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林思云 >> 谈谈日本
字体∶
从30日大选看日本政治幼稚性

林思云 (发表日期:2009-08-20 23:44:22 阅读人次:5337 回复数:39)

  紧锣密鼓的8月30日众议院解散大选闹剧,是日本政治幼稚性的典型表现。议会解散在一般国家是非常时刻的非常措施,而在日本却成为十分正常、经常发生的政治措施。

  
日本人搞经济建设非常得意老到,搞政治却显得非常幼稚,甚至可笑。按照中国的话来说,日本人属于“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那种勤勤恳恳苦干,却没搞清楚自己到底在为谁干的那种人。不妨按照学生成绩来打比方,日本这个学生的经济课得90分,政治课只有30分。

  
不仅如此,日本政治的幼稚性,还体现在日本领导人的走马灯式更迭。只要对比一下欧美中领导人的历史,不难看出日本政治的幼稚性。

  
美国总统自1789年独立以来,至今共44任总统,总统的平均任期为5年;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建立首相制,从1885年至2009年,共产生了92位首相(今年马上还要诞生第93任首相),首相的平均任期只有1年零4个月,日本首相任期最长的为1964年至1972年的伊藤佐荣,也只不过6年。

  
从1979年到2009年的30年间,英国更换了4为首相,同时期日本却更换了17位首相;从1949年到2009年的60年间,中国换了5位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华国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而同时期日本却换了43位国家首脑。

  
日本政治的幼稚性,还表现在日本的政党不成熟和不稳定。美国的两大政党,民主党成立于1820年,共和党成立于1854年;英国的两大政党,保守党成立于1830年,工党成立于1900年;而日本的政党,除了日本共产党成立于1922年,自民党成立于1955年外,民主党成立于1996年,公明党成立于1998年,社民党成立于1996年,日本新党成立于2005年。日本政党经常解散合并,大多数政党的党龄都很短暂。

  
日本政党的党龄如此短暂,更加之首相平均任期只有1年零4个月,这必然造成日本很难有一个连续性的长远政治规划。幸好战后日本的政治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没有自己独立的国际政治,所以日本的政治幼稚性倒也还不算特别突出。

  
然而看一下战前搞日本国际政治的历史,就会看出日本人根本没有政治理念,不懂得怎样做一个政治上的领头人,只配跟在别人后面拉车。

  
日本富国强兵的经济建设搞得很好,世人皆赞。可是富国强兵搞成之后又怎么办?这时日本人的政治幼稚性就凸显出来。日本看到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抢到大片的殖民地,也去学着抢殖民地,结果是东施效颦,不但没抢到多少殖民地,反而把自己拖进战争的泥潭,直至亡国。

  
日本近代第一场对外战争是1895年的甲午战争,这是日本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的杰作。伊藤算是日本近代最有远见的政治家,他主导的甲午战争(日本叫日清战争),是日本唯一一场有实质收获的战争,从中国得到大笔战争赔款,还割让得到台湾岛。

  
更为神奇的是,伊藤使出老练的政治手腕,使日本对中国占了大便宜(巨额战争赔款,割让台湾岛)之后,中国人居然不恨日本,反而与日本友好起来,大量中国留学生赴日留学,经济文化交流也非常密切。甲午战争后的一段时间,居然成为中日关系史上两国最亲密的时代。

  
伊藤博文死后,日本再没有像样的政治家。其实日本也就是在甲午战争占过中国的大便宜,此后日本并未占到中国多少便宜,可中日关系却变得很糟,这不能不怪日本再没有了伊藤那样有见识、有手腕的政治家。之后日本都是一些目光短浅的政治家,急功近利地想着占中国的便宜,却不知道该怎么占,只知道霸王硬上弓:硬来,中国人当然不吃这一套,结果把两国搞成世仇一般,这对日本本身也并没有半点好处。

  
蒋介石早就明言:“(中国)不拍鲸吞,就怕蚕食”。日本要是一点一点地蚕食中国领土,中国倒真的很难办;可是日本妄图一口气鲸吞中国,这就像蛇吞象一样,必然吞不下去要吐出来。不过日本没有蒋介石那样有眼光的政治家,而是一些目光如豆的头脑简单人物在搞政治,他们单纯地以为历史会再现,以为只要打下首都南京,中国就会像甲午战争时那样割地赔款。当中国人表现出宁可把战争打到底,也不割地赔款时,日本人就傻眼了,进退维谷,陷入战争的泥潭。

