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杨文凯 >> 知日散录
字体∶
莲的故事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06-06-05 19:53:12 阅读人次:1976 回复数:0)

  

  
鲁迅曾回忆“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引人遐想。不过也许是行色匆匆,他未及注意到上野的莲花。其实,上野之妙就在春有樱花夏有莲,秋看红叶冬看梅。每当盛夏,不忍池里的满池绿荷衬托着饱满的水莲花星罗棋布地层层怒放,着实让人乐而忘忧,流连忘返。

  
日本人视莲花为“东洋之花”、“佛教之花”、“和平之花”。大贺一郎博士在1951年发现了距今2000多年前弥生时代的古莲种子,并成功使之发芽开花。日本人把这种世上最古老的莲花命名为“大贺莲”,更把纪元前的生命复活视为“神秘之花”。莲,据说原产于印度,随佛教北上东传,进入日本。日本人对莲花抱有生命形态上的感应,把“清香、洁净、柔软、可爱”归为莲花四德,认为莲花与佛教相伴东来,是百花中最有独立品格和思想内涵的花。日本人喜欢莲、重视莲,尊之为高贵和美的象征。日本人在生活中经常使用“莲池”、“莲沼”作为人名、地名,引以为荣。在历史上,日本人接受莲、认识莲、观赏莲、感受莲,受到过来自中国的影响。日本莲的故事,也可以从中国说起。

  
在佛教传入以前,无论是庶民百姓还是贵族文人,中国人对莲花的观照和认识都不具有本体意味,人们看重并欣赏季节性采莲活动中流露出的民俗风情。汉乐府《江南》吟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西洲曲》描绘“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与“采莲”相关联的时空是江南春余,相关联的人物是妖童媛女,相关联的意象是荡舟轻浮。南朝萧绎著名的《采莲赋》中有“采莲歌”云:“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邻家小妹借采莲以自荐,清畅可嘉,妩媚袭人。但数百年后出现在日本《万叶集》里的莲花意象,却没有丝豪俗艳和妖娆之气,而是突现朴素之美、高贵之美。这可能与佛家的影响有关。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最擅长写莲,最理解花寓佛意的一位。史称白居易与佛门禅师过从甚密,曾问鸟巢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禅师回答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居易深受启发。唐代初年,六祖慧能送给弟子们一首无相颂,就曾用“红莲”作喻告诫众人:“……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的是忠言……。”慧能的佛门禅语,开启了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先声,改变着文人雅士对莲花的世俗印象。白居易乃佛门常客,参禅不浅,他也写过“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这样清丽的《采莲曲》,但他笔下的莲花更多向着高贵、专注一路发挥,给同代及后世影响很大。比如最著名的《长恨歌》以莲起兴、借莲比赋,屡见不鲜。他写唐玄宗怀念太真妃时见花如见人:“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他写杨贵妃与唐玄宗天上人间长相许:“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中国古代,芙蓉就是莲花。芙蓉为花,莲为实,荷为叶,水下丝藕结成连理枝。湖南古有八百里洞庭云梦泽种满水芙蓉(水莲花),被喻为“芙蓉国”。《全唐诗》载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云:“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今人毛泽东更在《答友人》一诗中为故乡写下了豪迈的诗句:“我欲因之梦寥阔,芙蓉国里尽朝辉”。在唐代,白居易无愧于写芙蓉、写荷花的高手,更是以花喻人、借花写情的名家。白居易作品后经遣唐使传入日本,被奉为汉诗圭臬。传说《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从小喜好汉诗汉文,一部《白氏文集》爱不释手,长有引用。此后,日本人对於莲花的喜爱,表现出越来越庄重的面目。他们认同了“莲是花中君子”的论述,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之余,对莲表现出真正的推崇和敬畏。

