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陈某 >> 我是谁
字体∶
中文导报和我

陈某 (发表日期:2012-08-27 16:24:32 阅读人次:3790 回复数:28)

  来日15年,打交道最长的媒体当数《中文导报》。1997年三上京都,在朋友家里看到一张中文小报,当时能在京都看到日本的中文报纸觉得非常新鲜。一目十行通读了几篇文章后,我想我也有话要说。回到住所,那时电脑里还没装中文编辑器,拔出圆珠笔一口气写了一篇千字短文,贴上邮票,寄给报社。文章的标题是《江某某的幸运》,议论时政一家之言。过了几天,接到一个电话,是姜编辑打来的。他开口就说你很幸运啊,你的稿子下周见报。他顺便询问了我一些个人情况,我也如实告知本人IT民工的干活,业余喜欢乱涂乱写,在国内也发表过几块豆腐干文章,属于有前科的文青。感谢日本的言论自由给了我一片新天地。

  
过了几天我又投了一篇稿子,这回跟我联系的编辑姓杨,他说他刚进报社姜编辑已经离职,闲聊几句得知他是我的兰大校友。从此,杨编辑成了我大部分文字的编辑。开头那几年我上班比较空,手又特别地贱,什么都写,我甚至跟编辑夸海口说,你们报纸从头版的新闻到最后的广告,我都能写。编辑也居然信以为真了,来一篇时事评论,来一段电脑常识,来一份读者问答……对于订单我是来者不拒按时交货,有时候一张报纸发我的文章三四篇。据不完全统计,《三千院》历时13载,计250余篇约30万字,撰写时评3年,计160余篇约20万字,还有讲座译稿数十篇十万余字。就这样子,几乎跟《中文导报》所有版面的编辑都有了交往,大都成了好朋友。我至今还记得把我的文章改得面目全非的陶编辑,热情而勤奋,她是我的前辈校友。

  
《三千院》随笔专栏始于2000年,自己也没想到一写就是十几年。人的能力大抵在一定的环境和压力下,能够超常地发挥。我几次想打退堂鼓了,杨编辑一次又一次催稿终于使我成了马拉松式写手。想想那些年,宽容而认真的杨编辑,甚至为了一个用词还特意来电切磋。编辑的用功之处还在于把好每一道关。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一个小例子。那年头给《中文导报》写时评,往往周六来个电话布置题目,周日晚上要交一篇作业。如此持续写了两三年,有点厌倦了。听到本周的功课还是台湾问题,我就信口开河说,这次我要换换笔锋,我要挺台独了。谁知编辑当晚再次来电叮嘱这个玩笑千万不能开,要立场坚定。哈哈。就这样指点天下纵论江胡,言语虽然时有出格,可是基本思路从未越轨。

  
《中文导报》也成了我和其他作者发生关系的媒介。几乎就在我登场的同时,有一个姓阮的作者引起了我的关注。听说同住关西,那就找机会见面吧。说起他的投稿经历也十分有趣。他也是在朋友那里看到一张中文报纸,留学生的他那时候正缺钱花,于是大笔一挥一篇稿子出来了,署名要钱。这个细节后来在杨编辑嘴里得到证实,他收到稿子后跟作者联系:文章很好马上见报,只是署名稍微要改一下哦。刘板凳也是通过导报较早在网上勾搭上的,大大咧咧的他开口就说什么时候一起喝酒去,听我说远在关西就不理我了,呵呵。2003年我动迁搬家到关东,首先去拜访的就是《中文导报》,那天在报社还见到了郭编辑,我递给她一张名片,她一看大惊失色,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家伙居然就是经常在我们报纸上胡说八道的陈某?

  
自以为人缘很好,除了百搭性格可能还得益于我的本行是搞电脑的。这年头人人用电脑发邮件,免不了遇到什么问题,就像一个人总会有头痛脑热一样。问得最多的无非是如何防止病毒,电脑启动不起来了,打印机不行啦……说实话我也不是包治百病的老中医,但是人家上门求医了,总得支几招,有时碰巧及时解决了问题,把我传得像个神医似的名声在外。邓作者要换苹果机了,又是找我,这不是得了胃病找牙医么?只好临时抱佛脚上网现学现卖,才不至于到了现场掉链子。于是,记者编辑的电脑碰到问题了要找我,读者向报社咨询的问题还是转给我,一度我索性开起了连载讲座电脑常识,网页制作什么的,我还为不止一人精心制作过个人网页呢。回首往事,东瀛路上的沿途景色都成了我美好的回忆。