  
日本和德国结盟,也是一帮目光短浅政治家们想沾德国的便宜,借德国的威风狐假虎威捞好处。本来按照三国同盟,德国对苏联宣战,日本也应该跟着对苏联宣战。要是日本有远见的政治家,就会和德国联手起来,先打败苏联,再回过头来对付美国。要是日本真的和德国一起打苏联,苏联两面受敌,很难抵挡得住,二战史乃至世界史都要重写。

  
这时日本的目光如豆政治家们,又打起小算盘来。他们以为美国怕死,比苏联好打,想把难啃的骨头留给德国去啃,自己先吃肥肉。日本借口和苏联订有互不侵犯条约,不能违约对苏开战,然后急急在亚洲抢占英美法的殖民地,以为这样花最小的力气就能占到最大的便宜。

  
日本人天真地以为抢占美国在亚洲的殖民地,不会引起与美国的全面战争,完全错误地估计了美国人的战争决心。等到美国倾全国之力与日本在太平洋打起来之后,日本人又傻眼了,最后撑不住只得无条件投降。在战争末期,日本人还天真地以为苏联会顾及有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就不会对日翻脸开战,没想到苏联人根本不管什么条约,对日不宣而战,又让日本人大大地傻眼一回。德意日三国输掉二战,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日本的大儿童般傻呵呵政治家们的责任。

  
说到这次8月30日的众议院大选,大家不妨就当看一场笑话。其实日本人根本就是买卖人,没什么政治头脑,不要指望日本人在政治上会有什么大的作为。

  





Page: 2 | 1 |

 回复[1]:  小木樨花 (2009-08-21 00:25:06)  
 
  〉〉从1979年到2009年的30年间,英国更换了4为首相,同时期日本却更换了17位首相;从1949年到2009年的60年间,中国换了5位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华国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而同时期日本却换了43位国家首脑。

  
-------

  
如果以领导人更换得少作为政治成熟的表现,北朝鲜的政治最成熟。 噢不,古巴第一。

  
一个国家领导人再怎么变,都不会对国家造成巨大影响,这说明这个国家建立起了一套成熟的官僚制度,说明社会政治制度稳定,不因人而大变。(制度稳定是不是就是好事情,这是另一回事)

  
日本领导人频繁更迭,其实最大的原因是领导人脸皮不够厚。不顾支持率的低下厚着脸皮继续赖在宝座上,也不是不可能。如果有金家父子的脸皮,还愁什么在位不长?制度上来讲一般赖个4年没问题。

  


  


  
〉〉日本富国强兵的经济建设搞得很好

  
-------

  
日本的经济建设并没有富国。相反,国家穷得嗒嗒滴,国家债台高筑,一个人头上就要分摊600多万日元。

  


  


  
大部分篇幅都在谈二战前日本的外交失误,这跟标题根本对不上号。输了二战正是现代日本新的起点,这次总选举的任何争点都与二战无关,怎么能证明即将到来的30日的大选就是政治幼稚?

  


  
总评:文不对题。

 回复[2]:  吴卫建 (2009-08-21 00:30:35)  
 
  〉日本首相任期最长的为1964年至1972年的伊藤佐荣,.....

  
应为佐藤荣作吧。

 回复[3]:  小木樨花 (2009-08-21 09:18:35)  
 
  吴先生看得仔细  

  
估计是林先生记这个名字的时候没有用日文读音记,而是用中文读音记的。

 回复[4]:  吴卫建 (2009-08-21 13:06:20)  
 
  我也是用中文读音记的,因当年佐藤执政时我仅会中文,记得那时还称佐藤反动政府呢。

  

 回复[5]:  小木樨花 (2009-08-21 13:43:45)  
 
  吴先生,那时候有没有认为日本有不反动的政府?田中呢?

 回复[6]: 两边都拿中国说事~~ 三国天下 (2009-08-21 17:33:09)  
 
  在街头小泽一郎高叫:自民党还想继续长期执政下去,难道是想日本成为像中国北朝鲜那样的独裁国家!

  
中川昭一也恐吓有权者:民主党一旦上台日本就会変成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

  


  
没有多少人对双方许诺“丰盛大餐”的财源花费精力提出疑问,

  
电视上充斥着酒井、押尾容疑者的报道...

  

 回复[7]:  待于泥== (2009-08-21 18:03:45)  
 
  在街头小泽一郎高叫:自民党还想继续长期执政下去,难道是想日本成为像中国北朝鲜那样的独裁国家!

  
中川昭一也恐吓有权者:民主党一旦上台日本就会変成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

  
---------------------------------------------------------------------------

  
哈哈,这个好玩儿.

  
看来无论谁胜出,日本都会变的跟中国一样.

