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字体∶大 中 小 | 蝉噪如雨乡土情(日本武侠小说札记之五)
| 李长声 (发表日期:2006-07-30 00:07:07 阅读人次:2533 回复数:16)
| 关于武侠小说,日本有这样的说法:一般书店里,武侠小说的架子上半壁江山是司马辽太郎的,另外的半壁,二分之一由池波正太郎和藤泽周平平分秋色,二分之一是其它作家们的。
有人说:拼命要发迹的家伙读司马辽太郎,对发迹死了心的读藤泽周平,想显摆渊博的读池波正太郎。
专攻英语法史的论客渡部升一看见年高八十的岳母读藤泽周平,便也找来读,惊为可以和日裔英国作家一雄·石黑比肩。
我也知道一个事实:一位企业家卧病,读藤泽周平慰藉愁绪,死后家属按遗愿资助中国翻译出版了藤泽周平短篇小说集《玄鸟》。
文艺评论家秋山骏为藤泽周平的长篇小说《蝉噪》写解说:“我从事文艺批评近三十年,读书是老油条了,这本《蝉噪》竟然把我这老油条返回到一颗少年心。”
继司马、池波之后,藤泽周平于一九九七年去世。文学家丸谷才一撰文悼念,说:通观明治、大正、昭和三代的武侠小说,藤泽是第一高手,文章如美玉无瑕,未有出其右者。每有新作问世,对于为数众多的读者来说,是比政变、比股市起落大得多的事件。
藤泽周平出道比较晚,获得新人奖已经是四十三岁,此后二十余年,创作量惊人。更惊人的是全集二十三卷,可能有败笔,却没有一篇粗制滥造,我觉得他是日本寥寥无几值得移译其全集的作家之一。虽然得的是直木奖,压根儿被类归为大众作家,但几乎唯有他,例如《浦岛》《玄鸟》均发表在纯文学杂志上,可以与当代纯文学作家为伍。对人的洞察与同情,时隐时现的幽默,美丽而严酷的自然景色,他的作品犹如水墨画,素雅而不嫌贫,精致而不闹心,情趣似杉林晨雾弥漫在字里行间。
常见小说家忽而写武侠或历史,一读便知是生活素材告罄,拿远离现实的时代来蒙事。藤泽也写过现代小说如《早春》,写过历史小说如《一茶》《世尘》,但基本上一贯写武侠小说。他说:“我写市井,写人情,主要把时代假定在江户,但很少从过去的随笔之类挖掘材料,多是以现代日常当中所见所闻、生活在现代的我本人平时所思所感为启示来写。”江户时代处于偏执的中国化与浅薄的近代化之间,有真正的日本。藤泽讨厌狂热,讨厌流行,而战争是最大的狂热和流行,他也讨厌嗜杀的织田信长。他抒写的人情是现代的,规制人情的义理看似传统,却实在是被他美化的,由剑豪充当化身。他们保守、拘谨,用意志自律,不明显表露情思和欲望,对女人的感情乍暖还冷,暖的是情,冷的是理。决斗不是主题,情趣才是基调。藤泽好似乐手,奏出人生的旅情,又好似名厨,读者的心理被料理得苦辣酸甜。
写市井人情,藤泽周平的视角和笔调颇类似前辈作家山本周五郎,甚至被视为一脉相承,其实,两人炯然有异,真所谓“名流各有千秋在,肯与前人作替人”。山本从不谈故乡,小说里几乎全是人,有情无景,而藤泽爱谈故乡,甚而遭讥讽:如此执着于乡里的作家真少见。他的小说里无处不见景,有鲜明的季节感和时刻感。老作家中野孝次赞曰:在现代所有的小说家当中,大概藤泽最善于描写自然,像乡愁一样对读者述说各个季节的山川街镇之美。
藤泽在随笔《小说周边》里回想故乡的山:“山在附近,有一天就会发现意外的风景。例如我小时候把水墨画上的山色云形完全当作画,但有一年梅雨时节,猝然看见了水墨画的世界展现在眼前。我记忆中的羽黑山也沈浸在水墨画的世界里。羽黑山大概不是秋天赏红叶、五月看嫩芽的山。枝叶相连的巨杉和深处的幽光是这座山的魅力。而且,这样的羽黑山似乎最相宜小雨蒙蒙,最相宜四季雾霭。”
