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投稿格式注意事项 | 字体∶ |  我要发新帖子! 
 预言:毛泽东将于2016年回韶山 科长 (2008-07-19 09:14 阅读人次:1703) 
  预言:毛泽东将于2016年回韶山

  
作者:一清

  
毛泽东主席回韶山,安归故土,那是不需要怀疑的。不管什么人,什么力量,都阻止不了老人家的“安归”。

  
★ 为什么要回韶山

  
一、灵柩置放于天安门广场的纪念堂,这不是毛泽东的愿望。

  
这种行为是他生前所反对的。我们重读一下1976年的那一段历史就会知道,建造“毛主席纪念堂”,是各种政治势力博弈的结果。据汪东兴回忆,抓捕“四人帮”,就是以中央政治局开会审议《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清样和“毛主席纪念堂”建设方案的名义进行的。用这样的方式来抓捕毛泽东的遗孀,是不太合乎人伦的行为。当时中央的情况确实十分复杂,在毛泽东遗体的处理问题上,所有的人都不便发表真正的意见,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借机躲避,看你们能弄出个什么结果,以便秋后算帐;而华国锋势力单簿,加之处事胆小,在多方权衡下,唯一一个可能不给对方留下话柄的处理方式就是:按照列宁的处理办法,将毛泽东的遗体保存下,以表明“继承主席遗志,继续革命”的姿态。

  
二、毛泽东从来就是反对保存遗体供人参观的。

  
毛泽东对于越南胡志明死后保留遗体的方式,没有表明过自己的态度,但这种没有态度的态度就是态度。胡志明是1969年的9月2日去世的,那时候的中国还是“越南人民的大后方”,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毛泽东与胡志明的私交也一直很好。但是,毛对胡保持遗体,始终不置一辞。毛在苏联访问时,按说,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重要一员的中国领袖第一次到苏联,是应该而且必须去红场瞻仰列宁,表明自己是“列宁主义的传人”的,但是毛泽东没有提出这方面的要求。毛泽东不仅对保存遗体极其反感,甚至对于一些地方有他的塑像都觉得很不舒服,认为这是“站岗”,是供人参观的“样板”,有的地方他本是想去看一看的,但听说有自己的塑像,就不去了。

  
三、以毛泽东对世事的洞察,他知道遗体留下来的后果。

  
本来毛泽东对于列宁的遗体保存方式就不看好,苏联在当时虽然也为斯大林的尸体做了防腐处理,并与列宁葬之一处。但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就将斯大林的尸体生生地从列宁身边拉了出来,胡乱地埋在克林姆林宫的宫墙下,只差没有鞭尸。毛泽东也同样看到了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人歌特瓦尔德去世后遗体的遭遇。他的遗体只保存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被新的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宣布,以这种方式保存遗体是“不符合人民的传统”的。

  
四、建造“毛主席纪念堂”的方式,完全违背了毛泽东的意志。

  
毛泽东生前十分节俭,以至于他的晚年住的游泳池都是多少年没有装修过的住处。五十年代,江青曾经在没有经过他同意的情况下,修造了一个游泳池。毛泽东知道后大发雷霆,最终还是自己掏腰包付清了这一笔工程款。而“毛主席纪念堂”的修建,动用了国家大量的资财。当时的政治局作出决定,一定要在毛泽东逝世一周年纪念日,让“纪念堂”落成并让毛入驻,所以,纪念堂的修建,是大张旗鼓的,全国一盘棋的调动,各个有关材料单位都接到了“光荣而艰苦的任务”。如果毛泽东灵中有知,他一定会坚决反对并全力制止这种铺张行为。

  
五、毛泽东生前号召火葬,是政治局里第一个在文告上签字“死后遗体火化”的领导人。

  
毛不但是签字人,平时也谈到过这一类的问题。他曾经对身边的护士长吴旭君说过:“我死后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毛泽东管不了身后的事,但是,身后事确实需要有人能按他的意思去落实。我们不能以“(继续)革命的名义”公然漠视领袖的遗愿和曾经的决定。即便是站在民间的立场,从“死者为大”的理念出发,老人家的愿望也要尽量满足。至少是“入土入安”。

  
基于以上这五条原因,所以,将毛主席他老人家从纪念堂迎请出来,归葬于他的故乡韶山,应该是比较符合他生前的愿望的。而纪念堂将作为中华英才纪念堂,供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

  
★★ 为什么是2016?

  
为什么是2016年回归故乡,这中间有什么必然的理由吗?