 回复[8]:  吴卫建 (2009-08-21 21:53:23)  
 
  那时中日无正常外交关系(但民间交往频繁),所以在中日关系紧张时就称日本反动政府,72年田中上台中日建交后,日本反动政府和日本军国主义这两顶帽子就摘掉了。

 回复[9]:  东京博士 (2009-08-22 08:47:37)  
 
  72年建交前,中日哪来的“民间交往频繁”?连被确认的战争遗孤日本人都无法轻易回国,这说法难以理解。

  
文革时代,稍微私自涉及国外的(如果有那样的缝隙渠道,比如香港亲友),或者偷听美国之音都会被定罪,被认为是里通外国。吴桑说的不成立,大概是想说“政府操纵的民间团体的水面下的接触”吧?

 回复[10]:  吴卫建 (2009-08-21 22:53:22)  
 
    zt 战后中日关系中的民间交流

  
被誉为“民间外交”、“友好运动”的战后中日民间交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植根民众,经久不衰,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和发展势头,在战后两国关系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回顾过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为打开中日交往的大门,推动两国友好运动的勃兴和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促进中日关系全面、健康、顺利的发展,它始终扮演着官方或其它渠道都无法代替的角色,发挥了“贸易入手,以经促政”、“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半民半官,以民代官”、“与官并举,官民并茂”的特殊而又巨大的作用。可以说,良好的中日关系来之不易,而民间交流功不可没。

  
一、贸易入手 以经促政

  
经济是基础,始终是连结两国人民和政府的纽带;贸易是催化剂,推动着中日政治关系的改善和发展。然而,由于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日本历届政府在对华政策上都试图以“政经分离”的手法发展同中国的关系,甚至随美反华, 推行“两个中国”的政策,严重防碍了中日两国基于平等的地位和相互尊重主权的原则精神,恢复正常国家关系的进程。

  
早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基于中日两国人民两千余年的传统友谊和历史的经验教训,一些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日本有识之士看到中国革命成功的大局已定,便于同年5、6月间率先发起成立了中日贸易促进会、促进中日贸易议员联盟和中日贸易协会等贸易团体,以期从贸易入手,同新中国先行建立起联系,再逐步开展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进而增进相互了解,推动两国早日复交。同年末,他们设法与我国的外贸部取得联系,并于1950年1月同中方以记账式易货贸易方式签订了战后中日间第一笔委托贸易合同。虽然合同数额不大,且后因种种缘故而未完全得到执行,但它毕竟是战后中日双方的首次接触,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受其鼓舞,1952年5月,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日本客人,帆足计、高良富、宫腰喜助三名国会议员不顾吉田政府的阻挠,取道欧洲访华并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签订第一次中日民间贸易协议,成为开拓中日人员往来的先行者,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三名政治家的壮举,不仅打破了日本当局的对华贸易禁运,更为两国包括政治家在内的人员往来打开了渠道。

  
50年代中日间四次民间贸易协议(协定)的签订,带动了日本国内要求发展日中友好、力主两国复交政治运动的勃兴。这四次民间贸易文件,前两次被冠以“协议”,自第三次起则被改称官式的“协定”,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蕴涵着深刻的政治含义。为把民间的“协议”改称“协定”,既是中日民间双方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欲使之同政府的行为挂钩,也是为了适应当时日本国内日中友好运动迅速发展的形势之需。1954年9、10月间,两个日本大型超党派议员团40余人同时云集北京参加中国的国庆典礼,由日本各界人士及友好团体发起的“恢复日中邦交国民会议”在东京正式成立,充分反映了短短几年的民间贸易已把日中友好运动引向深入,要求并推动日中复交的政治运动迎来第一次高潮。

  
1958年5月,岸信介政府破坏中日民间贸易,包庇纵容日本右翼暴徒制造“长崎国旗事件”,致使中方被迫单方面宣布“停止一切对日贸易活动和其他交流”⑷,使来之不易的中日往来的大好局面面临严峻考验。但为了进一步反击岸信介的反华逆流,也考虑到两国交往中断给日本经济,尤其是日本中小企业造成的实际困难,中方适时提出了发展中日关系的“政治三原则”、“贸易三原则”和“政经不可分”原则。同时把中日民间的贸易方式由“协议贸易”变为只同“友好商社”进行往来的“友好贸易”。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既坚持了政治原则,也充分照顾到了日本中小企业;既避免了两国贸易的中断,也团结了日本国民的大多数,进而调动日本民众把日中友好运动推向了更新、更高的阶段。1959年日本社会党委员长浅沼稻次郎和前首相石桥湛山等政治家的相继访华,以及日本国内声势浩大的要求恢复日中邦交国民运动的开展,无不体现了“以经促政”产生的良好效果。

