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全部 投稿格式注意事项 | 字体∶ |  我要发新帖子! 
 转:林彪百年诞辰的最好纪念 看客 (2007-07-08 09:24 阅读人次:0) 
  转自多维新闻网

  


  
丁凯文∶林彪百年诞辰的最好纪念──读舒云《林彪画传》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史学大国,历史上就有为重要人物作传记的悠久传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树碑立传”。“立传”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以史为鉴,客观公正地对历史人物予以评价,后人亦可从中汲取必要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大陆这些年来已经出版了大量的传记,一些重要的人物甚至由中共中央出面组成写作班子,不遗余力地按照官方的调子予以写作,其中隐恶扬善、拒谏饰非者比比皆是,而被官方定性为反面人物者却乏人写作,即使稍有涉及者也必按官方宣传口径,处处予以贬低,毫无客观、公正可言。国内对林彪的态度就是典型一例。本人曾读过国内外出版的有关林彪传记,诸如林青山的《林彪传》、辛子凌的《林彪正传》、少华、游胡的《林彪的这一生》等,虽说其中可能也有部分可取之处,但是整体说来却是官方史学传记的范本,不仅缺乏史学工作者的一般良知,甚至胡编乱造,严重扭曲历史的真相,这样的书毫无史学价值可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所谓的“传记”必将光环褪尽,成为历史的笑柄。今年5月明镜出版社出版了舒云女士的《林彪画传》,令本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拜读之后,感触良多。

  
一、弱小的共军何以能够打败强过自己很多倍的国军?

  
林彪一生以军队为伍,是个典型的军人,其一生当中打仗无数,鲜少败迹。是林彪运气好?还是国军太过无能?亦或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林彪倒台后,各种污言秽语接踵而来。诸如∶林彪在南昌起义后就是逃兵,林彪在井冈山时期就怀疑“红旗还能打多久”,林彪在东北战场上胆怯惧敌,拒不执行毛泽东的战略方针和部署,甚至林彪在抗日战争时期直接指挥的平型关战役也被说成是聂荣臻指挥等等等等。《林彪画传》则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林彪之所以成为中共军队中的著名战将绝非偶然,主要是林彪自己的努力。

  
俗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敌情与战局千变万化,若想克敌致胜就必须料敌机先,思虑缜密,且临阵机智多变,随战场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并善于从每次战斗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指挥水平。这恰恰是林彪的长处。井冈山时期,林彪指挥的莱阳战斗,五次反围剿中的永新战斗等,都反映出林彪杰出的军事才能,林彪也一步一步从排长升任红一军团军团长,那时的林彪仅仅25岁。当时与林彪共事的肖克、龚楚、黄克诚对此都有极高的评价,肖克回忆说∶林彪“平时注意训练,管理也严格,临阵有决心,而且灵活”,龚楚则说∶“林彪待人和顺,做事认真,并勤于学习,平日他对部队管理很严,而又得士兵的爱戴,训练亦有办法而积极,他的部队特别整齐而又有朝气,作战时林彪身先士卒,勇敢善战,给他的任务,虽艰险而不辞,且能彻底执行。”黄克诚说∶“成立红一军团后,红四军就由林彪指挥,战斗力最强,战功也最大。”

