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二子 >> 专栏文章
字体∶
香港功夫武侠片(5)

二子 (发表日期:2007-11-15 21:44:57 阅读人次:1698 回复数:0)

  无论是李小龙还是成龙,在他们风光无上的时代对大陆人都是陌生的,即使成龙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也不过是各种录像厅里面陌生而神秘的一个港客罢了。当我们把话题的对象中国人限定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时候,功夫电影这个话题变得很直接而简单,它的风光、它的精彩、它的魅力、它的令人陶醉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这个人的名字叫:李连杰。

  
和李连杰相连的一部电影叫做《少林寺》。我不知道世界上是不是真的出现过,或者以后可能出现比《少林寺》观众更多的电影。《少林寺》票房是多少?不多,据说只有一亿多元人民币。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个在今天看来不是那么有吸引力的数字,亿万大片虽然不是遍地都是,但是实在也不是特别新鲜。那么这里有另外一个数字,当年一张电影票的价格是:人民币一毛钱。这样计算得到的数字相当令人恐怖。这还不是最让人瞠目的,关键是《少林寺》不是现在的好莱坞电影,全球发行,四处广告。尽管它名声在外也在国外上映过不少,但是基本上还是属于国产本地发行的电影。中国人那个年代所有的影院时间是不是都交给《少林寺》了?

  
《少林寺》是香港公司制作、香港导演导演的电影,但却是不折不扣的一部大陆功夫片。全程启用大陆武打演员,全程大陆的实景拍摄,从配音到制作全部在大陆完成,而且在大陆公演。导演张鑫炎拍摄的这部电影完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功夫电影,我不知道他的动机是什么,但是这部电影的轰动肯定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的。

  
《少林寺》很特别,现在回头看,这部1982年出品的电影,和那个年代的香港功夫片从形式、表演、剪辑甚至音乐上都有著完全不同的风格,如果不看资料,基本上不会有人相信这是香港导演的作品。这还不是全部。如此大制作的电影,尽管演职员名单上有武术指导,但是事实上这部电影根本没有武指,它的武指是所有参演的演员。这部电影用的刀枪剑戟都是实打实的真家伙;这部电影基本上没有用电影特技,除了一些特别的跳跃镜头以外,所有的打斗都是一拳一脚、一枪一刀地在镜头前拼出来的,这还不算,电影史上可能还没有过哪部功夫电影用了那么多的长镜头。《少林寺》里面几乎所有的打斗都是用长镜头表现的,这基本上就是纪录片方式的拍摄,难怪参演演员演完后都是一身伤。即使是抛开功夫打斗,仅仅看电影本身也很脱俗,它抛弃了当时功夫电影的基本模式,用群像的方式铺陈故事,无论是好人、坏人、男人、女人、主人公、配角都个性鲜明,而且除了觉远、王仁则以外,师父、各位师兄弟、方丈、副主持、秃鹰等等角色都有充分的戏份,给人留下鲜明的难以磨灭的印象。李小龙电影也好,成龙电影也好,都从来没有过这么复杂的人物群体,多线条的故事流程。即使武打场面如此突出,但是《少林寺》给人留下的还有更多其他的美好回忆。这就是《少林寺》令人无比留恋的最重要原因。

  
而《少林寺》最终成就的却是一个人,他就是李连杰。李连杰当时只有19岁,蝉联5年的全国武术冠军。从长拳到棍棒,李连杰几乎是全才。也许有人觉得李连杰能碰到《少林寺》是天大的运气,这话固然不假,但是反而言之,如果没有李连杰,《少林寺》是不是会那么红也是一个疑问。李连杰太特别了,无论他得过多少次武术冠军,他几乎是上天做好了模子,专门来当演员的。李连杰的笑容,天真,正气,纯净,加上他乾净利索的身手,比之李小龙、成龙,他骨子里的明星尤其是偶像气质要漫溢得多。我想,张鑫炎绝对不会否认,作为一个导演,当他第一眼看到李连杰的时候应该有多高兴,这种长相、这种气质的人居然是个武术行家,功夫电影不振兴真是没天理了。

  
从《少林寺》开始,李连杰毫不费吹灰之力地成长为一代大侠。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对功夫明星的感觉,那么李小龙、成龙可能是“佩服”或者“崇拜”,而李连杰,可能很多人会用“敬仰”这个词。尽管很多时候观众的这种感觉不是在针对现实生活中明星本人的,但是确实也很少有人真的细心地区分荧幕形象和演员真实身份的区别。李连杰在1990年代几乎成了一个标杆,高高在上,令人仰慕,加上他一直以来非常低调,很少公开露面,作为功夫明星,他的形象好像世外高人一样,可望不可及。这一路的行走,需要慢慢道来。

  
(待续)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专栏文章
    赛德克巴莱 
    韩方一战 
    张绍刚之觞 
    选秀 
    救助 
    离开苹果 
    下台之辩 
    裸婚 
    选择信任 
    天灾人祸里的别样话题 
    子弹往哪里飞? 
    有关于钱云会事件 
    《剑雨》 
    网络 
    写在和平奖之后 
    日本的样子 
    关闭 
    人在旅途 
    猪流感下的理想主义 
    喝酒的罪过有多大? 
    闲谈日本明星 
    又谈iPhone 
    有关劳模的若干问题 
    中国人和奥斯卡 
    加班 
    说说赵本山 
    恶评系列之水浒宋江 
    重读《回忆录》 
    乱谈经济危机 
    说说新闻报道 
    小谈林嘉祥事件 
    传教 
    李米的猜想 
    由神七想到的 
    逐鹿 
    恶评系列之射雕英雄传(下) 
    恶评系列之射雕英雄传(上) 
    烂评《赤壁》 
    退休快乐 
    闲聊iphone 
    震出来的“友好”? 
    四川大地震感受 
    假期 
    购物盲 
    艺人和律师艺人 
    开诚布公 
    集结号 
    香港功夫武侠片(12) 
    香港功夫武侠片(11) 
    香港功夫武侠片 (10) 
    香港功夫武侠片(9) 
    香港功夫武侠片(8) 
    香港功夫武侠片(7) 
    香港功夫武侠片(6) 
    香港功夫武侠片(5) 
    香港功夫武侠片(4) 
    香港功夫武侠片(3) 
    香港功夫武侠片(2) 
    香港功夫武侠片(1) 
    纯粹闲话 
    再读鲁迅 
    珍惜时间 
    八IT(9) 
    八IT(8) 
    八IT(7) 
    八IT(6) 
    八IT(5) 
    八IT(4) 
    八IT(三) 
    八IT(二) 
    八IT(一) 
    一年一度说春晚 
    写作 
    奴才 
    日本产品的背后(三) 
    日本产品的背后(二) 
    日本产品的背后(一) 
    辱华? 
    我看博客 
    吃西餐 
    韩流观 
    梦想照不进现实 
    手帐 
    Home Center 
    中国人看中国人 
     一举两得三国四记 五鹊六雁八和九生 
    说说《24小时》 
    网络十年 
    阮氏三顾茅庐(之五,隆中对) 
    阮氏三顾茅庐(之四,理想) 
    阮氏三顾茅庐(之三,刘关张) 
    阮氏三顾茅庐(之二,路上) 
    阮氏三顾茅庐(之一,启程) 
    呜呼,陈凯歌 
    三面《艺伎》 
    三十而立 
    相声回来了 
    青春豆与摇滚 
    牯岭街里残酷的杀人事件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