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林思云 >> 历史与现实
字体∶
中国需要柔性的新外交

林思云 (发表日期:2006-05-18 21:59:13 阅读人次:1877 回复数:3)

  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是唯我独尊的天朝帝国,使中国人培养起一种“天朝心态”,没有与周边国家平等谈判的习惯。历史上的中国政府机构中从来没有“外交部”这么一个机构,“外交部”是近代效仿西方国家搞出来的。尽管中国在形式上有了外交部,但在心理上似乎并没有真正理解西方文化中的“外交”概念。很多人认为外交就是不用枪炮的斗争,认为和平谈判的谈判桌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认为外交和打仗一样也要寸土必争,寸步不让,这样才能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中方代表一旦在谈判桌上作出妥协退让,就会被爱国民众指责为“卖国”。

  
西方文化中的“外交”概念,是为了与他国和平友好地相处,因此一旦两国关系不好了,就要断绝外交关系。国家间相处和朋友间的相处一样,难免出现一些摩擦和矛盾,这时双方就要本着互谅互让的心态,各自做出妥协和让步,才能解决纠纷,把友好关系维持下去。如果一个人只要求对方让步,而自己丝毫不让,这样怎么能友好相处呢?同样一个国家如果对待外国寸步不让,在国际上也难于结盟交友。西方国家提倡用“外交”方式处理问题,就是用互谅互让,各自退让一步的方式处理国家间的纠纷。

  
外交的中核是“和平谈判”,而在和平谈判中,我们不应该指望赢得100%,双方都必须做出妥协和让步,让对手不至于全盘皆输,才能取得谈判的成功。如果指望赢得100%,只能通过战争,才能让对手无条件投降。谈判桌上赢得50%就是及格,赢得60%就是成功,赢得70%以上就是大胜。中国人似乎不很理解这种出于外交目的的让步和妥协,以为对外抗争就是爱国,对外妥协就是卖国,爱国者的形象就是对外寸步不让,寸土必争,电影电视里的爱国者都是对外国人铁青一张脸,愤怒一双眼,更何况做出什么妥协让步呢。

  
由于在和平谈判中,中方总要做出一定的妥协退让,总要出卖一定的“国家利益”才能换来谈判的成功,所以和平谈判的人总难逃“出卖国家利益”的罪责。按照中国人公式化的爱国思维,主张战争解决问题的人都无条件地成为爱国者,而主张和平谈判解决问题的人,总是被划入卖国者的阵营。爱国者们宁可打仗,也不容忍用对外妥协让步的方式来换取和平。以前中国有个“宁左勿右”的座右铭,左倾过头了没有关系,右倾了就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可是历史却证明“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右”的危害。同样在对外关系上也有一个“宁爱勿卖”的座右铭,爱国过头了没有关系,一旦有了卖国嫌疑,那就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中国人经常被形容为一盘散砂,一个中国人一条龙,三个中国人一条虫,特别缺乏合作精神。中国人为什么缺乏合作精神,我看可能是一种可以称之为“怕吃亏”的心理作怪。在中国开车的朋友都知道,中国街道上开车的人大都是见缝插针向前挤,谁都不肯退让一步,总觉得自己一旦让步就吃亏了;同样乘公共汽车时争抢座位的人,也是怕坐不到座位就吃亏了。这样一点亏也不能吃的性格,难于互谅互让,所以很难搞好合作。中国人在自己人之间都搞不好合作,当然不难推测中国人不善于和外国建立合作关系。中国不能对外国互谅互让,恐怕也有出于这种“怕吃亏”的心理,总是怕让外国沾了便宜,怕中国吃了亏。

  
不少中国人还有一种看法,把外国对中国的外交退让,视为外国“害怕”中国的表现。他们认为外国对中国做出的外交退让,都是中国坚持强硬态度的结果。认为中国只要再强硬一点,对方就会害怕中国,就会退让更多。

  
在中国的现实中,主张与外国对抗,主张与外国战争的人,总能赢得爱国的声誉;而主张与外国友好,主张与外国和平的人,都难免背一个“汉奸”的骂名。现在主张中美友好、主张中日友好的人,大致逃不出汉奸的黑名单。爱国者们似乎坚信“中美友好”或“中日友好”,一定是对中国有害的。大批爱国者对国家的“纯爱”,使中国的外交陷入十分僵硬而无柔软性的地步,民间爱国情绪对外交造成的压力太大,在中国搞外交的人真是太难了。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需要建立新型的柔性外交。这里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改变中国人的天朝大国心态,历史上中国长期处于“光荣的孤立”,从不与其他国家搞外交,所以中国人没有树立妥协退让的外交思维。现在中国已不是天朝大国了,中国在世界上需要盟国和友邦,需要与其他国家友好相处,这时就应该把柔性的外交,即互谅互让,合理妥协退让,适当“出卖国家利益”,理解为必须的外交方策。我们不要狭窄地理解国家利益,应该改变“寸步不让”的僵硬爱国思维方式,建立具有退让妥协余地的新型柔性外交,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来说,似乎不是一件坏事。

  




 回复[1]: 好文章啊 陈某 (2006-05-19 09:10:16)  
 
  思云的文章总是那样以柔克刚。。。。。。

 回复[2]:  陈梅林 (2006-05-19 11:06:45)  
 
  同意。我想中国在朝这方面努力吧。据说戴秉国就是这方面的一把好手。

 回复[3]: 也不能一概而论 唐辛子 (2006-05-19 12:06:28)  
 
  70年代中日建交时,中国主动放弃日本的赔偿,毛也好,周也好,至今也没听人骂他们是“汉奸”。而且前段时间的胡锦涛访美,其谦和柔韧也恰到好处。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历史与现实
    从家庭民主谈起 
    和小木樨花谈谈民主思想 
    再谈人的价值 
    “六.四”给我们的启示 
    重读马克思 
    中国需要柔性的新外交 
    中国式的忠诚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