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投稿格式注意事项 | 字体∶ |  我要发新帖子! 
 叶永烈:日本有趣的细节 张三 (2009-04-14 16:36 阅读人次:3439) 
  批判吧:)

  
-

  
叶永烈:日本有趣的细节

  
作为“好摄之徒”,我发现在日本高速公路前进的时候,很难朝窗外拍摄景物,因为高速公路两侧,几乎都竖起了高高的隔音板。只有行进在田野或者山区这些住宅很少的地方,高速公路两边才没有隔音板。

  
日本很注意减少噪音。在东京车水马龙的街道,几乎听不到汽车的喇叭声。

  
在公共场合,日本人彼此交谈,如同窃窃私语。在餐馆,我见到日本人的手机响了,当即站了起来,到走廊或者门外小声地接听,从不旁若无人哇啦哇啦讲个没完。同样,在办公室里,他们接电话时也总是轻声细语。

  
在静冈县滨名湖皇家酒店吃和式料理时,服务生在我的面前放了十来个小盘子,每一个小盘里放一样菜。这是因为日本菜的特点是追求“味道纯正”,尽量不把不同的菜放在一个盘子里,以防“窜味”、“混味”。即便吃日式便当(快餐),那便当盒里也有三、四个小格子,以放不同的菜。

  
我在参观三重县的伊势神宫的时候,一进门,就见到那“鸟居”(大门)是用原木建造的。神宫里的正殿,也都是用原木建造,全然是“素面朝天”,不像中国的寺院总是用浓重的红色油漆涂抹。大约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味道纯正”。

  
日本人注重礼节,每天不知要点头哈腰多少次,而且在施礼时总是双脚合拢,双腿笔直。倘若在铺着榻榻米的和式房间里,则必须“正座”,把上身弯下,两手放在前面着地,然后低头。日本人的“跪功”很好,从小就学会双腿跪榻榻米“正座”,不论是与朋友交谈或者进餐,都保持这样的姿势。在日本,中老年妇女走路时,往往呈内八字,据说就是长时间跪着而“跪”出来的。

  
日本人注重“投之以桃,还之以礼”。这次收了朋友的礼,下次必定还礼。一位朋友说,他在几年前送给日本朋友一点礼品,几年过去了,再度见面时,日本朋友还提到上次所送的礼品,并馈赠了相应的礼品。也正因为这样,日本人举办婚礼,很少是“赚”的——收礼必定还礼。

  
我发现,在公共场合,几乎见不到日本人抽烟,因为在那里竖立或者粘贴着禁烟标志。在东京千代田区,我见到马路边竖立着“路上喫烟禁止”的牌子,也就是说,在路上都不允许“喫烟”——抽烟。也是在东京,一辆大卡车从我的身边驶过,车厢上写着禁烟广告——“未成年者の喫烟防止”,意即防止未成年者抽烟。

  
日本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理念,是因为日本人的心目中有着共同的“日本元素”。

  
日本人崇尚菊与剑。菊花是日本皇室的象征。菊花意味着清淡、纯净,剑则意味着浓烈、奔放。逢喜事日本人喜欢送黄色或者白色菊花,而逢丧事则送牡丹花。

  
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这六个“日本元素”,构成了日本传统文化的菊与剑这两个方面。

  
组成文化上的“日本元素”,还有“五道”,即茶道、花道、书道、柔道和剑道。日本独特的茶文化和插花艺术——茶道和花道,自成一体的书法艺术,都属于“菊”的范畴。柔道和剑道是日本人喜爱的体育运动。

  
当然,作为日本“国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的“相扑”,当然是文化上的“日本元素”。棒球在日本非常普及,是日本的“国球”。台湾人也非常喜欢棒球,这与台湾曾经被日本统治了半个世纪不无关系。围棋也是日本人的最爱。

  
歌舞伎是日本的“国剧”,同时也是文化上的“日本元素”。押韵的台词,奇妙的舞蹈,悦耳的音乐,豪华的服饰,多彩的化妆,精心设计的饰物,是歌舞伎受到欢迎的原因。

  
“河豚宴”、松阪牛肉、寿司、生鱼片以及浓浓的鳗鱼情结,则构成饮食上的“日本元素”。

  
日本人忌讳“4”和“9”。这是因为“4”的读音和“死”相同;“9”和“苦”的读音相同,“9”意味着苦。日本人原本并不忌讳“13”,由于西方忌讳“13”,于是“13”在日本也不受欢迎。现在日本许多旅馆房间号和停车位没有4、9、13这几个数字。

  
日本不收小费。

  
日本的和尚十分专业化,往往是从神学院毕业。日本和尚可以结婚成家,回家之后也可以食荤。

  
日本人的年龄,不按虚岁计算,而是过了生日之后才算真正年龄,比中国人所说的实足年龄还“实足”。

  
日本人很守时。约会见面,约几时就几时到。

  
日本人的所得税非常高,45%;遗产税更高,70%。日元的利率很低,有些年甚至为零利率。这就使日本百姓必须勤奋工作。到了退休年龄,日本百姓才有可能靠政府的津贴来养活自己。不过,在许多高速公路的收费站,我仍见到许多退休老人坐在收费亭工作,以求多一份收入。

  
日本利用一些国家劳动力便宜,在这些国家设置了许多工厂,加工许多产品,再返销日本市场。但是,日本的药品从来是在本土生产的。日本以为,药品人命关天,只有置于本土的严格管理之下,才能确保药品的质量。

  
东京的房子一般不装防盗门,很多门是非常薄的木板门和玻璃门。总体来说,日本的治安情况是不错的。

  
日本的邮筒是红色的。

  
日本的电压是110伏特。日本用的是双脚平行电插座,所以去日本的时候,一定要带好转换插头,不然数码相机之类在那里就没法充电。

  
日本人的靴子很怪,前面是分叉的,把大脚趾跟四个小脚趾分开,据说这样的靴穿起来,脚趾没有压迫感,很舒服。

  
在日本,几乎不见政治性标语。但是在山梨县我见到关于防止地球暖化的标语。

  
日本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很有意思,是由男女两位主持人对话解说的。

  
日本电视台非常关注中国的新闻。我几度见到日本电视台转播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

  
在东京街道十字路口,往往竖立着一幅地图,上面标明路名和房屋号码。由于东京遭遇过大地震和大轰炸,许多房子被毁,新建的房子的号码往往不是按照顺序编的,所以只有细细查看街头的这些地图,才能从“乱跳”的号码中找到要去的楼房。

  
东京的出租车上,有的标明“东京无线”,那是表明车上装有无级电话,顾客可以通过无线电话订车。

  
我在日本住旅馆,退房时总台立即给你办手续。在中国,往往要等服务员检查了你住过的房间有没有损坏物品之后,总台才给你办理退房手续。

  
日本人有着看书、读报的好习惯。尤其是东京,由于东京市中心的房价太贵,很多上班族都住得很远,上下班要花两、三小时乘地铁、乘轻轨、乘公共汽车,他们就抓紧路上的时间读书、看报。所以日本人均购书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中国的中医在日本也很受欢迎,日本人称之为“汉方”。

