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集合 >> 李长声 >> 风来坊闲话
字体∶
日本简体字趣闻

李长声 (发表日期:2006-04-11 16:29:50 阅读人次:692 回复数:2)

  不清楚日本究竟有多少种华文报纸,感觉多得很,可能全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东渡的大陆人创办的。就我读到的三、五种来说,只有《日本新华侨》使用简体字,因而就奇怪:为什么那么多报纸不使用大陆通行的简体字呢?

  
我是读简体字长大的。年轻的时候友人认得繁体字,而练过书法的,还写得来、很是佩服。后来读一点古籍,渐渐也“识繁”,但前些年给台湾《中国时报》写专栏,用繁体字写,一个简体字要应对好几个繁体字,体认到看着容易写来难。在东京也时而为华文报纸写小稿,本来是“写简”,被报社变换为繁体字,为什么偏要多此一举呢? 想来不少国人都和我相差无几,认识繁体字充其量是读过几本港台武侠小说的水平。而且,署名也给改成繁体,有违名随主人的古训。事关民主,若是日本人,就要不满以至抗议。前几年有个叫吉目木晴彦的,获得芥川文学奖,报纸广为报道,过了几天,吉字改为上横短,下横长,因为本人说他是这么姓的。后来又改回上横长,下横短,大概本人又觉得从众为好了。日本的汉字,例如富字,有写宝字盖儿的,也有写秃宝字盖儿的,岛字的山不单坐在腚下,还有压在顶上或立在旁边的,须照写无误,他们才真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中国简体字至少已教育两代人,以后渡海而来的,也只认得简体字,大家不可能走出国门,拍拍屁股就把简体字都留在大陆,到日本这个广阔天地来接受华文报纸的繁体字再教育。听说日本已办起两所孔子学院,冠以孔子之名,恐怕学与用也是简体字。在日本成长的华裔子弟将来回大陆就学或做事,除了在学校掌握的日本汉字,在华文报纸上混个眼熟的不伦不类的繁体字,还不得不三学汉字――中国简体字。汉字归属,文化定位,意识认同,说起来兹事体大,华文报纸不是“弃垃圾”(广告纸),既为公器,却像捡了宝贝一般,苟延早就该过时的汉字环境,似乎以永远把简体字封闭在大陆之内为能事,而后快,到底何所思,何所忆呢?

  
批评汉字简化的人往往拿阻碍与海外华人交流说事,实际上,而今海外华人的主体已经是简体字造就的人群。汉字简化本来由国民党政府开头,后来是敌人拥护的就反对的意识作祟,在台湾非坚持字体之繁不可。两岸交流日见其盛,台湾也势必多用简体字,因为避繁就简是人的自然心向。或许渐渐像日本一样繁简并行,从而混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字体也说不定。简体字难免有不如人意之处,固然不可能走回头路,但也不可以一条道跑到黑,起码小、中学课本应该用繁体字教授古诗文,以弥补简体字的过失与不足。

  
国人往往误以为日本一如既往地使用繁体字,把字写繁了就能够“笔谈”沟通,这是高估了他们现今的汉字教养。19世纪后半日本被迫打开了国门,惊见字母,从此汉字就成了替罪羊,负载着东方之所以落后于西方的原罪。明治政府的文部大臣森有礼甚而打算让日本改换门庭,跟随欧美说英语,反倒是美国佬告诫他,这可是牵扯到种族的大事,万勿妄动。这个“国语问题”,辞典也列为词条,不单是字数限制,字体简化,还有狗尾续貂似的假名跟汉字搭配,比我们的问题更繁难。战后――日本人说战后,相当于我们说解放后,解放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而日本战后被美国占领――占领者认为,汉字用得多,文盲多,就容易发动战争,便怂恿日本废了汉字,据说这才是百废待举, 1946年却匆匆公布“当用汉字表”的背景。字数限定一八五○个,没有了侦字,侦探小说从此改称推理小说。1981年又公布“常用汉字表”,字数为一九四五个,读完初中会写一千个汉字。日语汉字的特点是一字多音(如生字有十多种念法),同音多字(如高度、光度、硬度听来都一样),减少了汉字使用,不少词汇或者被丢掉,或者被改动,如灌木不叫灌木叫低木,渎职不说渎职说污职。当初魅字也没有入表,魅力写起来一半假名一半汉字,作家山本有三说:要是没了魅字,日语的魅力也就没了。

  
不过,日本关于语言文字的规定不是硬性的,基本以康熙字典为准,个人仍不妨我行我素。作家如丸谷才一照旧用过去的方式遣词造句,随笔写得好,却毕竟给习惯于新式用法的读者添乱。我们中国人被书同文、车同轨练成大一统禀性,讲究中规中矩,就觉着日本把汉字用得乱糟糟。例如证字,有的证券公司不用右边简化为正的字,用繁体,右边是登,股市攀登而上,但说不定也暗含不正才能发的歹意。短腿男演员武田铁矢写矢字小心翼翼,唯恐一出头就变成失,前面的铁字已经失了金。铁道公司苦于赤字,把招牌上的铁字写成金与矢,射金,附近的小学生照着学,被老师打叉。

  
日本报纸上使用频率最高的十个字是日、一、国、十、大、会、人、年、二、本,字体都完全和中国简体字一样。传闻我国简化这个国,当初囗里面是王,但人民当家作主,岂容王其间,一位大人物就让加一点,但日本国里早就写作玉。又听说卫的简体来自日本片假名。反对语言文字改革,日本百余年来代不乏人,如十年前去世的评论家福田恒存,指斥所谓改革绕来绕去是想用假名或罗马字把日语表音化。近年高岛俊男谈论日本人与汉字,惋叹日本拿来汉字,是因为偏巧在中国旁边,倘若旁边是英国,拿来的早就是英文。可是,万一处在现今尚未走出热带雨林的民族旁边呢?日本拿来汉字或许是不幸,但好像这种拿来主义的心态更不幸。高岛专攻中国语言文学,认为日语是畸形的语言,但已经成熟,改也不可能,所以汉字该用还得用,唉,尽可能少用吧。这可真叫没法子。

  




 回复[1]: 自己贴文章很有趣吧 陈某 (2006-04-11 17:30:03)  
 
  

 回复[2]:  毛丹青 (2006-04-11 18:28:26)  
 
  同感!赞成李大哥的意见。另外,高岛的汉字论我有时也读的,此公好像是一位蛮搞笑的人。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风来坊闲话
    蝉噪如雨乡土情(日本武侠小说札记之五) 
    艺妓陪酒不陪衾 
    章子怡到底啥东西 
    下流的幸福生活 
    给作家打分 
    神道之为道 
    日本白血病文学 
    出玄关记 
    人在暧昧的日本 
    万元大钞的福泽谕吉 
    李鸿章的杂碎 
    春帆楼恩仇记 
    欲识弯弓射大雕 
    比小说更离奇的司马史观(日本历史小说札记之三) 
    悼念水上勉先生 
    单说接吻 不说天皇 
    少女救文学 
    鸿胪馆怀古 
    从臭豆腐到腌鲫鱼 
    荫翳与阴暗 
    日本料理看着吃 
    为足下犯愁 
    鲁“直”与钱“化” 
    谁救了京都 
    日本简体字趣闻 
    日本文学奖异闻 
    一手菊花一手刀 
    万世一系的尴尬 
    日本人的宗教心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