他在随笔《周平独言》里想念故乡的天:“我喜爱家乡初冬的风景。阴翳的云密布,空中不时从那里撒下雨挟雪或者雪糁。而且从好像只能说是裂开的云隙之间射下一点点日光,照亮黑色的原野和灰色的大海。这样一天天反复之后,某夜,雪静静地无休无止地飘落,早上世界就成了白的。到了初冬,我生长的土地呈现不会与别的土地混同的、只这片土地才有的容貌。我喜爱这个季节,或许缘故即在此。”
雨蒙蒙的山,阴沉沉的天,给作家养成的感情是阴暗的,流进作品里,那就是一股淡淡的哀愁。他在短篇小说集后记中写道:“这是因为在我的内心有只能用写来表现的阴暗感情,作品形式不同,但都是这种阴暗感情所产生的东西。给读的人以勇气和生存的智慧,展开快活明朗的世界,倘若把这样的小说作为正的浪漫,那么,这里汇集的小说是负的浪漫。”
藤泽家乡是山形县鹤冈,那里有《看见龙的男人》的海,有《春秋山伏记》的山,海与山之间有一片《蝉噪》的原野。他在作品里名之为海坂藩。站在海边眺望大海,水平线缓缓画出一条弧,他说,那若有若无的缓缓的倾斜弧叫海坂。日本武侠小说最爱把地点落到实处,这样虚构一个北国小藩很罕见。《蝉噪》写的是一个武家少年从十五岁的二十年成长历程,有秘剑,有友情、亲情,也有淡淡的爱情,那是一种“爱怜之情”,这样的恋情才强烈而持久。昨秋观看了据之改编的电影,一时兴起,拿着井上厦的图示(这位小说家爱读藤泽小说,居然手绘十几幅海坂藩草图)去游览鹤冈,探寻从根抵支撑这个作品的如火诗魂。青龙寺川就是主人公牧文四郎晨起洗脸的小河罢,川边残留着一栋厚厚稻草顶的老屋。日枝神社就是文四郎带领阿福看夜祭的熊野神社罢,大红栏杆的三雪桥就是文四郎护送阿福下船的地方罢。阿福帮文四郎用板车拉回含冤切腹的父亲的坡道在哪里呢?师傅把空钝派秘剑村雨传授文四郎的武馆遗址呢?太阳西斜,这是藤泽常描写的日暮,我坐在圆照寺檐下,蝉噪如雨,打开刚买来的当地特产盐渍小茄子品尝。
近年不少武打电影拜好莱坞超人、黑客为师,越来越花哨,科幻似的打斗,再加上巴蕾的大劈叉和章子怡的媚眼,在这种风潮中,日本电影《黄昏清兵卫》,还有《隐剑鬼爪》,令人眼前一“暗”,心弦被浓于血的人情、淡如水的人生震颤。山田洋次的导演手法固然可圈可点,但不要忘记原作者,这两部电影的原作者就是藤泽周平。其实,山田完全保持了小说的故事、情趣及氛围,比如武打场面少,又好像少了些阳刚之气,却正是藤泽文学的特色。他不大把笔墨泼在剑侠的修炼、绝技等常规描写上,琢磨之功集中于日常生活人。始自“隐剑”系列(十七个短篇),如《怯剑松风》,藤泽刻意把剑豪写成上班族,每天进出藩主的居城上下班,养家餬口,这种类型写到《黄昏清兵卫》达至巅峰。平静的日常被藩主即老板的命令等不可抗拒的外力打破,无奈拔出刀,“一挥头白不闻声”(清末黄遵宪咏日本刀),这一挥,简单而爽快,人物形象却为之一变,显露剑的一面,顿时把日常生活人的一面提升为侠,读者这才明白了剑侠原来一直是严守义理地生活着。“怯剑”取胜,老板给涨了薪水(五十石禄米),但妻子“满江并非为了那个爱丈夫,她爱晒黑的、规规矩矩值勤的、懦弱的丈夫,这就满足了”,于是,好似一阵风过后,松一般根深的生活又恢复了日常的平静。我甚至感觉,独具现代感和样式美的藤泽文学使山田电影终于超脱了渥美清的吊儿郎当和高仓健的闷头闷脑,谓予不信,那就请读读看,已经为品味高、感觉好的读者翻译在这里了。(2006/3/28)
|
回复[1]: 蝉噪如雨乡土情 蓝方 (2006-07-30 00:33:01) | | 李先生:
