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刘大卫 >> 对酒当哥
字体∶
地域文化差异:语言的感觉

刘大卫 (发表日期:2008-09-20 22:32:51 阅读人次:3460 回复数:28)

  前几天在网上聊天,对方问我有什么爱好,我说喜欢喝酒。

  
他:你能喝多少?

  
我:能喝啤酒四两。

  
他:啊?你写错了吧,是四斤吧?

  
我哈哈一笑:你是南方人。

  
他说,……对呀,我是南方的。你怎么知道的?

  


  
喝啤酒而以两计,这本身就是逗着玩儿。灵感来自郭德刚的相声。

  
他说于谦为人慷慨,请朋友吃饭,进了酒馆豪爽地叫到:给每人上二两啤酒!

  
我听了立马哈哈大笑。不可能想到:他说错了吧,应该是二斤吧?

  
这是北方人的幽默。它是逗你笑的,不是让你来抬杠的。

  


  
昨天有好事者贴了一篇关于获日本文学大奖的中国作家的介绍文章,许多朋友争相评论,有的评论很尖锐。我一看,又起了调侃之心,跟了一句:当个名人,难哪!我也深有感受啊!

  


  
这个调侃没有丝毫的恶意,它甚至基于一个让被评论者解脱尴尬或难堪的好意:你看看,当了名人,你得面对这么多尖锐的批评,难着呢!

  


  
至于我说自己也感到当名人难,那是有些拿自己开心的“自我调侃”。“自我调侃”是北方人特有的一种调侃方式,南方人感觉不深。看了我这句话,如果有人说:哟,可不是吗,除了芙蓉姐姐就属您难啦!——得,这一眼就知道对方也是北方人。然后双方哈哈一笑,这事儿就完了。

  


  
结果碰到个南方人,一看我的帖子,火了:你这是人身攻击!

  
我闪!我赶紧闪。不能纠缠,语言的感觉差异到了这个份上,继续纠缠无异于自投罗网。

  


  
网上经常发生争吵,比如东洋镜里有一南一北两位代表人物,经常唇枪舌战,仔细看去,就有些语言感觉的差异在里头。其实很多时候,如果能感觉到语言的差异,用一种顺应对方的思维的语言,马上就能化解双方的火药味,可惜的是大家的语言隔阂太深。说来说去,成了“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啊!”

  


  
比如喝啤酒,我说能喝四两。

  
对方说:啊,你写错了吧?——这肯定是南方人。

  
如果他说:哟!您好酒量啊!

  
这不用问,肯定是北方的。

  


  
2008.9.20

  


  




 回复[1]: 说起北方倒是有点聊的 二子 (2008-09-21 00:25:48)  
 
  河北我不清楚。

  
天津,北京离得那么近,所谓的“幽默”完全不同。更别说再北的东北。

  


  
老北京和新北京的幽默就更不同了。王朔这些冒牌北京人代表的是和我一样的一族人,和老北京或者说所谓的胡同穿子完全是不同的玩意儿。我们小时候操场上说的很多笑话根本就没法儿用文字表达出来。这种东西只能是同样的一群人,在同样的一个场景上才有效果。那种氛围和气氛非常难重现,时代不同了。

  


  
MSN上分南北方,太牵强了点儿。

  


  
另外,说点儿题外话,语言这东西被文字破坏得很厉害,尤其是现代中文。攻击一下文科生的话,我想说,中国写小说儿的基本上都在破坏中文而不是建设中文。我一直有一个偏见,不管写什么,能用白话写出来的主儿都是牛人。虽然白话入文这么多年了,真能用白话写字儿的不多,基本上是凤毛麟角。

 回复[2]: 语言影响思维。 自带板凳 (2008-09-21 01:49:30)  
 
  

 回复[3]:  赵然 (2008-09-21 13:59:34)  
 
  呵呵

  
我也一直有个疑问怕被人想歪了没敢问

  
我个人感觉

  
南北方是有语言障碍的

  
就像和朝鲜族一样

  
只不过语言障碍比汉人和朝鲜族比起来没哪么严重

  
你看朝鲜族

  
一个挺腼腆的孩子

  
一旦周围全是朝鲜族的时候

  
那种表情一看就能感觉的到不同

  
这点和北京上海一样

  
我身边的南方朋友

  
和我交流时候也很开心

  
但全是一种语言时候

  
我能感觉到他们的情绪变化

  
就好像鱼儿回到了水中一般

  
呵呵

  
痒痒肉张的也不一样

  
比如葛优一举一动都能准确找到北京人的痒痒肉

  
但再看王如钢啊AQ啊

  
就不能在第一时间抓住我的痒痒肉,我就需要慢慢进入才行

  
呵呵

  
求同存异挺好

  
但局长说的这个事

  
跟回帖无关

  
呵呵

  
因为我没读这本书还

  
也不准备读

  
呵呵

  
一个混子学啥文化银啊,就跟这儿臭贫会得了

  


