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杨文凯 >> 艺文类聚
字体∶
出走又一次成全了余秋雨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06-12-09 10:12:58 阅读人次:2034 回复数:6)

  

  
“出走”或者说“逃离”,对于中国文人而言,从来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在中国人传统的行为谱系中,“出走”往往是为了摆脱某种体制的压力,即使闲淡如陶渊明者,也不例外。晚近的突出例子是“ 六四”之后,原有的文人集团迅速纷崩离析,四散出走者大都带有舔噬伤口,维持悲壮,对抗既存体制的意味。迄今为止,高行健可能是传统型出走或者说逃离行为最大的受惠者,别人除了羡慕之外,恐怕是学不会的。

  
无疑,在任何历史时空里,只要有既成体制存在,一部分性喜自由,不受拘束,恃才傲物,睥睨同侪的文人就会寻求挣脱的可能,这既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时髦。于是,文人出走,络绎不绝,自生自灭,难成风景。但余秋雨是一个例外。

  
世纪交替之际,以“人在旅途”的生存方式而自豪的余秋雨,在凤凰卫视的安排下,获得了两次绝妙的出走机会,得以暂别混浊的文坛声浪,回避嚣张的社会气焰。有凤凰车队护送,有凤凰镜头追踪,余秋雨游历了古代文明的遗址和废墟,走遍了欧亚大陆的边际和角落。余秋雨的连续出走无涉体制压力,只是为了逃离市场喧嚣和舆论围剿。聪明的新派文人代表余秋雨, 每每把自己的出走转化成重大的文化探险活动,从而获得了积极而正面的价值效应。在多重意义上,余秋雨的人生实践都对中国文人传统的“出走”或“逃离”模式作出了新的诠释。《千年一叹》和《行者无疆》作为以上两次成功出走的有力纪念和精彩旁白,证明着外在的鼓噪和围剿阻遏不了余秋雨在人生境界和文化建设上孜孜以求的脚步。

  
学者--作家--行者,这是余秋雨生命轨迹的三步曲。早年的余秋雨是一名经院派学者,在学术探索和理论思维上痛下功夫;自《文化苦旅》开笔之后,余秋雨俨然已是一位学者型作家,纵横捭阖,文彩斐然;今天的余秋雨,更是一名兼备学者气质和作家修养的无畏行者,俯仰天地,一路风尘。余秋雨每一次自我形象的转换和提升,都包容着此前所有的经验和思考,且自觉的转型意识往往与时代发展的需求相契合,弥足珍贵。这种抉择的明智和实践的勇气,绝非那些沉溺于书本、热衷于批判的专业驳论作者所能比拟的。

  
从《千年一叹》到《行者无疆》,余秋雨经历了跨越浩大历史时空的集中遨游。在时时充满惊险和新奇的旅程中,过去堆埋的知识、积累的思考既获得了全新印证,又遭受了巨大挑战。深入每一个文化现场的真切感受,无论如何都不是空泛的书斋式想像能够穷尽的。如果说,学者时期的余秋雨可能读破万卷书,那么,行者时期的余秋雨已经走过万里路。这种生命形态的真实过程,对一个人的心灵和眼界的塑造效果超越了日常言语的表达范围。在生活中,我们看到过许多为了写作而写作、为了批判而批判的作者,他们的文字模样与他们的生存状态是两回事。撇开那些拿腔作调、虚张声势的文字,许多人真实的生活内容可能贫乏、疏漏,毫无质量与内涵可言,一无足观。但余秋雨确乎已将生存与写作融为一体。他的写作,完全是丰沛的生活河流中随意溅出的几朵浪花。因为有了长河,所以才有大浪。事实上,写作本身并不能规范或约束余秋雨的生命尺度,其反映或诠释的只是生动而活跃的生命真相。因此完全可以认为,余秋雨的人生比文章更精彩,他的生活比写作更自由。秋雨散文的体势,可以用朗健、阔大来概括,正与其“ 人在旅途”的生存实态彼此印证,互为补充。不像他的对手们,除了愤怒,一无所有。

