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杜海玲 >> 咖啡笔记
字体∶
虹口区少年儿童请进

杜海玲 (发表日期:2009-07-12 10:22:03 阅读人次:7619 回复数:106)

  真不好意思,在燕子的正经文章里写了很多虹口旧事,还是赶紧开一个新的。新商店老商店的说法,太久远亲切了,新商店那里以前有一个碉堡的对吧。

  
建议虹口区少年儿童搞一次吃饭会吧,就是喜欢说说那一带。人老了就容易怀旧呵呵。两个人话题就少了,就算了,如果有包括我的3个人以上,我就建议吃饭说说老商店那个冰箱那个夏天的隆隆声,盖着棉被的。支持的请举手。夏天最适合说说那时候的乘风凉,棒冰。





Page: 4 | 3 | 2 | 1 |

 回复[1]:  明镜高悬 (2009-07-12 10:53:27)  
 
  闭着眼睛好好地看了看那面记忆的镜子。

  
新商店的对边是一个邮局。边上有酱油店和米店。

  
新商店里买手帕的柜台挺喜欢的。各种各样的小手帕都用夹子夹着,吊在那里。

  
怀旧的思绪就从可以把已经模糊的记忆镜子擦清楚的那些小手帕开始。

  
镜头慢慢地推近,推近挂在新商店里的小手帕,

  
一个叫海玲的女孩踮脚抬头看着各种好看的花小手帕,

  
(请接笔,,)

  

 回复[2]: 都是我调查户口惹出来的 小木樨花 (2009-07-12 11:05:03)  
 
   小朋友们好好聚聚,小木阿姨给你们望风。因为我跟虹口有缘份的时候早就不是少年儿童了

 回复[3]:  明镜高悬 (2009-07-12 11:11:43)  
 
  小木阿姨一起来玩。

  
不会让你感到代沟的。可以玩时空穿插蒙太奇。

  
而且你可以和我去临青路走走。我请你吃赤豆刨冰。

  
好了,泡杯茶慢慢地怀旧吧。不喝茶就闻茶香。

  
(我出去买菜喽,现实还是不能忽略地)。

  

 回复[4]: 哈哈,我乘21路的时候看到过小木 科长 (2009-07-12 12:22:55)  
 
  在弄堂口吃棒冰

  
21路到虹口公园换9路,然后去兰大,整整4年。

 回复[5]: 科长 甄士隐 (2009-07-12 12:30:15)  
 
  甜食少吃

 回复[6]:  小木樨花 (2009-07-12 12:29:00)  
 
  〉〉21路到虹口公园换9路,然后去兰大

  
----

  
不是139路?

 回复[7]: 那时候上海的公交车都是2位数 科长 (2009-07-12 13:21:28)  
 
  

 回复[8]:  明镜高悬 (2009-07-12 13:42:53)  
 
  最早是3路叮当车。后来轨道拆了,变成了9路车。

  
再后来是93路。139是现在吗?

  
我那时会从上农新村上车,过SW,到甜爱路口了。

 回复[9]: 热烈欢迎 杜海玲 (2009-07-12 14:27:18)  
 
  热烈欢迎小木美女加入虹口区帮会,总舵主就是明镜高悬。进入虹口区不分早晚。

  
新商店去得不多。老商店天天去。我小时候照片都是虹口公园里拍的。

  
周家宅有人知道吗。SW是什么。software?

 回复[10]:  小木樨花 (2009-07-12 14:46:12)  
 
  算起来我第一枚居民身份证就是虹口区的  ,前6位是310109

  
杜姐姐,SW是上海牌丝袜的简称 ,出口转内销的假洋货

 回复[11]:  吴卫建 (2009-07-12 14:40:37)  
 
  就小木阿姨查户口查出的一系列情况,昨晚我与太座也聊了些,她说她当年也是就读家附近的横浜桥小学,但说到411的小儿科时,太座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似的,她说在多伦支路那小路上的411儿科门诊部留下她多少痛苦的回忆,那医生阿姨扎针可真疼呀。

  
我曾在上海多个区居住过,在在虹口是其中之一,小学也在虹口上过,是新广路小学(好像后来不见了),记得家附近有虹口区少年宫,很可能来自广灵小学的明镜童鞋和杜童鞋在此臭美过。

  
静安寺附近我亦居住过,因当年家父在静安寺附近的另一大院谋事。

  
美丽园对面是上戏,当年小木是否见到过现在白茅岭的余大师,那时余大师总是一袭退色的中山装。

  
但当年张爱玲与胡兰成在美丽园的演绎一定看不到了,那早已是过眼烟云。

  

 回复[12]:  吴卫建 (2009-07-12 14:57:57)  
 
  〉SW是什么。software?

