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杜海玲 >> 光与影
字体∶
一场彷佛未尽的叙说

杜海玲 (发表日期:2007-07-29 17:40:42 阅读人次:1703 回复数:2)

  上海青年萧杨去德国留学,闯过语言关,考上大学的那天他拖著行李寻访昔日夥伴大宽。租住在中餐馆二楼的大宽及一群中国留学生为他开了庆贺晚会,他们狂欢、酒醉、喧闹在异国的夜,而放肆的噪音让楼下餐馆的女老板面对洋客窘迫不已。

  
同样来自上海的女老板领著小女儿打拼,美丽的脸上有几分沧桑。她次日早上要赶走这帮吵闹扰客的中国孩子时,发现只剩下了萧杨。被逼付账,萧杨惊觉现金全数被大宽女友于乐偷走。萧杨打电话回国呼救,却得知当官的父亲经济案子事发。他被女老板赶走,他的摄像机被留下作为抵押。

  
身无分文,举目无亲,萧杨开始了他自己的德国留学生涯。对于所有去先进国家留学的中国私费留学生来说,那之后萧杨的经历总有似曾相识之处:打几份工,趴在课桌上睡觉“充电”,周围有人渐渐沉沦、消失,而最终走向怎样一条路,全凭你自己,当然,也有机遇。人在路上,总会得到一些人的帮助,也许具体到一份工作、一个住所,也许仅仅是几句触动心灵的对话。

  
萧杨遇到了相救之人,女老板、酒吧店主、教堂弹管风琴的妇人,以及德国同学、叫外卖的老人。一个在优裕环境中长大的独生子,一步一步在异国走著他自己的路。有过孤苦无助,也有过为生存不择手段的伎俩。最终在磨砺中净化灵魂,一个青年成长了,但依然有迷茫……

  
这部叫做《我自己的德意志》的电影是导演乔梁2006年的作品。它不是大片,也无甚噱头。它描绘中国留学生在德国的故事,很真实,很踏实。踏实是它的基调,但清丽而唯美的气质贯穿了全片。

  
几个场景令人难忘:寻工屡屡碰壁的萧杨看见路边有人卖艺,就在街边用粉笔画了钢琴键盘,背景是喷水池(这个景与空键盘弹奏之配堪称绝妙)。萧杨在键盘上弹起心中乐曲,他闭目,流泪,在地上弹得如痴如醉——无声瀑布暗中流。

  
萧杨在酒吧弹失业前最后一支曲子、马思聪的《思乡曲》,琴声悠扬引来领著女儿走在街头的女老板。他被“捡”回到餐馆。在冰冷地通告他有多少欠款待还后,女老板又回头,柔声说了句,琴弹得不错。

  
片长只有88分钟,叙说这样充实的内容,它或许太短了一些。萧杨从沉沦到上升,其间衔接只是女老板的几句“留学再苦也不能没有尊严”的说教,未免有一丝牵强。而受琴声召唤穿越几条街走近酒吧,也令人质疑琴声可传多远?女老板的面部表情若不是“分明听到”而是茫然走近酒吧,也许更自然。

  
瑕不掩瑜。这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在商业和娱乐大片甚嚣尘上的今天,总有人依然乐意看到这样的电影。它精致、优雅、低调,最重要的是,它有灵魂。

  
此外,这个名字首先吸引了我。《我自己的德意志》,不是“德国”,不是“我们”。自由的人谁也无法代言谁,也不想被谁代表。“我自己”的姿态总是叫我倾倒。另一方面,留学生融入主流社会有相当难度,萧杨置身其中但德意志本身在他遥遥千里之外。生活是极其个人的事情,一个人发出声音,做些事情,也许会有共振,那也是“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姿态。

  
乔梁说,其实本来片长两个多小时,但他认为电影的最佳长度是一个半小时,所以忍痛剪片,一共剪了10次,而剪到4、5次时已觉苦痛——原来是这样。这样也好,这让“看电影”成为阅读,每个观众都可以在馀韵袅袅中完成他自己的《我自己的德意志》。

  




 回复[1]:  好 (2007-07-29 21:45:17)  
 
  看过叙说想看电影了

 回复[2]:  夏夏 (2007-09-17 12:49:58)  
 
  与好同感.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光与影
    谁看过《最爱》 
    《朗读者》 说爱太沉重 
    比如《天水围的日与夜》 
    看《街头重逢》 
    一场彷佛未尽的叙说 
    新版《犬神家族》 
    《亲切的金子》 
    看《沙与雾之家》 
    推荐《剧院魅影》 
    青春哀歌《2:37》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