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刘大卫 >> 伸脚轩
字体∶
我的名字,别人的名字

刘大卫 (发表日期:2011-06-10 12:09:35 阅读人次:4731 回复数:31)

  我的名字,别人的名字

  
吾 丁

  


  
我爹是老家颇有名望的国文老师,我的名字,是他从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主人公那里搬来的。那个年代,“大伟”,“大为”“红卫”“宏伟”等等类似的名字很多,但叫大卫的,直到高中毕业,我真没碰到过。

  


  
我们这个年代的大学生,一般人尚未开始流行取洋名字。外语系和国政系的学生,因为接触外籍教员或留学生多一些,一部分学生政审合格以后,还有人去跟留学生同住,本来的土名字以外,再弄个洋名字,为了老外叫得方便。那天我去留学生宿舍找马骏商量吉他协会开演唱会的事儿,寝室的门开着,里边却黑咕隆咚,因为心里还有一股对洋人的隔膜或畏惧,或者说还要硬装一些礼貌与文雅,就没敢贸然闯进去,在门上轻轻敲了一敲,怯生生地问道:马骏在吗?

  
没想到从黑暗的房间里(这时已经能看到床的轮廓)里传来一个年轻女人的声音:John? 他去图书馆啦!

  
我哦了一声就仓皇逃命去了——这是男生宿舍啊!

  
临走时往房间里如饥似渴地看了一眼,隐隐约约看到床上是两个人。

  
他妈的!人家留学生的日子过得就是舒服。两个人公然打炮也没人管!老子也想搂着女孩子睡觉,天天想,但是没地方啊!

  


  
骏就叫“John”,也算是就地取材,将就材料。

  


  
上海本来就是一块飞地,是中国最洋气的城市,欧美文化痕迹历来很明显。如果你懂一些上海话的发音,你就能了解那些常见外国词汇的中文发音的来源了。随便举个例子,比如Ford,如果按照北京话发音,我们应该叫“福德”,为什么叫“福特”呢?就是因为这类词首先都是从上海开始流传的,上海话里“特”是个爆破音,发音接近“de”而且不那么重读,所以在上海话发音来念“Ford”,写出来就是“福特”,或者反过来说,上海话念福特两个字的时候,跟英文的Ford最接近。

  


  
再比如“得律风”(telephone,电话机),“烟丝批里纯”(inspiration,灵感)等等词汇,想来都是当年上海那一批飘逸风雅的作家诗人们琢磨出来的吧——柯灵,施蛰存,傅雷,邵洵美他们,或许还包括陈望道。

  


  
我还有机会结识几个大学同学以外的上海人,其中有一个身材颀长温文尔雅的小伙子,叫菲德尔,这个名字好雅致,听一次就记住了——原名反而忘了!菲德尔在原文里是小提琴的别称,我们的朋友菲德尔家传深厚,从小练小提琴,配这个名字,当属名至实归。

  


  
古巴首领卡斯楚,也叫菲德尔,另当别论。

  
按北京话的发音习惯,Castro只能翻成卡斯特罗,但是tro这样的发音,在广东话里念“楚”很恰当,我也就习惯于称呼卡斯楚同志了。

  


  
香港地区,本来是英国文化之地,从孩童时代起就有英文名字,也算是事出有因。我在广东工作,偶尔接触到香港人,很少称呼中文名字的,都是david,john,steven,frank,peter……之类的古典英文名字。

  


  
台湾人本来固守中国文化传统,洋名字不多。最近这些年也开始定力减弱,上了贼船,洋名字越来越流行。不但洋名字越来越多,甚至连语法也照搬英文,最可笑的也是流传最广的当属动词前边加个“有”,“你有告诉他吗?”“我有打电话给你呀”“我有这样说过吗?”满大街都这样说中文,……真他妈的莫名其妙!

  


  
英文里头动词前用“have”也是完成时态才用的,不是到处都用,有没有!

  


  
毕业以后走南闯北,我还真见过跟我同名同姓的人!而且见过两次!而且都是编辑!老子头两年读历史系,后两年叛逃到新闻系编辑专业,本来也应该是当编辑的。

  


  
离开故乡乃至大学毕业以后的岁月里,见过很多很多的David,我心里很羡慕他们,David对他们来说只是个附庸风雅的代号,人家都还有一个本来的名字,而我呢,我一落生就叫这个名字,哪怕你叫我David!,那也是我本来的名字,所以比起别人,我少了一层皮。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家崇洋媚外至少从我爷爷开始,当年在东北行辕日侨民遣返处负责日侨大遣返时,爷爷从美国海军那里弄了一辆Jeep,简直乐开了花,一有时间就带着随从开着美国Jeep在沈阳城里招摇过市。所以,我们家崇洋媚外是遗传,属于世袭。

  


  
我爹跟我说起给孩子起名字的出发点,往往拿我的名字来说事,而且自鸣得意,他说,名字是让别人用的,所以要“好写,好念,好记”,三好。

  
我一直觉得,我这个名字,按照简化字的写法,两个字拢共才六划,而且发音也非常大路化,并无任何古怪之处。这么简单的名字怎么还会写错呢!