  
“五四”时代,诗人徐志摩在《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一诗中以莲为喻,写出了中国人描写日本女性最著名的诗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密甜的忧愁/沙扬娜拉。”徐志摩原诗写于1924年5月陪泰戈尔访日期间,属於信马由缰、捕风捉影的感性之作。徐志摩早年留学英美,不属於“五四”文人中的日本组,但诗人凭着天才的感受力和无与伦比的语言功力,敏锐地捕捉到了莲花意象与日本人之间紧密的对应关系。“水莲花”喻出,《沙扬娜拉》诗立,徐志摩写下了现代新诗中以花喻人的绝唱。徐志摩访日写出长诗《沙扬娜拉》共有18节,全诗曾收入1925年8月出版的《志摩的诗》。再版时,徐志摩删掉了前面17节,唯留下最后一节“水莲花的娇羞”,显示出诗人的自鸣得意之处,正是他感受日本理解日本揭示日本的所在。

  
在现代日本,发现并培育出千年“大贺莲”让人非常自豪,成为时代话题。生于1883年的大贺一郎博士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理科大学植物学科,他在34岁时作为南满铁道会社教育研究所人员赴中国大连就任,曾在大连郊外的普兰店发现了三枚1000年前的古代莲子,并使之发育开花。1927年,44岁的大贺一郎凭论文《南满州产的生存古莲实的研究》获博士学位;“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回到东京继续研究教学。在战后的1951年,大贺博士在千叶县千叶市检见川的泥炭层中发现了三颗约2000年前弥生时代的古代莲子化石,经过悉心培育,其中一颗竟然发芽开花,显示出千年古莲旺盛的生命力,也传递出跨越时空的神秘信息。这种古莲被命名为“大贺莲”,成为堪与樱花相比的国宝,每每被日本作为礼物赠送给他国,意在传递和平与友谊的心愿。

  
前国土交通大臣、国会议员二阶俊博是“莲花外交”的积极倡导者。二阶俊博在高校时代的生物老师阪本佑二是大贺一郎的弟子。有了这层师承关系,二阶一直热衷于通过莲花来促进善邻友好。1981年,大贺莲曾经移植到杭州西湖的杭州植物园,但未能成功。2004年,中国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常设会场开凿莲花池,建设“东方莲文化苑”。日本的“大贺莲”终於移植成功,为中国传去了沉淀千年的花香,跨越万里的友情。与此同时,日本的议员们也积极展开向越南、印度、缅甸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移植大贺莲的工作,希望让“历史漂流瓶”一样的大贺莲象征的和平友谊能从日本开始传遍世界。

  
俗称莲有九世情缘,所谓并蒂莲颇有“执子之手,相与携老”的意思,可亲可敬。莲有高贵的自尊,有高远的理想,也有高洁的情谊。从古至今,从中国到日本,莲的故事说不尽道不完,早已成为文化交流的载体。莲花,蕴含着东洋文化的发生原点,也展示着人与人的相处之道,意味颇不寻常。

  


  
2005。2。17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知日散录
    百年之“驿”东京站 
    近江商人与三方好合 
    江户遗产 
    安倍经济学也有陷阱 
    日本人的座右铭 
    从东京塔遥望天空树 
    坚守也是一种美德 
    桦太犬的故事 
    全媒体时代的日本政治 
    战后日本首相研究 
    九亿年收高不高? 
    无国籍华人旅日15年奋斗纪实 
    低智商社会 
    一生需要多少钱 
    激斗甲子园 
    草食男子 
    女性刺客 
    卑弥呼是谁  
    圣德太子 
    棋士终焉 
    皇室风云五十年 
    为日本棒球喝采 
    难民大国日本 
    一休的汉诗 
    从日本看减赈灾之要  
    孙中山与日本  
    日本人的两重性 
    老歌新唱的背后 
    日本人的强项 
    正是菖蒲盛开时  
    鉴真上人日本行 
    舜水先生日本行 
    随风而逝的古典 
    万年青年 
    帽子下的文人像 
    说茶 
    论语与算盘之辩 
    习惯寂寞的开放 
    地震不惊魂 
    战后日本慰安小史 
    莲的故事 
    初富士 
    一期一会 
    善解人意 
    路边响起萨克斯风 
    感动花事 
    城市的文学地图 
    三岛之死今昔观 
    花火的季节 
    符号帝国的尴尬 
    感受诺贝尔的气息 
    喧嚣与骚动 
    男人女人相爱在红色年代 
    托起黎明的感动 
    绚烂靠平淡追认 
    见证城市细节 
    与孔子相遇在东京 
    笔走龙蛇 
    诺贝尔奖应该授给谁 
    我们正在失去什麽?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