  

 回复[4]: 两点说明。 自带板凳 (2008-09-21 16:22:03)  
 
  第一,我说的只是语言的感觉的差异。我没说文字的差异。

  
事实上,许多南方出身的作家,包括这里的很多南方人(如果上海一带也算南方的话),

  
比如杨文凯,陈某,邓星等等的文字,跟北方人没有任何差异。

  
至于陈希我周成林这些作家,虽然是南方人,他们的文字更好,已经超越了一般的中国人,是很卓越的作家。

  


  
第二,我强调的是语言的“幽默感”。是调侃的风格和语感。

  
我承认每个地方的语言都有属于自己的幽默方式,问题只是在于,我们互相不理解。

  
就如同南方人听北方的相声时无动于衷一样,北方人对南方人的幽默,很可能也觉得索然无味。

  
没有谁高谁低的问题。

  


  

 回复[5]: 呵呵!请教老板一句北京话! 新局长 (2008-09-21 19:30:52)  
 
  刘索拉说王朔是“军区大院儿的孩子”,说起她自己,却说“咱是胡同里长大的 ”。胡同里长大是什么意思呢?

 回复[6]:  胡同串子 (2008-09-21 19:44:08)  
 
  “胡同串子”呗。

 回复[7]: 王朔这拨儿人 二子 (2008-09-21 20:03:08)  
 
  严格的说,不算是北京人,都是外来户。

  
王朔代表的其实是我们这些人。他们是军队大院,我们是大学院儿。

  
真正的北京人,在我们那个年代大部分是在胡同里长大的。所以叫“胡同串子”。年轻一代里典型的是徐静磊。

  
“胡同串子”应该是带贬义的,但是也不完全。北京人说话,褒还是贬很难分清楚。

  


  
至于文字,就不评论了,不看小说N多年了。文字的好坏是纯粹主观的概念。如果说到技巧方面,我不是学文的,没兴趣。说到思想深度,我个人觉得这四个字儿本身就很扯淡。思想谈什么深度,谁比谁深,谁比谁浅了,是脑沟的海拔数字么?

 回复[8]: 呵呵!谢谢胡同串子和二子赐教 新局长 (2008-09-21 20:43:10)  
 
  可我听说索拉是陕北人,她的亲叔叔就是刘志丹。

  
敢情二子是北京人!

 回复[9]: 不是特别明白你到底指的是什么 二子 (2008-09-21 20:55:47)  
 
  胡同穿子这个词本来是说老北京的,但是大部分类似我这样的移民根本搞不清楚老北京是什么样子,但是相对于大院儿文化,胡同里长大的都比我们更像北京人。刘索拉是北京出生长大吧,要是在胡同里长大的,基本上都属于胡同串子。这个概念非常模糊,其实和祖籍没直接关系。

  


  
另外,我从来没自认过是北京人。

 回复[10]: 我们刚到上海的时候 自带板凳 (2008-09-21 21:54:58)  
 
  因为对上海的文化一点也不了解,就经历过“隔阂产生误解”这个时期。

  
比如我们一大帮人看电视,如果放上海的独角戏,上海的同学听的不亦乐乎,我们一帮北方人既听不懂,也不觉得好玩,就瞎起哄;偶尔放北方的相声,我们哈哈大笑,上海的同学莫名其妙。

  


  
到现在,回过头去再听独角戏,也觉得很好玩,风格不一样,但是一样很有意思。

  


  


  

 回复[11]: 我一直听不懂 二子 (2008-09-21 22:11:40)  
 
  上海的独角戏我从来也不觉得好笑。

  
南方人听北方的相声除了贫,大部分人不觉得好笑。

  


  
来日本多年,他们的慢才也是听不出好来。最直接的感受是:无聊加无趣。

  


  
其实无所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感受不到好笑就不笑呗。文化在我看来就5个字:吃喝拉撒睡。适应不了就不用特别适应。比如你喜欢古典音乐,你有你的理由。我听不出好,也没打算听出好来。老实说,我对文化这词儿不太敏感。

  


  
我不自认是北京人,可是对北京这个城市充满了眷恋,太喜欢这个城市了。人有时候就这样,童年几乎就是一生。

 回复[12]: 那你完了。 自带板凳 (2008-09-21 22:13:32)  
 
  

 回复[13]: 那你嗝儿屁了. 龍昇 (2008-09-21 22:27:08)  
 
  罗索点儿:嗝儿屁着凉大海棠.

