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刘大卫 >> 过去的日子
字体∶
丁老师

刘大卫 (发表日期:2008-11-19 23:57:27 阅读人次:4183 回复数:47)

  丁老师

  
吾丁

  


  
1. 序

  
那天,我匆匆忙忙赶往乐乐中国电视台,参加叶千荣先生主持的电视讨论节目。到了电视台,刚刚坐定,还没化妆,叶先生气冲冲来到我面前,劈头盖脑来了一句:“你这个人,怎么没有性欲!”

  
嗯?我的脑子嗡地一声,心里喤嘡一下子。眼睁睁看着叶先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的脑子里在一瞬间闪过这么几个念头:

  
第一, 这事儿极端隐私,他不可能知道!谁会给他通风报信儿呢,难不成是黑白子……?

  
第二, 就算是我没有性欲,你那么高大威猛,又不如小林苗条,我对你也没性趣,我有没有性欲,你管不着!

  
叶先生看着我茫然不知所措的脸,大概意识到我被他一句话给镇懵了,也可能他看我一脸狐疑的表情,意识到什么地方不对劲儿,于是补充解释了一句:“说好的两点钟集中,你怎么两点半才来!”

  
我一听,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我擦了一把脑门子上的汗,歪着脑袋跟叶先生纠正道:“叶先生,我迟到了,您最多说我不守时,算我没有信誉,但是这事儿无论如何也跟我的性欲没有关系!”

  
他一听,低头沉吟了一下,“信誉”……“性欲”……

  
……大家赶快化妆,准备进直播间!抓紧点啊!他招呼了一句,就赶快走开了。

  
我看着叶先生离去的背影,心想,这大名鼎鼎的节目主持人,虽然说普通话接近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作为上海人,他还是没搞清前鼻音和后鼻音的不同……

  
他若无其事地走了,我的后背还在冒汗……

  
天地良心,其实,我的性欲很强啊……

  


  


  
2. 丁老师:我们学校里学历最高的老师

  


  
我们那个小县城的最高学府是县立高中。在我心里,此校有两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一个是我爹,原来在66军某师某旅某团当文化教员,驻扎在京郊顺义,然后被打成右派,团泊洼劳改以后戴帽发配到河北。此君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歌声嘹亮,写一手好文章,教语文课;另一个是南开大学毕业的右派分子,丁老师,原籍上海,个头不高,温文尔雅,戴一副近视眼镜,说话细声慢气而诙谐幽默,历史系毕业的,教历史课。两个人都是外地人,口音与本地人不同,教学水平那叫有口皆碑,提起语文老师,就是刘老师;历史老师,就是丁老师。谁人不挑大拇哥!

  
其实,最初,他俩都没资格进县立高中。右派嘛,低人一等。我爹憋屈在一个公社中学里教语文;丁老师更惨,在县立高中的菜园子里种菜。那天,我爹带我去看丁老师。丁老师比我爹大一点儿,那时候我还是个小屁孩儿,还没上小学,我叫他丁掰掰。我爹当时比我还年轻,我比我儿还小,我爹牵着我的手,走过没有鲜花盛开的村庄,来到没有希望的田野上,去看望他的难友。丁老师右派在身,虽然是南开高才生,但是那年头主要看成分,姑娘们不敢贸然相许,所以他还在打光棍。一看到我,高兴得不行,带着我去参观他的菜园子。诸位,我跟你们说,到现在,我没有再见过比那个菜园子更充满了生命力的绿色的地方。

  
好几排的黄瓜架子,还有西红柿秧子,干净利索,比朝鲜劳动党的言论还整齐,一点儿毒草都没有。我被那一片充满生命力的蔬菜包围着,那蔬菜的叶子,郁郁葱葱,生机盎然,那铺天盖地的绿色,让我嚎啕痛哭。

  
丁掰掰拿个篮子,摘了几个黄瓜和西红柿,用井水洗了一下,给我吃。诸位,我跟你们说,吃了那些新鲜菜蔬的人有福了,你吃了那样的黄瓜才知道什么叫自然,什么叫嫩,什么叫嘎不楞登脆;你吃了那样的西红柿才知道什么叫……,你们自己琢磨去吧。

  


  


  
3. 上海人丁老师

  


  
不是有那么句话么,叫作只要是有才能的人,什么乌龟王八蛋也挡不住他们的光辉。我爹和丁老师就是这类人。后来他们俩一起被调进县立高中,这时候的县立高中才有了光芒,不再在黑暗里行走。没有他们俩,那还叫什么狗屁县立高中呢!