  
善于总结战斗经验是林彪能成为常胜将军的又一项长处。无论是井冈山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国共内战时期,林彪做到每次战斗结束后都要及时总结战斗经验。早在井冈山时期,林彪身上就常带一个小本子,每次战斗之后都要详细记录战斗中的情况,如俘敌多少、缴获多少,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都记载详细。抗日战争时期林彪亲自指挥了平型关战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激情。为了打赢这场战斗,林彪多次亲身勘察战场地形,深入思考战斗的每一个环节,并对部队指战员作战前动员,激励将士们的必胜信心。在林彪的指挥下,八路军115师取得了抗战以来第一次胜仗。林彪在战役一结束就亲自起草了《平型关战斗的经验》,为了这篇总结,林彪深思熟虑,反复修改,现在再读林彪当年的总结,依然可以看出林彪在军事方面精辟的见解和独到的眼光。林彪在东北战场上更是发挥了他的军事长才,带出了一支坚强的部队。面对刚到东北之时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和强大的国民党军队,林彪果断采取措施,让开城市,占领两厢,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立脚点,对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指示则采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根据东北战区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适当的部署。于此同时,林彪号召全军苦练杀敌技术,迅速提高自己的实战水平,“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林彪根据多年来指挥战斗的经验,总结出一整套战略战术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四快一慢、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的率领下,真正做到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林彪领导的解放军四野雄师从东北的白山黑水一致打到海南岛的天涯海角,为中共的全国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林彪不但善于将兵,且善于将将,对自己麾下的指挥员们了若指掌,谁善于打攻坚战,谁善于打防守战,林彪调度有方,指挥若定。黄永胜将军早年就随毛泽东参加了秋收起义,是红军中的一员骁将,在林彪的直接指挥下,黄永胜在长征途中攻破天险,飞夺泸定桥保障了弱小的红军不被敌人消灭。黄将军在东北战场的辽西战斗中更是充分发挥了军事指挥天才,为辽沈战役的决定性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东北战局的胜利使中共建国的时间大大提前。这一切都不能不归结到林彪的善于用将,以致林彪手下的指战员们都愿意跟随林彪打仗,以小的代价换来大的胜利。

  
舒云女士通过这些详实和具体的描述,为人们展现了一位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林彪形象。林彪的成功绝非是林彪一时的侥幸,更非是“国军无能、共军狡猾”或共军依靠了“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这么简单。那是与林彪这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林彪认真、勤奋、执着、智慧、勇气的卓越体现,从而也回答了上面的那个问题,为何原本弱小的共军居然在四十年代后期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打败了比自己强大很多倍的国军。

  
二、林彪的家庭

  
以往的林彪传记,多是记载了林彪的军事生涯,但是对林彪的家庭却是鲜少涉及,不是语焉不祥,就是谬误百出。而舒云这本《林彪画传》却用文字和图片给读者展现了林彪的一家的真实的情况,内容非常珍贵。

  
舒云女士在书中详细地介绍了林彪的家庭情况,林彪是清末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后裔。这一点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林家的祖籍在福建,林氏宗谱向人们展现了林彪一家的承传情况。林家到了林彪父亲这一辈,其家族开始衰败,这一来是连年的战乱民不聊生,二来是官府政治腐败及苛捐杂税。林氏家族此时出了林育南这位革命先驱,从而引导了林育英和林彪等家人先后投身革命队伍。

  
抗日战争时期,因为林彪这个抗日名将,林家不得不逃避日本军队的追杀,背井离乡四处逃难,先是逃到湖北武汉,再到湖南的衡阳和广西桂林。林彪的母亲在逃难途中因救护别人而染上霍乱死于广西柳州。林家在这场大逃亡中一共死了五位亲人。1944年林家一行逃到贵州独山,在县城给林彪发了电报,毛泽东、周恩来知悉后委托重庆中共中央南方局交通处长刘少文办理,并通过冯玉祥将军的关系找到林彪一家人,最后林彪一家经贵阳到重庆,再赴延安。从1938年春离开湖北黄冈到1944年夏抵达延安,林彪一家整整渡过了6年的逃难生活。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林彪的堂兄林育英,即张浩。林育英其人对毛泽东建立党内地位有着突出的贡献。红军自1934年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从而失去了与苏共和共产国际的联系,正是林育英从苏联回国带回了联系密码,从而接通了与苏共和共产国际的联系渠道。林育英还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说服了张国焘,促使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北上。林育英在毛张的党内斗争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毛泽东在林育英的襄助下终于战胜了张国焘,从而奠定了毛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林育英在1942年3月不幸去世,毛泽东亲自为其抬棺并撰写挽联。这也是毛泽东一生当中唯一一次为别人抬棺。

  
关于林彪的婚姻,一些所谓的林彪传记常常以讹传讹,把叶群说成是某北洋军阀小老婆的女儿,还有的书则将叶群说成是山东人(估计是把叶群和江青搞混了)。《林彪画传》则纠正了这些不实传言。叶群祖籍是福建闽侯,年轻时曾就读于北平师大附中,曾与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是同班同学。叶群曾参加北平的一二九运动,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战爆发后到了延安,在延安女子大学政治处当青年干事。延安时期,男多女少,叶群也不乏众多的追求者,而林彪与叶群的婚姻在当时也是组织部门包办,毛泽东、朱德等人出面撮合,婚礼当天,毛泽东等人还到场祝贺。

  
三、林彪不读书不看报吗?