  
兴致高的时候,见到会写字的就忽悠他给报社投稿,甚至瞎起劲从国内拉来两个名家为笔会撑撑门面,代为约稿还要代转稿费。因常在报上露面献丑,还认识了不少读者。读者杨苹果知道我喜欢花草,寄来不同品种的种子。我现在院子里的丝瓜就是靠当年她给的种子传宗接代。还有小林读者,非让我给他的书稿提点具体意见,那可比自己写文章还难啊,也许我的建议不着边际,直到现在他的书还没有出版。对了,我至今还保存一封读者来信,满满四张纸头,此君对我的时评文字猛烈开火,无非就是上纲上线那一套啦。我曾很认真写了一封回信,后来想想算了没寄,要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只有靠时间。不知道那位爱国的读者至今还在东瀛?时过境迁当年的火气是否已消?

  
多年来结识的记者作者读者,成了我后来创办东洋镜网站的人脉资源。前天张编辑来电约稿说报纸要过20岁生日了,籍此机会正好回忆梳理与《中文导报》的友好关系,想起最早见到的是杜记者,大概2000年吧,恰好我和她都回国探亲,相遇上海外滩,还傻乎乎地让路边揽客的摄影师合影留念,转眼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其实,我还一直在寻找姜编辑的联系方式,以谢当年知遇之恩。去年十月,接到老万的电话,叫我周末去喝酒,他还说一位上海朋友也就是当年导报的姜编辑要见见我。当然要去,必须见的。在池袋的中国饭馆里,我和姜编辑14年来第一次握手。穿越时光,1997年仿佛就是昨日。他还记得曾经发过我的文章,我非常感谢他在自发来稿的垃圾堆里发现了我,鼓励了我,从此走上了业余写作的不归路。

  


  
2012/8 草稿,尚未发表,欢迎各位的砖块


  




 回复[1]: 呵呵! 小林 (2012-08-27 17:15:03)  
 
  得了胃病找牙医也是对的!

  
把牙治好了,胃就好消化了。

  
不信,你问问东京博士。

  
给我的书稿提具体意见,那可是真难为人。

  
表示衷心的感谢!

  
坚持二十年写稿不容易。那可大部分是命题作文啊!

  
其实科长作的最大好事还是《东洋镜》,以文交友,集合了这么多朋友。功德无量。

  

 回复[2]:  晓亮 (2012-08-27 18:31:53)  
 
  第一次去中文导报,还是中文导报报社在池袋的时候。当时报社地址不好找,我只知道他们楼下有一个饭店叫红宝石,报社编辑还开了个理发店叫SANKYU。一晃十几年了,中文导报发展如日中天。

 回复[3]:  东京博士 (2012-08-27 19:12:41)  
 
  得了胃病找牙医,那你肯定得生活在厨子造大桥的神奇国度才能治愈,因为那里流行的是不想当将军的木匠就不是一个好裁缝。

 回复[4]:  江南雨 (2012-08-27 22:03:14)  
 
  算起来陈某葛格发数十万字了呢,好像没怎么见过您。因为只看要钱的,看完那厮就扔啦。

 回复[5]:  单行道 (2012-08-27 22:46:06)  
 
  原来如此。科长厉害,自学成才的业余作家。

  
大概知道姓阮的作者是谁了,文笔很好啊,可惜镜子里容不下。

 回复[6]: 并非砖 john (2012-08-27 23:10:22)  
 
  *“那天在报社还见到了郭编辑,我递给她一张名片,她一看大惊失色,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家伙居然就是经常在我们报纸上胡说八道的陈某?”

  
涉嫌矫情。

  
贵作家们不都图文并茂嘛,20几岁的配40多的玉照,50上下的非配20郎当岁儿艳照。年轻的愿意往老了整,真正老的吧使劲缅怀青春。

  
见面会不认识?