  
……转眼间到了1984年,我该准备高考了。盛夏时节,老师和学生都在经受炼狱般的煎熬。老师使出浑身的解数,辅导,模拟考试,上大课;学生们废寝忘食,考了再考,考了再考,都快烤糊了……

  
我是学习最好的学生之一,文科那点东西,我高二就基本解决完毕,高三主要是攻读跟我不共戴天的数学,因为文科也要考数学。只要数学考好了,我就万事大吉。我不懂数学,只能用死记硬背的办法。归类,一类归一类地背,背完了我就去打篮球。

  
丁老师总是在我打篮球的时候碰到我,把我叫住:“喂,小子,你没事儿吧?”

  
历史课上大课(就是毕业班几个班汇集在一起,由最好的老师集中辅导),在操场上,丁老师在前边辅导。他一边讲一边提问,我就在下边对答。辅导结束后,丁老师跟我爹说:“这小子行了,没问题。”

  
20多年过去,丁老师辅导的内容,我都不记得了。但是我很清楚地记得,他在提到郑成功的名字的时候,总是说成“镇晨公”。嗯?我很敏锐地感觉到,这跟我们的普通话发音不太一样。

  
高考结束,自己估分,报志愿。我爹参加省城阅卷,完毕以后顺路去北京参见奶奶,报志愿的时候来了一个电报,第一志愿北大,第二志愿吉大(因为我奶奶住在长春,年老没人照顾)。在我爹发来电报的前一天,我碰到丁老师,我问他报志愿怎么报,他不假思索地说:你报复旦大学!还犹豫什么!老在北方呆着有什么出息!

  
我就把复旦大学报了第一志愿。然后就到上海念书去了。

  
我在上海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上海人都把郑成功念成镇晨公。后来上升到了理论高度,才知道,对于南方人来说,卷舌音平舌音相对容易解决,事实上,很多上海人把卷舌音念得很好(至少比沈阳人念得好),但是,前鼻音后鼻音,对他们来说,或许一辈子也解决不了……

  
哦……郑成功,镇晨公,后来又有了性欲和信誉。明白了。

  


  


  
4. 照片里的丁老师:背景淡出

  


  
丁老师跟我父亲还有一点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俩都跟四川有些渊源。我们家的事情,我略知一二,我爸爸小时候随着我爷爷在重庆南岸住过几年,我爷爷当时在重庆的陆军大学教授陆军野战课程,在南岸有一所大房子。丁老师和四川的渊源,我不甚清楚,只是知道,他跟我爸爸都喜欢吃辣的。这可能都是在四川留下的病根。有一次,我跟丁先生闲聊,我们河北人不吃辣的,他跟我说,不吃辣的,你就亏了,世界上这么好吃的东西你不吃,我也不劝你了……说完还得意地笑了起来。

  
我在上海念书的时候,每次放假回家,都要去拜见丁老师。丁老师的姐姐在上海海运学院教书,我去拜访过,丁老师还托我给他们家带过河北的土特产。我后来考托福,还特意跑到浦东丁老师姐姐家,拜托她给我找报名表。

  
丁老师结婚很迟,第一次婚姻没生孩子,后来离婚了。然后再婚,有了一个儿子,老来得子,很不如意,孩子不争气,泯然众人。我每次去看他,他都很感慨,一辈子就这样蹉跎了。

  


  
来到日本以后,有一天我给我爹打电话,爹说,丁老师大病一场,你给他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子,不可忘记,那是你的恩师啊。我马上把电话打过去:“丁老师!您好吗?”

