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刘大卫 >> 过去的日子
字体∶
丁老师

刘大卫 (发表日期:2008-11-19 23:57:27 阅读人次:4175 回复数:47)

  丁老师

  
吾丁

  


  
1. 序

  
那天,我匆匆忙忙赶往乐乐中国电视台,参加叶千荣先生主持的电视讨论节目。到了电视台,刚刚坐定,还没化妆,叶先生气冲冲来到我面前,劈头盖脑来了一句:“你这个人,怎么没有性欲!”

  
嗯?我的脑子嗡地一声,心里喤嘡一下子。眼睁睁看着叶先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的脑子里在一瞬间闪过这么几个念头:

  
第一, 这事儿极端隐私,他不可能知道!谁会给他通风报信儿呢,难不成是黑白子……?

  
第二, 就算是我没有性欲,你那么高大威猛,又不如小林苗条,我对你也没性趣,我有没有性欲,你管不着!

  
叶先生看着我茫然不知所措的脸,大概意识到我被他一句话给镇懵了,也可能他看我一脸狐疑的表情,意识到什么地方不对劲儿,于是补充解释了一句:“说好的两点钟集中,你怎么两点半才来!”

  
我一听,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我擦了一把脑门子上的汗,歪着脑袋跟叶先生纠正道:“叶先生,我迟到了,您最多说我不守时,算我没有信誉,但是这事儿无论如何也跟我的性欲没有关系!”

  
他一听,低头沉吟了一下,“信誉”……“性欲”……

  
……大家赶快化妆,准备进直播间!抓紧点啊!他招呼了一句,就赶快走开了。

  
我看着叶先生离去的背影,心想,这大名鼎鼎的节目主持人,虽然说普通话接近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作为上海人,他还是没搞清前鼻音和后鼻音的不同……

  
他若无其事地走了,我的后背还在冒汗……

  
天地良心,其实,我的性欲很强啊……

  


  


  
2. 丁老师:我们学校里学历最高的老师

  


  
我们那个小县城的最高学府是县立高中。在我心里,此校有两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一个是我爹,原来在66军某师某旅某团当文化教员,驻扎在京郊顺义,然后被打成右派,团泊洼劳改以后戴帽发配到河北。此君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歌声嘹亮,写一手好文章,教语文课;另一个是南开大学毕业的右派分子,丁老师,原籍上海,个头不高,温文尔雅,戴一副近视眼镜,说话细声慢气而诙谐幽默,历史系毕业的,教历史课。两个人都是外地人,口音与本地人不同,教学水平那叫有口皆碑,提起语文老师,就是刘老师;历史老师,就是丁老师。谁人不挑大拇哥!

  
其实,最初,他俩都没资格进县立高中。右派嘛,低人一等。我爹憋屈在一个公社中学里教语文;丁老师更惨,在县立高中的菜园子里种菜。那天,我爹带我去看丁老师。丁老师比我爹大一点儿,那时候我还是个小屁孩儿,还没上小学,我叫他丁掰掰。我爹当时比我还年轻,我比我儿还小,我爹牵着我的手,走过没有鲜花盛开的村庄,来到没有希望的田野上,去看望他的难友。丁老师右派在身,虽然是南开高才生,但是那年头主要看成分,姑娘们不敢贸然相许,所以他还在打光棍。一看到我,高兴得不行,带着我去参观他的菜园子。诸位,我跟你们说,到现在,我没有再见过比那个菜园子更充满了生命力的绿色的地方。

  
好几排的黄瓜架子,还有西红柿秧子,干净利索,比朝鲜劳动党的言论还整齐,一点儿毒草都没有。我被那一片充满生命力的蔬菜包围着,那蔬菜的叶子,郁郁葱葱,生机盎然,那铺天盖地的绿色,让我嚎啕痛哭。

  
丁掰掰拿个篮子,摘了几个黄瓜和西红柿,用井水洗了一下,给我吃。诸位,我跟你们说,吃了那些新鲜菜蔬的人有福了,你吃了那样的黄瓜才知道什么叫自然,什么叫嫩,什么叫嘎不楞登脆;你吃了那样的西红柿才知道什么叫……,你们自己琢磨去吧。

  


  


  
3. 上海人丁老师

  


  
不是有那么句话么,叫作只要是有才能的人,什么乌龟王八蛋也挡不住他们的光辉。我爹和丁老师就是这类人。后来他们俩一起被调进县立高中,这时候的县立高中才有了光芒,不再在黑暗里行走。没有他们俩,那还叫什么狗屁县立高中呢!