  

 回复[7]: 陈舵让我来看zhei篇 阿蓓 (2012-08-28 06:15:06)  
 
  我到此一游哈~~~

 回复[8]: 呵呵,也说几句中文导报和我 夏雨 (2012-08-30 00:12:56)  
 
  多年以前,去池袋总是到北口那个卖飞机票的地方拿中文报纸。一拿好多份,中华时报,东方时报,新华时报,新华侨报,华风,知音,阳光等等,回来看个几天,还做人情,看完了送给好朋友琳琳的妈。

  
凡是华人报刊,在池袋都拿得到,记得还有一份女性月刊,也很不错。

  
但是没有中文导报,据说它档次高,从来不放在物产店,卖飞机票那里,不屑与那些三流小报比肩为伍。

  
走过五反田的中文导报报社时,便想着上楼去拿一份报纸。

  


  
于是见到了张石。

  
(要上班了,打住)

 回复[9]:  吴卫建 (2012-08-30 00:12:39)  
 
  本员外与《中文导报》亦源远流长,那时我与中文导报的联系人是一位叫陶姐。记得10多年前此报还刊登过我一枚与当时小渊首相的照片,后来《中文导报》的“乐乐中国”电视台还来寒舍采访拍摄过。

 回复[10]:  夏雨 (2012-08-30 00:17:35)  
 
  哈哈,吴兄是名人呐

 回复[11]:  夏雨 (2012-08-30 00:52:11)  
 
  那时张石还年轻,一身书卷气,站在那里,玉树临风,潇洒倜傥。

  
嘻嘻,我认识他(报上有他的像片),他不认识我。

  
记得读过他的连载小说,写残留孤儿兄妹恋的吧?(当然不是亲兄妹)其中有些章节写得很色很大胆。当时我和琳琳的妈读了咂舌称奇。

  
我盯住张石的脸看,呵呵,想判断出这到底是不是一张色脸来(恐免哦)。不过,他不知道。

  
如果知道,哈哈,一定会以为我是花痴了。

  
请问,我可以不可以拿一份报纸?

  
我指着门口放着的一大叠报纸问张石。

  
(晚了,洗洗睡了)

 回复[12]:  夏雨 (2012-08-30 15:49:13)  
 
  呵呵,天真热。

  
那是十几年二十年的事了。刚来东瀛不久。思想还没进化。

  
看中文报刊成了主妇生活中的愉悦,用沙漠中发现了绿地这句话来形容,也不觉过分。

  
最喜欢看的是有专栏的报纸。如新华侨报,中文导报(东方时报有时也有一丁点儿看点)。每期都有资深作者撰文,记得起来的是陈某(科长的大名印象深刻),龙爷(那时署名刘颖),曹××(后面的名字记不起了),名人杨中美,高深莫测的野狐禅居士等等。

  
数新华侨报请的名家比较吸引眼球,譬如张颐武,易大旗,木子美等。

  
呵呵,为了看木子美的文章,和朋友约好轮流去池袋。一期报纸也不拉下。那位朋友姓周,看木文非常仔细并热心讨论,于是乎我们索性笑称她周子美。

  
记得有趣的是一次,九哥还是那个曹××(记不确切了),把中国女性与日本女性做比较,有关性的方面。女作者林祁不服气了,她针锋相对说,中国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坐地能吸土。

  
呵呵,大胆,泼辣,出格!

  
这种话,当时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

  


  
那时候看遍了东京所有能拿得到的中文报刊,谁个办得好,谁个办得劣,谁个只是抄来抄去,谁个与谁个像乌眼鸡一样,我们如看好戏一般,成了热心的报纸评论员。

  


  
呵呵,感谢华文媒体,帮助我们度过了那一段寂寞无聊的岁月。

 回复[13]: 夏雨把你的回复整理成文 科长 (2012-08-30 17:04:26)  
 
  给中文导报好了,我代张石向你约稿,哈哈

  


  


  
至于新华侨那时的名人文字,大多是从网上抄来的,那时候是黑白子当家

  
说到抄网上的名人文字,引出一段八卦,有空写出来

  

 回复[14]:  夏雨 (2012-08-30 23:55:32)  
 
  谢谢科长。

  
哈哈,还没有写完呢,还有一个结尾。

  
等看完了,也许会改变你的印象,呵呵,会收回代为约稿的话呢。

  
-------

  
那时候新华侨由黑白子当家啊,当得很不错嘛。

  
八卦有趣,期待中哦。

 回复[15]:  夏雨 (2012-08-31 23:37:37)  
 
  在中文导报报社里,也看到了邓星。她正在主持一个与读者互动的活动。短短几瞥里,好像很干练,雷厉风行的样子。后来从镜子的文字里,看到了她又有深沉,细腻,缠绵的另一面。

  
那是后话。

  
请问,我可以不可以拿一份报纸?