  
他的声调出奇地平静:“我不好。我现在一半身子不能动了。”

  
问候了几句,他好像很疲惫,我放下话筒,千头万绪一刹那涌上心头,泪流满面。

  
后来,我忙于读学位,找工作,结婚生子,很长时间没有跟丁老师联系。

  
那年回家探亲,祭奠母亲,跟弟弟一起来到骨灰堂,我把母亲的骨灰盒擦拭干净,默祷。离开的时候,弟弟突然捅了我一下,然后抬手一指。我顺着他的手望过去……

  
啊!我赫然看见了丁老师!我的丁老师……

  
丁老师,此刻,只有大大的黑白照片镶在黑边的镜框里,放在骨灰盒前。哦,照片里的丁老师,我太熟悉了,他的笑容,他的声音,他讲课的样子,一瞬间潮水般涌进脑海。丁老师!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几步跨过去,刚刚擦干的泪水又一次流出来,我在丁老师的遗像前,强忍住抽泣,合掌,默祷……

  
出来以后,有一阵子,我站在那里发呆。丁老师,就这么走了?那个身材不高,总是笑眯眯的丁老师,那个文质彬彬,时而步履匆匆,时而悠然信步地在我们高中的教室间来来去去的丁老师,也不在了……因为我父亲事先没有告诉我这件事,是弟弟那一抬手,才给我带来了这个震撼,一时间心里反应不过来。

  
我的心里没有太多的伤悲,反而在一瞬间回想起在读高中的三年间,丁老师带给我的快乐记忆。丁老师极聪明,除了是个出色的历史老师以外,他还带领我们排练合唱。他从收音机的节目里把《在希望的田野上》录下来,然后独自把合唱的简谱整理出来,刻板印刷,分给我们,然后指挥我们练习合唱。那时候县里还有一个民乐团,还有一个漂亮的女高音,来跟我们配合排练,民乐队很不错,前奏那一段悠扬的竹笛甫落,丁老师轻轻一抬手,我们几个声部轻声唱出:哦……咦……

  
那悠扬的笛声,浑声部的合唱,至今好像还在耳边萦绕,那个高挑的神采飞扬的女高音,你如今又在何方……

  
丁老师就在这样一连串的回忆里复活,在我眼前出现。我没有见到年老多病的丁老师,想来是一种幸运,因此我的记忆里,都是那个神采奕奕的丁掰掰。恍惚间仿佛又回到那个早晨,父亲牵着我的手来到丁掰掰的菜园,他摘来黄瓜和西红柿,洗干净,拿到我面前,把一条黄瓜“啪!”地一声掰开,那脆生生的声音,还有他的笑声,又传入耳中……

  


  
镇晨公啊……他站在操场的高台上,平静地一边沉思一边给我们讲课……

  
如今,你走了,还有谁能给我们讲镇晨公……

  


  
2008.11.20

  





Page: 2 | 1 |

 回复[1]:  大汉临离 (2008-11-20 01:11:33)  
 
  这反右派斗争还不给正名?

 回复[2]:  邓星 (2008-11-20 02:18:52)  
 
  半夜里还有文章看。。不错。这板凳就坐上了。。

 回复[3]:  东京博士 (2008-11-20 05:31:53)  
 
  我也只能说“挣晨工”。“信誉”知道说不好,怕被误解,一般说“信用”,“侬迭戈家伙勿港信用,老是放白鸽”。

 回复[4]: 黑白子冤枉 黑白子 (2008-11-20 09:22:39)  
 
  >第一, 这事儿极端隐私,他不可能知道!谁会给他通风报信儿呢,难不成是黑白子……?

  
黑白子义正言辞地回答:不是黑白子!!!

  
我不认识什么叶千荣、花万枯的——但是,我认识一个老唤的,他认识一个叫翠花的,翠花认识一个叫东博的,东博认识一个叫玉凤的,玉凤认识一个叫陈某的,陈某认识一个叫春菊的,春菊认识一个叫张石的,张石认识一个叫杨文凯的,杨文凯是中文导报的领导,中文导报雇了一个叫叶千荣的……

  
有点远,还是往近扯——我对老唤没有多说什么,只说那家伙……

  


  
——30年前就自称“下山小老虎”……

  
——25年前获得“镇河北”的美称……

  
——20年前代表河北和号称“一杆亮”的河南炮王比擂,三天三夜不分高低,硬是晕倒也不下来,最后虽然以一秒之差输给“一杆亮”,却也获得“床上愚公”横匾一幅(后被老唤收藏)……

  


  

 回复[5]: 关系很复杂啊…… 自带板凳 (2008-11-20 09:32:06)  
 
  慢慢倒持倒持……

 回复[6]:  唐辛子 (2008-11-20 10:05:02)  
 
  嗯,虽然给一条板凳留言是件很没面子的事,不过偶尔好奇地进来看了,还是偶尔地表扬一下:

  
这样的文章写得很好看。

  
不过最后一段还是很差劲。

  
“丁老师,我多想时光倒流,再让爸爸牵着我的手,去你的菜园子,吃你新鲜的菜蔬;我多想再一次坐在简陋的操场上,听你给我们辅导历史课,听你那略带上海口音的普通话给我们讲镇晨公……”

  
----典型的小学生作文。

  

 回复[7]: 早晨一来 自带板凳 (2008-11-20 10:19:38)  
 
  就修改文章的结尾处。修改完毕,才看到6楼的帖子。

  

 回复[8]:  小小鸟儿 (2008-11-20 10:24:50)  
 
  挺好看的

  
只是有一点,你还是没上学的小屁孩的时候就会被绿色感动得嚎啕痛哭了?

 回复[9]: 嗯,是的大姐。我很单纯啊。 自带板凳 (2008-11-20 10:43:30)  
 
  我从小就会哭。

 回复[10]: 镇晨公庙和镇晨公生家 龍昇 (2008-11-20 10:34:47)  
 
  但愿下两张图片不在局长“关于上贴图片的建议”的“自律”中,以纪念丁老师。其它的待会儿再聊。

  


  
镇晨公生家(1998,平户岛):

  


  


  
镇晨公庙:(1998?2000?):

  

 回复[11]: 老吴在干嘛? 自带板凳 (2008-11-20 10:34:25)  
 
  我估计老吴又跑去查找66军的驻地资料去了。

  
我写的是顺义,也可能是昌平,反正就是那一带。

 回复[12]: 爷爷早! 自带板凳 (2008-11-20 10:36:21)  
 
  您来了我太高兴了。

  
毛主席曾经说过:这样的图片好!

  
您知道我爹他们部队当年驻扎在哪儿吗?是顺义还是昌平?

 回复[13]: 不必没自信,确为顺义。 龍昇 (2008-11-20 10:37:34)  
 
  

 回复[14]:  东京博士 (2008-11-20 10:40:01)  
 
  俺可以给你看看“镇晨公”,还可以给你看看朝鲜人民在指望啥。

  


  


  

 回复[15]: 谢谢爷爷的指点。这我就放心了。 自带板凳 (2008-11-20 10:44:48)  
 
  谢谢东博的图片,这样的图片不在自律范围,特此说明。

 回复[16]:  东京博士 (2008-11-20 10:51:31)  
 
  俺早就脚滴你好这口,一要带鲜,二要带女的(哪怕是朝鲜的丑女背影)。

 回复[17]: 给丁老师献花 陈某 (2008-11-20 10:57:29)  
 
  

 回复[18]: 你有一篇文章提到高考。 自带板凳 (2008-11-20 11:18:17)  
 
  电视剧把80年代的高考弄到冬天去了?真是笑话。

  
盛夏时节的高考,有很多东西值得写。

  

 回复[19]:  东京博士 (2008-11-20 11:53:11)  
 
  俺们那时高考前,嘴里咬人参须的都有。考场内爆热,朝鲜劳动党和国家很关心俺们这些朝鲜考生,每个考场教室都临时搬来2个摇头台扇,还有一个装满大冰块的铅桶(估计是菜场水产货柜匀来的冰块),中途还有人拿着个打蟑螂用的喷雾器来打喷嚏(上海人把那个玩意儿叫DDT,前半部外形和结构都挺像男性器的),不过打出来的是清香的喷雾,据说是社会主义的防暑降温剂,绝对没有掺敌敌畏,也没有掺三聚氰胺。

 回复[20]: 嗯。。。 自带板凳 (2008-11-20 11:57:58)  
 
  高考是决定人生道路的重要步骤,你们大城市的孩子们还好,尤其是我们这些学生,压力比你们大得多,录取分数也比你们高。压力可想而知。

  
比如,

  
有的人进了考场,拿到考卷的一瞬间,突然忘了自己的姓名!怎么也想不起来自己叫什么……

  
有人铅笔掉在地上,手哆嗦着,怎么也捡不起来……

  


  


  


  

 回复[21]:  东京博士 (2008-11-20 12:41:16)  
 
  我们那时是全国统一高考,录取分数线上好像没有什么城乡差别的吧,分数线那时都整版的公布在《文汇报》《解放日报》上的。但是各种信息,补习班,基础设施和师资方面,城乡差别肯定是很大的。

 回复[22]: 啊?你连这都不知道…… 自带板凳 (2008-11-20 13:15:31)  
 
  考试是全国统一,但是各地的录取分数线可不一样啊!