  
进入70年代,包括执政的自民党在内的日本各政党要员和代表团的访华更是达到高潮,最终推动了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中日复交后,日本各主要政党之所以相继与中国共产党建立正式党际交流关系,并推动两国关系全面顺利的发展,中日经贸合作的巨大潜能和磁石般的魅力,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当然,良好的双边政治关系也会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频繁的政治交往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服务于经济。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后日本率先冲破西方的对华制裁,很快同中国恢复了包括经济在内的全面关系,即是政治与经济互相促动、互为因果的有力佐证。

  
二、民间先行 以民促官

  
中日民间交流,亦称中日“民间外交”,是在50年代两国尚未复交,按照国际法仍处于战争状态的情况下而进行的一种非官方交往方式。中日民间交流总是站在中日友好运动的前例,开中日交往之先河,为打开两国关系铺路架桥。它运用中日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伟大力量,先从经贸、文化交流做起,经过不断积累和创造条件,逐步迫使日本政府同中国政府进行接触,以推动中日官方关系的前进。

  
冷战下的50年代初,东西方严重对立,日本政府以种种限制不许本国公民访华。1952年10月,继同年5月帆足计等三名国会议员首次打破日本政府的禁令访华之后,在日本政府拒发访华护照和层层设障的情况下,为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部分日本代表仍以“条条大路通北京”的决心和毅力,冲破阻挠,强行闯关,甘冒政治和生命危险,或绕道第三国或驾舟偷渡,漂洋过海,历尽艰辛,颠簸辗转,达到北京,在中日友好交流的史册上写下了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一页。

  
二战结束后,大量滞留在华日本侨民的回国问题亟待解决。在中日尚无邦交的情况下,基于日本侨民的强烈愿望和国际人道主义考虑,中国政府责成红十字会总会出面予以协助。1953年2月,由日本赤十字社、日中友好协会和日本和平联络会等民间三团体组成的代表团,应邀首次持日本政府被迫签发的明确写有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的护照访华,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就协助在华日侨回国等问题达成协议。这不仅迫使日本政府首次向日本公民签发了访华护照,也解决了当时两国间迫切需要解决而官方又无法解决的问题。这项顺乎民意的人道主义活动,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才告结束。据不完全统计,其间,共约有35000名在华日侨和约3600名旅日华侨陆续得以返回各自的国家约3000具二战期间被抓到日本折磨致死的中国劳工的遗骨被分批送回中国。中日双方通过上述初期接触和交往,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迎接中日交往新时期的到来起到了探路先锋的作用。

  
50年代的中日民间交流,经历了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单向交往到双向互访,由纯民间到带官方色彩并逐步同官方挂钩的发展过程。自50年代中期起,首先是中日间签订的民间交流文件开始由“协议”改称为官式的“协定”。如第三、四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和第一次中日民间渔业协定等。而到了民间双方签订中日文化交流协定时,则索性把“民间”二字也予以取消了;其次是双方在对方国家举办展出活动时,不仅会展名称前冠以国名,且在会场上正式悬挂国旗。如1955年在东京、大阪举办的中国商品展览会和1956年在北京、上海举办的日本商品展览会等等;其三是中方访日代表团名单的个人名字前有意冠以政府职衔。如1954年10月率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日的卫生部长李德全、1955年3月率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代表团访日的对外贸易部副部长雷任民、同年12月率中国科学院学术考察团访日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和1957年10月率中国农业代表团访日的农垦部长王震等。以上这些,不仅表明了迄今由日方单向访华历史的结束和中日双向互访的开始,也表明互访的规格提高,官方色彩趋浓,打破了日本政府不与中方进行官方接触的禁区。两国民间交流的扩大和要求日本政府改变对华政策的日中友好运动蓬勃开展,迫使50、60年代的日本历届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对外政策时,都不得不考虑到中国的因素及其存在。其中,从50年代中期起即参与中日民间贸易的、具有官方背景的日本日中输出入组合,就是在这种“民间外交”以民促官的作用下而产生的。

  
三、半民半官 以民代官

  
50年代的“民间外交”促成了50年代末被周恩来总理盛赞为“民间大使”的西园寺公一先生常驻北京,以及60年代初中日间“LT贸易”机构和其常驻代表处的设立。1962年9月,日本执政党自民党的顾问松村谦三受池田首相的“全权”委托访华同周总理就以“渐进积累”方式发展两国的政治和经济关系达成“君子协议”;同年11月,廖承志和日本前通产大臣高碕达之助代表中日双方签署《中日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即“LT贸易”,开辟了新的半官方性质的贸易途径;1964年8月和1965年1月,“LT贸易”双方各在对方的首都设立联络代表机构,使中日关系迈向了半民半官、以民代官的交往阶段。