  
1971年林彪倒台后,官方奉送给林一顶帽子∶“不读书、不看报”,似乎林彪是个不学无术之人,只会一门心思搞阴谋要篡党夺权。这是历史事实吗?否!舒云女士在《林彪画传》中推翻了这些不实之词,林彪恰恰是酷爱读书、勤奋学习之人。

  


  
三十年代末期,林彪在苏联养伤期间就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今中外的兵书,还经常去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去听课,参加军事学术讨论会等等,不断充实自己的军事素养,提高自己的军事理论水平,亦曾参与斯大林的苏军统帅部对德作战的讨论会,并提出了自己极为精辟的看法。建国以后,林彪身体曾经一度很差,不得不停止工作,长期疗养。六十年代初期,林彪身体好转,并开始主持全军工作,林彪更加用心读书。林彪读书涉猎极广。屋子里放满了书,读起书来手不释卷、废寝忘食。林彪的秘书李德回忆说,林彪看黑格尔的《小逻辑》、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以及《资治通鉴》等。为了主持1960年1月召开的全军高级干部会议,林彪让秘书到广州军区政治部借来一套38卷本的列宁全集,秘书看1到19卷,林彪自己看20到38卷,要在两天之内读完,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列宁是怎样对待战争与和平问题,林彪说1914年到1918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列宁对此论述较多,所以林彪要自己亲自来看这一部分的内容。林彪将所看的有用内容分门别类,制作了200多张卡片,并让工作人员用抄好。此次会议结束后,林彪又要研究带兵之道,秘书从广东省图书馆古籍书刊部借到一部《五经七书直解》,林彪大喜过望,还拉叶群一起来看。这段时间里,林彪从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一直埋头读这部书。叶群也跟着读。办公室也忙起来,两个秘书,一个尉官,还有两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内勤,一齐动手,都来参加抄兵书语录。按照林彪红笔勾划的记号,一句或一段话抄一张。然后分别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七个专题分类汇集。从林彪的神情看,这段时问,他显得轻松、惬意,一有空就和叶群谈这部书,说这是“中国古代兵家重要遗产”,还说“要是都翻译成白话文就好了,可以让干部都读一读。”一天叶剑英元帅来看林彪,林彪向叶帅推荐了《武经七书直解》,并且向他建议∶是不是可以组织一专家,把《武经七书》翻译成白话文。事过20多年,到了80年代,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成的古文和现代文对照的《武经七书》终于出版了。

  
为了抓好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林彪还让秘书下到基层连队,了解连队的指导员是怎样作政治工作的。秘书走访了北京郊区不同的军兵种,搜集了十几种政治教材,林彪都认真读了这些教材,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全军工作的方针。此外,林彪还特别喜爱阅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赫胥黎的《天演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的《资本论》。林彪自己曾说“四论四论,都是学问”。

  


  
如何看待林彪提倡的“政治挂帅”,舒云女士也有独到的见解。舒云认为“林彪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一整套做法,也许不是最好、最科学,但却最有效、最切合实际,当然有错误,但决没有‘罪行’!而且那些不足与过错,也不能由林彪一个人来承担。”一支部队能不能打仗,一要有指挥员的正确指挥,同时还要有过硬的作风,这就是令人生畏的战斗力,它看似无形,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这需要指挥员做好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林彪指挥的部队之所以能打大仗、打胜仗,与林彪注重部队的政治思想教育有重要的关系。林彪日后在60年代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将他在战争年代行之有效的教育办法转到新形势的部队建设上来,从林彪的主观愿望上来讲,林彪确实想要带出一支更为优秀的战无不胜的军队。从客观上来看,林彪在六十年代前期开创了军队建设的新局面,解放军不仅保家卫国,还参与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了它的最为辉煌的时代。那时军队里英雄人物辈出,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戴,解放军在人民中间享有极高的威信。然而,过分强调“突出政治”却在文革前助长了中共内部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起了消极的作用,使毛泽东成为凌驾全党全国的最高神 ,更成为毛泽东发动文革运动的筹码和依据。这也是林彪个人的局限性和时代的悲剧。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史学研究者们还需再作深入的探讨与研究。而舒云女士提出的观点无疑对研究者有很大的启发。