  
在日本静冈县,我还见到广告,中国青岛的“足底疗法”,也“登陆日本”。

  
(选自叶永烈新著《樱花下的日本》)

  
http://blog.163.com/ye_yonglie/blog/static/11430913720091267264581/?fromNews


本网站为统一格式,过滤自然段首末空格,自动换行。
为满足个别用户特殊需要,提供UBB代码供用户使用。

[c]小标题居中[/c]
例:[c]这是我要显示的小标题[/c]   发表结果:|      这是我要显示的小标题      |
[r]日期右对齐[/r]
例:[r]写于2000年5月1日[/r]       发表结果:|                写于2000年5月1日|
[b]重点显示[/b]
例:[b]需要着重显示的文字[/b]     发表结果:需要着重显示的文字
[color=颜色名]彩色显示[/color] *颜色名参考HTML标准
例:[color=PINK]需要彩色显示的文字[/color]     发表结果:需要彩色显示的文字
[t]诗词格式[/t]
例:(略,每行起首自动插入10个空格)
[img]图像链接URL[/img]
例:[img]http://www.aaaa.com/a.gif[/img]   发表结果:(略)


Page: 2 | 1 |

  回复[1]:  黑白子 (2009-04-14 17:49)  
  浮光掠影地走走看看,写一些表面上的东西,都对——我儿子回中国也能够写出“满大街都是人,地上好多痰”来。

  
只是,一旦涉及到哪怕稍微深一点的,尽是错!比如,“这就使日本百姓必须勤奋工作。到了退休年龄,日本百姓才有可能靠政府的津贴来养活自己。”就露出无知来了。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而不自知进而当有知!

  回复[2]:  小木樨花 (2009-04-14 23:50)  
  >>日本人的所得税非常高,45%;遗产税更高,70%

  
>>日本的电压是110伏特

  


  
走马观花,有点误解也是难免,不过写明数据的,最好别乱来……

  
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会认为日本电压是110伏。告诉他说是100伏人还不信

  回复[3]:  laowu (2009-04-15 02:16)  
  国人就是对国人要求高,想想读者对象是谁,游记写到这种程度不错了。

  回复[4]:  东京博士 (2009-04-15 07:30)  
  “国人就是对国人要求高”,与日本相比,似乎这句话其实中国人根本配不上吧。

  回复[5]:  东京博士 (2009-04-15 07:34)  
  “在日本,中老年妇女走路时,往往呈内八字,据说就是长时间跪着而“跪”出来的。”这条就算他说的有一定道理,但却忽略了别的因素,比如为何非中老年女性也有极高的内八字比例,这个不说清楚,某国女性在公共场所永远是肆无忌惮的外八字大开门。

  回复[6]:  东京博士 (2009-04-15 07:39)  
  “日本人的靴子很怪,前面是分叉的,把大脚趾跟四个小脚趾分开,据说这样的靴穿起来,脚趾没有压迫感,很舒服。”把袜子当靴子是哪个地方的方言?要引用日语干脆就是[靴下],而不是[靴子],这条不是日本误见,是属于中文生病了吧?

  回复[7]:  laowu (2009-04-15 07:40)  
  >> 某国女性在公共场所永远是肆无忌惮的外八字大开门。

  
哈哈,碰到过这种情况,搞得阿拉当时瞎该嘎,只好眼睛望旁边看。不过还是少数的,应该缺乏家教的。

  

  回复[8]:  东京博士 (2009-04-15 07:54)  
  中日比较的话,这种现象绝对不能用“还是少数”来搪塞的,在日本这已经不是家教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常识了,而这种常识的文化根基却是来自中国的礼仪谦耻三崇四德,很搞笑的。

  回复[9]:  laowu (2009-04-15 08:24)  
  比较的话,日本人陋习也不少。算了,这种事体阿拉另大伐清,还是让食肉者谋之。

  

  回复[10]: 一点建议 开明乡绅 (2009-04-15 08:26)  
  请斑竹同志将叶同志的全文,逐篇逐篇放到镜子上,每篇放在头条3天,然后,各位展开尽兴批判,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把这些批判稿全部收集起来,出一本对照版的批评文集。这样做,功德无量,一炮走红,镜子忘年会的活动经费,也有了。

  
小小建议,仅供参考!

  回复[11]:  laowu (2009-04-15 08:37)  
  内么伊个文章肯定被批得五海六肿,个能捉班头伐作兴哦

  回复[12]: 乡绅好建议! 黑白子 (2009-04-15 09:22)  
  建议之外再建议,“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没错!但是,嬉笑怒骂、插科打诨的也应当允许。

  


  
比如:

  
中国的中医在日本也很受欢迎,日本人称之为“汉方”。

  
——西方的西医在日本也很受欢迎,日本人称之为“西方”。日本的日医在日本更受欢迎,日本人称之为“日方”。

  


  


  
再比如:

  
在日本静冈县,我还见到广告,中国青岛的“足底疗法”,也“登陆日本”。

  
——在日本的仙台,我看到“中国式全身裏按摩”也“登陆日本”,为了比较两国文化和移植文化的特点,我进去体验了一把——都说日本人注重细节,可这“中国式全身裏按摩”不要太粗!除了价格上的优势,剩下的跟我们中国没法比!

  


  


  
再再比如:

  
日本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很有意思,是由男女两位主持人对话解说的。

  
——日本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很有意思,是由男女两位主持人光着屁股对话解说的——那天晚上在宾馆房间里闲得没事,打开电视,可能是按错了钮,跑到收费频道里去啦……真有意思,看到天亮我都不困。

  


  


  
再再再比如:

  
组成文化上的“日本元素”,还有“五道”,即茶道、花道、书道、柔道和剑道。

  
——而这“五道”则是由我们中国人发明创造的:仅仅从魏来五道先生的名号中,我们就可以盖棺定论。

  


  


  
再再再再比如:

  
日本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理念,是因为日本人的心目中有着共同的“日本元素”。

  
——“日本元素”里的“日本元素”就是“日本性元素”。“日本性元素”表现在当今日本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也渗透在以往日本历史的各个阶段。没有“日本性元素”,就没有大和民族。大和民族的一个“和”字,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诗·郑风·萚兮》:“倡予和女”;《说文》:和,相应也。太文化了,你们不懂,来个通俗的,“野合”的意思知道吧?!野合,以前的写法就是“野和”——男相女应,和悦,和喜,和愉,和怿……明白啦?