  
中日“LT贸易”双方,背后都得到各自政府的支持,实际是半官方的常设机构。中方的廖承志办事处直接受国务院的领导,工作班子由外交部、外贸部等政府部门的成员组成,外贸部的地区政策第四局负责对日联络事务。日方的高碕达之助事务所的正式名称为“日中贸易协议会”。其成员主要由曾任内阁大臣的政治家和通产省、大藏省的官员及财界人士组成,与日本政府联系密切,实际是具有浓厚官方色彩的通产省外围团体。

  
自60年代初至1972年中日复交,“LT贸易”与“友好贸易”双管齐下,犹如一车之两轮,不仅直接参与和拓展中日综合贸易,而且为中日双方政界人士的互访、政府间的相互沟通,起到了斡旋、中介和解决难题的“小使馆”的职能。如1963年双方经政府批准的利用日本输出入银行贷款的成套设备进口合同的首次签订、1964年两国开始互换记者的实现等等,都是只有在业已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两个政府间才可完成的政治举动。

  
中日间半民半官交流窗口和渠道的开辟,进一步推动了60年代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的迅速发展。据统计,双方的贸易额1963年即达1.29亿美元,恢复到50年代的最高水平;1966年则猛增至6.03亿美元,3年内增加了近4倍。受佐藤政府的干扰,1967年至1969年的长幅虽有下降,但仍保持稳中有升的较高水平。在人员往来方面,两国的交流范围不断扩大,互访团队的官方色彩更浓,往来人数不断增加。尤其是1965年500名访华日本青年同中国15个城市的数万名青年进行的为期一个月的友好大联欢,充分展现了两国青年致力于中日友好的热情,预示着中日复交的曙光已露。

  
7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日本国内日中复交国民运动,迫使日本执政的自民党把恢复日中邦交提到了其议事日程。为这一天的到来,中日各界的民间力量,奔走呼号,立下汗马功劳中国“双王旋风”、“孙平化旋风”登陆日本,日本“友好旋风”、“政党旋风”造访北京,田中首相正式访华,最终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诚如高碕达之助先生所言,在促进中日关系发展方面,正是由于“LT贸易”等两国民间或半官方交流组织和机构像掘进机挖渠一样,双方同时从两端向中间挖起,矢志不移,常挖不止,才使得中日两国的复交水到渠成。

  

 回复[11]: 小木小姐,一个朴素的疑问: 李小婵 (2009-08-22 00:07:53)  
 
  小木小姐,一个朴素的疑问:

  
>>日本的经济建设并没有富国。相反,国家穷得嗒嗒滴,

  
--------------------------

  
妳说日本这个国家穷得嗒嗒滴,那么我们(你和我及东洋镜的人们)为了什么来日本?不是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吗?

  
特别是妳有下一代的人,不仅是为你自己,还要为下一代着想,更应该往高处走吧。

  

 回复[12]: 小木你理解错了 林思云 (2009-08-22 00:39:20)  
 
  >>大部分篇幅都在谈二战前日本的外交失误,这跟标题根本对不上号。输了二战正是现代日本新的起点,这次总选举的任何争点都与二战无关,怎么能证明即将到来的30日的大选就是政治幼稚?

  
小木,你没有理解我的意思。

  
第一,日本这次大选,不是美国四年一次那种正常的大选,而是非正常的临时非常选举。一个政治正常运转的国家,不应该频繁发生非正常的临时非常选举。所谓西方发达七国之中,除了日本之外,英美各国都极少出现非正常的临时非常选举,这不正说明日本的政治幼稚么?

  
第二,美国总统除了尼克松被迫辞职之外,没有一个总统在任上辞职的。克林顿出了那么大的丑闻,还是坚持下来。

  
日本不久前安培辞职,之后又是福田辞职,安培福田这些人,既没有什么丑闻,也没有迫不得已之事,而是像小孩子那样,想干就干,不想干就撂挑子不干了。首相这么重要的职位,能说不干就不干么?一国首相耍小孩子脾气,不是说明日本的政治幼稚么?