  
你说的只是你们上海大帝国的事儿。帝国以外就不一样了。

  


  
拿河北来说,我们当年要想进北大复旦这样的学校,文科的话,总分要500分以上才行。

  
而北京的考生,文科有460分就能进北大。

  
而同样的460分,在河北,搞不好连河北大学都进不去。

  


  
河北的分数线还不算太高,湖北,江西,福建,这些地方更不得了。

  


  


  

 回复[23]:  东京博士 (2008-11-20 13:25:29)  
 
  那个估计卡的不是单纯的高考,而是将来的户口问题,你得替朝鲜政府站得高看得远想问题才行啊,别说高考,就是河北人跟北京人结婚都很难结到一块儿去呢,俺们上海大帝国就有市区人跟郊区人相爱没法结婚的呢,苏州河上一座桥都有棒打鸳鸯散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是世界上最平等的国家。

 回复[24]: 我操,你想得真远。 自带板凳 (2008-11-20 13:37:57)  
 
  扯到户口了已经,再扯下去连祖籍都扯出来了。

 回复[25]:  东京博士 (2008-11-20 14:02:41)  
 
  问题就在这里,朝鲜人民悲哀之处就是一个户口问题可以压死人一辈子,不信你问问你们家老板凳去。就是今天,民工在城市打工,没有户口就没人理你,你民工的孩子要是没户口,上学都没地方让你进,或者明着敲竹杠让你先得赞助朝鲜人民伟大的教育事业,就因为你不是这个城市的户口。

 回复[26]: 知道与不知道 自带板凳 (2008-11-20 14:06:33)  
 
  〉〉“朝鲜人民悲哀之处就是一个户口问题可以压死人一辈子”

  
---这个的,我的,大大地知道。不用问老板凳。朝鲜人民谁都知道,呵呵。

  
---------------------------------------------------

  


  
我所不知道的是:高考录取分数线的不同,有没有户口限制的因素在里头。

  
这个问题我是头一次听说,我不敢肯定。

  

 回复[27]:  麻生首相要给国民发红包,我很生气 波波不静 (2008-11-20 14:06:43)  
 
  麻生首相要给国民发红包,我很生气。生气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

  
日本人是每一个成年人发1.2万日元,18岁以下未成年人和65岁以上老人发2万日元,一家子弄得好的话,可以拿到6万4000日元,多少也合4300元人民币。如果拿回家送给老妈,也可让老人家开心一番。

  
但是我没有,是因为我不是日本人。

  
像我这样与红包无缘的在日外国人有300万之多。我们和日本人一样的纳税,一样的缴费,一样生活在同一个水深火热之中,这等好事就是轮不到我们。

  
我们似乎只有纳税的份,而没有获利的权益。这就是国籍歧视。

  
烦心的事还有,那就是每一次回日本都要按指纹接受入境检查。虽然包括美国人在内,所有的外国人,也包括像我们这些长期居住日本的中国人都毫不例外地要享受这一“待遇”,但是心情总是别扭。有时候因为出差一个星期要进出日本两次,两次都要按指印,真的想骂“巴格牙鲁”。

  
一年一度的企业决算又要开始,又要向日本政府缴税。“我给了你这么多,你给了我什么?”我老是想拿这句话问日本首相。

  
不是我小气,而是我觉得不公平。

  
现在都已经是“奥巴马时代”了,黑人都可以当美国民选总统,日本,你真应该学得大度些。

  

 回复[28]: 波波不静 小小鸟儿 (2008-11-20 14:12:13)  
 
  联合纳税却没有红包的华人签名上疏怎么样?我也是这样的心情。

 回复[29]: 莫愁前路无知己 自带板凳 (2008-11-20 14:13:35)  
 
  天下谁人不识君。

 回复[30]: 哈哈!板凳总是在 小林 (2008-11-20 14:22:04)  
 
  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把我抬出来。

Page: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过去的日子
    2009之夏:上海行色(4) 
    2009之夏:上海行色(3) 
    2009之夏:上海行色(2) 
    2009之夏:上海行色(1) 
    那一年我十七岁 
    我的早年教育 
    岁月留痕(3) 
    岁月留痕(2) 
    岁月留痕(1) 
    录音机的回忆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的回忆 
    丁老师 
    走在路上 
     一日之旅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