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李长声 >> 风来坊闲话
字体∶
万元大钞的福泽谕吉

李长声 (发表日期:2006-05-11 18:48:43 阅读人次:1344 回复数:13)

  去年日本发行新钞票,票面人物仍然是明治时代的——那是日本打了两场胜仗,让小说家司马辽太郎觉得光明的时代——但文豪夏目漱石下岗,与金钱不大有缘的女作家口一叶被发掘出来,而且作为小说家,肖像由1000元纸币升到5000元。万元大钞还是福泽谕吉的尊容,历史地位似不可动摇。这个老头票在日本是面额最大的,腰包里多多益善,又不禁厌恶。福泽谕吉是近代日本最大的启蒙思想家,日本人被他启蒙的思想之一是蔑视亚洲,热衷扩张。1894年日本向中国开战,年迈60的“福泽觉得多年不被人理睬的东洋政略之论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奋勇活跃,连日在报上挥笔,鼓舞国民志气不已”。他叫嚣甲午战争“ 虽发生在日清两国之间,但寻其根源,乃谋求文明开化之进步与妨碍其进步的战争”,辱骂梳辫发的中国人是“ 豚尾儿”。对于亚洲人来说,他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大坏蛋,恨不能掘墓出尸,鞭之三百。

  
最近读《福泽谕吉的真实》(文艺春秋2004年8月刊),作者平山洋颇费了一番考证功夫,说“ 豚尾儿”之类的坏话不是福泽谕吉说的,而是一个叫石河干明的人栽赃,“ 日清战争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什么的都是他说的。

  
福泽谕吉生于1835年,父亲食禄十三石,家境贫寒。在乡里学汉学,后到长崎、大?学兰学。23岁奉藩主之命赴江户,开办兰学塾。观光横滨,发现荷兰语无用,愕然之余,转而自学英语。1860年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在旧金山换文,他充当舰长的仆从随船前往,回国被幕府雇用做翻译。1861年作为随员出使欧洲一年。明治维新以后改家塾为庆应义塾,并从事著述,影响以《学问之劝》为巨。自序有云︰本书是读书之暇随时所记,1872年2月开始写第一编,到1876年11月第十七编结束,发行总数迄今为70万册。其中初编不少于20万册,且盗版盛行,即以真伪版本共22万册计,日本人口3500万,每160个国民当中就必有一人读过,古来稀有。福泽宣扬︰天没让人不平等,但要实际上平等还得靠向学,用功学习就可以达到“一身独立而一国独立”。

  
1882年3月,福泽谕吉创办《时事新报》,编辑部设在庆应义塾内,记者都是他的弟子。石河干明在所著《福泽谕吉传》中记述︰福泽说“要是把中国弄到手,彦次郎当总督最合适”;这个彦次郎乃福泽的外甥,担任时事新报社社长兼主笔。翌年发行148万份。福泽署名撰文,其它记者也执笔,每每不署名。平山洋发现问题便出在这里,石河干明编辑《福泽谕吉全集》时把那些不署名的文章也一股脑收入,造成误解,使福泽担了侵略亚洲的恶名。然而,问题是捉刀代笔,那些文章是不是说了福泽要说的话,启蒙国民。记者们撰文偏要不署名,使出这个编辑手段,不正是想让人们当作福泽的文章来读吗?或许福泽本人骂不来,藉他人之笔来宣泄也说不定。况且创刊之初,该报就立下规矩,昭然于天下︰论说虽不乏记者之笔砚,但特乞福泽、小幡两人授意,并烦其审阅。福泽在《福翁自传》中也说,年事渐高,社论也任由石河干明等执笔,但是他时常授意,并且看他们拟就的文章,略为加工。可见,有违福泽的思想,文章不可能出笼。述而不作,账也要算到他头上。石河把自家大作也归入福泽名下,反倒是不贪夫子之功哩。

