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刘大卫 >> 半窗斋
字体∶
漫谈中国的大学

刘大卫 (发表日期:2010-06-23 16:48:31 阅读人次:2431 回复数:17)

  漫谈中国的大学

  
吾丁

  


  
1.提起中国的大学,第一个必须提到的伟大的名字就是蔡元培。

  


  
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年轻时就开始在本乡办学,30岁出头时到上海南洋公学任职,同时继续他自身的学习培养。其间最有名的就是他拜师马相伯老先生学习拉丁语的轶事。马先生认为拉丁语在欧洲已经没落,没什么学习的必要,但是年轻的蔡先生认为要学习欧洲的哲学,则必须学习拉丁语,于是拜师学习。蔡先生非常勤奋,每天早晨很早就去马先生的住处敲门请教,有时去得太早,马老先生甚至还没起床。马先生有感于蔡先生的求学精神,于是索性让他多组织一些人共同学习。蔡先生很快就从南洋公学里挑选了24名年轻才俊,一起随马先生学习。后来马先生就以这24人为基础,于1903年成立了震旦学院,这就是复旦大学的雏形。人说复旦是“江南第一学府”,马老先生是复旦奠基人之一,殊不知马老先生还是年轻的蔡元培先生的老师。这样“论资排辈”,开句玩笑话,北大应算复旦的弟子之辈。一般人所不知的是,在元培先生走马上任北大之前,马相伯先生也当过北大的校长。当时的北大,一派混乱,校长如走马灯般地更换,直到蔡校长上任,北大才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大学,这是后话。蔡校长是马先生的弟子和晚辈,当属确定无疑。

  
顺便提一句,南洋公学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可见蔡先生又是上海交大的前辈。

  


  
当时的中国教育,刚刚起步,一切都在摸索之中,端赖社会气氛之自由与宽容,教育也很自由。无论在南洋公学还是在家乡办学,还是在后来的北大,蔡先生都是秉其耿直的性格,坚定的办学方针,不与任何旧势力妥协,“辞职”或“罢学”是家常便饭,但是因为社会自由,罢学以后,另起炉灶也很简单,所以,那个年代学校经常更换门庭。

  


  
蔡先生任职北大校长始于1916年。在此之前的北大,是一座乌烟瘴气的大衙门。学员们一般都是来混日子的“老爷”,根本不知道“上大学读书”是怎么回事儿,学员老爷们都带着下人,上课时,下人到老爷房间“恭请大人上课”,老爷才放下烟枪,蹒跚而至。而所谓“上课”,也只是一些规定不变的讲义,学员们也不学习,最多到了考试时找点别的办法应付一下而已。离开学校,肩上多了个北大的“招牌”,升官也好,谋职也罢,多了一个资本——当时的北大就是这样。

  


  
蔡校长留学德国归来以后,先担任了四年中华民国教育总长,然后上任北大校长。在他的自由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北大才逐步树立起了以追求“民主”和“科学”为目标的学风,并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为北大的校训。蔡先生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一个杰出的自由主义派知识分子,坚持信仰,追求真理,为了自己的信念而不惜抛弃一切。

  


  
北大之所以成为中国高校里巍然屹立的丰碑,乃是因为蔡校长任职期间,为北大开辟的焕然一新的校风和校训。没有蔡元培,就没有北大。

  


  
今天的北大,动辄以“爱国主义”为吹嘘的资本,殊不知这已经背离了蔡校长的北大校风。自由主义是一个高于爱国主义的理念,它可以包含爱国主义,反过来,当你只强调爱国主义的时候,你就无法追求自由主义了。

  


  
从北大展开,当我们回首当年的大学时,还可以看到梅贻琦校长的清华,竺可桢校长的浙江大学等等老字号的中国名牌大学。这些老一代中国的大学的领军人物,在各自的执教时期,虽然校风各异,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相近的理念,那就是:大学是钻研学问之地,大学不是有高楼大厦而是有大师之地。这样的理念,是他们普遍持守的信条。这些伟大的知识分子和他们所率领的大学,其时虽然处于风云激荡的民族危难岁月,但是彼时的中国,仍处于相对的思想自由和学术独立的社会环境,肇始不久的大学教育,虽然筚路蓝缕,步履蹒跚,仍然在这些出色的校长们的带领下,取得了各自的成绩,为后人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教育基础,这些大学最迷人的时代,也就是这些校长们掌门的时代。同时,他们的存在,也成为当今尸位素餐的中国的大学后人们颓唐没落的一个个鲜明的对照,思量起那些声名卓著的先辈,今人能不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乎。