您这么推崇藤泽周平,让我感到自己好像上了司马辽太郎的当。我一直喜欢读司马辽太郎的,虽然我并没有拼命要发迹的愿望。
文中说道“藤泽在随笔《小说周边》里回想故乡的山”后面的翻译,我觉得很美,好像是中国的作家自己写的一样。我没有看过原文,但是觉得“有一天”这三个字是不是合适呢?也许作者是想说“有的时候”,“某一天的某个时候”?我只是从这里的中文里感觉出来的。如果错了请无视。
非常感谢您把藤泽周平介绍得这么精彩,我想我一定要读一读他的书。
|
回复[2]: 多谢斧正 李长声 (2006-07-30 09:59:09) | | 这篇小文章是为台湾翻译的藤泽周平著《蝉时雨》写的导读,已经出版了,以后万一有机会结集时照改。藤泽是短篇高手,读他的长篇,似不无拖沓沉滞之感。日本好些小说家短篇写得好,如浅田次郎,但写起长篇来,便无限近乎码字,简直能让人听见舔唾沫数钞票的响动。我也读司马辽太郎,主要是随笔,但不大喜欢他那种通讯报道似的文体。 |
回复[3]: 八两句 李莹 (2006-07-30 11:20:43) | | 曾经自以为读金梁古三大家的武侠小说后,武侠这门课就可修足学分了,不仅如此,还老替后面准备或正在写武侠小说的人发愁,武侠都发展到这个份上了,别人还写什么好?估计也只能弄点金庸著什么的玩艺,请注意,“金庸著”非指金庸的著作,而是人家作者的名字姓金,名庸著。
到看了山田洋次的《黄昏清兵卫》,立晕!原来武侠小说还可以这么写,这么拍。顺便说开一笔,原来一直琢磨古龙武侠小说之所以能够在金梁武侠的双峰里竖大旗,是因为古龙的天才的创造,毕竟,古龙的一生很符合中国对是否为天才的判断标准。但看了一些日本的时代(武侠)小说后,不能不嘀咕,生活在深受日本文化影响的台湾的古龙,写的东西咋就这么浓地日本味捏。 
|
回复[4]: 国内有署名“全庸”的武侠小说以假乱真 陈某 (2006-07-30 13:13:26) | | |
回复[5]: 《黄昏清兵卫》 蓝方 (2006-07-30 13:17:40) | | 李莹您好!
读了您的留言我恨不得马上看看山田洋次的《黄昏清兵卫》。不知道有没有录像带? |
回复[6]: 阮翔 (2006-07-30 14:20:40) | | 古龙从来没有否认过他写作受日本剑道文化和日本和西方侦探小说的影响。
但是古龙书里面很多的东西是纯中国式的,和《黄昏清兵卫》很不同。
在武打和情节的调度上,古龙受日本剑侠小说的启发很多,但是在人物塑造上,
古龙大部分是还是受到中国古代尤其是春秋战国和唐代的游侠故事的影响。
像李寻欢,郭大路到楚留香,陆小凤这些人,看上去很现代,其实骨子里都是中国古风。
而且日本的侠客精神除了幕府时代的忍者文化有一部分影响外,芯子里面也是从中国来的。
《黄昏清兵为卫》,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那根本是日本的专诸故事。
中国侠和日本的剑客有很大不同。
日本的武士是受压抑的。把外在压力转为内心的坚韧,是体制内的。
而中国的侠是开放式的,完全体制外的。
其实说起武侠,只要读读春秋战国就够了。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比起来,金庸书里那有侠客?实在不多,黄药师算一个,萧峰算一个。像所谓放荡浪子的令狐冲之流,哪有侠客的影子,婆婆妈妈,唧唧歪歪。
呵呵。 |
回复[7]: 李莹 (2006-07-30 17:25:51) | | 蓝方您好!