  
哈哈,在这里sw好像是我先说的

  
是上海外国语学院(后改上海外国语大学)简称为上外,再简为SW.

  
这次不说6角大楼了。

 回复[13]:  明镜高悬 (2009-07-12 14:59:59)  
 
  我妈打针绝对不痛。我小时候生病,打针都是我妈。

  
肯定是我妈没在当班时的事情。

  
很奇怪的线在串起着的故事。

 回复[14]:  明镜高悬 (2009-07-12 15:04:53)  
 
  总舵主不好听。有不良联想。

  


  
我家离老商店近,买酱油基本都去那里。

  
那时是住在广灵二村。小海玲那时住哪里?

 回复[15]:  小木樨花 (2009-07-12 15:11:21)  
 
  >>我妈打针绝对不痛。

  
-----

  
说到打针,想起我家宝宝去打GCB的时候,开始脱袖子她很紧张,嘴巴一瘪就要哭,这时候边上一个宝宝刚注射(其实就是敲2个图章一样的东西,1个图章里面有9个针头)完,“哇--”地一声杀猪似的嚎上了,我家宝宝被那个宝宝的哭声唬住了,自己被注射的时候居然傻乎乎地忘了哭

 回复[16]: 小木 杜海玲 (2009-07-12 15:26:03)  
 
  嘻嘻,太可爱了你们宝宝。

  
我住在SDXC。看来我们是一个小菜场了。也许我的奶奶和你家奶奶拿着篮子买菜路上聊过天。

 回复[17]: 我算不算虹口区帮会的? 开明乡绅 (2009-07-12 15:27:10)  
 
  老地主18岁到兰大读工农兵之前,不知道南京路是东西走向的,更不知道四川北路在哪里。兰大有一批像斑竹这样的家伙,专门欺负板凳这样的外来户,好在板凳当年人高马大,戴着一付墨镜,人家以为是五角场黑社会的小老大,所以没吃什么苦。老地主就不一样了,这批上海家伙老是说俺是“乡下人”,奶奶的,俺家当年有80亩地,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后来老地主纠集了几个乡下人,拿着当时流行的三节棍,把寝室里那个住虹口区的家伙狠狠地揍了一顿,现在想想很后悔,说不定这老兄现在也是虹口区帮会的呢?年轻时就是气盛,他们说俺是乡下人,就让他们说好了,乡下人有什么不好呢?

  
后来离开了兰大,后来户口迁到了虹口区,就在白渡桥的下边,离四川北路也不远,再后来又离开了虹口区,那个地方据说造了上海最高级的宾馆。去年还领着新局长去看了一眼。老地主在日本那几年,翻了几本书,发现俺当年住的虹口区的那破房子,竟是当年的日租界,再深查下去,当年是日本低级妓女的活动大本营。看来,老地主和日本还真是有缘呢!

  
以上就是我与虹口的关系史,请同志们严格审查,看看老地主有没有资格加入!

  
致革命的敬礼!

 回复[18]: 后面那句 杜海玲 (2009-07-12 15:27:19)  
 
  是跟虹口会长明镜说的。

 回复[19]: 哈哈 杜海玲 (2009-07-12 15:33:20)  
 
  热烈欢迎老地主屈尊光临虹口区帮会。现在我们搞统战,对于你这样的好地主我们还是欢迎的。

  
话说,从前,SD新村真的住了一个地主和地主婆,他家小孙子和我们玩,总被我们欺负,唉,可怜啊。

  
自从虹口帮会成立,我翻译也不好好翻,光在网上玩,555555555555555。我干活去了。祝会员们开心。据说会费(也就是会员每人可以领到的)暂定为7位数,各位自己找科长领取。

 回复[20]:  明镜高悬 (2009-07-12 21:39:01)  
 