  


  
国民政府时期,先有外敌入侵,后有内贼变乱,民不聊生,灾变相寻,和平建设的时间不长。但是国民政府时代,大学教育没有中断,虽历尽劫难,各个大学仍然顽强地生存和发展,这一段时间,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教育发展史。

  


  
笔者是1975年进入南开大学历史系的学员,我们南开大学,虽属北方名校,在全国来说,现在的排名有时不在前十名之内,说来令人遗憾。但是,当年外敌入侵时,南开和北大清华一起,辗转西南,是著名的西南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段历史,也是我们南开人的骄傲。西南联大,名声赫赫,多少著名的学者在那里任教,学习。不过很多学者在那以后的岁月里,又经历了人生的悲惨境遇,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工作关系,我认识很多“江南第一学府”的毕业生,我本人对复旦很崇拜,心向往之。复旦大学的壮大,也是在国民政府时期。复旦当时内迁至大后方重庆,这段历史是复旦校史上很重要的一段。国民政府时期,政府大力扶持复旦大学,复旦的许多学科的著名教授,就是当年政府从浙江大学或其他大学调到复旦去的。复旦的创始人,是马相伯和李登辉二位先生,现在复旦大学的大礼堂叫“相辉堂”,就是取两位先生各一字而成。李登辉先生其实是一位出身南洋的华侨(不是中国人,呵呵),毕业于耶鲁大学,他的目标就是把复旦大学建设成“中国的耶鲁”。这样说起来,南北两大名校,复旦是遵循美式风格成立发展的,而北大则是以欧陆模式成长起来的(蔡校长留学德国)。

  


  
除了北大清华复旦浙大这些今天的超一流大学以外,通观今天的绝大多数一流大学,都是晚清到国民政府期间创建的。比如国立武汉大学,雏形成立于1893年,比京师大学堂还早,正式冠名“国立武汉大学”是1923年;(到今天,只有武大还正式自称“国立武汉大学”,很有味道。我喜欢。呵呵),齐鲁大学(今山东大学),1904年;南京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院创建于1902年);中山大学,1924年;兰州大学,1928年;同济大学,1907年;笔者的母校南开大学,1919年;厦门大学,1921年;四川大学,1896年;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1895年),哈工大,1920年,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当代教育的重镇,成为培养中国人才的摇篮。今天我们耳能详熟的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就是这些大学培养出来的。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清末到民国时期,中国的大学教育基础已经成形,就等着中共来祸害了。

  


  
2.陷落与停滞

  


  
1949年,内战结束,国民政府转进台湾,中国大陆沦陷,大学教育(包括中小学教育)就进入了一个灾变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学教育中断的十年。

  


  
教育是否受到重视,很大程度直接取决于国家的执政者对教育的态度。从最高领袖毛个人的经历以及他的性格来说,年轻时代的毛,作为一个乡村青年,既没有书香门第的学问传承,也不是名门望族的出身背景,他的个人奋斗,的确经历了千辛万苦。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里打工,其中也有蔡元培先生的间接帮助。但是后来的胡适,则对毛毫不客气,丝毫不掩饰他对这个农村青年的轻蔑。胡适曾直接嘲笑过毛的古体诗词不通顺。这些当年在北大“受辱”的细节,成为毛一辈子不能抚平的心灵创痛,一旦他掌握了中国的权力,他就有了机会和权力来报复,反过来羞辱他心里深处那些曾经羞辱过他的人。这就是毛对于知识分子毫不客气地发动一连串政治运动的心理动机。

  