  
第三,我说的不是二战前日本的外交失误,因为打仗不是外交问题,如果外交搞好了,也不必打仗了。

  
第四,你说我佐藤荣作时中文读音记的,这完全正确,只是我一时记错了。我以为写中文的文章,当然是用中文读音记了。外国人的人名要记住其中文表记,这应该是写中文文章的基本常识呦。日本有汉字还好,遇到没有汉字的英美人,我们记住他们的英文读音是不够的,还必须要记住他们英文读音的汉字标记,不能自己乱写。比如大陆写‘布什’,台湾写‘布希’,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是两个人呢。

  

 回复[13]: 回[2]楼: 吴卫建兄,谢谢你的指正 林思云 (2009-08-22 00:43:24)  
 
  你说的不错,我文中应该是佐藤荣作。

  
我以前是过目不忘的,最近因为比较忙,没有再确认校对就发出去了。

  

 回复[14]:  东京博士 (2009-08-22 08:55:36)  
 
  吴桑的转帖与我质疑的并不矛盾,从你的转帖可以看出,1972年前,民间交流主要是日本单方面的,中国方面完全可以说是官方或官方完全操纵的,中国方面不存在民间交流,你转帖的那些所谓的交流,代表了你我他这样广大的民间人的意志了吗?那时候的中国民间人,根本就不存在自由申请护照出国的可能(人家给不给签证是另一码事)。中国方面的真正的民间交流应该是1980年中后期私人出国潮才逐渐形成的,这个到了日本,立刻就能感受到战后与日本一直有真正的民间交流的不是中国大陆,而是小小的台湾。

 回复[15]:  小木樨花 (2009-08-22 09:26:19)  
 
  >>妳说日本这个国家穷得嗒嗒滴,那么我们(你和我及东洋镜的人们)为了什么来日本?不是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吗?

  
--------

  
国家穷,不等于民穷。你以为在日本人们富,就是国家有钱?

 回复[16]:  小木樨花 (2009-08-22 09:41:05)  
 
  〉〉日本这次大选,不是美国四年一次那种正常的大选,而是非正常的临时非常选举。

  
--------

  
制度完全不同,你这么比较是不合适的。

  
美国总统一届任期是4年,但日本宪法可没有规定总理一届任期是4年。

  
美国总统是选民选举的而不是国会指定的,但日本总理不是选民选举的而是国会指定的。民选总统是在选举当初就对这个人选问信于民的,所以没有特殊情况就不适合辞职。而日本总理是国会指定的,当内阁支持率低下的时候,说明总理可能应该问信于民,所以才会有解散国会总选举。

  
解散国会的总选举在日本宪法上来说,不能认为是“非正常的临时非常选举。”

  


  
〉〉我以为写中文的文章,当然是用中文读音记了。

  
-------

  
这个好像不必说了,我没有说过相反的意思。

  


  
〉〉外国人的人名要记住其中文表记,这应该是写中文文章的基本常识呦。

  
-------

  
这个也不必说了,我没有说过相反的意思。只要没写错,怎么记是个人的事情啦。就算写错,网文嘛,有什么关系呢。

 回复[17]:  吴卫建 (2009-08-22 13:41:49)  
 
  东博说的均为事实。

  
但我说的“民间交往频繁”中的民间是“非官方”的意思,一般来说“民间”的含义和范畴较大,而你所说的个人的来往(中方普通民间人士赴日)只是其中一项。

 回复[18]: 16楼小木:この話題こそ貴女様からのじゃないでしょうか 李小婵 (2009-08-22 17:50:43)  
 
  >>这个也不必说了,我没有说过相反的意思。只要没写错,怎么记是个人的事情啦。就算写错,网文嘛,有什么关系呢。

  
この話題こそ貴女様からのじゃないでしょうか。

  
いまさら「这个也不必说了」って、なんなんでしょうか。

 回复[19]:  小木樨花 (2009-08-22 19:30:46)  
 
  小婵女士,我看那个小笔误的特点,直觉林先生是用中文记住这个名字的。

  
至于应该不应该用中文记住,完全不是我要说的。

  
只是一个感想,不是说用中文记忆的对错。也不是说不应该笔误。

  
想不到这个感想还不应该说出来啊。

  


  
PS,您的“なんなんでしょうか。”,在我的语感里,是比较无礼的质问。果然是社长的口气,佩服 。幸好我不是您的社员,不然被您吓破胆

 回复[20]:  吴卫建 (2009-08-22 21:38:47)  
 
  哟,还没完呀。

  
唉,都是俺不该呀,其实当时说及佐藤荣作时,俺也犹豫了一下(最后也作汗状表示之),但想到作为日本战后日本执政最长,同时也是当时国际社会较动荡、复杂、多变时期的首相之姓名,为此还是纠正了一下,而且错了还不止一个字。