  
……转眼间到了1984年,我该准备高考了。盛夏时节,老师和学生都在经受炼狱般的煎熬。老师使出浑身的解数,辅导,模拟考试,上大课;学生们废寝忘食,考了再考,考了再考,都快烤糊了……

  
我是学习最好的学生之一,文科那点东西,我高二就基本解决完毕,高三主要是攻读跟我不共戴天的数学,因为文科也要考数学。只要数学考好了,我就万事大吉。我不懂数学,只能用死记硬背的办法。归类,一类归一类地背,背完了我就去打篮球。

  
丁老师总是在我打篮球的时候碰到我,把我叫住:“喂,小子,你没事儿吧?”

  
历史课上大课(就是毕业班几个班汇集在一起,由最好的老师集中辅导),在操场上,丁老师在前边辅导。他一边讲一边提问,我就在下边对答。辅导结束后,丁老师跟我爹说:“这小子行了,没问题。”

  
20多年过去,丁老师辅导的内容,我都不记得了。但是我很清楚地记得,他在提到郑成功的名字的时候,总是说成“镇晨公”。嗯?我很敏锐地感觉到,这跟我们的普通话发音不太一样。

  
高考结束,自己估分,报志愿。我爹参加省城阅卷,完毕以后顺路去北京参见奶奶,报志愿的时候来了一个电报,第一志愿北大,第二志愿吉大(因为我奶奶住在长春,年老没人照顾)。在我爹发来电报的前一天,我碰到丁老师,我问他报志愿怎么报,他不假思索地说:你报复旦大学!还犹豫什么!老在北方呆着有什么出息!

  
我就把复旦大学报了第一志愿。然后就到上海念书去了。

  
我在上海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上海人都把郑成功念成镇晨公。后来上升到了理论高度,才知道,对于南方人来说,卷舌音平舌音相对容易解决,事实上,很多上海人把卷舌音念得很好(至少比沈阳人念得好),但是,前鼻音后鼻音,对他们来说,或许一辈子也解决不了……

  
哦……郑成功,镇晨公,后来又有了性欲和信誉。明白了。

  


  


  
4. 照片里的丁老师:背景淡出

  


  
丁老师跟我父亲还有一点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俩都跟四川有些渊源。我们家的事情,我略知一二,我爸爸小时候随着我爷爷在重庆南岸住过几年,我爷爷当时在重庆的陆军大学教授陆军野战课程,在南岸有一所大房子。丁老师和四川的渊源,我不甚清楚,只是知道,他跟我爸爸都喜欢吃辣的。这可能都是在四川留下的病根。有一次,我跟丁先生闲聊,我们河北人不吃辣的,他跟我说,不吃辣的,你就亏了,世界上这么好吃的东西你不吃,我也不劝你了……说完还得意地笑了起来。

  
我在上海念书的时候,每次放假回家,都要去拜见丁老师。丁老师的姐姐在上海海运学院教书,我去拜访过,丁老师还托我给他们家带过河北的土特产。我后来考托福,还特意跑到浦东丁老师姐姐家,拜托她给我找报名表。

  
丁老师结婚很迟,第一次婚姻没生孩子,后来离婚了。然后再婚,有了一个儿子,老来得子,很不如意,孩子不争气,泯然众人。我每次去看他,他都很感慨,一辈子就这样蹉跎了。

  


  
来到日本以后,有一天我给我爹打电话,爹说,丁老师大病一场,你给他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子,不可忘记,那是你的恩师啊。我马上把电话打过去:“丁老师!您好吗?”

  
他的声调出奇地平静:“我不好。我现在一半身子不能动了。”

  
问候了几句,他好像很疲惫,我放下话筒,千头万绪一刹那涌上心头,泪流满面。

  
后来,我忙于读学位,找工作,结婚生子,很长时间没有跟丁老师联系。

  
那年回家探亲,祭奠母亲,跟弟弟一起来到骨灰堂,我把母亲的骨灰盒擦拭干净,默祷。离开的时候,弟弟突然捅了我一下,然后抬手一指。我顺着他的手望过去……

  
啊!我赫然看见了丁老师!我的丁老师……

  
丁老师,此刻,只有大大的黑白照片镶在黑边的镜框里,放在骨灰盒前。哦,照片里的丁老师,我太熟悉了,他的笑容,他的声音,他讲课的样子,一瞬间潮水般涌进脑海。丁老师!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几步跨过去,刚刚擦干的泪水又一次流出来,我在丁老师的遗像前,强忍住抽泣,合掌,默祷……