  
一、毛泽东的一生都充满着传奇异数,巧合中暗示必然。

  
毛泽东1927年离开韶山,到1959年重回韶山,是32年;毛泽东1976年离开人世,到2008年全国热议毛泽东落叶归根重回韶山事,又是32年。按照《##术》以千年归零和阴冥折半的方式,老人家最终的愿望实现在新千年后需要等待16年,即在2016年。毛泽东一生总与一组数字即8341牵连,在此同样暗现,即毛生年83,死后将在北京再住41年,但九五之尊,盈年不利,丢下一年,永获神守。(9月9日是大日,0时10分是终时。)满盈即是结束。(诸位无神论者不必以此为话题,并可批判。)

  
二、中国的运程向上,正反观点形成合力于2016。

  
中国运程向上,在2016年前后,国力进一步增强,增强了国力的执政党更加自信,民间话语权进一步放大。其中,针对毛泽东遗体的存放将在2014年前后正反两方在“尊重死者,入土为安”的理念下达成共识,继续以两年的时间讨论和完善实施办法。

  
三、利益社会的利益集团博弈言和。

  
利益社会的规则一切以利益为中心,各个利益集团游走其间。其中最大和最有力量的集团将是湖南地方政府。“长株潭”一体化联城后,他们会申请这个巨无霸的城市为“毛泽东城”并将获得批准。位处这个巨城边缘的韶山,将作为这个“毛泽东城”的会议中心。这里将像博鳌一样,成为社会主义实践的研究中心,并沉淀历史,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实践的一个标本,最终惊险一跳,成为全球唯一的旅游资源,而这种稀少的资源将恒久释放巨大的财富效应。湖南方面参与这一博弈游戏时,他们的理由最充分,无论政治的还是伦理的。其博弈的结果,将在2016年前两年达至共识。

  
四、韶山和湖南方面知道主席晚年的想法。

  
毛泽东1959年在韶山就与当地的领导人说过,请他们在韶山水库到滴水洞间,“盖一个茅屋,以后就住在这里了”。此后在长沙,毛泽东又多次对当地的领导人提过,希望最后能回到韶山来。毛泽东临终前,也是希望能落叶归根的。湖南的领导和韶山人都为毛泽东的最终回归做过长时间的准备工作。由于这些历史的原因,湖南人更清楚毛泽东安归故土,一定是一个必然。事实上,现在的韶山区划,从故居一直到东茅塘、蔡家塘,在建着各种纪念馆、纪念园。但是,再上行至滴水洞方向,就没有动过一寸土地了,那高高的韶峰下的“龙涎山”和“虎歇坪”是为毛泽东的陵寝预留的。

  
五、解读中央的系列安排,可以窥见“计划步骤”。

  
目前,中央已安排将毛泽东在北京居住期间的一些遗物,全数转运至毛泽东的故乡韶山,韶山已经开始建设“一号工程”——毛泽东遗物馆。

  
(毛泽东遗物馆设计效果图)

  


  
从其所处的韶山冲望思塘位置来看,为未来毛泽东陵寝工程作了必要的铺垫和呼应。《毛泽东遗物保护实施方案》、《韶山毛泽东遗物陈列方案》通过评审,并已报中共中央宣部批准。权力部门的考虑在于更多地让群众消化毛泽东迁出北京、落土故乡的步骤所带来的社会心理冲击。这个时段多长为宜,以毛泽东遗物馆2006年动建,10年为周期,是一个比较充裕的心理缓冲时间。到时候,社会心态更趋成熟,因而毛泽东重回故乡,落叶归根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综上所述,博主以为2016年毛泽东回归故乡,必将会成为事实。

  
(注意:凡网络转载本博文章,须注明来自凤凰网“理解毛泽东·一清的博客”,平面媒体及政府、机构咨询,请致信y450105@yahoo.cn邮箱。)

  


本网站为统一格式,过滤自然段首末空格,自动换行。
为满足个别用户特殊需要,提供UBB代码供用户使用。

[c]小标题居中[/c]
例:[c]这是我要显示的小标题[/c]   发表结果:|      这是我要显示的小标题      |
[r]日期右对齐[/r]
例:[r]写于2000年5月1日[/r]       发表结果:|                写于2000年5月1日|
[b]重点显示[/b]
例:[b]需要着重显示的文字[/b]     发表结果:需要着重显示的文字
[color=颜色名]彩色显示[/color] *颜色名参考HTML标准
例:[color=PINK]需要彩色显示的文字[/color]     发表结果:需要彩色显示的文字
[t]诗词格式[/t]
例:(略,每行起首自动插入10个空格)
[img]图像链接URL[/img]
例:[img]http://www.aaaa.com/a.gif[/img]   发表结果:(略)

  回复[1]: 胡说八道 开明乡绅 (2008-07-19 09:27)  
  主席还没有发话,老地主还没有转达主席精神,谁在这里胡说八道?要查一查那个一清是谁,还要查一查那个科长的动机,是不是受到了局长的幕后指使?

  回复[2]:  蛇 (2008-07-19 09:43)  
  陈某,杨的书买到了嘛?