  


  
……

  
……

  
……

  


  


  


  


  


  

  回复[13]:  科长 (2009-04-15 09:44)  
  其实,叶作家写好后找个在日华人看一遍,也不至于犯许多常识性的错误

  回复[14]: 另外跑题感受 是的 (2009-04-15 11:39)  
  浏主文,览跟批。

  
不觉间,产生有趣的另外跑题感受: 实际上,叶对日本的走马观花,与雪非雪《日本大学生心目中的中国》里,日本大学生们对中国的浮光掠影,是何其相似哇!啧啧。

  


  
形式上的区别大概只是:

  
前者是“老牌资深”的个体作家。

  
后者是“年轻有为”的群体学子。

  


  
前者属于“脚踏实地”(仅指来到日本现地),

  
后者基本“迷醉媒体”。

  回复[15]:  东京博士 (2009-04-15 11:08)  
  黑白子

  回复[16]: 有什么不对的? 二子 (2009-04-15 13:13)  
  本来就是走马观花,本来就是随行所记。

  
这里谁能保证自己看到了大象的全身?

  


  
无论是叶还是日本学生的这些观感都挺好。

  
而且我觉得叶基本上上还是拼命得在称赞日本。

  

  回复[17]:  张三 (2009-04-15 14:53)  
  支持14楼是的网友和楼上:)

  
我觉得吧,纠正当然是好事。但既然只是博文,而不是学术文章,还是应该鼓励为主吧,没有必要责备什么的。人家毕竟写下来了。只要不是有意造谣。写博客要还让人审稿,就有些闻所未闻了吧。

  
写东西的严谨程度人和人是有区别的,而叶老师显然不是那么严谨的一位。里面有些显然就是听来的,或者听错理解错了的。

  回复[18]:  王者非王 (2009-04-15 15:08)  
  就是就是,本来就只是一个游记而已。古人写的游记也不一定100%可靠。那个意大利的叫什么的了?写了一大通中国的事情,那里面就全部是准确的吗?游记而已,不是论文,没必要苛求。

  回复[19]: 曲解 是的 (2009-04-15 16:13)  
  >本来就是走马观花,本来就是随行所记。

  
这里谁能保证自己看到了大象的全身?

  
无论是叶还是日本学生的这些观感都挺好。

  
而且我觉得叶基本上上还是拼命得在称赞日本。

  
----------------------------------------------

  
曲解。

  
作为走马观花本身,完全没什么不好。完全同感。相反,走马观花往往删繁就简,通俗易懂。且,走马观花之感,导不出自己必定看到大象全身之逻辑结论。

  


  
只是,叶是职业作家。作为以写作为职业,著书为工作的专业作家,如果仅仅停留在包括我们在内一般百姓式的走马观花层面,恰如黑白子所感。我个人是仅仅感到些许遗憾(限于上述内容)。

  


  
同样,日本大学生的“观感”(实际好象还不是现地“观感”),也不存在好与不好。相反,是他们心情的真挚流露和如实反映。

  


  
叶称赞还是批判日本——这完全是他个人的立场观点。更不成为读者对他的走马观花“挺好”与否感受的前提。拼命称赞也罢,消极批判也好,作为普通读者,希望能读到职业作家提供的更深层感受心得,也属自然,并不挑剔。

  回复[20]: 转贴几篇叶永烈关于日本的文字 科长 (2009-04-15 15:3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bc6dd0100bih5.html

  
趣闻——东京的乌鸦

  
登上东京都厅大厦第四十五层的展望台,居高临下,那里是俯摄东京绝佳所在。我正忙于拍摄,然而“煞风景”的是一群不时乌鸦闯入我的镜头。此后,在东京屡屡见到从空中招摇而过的乌鸦,而且不时发出“呱、呱”阵阵聒耳的鸦噪声。据测定,东京的乌鸦最多时达三万六千只!不过,在定义“东京的乌鸦”时发生困难,因为日本科学家在给乌鸦戴上无线电发射器进行跟踪之后,发现白天在东京上空盘桓的乌鸦,大多数在夜晚飞往东京之外的神奈川县或者千叶县歇脚,这样的乌鸦算不算“东京的乌鸦”呢?

  
乌鸦们把家安在神奈川、千叶,看中的是那里良好的“居家环境”——繁茂的树林,而每天飞往东京“上班”,则看中那里是食物丰富的“免费餐厅”。人口众多的东京,每天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尤其是东京那么多餐馆,人们的残羹剩菜,正是乌鸦们的美食。越是食物发臭,偏爱食腐的乌鸦越是如得甘饴。东京是在早上收垃圾,于是家家户户把垃圾袋堆在街头,而乌鸦们也就赶“早班”飞往东京市区,用锋利的喙啄破垃圾袋,享受着“美味佳馔”。吃饱之后,在东京的楼宇间“散步”,反正东京无鹰无隼,人们对乌鸦们也很友善,所以乌鸦在东京充满“安全感”。直到暮霭降临,乌鸦这才“下班”,飞回远郊安身养神。大阪市习惯于深夜收垃圾,那里的乌鸦则改为上“夜班”。

  
科学家们经过无线电跟踪,除了发现到东京“上、下班”的乌鸦之外,还有真正的“东京的乌鸦”。比如,有些乌鸦夜晚在东京著名的明治神宫“安寝”,而“就餐”则在附近的新宿歌舞伎町,因为那里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就有三十多顿,足够乌鸦们饱食无忧。也有的“东京的乌鸦”在东京的公园里绿树蓊郁之处建立爱巢。这些“东京的乌鸦”没有“上、下班”的路途劳累,更加优哉游哉,心广体胖。所以人们在总结“东京的乌鸦”的特色时,归为三点:量多,嘴大,肥硕。

  
说实在的,对于乌鸦我没有什么好感,这倒不是出于中国人向来把乌鸦视为“凶鸟”,而是在于那毫无美感的一身乌黑以及刺耳、沙哑的聒噪。我不明白,为什么在日本、特别是在东京,乌鸦竟是那么的多?

  
听任乌鸦肆无忌惮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人把乌鸦当作“吉祥鸟”、“神鸟”以至日本的“立国神兽”。日本足球协会采用八咫乌图案当作会徽,参加世界杯足球赛的日本队员的球衣上绣着八咫乌,而八咫乌就是一只三脚乌鸦。日本对于乌鸦的尊敬,可以追溯到日本第一代天皇,即神武天皇。据日本古书记载,神武天皇在东征时,进入和歌山县熊野一带的山林中,迷失了方向。天神派八咫乌为他引路,破解迷阵,走出了熊野山。从此,日本人视乌鸦为神鸟。

  
日本的乌鸦聪明绝顶。据说,乌鸦的脑袋比较大,所以在鸟类之中算是“高智商”者。比如,在“水泥森林”东京难以找到筑巢用的枯枝,乌鸦们就地取材,居然看中阳台上的铁丝晾衣架,不客气地叼去作为建窝的“栋梁”,再配以在都市里的“特产”诸如塑料袋、香烟的过滤嘴之类,筑成十分暖和而富有“东京特色”的新巢。

  
日本人爱乌鸦,而乌鸦却“目中无人”。日本人向来爱干净,乌鸦却在锃亮的轿车、充满花香的阳台甚至漂亮的衣服上,毫不留情投掷“臭弹”——那充满恶臭的排泄物。乌鸦们啄破垃圾袋,用喙和爪翻找食物时,把垃圾乱丢一气,一片狼籍,然后扬长而去。饱食终日的乌鸦还在春情发动的时刻无端攻击妇孺,甚至攻击上野动物园里的熊猫。