  
出来以后,有一阵子,我站在那里发呆。丁老师,就这么走了?那个身材不高,总是笑眯眯的丁老师,那个文质彬彬,时而步履匆匆,时而悠然信步地在我们高中的教室间来来去去的丁老师,也不在了……因为我父亲事先没有告诉我这件事,是弟弟那一抬手,才给我带来了这个震撼,一时间心里反应不过来。

  
我的心里没有太多的伤悲,反而在一瞬间回想起在读高中的三年间,丁老师带给我的快乐记忆。丁老师极聪明,除了是个出色的历史老师以外,他还带领我们排练合唱。他从收音机的节目里把《在希望的田野上》录下来,然后独自把合唱的简谱整理出来,刻板印刷,分给我们,然后指挥我们练习合唱。那时候县里还有一个民乐团,还有一个漂亮的女高音,来跟我们配合排练,民乐队很不错,前奏那一段悠扬的竹笛甫落,丁老师轻轻一抬手,我们几个声部轻声唱出:哦……咦……

  
那悠扬的笛声,浑声部的合唱,至今好像还在耳边萦绕,那个高挑的神采飞扬的女高音,你如今又在何方……

  
丁老师就在这样一连串的回忆里复活,在我眼前出现。我没有见到年老多病的丁老师,想来是一种幸运,因此我的记忆里,都是那个神采奕奕的丁掰掰。恍惚间仿佛又回到那个早晨,父亲牵着我的手来到丁掰掰的菜园,他摘来黄瓜和西红柿,洗干净,拿到我面前,把一条黄瓜“啪!”地一声掰开,那脆生生的声音,还有他的笑声,又传入耳中……

  


  
镇晨公啊……他站在操场的高台上,平静地一边沉思一边给我们讲课……

  
如今,你走了,还有谁能给我们讲镇晨公……

  


  
2008.11.20

  





Page: 2 | 1 |

 回复[31]:  东京博士 (2008-11-20 14:21:00)  
 
  非城市户口者,考上大学后,那个年头毕业就职是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铁饭碗,户口自然就跳出了农村和非主流城市,很简单的道理你不明白,是因为你毕业的时候大概跟我们不一样,已经不全是国家统一分配了。

  
跟你说一个倒过来的例子吧,很多地方中小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人,希望进入大城市(获得大城市的铁饭碗和户口),所以才拼命努力考大学,而我们“大上海帝国”这样的城市考生有很多恰恰相反,明明考了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主动改变志愿要求去非重点的上海的地方大学(入学时就知道毕业后分配去向是上海的各行业系统),问题就在上海的全国重点大学毕业时要全国统一分配,为了能保证将来不离开上海,上海学生宁愿不入重点(高瞻远瞩啊)。

  
我们班那时有个女生是唯一一个考入外地大学的(好像是平壤师范大学 ),那时我们全班同学都替她惋惜(在上海人眼里,她将来会被全国统配,最好也不过是成为平壤人,而平壤人在上海人眼里不算乡下人,起码也是外地人,上海人去别的城市旅游,喧宾夺主地把当地人称作外地人引起吵架的传闻都有)。

 回复[32]: 犯不上,每个国家都有不公 波波不静 (2008-11-20 14:22:25)  
 
  这次在日本拥有永住的外国人都有份

 回复[33]:  东京博士 (2008-11-20 14:22:47)  
 
  纠正“波波不静 ”——这次日本红包的发放对象不仅仅是日本人,获得永住资格的外国人也是发放对象。

 回复[34]:  东京博士 (2008-11-20 14:24:18)  
 
  我也觉得不太公平,不过这话题好像与主题无关。另开帖子讨论比较好。

 回复[35]: 22秒 波波不静 (2008-11-20 14:25:29)  
 
  我良心発現 哈哈 快了

 回复[36]:  蛇 (2008-11-20 14:25:45)  
 
  鳩山邦夫総務相は7日午前の閣議後会見で、追加経済対策の定額給付金について、「納税している特別永住とか永住の(外国人の)方々が給付金を受け取る権利があるという思いがある」と述べ、永住外国人も支給対象に含まれるとの認識を示した。

  
永住外国人は約44万人(07年末現在)で、99年の「地域振興券」も永住外国人世帯を対象に加えている。

  
総務相はまた、給付金の支給方法を具体的に検討するため、11日に「生活支援定額給付金実施本部」を 省内に設置することを明らかにした。本部には「生活支援定額給付金室」を新設し、職員を10人以上配置。財務省や法務省、金融庁も職員を出向する。