  


  
你还别说,最近我发现,我的名字经常被人写成“大为”或“大伟”,有时会由衷地感叹:这么简单的两个字还会写错,简直是天才啊!所以有时候我干脆用吾丁来代替原名。

  


  
这样做的目的是免得给大家增加负担——对我来说,免得费口舌去说明“卫”的写法;对他们来说,要提心吊胆防备惹我不高兴——写错别人名字,我是要骂人的。

  


  


  
2011/6/10

  
东京

  





Page: 2 | 1 |

 回复[1]: 想证实一下 开明乡绅 (2011-06-10 12:27:16)  
 
  板凳兄,您上文提到的骏,本地主第一反应就是陈斑竹,他的网名好像也是“John”。

 回复[2]: 哈哈哈 大汉临离 (2011-06-10 12:44:14)  
 
  “大汉”也挺“三好”

 回复[3]:  旅人 (2011-06-10 12:51:50)  
 
  板凳不上生理卫生课了?

  
这文章很有趣

  
台湾人还有一个什么什么先,也是乍一听莫名其妙。他们的报纸,小说却是没有这么乱用语法的。

 回复[4]: 骏叫“John”是很便利的! 自带板凳 (2011-06-10 12:50:41)  
 
  快马就是。

  
大汉也不错!

  


  
生理卫生?也不能老上,课程有很多啊!

 回复[5]: 我就错将大卫写成大伟过, 龍昇 (2011-06-10 12:52:43)  
 
  没见你骂人。

  
呵呵,也许心里骂了

 回复[6]: 洞察一切! 自带板凳 (2011-06-10 12:55:48)  
 
  

 回复[7]: 以后叫你 丁丁 吧 科长 (2011-06-10 13:06:55)  
 
  

 回复[8]:  趙然 (2011-06-10 13:09:55)  
 
  俺一铁子叫大力

  
当年被马虎老师喊了n次x大刀

  


  

 回复[9]: 胡说 自带板凳 (2011-06-10 14:17:51)  
 
  

 回复[10]: 什么什么先是广东话。 自带板凳 (2011-06-10 15:10:30)  
 
  

 回复[11]:  邓星 (2011-06-10 16:44:16)  
 
  上海话里还有好多哪。。如“水门汀”、”潘尼西林”、“来苏儿” 等等。。

 回复[12]: 嗯。 自带板凳 (2011-06-10 16:47:38)  
 
  还有昂三……

 回复[13]:  邓星 (2011-06-10 16:48:41)  
 
  还有,“吾丁” 总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肉丁。。

 回复[14]: 一共五口! 自带板凳 (2011-06-10 16:59:27)  
 
  够不够!

 回复[15]:  邓星 (2011-06-10 17:07:30)  
 
  从前正式的炸酱面里,好像是放肉丁,还有些啥丁丁的,而不是肉末。

  
再说,就算是我的错觉也不管,肉丁比肉末好吃。。

 回复[16]: 您的感觉自然是一流 自带板凳 (2011-06-10 17:20:07)  
 
  肉丁的确比肉末好吃多了。

  
我现在也不用肉末炸酱。

 回复[17]:  旅人 (2011-06-10 17:29:06)  
 
  回复[13]: 邓星 (2011-06-10 16:48:41)

  
还有,“吾丁” 总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肉丁。。

  


  
回复[14]: 一共五口! 自带板凳 (2011-06-10 16:59:27)

  
够不够!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板凳,板凳,有你这么回贴的?

  
肉丁接下来是5口,5口什么,五口?的肉丁

 回复[18]: 我就是这意思 自带板凳 (2011-06-10 17:36:23)  
 
  

 回复[19]:  邓星 (2011-06-10 17:57:13)  
 
  嘻嘻,嘲讽我啊,不怕的就是肉丁好吃。。

  
旅人,五口肉丁真的没错啊。。。实在!

 回复[20]:  旅人 (2011-06-10 18:19:46)  
 
  邓星,那不是在讽刺你,那个意思是说,是五口猪的肉丁

 回复[21]:  邓星 (2011-06-10 18:54:47)  
 
  哈哈,我是说吾丁。我的苹果居然将他记住了,一打就出现。

  
旅人也是上海人么? 还是曾经旅居上海?