  
我们小时候读书时,批判“师道尊严”,后来才知道,堂堂的教书先生,本来都是被人尊敬的,现在反而要接受批判;后来又说“知识越多越反动”,现在想起来,我们当年接受的教育,都是与正常的价值观相反的。以后的岁月,我一直努力自我调整,否定毛时代教给我的那一整套价值系统,使自己不至于已被陷在愚昧人的境地。

  


  
再到后来,一系列的政治运动的刺激和失败,使得毛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疯子,以至于在晚年不顾一切,孤注一掷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大混乱超乎了毛的控制,他索性下令把中学生们全部赶到农村去,学校干脆关闭了。

  


  
1966年到1976年,10年间没有正常的大学考试和大学教育。这对于一个民族是何等深刻的伤害,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某些灾难性的后果。这期间曾经有过“工农兵大学生”,不用考试,而是通过党组织的推荐,进入大学学习。当时有个很有名的电影叫《决裂》,表现的就是,农民的孩子不靠入学考试,而是凭着手上的茧子就能上大学。书记举着年轻人的手,看着他手上的茧子深情地说:这就是上大学的资格!

  


  
我们不能否认工农兵的孩子也有上大学的资格,但是我们也不能把大学当成茧子的培训基地。如果手上的茧子就是上大学的资格,整个民族的智商会变得很可怕。就象今天所表现出来的那样。

  


  
这个时期的中国大学,增设的大概就是各地的师范院校。超一流大学还是那些,没有增加。其间做过一些院系大调整,有些大学的院系前往内地,等等,也都是一些劳民伤财的举动。

  


  
3.恢复与希望

  


  
1976年是一个多事之秋。毛死掉以后,很快发生宫廷政变,中共的务实派掌握了政权。为了维护自身的政权不被颠覆,他们开始回归到比较正常的治国轨道。1977年开始恢复大学教育。很快进入辉煌的80年代,全民振奋,齐心合力,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而讴歌奋斗,那是个令人振奋,令人充满希望的年代。

  
关于那个年代,请参阅笔者的相关文章,简单地说,那时我们的青年时代,我们满腔热血向往着祖国的明天,也真诚地相信祖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灿烂。“再过20年,我们重相会,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这昂扬的歌声,到现在还萦绕在耳畔,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胡和赵的执政时期,是一个思想界,文化界,言论届,出版界都享有从未有过的自由的时期,也是一个各种学说,各种思想并行不悖,大行其道的时期。我们深有感触的是,一个社会思想的活跃,才是这个社会保持活力的关键,而且思想的自由才是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思想不是敌人,自由不是混乱。当时的大学校园里,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新思潮讲座,各种学生社团不断涌现,各领风骚。

  


  
没想到,1989年的枪声,把中国直接从鲜花盛开的春天打入了寒冷的冬季。短短的12年的金色时代,昙花一现就枯萎了。

  


  
4.倒退与沉沦

  


  
1989年的枪声一响,给中国带来了混蛋逻辑。

  


  
89年以后的中国,进入了一个急剧倒退期。开枪杀人,这个任何朝代的政府都不能接受的屠杀之举,令中共政权进入了一个死结,这是一个到现在还没有解的死结。谁也绕不过去,谁也不敢承担,只有用掩耳盗铃的手段自欺欺人,等待时间的冲刷,期待大家把它遗忘。但是如此惨痛的记忆,岂是可以轻易忘却的!

  


  
关于这个时期的整体社会状况,也请参阅笔者的相关文章。

  


  
简单地说,江时代开始,中国社会就进入了一个畸形发展时期。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全民道德的丧失和价值观的扭曲。开枪以后从地方首长摇身一变而成为一国之君的人,本人的权力不具有合法性,又没有政局根基,他不可能做出任何有悖于前朝领袖钦定的路线之举。他所有的作为,只有一个中心:“闷声发大财”。这样,整个国家就进入了一个全民发财的狂热状态。开枪,这个政治上的反动举措,使得政治领导人自知理亏,不敢去触摸政治领域的任何话题,因此他们只有一个途径:经济。一个国家只剩下经济可以谈论,可以实践。这是一个绝对的非正常状态。

  


  
江时代最大规模的举措就是消灭法轮功,这是另一场小型的文化大革命,只不过这次不是一次大规模的全国性的内乱,而是国家机器主导的对一部分国民的疯狂迫害。对那些没有历史感的人来说,他们只认为今天的事都是合理的,他们看不到历史的纵深,没有历史的比较和思索,看不到眼前的荒谬。如同当年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党员们,也是热血沸腾的爱国好青年,谁知道自己所忠诚的是一个反人类的政权,谁又能预测自己的所作作为,乃是为了一个邪恶的目的。今天我们提起“纳粹”会不寒而栗,当年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还不是一个吸引了众多爱国青年的众望所归的母亲党?这是一回事儿啊!

