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吴卫建 >> 人物篇
字体∶
妻子的外祖父

吴卫建 (发表日期:2006-11-13 01:11:33 阅读人次:2620 回复数:3)

   前些时候,趁去上海出差之际,应妻子的嘱托,我来到妻子原在上海的住处,打算整理一下数年前因不幸患病去世的岳父母留下的一些个人资料等遗物。那天,我在室内慢慢地翻寻着,哦,岳父母留下的东西可真不少,在硕大的壁橱内,我看到了原岳父老家保存下来的整套清末民初版线装本的《曾文正公全书》(曾国藩全集),还看到了岳父五、六十年代在《海军报》任编辑兼记者时的一些文稿资料,此中还有当时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视察海军舰队时拍摄的未曾公开发表过的照片等,不过更令我感兴趣的却是我无意中发现的,不曾谋面的妻子的外公遗留下来的一大叠书信资料。

  
我知道妻子的外公长期生活在天府之国的四川,已于88年去世,以前曾听妻子谈及外公一生历经坎坷、命运多舛,但其详情妻子也不甚了解,现发现的这些信件资料之内容大都涉及妻子外公的人生经历,并谈及妻子的家人亲友在台湾及海外之情况,这正好能弥补我对家世了解之不足。同时,由于“怀旧”情怀,我对家室中沉寂的轶事也颇感兴趣,因此这些家庭 “文史资料”的意外发现对我来说,不啻是如获至宝。由于资料太多,一时未及看完,于是我便将这些珍贵资料带回日本细阅。

  
在上海飞往日本的班机上,我打开了手提包,缓缓地取出了妻子外公当年手书的数份申诉材料副本,在海拔1万米以上的高空,伴随着航空引擎的隆隆声,我认真地捧读着这些信件资料,尽管这些书信经长年存放纸张已泛黄,原珠笔书写的文字也变得有些模糊了,但我仍能清楚地看到妻子外公的字迹工整隽秀、苍劲有力、力透纸背,字里行间无不诉说着历史对妻子外公的不公,同时也叙述着外公对中国长期以来极左路线的憎恨。此时,机舱舷窗外的浩渺天宇间云浪翻滚,在苍茫云雾中一切变得朦朦胧胧,而外公的形象却越来越清晰鲜明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妻子外公出生在清末时期四川乐山的一个大家庭,大学毕业后负笈东瀛,归国时正值国家内忧外患,社会动荡,妻子外公和当年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黄埔十期毕业后,进入国民党军队任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妻子外公随军在江南一带与日寇奋勇作战,历任中校营长。在抗战中期,妻子外公不满国民党军队内的种种腐败现象,也不愿意与新四军搞磨擦,同时也为了继承老家的产业,于是,妻子外公称病离开了国民党军队,回到阔别多年的四川老家经商。

  
妻子外公返回老家后,受到一些进步亲友的影响,尤其是当时任四川大学中共地下党负责人的侄儿,对妻子外公做了不少工作,妻子外公的思想逐渐左倾,开始与共产党方面秘密接触往来。其时妻子外公的弟弟因参加进步活动而被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法庭传审,妻子外公通过国民党上层关系担保了他,当共产党人被国民党当局追捕时,也曾在妻子外公的商号里隐藏躲避。

  
四川解放前夕,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已江河日下、风雨飘摇,妻子外公在共产党政策的感召下,主动与共产党组织取得联系策划起义。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外公利用自己在地方上的影响,在“三野”大军进川前,毅然成立了革命的地方武装组织――岷江纵队,策反了原驻扎在当地的国民党武装部队起义投诚,改编、接收了国民党地方武装组织和散兵游勇人员及武器装备,使解放军在进军四川乐山地区时,基本没有发生流血战斗,顺利地解放了乐山地区。

  
我们知道当时国民党势力在大西南地区经营多年,四川是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个堡垒,国民党原计划利用四川易守难攻的地势与解放军负隅顽抗,苟延残喘,企盼局势的转变。为此,蒋介石亲自调兵遣将,部署了所谓固若金汤的“大西南防线”,但解放军进川时的锐不可当和共产党控制的地方武装力量日益壮大, 驻守大西南的国民党军队溃如山倒,迅速土崩瓦解,为此,解放军在进军大西南中没有发生重大的、激烈的战役便顺利地解放了整个大西南地区。我想,妻子外公是为此作出贡献的。