   回板主 (2009-07-12 15:26:03)

  
我住在SDXC。看来我们是一个小菜场了。也许我的奶奶和你家奶奶拿着篮子买菜路上聊过天。

  
》》》》小菜场肯定是一个了。我家的号门口就对菜场。去大饼摊可方便了。

  


  
你家奶奶和我的奶奶也一定都起个大早,拿个破烂子占位排过队。

  
我奶奶还是个小脚老太太。可稀奇了。

  
开明绅士的后面那一句,明镜听到了,请板主开门。

  

 回复[21]:  明镜高悬 (2009-07-12 21:45:40)  
 
  你家奶奶和我的奶奶拿着篮子一起排队买过菜一定没错

  
聊没聊过天,那悬。因为我奶奶出门我是翻译,如果你家奶奶和我的奶奶聊过天的话,一定是我做的翻译。

  

 回复[22]:  明镜高悬 (2009-07-12 22:18:28)  
 
  和板主同吃一个菜场里的菜是绝对没有错了,这也就和吃过一口锅里的饭也差不到哪里去了。

  
SDXC里过去也有溚鼻涕的朋友一大堆,只是现在都不知道鴨哪里去了。不过相信通过这以后的深挖广掘,挖出一两条蚯蚓之类的收获应该会有的。

  
横浜路小学,我的中学同班同学就是那里出去的。他的爸爸妈妈是那里的音乐老师。吴太唱歌灵wa? 要是灵格,一定有印象。于老师想得起来wa?

  

 回复[23]: 是那个411医院儿科住院部吗? 我心雀躍 (2009-07-12 22:24:25)  
 
   忽然看到这儿有人在说四川北路?411医院儿科?记忆之杯瞬时满溢......这么多年来,我还从来没有碰到过任何人知道,并可以说起411。从我记事之时直到18岁离家去上大学,411医院是我唯一看过病的医院,因此,请原谅我冒昧上来插话。并非为了在此追忆往事,如此只怕3天3夜也说不完话了。

  
这儿提到的411医院儿科部是在411医院门诊部后面的那个儿科住院部吗?并非411医院里面,而是略微分开些的地方,在四川北路多仑路菜场往北大约第二条小路,转弯路口有一个警察岗亭和一家食品店,小路进去后先是门诊部,再往里走就是儿科住院部,是那儿吗?

  
我曾经在那儿住院,在那儿认识我人生旅程中的第一个朋友,却失落了。这儿会不会碰巧有人知道很久以前,曾有一家人是住在儿科住院部的院落里面的,有一个女孩,她的父亲或者母亲是儿科部的医生?我们那时候,都是4、5岁的女孩,我知道希望渺茫,但是谁知道呢,或许世界真的很小?

 回复[24]: 我心雀躍 明镜高悬 (2009-07-12 22:35:00)  
 
  我妈曾经就是411小儿科住院部的,也许能帮助你查。

  
前几天我妈还和我说过,连我当年出生时的病历卡411里都还完整保存着的事。

  

 回复[25]: 虹口的那些老事体 水双 (2009-07-12 23:04:40)  
 
  虹口有几张脸,我知道的是靠近黄浦江的虹口。

  
那儿有一座太平路码头。说起它,有些早出道的旅东游子似乎都应该知道,上海通往大阪(神户)·横滨的航路,就在那儿上船。那个码头战前是日本邮船的码头,很有来头的。东长治路,北四川路,乍浦路一带还有一些与日本人密切有关的设施,如东西本愿寺(本山都在京都)。还有与犹太人有关的地方。例如有一家犹太人开的产院,后来改成学校,后来我去那儿工作。母亲说,那儿是我的出生地。

  
三角地小菜场,好像也是日本人搞起来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一直是上海最大的小菜场。

  
国际电影院是那个时代的“麦加”,常去朝圣。不知怎么的,被那儿的影评小组(好像隶属区文化馆)看中了,第一篇有稿费的文字就在那个小组的活页简报上发表的。稿费是两张内部片的票子。一张被我翻跟斗翻掉了。

 回复[26]: 板主,国内被屏蔽了,是吗? 明镜高悬 (2009-07-12 23:54:52)  
 
  想深挖广掘,网址传给了我姐。她说打不开。

  
关于老商店,我姐说, 靠酱油店买香烟 蜜饯 然后过来是卖点心 再过来是水果冷饮,

  
老商店另外一个门卖 文具 日用品 最里面买扫帚 五金 杯子 等。

  
水电XC在海司那边,过去出门应该都是坐97路出去的吧?

