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李长声
>> 风来坊闲话
字体∶
大
中
小
欲识弯弓射大雕
李长声 (发表日期:2006-05-11 16:45:48 阅读人次:799 回复数:2)
最近看了丰川悦司主演的电影《丹下左膳》,又看了中村狮童主演的电视剧《丹下左膳》,两下比较,觉得还是电影拍得好。
“姓丹下,名左膳”,本来是七十多年前林不忘创作的武侠小说主人公。这位姓林名不忘的作家还有两个笔名,一个叫牧逸马,专门写推理之类的通俗小说,另一个叫谷让次(日语读若乔治),写日本年轻人在美国闯天下的故事,三项全能,拿到当代来说,集柴田炼三郎、松元清张、五木宽之于一身。本名长谷川海太郎,闹事退学,二十岁只身渡洋,在美国洗碗挖煤卖热狗,四年后归国专事写作,惜乎三十六岁猝死,笔耕仅十年。《丹下左膳》被搬上银幕三十多次,使林不忘的大名远远比另两个名字不朽。人物形象基本都沿袭当年插图画家设计的造型:形如骸骨,身穿黑领白地的长衫,里面是女人的猩红汗衫,脸上一道长刀疤,残而酷。从一寸法师到双目失明的座头市、只眼独臂的丹下左膳,塑造畸形或残疾人,超越肉体,夸张剑术,一向有市场,大概日本人确实偏好不完整美。
电影的主要场景是杨弓店。砍砍杀杀固然受看,但我更感兴趣这杨弓店,黄遵宪一百多年前写过,收在《日本杂事诗》中。诗云:锦棚悬鹄插雕弧,孔雀屏开列画图;左右射来齐中目,拍肩都道子南夫。诗下有注:“ 射所铺红氍毹于地,缚彩为棚,中蒙以皮,竹弓翎箭,相去寻丈,中者铿然作声。雏姬环侍,互拍其肩,以为笑乐,盖比之北里南瓦。颜其场曰杨弓店。”看过电影便知道黄遵宪写得活灵活现,可能光顾过,源于生活。
杨弓,是杨柳做的小弓,传说唐玄宗跟杨贵妃曾用来戏耍。日本室町年间过七夕,宫中有七种娱乐活动(蹴球、吟诗、管弦等),其一是杨弓。江户时代民间以射的为乐,京都一带叫“杨弓场”,关东叫“矢场”。黄遵宪自1877年出使日本四年余,正是杨弓店在东京最火的时候。“雏姬供奔走,击鼓以判胜负。冶游子弟以赌酒食,东京随处而有”。雏姬环侍,手把手教拉弓搭箭,简直把顾客揽在了怀里,这种色情服务才是男人们流连忘返的妙处。《丹下佐膳》的故事是争抢一个不起眼的坛子,谁到手就得知百万两财宝的下落。本是坛主的柳生源三郎找坛子找到杨弓店,那一声娇呼“中了”,击鼓咚咚,让他把“美厉”夫人的差事抛到了脑后。有赌必有打,被老板娘阿藤收留的残武士丹下佐膳便派上用场。不仅供赌博,雏姬也兼作暗娼,后面的小屋便成了北里南瓦。官府严加取缔,杨弓店式微,而且那时候日本连赢了两场战争,枪炮成了国民的新宠,兴起用软木子弹直击奖品。我小时候也玩过,好像就是从日本引进的。初来日本,看见庙会上还有这玩艺儿,不禁对日本的守旧好生惊诧。
弓箭发明之初是用来射猎的,人类进步,就用它来杀人。中华民族不得已而用之,但周代已将其提升为文化,是六项教育之一(六艺:礼、乐、射、御、数、书)。后来知道了枪炮的厉害,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不破不立,弓箭就统统沉了沙。许是一旦上台,怕人们学样,鸟皇帝人人做得,反就造到自己头上,所以改朝换代少不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日本是“万世一系”,没有学缠足,好像也没学这个狡兔尽良弓藏的文化,世道和平,刀枪弓箭都变成娱乐、体育乃至艺术。广岛挨了原子弹,他们并不像中国人只是没完没了地叫嚷国耻,没过两年那里就集会,率先爱好和平了,渐渐叫投下原子弹的人也觉着理亏。