  
我指着门口放着的一大叠报纸,问那棵临风潇洒的玉树。

  
当然心里有一点紧张。

  
是崇拜名人的心理呢,还是跟男人看美女同样性质的心理呢,当时我也不清楚。

  
呵呵。

  
嘻嘻。

  
张石说话了。可以啊,但是要付250日元。

  
我一下子楞住了。没有心理准备。

  
我们说的“拿”报纸,意味着无料,免费。到报社总部去拿,更没想着要付钱。

  
当然,问题是我也小气。

  
那时,呵呵,1分1厘都算得清清楚楚。

  
不工作,有的是时间,每天上超市,东家买鸡蛋,西家买酱油,一天省下个100日元200日元来,非常有成就感哦。呵呵。

  


  
说起来也难为情,那时,我说,

  
那----,对不起,我不要了。

  
他说,

  
那----,就不要钱了,你拿一份吧。

  
喝喝,我脸热了,拿起报纸赶紧出门。三步并作两步,进电梯,出大门。心里说,这人真会做生意啊。

  


  
哈哈,以后经过这里,我再也不上楼了,总是让同行上楼拿报纸,自己在底下等着。

  


  
人生已跨过好几个阶段。

  
每每回忆起这件事,总是很悔疚。悔疚的不是对张石,而是对自己。

  
至于吗,250元使自己如此尴尬?

  
省下250元,今天也没成大款;付了这250元,自己也不会变穷人。

  
也许由于我们从小长在一个物资匮乏的环境,从小被教育要勤俭节约,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以致我们对利益对得失瑙珠必究。我们不知道节俭与吝惜中间有个度,一不小心跨过去,美德就会成为陋习。

  
呵呵,至今,经过中文导报报社的时候,我还是离得远远地走。

  

 回复[16]:  xuezi (2012-08-31 15:00:06)  
 
  

 回复[17]:  科长 (2012-08-31 15:15:08)  
 
  很好啊,可以做成一篇好文章

 回复[18]:  邓星 (2012-08-31 17:53:28)  
 
  哦,夏雨开场啦?

 回复[19]:  夏夏 (2012-08-31 19:31:03)  
 
  夏雨的文字生动活泼.好看.

  
哈哈,继续.等着往下看.....

 回复[20]:  夏雨 (2012-08-31 23:52:08)  
 
  没有啦,完了,结束。

  
向文章中提及的人物表示歉意

  
谢谢xuezi ,科长,邓星,夏夏。

 回复[21]: 直觉直言 日奸 (2012-08-31 21:42:59)  
 
  这个夏雨,

  
有时可爱得让人心动。

  
有时世故得让人心堵。

 回复[22]: 呵呵! 小林 (2012-08-31 22:39:42)  
 
  夏雨很真诚!

  
其实我们每人都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和掌握不准的时候。

  

 回复[23]:  夏雨 (2012-08-31 23:42:49)  
 
  谢谢小林,谢谢日奸桑!

  
我谢谢的是你这句话:

  
有时世故得让人心堵。

  
先自我检查,什么地方世故得让人心堵?

  
嗯,有些,已经想到了。

 回复[24]: 嘿嘿。也论可爱 正式党员 (2012-08-31 22:44:24)  
 
  可爱是真滴,世故也是真滴。

  
不过恕咱更直言,那可爱是20年前哈,世故是ing。

  
没办法,和男人过日子哈,再可爱的女孩子也得变世故呗。

 回复[25]:  夏雨 (2012-08-31 23:44:12)  
 
  也谢谢正式党员。

 回复[26]: 挺有意思 弧笑弦 (2012-09-05 00:10:27)  
 
  

 回复[27]:  夏雨 (2012-09-05 20:25:34)  
 
  谢谢弧笑弦。

  
上次的那事有进展吗?

  
祈望你的梦想成真。

 回复[28]: 夏雨卡哇伊 弧笑弦 (2012-09-05 21:02:27)  
 
  真性情的人不多啦

  
上次那事儿。。。失去联络了

  
我已经不急了

  
呵呵

  
但我始终记得夏雨是及时雨

  
还有科长

  
一并谢过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我是谁
    复旦往事 
    中文导报和我 
    五十打油 
    我得到了诺贝尔奖以后……  
    我为什么没有得到诺贝尔奖? 
    我是一个无党派人士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