  


  
江时代的反动,直接波及到大学教育。不但是社会机构,就是大学里也成立了形形色色的“揭批法轮功小组”,一般都是由文史哲三个系联合举办。看看这一点,对比一下当年的蔡校长的北大,令人无限感慨,中国文化教育的倒退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在蔡校长的北大,拖着长辫子的保皇派老先生,和维新派的进步党人同室谈笑,各个流派和思想的学者,都是蔡校长的座上宾,甚至被蔡校长亲自延请来授课;蔡校长本人对苏俄和马克思主义素无好感,但是作为一个自由主义派知识分子,他却支持在北大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两位共产党的初期领袖,都出自北大!这是何等的胸襟和见识。而今日中国的大学教育,早已容不下任何不同的思想,老哲人苏格拉底般的蔡元培,在中国的土地上永远不再出现。

  


  
当今的中国大学教育,请恕我直言,我真不知道有什么可以称道的。最近比较惹人注目的,大概是大学合并,合并活动中比较明显的,就是本来的一流大学吞并各地的医学院。中国的大学,本来一般都没有医学院,医学院都是分开另设的。有人说:世界一流大学都有医学院,所以,我们的一流大学也要有医学院!且慢,人家有医学院,那是人家本来的教育体系,比如东京大学,1877年成立的时候,就是以“东京开成学校”和“东京医学校”两个学校为基础创立的,人家的医学院,从最初就是大学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后来强加进去的。

  


  
最近吞并医学院的风潮,在我看来,并非是为了什么建设“一流大学”。诸位,我对中国人民在建设近代文明的各项举措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实在是不敢恭维。简单地说,今天的中国人,在干好事方面一无所长,在做坏事方面却是一群超级天才。谁相信他们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那他只是个缺乏人生经验的受骗者罢了。正如前文所述,当代中国大学教育的华彩时代,已经飘然而逝,一去不复返了。

  


  
我来告诉你们吞并医学院的真实原因:今天中国的大学,要跟全国各族人民一样,要闷声发大财,要挣钱。挣钱的最快途径就是吞并医学院。因为医学院都有附属医院,而医院正是当今中国抢钱大户,多少人痛不欲生哀叹生不起病,其原因就是医院的道德堕落和体系的扭曲,使得他们不再以救死扶伤为医德,而是以“闷声发大财”为抢钱的理由,毫不客气毫无人性地把医院当成了抢钱的最好的工具。所以吞并医学院,不是为了建设什么“一流大学”,而是为了发财。我认识的复旦大学的朋友就告诉我,现在复旦这样的大学,富得流油,有的是钱,因为吞并了上海医学院以后,上海屈指可数的一流大医院,华山医院瑞金医院等等,都成了复旦的产业,那些医院如今都是摇钱树啊。

  


  
另一方面,从本来的医学院来说,人家当然不愿意被你吞并。一来,人家也都是老字号的名牌大学,教育体系很完善,教学医疗体系也很健全,并不需要外行来领导。二来,人家也想靠医院来闷声发大财呢!你把人家的财路断了,谁还有心思好好办学?所以,吞并医学院以后,本来的综合大学本来没有能力管理医学部,而本来的医学院也不会真心实意地接受吞并,所以阳奉阴违。总体效果就是削弱了医学院的水准。

  


  
所以,大家可以明白了,合并根本就无法达到建设“一流大学”这样一个目的。很简单,因为你的出发点就是歪的。

  