  回复[3]: 现在出门 陈某 (2008-07-19 10:08)  
  准备到大宫去,骑自行车。一是锻炼,二是买个电脑的电源风扇,三是书店去看看。

  
买不到的话,明天找你。

  回复[4]: 请开明乡绅问问老地主 科长 (2008-07-19 10:10)  
   主席到底是怎么想的

  回复[5]: 答科长 开明乡绅 (2008-07-19 13:31)  
  主席说:未知生,焉知死,你们是不是盼我早点见马克思阿?我还在,你们要造反,等我闭了眼。传局长上京报告工作。先到上海,和老地主交交心,把那个科长也带上。

  回复[6]: 蛇,我在Amazon那里定了 陈某 (2008-07-19 21:26)  
   跑了2家书店都没有,网上买了算了。

  回复[7]:  蛇 (2008-07-19 22:34)  
  估计下周书店就会有了,这一周是空白区间。 ~~~

  
+++++

  
要成畅销书了,如果能突破100万部的话,那就真成奇迹了···

  
也不好说,真有可能突破100万大关!祈ります

  回复[8]:  科长 (2008-08-06 08:25)  
  迁毛尸?胡温恐难承受政治风险

  
DWNEWS.COM-- 2008年8月6日5:53:30(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网

  
明报孙嘉业/湖南长沙市市长张剑飞昨天在北京的一个记者会上,否认要将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毛泽东纪念堂迁回毛的故乡的传言。相关的议论多年来一直存在,但今年以来,有关的传言更加甚嚣尘上,未必全是空穴来风。(chinesenewsnet.com)

  
关于天安门广场上的毛泽东纪念堂,从建成之日起就争议不断,一般相信,当初建堂的决定是时任中共主席华国锋等凡是派作出,被指既违反国家有关火葬的规定,亦违背毛泽东本人生前遗愿。但建成多年来,瞻仰者络绎不绝,又令历届中共领导人不敢轻言搬迁之事。(chinesenewsnet.com)

  
今年4月,内地自由派媒体《南方周末》刊登作家周涛倡议,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建立全国土葬公园,将毛泽东遗骸移葬当地,文章刊出后遭到内地不少拥毛派的大力挞伐。上月,内地又有人在网志上撰文倡议,将毛尸迁回故乡湖南韶山安葬。(chinesenewsnet.com)

  
胡温恐难承受政治风险(chinesenewsnet.com)

  
虽然官方昨天否认了上述说法,但一些蛛丝马舻仍耐人寻味。有报道说,中央已将毛在北京故居的遗物,全数转运至韶山,国家又拨巨款,在当地开工建设大规模的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遗物保护实施方桉》、《韶山毛泽东遗物陈列方桉》通过评审,已报中宣部批准。加上今年中央批准将湖南长沙、湘潭、株州三市合併,设立「长株潭改革试验区」,有关毛泽东旅游成为该区的一大卖点,更加剧了上述传闻。以北京毛堂每年吸引的瞻仰人数加上韶山的朝拜人数,商机绝对诱人,将长株潭建成内地「红色特区」或「左派试验区」亦无不可,只是迁毛尸的政治风险,胡温未必承受得起。

  


  

  回复[9]:  蛇 (2008-08-06 09:29)  
  > 将湖南长沙、湘潭、株州三市合併,设立「长株潭改革试验区」

  
啊?新名字叫“长株潭”?哇塞,太猛了~~~

  回复[10]: 新名字多叫几声就习惯了 科长 (2008-08-06 10:38)  
  武汉和长株潭城市圈获批国家级改革试验区

  
2007-12-08 03:57:2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核心提示:12月7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传出消息,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双双成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长江商报12月8日报道 昨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传出消息,武汉城市圈近日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据悉,同时获批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还有长株潭城市群。

  
国家发改委领导在透露这一消息时强调,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是为了落实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针和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认为:国务院近年先后批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都、重庆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如今位于中部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李罗力称,“两型社会”的申报获批,武汉将被推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最前端。

  
据了解,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目标,以武汉市为主体,发挥武汉在城市圈中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同时增强武汉城市圈内“1+8”城市在产业、金融、交通等方面的关联度,通过改革缩小城乡差别。

  
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申报工作始于2003年,其间,总体目标几经修改完善,最终于今年7月形成了目前的方案。

  
获批为“两型社会”国家级试验区 长株潭25年圆梦

  
自1982年12月张萍向湖南省政协四届六次会议提交议案,建议“把长沙、株洲、湘潭在经济上联结起来,逐步形成湖南的综合经济中心”以来,25年历史,长株潭最终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改革和发展从此步入一个崭新的新时代![详细](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记者郭婷婷)

  

 回 帖(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主贴必须)
内 容(10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09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