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刘大卫 >> 半窗斋
字体∶
莫被词汇敏感了去

刘大卫 (发表日期:2010-03-13 10:49:08 阅读人次:1556 回复数:0)

  想到“我国”是一个有着“敏感词汇”的伟大国家,就感到这个多彩的世界是多么令人欣喜。如果都是言论自由之地,那么言论自由也就显不出它的可贵。所以要感谢言论不自由的家伙挺身而出甘当反面衬托,让我们有些批判的对象,快乐地度过有涯之生。

  
敏感词汇到底是什么冬冬?说白了就是在“政治方面”当局不愿意让大家多嘴多舌的那些词汇,换句话说,那些词汇的关联内容,您就干脆住口——批判固然不准,赞美您也不必,“莫谈国事”算了。所不同的是,当年挂在茶楼酒肆里的“莫谈国事”是一种自觉回避的招牌,而当今,敏感词汇却是一个“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政府强行剥夺你谈论的自由——你敢谈,老子就判你11年。

  
这样的日子久了,人的思维会变态的。刘再复先生提到过“语言对人的反作用”,说白了就是,不仅仅是人说语言,反过来“语言说人”的情形也是存在的。大家在一种语言环境里憋久了,就慢慢地被语言牵了鼻子,不知不觉地成了语言的奴隶。比如在嗡嗡嗡的年代,大家一开口就是“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兴无灭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警惕睡在身边的赫鲁晓夫”等等,这一套说法谁都会,一开口就是这一套东西,连大字不识的老农民也会说“不得了啦!思想啦!斗争啦!”,语言里头的含义,谁都不在意,只是被动地使用这些语言,即所谓“语言说人”。

  
敏感词汇,久而久之也会“把人敏感了去”,或者说“被词汇敏感”了去。

  
正是因为敏感词汇的存在,反过来令人越来越敏感,变得神经兮兮。看到别人的文章,听到别人的话,就整天琢磨:这个说法行不行?这样表达在政治上正确不正确?然后一定要依据党和政府的标准来上纲上线,找出一些蛛丝马迹来断喝一声,然后心满意足地回未庄的土谷祠吃晚饭去了。

  
前几天我看到网上“爱国的”青少年们正在围剿一个叫杨丞琳的人。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后来看了看,约略明白了这是个台湾的艺人,好像长相不错,属于很可爱的那一类偶像明星。她说了几句话,里边好像有中国的“敏感词汇”。好像是这么说的:

  
…台湾歌手杨丞琳上月在参加台湾亚洲六地跨地音乐合作记者会现场接受媒体采访,谈及感想时说到“真的非常荣幸,(这个音乐活动)就是来自六个地区的(组成),我是来自有台湾的,还有中国和香港,新加坡,泰国,还有日本……”

  
据说中国的爱国青少年们看到杨这番话,又疯了。给杨起了个外号叫“脑残教主”。

  
不过,我倒是看不出杨的说法有什么不妥之处。

  
中国的网民们最不满的在于杨丞琳把中国和台湾并列成“地区”,这又刺激了从来就把祖国的政治名称与自己血肉相连的爱国青少年们的神经。“地区”是什么?你把它理解成一个行政区域,一个Area, 不就好了吗,有什么不妥呢?我估计,全世界对于“国家”“地区”“特区”“特别行政区“等等似是而非的概念最热衷最神经质的,大概就是中国人了。他们自己弄了这么一套似是而非的概念,还非要强迫别人也来接受。这不是自寻烦恼么!

  
你说“美洲地区”American Area,我想包括在其中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等,谁也不会像中国人这样神经质地跳起来。地区就是地区么,有什么大不了呢。

  
说到底,还是一种由敏感词汇引发起来的对词汇的敏感,进而罹患了一种类似整体性的强迫性偏执妄想症,才把自己搞得这么神经兮兮。动不动就是“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我就纳了闷了,几千年的文明古国,打个比方,你都好几千岁的人了,全世界的国家如果排行的话,您都是数一数二的祖爷爷的祖爷爷那一级的人了,为什么在感情方面,就像个整天喋喋不休的受气的小媳妇呢?动辄“被伤害”,乍听上去觉得挺可怜,说多了就变成令人厌烦的祥林嫂。

  
您自己在感情方面变坚强一点儿,“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不好么?