  
大家可以发现,吉林大学没有出现在我上边的名单里,因为吉林大学,大部分是“我党”自己搞起来的。1946年吉大成立时,吉林省已经基本处于“我党”的魔爪之中了。今天,吉林大学也趁着吞并之风,大肆吞并长春市的其他院校(包括白求恩医大),其疯狂程度居于前列。幽默的长春人说:“长春市坐落在美丽的吉林大学校园里。”去长春,你一下飞机就进入了吉林大学校园。

  


  
大学是培养人才之地,是钻研科学之地,是孕育新思想之地。这些本来的应有之意,在当今的中国已经找不到了。80年代,本来有一些机缘,可以让我们越过毛时代的黑暗,在思想和学术方面和先贤的时代发生了某些继承关系,但是很不幸,开枪以后的中国,再次打断了这个继承的机会。

  


  
5.总体来看,中国大学教育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最近看到一些当年大学宿舍的照片,其人物姿容之恬然,宿舍环境之整洁,加上当年教育内容之严谨,都是今天的大学所不能比拟。与先贤们的大学相比,今天的大学别如霄壤,不可同日而语。时间的自然演进,并不会带来社会的必然进步,只要我们不努力,社会的退步则时刻都会发生。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许多人理解不了。这也是中国的大学教育失败的一个重要表征。

  


  
2010/6/22

  
东京

  




 回复[1]: 哈哈!这几天不见 新局長 (2010-06-23 17:26:19)  
 
  原来是作学问了。您怎么又是南开大学历史系的学员了?

  
《《笔者是1975年进入南开大学历史系的学员,我们南开大学,虽属北方名校,在全国来说,现在的排名有时不在前十名之内,说来令人遗憾。

  
呵呵!

  

 回复[2]:  赵然 (2010-06-23 17:27:16)  
 
  那我就来个复旦的

  


  
复旦校长:中国大学精神虚脱 才子流氓贻害社会

  
2010-06-22 09:06:55 来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 跟贴 3399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近日,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大学精神有点迷失,出现了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广泛的精神虚脱。作为全社会来讲,包括大学,功利主义盛行。具体到老百姓,就是嫌贫爱富。当精神虚脱后,大学就开始过分地赶时髦,成为服务站。

  
中国青年报6月22日报道 在很多中国高校多年来一直发誓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英国职业与教育调查公司QS最近公布了“2010亚洲大学前200名”排行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连亚洲前10名都没进。中国高校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复旦105周年校庆前夕,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了杨玉良校长。

  
校园鼓乐齐鸣闹哄哄建不了世界一流大学

  
记者(以下简称记):早在1993年7月的干部会议上,清华大学就提出到2011年建校100年之际,争取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而此后,清华大学又公布了具体的时间表,即2011年力争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行列,2020年努力在总体上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北京大学也在1998年就宣布用17年时间,即在2015年把北京大学建设为世界一流大学;2004年,北京大学主动为这一“计划”延期,认为需要更长时间,但同时表示,肯定有一批优秀学科会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有了两位“老大哥”带头,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大学“创世界一流”运动风生水起,中国大学集体陷入“创一流”的焦躁状态。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杨玉良(以下简称杨):我经常提到两点差距:一是在大学精神上的,包括教授、学生的精神素养;二是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说到底还是办学自主权不够。

  
一个世界一流强国,不可能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应该是全世界优秀青年学者们的聚集地;凡是在这里学习的人,都会把这里当做他一辈子的精神家园。要达到这些非常不容易,大学的精神、品位必须非常高。所以,我反对任何形式的在学校中莫名其妙地闹哄哄,鼓乐齐鸣,因为这会降低学校的高雅性。高雅不是培养精神贵族,而是要培养精神境界高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心中不仅装着民族,而且装着全人类的问题,如气候问题、环境问题、核武器问题等等。

  
大学出现精神虚脱国家民族的精神脊梁骨不能没

  
记:我们的大学精神缺失是什么原因?

  
杨:现在大学精神有点迷失,出现了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广泛的精神虚脱。作为全社会来讲,包括大学,功利主义盛行。具体到老百姓,就是嫌贫爱富。

  
大学应率先回归到大学本身的高尚上去,尤其是在精神层面上。

  
老说改革,坚持和回归与改革的差别在哪里?