  
乌鸦的繁殖力颇强,越来越多的乌鸦给东京居民带来诸多麻烦,东京终于设立“乌鸦对策专门官员”来对付乌鸦。按照日本当今的科技水平,根除东京的“鸦患”易如反掌。然而,“乌鸦对策专门官员”只是端掉一批乌鸦巢,处理掉一批乌鸦蛋,却马上遭到东京动物保护协会的强烈抗议。正因为这样,乌鸦仍然成批在东京上空悠悠盘旋,成为这座高度现代化的大都市的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回复[21]: 叶永烈:我眼中的日本人与美国人 科长 (2009-04-15 15:3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bc6dd0100cc5s.html

  
叶永烈:我眼中的日本人与美国人

  
我曾经七次去美国。前些日子前往日本,很自然的,会把日本人跟美国人加以比较。

  
在东京的清早,我见到众多“白领”们西装革履去上班。就连出租车的司机,也是如此,而且还戴着雪白的手套。他们的衣着如此整齐,在美国是不大见到的。除非在正式的场合,美国人是不大会这样打扮的。美国人穿着很随便,特别喜欢穿宽松的衣服。

  
美国人很热情。清早,我在旧金山外出,路上遇到的每一个美国人,尽管不相识,都会向你问候一声“早安”。我和妻在美国拍照,倘若有美国人从旁边走过,马上就会主动对你说,“要不要帮助,给你们俩拍一张?”然而,在日本,在马路上遇见陌生人,通常是互不说话的,也不点头,成为真正的“陌路人”。

  
不过,日本人给我的印象是格外谦恭,见面时双脚合拢、直立,然后低头弯腰,向你表示致敬,从“欠欠腰”到九十度毕恭毕敬的鞠躬,这是日本人的习惯。你在跟他说话时,他会不断点头称是,不断说“是”、“不错”、“说得对”。我的一位朋友曾经给日本朋友送了一盒点心,日本朋友还只是嘴唇碰了一下其中的一块点心,虽说嘴唇上并没有味蕾,对方就连声说“好吃,好吃”。这样过度的谦恭,却又使人隐隐感到虚伪。

  
相对而言,美国人比较直率,往往直截了当表达自己的意思。日本人喜欢用“恐怕是”、“也许这样”之类话婉转表达自己的意思。

  
日本的快餐店里设有“食器返却口”(即食具返回处),我注意到,每当有顾客送回一件“食器”,里面的工作人员必定大喊一声“嗨”,表示感谢。

  
美国人动不动喜欢打官司,日本人遇事喜欢协商解决。日本律师的人数仅是美国的1/30。

  
日本人和美国人办事都规规矩矩排队,而且排队的队伍都是松松的,不会后背贴着前身。

  
美国人非常爱自己的祖国,这种爱国热情溢于言表。在美国,到处可以看见星条旗。尤其是在“9·11恐怖袭击事件”爆发之后,我在美国街头巷尾,见到家家户户挂起星条旗,就连轿车的车尾也都贴上星条旗。美国人戴星条旗头巾、领带,穿星条旗T恤、茄克衫,甚至穿星条旗短裤。

  
日本人的爱国情绪绝不亚于美国人,但是却藏而不露。在日本,除了几处象征国家的重要建筑物前飘扬着太阳旗之外,几乎不见日本国旗。日本人的大和民族的自豪感是在骨子里的。日本的经济发达,科技先进,日本国民傲视其他亚洲国家,自以为是亚洲第一。不过,自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两颗原子弹狠狠地“教训”了日本之后,日本在美国面前不能不变得谦卑。日本的外交政策总是跟随着美国,亦步亦趋。

  
跟喜欢嘻嘻哈哈的美国人相比,日本人严肃有余,幽默不足。日本人那种一丝不苟的作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东京回上海的时候,在成田国际机场安全检查时,我很顺利通过了,而妻却被拦住。她的手提包在过X光机时,不知被发现什么东西,日方安全检查人员要求她打开手提包。她打开了,日本安全检查人员从中取出她的便携式血压计,把手提包与便携式血压计分别放在两个塑料框里,重新过了X光机。这时,日本安全检查人员以为,“疑点”不在那个便携式血压计,便要求仔细检查手提包。他从手提包前面的一个小口袋里找出一支小牙膏式的东西,妻马上说明道:“这是防晒霜。” 日本安全检查人员这一回把手提包与防晒霜分别放在两个塑料框里,第三次过了X光机,这才终于一挥手,表示检查通过了。我们经常“飞”来“飞”去,没有见到为了一个小小的手提包,如此反反复复检查了三次。

  
日本人的敬业精神,很令人感动。在神户,我住在喜来登酒店。吃早餐在二耧的自助餐厅,这个餐厅有几十张餐桌,却只有两名服务生,而倘若在中国的话,起码有十来位服务生。正因为这样,他们的工作显得非常紧张,不断地在餐厅里快速走动(近乎奔跑)。他们要在每一个客人来到时,收取餐券,带领客人到指定的座位坐好。然后开始巡视每一张餐桌,收掉一个个用过的盘子。尤其是在客人离去之后,他们要把客人用过的所有盘子拿走,抹净桌子,然后以闪电般的速度放好新的餐巾、餐具。接着,又开始新的巡视……他们的双脚一直在不停地奔走着,而当客人来到或者离去时,立即把双脚合拢,站直,然后笑容满面地一鞠躬。

  

  回复[22]: 叶永烈:亲历日本“入国审查” 科长 (2009-04-15 15:3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bc6dd0100cdl0.html

  
在踏上日本的国土,就感到一种方便感,因为“入国审查”那四个字,一看就明白,不像进入朝鲜、越南,成了“文盲”。

  
所谓“入国审查”,也就是“入境审查”。

  
在飞机上, 空中小姐给外国旅客所发的“外国人入国记录”表格,我就发现,除了标有英文之外,还同时印着日文。那日文同样令中国人一看就明白:比如“氏名”,也就是姓名;“生年月日”,也就是出生日期;“现住所”,即家庭地址;“旅券番号”就是护照号码;“航空机便名、船名”,就是搭乘航班、船舶;至于“渡航目的”,也就是来日本的目的……

  
申请入境的外国人要接受日本卫生检疫。我注意到,在“入国审查”大厅里装有一台遥控测温仪,外国旅客从前面走过时,他们的体温数据就显示在遥控测温仪上。一旦发现体温过高者,就要仔细进行检查。很多旅客从遥控测温仪前走过的时候,还不知道那里在测量自己的体温呢。

  
说实在的,日本的“入国审查”给我的印象并不好,因为入境大厅里排着长蛇队,慢慢地蠕动着,这与向来讲究工作效率的日本很不相称。倘若考虑到有些旅客是乘坐七、八个小时的飞机来到这里,更不应该让申请入境者这样长时间排队。在美国,入境的队伍没有那么长,办理入境手续也就快得多。