物产店应该有这部电影的录像带吧。我本来有《黄昏清兵卫》的DVD,但已被人顺走。不过,日本一般的租碟铺都会有该片,因为该片曾经横扫日本各大电影奖,山田洋次也凭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虽然最后没有获奖,但纯属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那种,一点不比获奖的任一部作品差。得奖还是次要的,关键是小时候对山田作品累积的那些好感会在《黄昏清兵卫》里再次得到累积和延伸,我觉得他拍出了所谓的世态人情,还要是底蕴是美和暖的那种感受。说起来,山田适合做冷暖人生的主持--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即使是侠,是武士,到底还是老百姓。《黄》还让我对宫泽理惠刮目相看,她在杨凡的《游园惊梦》里开了戏目,凭此获莫斯科影展的影后,也因此在日本的演艺界咸鱼翻身。但真正助其打通任督二脉的还是《黄昏清兵卫》,她的表演不仅妥贴还有了灵性,自此成为日本当代影坛实力偶像演技派的看板。
如果你看了《黄昏清兵卫》,严重推荐你再租多一部《隐剑鬼爪》,如果没有《黄》片,《隐》就堪称非常好片了。但我个人蛮喜欢《隐》里男女主人公的勇气和清醒。
我正对山田洋次最新的藤泽周平电影《武士の一分(仮題)》无比期待ing,木村拓哉主演,这样就成了三部曲啦。今年秋冬公演。
|
回复[8]: 李莹您好! 蓝方 (2006-07-30 22:59:58) | | 李莹您好!
非常感谢您介绍得这么详细!看来您也是个电影迷?
山田洋次,我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他的文章,说什么中国的河流是浑的,产一种什么日本人看也不看的淡水鱼。那时候我想您山田看过中国所有的河?您不就是小时候看过东北的几条河吗?总之我这个人心胸狭窄,看到别国人说中国不好就不开心。
您推荐的电影,我一定要看的。本来我很喜欢时代剧(比如《影武者》等),但是这“武打片”经过你们这么一宣传,好像有无穷的魅力,让人不忍错过。
《武士の一分》上演后,希望能看到您对它的鉴定。 |
回复[9]: 李长老 校长 (2006-07-30 23:47:03) | | 俺读书少,没有任何评论,逃了。嘿嘿 |
回复[10]: 李妖又见校长 liyao (2006-07-31 09:01:24) | | 其实,李长老的文章就象「古董」,识货的人看了才又味。校长怕是不识货才逃!(校长又招俺老妖妖了)  |
回复[11]: 陈梅林 (2006-07-31 23:00:54) | | 大师就是大师。知道人家不知道的事。 |
回复[12]: 不怕不怕 校长 (2006-08-01 00:37:32) | | 回复[10]: 李妖又见校长 liyao (2006-07-31 09:01:24)
其实,李长老的文章就象「古董」,识货的人看了才又味。校长怕是不识货才逃!(校长又招俺老妖妖了)
----------------------------------------------------------------
算妖女说对了.俺有自知自明,俺也早就说过了,嘿嘿 |
回复[13]: 校长投降了 liyao (2006-08-01 10:12:11) | | 不投降也要承任自己投降,否则的话,本妖还会妖你!其实,本妖也不识李长老的「古董」···。  |
回复[14]: 妖女 校长 (2006-08-02 19:21:19) | | 回复[13]: 校长投降了 liyao (2006-08-01 10:12:11)
不投降也要承任自己投降,否则的话,本妖还会妖你!其实,本妖也不识李长老的「古董」···。
---------------------------------------------------------------------------
还挺实在,挺卡挖衣的.
这不是投降,是招供.另:俺不怕咬.嘿嘿 |
回复[15]: 送芯给校长 liyao (2006-08-02 22:06:34) | |  |
回复[16]: 挖,李老师在回贴里也出现咯~~~ 后生可爱 (2006-08-05 10:19:57) | | 这样向李老师提问比MSN强啊,  |
风来坊闲话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