  
现在的改革和国际接轨比较多,虽然这也重要,但对大学来说,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大学都是这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脊梁骨。大学的精神不能虚脱。大学教师必须真正崇尚学术崇尚真理,对国家、民族包括整个人类要有非常强烈的责任。大学一虚脱,这些就都没了。

  
功利主义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教学上教会你考试,人才培养上只要你能找到工作就可以;学生也是这样,选择的专业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而是根据自己出来能否当大官,赚大钱;教授的功利主义,就是奔着SCI和课题项目,忘了做学问才是他们一切的出发点。

  
所以我明确赞成鲁迅对“才子加流氓”的批判,另外一个就是“才子加帝王气”。这些会贻害科学、贻害社会。南开大学原校长毋国光曾说,办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办一个氛围,让社会看起来,你真的是一个纯洁的学术殿堂。

  
如果连大学里都有贪污受贿、权色交易,那社会还有什么信任可言?

  
大学过分赶时髦 成为就业服务站

  
记:功利就摆在眼前,学生要就业,老师也有职称和收入的压力,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杨:现在我们学术至上的精神坚持得不够。再看看当年西南联大,那时学者也有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啊,但当时为什么就能培养出很多优秀人才?所以说,现在缺的是精神。

  
作为教育来讲,就业是一个结果,但不能把就业作为目的,本末不能倒置。就业不是一个学校能包揽的,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有关系。经济不好了,岗位就少,就业可能就有问题。就业还和学生自己的选择有关系,如果不一哄而上,我们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架构,就业也会得到改善。

  
当精神虚脱后,大学就开始过分地赶时髦,成为服务站。

  


  
大学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传统。世界一流的大学表面上看起来都显得很保守,剑桥、牛津、耶鲁都是以保守著称的。

  
所以,大学教育不能纯粹为了就业。学校教得好不好,学科布局合理不合理,招生太多或太少,社会经济情况如何,企业的用人理念,学生的选择和就业观念……一系列的因素决定了就业的情况。社会上现在有种不良倾向,把就业都怪罪于学校,这是不对的,学校只是负责各环节中的一部分。高校不能像农民,今年大蒜好卖就种大蒜。

  
我反对现在大学从边缘移向中心的观点。大学不是边缘也不是中心,它有自己的位置。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

  

 回复[3]: 哼!我还是中山大学滴! 新局長 (2010-06-23 17:35:12)  
 
   我是1974年进入中山大学的学员,我们中山大学,虽属男方名校,却也出过不少名人,校史说鲁迅,傅斯年,顾颉刚,冯友兰,俞平伯,郁达夫,郭沫若都曾在中山大学留下足迹。查了一下,傅斯年,顾颉刚在中大不到两年,鲁迅则仅有八个月,冯俞郁郭根本查不到曾任教中大的记载,估计不过来讲学或短期访问而留下足迹而已。要说是这些大师造就了中山大学的辉煌,似乎牵强了些。

  
而中山大学真正应引以为豪的应该是另外一拨名人,腰缠万贯的富商巨贾。看看中山大学那些雄伟的建筑吧:霍英东体育中心,曾宪梓堂,马文辉堂,林护堂,善衡堂,冼为坚堂,方润华堂,永芳堂,中文堂等等,都是这些在港澳发了财的大亨对母校的馈赠,这才是中大发展的极强大的资源,是内地任何大学都没有的优势。而且毫无例例外的,这些大亨在生意场上的建树远远超过他们在学术上的造诣。

  
哈哈!