  
小花,那多3个一事也是俺多嘴了。

 回复[21]:  会長 (2009-08-22 21:37:55)  
 
  佐藤荣作这个名字,在70年代。连延安的不识字的老农都耳熟能详。因为当时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几乎天天都念经一样日本反动派,反动派。。。。。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居然搞错,太让粉丝失望了。

 回复[22]:  吴卫建 (2009-08-22 21:45:33)  
 
  延安老农是念“坐疼脓啄”滴。

 回复[23]: 回复[16]: 首相随便辞职是不对的吧? 林思云 (2009-08-22 23:35:00)  
 
  >>美国总统一届任期是4年,但日本宪法可没有规定总理一届任期是4年。

  
小木,这里要请教你一个问题:“日本宪法可没有规定总理一届任期是4年”,那请问日本宪法规定总理一届任期又是多少年?总该有一个年限吧,不然就成了终身制了。

  
>>解散国会的总选举在日本宪法上来说,不能认为是“非正常的临时非常选举。”

  
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利机构,解散国会,这总是不正常的事情,在日本宪法上,解散国会也是迫不得已的非常之策呀。

  
首相随便辞职,更是不对的。日本人自己对首相随便辞职也是大为不满,似乎没听说过日本首相随便辞职是反映民主体制优越性的说法啊。

  


  


  

 回复[24]:  小木樨花 (2009-08-23 17:13:21)  
 
  >>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利机构

  
-----

  
权力,不是权利。一般的笔误就不必指出了,林先生这不是在写政论文么,这两个词搞不清楚,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

  
能不能解散?

  
所谓“最高权力机构”的美称,是国会作为代表民意的机构而具有的美称,并不是说这个机构凌驾于其他国家机构。三权分立中的国会,跟其他二权是相互制约的,并不是国会就不能动他不该解散他,当国会不能很好地代表民意的时候,就应该解散,通过总选举再次纳入最新的民意。而这个解散权,日本宪法把它赋予了行政权。

  


  
什么时候适合解散?

  
国会代表了选举时的民意,与这届国会在某些法案表决时的民意可能出现偏差。这在社会经济情势变动剧烈的时代,出现偏差的时间可能更短。日本这些年处于变更相对活跃的时期,各种意见和力量在不断变更,频繁的众议院解散,最主要的就是这个原因。如果不及时解散,因为国会很难有效形成多数意见,将导致许多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法案无法通过,也就导致行政不能按照依民意形成的法律有效执政。

  


  
〉〉那请问日本宪法规定总理一届任期又是多少年?总该有一个年限吧,不然就成了终身制了。

  
---------

  
林先生这是要考我,还是自己根本不知道宪法是怎么规定的?既然要写日本的政论文,这个应该是预备知识吧。

  
日本宪法没有规定总理的任期。只规定两院的任期,以及总理由两院指定,两院指定不一致时可协商,协商无果则众议院的指定优先。所以结论是:

  
日本の内閣総理大臣は,「1期○年」と決まっている訳ではありません。

  
首班指名されてから,衆議院選挙後の首班指名まで,或いは辞職·死亡するまでが1期と言えるでしょう。というより,「第○代」と言う言い方をします。

  
制限がないので,何年でもできます。

  
ただ,自由民主党では,総理には党の総裁が就くことになっています。自由民主党の総裁の任期は現在,3年と定められており,2期までと定められていますから,最長6年ということになると思います。

  
でも,自由民主党は総裁公選規程をコロコロ改正しています。昔,中曽根氏が総理総裁の時,総選挙で大勝したから,総裁任期を1年延長されたりしました。

  
〉〉首相随便辞职,更是不对的。日本人自己对首相随便辞职也是大为不满

  
---------

  
首相不是选民选举的,辞职的时候很少考虑选民的意见,这是制度上对谁负责的关系。首相是国会指定的,对国会负责,而不对选民负责。一般来说,当首相所属的党派在国会中特别是众议院意见不统一,或参众两院意见不统一,导致法案无法正常通过的时候(即不符合间接民意),这届内阁已经是无法继续有效执政,干不下去了。

  
选民和首相的关系没搞懂,有这个疑问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像美国那样总统是选民选举的话,总统辞职不但是必须考虑选民意见,而且是,只要选民(支持率调查)还支持他,他就还干得下去,没必要辞职。

  
日本没有采取直接选举的总统制,而采用了间接选举的议会内阁制,最主要的原因是战后美国担心日本重蹈战前覆辙,不让日本的第一把手集中太多权力而“暴走”,尤其是不直接从选民那里集中权力。

