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杨文凯 >> 艺文类聚
字体∶
以笔为旗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06-12-09 09:13:15 阅读人次:1928 回复数:0)

  

  
又一次想起了张承志。非常欣赏张承志──这位中国当代文坛最顽强的精神圣徒──关于写作的定义:以笔为旗。

  
十年前,已完成了自己最重要生命写作的张承志,离开故土,远赴加拿大,后又从四面铁壁的北美漂流到日本。他咬着牙不讲苦处,欲把东京当成自救的战场。值得我们引为同道的是,这位中国最坚强、决绝的猛士作家,也曾带着他的小女儿走过流淌在日本列岛上的江户川和荒川,也曾为了下一代而经历过所有留日者都有的辛苦和磨砺。他后来在著名的《 无援的思想》一文中回忆道:“我决心再去刷盘子;哪怕那里面满是污辱。……我已经决心迎接污辱的前程,并且绝不诉说。没有必要和任何人讲述这些,人心的体会,是完全属于私人的。”“我心里平静,今后无论出现怎么豪华的境遇我也再不会兴奋了。我视当教授和刷盘子为一回事,视一切异国的职业为打工。”由于张承志的不再诉说,使我们对他短暂的留日生涯知之甚少,只知道他在1992年为岩波书店写作了《红卫兵的时代》,1993年为中央公论社写作了《从回教所见的中国》,再加上朝日新闻社早在1986年出版了他的《蒙古大草原游牧志》,这3册书为他的创作生涯增添了一条岔道。

  
正当张承志在日本经历黑暗生活的1991年,一团挚烈的精神圣火,也是他的精神绝唱──《心灵史》在中国出版,并随着93、94年的全面发行而成为世纪末中国文坛最重要的精神事件之一。我们无从考证张承志留日的短短3年期间,他是否注意到当时初生的、尚属稚嫩的华文媒体。即使在为生活奔波而消耗自己的时候,张承志依然热爱使用中文的独自写作。他说:“在真挚的、感动的、美化的写作中,我能达到谦逊也能达到坚信。”张承志没有在日本留下用中文写作的值得纪念的片言只语,这是新生的华语媒体的疏漏,也是成长中的在日华人社会的损失。如果是今天,我们一定不会轻易失去这样的机会,一定不会错过张承志那强悍的刚硬的在大漠中迎风壁立的美文。

  
可以想像,在90年代初的岁月里,一位中国著名作家,不顾衰竭的生命,在日本挖通生命活路的时候,他的精神从来没有坠落过,思维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以“山河”为对象的精神淤积,使得张承志在1992年回国后以笔为旗,喷薄而出,凭自己神圣的信仰和无畏的坚韧, 狙击世纪末泛滥的媚俗和堕落,成就了一片充满阳刚和勇气的灿烂的文坛风景。

  
为什么要写作?──张承志为后来者树立了精神样本。无论是内容还是文风,在这个犬儒溃败的的时代里,我们依然向往并倡导亢进高歌。

  
2000。4。20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艺文类聚
    东京中央秋拍会成交近25亿创纪录  
    台北故宫 
    光与回忆的变奏曲 
    看得见白马的风景 
    对子杂抄 
    小说可以这样读 
    黑泽明的文学趣味 
    走过浪漫的一代人 
    邓丽君的日本缘 
    死亡是凉爽的夜晚 
    浪漫路上日本病 
    滥竽充数时代的写作 
    谁的失败 
    《读书》点滴谈 
    老歌的力量 
    小说家的说话方式 
    我看王蒙的人生哲学 
    福斯特先生如是说 
    白先勇的爱与怜 
    逝者如斯:萨特和存在主义的今昔 
    出走又一次成全了余秋雨 
    中国漫画的伤逝 
    上海闲话 
    清算网络文学 
    日本文化笼罩下的周作人 
    今天 我又想起了先生 
    一代遗编名自重 
    东山魁夷与林风眠 
    让批评重归个性化本色 
    “飘一代”鼻祖三毛十年祭 
    借腹怀胎 
    从李泽厚到余秋雨 
    告别大师的日子 
    话题突围 
    以笔为旗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