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李长声 >> 风来坊闲话
字体∶
出玄关记

李长声 (发表日期:2006-05-11 19:16:55 阅读人次:679 回复数:0)

  二十多年前初读日本小说,偶尔读到台湾译本,对一些词莫名其妙,例如“玄关”。

  
我生长在长春。清代之末的皇帝被驱除,逃回关外复国,定都长春。虽不像台湾那样被霸占,但日本人来得多,长春也遗留了他们的事物及词语。十余年前越海而来,租一间旧屋栖身,冬天用电取暖,再用电吃火锅,就把保险丝给爆了,找房东老太太解决,却不知保险丝日语怎么说。醉卧榻榻米的东北老乡说,就叫“秀死”呀。原来我小时候常说的是日本外来语。关里人以为东北上了年纪的人都会说日本话,是历史性误解,但会说的着实比较多,等到文化大革命也完了,时来运转,好些人就进了大学教日语,翻译乃至研究日本文学。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家住的是日本人丢下的房子,进门有一小块空地,我们就叫它门口,或因其在两道门之间,又叫做风楼儿,堆放过冬的白菜之类——原来此处即台湾也叫惯的玄关。前两年回乡,老住处荡然无存。听说家居也引进玄关一词,布置有方,进门就别有洞天。从功能来看,这样的玄关更类似日式房间里摆设字画花草的“床间”。明治时代以降,日本住宅愈来愈欧美化,唯玄关不可少,独具特色,原因似在于脱鞋进屋的习惯还保留着。

  
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话真叫玄,居然被日本禅僧落到了实处,大约在中世,把方丈出入口呼为玄关。禅在中国是文人的,到了日本主要是武士的,更爱跟死扯在一起。武士之美多是从禅附庸来的风雅。我常想,若把茶道译作茶艺,武道译作武术,不要为那个道字浮想联翩,可能我们看日本的眼光更正常些。武士学禅寺,把自家大宅门的正面出入口也名为玄关。那可是门面,起脊挑檐,以显示武家的身份和威容。直到幕府式微,除非村干部,一般民房不准许装修玄关,拉开纸门就进屋,反倒更近乎欧美。玄关是外面与屋里的过渡空间,包括了门里门外。据说是不坐牛车坐轿子的缘故,门外又铺上木板,像台阶一样高出地面,低于门坎,这就是“式台”。轿子叫“驾笼”,跟我们乔老爷上轿相比,好象没有腿,武士在里面结跏趺坐,摧眉折腰。到了家门口落轿,双脚直接踏上了式台。这么神气的“式台玄关”乃一家之主和来客专用,旁边另辟一玄关供家人出入,至于佣人,走后面的厨房门。造访“一户建”,你若觉得门多,毛病就出在武士这儿。

  
我到底也没大弄明白“式台”这玩艺儿,反正如今看到的,都是在门里。拉门或推门进了去,践踏的地面是未加装修的“土间”,当然也可能是水磨石的,臭鞋大阵就摆在这里,还可以立雨伞什么的。脱了鞋登上式台,升堂入室,就是铺满榻榻米的房间了,人的活动由站立行走变为坐或跪,外国人便叫苦不迭。古风犹存,日本人迎来送往就在这式台上演绎。通常不会像中国人远送,折腾到人家的地界,以示亲热。对于我来说,式台的一大用处是可以坐下来穿鞋,尤其是结完酒账,那双鞋像浪里扁舟、风中落叶一般捉摸不定的时候。土间和式台之间若摆放一块“沓脱石”,更铺垫出日本味儿。

  
战后曾有人主张废除玄关、床间之类带封建色彩的称呼,看来是尚未成功。每事问,但多数日本人语焉不详,说玄关就是住宅出入口呗。高楼大厦的正门也常叫玄关。这些事情对明天没什么用,我只是一时好奇罢了。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风来坊闲话
    蝉噪如雨乡土情(日本武侠小说札记之五) 
    艺妓陪酒不陪衾 
    章子怡到底啥东西 
    下流的幸福生活 
    给作家打分 
    神道之为道 
    日本白血病文学 
    出玄关记 
    人在暧昧的日本 
    万元大钞的福泽谕吉 
    李鸿章的杂碎 
    春帆楼恩仇记 
    欲识弯弓射大雕 
    比小说更离奇的司马史观(日本历史小说札记之三) 
    悼念水上勉先生 
    单说接吻 不说天皇 
    少女救文学 
    鸿胪馆怀古 
    从臭豆腐到腌鲫鱼 
    荫翳与阴暗 
    日本料理看着吃 
    为足下犯愁 
    鲁“直”与钱“化” 
    谁救了京都 
    日本简体字趣闻 
    日本文学奖异闻 
    一手菊花一手刀 
    万世一系的尴尬 
    日本人的宗教心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