  
有一位我所敬重的画家朋友,曾经为我描述过出门看世界与闭门造车之间的巨大反差。记得在中央美院学习时,他深深感染过少年天才的骄纵气息,人人都想成名成家,人人都奔大师而去。出国以后,他每年有机会赴欧美等地观摩写生,乐此不疲。睁眼看世界的结果让他认识到,欧洲公认的艺术门类,第一是建筑,第二是雕塑,第三才是绘画,绘画的真实作用乃补壁之用。这样的认识是冲击性的,但明显符合实际,更促使他端正专业心态,摆正人生位置。在余秋雨漫长的游历过程中,类似这样令人惊惧的、颠覆性的文化体验肯定不会少。只有亲身面对过,真实感受过,才能深刻理解文化建设不是坐而论道,更不是扯虎皮做大旗。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繁华与衰败,没落与崛起,一切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让人无法轻视、忽视甚至无视。

  
走过长天大地,饱览人类文明,余秋雨的学识胸襟更加厚重,文化视野愈益开阔。在今天,中国人周游世界也许不是难事,但余秋雨获得的机会使他走过的旅程比普通人更深入、更细微、更周到、更详尽,也更系统。当一个人有意识,更有能力突破局部化、对立性的思维惯性之后,他的文化视野才有望进入全局观,整体观的层面;他的观察角度也会更加平正公允,更有建设意义。长年旅行积累起来的识见,为余秋雨的下一步弹跳和跃升奠定了基础。

  
余秋雨出走得及时而成功。余秋雨的明智就在于没有让舆论的鼓噪之声把自己拖入无谓论战的泥沼,而是掉头西去,以积极的姿态寻找新世界,走自己的路。《千年一叹》和《行者无疆》,是余秋雨出走行为的副产品,但自出版以后屡登新书排行榜,足证这两部长篇游记不乏自我面目和留存价值。在徐霞客和马可.波罗之后,余秋雨的这两部作品忝列世界旅游文学长廊应无愧色,因为书中既有精彩的描情状物,又有完整的过程叙述,更少不了历史追溯和生命感喟。当然,这些对余秋雨来说都属雕虫小技,真正让人感念动心的还是深重的文化比较和联想。相比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不少著名前辈文人笔下的《欧游杂记》、《欧游漫录》之类或雅致或明艳的经典文字,余秋雨的游记拥有更高峻而超拔的思维起点,标示着时代在发展,认识在提高。

  
《千年一叹》和《行者无疆》如果能长时间垂立于世,另一个重要原因显然是,书中的每一篇文字都是靠腿脚一步一步量出来的,都是用车轮一寸一寸辗出来的,保留着书斋写作难有的糙粝气质和感性温度,让人觉出这些文章是有生命的。

  
2002。3。28

  




 回复[1]:  小林 (2006-12-09 12:20:24)  
 
  我非常喜欢余秋雨的作品,是属于每有他的书我必买的作家,可惜是他封笔了。

 回复[2]: 小林:不会老封着吧? 龍昇 (2006-12-09 11:40:07)  
 
  

 回复[3]:  夏雨 (2006-12-09 17:46:12)  
 
  唉,俺也想找机会“出走”ー次呢.

 回复[4]: 我也想“出走”啊 小川 (2006-12-09 18:32:43)  
 
  作家能写出生命感喟,我也能象龙升桑那样造点故事.

 回复[5]:  夏雨 (2006-12-10 12:04:02)  
 
  小川兄,咱倆结伴ー起“出走”,如何?

 回复[6]: 哈,夏雨,咱们俩“出走”写故事啊,够浪漫 小川 (2006-12-15 23:41:37)  
 
  我好吃好玩好学好笑,应该是个好玩伴.

  
不过没搞清我的性别年龄前,别叫兄.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艺文类聚
    东京中央秋拍会成交近25亿创纪录  
    台北故宫 
    光与回忆的变奏曲 
    看得见白马的风景 
    对子杂抄 
    小说可以这样读 
    黑泽明的文学趣味 
    走过浪漫的一代人 
    邓丽君的日本缘 
    死亡是凉爽的夜晚 
    浪漫路上日本病 
    滥竽充数时代的写作 
    谁的失败 
    《读书》点滴谈 
    老歌的力量 
    小说家的说话方式 
    我看王蒙的人生哲学 
    福斯特先生如是说 
    白先勇的爱与怜 
    逝者如斯:萨特和存在主义的今昔 
    出走又一次成全了余秋雨 
    中国漫画的伤逝 
    上海闲话 
    清算网络文学 
    日本文化笼罩下的周作人 
    今天 我又想起了先生 
    一代遗编名自重 
    东山魁夷与林风眠 
    让批评重归个性化本色 
    “飘一代”鼻祖三毛十年祭 
    借腹怀胎 
    从李泽厚到余秋雨 
    告别大师的日子 
    话题突围 
    以笔为旗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