。看来中国还不够大。

 回复[27]: 其实我今天很忙! 自带板凳 (2009-02-18 19:04:24)  
 
  一边跟上司争论,一边抽空写。

  
我容易吗我!

 回复[28]: 请大卫兄帮忙改改相声 魏来五道 (2009-02-18 19:39:37)  
 
  回国玩了两个月,本定于1月17日回的机票也废了,为的是去北京看刘兰芳大师从艺五十周年的演出和研讨会,和姜昆,宋德全等一块喝酒,聊天,被再三鼓励着就写成这么个相声,处女作,没啥笑料,务请老兄及各位高明斧正,想点包袱啥的.

  
另外要上大使馆去换新护照了,要啥材料,如何查使馆网,哪位哥们妹们告诉一把?先谢了.

 回复[29]: 不敢当! 自带板凳 (2009-02-18 21:21:35)  
 
  大作拜读,写得太好了!

  
无需任何改动。

 回复[30]:  赵然 (2009-02-19 05:42:56)  
 
  嗯

  
比我晚两届

  
我上网比你早

  
附近照一张

  
汗,,,,,,

  
汗,,,

  

Page: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过去的日子
    2009之夏:上海行色(4) 
    2009之夏:上海行色(3) 
    2009之夏:上海行色(2) 
    2009之夏:上海行色(1) 
    那一年我十七岁 
    我的早年教育 
    岁月留痕(3) 
    岁月留痕(2) 
    岁月留痕(1) 
    录音机的回忆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的回忆 
    丁老师 
    走在路上 
     一日之旅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