  
一边排队,一边观察。办理“入国审查”手续的分为日本本国居民与外国入境者。日本本国居民入境手续很简单,所以进度很快。外国入境者很多,长蛇队不得不折成一个又一个“S”形。

  
入境大厅到处可以听到中国话,表明申请入境的外国人之中以中国人居多。

  
我发现,“入国审查”之所以慢,是因为自2007年11月20日起,根据日本法务省入管局的规定,日本各口岸实施新的出入国审查制度。日本是一个岛国,不存在陆路的入境通道,所以新规定是在日本全国27个机场和126个港口同时实行。

  
日方的入境新规定,要求“外国人除了未满16岁等以外,在接受入国审查时,均有采集指纹和脸部拍照、提供个人识别情报的义务”。因此,每一个申请入境的外国人,都必须伸出左、右两个食指,摁在两个指纹采集仪上。摁完指印之后,要抬起头来,对准照相镜头拍照。这时,电脑会迅速地把刚采集的申请入境者的指纹以及脸部特征,跟过去曾被强制遣返的外国人或通缉犯的80~90万个体征信息数据进行比对。如果没有发现可疑之处,“入国审查官”对入境者的护照以及“外国人入国记录”表格进行审查,最后在入境者的护照上贴了“上陆许可”标志,盖上入境章,这才完成“入国审查”。这样,每一位外国旅客办理“入国审查”手续,要花费一分钟左右。有的人在摁指印时摁得太轻,指纹采集仪在扫描时所采集的指纹显得模糊,于是要重新再摁,则更费时。

  
日本法务省入管局在推出这些“入国审查”的新规定时,解释说,是为了“达到对恐怖活动防患于未然的重要目的,同时,还有助于政府取缔不法滞在者和打击外国人犯罪的对策”,“可以确认入国申请者同护照持有者是否属于同一人,同时,还可以迅速、正确地同入管局的要注意人物黑名单照会,能够在国门前发现威胁国民生命、安全的恐怖活动”。另外,对于“过去有强制遣返经历、用伪造和他人名义护照多次入国的不法之徒,只要同入管局的被强制遣返者指纹情报和脸部像片照合,就能够及时发现,阻止其入国”。

  
日本规定,所有进入日本的外国人,包括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再入国,都必须按照新规定进行“入国审查”。

  
得以免予采集指纹及拍摄脸部像片的是拥有长期居住权的外国人、年龄不满16周岁的儿童、持有外交人员护照和公用护照的人员以及日本政府邀请的外国人。

  
据报道,日本在实行“入国审查”新规定的第一天中,就有五个有嫌疑在黑名单上的人物被拒绝入境了。

  
又据报道,在日本大阪关西国际机场,中国公民持有效的日本签证被日本出入国管理当局拒绝入境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花费了二十多分钟排队之后,我和妻都通过了“入国审查”,取了托运的行李,推着行李车,走向日本海关。

  
日本海关禁止入境的物品是:

  


  
1、鸦片、可卡因、海洛因、大麻、兴奋剂(冰毒)、减肥茶

  
2、枪支弹药

  
3、黄色杂志、录像带等

  
4、假名牌商品等侵害知识产权的物品

  


  
日本海关限制入境的物品是:

  


  
1、有必要检疫的动植物(应接受检疫)

  
2、气枪、刀剑、发烟筒等

  
3、医药品、化妆品(有数量限制)

  
4、根据华盛顿条约限制进口的动植物

  


  
在“出关”之后,我开始自由自在地漫步在宽敞明亮的大阪关西国际机场航站大楼。大楼内部的装饰以褐红色为主色调。最有特点的是候机室,长达一千八百米,中间没有一个足以干扰视线的障碍物。在浅灰色的地面上,整整齐齐排列着一排排桔红色的座椅。这个候机室被称为“全球最长的房间”。

  
大阪关西国际机场到处有用日文、英文对照的指示牌。其中的日文,对于中国旅客来说,一看就懂:“国际线到着”(国际线到达)、“国内线到着”(国内线到达)、“驻车场”(停车场)、铁道(轻轨)……

  
机场的服务小姐穿着米黄色的女式西装,戴着镶了一圈米黄色带子的藏青色礼帽,彬彬有礼。

  
机场里摆放着大阪、神户地图,供旅客免费取阅。

  
大阪关西国际机场位于大阪南部,距离大阪市区大约50公里,距离海岸5公里。

  
我从大巴士的左门上车,而在中国则总是从右门上车。日本与中国交通规则正好相反:日本车辆与行人是左侧通行。

  
由于交通规则不同,因此在日本过斑马线时,先要朝右看,过了一半再朝左看,跟在中国过马路正好相反。另外,在中国,机动车过交通路口时要减速,而日本是绿灯时正常速度行驶,行人过交通路口时亦须绿灯时通行,闯红灯非常危险。

  
在日本,乘坐电车、公交车要主动排队,日本人很注意文明礼让,按顺序上下车。

  
大巴士从航站大楼通过长长的海上公路,从人工岛——关西国际机场驶向大阪海岸。

  

  回复[23]: 叶永烈:日文中的汉字 科长 (2009-04-15 15:4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bc6dd0100cfj6.html

  
2008年5月,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访问日本的时候,奈良县是其中的一站。中央电视台记者手持话筒,采访奈良县知事荒井正吾先生,请他谈中日友谊。荒井正吾指着话筒上的“中央电视台”这五个汉字,即兴发挥说:“每一个日本人都认识‘中央电视台’这五个字——我想,这一点就生动地表明日中两国的友谊源远流长。”

  
奈良县知事荒井正吾先生信手拈来的例子,是从日本人的角度说明日中两国的历史、文化久远的交流。日本人都能认识“中央电视台”这五个汉字,是因为日文中的常用汉字达1945个。

  
同样,我作为中国人,来到日本之后,也正是因为日文中有1945个常用汉字,所以深感方便。“大阪”,“神户”,“京都”,“名古屋”,这些城市的日文名称跟中国汉字一模一样。我来到“东京”,只是“东”用的是繁体汉字“東”。虽说横滨的日文写作“横浜”,但是中国人也能一看就明白。

  
住在静冈县浜名湖皇家酒店的时候,发现客房里的空调故障。妻前往总台,虽然她不会说日语,但是在小纸条上写了中文“705室空调故障”,总台小姐马上明白了。几分钟后,空调的故障就被排除。这也得感谢中日两国在文字上的互通。

  
可以说,日本与中国在文字上的如此互通,正是生动地说明了什么叫“一衣带水”,什么是“渊深流长”。

  
中国的汉字传入日本,始于一千多年前。那时候日本派遣了许多“遣唐使”、“遣隋使”前来中国,回国时把中国的汉字也带到日本。从此,日本开始了用文字记录语言。

  
最初,日本官方正式的文章用的都是汉字,而片假名则是佛教僧侣们读经典时用来做标音的,平假名则是女性所用的文字。

  
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多方引进西方文化,曾经进行文字改革,打算全部取消日文中的汉字,以假名全面取代汉字,在当时叫做“脱汉运动”。这么一来造成了混乱,重义词太多,不得不叫停“脱汉运动”,中止了文字改革,仍然在日文中保留两千多个汉字。