  
但全国解放后,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极左路线的影响,妻子外公那“曾涉足反动阵营”、又担任过国民党军队中级军官的历史一直是历次政治运动的审查对象,以后还被戴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妻子外公当年成立革命武装组织,领导起义的历史事实也被一笔抹消,还被规定不得任公职工作。在文革期间,曾任国民党“伪军官”的历史更使外公饱受折磨,遭受批斗抄家,下放劳改,历尽浩劫,连妻子曾毕业于四川大学的舅舅也无辜受到株连,被毒打至双脚残疾,长期只能在地方供销社工作。尽管岳母在四川刚解放时就参加了解放军,离开老家随部队转战南北,但家庭问题还是使岳母在工作中长期受到种种影响与限制。

  
在那个谬误的时代,为了表示与“反动家庭”没有往来,岳母19岁随军离开四川老家后就再也没能回去探望父母,再也没能踏足生与斯、长与斯的故土,再也没能拥抱故乡的山山水水,岳母为此遗恨终身。

  
渡过了漫长的凄风苦雨,三中全会后,劫后余生的妻子外公开始对自己所谓的“历史问题”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好在当年外公组织起义时的中共地下党方面的负责人都能为外公做出实事求是的证明,尽管他们有的已时任海军干部部部长和中共中央文献办公室的秘书长等职。此后,当地政府为外公落实了政策,肯定了妻子外公当年为迎接解放,组织武装起义革命行为,肯定了妻子外公为四川的解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这是迟来的正义,此时的妻子外公已是垂暮之年,再也难有作为了。

  
不过妻子外公的晚年还是幸福安祥的,政治上的紧箍咒去除后,妻子外公可堂堂正正地去上海与离别多年的女儿一家相聚,早年去美的亲人也能远涉重洋回国探望外公。记得妻子大学毕业后,外公还曾委托在美亲友为妻子联系去美留学事宜,后因妻子公派赴德进修以及我之赴日留学,此赴美留学计划才随之放弃。

  
在妻子外公遗留的书信资料中,我看到外公晚年还在努力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作贡献。由于外公在国民党军中任职有十年之久,与当时国民党军方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尤其是“黄埔系”),同时早年还有不少社会关系,其中不少人在解放前夕去了台湾。现我保存着一份外公手书的内容详尽的在台亲友名单,其中不仅有妻子外公的亲属,更有当年妻子外公在黄埔军校时的校友、留日时的同学、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时的学友,以及国民党军中的袍泽等,其中有几位在国民党离开大陆时就已是国民党军队的将军了,妻子外公在此名单中详细注明了每位去台人员当年的身份背景以及与外公的关系等。

  
回台后的一日,我正好读到前台湾财政部次长杜均衡先生留在大陆的儿子杜九森所写的著名长篇报告文学《魂断台北》一书,书中提及外公的表兄弟李天民的一些情况,经我与妻子外公留下的在台亲友名单中李天民的个人背景情况核对,确为同一人无误。《魂断台北》一书中亦记载原籍四川的李天民早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后又毕业于黄埔军校,曾历任四川省三青团总干事、南京《中国日报》总编辑等,在49年末与杜均衡一起从成都搭机撤来台湾。来台后,李天民任国民党“中央委员”、台湾政府“立法委员”等,后他弃官治学,在台湾政治大学和师范大学任教授,并著有不少当时研究大陆情况的专著,是当时台湾研究大陆问题的专家。遗憾的是他已在93年去世,但其家人应该还在台湾,因《魂断台北》一书中提及李天民的妻子儿女等家人在解放初期设法从四川经香港辗转来到台湾之情况。我想,若能利用我现在台湾的机会,寻找到一些失去联系的亲人,不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吗,同时这也是妻子外公的遗愿吧。

  
妻子外公一生曲折动荡,人生的时空跨越了满清末期至改革开放,见证了上世纪中国社会发展演变的各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同时,我也感悟到妻子外公生涯中的每一阶段之经历都明显地带有时代的背景和历史变迁的烙印。

  
此刻,我静静地读着妻子外公留下的书信资料,默想着妻子外公历尽沧桑的漫漫岁月,顿感历史尘烟滚滚而来,在弥漫中我似乎迈入了悠悠的时光隧道,伴随着妻子外公跌宕起伏的人生旅途,我又如重温了一遍激烈动荡、波澜壮阔的20世纪中国现代史,一切令人感慨,令人沉思。

  
(2003年9月)

  




 回复[1]:  雪非雪 (2006-11-13 01:13:25)  
 
  这篇文章拜读过,忘了是在哪里。

 回复[2]:  吴卫建 (2006-11-13 01:22:32)  
 
  非雪:此文以前是放在专栏里的,最近不知为何不翼而飞了,为此现重补之,对不起了。

 回复[3]:  陈梅林 (2006-11-13 12:32:04)  
 
  卫建兄,若干年后也可能成为郑逸梅老先生那样的掌故家。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人物篇
     妻子的外祖父 
    我与丁尚彪 
    不尽的回忆 
    幸遇先生蔡 - 记蔡思明先生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