  
平山洋在查考上细致入微,显出日本人特有的坐功,而解读能力似偏低。例如,石河干明在《福泽谕吉传》说日清战争时福泽斗志昂扬,天天上班,亲自写论说,平山洋予以否定,理由是福泽自言“去年来忙里偷闲执笔”(《福翁百话》),哪里顾得上连篇累牍地煽动战争呢?堂堂文学博士竟然读不明白这里的忙与闲,“百话”要偷闲来写,那么,他忙的是什么呢?不正是石河说的,忙着天天上班搞煽动吗?福泽谕吉向来讨厌捐款,但是“ 为文明开进而战,再困难也不后退一步,直至全国4000万人绝种”,慨然解囊,捐出1万元以资军费。此金额仅次于祖上食禄百万石的毛利元德公爵,与其它三人同列全国第二位。这个“ 绝不是疯了”的行动足以表明他支持侵略战争的狂热,胜过千言万语。

  
福泽谕吉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思想庞杂,倡导市民自由主义与鼓吹占领朝鲜、瓜分中国并存也不足为奇。历史的乃至现行的福泽谕吉不免被误读,例如《学问之劝》开篇第一句“有云,天不造人上人,不造人下人”,本来是从美国独立宣言里拿来的,一直被奉为他的至理名言。平山洋所下功夫,从全集编辑学的角度来看不无意义,用来为福泽谕吉开脱却徒劳,他不过把福泽思想用简单化加以纯洁罢了,可那么一来,这位明治政府的老师高踞万元大钞的价值也大大减少了。

  




 回复[1]: 快快地花出去 蓝方 (2006-07-19 22:01:34)  
 
  读了李先生的文章,以后看到钱包里的一万日元可能会想到要把这个对中国不友好的福泽谕吉快快地花出去,免得看了生气。

  
--“ 绝不是疯了”。

 回复[2]:  陈梅林 (2006-07-19 22:45:03)  
 
  蓝方,俺可以帮你这个忙滴。

 回复[3]: 我也能帮忙!!! 后生可爱 (2006-09-11 04:03:17)  
 
  

 回复[4]: 李老师的大作终于又出现拉!!! 后生可爱 (2006-09-11 04:03:59)  
 
  

 回复[5]:  虫草 (2006-09-11 10:29:28)  
 
  福泽裕吉是个启蒙思想家,把他的价值和日清战争往一起扯,纯粹的扯淡。

 回复[6]:  风 (2006-09-12 13:42:32)  
 
  《学问之劝》???

  
福泽的大作向来被翻为《劝学篇》,《劝学论》,也有简成《劝学》的。还第一次看见《学问之劝》。福泽的书名虽然是《学問のすすめ》,劝的可不是“学问”,而是一个“学”字。

  
福泽的劝学和脱亚的两大启蒙思想,拿到今天也是至理名言。当年严复译过一本西方书,名字也好像叫《劝学论》,可惜当年没有几个人听其劝言。中国折腾了近百年才好不容易听劝了,改革开放,国际接轨,就是要想入欧。

  
虫草的短短一行字,虽然还打错了一个 ,到是点睛之言。

  

 回复[7]:  采夫 (2006-09-12 14:50:06)  
 
  福泽当时把清国、土耳其列为未文明开化的一类国家,并断言他们将要继续衰败下去。

  
在国策上主张脱离野蛮的、未文明开化的亚细亚,走与欧洲人为伍的路。

  
我认为这些思想的价值,要远远超过几个全新装备的北洋水师。

  


  

 回复[8]:  风 (2006-09-12 15:46:48)  
 
  唉,造化弄人,造化弄国啊。

  
采夫要是早生上百年在大清混上个采购部长,也不至于。。。

  

 回复[9]:  采夫 (2006-09-12 16:33:42)  
 
  大清舰队,用的都是当时世界一流的装备呀!

