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杨文凯 >> 影视品质
字体∶
感受韩流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06-04-16 19:06:45 阅读人次:1465 回复数:2)

  

  
秋雨连绵的日子,最好的享受是躲在家里看影碟渡日。当韩剧在妻子的操纵下成为我家主旋律的时候,我也不得不胁从着在旁边瞄上几眼。韩国影视在中国、日本和亚洲大行其道,早已不是新闻。虽然我知道韩剧迷多为女性,尤以中年妇女为主体,并且有了心理抵抗的准备,但偷着瞄了几眼后还是情不自禁地迅速入戏,终至在思想和情感上缴械,公开打出了“我看韩剧”的旗号,欲罢不能。

  
认真看了几部韩剧,深度感受了一下韩流,虽不能说自己就此升级为韩剧“粉丝”,但毕竟也慢慢看出了一些门道。我承认,以表现日常人情为主的韩剧,确实有动人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新奇乱怪的瞬间刺激,不是唯美的视听诱惑,而是让生活的流程和人物的命运如海潮般层层铺展蔓延开来,最后浸润并包裹观众的心,使其无所逃遁。

  
如果挑剔地观察一下,韩剧也有明显的软肋,比如演员班子少,熟面孔多,情节构成和戏剧冲突出现模式化的雷同倾向,比较喜欢用汽车撞人生成悬念,人为制造双目失明、记忆丧失之类的悲剧效果等,但这一切不足以削减韩剧的力量。韩剧的真正力量在于,着力表示人之常情,透彻剖析复杂的人伦关系,并且具有在精确时间以有效方式打击观众泪腺的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看作韩剧成功的不二法门。

  
流泪,是人类最复杂的情感表达方式,可以喜极而泣,也可以悲从中来。韩剧每每同时从精神对应和生理反应两方面来调动观众情绪,屡试不爽。在我看来,韩剧的突出魅力在于营造情景和编织对话,让直击心灵的精彩对白从特定的情景中自然流露出来,浅白、真挚、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冬季恋歌》男主角裴勇俊在日本NHK上节目时说:《冬季恋歌》表现了回肠荡气的初恋和刻骨铭心的纯爱。日本人现在习惯说“我喜欢你”,而不是“我爱你”。《冬季恋歌》就是要唤醒沉睡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我爱你”的欲望,并让大家勇敢地说出来。其实,韩剧中的许多经典对白,都是人类的共通话语,不会因为民族、文化和历史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变调。

  
近几年,我看过不少中国的影视作品,包括长篇连续剧和所谓“巨片”,但从来没有欲罢不能的感受。香港作家董桥在文章中说:温情确然越来越是奢侈品了,老早在“文革”“四旧”的劫难中跟着小资产阶段心头那些体面的礼数烧成灰烬,我们这代人再去追究反倒显得小家子气了。他揶揄“内地的畅销电视剧都从过去的帝王戏、格格戏转进五四戏和警察戏,近来又一窝蜂地在演商战戏,《大宅门》和《大染坊》果然只能靠一批红顶商人谄谀的星火才点得亮《天下第一楼》那几盏红灯笼,……”。的确,中国的电视剧从纯情剧、伦理剧,拍到历史剧、帝王剧、宫庭剧、公安剧、反贪剧,还有古今商战剧,种类繁多,不胜枚举,但缺少值得咀嚼细品的经典剧目。除了忽视人间温情以外,中国电视剧热衷于表现帝王权术、宫庭忍术、江湖骗术;展现商场上的尔虞我诈、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呈现夫妻之间的两人战争、情人之间的折磨过程;再现传统家庭暗藏的妻妾争宠、豪门旺族惊爆的财产大战……,总之都是一些走不到人前端不上台上的灰暗、阴沉、明争暗斗的东西。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几部韩剧就能形成“韩流”袭卷亚洲,而那么多中国剧目却吹不起一股“华风”,最终烟消云散,差距何在?