 回复[4]: 那跟我没关系。 自带板凳 (2010-06-23 17:39:40)  
 
  

 回复[5]: 一点补充 开明乡绅 (2010-06-23 18:48:17)  
 
   老地主是1973年进入复旦大学历史系的学员,是主席的安排,后来主席说,上海这个地方,牛鬼蛇神太多,1975年把老地主吊到了南开大学历史系,和板凳成了同学,按辈分比板凳大一圈。

  
大学是个什么玩艺,老地主说自己是桃花源中人,说不好。但有那么件事情对老地主刺激很大。话说10多年前,老地主年纪轻轻,就当了个大学老师,无奈有个小领导,中午要开会,为什么要开会,因为大领导要午睡,要路过开会的房间。有一天开会的房间被别人用了,这小鸡巴领导就让老地主他们站在阳光底下开会,直到大领导走过为止。老地主一气之下,就到日本投奔了板凳。

  
及至10多年过去,老地主养老又回来了,忽然发现又冒出个小领导,喜欢特意拉着个拉杆箱,从大学的后门走到大学的前门,老地主实在是看不懂,有人透露:此人要去郊外校区上课,唯恐大领导不知,表衷心耳!恍然大悟!

  


  

 回复[6]: 哈哈,兰大搬到天津去了 科长 (2010-06-23 19:33:14)  
 
  

 回复[7]:  大s (2010-06-24 00:30:07)  
 
  学习了!

  


  
希望板凳能论论日本的大学

 回复[8]: 嘿嘿,惭愧。 自带板凳 (2010-06-24 08:40:36)  
 
  

 回复[9]:  高尔夫 (2010-06-24 09:40:19)  
 
  这个新局长造假真够呛,居然敢称自己是中大同窗,连校史都没读好,就要大放厥词。问问你的偶像板凳,番禺的霍英东是哪一届的工农兵学员?

 回复[10]: 嘿嘿!霍英东是香港皇仁英文书院毕业的工农兵学员 新局長 (2010-06-24 11:48:00)  
 
   跟绝大多数的东南亚华商一样,霍英东出身贫寒。在1920年代,香港还是一个偏冷的小渔港,霍英东出生在一艘逢雨必漏的小渔船上,父母终日以捕捞为生。他幸运的是,13岁的时候被送进了当时香港英伦政府开办的第一间官立学校香港皇仁英文书院,在那里,他受到了全英式的教育。语言与文化的熏陶,使他成为第一批与西方思想对接的华人少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读至中三辍学。当过渡轮加煤工、机场苦力、修车学徒、铆工等。

  
现在开口闭口说学历,他是北大,我是清华,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还敢称是克莱登大学毕业的。

  
哈哈!什么时候打高尔夫球去!

 回复[11]:  安弟 (2010-06-24 12:16:29)  
 
  新局长是克莱登毕业?

  
哎呀,那您一定是我的前辈了。太好了!

  
我也是克莱登毕业。

  
那毕业证书我一直挂在墙上,就在主席像旁边儿。

  
那什么,前辈啥专业呵?

 回复[12]: 这也与兰大有关 基度山 (2010-06-24 12:35:01)  
 
  

  
ZT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目前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交通等大学。1958年在广州重建。

 回复[13]: 哈哈!那真是我的师弟了! 新局長 (2010-06-24 12:49:58)  
 
  我的那张毕业证书挂在当年的结婚照旁边。这一张文凭,作用很大,连媳妇都是靠这张毕业证骗来的。

  
不才老兄是学清国史的。

  
呵呵!

  

 回复[14]:  hyongqqq (2010-06-24 14:49:55)  
 
  80年代,本来有一些机缘,可以让我们越过毛时代的黑暗,在思想和学术方面和先贤的时代发生了某些继承关系,但是很不幸,开枪以后的中国,再次打断了这个继承的机会。

  
---------------------------------

  
好像就是要说这句话

  
不过,80年代的中国大学生应该是素质较差却自我感觉良好的一代

  
因为基础薄弱

  
88、89入学的能好一点?

  
80年代前半期上大学的,人文学科的

  
绝大部分和今天扩招后的混子大学生差不多

  
但自信倒是百倍

  
无知者无畏阿

 回复[15]:  冬雪 (2010-06-24 15:06:52)  
 
  建议楼上去学习以下文章:

  
http://www.dongyangjing.com/disp1.cgi?zno=10010&&kno=001&&no=0046

  
“80年代的学术政治氛围”和“80年代的学生素质高低”有个屁关系?