  

 回复[22]: 我回来了 志村犬 (2011-06-10 19:49:12)  
 
  回到日本了,向大卫兄问好

 回复[23]:  夏雨 (2011-06-11 00:08:58)  
 
  老爹是“颇有名望的国文老师”,

  
这儿子的国文再好,呵呵,不稀奇了哦。

  
----

  
唉,我就没有这样的爹。

 回复[24]: 志村君好,下大雨好。 自带板凳 (2011-06-11 09:26:06)  
 
  

 回复[25]:  东京博士 (2011-06-11 11:11:45)  
 
   邓星 (2011-06-10 17:07:30)

  
从前正式的炸酱面里,好像是放肉丁,还有些啥丁丁的,而不是肉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前的炸酱面,主要是肉丁+五香豆干丁,上海滩著名的一家小店在南京西路陕西北路(友联生煎斜对面),一大碗1毛6。

  
经常看日本的旅游饮食节目的人一定会有印象,很多小店名店都保持了好几代人的传统味道,也不会轻易挂牌摘牌,平时看似貌不惊人,却任凭时代坎坷风吹雨打,持续下去就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财产积累,而这种财产不仅是店主家族的荣誉,更是整个社会的财富,也是一个国家真正和谐与民族精神的体现,日本企业的强大内力也在于此。

  
我们小时候的那些著名的地方,现在都消失了,有些老店虽然名字还在,但内涵大都被改头换面搞得今非昔比,所有人都急功近利只图眼前,这是一种经济畸形追求下的文化悲哀和失落,无论是一碗传统的炸酱面,还是一项工业技术,从上到下没有人去守护,这个社会也不可能有人去守护,略有点能力的人,都把精力放在了山寨别人的东西上,而且山寨起来极其低级无品,连取名都低级的不得了,山寨索尼音响的叫尼索,山寨本田摩托车的叫木田。。。。

 回复[26]: 哈哈,东博,“大卫”算不算山寨 科长 (2011-06-11 11:29:54)  
 
  

 回复[27]:  东京博士 (2011-06-11 11:38:42)  
 
  他不算,正宗的大卫我每次见到都是全裸的,而且不说话,也不拿板烟斗。

 回复[28]: 今日午餐,没放肉丁: 龍昇 (2011-06-11 12:10:02)  
 
  素炒饼

  

 回复[29]:  东京博士 (2011-06-11 12:29:23)  
 
  刚看到一段新闻,伟大祖国的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颇似日本SONY的干电池,牌子是SQNY,新华社报道对泛滥的山寨货评论说:“一部分产品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技术含量低。。。”

  
在一个用大量税金豢养着具有世界最大规模的警察和各种市场管理人员的社会,山寨货能在市场上畅通无阻的流通本身,新华社是不会进行评论的。。。

  

 回复[30]: 嘿嘿你们这些鸟人。 自带板凳 (2011-06-11 13:16:36)  
 
  爷爷的炒饼好在是在我吃完了蛋炒饭以后看到的,要不非出人命不可啊!

  

Page: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伸脚轩
    我要当专家 
    盼星星盼月亮,盼着斯诺登快入党 
    日本队出线之后 
     那些人到底在哪里? 
     小小的幸福 
    梦/结/红 
    中国人的幽默和禁忌 
    论中国人心灵深处的贫穷基因 
    一场无耻的闹剧,两个悲惨的烂人 
    从中国人的面子说高铁和航母 
    修改稿:中国人到底如何丢掉了钓鱼岛 
    论钓鱼岛是我党的救命稻草 
    从“建国以来”说开去 
    把耶鲁女孩剁了试试看 
    论阉割之种种 
    骆家辉就是那匹不幸的马 
    静止的美与流动的美 
    最后的海军上将:井上成美 
    石原的辣椒水及其他 
    吾丁的看法 
    铁娘子伴我度周末 
    什么冷战热战,都是利益之战 
     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儿 
    满州铁路与“亚细亚号” 
    幸福时速90公里 
    中国会是下一个利比亚吗? 
    把大桥崩塌了 
    日本对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技术援助与交流的一些背景资料 
    茶趣杂谈 
    谈谈历史的重演 
    如今的记者和编辑…… 
    制止爆炸,拯救越南 
    三峡大坝到底如何防洪? 
    我的名字,别人的名字 
    三峡本无事 
    我不再主张炸掉三峡大坝 
    狗日的好人们(修改稿) 
    一条大河波浪宽 
    论中国人逻辑思维能力之低下 
    日本的头脑:石原莞尔 
    波澜壮阔的一生:乃木希典大将 
    思维的乐趣 
    论黑帮及类似组织的一般特征 
    关于民主:一段虚拟的对话 
    民主是命,经济是运 
    论名牌货 
    论朝鲜人对进化论的偏信 
    论要俗一点 
    吃茶/坏匣子/别墅 
    日本警察:和蔼背后的强硬 
    双城记之一:乡下人与外地人 
    年代纵视 
    关于西藏:几句不得不说的话(2) 
    关于西藏——几句不得不说的话(1) 
    新作预告 
    摄影课二三事 
    语 祸 
    谁是谁的玩偶 
    不要故意为恶辩护 
     我也说几句 
    东洋镜之怪现象初论 
    论中国人的瞎闹 
    台湾行色(3) 
    台湾行色(1) 
    口音 
    回国出差闪回之一:在飞机上 
    吃的回忆 
    听戏 
    痛苦中的反思 
    小凑铁道的风景 
    夜读汪老 
    不要妨碍别人的执著 
    枭雄的末日 
    传统杂说 
    捉 蚊 记 
    民歌的魅力 
    我 的 名 曲 
    那晚,我们唱歌 
    我看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下)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