 回复[25]: 回复[14]东博: 日本有一个“元军人之会” 小烧饼 (2009-08-26 09:25:35)  
 
  日本有一个“元军人之会”,从60年代开始,每年去访问中国,是以民间的身份去的。不过在建交前,都是从香港进入大陆。还有很多像周恩来的日语翻译林丽韫之类的人,亲朋友都在日本,经常有来往。另外50年代海归的日本太太们或元太太们,也是民间身份来往于中日之间。小台湾的人都是做生意的来往。

 回复[26]:  东京博士 (2009-08-26 12:51:57)  
 
  小烧饼说的都是中方极有限范围的“民间交流”,我不认为这代表着广泛性的真正的民意“民间交流”,你说的那个周恩来的谁谁谁,正好符合我前面说的“官方控制下的水面接触”,而不是通常自由的民间交流,你跟我说的是两码事。

  
17楼吴桑说的有一定道理,你们说的都只是“民间交流”中的极小的一部分而已,民间交流本身相对于官方交流应该具有广泛性这个特征,而广泛的交流的基础是自由往来,中国大陆很长时期不要说与特定的没有正式外交关系的资本主义国家交流困难,就是想去亚非拉或阿尔巴尼亚俄罗斯都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尽管现在依然不如很多国家的国民出国那么方便),基于这个特征,所以我否定了你们说的72年前的所谓中日民间交流,两国的民间交流是双向的,如果只有单方面相对自由的来往(而且另一方的国民是不能私下随便接触外宾的环境),这种民间交流就是极其有限,而且内容也是相当偏颇和残缺的,难以说这是真正的民间交流的所有含义,这种“民间交流”就中方的形态来看,除了我说的“官方控制下”的有特定目的的“水面下接触”,就是为了宣传的政治作秀。

 回复[27]:  小木樨花 (2009-08-26 12:53:38)  
 
  26楼说的不错。

  
什么是民间交流,说不好,但应该有物、人、信息的相对自由的流通。那个时期所谓的民间交流,不过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属关系,走亲戚,很难谈得上是民间交流。比如我现在回国探亲,其实也就是回娘家,如果被戴上一顶民间交流的高帽子,那还不吓死我

  
退一步说,就算那些太太们走亲戚也是民间交流,那也不是那个时期的产物,而是那个时期之前的一个时期的民间交流的一个苟延残喘。那个时期诞生的中日联姻夫妇,好像没听说过。

  
PS,那周恩来被后来很多人认为是日本留学经验者。可惜他学习很差劲,日语不过关,读了一段时间预科(相当于现在的语言学校),投考均落第,没资格当中华民国的国费留学生,无路可走只得回国。这样的人推翻中华民国确实有一定的动机。

  
如果周脑子好一点,不至于还需要这个“日语翻译林丽韫”。

  

 回复[28]:  大汉临离 (2009-08-26 12:45:27)  
 
  

 回复[29]: 补充兼纠正一下 四海为家 (2009-08-26 13:19:40)  
 
  周恩来留日学业不佳是真,当年他报考筑波大学(东京教育大学)名落孙山,后来我见到一位筑波校友说,他为东教大的短视感到惭愧,不然他就是周的校友了,东教大把成为邻国总理的母校的机会丢了,真蠢啊!我想告诉他,周就是上了东教大,也不会专心学问,只会继续闹革命,但是把话憋回去了。这位老校友搞过奖学财团,很热衷吸收一些MY人士当奖学生,可能在他眼里,这些人有可能是未来的中国总理?

  
翻译一事,与脑子无关,政府首脑会谈,国际惯例是使用各自的国语,因而需要配备翻译,就是公认日语很流利的金大中,正式会谈也是使用翻译的。当然如果首脑的外语够水平,能够马上觉察翻译的错误。林丽韫有没有翻错过,咱不知道。

 回复[30]:  小木樨花 (2009-08-26 13:43:07)  
 
  四海纠正得好。

Page: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谈谈日本
    大选前夕,说几句日共的话题。 
    从30日大选看日本政治幼稚性 
    谈谈日本人对中国发自内心的蔑视 
    日本人的“远虑”  
    谈谈日本的凡人凡事(五):半寄生妻子和微波炉妻子 
    谈谈日本的凡人凡事(四):软派和适龄期 
    谈谈日本的凡人凡事(三):奥巴桑 
    谈谈日本的凡人凡事(二):成田离婚 
    谈谈日本的凡人凡事(一):公园初登场 
    从日军坦克谈日军特点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