  
1946年,日本对日文中的汉字进行规范化,规定了1850个汉字为“当用汉字”。在这1850个之外的汉字不再使用。但是,还有人用惯了,还在使用许多“非当用汉字”。

  
1981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公布了《常用汉字表》,规范了日本中使用的汉字。《常用汉字表》“收录了法令、公文书、报纸、杂志、广播等日常社会生活场合所应使用的、在效率和普遍程度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准的汉字,作为书写易解文章的汉字使用标准”,常用汉字总共为1945字,比1946年的规定有所增加。

  
在日文中,很多名词、动词是用汉字,这给我带来许多方便。比如,电梯上写着繁体汉字“開”、“閉”,一看就明白。对于我来说,不仅认识繁体汉字,而且能写一手繁体汉字,因为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学繁体汉字。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我曾经应约为港台报刊写过许多文章,全是用繁体汉字写在方格稿纸上的。

  
日文中的许多汉字的繁体字,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在唐朝、隋朝,日本人从中国输入汉字,当然是繁体汉字。

  
日文汉字中,从“旧字体”改为“新字体”,有许多字竟然跟中国的《汉字简化方案》完全一致。比如,“旧字体”中的“國”,改为“新字体”中的“国”;“旧字体”中的“號”,改为“新字体”中的“号”;“旧字体”中的“斷”,改为“新字体”中的“断”……

  
不过,也有许多繁体汉字在日文中没有简化,例如东京的“东”,在日文中至今仍写作“東”;“铁”在日文中仍写作“鐵”;“轮”在日文中仍写作“輪”……

  
日文“旧字体”中的“變”,变成了“新字体”中的“変”,跟中文简体字“变”相似,却又不同。

  
有趣的是,日文“旧字体”中的“藝”,改为“新字体”中的“芸”,而不是中文简体汉字中的“艺”。所以文艺在日文汉字“新字体”中写作“文芸”。同样,日本“旧字体”中的“屍”,改为“新字体”中的“死”,而不是中文简体汉字中的“尸”。所以尸体在日文汉字“新字体”中写作“死体”。

  
还有,日文“旧字体”中的“罐”,改为“新字体”中的“缶”,而中文汉字却没有简化“罐”字。

  
不过,在日本,倘若加以“合理推断”,就能明白日文中汉字的意思。比如,我见到“駐輪場”的标志,那“轮”子“驻”了,势必是“停车场”。自然,见到“駐輪禁止”的路标,就知道是“禁止停车”的意思。那么“横断禁止”,也就是“禁止横穿”的意思。斑马线旁竖立着“横断步道”路标,当然也就是“横穿步行道”的意思。

  
在一个包装箱上,我见到写着“雞卵”,猜想必定就是“鸡蛋”。那“賞味期限”也就是“保鲜期限”。

  
商店招牌“洋服の青山”,显然是“青山之西服”的意思。“広告募集中”也就是“征集广告”的意思。

  
不过,商店招牌上的日文“住友生命”四个字都认识,却不知含义。请教了朋友,这才恍然大悟,知道是“住友人寿保险公司”。

  
至于“株式会社”是在日本商品上常常见到的名词,就是“股份公司”的意思。

  
在中文中,虽然有“気”字,但是几乎不用,而日文中气体的“气”写作“気”。阅读的“读”,日文中写作“読”。

  
有的日文中的用汉字组成名词,如同猜谜语一般。比如“足袋”,就是“袜子”。“米国”,就是“美国”。自行车写作“自転車”。“时差信号”就是红绿灯这样的交通信号。“料金”就是“费用”。“到着”就是“到达”。“役职”就是“职务”。“旅券”就是“护照”。“交番”就是“派出所”。“付近”就是“附近”。“水死”就是“溺死”。“名片”成了“名刺”。“样本”写作“见本”。“奠基”写作“定礎”。

  
也有的日文中的汉字,以中国的习惯来“猜测”,会闹笑话。比如,日文中的“手纸”,其实是信!“服役”不是去“当兵”,而是“入狱”、“坐牢”!“留守”反而是“不在”的意思。“老婆”不是指“妻子”、“媳妇”,是指“老太婆”。“前年”指的是“去年”,即前一年,而不是去年的去年。“人参”指的是“胡萝卜”

  
还有的日文中的汉字,是中文汉字所没有的,是日本人创造的,叫做“日制汉字”或者“和制汉字”。比如,“働”是工作的意思,劳动者写作“劳働者”;“峠”指山口、鞍部;“畑”指旱田、田地;“榊”指常绿树;“辻”指十字路口,十字街,路旁,街头;“躾”指教养;“雫”指水滴……

  
有一回,我在一家餐馆门口见到一个“日制汉字”——“井”字正中加一个点,猜不出是什么意思。后来别人告诉我,那是指盒饭,“井”字表示饭盒,正中的一点表示饭菜。这个字,日语发音为“动”。

  
也有的日文中的汉字,意思跟中文中的意思全然不同,称为“国训”。例如,“椿”指山茶花;“沖”指岸边……

  
到了日本,开始了解日本人对日文中的汉字的运用习惯。比如,日本把河称为“川”,像东京的“荒川”,京都的“贺茂川”、“高野川”,大阪的“淀川”、“木津川”、“安治川”等等。在城市里,马路通常叫大街,也有把东西向的大街叫“通”,诸如“靖国通”就是靖国大街,而南北向的大街却叫“筋”,诸如“上町筋”就是上町街。中文中的筷子,在日文中写成“箸”。至于日元的元,通常写作“丹”,例如“5000丹”就是5000日元。

  
有趣的是日文中的成语,把汉语中的成语加以“改造”,变成“日本特色”——

  
中国人说:“日新月异” 日本人说:“日进月步”

  
中国人说:“粉身碎骨” 日本人说:“粉骨碎身”

  
中国人说:“贤妻良母” 日本人说:“良妻贤母”

  
中国人说:“山清水秀” 日本人说:“山紫水明”

  
中国人说:“千钧一发” 日本人说:“危机一发”

  
中国人说:“照猫画虎” 日本人说:“画虎类犬”

  
也有的日语中的成语,却是汉语中所没有的,所以中国人几乎不懂这些日本式的成语的含义——

  
“绝体绝命”:“一筹莫展”、“无可奈何”、“穷途末路”的意思。

  
“一所悬命”:“努力地”、“拼命地”、“尽力地”的意思。

  
“七花八裂”:“四分五裂”的意思。

  
“七转八起”:意即“七次倒下去还有第八次站起来”。

  
从日文中的汉字,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于日本的巨大影响。然而,影响向来都是双向的。反过来,日文也给了中文一定的影响。比如,如今我们常说的“干部”一词,就来源于日语。现代中文中的“呎”(英尺)、“癌”(癌症)的含义,也来自日语。标明“宅急便”字样的卡车,如今也行驶在中国的北京、上海街头。