 回复[37]:  自带板凳 (2008-11-20 14:28:59)  
 
  〉〉非城市户口者,考上大学后,那个年头毕业就职是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铁饭碗,户口自然就跳出了农村和非主流城市,很简单的道理你不明白,

  
----打住,这个道理,我的,大大地明白。你说的没错,因为这是事实。

  
----------------------------------------------------------

  
我说伙计,你不要把84年考进复旦的人想象的跟你一样笨才好啊。

  
你所说的,我都已经经历完毕了,我也是过来人,我们毕业时,还是以国家分配为主导,我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回复[38]:  东京博士 (2008-11-20 14:31:40)  
 
  那是因为俺跟你那届人没有交点啊,你们这代人入学时,俺们这代人正好被分配到社会上参加朝鲜社会主义建设,你必须拿1斤粮票和1毛6才能买1斤饭票的日子有过?

 回复[39]: 当然有 自带板凳 (2008-11-20 14:36:53)  
 
  我们那时候还有粮票。全国粮票,地方粮票(上海粮票)。

  
买饭票的时候,有粮票的话,就可以正常买,实在没有的话,加一点钱也可以买(如何换算我忘了),“没有粮票绝对不卖给你”的事情,是没有了。

  
用不完的粮票拿去换油墩子。

 回复[40]: 好像与主题有关 波波不静 (2008-11-20 14:32:38)  
 
  “伟大”的祖国,到处都是户籍歧视政策,国内在平壤的外地人都享受不到平壤市的各种优惠,就算是清国人,在不同的地域也有歧视,而且比这区区4300元的歧视还厉害得多,称之为户口歧视!

  

 回复[41]:  蛇 (2008-11-20 14:34:46)  
 
  > 国内在平壤的外地人都享受不到平壤市的各种优惠

  
还要随身携带暂住证!否则,一不小心被盘问,嘿嘿,吃不了兜者走吧···

 回复[42]:  东京博士 (2008-11-20 14:36:44)  
 
  粮票换东西到无所谓,我那时最恼火的是老娘把每旬的烟票都拿去跟弄堂口的乡下姑娘换红壳鸡蛋,那烟票是按户“分配”的,凭什么俺户口的那份烟票就不能自己冒烟呢。。。。直到后来资本主义的外烟流入了俺们朝鲜,家里冒烟问题才结束。

 回复[43]: 朝鲜人的心态太攀比 波波不静 (2008-11-20 14:42:45)  
 
  有句话叫“态度决定命运”,一般攀比心较强的人活得太累,还是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的好。

 回复[44]: 小林兄啊 自带板凳 (2008-11-20 14:45:29)  
 
  我老婆对你评价很高呢。

  
我跟她谈论一夫多妻的问题,我说,我想多弄几个老婆……

  
我老婆想了想说,好啊,我看小林人不错,挺苗条的,人也贤惠,你把他纳了吧,黑白子也可以纳了,这样你二房三房都有了,我没意见。

  


  
我想了想说:我不愿意。这件事儿还是算了吧。

  

 回复[45]:  东京博士 (2008-11-20 15:08:20)  
 
  攀比是在存在不同(差异)时才会滋生的,而朝鲜的这种差异完全是自相矛盾言行不一的当局人为造成的,比如注重个人表现,实际上却搞成份论(他们自己除外),说新中国人人平等,却把人分成阶级甚至一直分类排到臭老九,49年前大上海帝国的闸北去滚地龙铺条草席就能住下进化成上海人,新中国后你再看看,啊哟威,乖乖龙地动,韭菜也不许炒大葱了。

 回复[46]: 看了半天 秋止符 (2008-11-20 23:14:16)  
 
  才明白朝鲜平壤是啥意思 ,是板凳首先使用?

 回复[47]: 嘿嘿,惭愧。 自带板凳 (2008-11-21 13:47:30)  
 
  如果大家没意见,版权可以归本局长。

Page: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过去的日子
    2009之夏:上海行色(4) 
    2009之夏:上海行色(3) 
    2009之夏:上海行色(2) 
    2009之夏:上海行色(1) 
    那一年我十七岁 
    我的早年教育 
    岁月留痕(3) 
    岁月留痕(2) 
    岁月留痕(1) 
    录音机的回忆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的回忆 
    丁老师 
    走在路上 
     一日之旅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