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二子
>> 专栏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说说《24小时》
阮翔 (发表日期:2006-07-13 21:28:52 阅读人次:2092 回复数:5)
(声明一下,如果你准备并且还没有看过《24小时》,请赶快把视线移开,下面的文字里涉及到剧情,会妨碍到您的观看。)
一口气看完了《24小时》的第五部。从第一部到第五部一集不落,Jack Bauer气喘吁吁的样子,我看了近5年了。
美国电视剧比好莱坞的电影要有生命力得多,这可能和电视观众比电影观众人数更多,而且持续观看时间更长有关。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像美国一样,用拍电影的力气去拍电视剧。最登峰造极的当然就是斯皮尔伯格的《兄弟连》和最近刚刚出炉的《罗马》,这两部电视剧的任何一集都拍得比中国的很多所谓大制作电影要豪华和大气得多。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这样的电视剧,除了仰天长叹一声“有钱真好啊!”以外再没有其他任何可以评论的。
把所有的故事都集中在一天24小时里面,然后用时间的推进来为故事本身增加动感或者紧迫感,这个创意本身并不是《24小时》最先有的,至少在这个之前,日本导演的《涉谷24小时》就有过很成功的尝试。《24小时》的不同在于编剧们的阴险。我只能用这个词,不然无法表达出我对这些编剧的崇高敬意。看多了美国电视剧总是不经意地感叹工业化的恐怖力量。美国电视剧的工业化程度让人有这样的错觉,面对电视上各种各样美国电视剧闭上眼睛,脑海中闪现出工业革命时代伦敦一眼望去四处冒烟的混乱与生机勃勃。这是两个在画面上毫无关联的景象,但是在逻辑上它几乎就是一回事情。工业化的痕迹在美国电视剧里是毫不掩饰地摆在观众面前,一集故事必定在前10分钟出现悬念或者冲突,然后每隔15分钟左右会有一个高潮,在结束的时候再设一个新的悬念,即使是长篇肥皂剧不需要悬念,也依然遵守类似的规则。我想这应该是美国编剧们人手一册的操作手册,好像文革时中国人的红宝书一样,是生存之道,是他们用来吃饭的最高指示。
但是遵守工业化标准并不意味著操作水平的低下。《24小时》的每一部中必有3至4个线索并行前进,故事在2到3集的时间内必定完成一个阶段性的进展,同时还要吸引你始终不离开故事的主线。假如有人告诉你,在美国电视剧界当个编剧,每年能拿1000万美金,你会欣然前往么?至少如果我是编剧,得考虑一下。这样一个既定好的结构,既定好的人物,甚至既定好的人物关系下的故事,一边拍摄一边编剧,而且一年一年、一季一季地写下去,一旦观众不买账,随时都有中途停播的可能。端上个1000万美金的饭碗,两年下来过劳死也不是没可能。美国每年生产出那么多电视剧,可以想像有多少编剧没日没夜地埋著头像驴拉磨一样转个不停。工业化,这就是工业化社会中的标准像。
而《24小时》这样的电视剧,即使有了完善的娱乐工业体系也仍然不是谁想生产就生产的。所以在对编剧表达崇敬之馀,我们必须同时对美国这个国家致以敬意。在第五部里面,编剧丧心病狂到让美国总统参与恐怖活动,以至于数十万美国人民的性命因为美国总统而遭受空前的威胁。编剧极尽能事地调侃著美国政治。对于中国人这样80%对政治充满一肚子热情、敏感和神经过敏的族群,看看《24小时》会得到莫大的快乐。我们看得到美国人骨子里的政治态度,他们对中东和民族狂热分子无可抑制的恐惧和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还有对美国外交军事政策的自省与怀疑。所以也许即使是过劳死,在美国作为一个编剧也是快乐的——可以这么肆无忌惮地讲故事,辛苦点儿也值得。
主人公Jack看起来是和史泰隆、施瓦辛格一模一样的美国孤胆英雄。永远不守规矩,永远是一个人拯救整个世界,更让人生气的是永远和超人一样从不失败而且光辉灿烂无比。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或者说只是事实的一部分。Jack和传统的美国英雄不同的是,美国英雄不再一脸正气,他面对的敌人也越来越模糊,要杀美国人的人是敌人,要保护美国人的人也常常是敌人。在从前,美国英雄无论对抗的恶势力来自何方,他的背后永远有金光闪闪的四个大字“美国利益”在那里冒著火苗苗,颠扑不灭,好像一度戴在中国人胸前的毛主席纪念章。但是现在,Jack对美国精神、美国利益感到厌倦,好像这些词都是政客们在那里高歌, Jack能做的就是一次次地把要爆炸的炸弹、要释放的毒气消灭掉,再把那些对身边人不利的家伙一个个清理掉。我们看得到编剧们对“美国利益”的调侃,通过恐怖分子,通过Jack,编剧们让“美国利益”这四个字带著油腻和腐朽的味道,扭曲著出现在故事的进程中。这可以看做是美国人的一种进步,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说,这不是进步,只是经历了恐怖袭击、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人对“美国利益”这种说法的某种困惑。尽管在《24小时》中有很多美国似的偏执和自大,但是在Jack身上体现出的美国老百姓那种纯朴的世界观,让我个人觉得山姆大叔比年轻时候可爱了很多。
