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陈某 >> 陈谷子烂芝麻还有新米
字体∶
旧文:读木心之前

陈某 (发表日期:2007-03-19 18:44:49 阅读人次:1961 回复数:5)

  木心,是一个被重新发现的老人。最早是听陈村说的,他的文字好得不得了。那还是好几年前的事,据说此公描写上海的文字远远胜过张爱玲王安忆之流。真的这么厉害?

  
后来,在网上陆续看到一些资料,才知道木心老先生现居美国纽约,近80岁。他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从上海出去的,台湾的出版社出版过他的少量文字。物以稀为贵啊。

  
再后来,有热心的读者,包括作家陈村把木心的文字敲到电脑里,贴到网上去。我在网上曾经见到过几篇,不多。看这种文字当然要有好气候闲心情的,不急。我想,我不急于拜读木心。

  
去年,老人很低调地回了一次国。在陈村的菜园见过他的雅照,看上去是一个典型的上海老克拉。又对老人多了一份仰慕之情,文章好生要留到佳时看。埋没了几十年的古董,越陈越值钱呢。

  
没想到,今年元旦一过,国内的媒体热闹起来了,网上也热闹起来了。国内终於有出版社印了木心的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一本小册子,大约5,6万字,首印一万册。据说,在内地出版的木心第一本散文集选编了“九月初九”“哥伦比亚的倒影”“上海赋”等最能表现木心行文风格的散文13篇。

  
引人注目的是,有几位大作家挺身而出为其做广告,在商品社会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大概出在陈丹青身上,他做了一个演讲,极力推崇木心老人。陈丹青本是一个是非之人,其画其文久负盛名,只是此次其自称师承木心,还口口声声老师老师的,有搭车推销自己《退步集》的嫌疑,招来网上一大片破砖碎瓦。

  
发掘炒作古人,近年来在文坛上已经不算新鲜事。早在80年代初期,钱钟书被挖掘出来了。他在40年代写的《围城》居然一版再版红遍全世界。张爱玲被找出来了,甚至和张有过勾搭的大汉奸胡兰成的文章也被人读得别有滋味。

  
其实,陈丹青在演讲时也承认:“人家还没见书,高调推介,自然是犯忌的。可是鉴于今天市场上的文学处境,我决定犯忌。我知道有两个说法要犯忌的:一是说木心超越了周氏兄弟,二是说他是唯一衔接汉语传统和五四传统的作家”。犯忌归犯忌,争论归争论,书卖掉了,生意就算做成功了,出版社正在加印2万5千本。

  
我向来只是一个看热闹的人。至今没有读过木心的文章,甚至还没有完全听完陈丹青的吆喝。凭直觉感到,木心的文章也许并不错。可是,网络对纸媒的反弹让人觉得有趣。

  
还有两点值得玩味。一是该文集由处于边缘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难道全国的著名出版社和急于发财的出版商都缺少胆识吗?二是当《南方周末》大肆炒作阿城陈丹青曾师事木心时,阿城不紧不慢地跑出来声明,不好随便称老师的,他又没有拜过帖子,只是在纽约时有过几次交往而已。好像阿城不想和木心搅和在一起。

  
我到现在还没有读过木心,所以我的这篇文章应该叫“读前感”。我知道有一种叫做阅读心理的东西在作怪,你要封杀了,大家自然会想方设法去找来拜读,譬如被封杀的“冰点”的那两篇惹是生非的文章。你要推销了,我当然会从心里产生一种排斥。有多少好东西是被捧杀掉的啊,尤其出现了网络这个怪物以后。就象“三个代表”,那本该是多么伟大的东东啊,可以一经灌输一经宣传就变了样,看到有网民署名“戴三个表”或者“一个卖表的”就觉得好笑,再伟大也就这样完蛋了。

  
我现在在等,准备等几个月甚至几年。等纸媒上的吹捧烟消云散以后,等网络上的争议销声匿迹以后,这才泡上一壶茶,懒散地坐在阳台的躺椅上,慢慢地翻阅木心的书,如果那时还能在书摊上买得到的话,看看这个老头子到底写了些什么。(2006/3)




 回复[1]:  雪非雪 (2007-03-19 18:55:37)  
 
  木心清闲写,斑竹优雅读

 回复[2]: 在日本的第一次讲演 ---木心 我 (2007-03-19 19:07:09)  
 
  在日本的第一次讲演 木心

  
初次到日本,一下飞机,被记者围住,我说了话:

  
“日本的文化,来自中国唐家废墟,是对中国文化的—种误解。”

  
第二天早晨看报,不得了! 日本国朝野鼎沸,指斥我口吐狂言,是最不受欢迎的人。

  
看来我只好“不带走一片云彩”地悄悄地走了。

  
然而日本人有柔之礼,刚之心,迅速组成了—个“欢迎会”,文质彬彬地请我出席——当然要辩论了。

  
会场颇大,颇优美。衮衮诸公,正襟危坐,记者如穿花蛱蝶,兴奋极了。主席先生鞠躬如也,我深深答礼。宾主坐定,镁光竞射我这个不大不小的众矢之的。

  
主席先生话毕,我开言:

  
“日本文化来自中国唐家废墟, 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误解——误解得好!才有如此独特的日本风格出现。

