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杜海玲 >> 光与影
字体∶
看《街头重逢》

杜海玲 (发表日期:2007-12-23 07:36:48 阅读人次:1873 回复数:5)

  美国电影《街头重逢》(Reign over me)是今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的参赛片。

  


  
主人公阿兰是纽约的开业牙科医生,他工作顺风满帆,家有美丽妻子和两个可爱女儿,在别人眼中,过著无懈可击的幸福生活。某日他在街头遇见大学时代的同学查理——大学毕业后,他们久无联系,阿兰最后一次看到查理的消息,是在报纸上,在“9.11”事件之后——查理的妻女全都乘了那班撞向贸易中心的飞机。只见查理衣衫凌乱,永远带著耳机听70年代的老歌,彷佛与这个世界隔绝。他没有听见阿兰的呼喊。

  


  
阿兰下班后在诊所旁边开著心理诊疗室的精神科医生处等候,等著医生出来,在她走到停车场的路上一个劲地免费谘询,他说他有一个“朋友”,家庭幸福,但缺少能在一起无话不谈的哥们,并且,虽然爱著妻子,却感到与妻子独对时无话可说几近窒息。

  


  
入夜,阿兰与妻子相对玩拼图,女儿嚷著要父母送她去朋友家玩,阿兰虽然很累但备感轻松地起身去送。送完女儿后,阿兰再次在街头看到了查理,这次阿兰追上了他。但是,查理认不出阿兰来。尽管认不出,他听了阿兰回顾大学同寝室的生活后,还是将他领到了自己的住处。空旷的房间里查理与游戏机和音乐为伴,曾经住著妻女的房间被蒙上白布,无人进入——查理拒绝回忆起悲剧,也拒绝与认识的人交流,他之所以肯接纳阿兰,正因为阿兰知道大学时代的他,但未曾见过他遇难的妻女和爱犬。

  


  
阿兰想帮助查理恢复受创的心,悄悄安排心理医生,但却被查理识破。最终查理接受了阿兰诊所旁的心理诊疗室的治疗。查理在诊疗室外,突然向阿兰开口倾诉,说自己曾有过的妻子和女儿们。这是查理第一次面对现实,叙说当日妻女如何搭上飞机,他如何去机场接。查理摘下了时刻不离的耳机,泪流满面。

  


  
开始面对现实的查理,回家后难抑悲伤,找出枪上街寻死。与警察冲突后,查理被送上简易法庭。他面临的判决有两个可能,一是被送入精神病院一年,一是继续在朋友的关怀下缓缓脱离悲伤。

  


  
看上去什么都有的阿兰和什么都没有的查理,其实彼此需要。查理自不必说,是阿兰将他从逃避现实、与世隔绝的处境中扶出来。而阿兰,在与查理结伴饮酒看电影的时候,可以忘记自己是一个身负社会和家庭重任的人,也可以释放与妻子处于倦怠期但必须日日面对的压力……

  


  
影片画面和音乐都一流,细节处理也妥帖。让观众笑,也让观众哭——这在我眼中就是一部好电影。它还让人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当人遭遇无法挽回的命运,如何度过?当人面对还来得及挽回的失误,如何去做。

  


  




 回复[1]: 随便看 111111 (2008-02-12 20:46:32)  
 
  《色,戒》随感

  
在一个乌烟瘴气的年代里,这部本来平常的电影被泼了太多乱七八糟的油彩,以至于我一度有点怯于观看了。李安的作品向来是属于小众的,现在却炙手可热,原因在于一段“情欲戏”,够荒唐。

  
其实,李安的电影对性的表现从不避讳。在《饮食男女》开头不久,吴倩莲就和男友火辣缠绵,让我当时吓了一跳。《喜宴》中,赵文瑄亦和男友在楼梯上激情热吻,那尺度也相当开放。现在的众人咋咋唬唬,好像李安突然从文雅淑女变成了风骚荡妇,大惊小怪罢了。

  
李安的作品一直在看,很喜欢到《冰雪暴》为止的三部国语片和两部英语片,因为他在对人性描写上的细腻与深刻。窃以为台湾导演中,侯孝贤是写意抒情的诗人,杨德昌是冷眼热心的儒者,李安则是潜行人心的探险者。不过,他后来的英语作品即便是拿了奥斯卡,还是让人有所遗憾,也包括那部国语武侠片《卧虎藏龙》。可喜的是,到了《色,戒》,李安似乎又回到了“父亲三部曲”的状态。

  
当然,《色,戒》和三部曲相比,李安变了。必须承认,好莱坞的主流经验给他很大的推动,提高了他的资金筹措能力,更提高了他在作为工业制品的电影层面上的掌控力。《色,戒》结尾漫长的参与职员名单里,甚至要分清会计和现场会计,这是一部电影制作流程的缩影。我想起小时候看到香港电影片尾工作人员中的“茶水”字样曾不以为然,但事实上,这体现出了一种态度和认知。它或许是中国大陆电影界至今仍缺少的。

  
我觉得《色,戒》充分体现出了李安“细”的特色。首先,在重建四十年代前期上海氛围方面,他花了不少心思,从街景到家私,看得出其认真诚恳。我们没有亲历那时的上海,只看过一些影像和文字,但心里仍有一个感觉的衡量标准:像与不像。《色,戒》属于前者。

  
我和人开玩笑说:“旧上海是民国的,而李安就来自民国。”1949年后的上海和旧上海早已割裂开来,旧上海的余绪被一些人带到了台湾和香港。所以,我们会在某些香港台湾电影中(如关锦鹏的《阮玲玉》)看到她的神韵,而大陆的类似题材作品通常是不着边际。有一次瞥了几分钟大陆新拍的《上海滩》,完全是一帮当代北京痞子在做戏,滑稽。

  
李安的“细”也落在人身上,其实这也是台湾电影的普遍优点:用最细微的笔触,蜻蜓般一点,却直入人性的核心。比如王佳芝到日本餐馆找易先生,撞到几名日军官佐的一段戏,那些军官的醉态尽管只有一闪,却境界全出。易先生点出他们在残暴之下的恐惧,亦是无奈的自陈,令他的形象也丰满起来。(没完)

  

 回复[2]: 6个1是谁啊。 杜海玲 (2008-03-30 22:18:00)  
 
  挺好看的谢谢

 回复[3]:  蛇 (2008-03-31 09:59:56)  
 
  > 6个1是谁啊

  
第X感的感觉是:这个叫6个1的人据说、好像、似乎、应该喜欢坐船出游!

 回复[4]: 哦,是我偶像 杜海玲 (2008-03-31 11:15:30)  
 
  

 回复[5]: 放假真好,守着看李安的电影。过瘾。 小草 (2008-05-02 00:55:14)  
 
  谢谢推荐。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光与影
    谁看过《最爱》 
    《朗读者》 说爱太沉重 
    比如《天水围的日与夜》 
    看《街头重逢》 
    一场彷佛未尽的叙说 
    新版《犬神家族》 
    《亲切的金子》 
    看《沙与雾之家》 
    推荐《剧院魅影》 
    青春哀歌《2:37》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