  
俺要当了那个部长,没准被慈禧或革命党凌迟给人民养眼啦。

  


  
今天5点之后,我要开辆轻卡去交货了。公司空前盛况,俺这样儿的白胡子老兵

  
都投入到1线了。很多年没开过手动档了,刚才练了炼,手感还在,脚手还听使

  
唤,就是启动发进的老毛病还在。

  
目的地在1很长的缓坡之后。今天谁跟我车后可就先失礼了。

 回复[10]:  风 (2006-09-12 23:19:32)  
 
  坏就坏在光知道去买洋舰造洋枪,以为有了一流装备就是强国了,没看到合理主义的思想价值。

  
要是能从北洋水师的采购费中分出一丁点,聚集一群人开个学堂办份报纸再把福泽请来传业授道一番,向中体西用派叫板对阵,没准儿后来就会是另一个世界。半条铁甲战舰的银子都用不完。

  
据说福泽著脱亚论时,各派对该脱还是该兴各执一词唇枪舌剑,最后福泽之说被明治政府采纳推进,奠定现代日本的基础。

  

 回复[11]:  虫草 (2006-09-13 10:36:21)  
 
  谢谢风指点。

  
福泽谕吉的作品被翻成中文的很少,但是梁启超在当时发往中国的各种短文中曾经多次演绎过他的思想,都是经典之作。可惜啊......

  
有些历史并没有成为过去,还在继续......

  
采夫,你就是现在去中国做个采购部长,仍然可以名载史册的。

 回复[12]:  采夫 (2006-09-13 10:48:55)  
 
  风兄所见极是。但是,思想这玩意儿在中国...

  
最近俺到中国出了趟差,感到好像风向又在转了。

  
俺去的是个大型国有企业,在饭局上国内的人还是像以往一样儿对日本的事儿感兴趣。

  
俺喝了几杯老酒就大谈起日本的福利制度来,主要说了大家都有了钱,才会有购买力,大家

  
都有享受的机会,才会珍惜自己及他人的生命,这样儿社会也就安定啦。

  
俺想这也是符合中共建和谐社会设想的,没想到被该公司领导不耐烦地打断。以前的话

  
就是中共政府系统的领导也会洗耳恭听的。联想到在共同工作时听到过他们在搞思想汇报、

  
学习总结,俺仿佛又回到了20年前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环境...

  
莫非那些“万寿无疆”的僵死们又爬出来了?

  


  
风兄的回帖才写好,又拜见虫草兄的,深受鼓励。谢谢!

  
不过采夫老迈啦,回中国去连上街都困难。更别说当部长的话了,要祸国殃民的。

  
虫草是珍惜中药材,在中国好像只有西藏、宁夏和俺的故乡云南迪庆才有啊。

  
冬天是虫,夏天是草,治呼吸系统疾病很有效,对不对?

  

 回复[13]:  风 (2006-09-13 11:22:08)  
 
  确实如此。首次看到的福泽谕吉那短短的脱亚论的中文版,还是林思云的翻译。几年前的事。在那之前一直以为是部能当枕头用的大厚书。

  
数年前一位日本老人喝着烧酒教诲我说,历史是罗曼。空闲时钻进去寻觅颜如玉,才发现历史不仅仅是罗曼,还是现实。

  
采夫看破仕途,可惜......

  


  
看到采夫的回帖加一句。虽然无力回天,但能得一方世外桃源,可贺。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风来坊闲话
    蝉噪如雨乡土情(日本武侠小说札记之五) 
    艺妓陪酒不陪衾 
    章子怡到底啥东西 
    下流的幸福生活 
    给作家打分 
    神道之为道 
    日本白血病文学 
    出玄关记 
    人在暧昧的日本 
    万元大钞的福泽谕吉 
    李鸿章的杂碎 
    春帆楼恩仇记 
    欲识弯弓射大雕 
    比小说更离奇的司马史观(日本历史小说札记之三) 
    悼念水上勉先生 
    单说接吻 不说天皇 
    少女救文学 
    鸿胪馆怀古 
    从臭豆腐到腌鲫鱼 
    荫翳与阴暗 
    日本料理看着吃 
    为足下犯愁 
    鲁“直”与钱“化” 
    谁救了京都 
    日本简体字趣闻 
    日本文学奖异闻 
    一手菊花一手刀 
    万世一系的尴尬 
    日本人的宗教心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