  
“和服之妙,在于取中国的宽博而化为便捷。袖、裙短了不少,短得明快,宜于行,宜于坐,宜于舞,别有一番闲闲雅雅的潇洒。中国的古服,就是因为拖泥带水,妨碍活动而被淘汰了。眼看日本人至今还穿着和服,摩登得很,可知这“截短”自有其远见卓识。

  
“茶道之胜,在于氛围圣洁,情致幽玄。 一系列程序井然的小动作,丝毫苟且不得,正附合‘诗成于格律而毁于自由’的道理,催眠似的引人明心见性。人的杂念本来自人的杂质,茶道作了澄清, 世上澄清难持久,弥撒也不是只做—次,人能不时得茶之精灵的澄清,是人的能事了。

  
“居室、器皿、餐具、玩物、小环境大环境,日本一直能葆物质的本色:木、竹、石、纸……清清楚楚,天真相见——多谢日本,你们的偏爱是高明的,自然的本色,人的本色,够美了,不要借口现代文明而暴殄天物。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一样有着生态平衡的规律,违之也要受惩罚,至少是舍了本,逐了末,这又何苦来。

  
“日本的庭院、书道、花道,一片生机,都是对外来文化的误解,我愿称之为‘了不起的误解’。如果有人认为我故作逆论,应纠正为‘对中国文化的创造性的引用’,我能接受这个说法吗?不接受。作为我的论点的注脚我也不接受。形成日本风格的因素是日本人的天性、气质,不是一时一人形成得了的。在形成之初之中,没有理论体系,没有皇家意志,没有权威人士在启示控制,当初毋庸讳言是想亦步亦趋维妙维肖地传过唐家衣钵的,恰是步而斜趋而逸,另有妙别有肖,给人画像画成了自画像。矗立在空气中的浮屠与倒映在水中的浮屠,一浮屠也,空气与水不同质,浮屠也就异了形。人的心目,更不是静水,日本人传导中国人的文化艺术是在不知不觉中走了样,出了格。凡是动机纯良,想理解而理解得不对,才叫误解,与恶意的曲解不可混淆。使我迷醉的乃是:日本人的天性气质的内在景观,怎样的内在肌理内在纤维,才会把中国的风格徐徐转化为日本的风格。西方人常会分不清,中国人日本人都一望而知那是你们的这是我们的。游乐场中的‘哈哈镜’把人变为怪物,除了哈哈,别无兴味。如有一种镜子把一个美人变成另—种美,似曾相识却又陌生新鲜,那我当然要买下这面魔镜。

  
“日本的风格,一路来总叫我惊叹,越细心越能看出变法的神妙,左顾右盼,到处有这样的唐踪宋迹,就只在文学的方块汉字上,我忍俊不住,错得如此滑稽的用字,也难于查考始于谁手。主席先生,请允许我说下去,日本在乱用汉文的同时,也保存了不少在中国倒反忘掉了死掉了的文字,而且,近代的‘西风’是经由扶桑岛而吹入支那大地的,‘条件’、‘影响’等词都来自日本,中国大得方便,谨此致谢,请多关照。

  
“中国也曾有过对外来文化的高明的了不起的误解,遗迹尚在云岗敦煌,那时,对印度、阿拉伯,甚至远远的希腊罗马,误解所及,全成了卓越的中国风格,而且是非同小可的伟大的风格,可惜真不知怎么一来,鬼不使神不差,这种根源于中国人的醇厚秉赋的‘误解的本领’失了传,泄了气,越来越乖巧伶俐,徇人之意——所以,当我看到日本对中国文化艺术的误解是如此巨细不漏,中边俱透,我不禁偏爱了你们的偏爱,我想写一本书,在书未成时,抑制不住心中的快乐,我说出来了,日本文化是对中国文化的彻头彻尾的误解……谢谢主席先生,谢谢各位。”

  
霎时满堂掌声——日本学者怎么用掌声来与我辩论?

  
我醒在床上,阵雨叩窗,热、口渴、梦如人生。

  
人到临死才可以说“人生如梦”,活着时,现实与梦还是有层薄薄的弄不破的区别。

  
选自《木心散文一集》,1986年出版

 回复[3]: 谢谢[我]转贴好文字 雪非雪 (2007-03-19 19:16:13)  
 
  

  

 回复[4]: 构思极好 水双 (2007-03-19 19:20:52)  
 
  连做梦都没忘却误解的日本。

 回复[5]: 现在才看到这篇文 旅人 (2008-05-07 23:28:01)  
 
  现在才看到版主的这篇文。

  
不过我实在看不懂木心得文章的奥妙之处,特别是被崇拜到那么神乎其神的地步的奥妙之处。也只能怪自己太愚昧。

  
如果空下来我还是喜欢看董桥的东西,看过一遍还有兴趣再看一遍。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陈谷子烂芝麻还有新米
    赵鑫珊先生走了 
    晚年沙叶新的力作 
    我的故居今何在 
    沙叶新的后事 
    林老师 
    老张先生(草稿) 
    怀念老叶 
    晒晒大学毕业纪念册 
    猜一猜谁来吃晚餐 
    家有大师作客 
    拒绝遗忘 
    我的偶像沙叶新 
    关于《假如我是真的》 
    旧文:关于沙叶新 
    记忆中的八十年代文学 
    大舅 
    小舅 
    陆战棋的故事  
    海到天边云是岸 
    旧文:菜农速写 
    旧文:读木心之前 
    旧文:“退休”以后 
    旧文:“半额”生活 
    旧文:无名店铺 
    “传教士”西山 
    高手之谜 
    伤心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