  
最近,一位朋友从美国来到日本,与我交流了漫游世界云走四方的感受。他体会到外国人的生活态度是enjoy,而中国人是在fighting。他的思路启发我领悟到,同样是表现生活、事业、情感这些寻常母题,韩剧传达出enjoy,以宽容、理解、付出、满足为主要内涵,中国影视则刻意表现fighting,以狭隘、拒绝、争夺、占有为中心意思。比如两男一女的情感纠葛,是影视作品最常用的戏剧模式,但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可以大相径庭。最近,韩国连续剧《天堂的阶梯》和中国电影《十面埋伏》先后走红日本。《天堂的阶梯》里的车松株和韩太华都爱上了韩贞舒,他们为了让命运悲苦的心上人韩贞舒获得幸福,不惜舍弃自我,争相付出,让人看到了通往天堂的阶梯是由温暖的人间真情铺成的。相反,华丽惊艳的《十面埋伏》号称表现一段天下无二的挚情至爱,其结果却让金城武和刘德华为了一个章子怡而不惜机关算尽、刀剑相向,以赤裸裸的争夺和两败俱伤而告终。前者是让人心潮起伏、让人充分感受到爱的力量的enjoy过程,后者则是让人莫明其妙、让人心灰意懒的冷血fighting。

  
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无不具有思想倾向性。这种思想倾向于无形中反映出创作者基本的道德立场,认识世界的哲学高度,对于人和事的理解方式,还有艺术的表现水准。韩剧追求真情流露、以诚换心,美好和善良成为受到社会肯定的主流价值;中国影视则玩味谁城府深、谁下手狠、谁棋高一着、谁阴险深沉。韩国剧重在演绎“情商”(EQ),中国剧重在炫耀“智商”(IQ),个中差别,全都写在演员的脸上。

  
从演艺角度着眼,上面的描述也在无意中给了我一种新提示。在《天堂的阶梯》里,我随手列举的都是剧中角色的名字。这些人物角色,性格鲜明,有大悲也有大喜,给人印象深刻,演员完全隐没在角色的光辉里,从不喧宾夺主。但看过《十面埋伏》,根本没有人记得片中人物姓氏名谁,看到的只有金城武、刘德华和章子怡这些明星,他(她)们即使换了百变衣,扮演的还是自己,不是角色。这是中国影视当前最严重的通病:人物没有饱满的血肉,演员无从体会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他们只会在导演的摆布下去充塞角色符号,而不是塑造出长留人心的活的人物。自己没有感动,更感动不了观众。以前,经典连续剧《上海滩》让人记住的是许文强;经典电影《英雄本色》让人记住的是小马哥。没有“许文强”和“小马哥”,就不会有周润发,这是常识。但现在不是这样了,中国影视放弃了这种追求。我相反在韩剧中感受到了演员与角色之间存在着虽然传统,却正确无比的关系。

  
从韩剧的成功着眼,“韩流”汹涌恐怕不是一桩偶然的事。洋溢在韩剧里的情感氛围、生活勇气、温情主义、青春气息、理想色彩,还有冥冥之中的命运线索和悲剧意识,都展示出真实而动人的品质,让人感同身受,激发出对善良的认同,对美好的憧憬。托马斯·曼说过,“所谓作家,就是想象和构筑未来人性的人。”从这个高度来看待影视创作,我觉得目前的韩国影视可能比中国作品更能担负起如此重任,因为enjoy肯定比fighting更符合未来人性的要求。

  


  
2004。10。14

  




 回复[1]:  待于泥 (2007-05-22 12:10:48)  
 
  "并且具有在精确时间以有效方式打击观众泪腺的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看作韩剧成功的不二法门。"

  
哈哈,说的对极了。

  

 回复[2]:  liang (2007-05-24 03:00:55)  
 
  韩国片是又哭又闹。中国片是又打又跳。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影视品质
    好莱坞的选择 
    歪批《赤壁》 
    人类为自己点亮神灯 
    主妇为什么会绝望 
    帝国之梦 
    感受韩流 
    回想第四代 
    海魂·战神·传奇史 
    《英雄》:一个不成功的寓言 
    《花样年华》缅怀了什么?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