  
过去广二有个男体育老师外号叫杨妈妈 有没有听所过?广二过去出了个名人 跳水冠军史美琴。还有个叫梁山的做导演的,我姐的同班。

  
板主后来去了哪个初中,哪个高中?这个线索很重要,会在这个上边发现很多深挖广掘的接点的。初中是广灵中学,还是52中,还是南湖?

  
高中去了北郊,继光,韶山的小学同学还记得吗?

  
把子山记得吗 那里枪毙人的 可以拾到好多子弹壳。有没有去过?

  
以上闭起眼睛慢慢地回想吧。

  
被问我们是在这里是找人吗?

  
答曰,怀旧。

  
怀旧的时候,是忘记现在的时间。

  
多好啊?可以忘记现在,忘记今天。

  
当记忆被镜子翻开,我们就会忘记现在,今天的烦恼也就不再。

  


  


  


  

 回复[27]:  东京博士 (2009-07-12 23:47:07)  
 
  被屏蔽的事,旧闻了,并非现在。

  
我在江湾用半自动步枪打过好几次靶,QY新村住过2年。HK区也就是横浜桥和更北一点的那片的旧日租届还可以,总体来说,属于上海滩的下只角,没办法,上海人是以苏州河和肇嘉浜拉线的,过了线就算下只角了(得罪一大批也没办法)。

 回复[28]: 上只角下只角到底是啥意思? 明镜高悬 (2009-07-12 23:59:23)  
 
  上只角下只角,一直就没搞清啥意思过,再解释解释将来听听。

 回复[29]:  东京博士 (2009-07-13 00:14:12)  
 
  传统上海人的概念上,苏州河以北(主要是指闸北区,杨浦区,普陀区,虹口区),肇嘉浜路(以前是臭水浜)以南的认为是下只角,相当于日语的下町,东京23区比喻的话,相当于板桥区,北区,葛饰区那一带。

  
那时黄浦,静安,卢湾,徐汇算上海市区的中心地带,苏州河北面的虹口比较微妙,因为近代有日租界遗留了不少洋房设施,所以像横浜桥一带相对来说不算下只角。反过来说,徐汇区算是上只角,但是过了肇嘉浜路(比如打浦桥,平阴桥,大木桥,小木桥,斜土路之类的)都算是徐汇区里的下只角,最惨的是南市区,虽然在苏州河与肇嘉浜路两根线中间,因为是上海老城周边,住房陈旧老朽,旧社会的上海底层市民较多,事实上也被归入了下只角。

  
下只角是周边穷苦人来大上海落脚比较容易的出发点,那时没有户口制度,可以随意流动,在下只角地区随便搭个棚一家人就算开始了上海生活(著名的有闸北的滚地龙),闸北一带以苏北人居多。,大多文化教育水准低,在上海滩从事比较下层的体力活和服务性行业,著名的扬州三把刀就是一个例证,此后有人发迹,大多数人则从棚棚开始积累原始资金,到了有了下一代,大家不断翻修私房(包括侵占道路),等第二代独立,有的走出下只角,再后来旧房子拆迁,这些私房拥有者就拿当年的破房子开始跟政府扯皮漫天要价,那是改革开放后的事了。

 回复[30]: 谢明镜高悬 我心雀躍 (2009-07-13 09:33:57)  
 
  谢谢你帮我问问你妈妈,我想家就在住院部院子里面的人,应该不会很多的。

Page: 4 | 3 |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咖啡笔记
    春服既成及荠菜 
    花王尿不湿问题 
    想看电影 
    慢慢读书 
     《以非现实梦想家的名义》 
    樱花依旧开 
    题外话 
    宅女爬山 
    喜筵 
    虹口区少年儿童请进 
    急需口罩 
    吃饭了 
    请教年糕问题 
    想包粽子 
    sos,求助繁体字问题 
    天子呼来不上网 
    梦里花不落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