  
语言是一种思维的符号。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反过来,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语言。台湾人没有敏感词汇,不同于中国大陆人的语言,其价值观,语言的含义,语言的使用方式,也有很大不同。中国大陆人一直一厢情愿地认为“同文同种”,故意忽略文化的区别,到头来还是要面对文化不同所带来的窘境。

  
台湾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什么话都可以说,怎么说都可以,所以杨丞琳的发言,在台湾不成问题,到了中国网民的耳朵里,就特别刺耳,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有“敏感词汇”的地区,大众早就对某些词汇产生了过度的敏感,变得无比神经质。

  


  
2010.2.9

  
东京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半窗斋
    随感:夜晚的涩谷车站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累乎(1) 
    论世界上赚钱最快的职业 
    兜了一圈,回到六四 
    墨尔本印象 
    大家都来试一试! 
    夺回中岛! 
    五台电风扇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 
    中国人最终输给自己 
    谢谢,你们自己留着用吧 
    随感一则 
    震中杂记 
    日本大地震亲历记 
    再谈诺贝尔奖 
    漫话“水货” 
    饺子/馄饨/水饺 
    漫谈中国的大学 
    富士五湖之河口湖三日之旅 
    汽车制造及其他的闲话 
    关于我滚被并购 
    当发自肺腑的傻成为社会主流 
    感谢谁,招谁惹谁? 
    伶人乎,将军乎 
    莫被词汇敏感了去 
    再谈老美欺负丰田 
    丰田,又摸了美国人的屁股 
    丰田就是丰田 
    论坏毛病 
    论我姥姥和老女人之美 
    苦难的思索 
    论有些东西无需科学证明 
    论移民与难民/补遗 
    论移民与难民 
    论对聪明人的喜爱和对蠢奴才的厌恶 
    在东京看神韵艺术团演出 
    补遗:关于今天的毛崇拜 
    再谈关于毛泽东崇拜热 
    从“不轨行为”漫谈话语系统 
    自由是个好东西 
    为学问而学问者 
    秋天的心情 
    再谈年代与教育 
    聆听并快乐着 
    几个要点。 
    关于屁股指挥脑袋 
    中国的盛宴 
    假如有一扇门 
    赏花之快 
    元旦回国散记(3) 
    深圳行感(2) 我摸到了三战的腰 
    为流行音乐正名 
    元旦回国散记(2):一路走来一路歌 
    脚踏实地不断努力的冯小刚 
    维也纳的味道 
     元旦回国散记(1) 
     工欲善其事考 
    穷人的口味 
     伟大的赞美 
    台北三日 
    辞职的启示 
    技术的关键不是技术 
    在这个日子思考国耻 
    半窗斋夜话(15) 
    音乐厅的精神给养 
    转成什么型? 
    我的手风琴情结 
    猪,年快乐! 
    我们的回答 
    关于鸡巴的闲言碎语 
    缺德与犯法 
    远方来货 
    外面的世界 精彩与无奈 
    深夜的苏芮 
    你坑死我我骗死你 
    阳春面/月饼/梨 
    艺术生命的长度 
    俄罗斯的味道 
    说什么话,唱什么歌 
    想起了地道战 
    读书人的朋友 
    艺术之虐 
    简陋的中国 
    知识分子/革命家/思想家 
    时代精神的误区 
    称谓趣谈 
    浅谈京剧和歌剧 
    深圳行感(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枯 
    深圳行感(2):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深圳行感(1):朋友来了有好酒 
    古往今来方士多 
    我的后代变成啥——进化论反思之二 
    我的后代变成啥?——进化论反思之一 
    乌鸦的逻辑 
    關於價值判斷 
    象北大的教授那样无耻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