  回复[24]: 叶永烈:日本是怎样崛起的? 科长 (2009-04-15 15:4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bc6dd0100chnp.html

  
来到日本,我注意到这样一组数字:

  
1965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25.5%;

  
1975年,日本追上来,改写为62.2%;

  
1985年,日本已经逼近美国,为97.6%;

  
1986年,按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日本超过了美国。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崛起,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神话。如今,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946年,日本成立了经济安定本部,制定了三项重大经济改革政策:

  
一是实行“倾斜”生产方式,以重工业为优先,集中力量恢复和发展煤炭、钢铁、电力、肥料四个关键性工业部门的生产,以此带动整个经济复苏。

  
二是在农村实行了“农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大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日本政府把地主的194万公顷土地强制收购,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有的地方仅相当于一双靴子或一袋烟的钱),卖给420万户农民。日本首相吉田茂曾称之为“非共产主义世界进行得最彻底的土地改革”。

  
三是面对剧烈的通货膨胀,日本政府规定,无论是皇族、达官、财阀家族,还是平民百姓,每人每月只能从银行提取500日元的存款(相当于当时一个月普通工人的工资)。这样,迫使所有的存款、国债、社债、股份都在剧烈的通货膨胀中急速贬值,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这三大行之有效的经济改革政策,促使了日本经济的复苏,走出战后的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

  
此外,美国态度的转变,也至关重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与日本是交战的双方,互为敌国。1948年,美国确定日本为远东的“反共堡垒”,对日本采取帮助恢复经济建设的态度。美国还一再削减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到1954年甚至全部取消日本的赔款。

  
到了1949年,日本经济基本上稳住了阵脚,抑制了通货膨胀,经济进入全面恢复的状态。

  
就在这个时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一突如其来的战争,使得尚未从战争阴影中走出的日本百姓极度不安,日本政府也陷入高度慌乱。然而,没多久,日本就转悲为喜,因为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出师朝鲜,需要大量物资,近在咫尺的日本成了美军的后方供应基地。雪片般的战争物资订单,朝日本企业飞来。“朝鲜特需”成为发展日本经济的“强心针”。滚滚而来的外汇,也解决了日本在战后外汇短缺的困境。丰田汽车公司就是一个典型,这家企业原本接近关闭,就在这时,朝鲜战争急需大量军用卡车,大批订单突然从天而降,使丰田汽车公司在1951年就一举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据统计,在朝鲜战争期间,日本在军用物资方面的收入累计高达10亿美元,如算上其它方面的“特需”收入,则达36亿美元。在1950年至1960年十年间,这种特需订货累计额达到了610.7亿美元。

  
这样,到了1955年,日本的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或超过了战前最高水平。日本以十年时间,即1945-1955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紧接着,从1955-1973年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在这十八年间,日本的国民经济总产值(GDP)一直保持着年均增长9.8%的高速度!工业增长率则一直保持13.6%的高速度。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在这十八年间增加了12.5倍,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0倍多。日本这样的长期、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成功实现了日本近代史上的“第二次远航”。

  
日本能够在十八年间跃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有种种原因,其中的三点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日本实施“科技立国”的战略,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进一步提出“高科技立国”的战略。日本在科技、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奠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日本在大力开发高科技产品的同时,特别重视把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从而推动了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日本的汽车风行全世界,日本的高科技电子产品在世界上独占鳌头,为日本带来了巨额利润。

  
日本重视科学技术是一贯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兵力不够,很多十四五岁的娃娃兵和文科大学生、甚至文科教授都被补充到部队,送上战场,然而日本数万理工科大学生却未上战场而被保存下来。这批理工科大学生后来成为战后日本科技的主力军,成为推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功臣。

  
二是高度重视教育,把发展教育定为国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坚持把义务教育的时间从6年延长到了9年,免费为中小学生提供餐点和教科书,每年还拨出国民生产总值的6%作为教育经费,这一比例大大高于其它国家。这些举措为改善国民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统计说,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的60%是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取得的,而科学技术的进步的根本就是教育的普及,大批培养了科技人才。

  
如今,小学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为97%左右,大学已经进入“全入时代”,就是说想上大学的人都可以上大学。日本的经济能够腾飞,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

  
三是战败国带来的“优惠”。

  
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规定军费开支不得超出国民生产总值的1%。这一规定为日本“节约”了大量的军费,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连续十八年的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之后,从1974-1991年,日本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

  
在这一时期,由于西方世界上爆发“两次经济危机”和“一次石油危机”,使日本经济深受影响,增长速度减慢。这期间日本GDP年均增长4.3%,比高速增长期下降一半。

  
这“两次经济危机”和“一次石油危机”是: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引发了“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1973年底到1975年,西方世界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普遍经济危机;1979 年到 1982年,西方世界再次爆发的经济危机。

  
从1992年开始,日本进入“困境期”。这时,日本本身出现经济危机。1992-1998年GDP年均增长率仅为1%,其中1997、1998两年甚至出现负增长(1998年为-2.5%,2001年为 - 0.5%)。

  
随着日本经济进入“困境期”,日本内阁像走马灯似的不断改换,十年换了九任首相,谁都未能挽救日本经济的颓势。直到2002年2月,小泉纯一郎内阁上台,实行一系列新的改革,使日本经济走出困境,进入复苏和全面转型时期。小泉纯一郎上台时,日本国民经济增长率为-3.3%,他上台后,扭转为1.6%。也正因为这样,小泉纯一郎稳稳地占据日本政坛五年半,结束了日本内阁“短途”的命运,成为二十年来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

  
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在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路线指引下,进入高速增长期。中日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1990年日本的国际经济生产总值是中国的7.8倍,2006年缩小为2.6倍,2007年缩小为1.76倍。

  
当然,就人均国民经济产值而言,两国的差距还很大,2007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经济产值是中国的18倍!

  
中国仍需通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在经济上追上日本。正因为这样,日本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创造了经济神话,其中的经验至今仍是值得中国借鉴的。

  
(节选自叶永烈新著《樱花下的日本》)

  回复[25]: 叶永烈:中日两国“和”则双赢 科长 (2009-04-15 15:4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bc6dd0100cicu.html

  
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受日本政府邀请,首次正式访日。10月26日,邓小平一行在东京乘坐新干线。当邓小平上车之后扣上安全带,列车就像子弹出膛一样飞速前进。邓小平说了一句非常深刻的话:“乘坐新干线,使人有了追赶时代的感觉。中国惟有大步前进。”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在1978年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开始“大步前进”。

  
中国中央电视台对日本人进行了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日本人都以为,对于日本来说最重要的国家是美国,第二就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同样对中国人进行调查,绝大多数中国人则以为,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国家同样是美国,而第二重要的国家有的以为是俄罗斯,有的以为是日本——北京人大都把俄罗斯放在第二位,上海人则大都把日本放在第二位。不过,北京人也看重日本,把日本放在了第三位。

  
不管怎么说,日本是中国的一衣带水的邻邦,而俄罗斯是跟中国有着漫长边界线的邻国。当年,俄罗斯的十月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而中国与日本之间则有着悠久的历史交往和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