 回复[14]: 还有很多说法呢! 自带板凳 (2008-09-21 22:27:40)  
 
  嗝儿屁着XXX.您都给抖落抖落。呵呵呵。

 回复[15]: 脚卜丫子蘸白糖,哈哈哈。 龍昇 (2008-09-21 22:49:57)  
 
  

 回复[16]: 嗝儿屁着凉大海棠 脚不丫子蘸白糖 二子 (2008-09-21 22:37:59)  
 
  现在想想,我们小时候说话真比现在神叨多了。

 回复[17]: 二子:我后半句串秧儿了,已改正。 龍昇 (2008-09-21 22:52:04)  
 
  

 回复[18]: haha 二子 (2008-09-21 22:53:50)  
 
  

 回复[19]: 二子,我问你一个小问题。 自带板凳 (2008-09-22 09:33:41)  
 
  请你一定回答我。

  


  
——你小时候戴过红领巾吗?

  

 回复[20]:  赵然 (2008-09-22 11:10:38)  
 
  》童年几乎就是一生。

  
》思想谈什么深度,谁比谁深,谁比谁浅了,是脑沟的海拔数字么?

  
哈哈

  
我就感觉很幽默

  
可以让郭德纲把这句加里边

  
呵呵

 回复[21]:  赵然 (2008-09-22 11:24:23)  
 
  

 回复[22]:  待于泥- (2008-09-22 11:58:51)  
 
  童年几乎就是一生。

  
--------------------------------------------

  
顶这句,以佛洛议德的名义!

 回复[23]: 给板凳 二子 (2008-09-22 12:18:55)  
 
  当然带过。

  
小时候的红领巾分绸子和布的两种。我一直想要一件绸子的,但是始终没有,很郁闷。

 回复[24]:  赵然 (2008-09-22 12:30:50)  
 
  北京交不交钱

  
我记得我是交了

  
5毛

  
汗。。。。

 回复[25]:  东京博士 (2008-09-22 12:34:21)  
 
  上海人看的是独脚戏,不是独角戏,所以北方人看不懂。

 回复[26]: 哦。呵呵 自带板凳 (2008-09-22 12:49:20)  
 
  我能看懂一大部分。

 回复[27]: 哦。谢谢。 自带板凳 (2008-09-22 12:41:20)  
 
  现在的孩子们还戴不戴红领巾啊?

 回复[28]: 好像交钱的 二子 (2008-09-22 17:05:18)  
 
  不过绸子和布好像是一个价格。我心眼儿小,到现在还耿耿于怀。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对酒当哥
    鬼话之外的闲话 
    鬼话 
    论不再跟中国人讨论自由民主的话题 
    再谈微博,兼论其他 
    深入骨髓 
    关于微博 
    从可怕的中国高铁想开去 
    那里是我生命的根 
    从林阴道到国家语委 
    冲绳短记(1):琉球酒场——笑狮子堂 
    论为什么不能看春晚 
    论中国人之发明 
    吾丁的三系列 
    黄昏时分在横滨车站前打尖 
    论邓丽君(修订版) 
    论尊重男性 
    论“不再论” 
    凌晨4点半的涩谷 
    论金鱼之死活 
    说三道四:归化与永住(修改稿) 
    论大楼之倒掉 
    通知一则 
    论人的价值与中国人民的儿子 
    祖国啊,我的父母之邦! 
    论无神论者之没有臭美的资格 
    论官员说话不要太随便 
    义无反顾的堕落:两首海军歌曲的比较 
    杂谈:二人转/赵本山/春晚及其他 
    我先说! 
    农历09年第一贴:吹一牛 
     名字漫谈 
    乱七八糟话涂鸦(之三) 
    乱七八糟话涂鸦(之二) 
    乱七八糟话涂鸦(之一) 
    我的老师苏东坡 
    闲聊:且把东航表一表 
    再谈“代” 
    是否我已老去 
    地域文化差异:语言的感觉 
    个人简介面面观 
    再谈奥运音乐,兼涉法国 
    母子对话如唱歌 
    郑重且正式提议 
    一段对话 
    想起孔子的教导 
    爱党青年的歌词 
    我真挺喜欢台湾的。 
    色戒:逻辑的失败和无聊的照顾 
    仅仅提个醒 
    喝茶与拉屎及其他 
    民歌札记(3) 苏格兰幻想曲 
    民歌札记(2) 黑眼睛 
    民歌札记(1) 
    我在北京过新年 
    漫侃音乐 
    莫名其妙的佛陀 
    散侃:撑的。 
    散文诗:月饼 
    台北三日记(3) 
    台北三日记(2) 
    台北三日记(1) 
    切莫想当然 
    关于支那 
    我与围棋 
    找骂 
    调皮孩子如何哄? 
    催化地震,亩产万斤及其他 
    可爱的吴佩孚 
    最是上野樱花浓 
    李 长 声 
    远山,那一抹令人心醉的晚霞…… 
    小魏,老魏和大卫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