 回复[16]: 今天很无聊,搜了一把。 自带板凳 (2010-06-25 14:30:17)  
 
  2010年亚洲大学前10排名(英国人排的?):

  
1.香港大学

  
2.香港科技大学

  
3.新加坡国立大学

  
4.香港中文大学

  
5.东京大学

  
6.国立首尔大学

  
7.大阪大学

  
8.京都大学

  
9.日本东北大学

  
10.名古屋大学

  
------------------

  
12.北京大学

  
16.清华大学

  
24.复旦大学

  

 回复[17]: 回14楼 自带板凳 (2010-07-02 15:51:34)  
 
  〉〉〉80年代,本来有一些机缘,可以让我们越过毛时代的黑暗,在思想和学术方面和先贤的时代发生了某些继承关系,但是很不幸,开枪以后的中国,再次打断了这个继承的机会。

  
---------------------------------

  
好像就是要说这句话

  


  
----不全对。要说的话很多。其实这一句在本篇文章中不是最重要的。

  
比如这一句:

  
〉〉诸位,我对中国人民在建设近代文明的各项举措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实在是不敢恭维。简单地说,今天的中国人,在干好事方面一无所长,在做坏事方面却是一群超级天才。

  


  
这一句更重要。嘿嘿。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半窗斋
    随感:夜晚的涩谷车站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累乎(1) 
    论世界上赚钱最快的职业 
    兜了一圈,回到六四 
    墨尔本印象 
    大家都来试一试! 
    夺回中岛! 
    五台电风扇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 
    中国人最终输给自己 
    谢谢,你们自己留着用吧 
    随感一则 
    震中杂记 
    日本大地震亲历记 
    再谈诺贝尔奖 
    漫话“水货” 
    饺子/馄饨/水饺 
    漫谈中国的大学 
    富士五湖之河口湖三日之旅 
    汽车制造及其他的闲话 
    关于我滚被并购 
    当发自肺腑的傻成为社会主流 
    感谢谁,招谁惹谁? 
    伶人乎,将军乎 
    莫被词汇敏感了去 
    再谈老美欺负丰田 
    丰田,又摸了美国人的屁股 
    丰田就是丰田 
    论坏毛病 
    论我姥姥和老女人之美 
    苦难的思索 
    论有些东西无需科学证明 
    论移民与难民/补遗 
    论移民与难民 
    论对聪明人的喜爱和对蠢奴才的厌恶 
    在东京看神韵艺术团演出 
    补遗:关于今天的毛崇拜 
    再谈关于毛泽东崇拜热 
    从“不轨行为”漫谈话语系统 
    自由是个好东西 
    为学问而学问者 
    秋天的心情 
    再谈年代与教育 
    聆听并快乐着 
    几个要点。 
    关于屁股指挥脑袋 
    中国的盛宴 
    假如有一扇门 
    赏花之快 
    元旦回国散记(3) 
    深圳行感(2) 我摸到了三战的腰 
    为流行音乐正名 
    元旦回国散记(2):一路走来一路歌 
    脚踏实地不断努力的冯小刚 
    维也纳的味道 
     元旦回国散记(1) 
     工欲善其事考 
    穷人的口味 
     伟大的赞美 
    台北三日 
    辞职的启示 
    技术的关键不是技术 
    在这个日子思考国耻 
    半窗斋夜话(15) 
    音乐厅的精神给养 
    转成什么型? 
    我的手风琴情结 
    猪,年快乐! 
    我们的回答 
    关于鸡巴的闲言碎语 
    缺德与犯法 
    远方来货 
    外面的世界 精彩与无奈 
    深夜的苏芮 
    你坑死我我骗死你 
    阳春面/月饼/梨 
    艺术生命的长度 
    俄罗斯的味道 
    说什么话,唱什么歌 
    想起了地道战 
    读书人的朋友 
    艺术之虐 
    简陋的中国 
    知识分子/革命家/思想家 
    时代精神的误区 
    称谓趣谈 
    浅谈京剧和歌剧 
    深圳行感(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枯 
    深圳行感(2):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深圳行感(1):朋友来了有好酒 
    古往今来方士多 
    我的后代变成啥——进化论反思之二 
    我的后代变成啥?——进化论反思之一 
    乌鸦的逻辑 
    關於價值判斷 
    象北大的教授那样无耻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