在第五部的最后,邪恶势力终于来自中国了,这让我迫不及待地希望早点看到第六部。也许是台海问题,也许是北韩问题,总之编剧们有了新的话题,他们要表达的东西无论是否对我们中国人的胃口,肯定比布什在电视上的演讲要真实和精彩得多。
回复[1]:
陈梅林
(2006-07-14 08:45:29)
阮博:我手里的《24小时》是杰克妻女被劫持的是第几部?我还以为这就是全部的《24小时》呢。
回复[2]:
梅林.陈先生
阮翔 (2006-07-14 09:18:26)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不是第一季就是第二季。
回复[3]:
陈梅林
(2006-07-14 09:35:01)
谢谢阮博!我老土。
回复[4]:
第六部《24小时》
蓝方 (2006-07-14 13:49:47)
阮翔先生;
您好。我最喜欢看美国的老电影。美国的连续剧还从来没有看过。但是读了您的文章,怎么也想看它一次。可能的话下次回国能买到盗版的dvd就好了。
美国有很多电影上经常出现“暴露”中国“邪恶势力”的镜头。比如说中国造的枪支等等。但是作为中国人看了,并不把那些镜头和政治联系起来。这一点很有意思。如果是日本拍的,看起来反映可能不一样。
如果有了第六部《24小时》,请一定在这里介绍一下。
回复[5]:
To:Blue Square
阮翔 (2006-07-16 17:01:00)
“美国有很多电影上经常出现“暴露”中国“邪恶势力”的镜头。比如说中国造的枪支等等。但是作为中国人看了,并不把那些镜头和政治联系起来。这一点很有意思。如果是日本拍的,看起来反映可能不一样。”
就我个人而言,两点:
1,这些镜头肯定和政治观点有关,尤其是美国影视中的这种导向。
2,我觉得无所谓,政治有两种,一种是官方的,一种是民间的。官方的是大事,但是咱们
老百姓管不着。民间的,就是侃大山,愿意怎么侃怎么侃,如果觉得对方侃得很不顺眼,就
侃回去。你侃我也侃,GDP也会升一点。
基本上,我不认为美国人,日本人有喜欢或者按照中国人的思维去思维的义务。反之亦然。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专栏文章
赛德克巴莱
韩方一战
张绍刚之觞
选秀
救助
离开苹果
下台之辩
裸婚
选择信任
天灾人祸里的别样话题
子弹往哪里飞?
有关于钱云会事件
《剑雨》
网络
写在和平奖之后
日本的样子
关闭
人在旅途
猪流感下的理想主义
喝酒的罪过有多大?
闲谈日本明星
又谈iPhone
有关劳模的若干问题
中国人和奥斯卡
加班
说说赵本山
恶评系列之水浒宋江
重读《回忆录》
乱谈经济危机
说说新闻报道
小谈林嘉祥事件
传教
李米的猜想
由神七想到的
逐鹿
恶评系列之射雕英雄传(下)
恶评系列之射雕英雄传(上)
烂评《赤壁》
退休快乐
闲聊iphone
震出来的“友好”?
四川大地震感受
假期
购物盲
艺人和律师艺人
开诚布公
集结号
香港功夫武侠片(12)
香港功夫武侠片(11)
香港功夫武侠片 (10)
香港功夫武侠片(9)
香港功夫武侠片(8)
香港功夫武侠片(7)
香港功夫武侠片(6)
香港功夫武侠片(5)
香港功夫武侠片(4)
香港功夫武侠片(3)
香港功夫武侠片(2)
香港功夫武侠片(1)
纯粹闲话
再读鲁迅
珍惜时间
八IT(9)
八IT(8)
八IT(7)
八IT(6)
八IT(5)
八IT(4)
八IT(三)
八IT(二)
八IT(一)
一年一度说春晚
写作
奴才
日本产品的背后(三)
日本产品的背后(二)
日本产品的背后(一)
辱华?
我看博客
吃西餐
韩流观
梦想照不进现实
手帐
Home Center
中国人看中国人
一举两得三国四记 五鹊六雁八和九生
说说《24小时》
网络十年
阮氏三顾茅庐(之五,隆中对)
阮氏三顾茅庐(之四,理想)
阮氏三顾茅庐(之三,刘关张)
阮氏三顾茅庐(之二,路上)
阮氏三顾茅庐(之一,启程)
呜呼,陈凯歌
三面《艺伎》
三十而立
相声回来了
青春豆与摇滚
牯岭街里残酷的杀人事件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