古时日本把弓矢视为神器,神社祭祀最常搞张弓射矢的仪式。新年进香,神社大卖驱魔辟邪的“破魔矢”。每年9月镰仓的鹤冈八幡宫举行“流镝马”活动,驰马弯弓,连射三的,当初是武人练武,盛行于镰仓时代。再早些年,奈良时代学中国文化,朝廷举行“射礼”、“鸣弦”之类仪式,正月里步射,五月节骑射,这骑射就是“ 流镝马”的滥觞。平安时代末年源平两家以弓马争天下,弓矢臻于完善,弓术也流派纷呈。太平年间弓术无用武之地,各地诸侯养射手比试争光,有人一昼夜射出一万三千零五十三支(其中八千一百三十三支中的),几乎六秒钟一箭,真所谓“矢继早”(日语,比喻一个紧跟一个,接连不断)。不再有实战价值,弓箭也一度失宠。打败我大清,军国主义高扬,京都成立大日本武德会,复兴弓术。一个叫嘉纳治五郎的开办武馆,把柔术改称柔道,健体强心,此后剑术、弓术也相继改称剑道、弓道,统称的武术则变为武道。从此在道字上作文章,上挂神话,下连礼仪,真像蕴含了多少道德或传统似的。战后弓道也被禁了几年,后来以体育运动的名义复活,又成为学校体育课项目。四十年前(1964年)日本举办奥运会,那一届增加射箭项目。日本弓道团体跃跃欲试,但外国弓箭(日语意译为“洋弓”)简直像枪械一般,而基本上保持原始状态的日本弓箭,上场很有伦理美,哲学兮兮,命中率却只能是倒数第一。某公慨叹:拿日本这么美的弓仓皇射的,焉能不说是自渎尊严。失去日本弓道之本义,奥运会竞技取胜又有何意义。最终东京奥运会没举行射箭比赛,弓道跟相扑、剑道只做了表演。此后弓道更自觉,精神第一,独自去弘扬世界。
各地弓道场都揭示中国典籍《礼记.射义》的两段话,大意是射的时候要合乎礼,心要正,体要直,射不中也不怨别人,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由此考察一个人的德行。虽然从《射义》全篇来看,不过是断章取义,但已经足够当代弓道修身养性。记得几十年前一位中国射箭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上拿了冠军,那时才晓得世上还有射箭这一说,脸上也跟着有光,但终归只当它是运动员的营为。近来想到直背举弓,阔胸拉弦,凝神于一点,发力以一瞬,似乎能预防年老背驼,静气平心,便也考虑找一处弓道场稽古修行了。
回复[1]:
陈梅林
(2006-09-28 10:46:06)
李先生博学。想请教酒仙:您是喝了酒再写文章呢还是写好了再喝酒。
回复[2]:
还有一个...
良平 (2006-09-30 22:04:51)
一边喝酒一边写吗?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风来坊闲话
蝉噪如雨乡土情(日本武侠小说札记之五)
艺妓陪酒不陪衾
章子怡到底啥东西
下流的幸福生活
给作家打分
神道之为道
日本白血病文学
出玄关记
人在暧昧的日本
万元大钞的福泽谕吉
李鸿章的杂碎
春帆楼恩仇记
欲识弯弓射大雕
比小说更离奇的司马史观(日本历史小说札记之三)
悼念水上勉先生
单说接吻 不说天皇
少女救文学
鸿胪馆怀古
从臭豆腐到腌鲫鱼
荫翳与阴暗
日本料理看着吃
为足下犯愁
鲁“直”与钱“化”
谁救了京都
日本简体字趣闻
日本文学奖异闻
一手菊花一手刀
万世一系的尴尬
日本人的宗教心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