  
中国与日本之间有过太多的历史的痛苦回忆。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沉重的一页。重新审视日本走过的现代化道路,对于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有着诸多有益的思索。

  
在历史上,中国领先于日本,曾经给予日本以巨大的影响。日本的当时的首都——京都,是仿照中国的长安城和洛阳城建造的。日本最初用的文字是汉字,至今日文中仍有1945个常用汉字。光是这两点,就可以看出中国对于日本的无处不在的影响。

  
日本的崛起,始于1868年的明治维新。就在日本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迅跑的时候,中国却因光绪维新遭到封建旧势力的百般阻挠而失败,依然停滞于封建社会之中。落后就要挨打。强大起来的日本一次又一次欺凌经济落后的中国,使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桎梏。中国人对那样一段屈辱的历史记忆犹新,所以至今许多中国人一说起日本便咬牙切齿地斥之为“鬼子”、“小日本”。

  
然而,对于日本的认识不能老是停留在《地道战》、《小兵张嘎》的水平。很多中国人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对于今日日本,知之甚少,内中也包括我。我前往日本,就是希望直接观察今日日本的新貌,触摸经济高度发达的日本的方方面面。

  
在我看来,就中国而言,更值得注意和考察的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再度崛起,在战争的废墟上打造了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尽管中日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是当今中国正在走着日本已经走过的现代化之路:

  
日本是在1955-1973年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在这十八年间,日本的国民经济总产值(GDP)一直保持着年均增长9.8%的高速度,跟当今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极其相似。这十八年间,日本工业增长率一直保持13.6%的高速度,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12.5倍,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0倍多。

  
2008年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而日本则在1964年举办东京奥运会。

  
2010年中国上海举行世界博览会,日本爱知县则在2005年举行世界博览会。

  
中国从2008年开始着手建设北京至上海的高速铁路,日本则在1957年开始着手筹建东海道新干线,1964年建成东京至大阪的新干线。

  
我注意到,日本以“科技立国”、“高科技立国”作为国策,高度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高度重视教育的普及。

  
日本在1936年才试制成功第一辆汽车,当时的美国已经平均每四人拥有一辆汽车。日本后来居上。如今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甚至连美国市场上也充斥着日本轿车。

  
日本在世界电器生产方面同样居于领先地位。液晶电视、数码相机、手机、电脑、笔记本电脑、洗衣机、电冰箱,几乎是日本名牌的天下:索尼、松下、东芝、日立、三洋、三菱、先锋、JVC、富士、卡西欧、理光、佳能、奥林巴斯、宾得、美能达、尼康、爱华、雅马哈、NEC、京瓷、夏普、精工、爱普生……都是日本的高科技企业。

  
日本以“科技立国”、“高科技立国”,而中国则以为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两国的见解何等相似。然而,两国的科技水平,尤其是高科技水平,相距甚远。今日中国还是处于“有山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状态,中国的高速公路上满眼是日本轿车。中国市场上的液晶电视、数码相机、手机等等也是日本产品的天下。中国的轿车没有自己的国际品牌,中国的高科技产品也鲜有自己的名牌。

  
日本的领土只有中国的二十六分之一,日本的人口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日本是一个“地小物贫”的国家,却成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在2007年,日本的国民经济总产值是中国的1.76倍,人均国民经济产值是中国的18倍!

  
须知,在1990年日本的国际经济生产总值是中国的7.8倍!由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增长,追上来了,这才缩小了与日本的差距。然而,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按照人均国民经济产值计算,今日中国仍远远落后于日本。在2007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经济产值是中国的18倍!

  
中国正在崛起,日本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诚如2008年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发表演讲时,所说的这么一段话: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民努力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逐步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国家。日本人民以有限的国土资源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日本在制造业、信息、金融、物流等领域位居世界前列,拥有世界一流的节能环保技术。这是日本人民的骄傲,也值得中国人民学习。

  


  
如今,中日都是具有全球影响的经济体,互为重要贸易和投资伙伴。中日正在走向越来越密切的合作。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中日之间“和”则双赢。

  
(节选自叶永烈新著《樱花下的日本》)

  

  回复[26]: 哈哈!中国人叫:“娘” 日本人叫:“花姑娘” 新局长 (2009-04-15 15:46)  
  

  

  回复[27]: 不是要和叶先生过不去 四海为家 (2009-04-15 16:52)  
  叶先生如何写日本,写的好坏,那是他自己的事。

  
如果结合前几天议论过的《菊花与刀》反复出版,就会想到一些问题。

  
中日复交多少年了?中国人可以踏上日本国土多少年了?中国人具备研究零距离研究日本的条件多少年了?怎么过了快四十年,拿出来的还是一些似是而非的ビギナー的东西?然后满足于捧着一本《菊花与刀》,从中抄几句来冒充日本通。

  
日本人的情报讲究与时俱进,讲究迅速的Update,但是中国人对信息和研究毫无时态概念(汉语就没有时态),觉得学过了《菊花与刀》,日本学就毕业了。

  
这才是让人悲哀的地方。

  回复[28]: 中国是这样研究日本的 科长 (2009-04-15 17:19)  
  清华设日本研究中心:为中国研究日本的顶级机构

  
2009年04月13日 12:23 来源:北京青年报 雷嘉

  
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昨天在清华大学宣布成立,定位为中国研究日本的顶级机构。除了进行学术研究,为政府提供政策咨询外,中心还注重人才培养。清华的学者、学生已经开始分赴日本全日空、西科姆等大企业研究和实习。

  
据介绍,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的特色之一,是将积极开展与日本各大学、企业、相关团体的交流与合作,学术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促成有实质性意义的具体项目。中心还与日本佳能、西科姆、全日空等著名企业签约合作,已经开始派师生到这些企业研究和实习。今年6月,东京大学将举办“清华周”活动,清华校长顾秉林将率领数百名师生出席。

  回复[29]: 谁定的“顶级机构” 四海为家 (2009-04-15 17:29)  
  那社科院日本所、北大日本研究中心、北外日本研究中心算几级?

  
就跟卖酱油的似的,每个都说自己是“特级酱油”。

  回复[30]: 刚刚在看戴季陶的《日本论》 张三 (2009-04-15 18:40)  
  七八十年前的书吧。他说那个时候日本书店里,研究中国的书汗牛充栋,几百页的专著每年都好几本。现在在日本的或访问日本的华人,亦复如此讲;他说那个时候研究日本的中国书基本没有,现在七八十年过去,除了他这薄薄一本,和周作人等几位零敲碎打的几篇文章,仍然是没有。叶永烈、张承志这样的文学作者的,只能说是感想吧。

  
但是同时,日本的一举一动,又都会让中国人非常关注。世界上最爱日本A片的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人;反面的话,只要喉舌一煽动,说千百万人会上街反日砸店,大概还是估计得很保守的。

  
都没什么想法了。

  

Page: 2 | 1 |


 回 帖(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主贴必须)
内 容(10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09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