  
顺带一提的是,不仅林彪是个酷爱读书之人,叶群同样也是十分注重学习的人。东北战争期间,叶群除了参加后方工作,还努力学习俄文,不仅可以流利地口译,还常常翻译一些俄文文章,解放战争四野打到武汉时,叶群在中南军区当翻译科科长,还常有一些关于党建和党员修养的译文发表在有关报刊上。1954年叶群转业,先后担任过省市教育局副局长、教育部普教司副司长等职。舒云女士的这些记述不仅澄清了市面上的各种不实流言,还为世人恢复了一个真实的林彪形象。

  
林彪一生最大的争议莫过于文化大革命。现在国内出版的有关林彪传记和相关文章,无不将林彪描写成大搞阴谋诡计的坏人,文革中的一切坏事都是林彪干的,林彪被官方彻底脸谱化、妖魔化。舒云女士的《林彪画传》则从史实出发,抹去了官方多年来泼在林彪身上的脏水。

  
四、抹去官方泼在林彪身上的污水

  
关于文革初期的罗瑞卿问题。到底是林彪要倒罗还是毛泽东要倒罗?是谁最早向毛泽东反映罗瑞卿问题的?又是谁在倒罗期间发挥了最主要的作用?文革之前毛泽东越来越不满意刘少奇、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而打倒刘少奇必先扫清刘的前沿阵地,罗瑞卿与贺龙、刘邓走得过近,使得毛必须下决心搬开罗瑞卿。事实上,毛泽东在1965年春夏之际就已开始着手作了一系列相应的部署,并通过叶剑英、聂荣臻等人向下面打招呼。但是林彪却从来没有召集过任何军队的干部商讨过罗瑞卿的问题。罗瑞卿在工作当中也得罪了一些老帅,如叶剑英、聂荣臻等人。而1965年8月叶剑英看望林彪时就对林彪说“今天主席叫我来,罗瑞卿的事你以后不要管了,罗的事以后由中央解决。”这实际上是毛泽东向林彪发出的明确信号∶不要再保罗了。同年11月叶剑英再次到苏州向林彪传达毛泽东“倒罗”的指示,林彪借口身体不好不愿出面,毛泽东则要叶群专程到上海汇报,而此时的叶群正在江苏省太仓县农村搞四清工作,叶群全无准备,匆忙赴上海见毛,临时拼凑了一些材料。林彪还特地在致毛的心中提出“好几个重要的负责同志早就提议我向你报告”云云。这些“重要的负责同志”是谁呢?恰恰是叶剑英、聂荣臻等人。1965年12月毛泽东在上海主持批罗的会议,林彪不仅没有出席,甚至没有任何指示和言论,就倒罗一事,毛也从未征求过林彪的意见。事后林彪对毛泽东将倒罗的口实说成是罗瑞卿反林十分不满。叶群在上海会议上的揭发材料也从未被列入中央文件而下发。这些情况都说明,毛泽东才是倒罗的真正主使人,倒罗的急先锋是叶剑英、聂荣臻、杨成武、谢富治等人。

  
文革中贺龙的倒台以及刘少奇的被打倒与林彪无关。1966年9月6日林彪受毛泽东的委托在军委会议上正式打招呼。1967年1月毛泽东决定对贺龙立案审查,并由周恩来落实。周恩来要贺龙交出身上的手枪后,命警卫部队将贺龙带到北京西郊某地监视居住,贺龙由此失去了自由。刘少奇的倒台则是毛泽东和江青等一手策划,所谓林彪指使解放军总参作战部副部长雷英夫写诬陷刘少奇的材料乃子虚乌有。打倒刘少奇原本就是毛泽东文革当中的既定方针,与林彪无涉。文革期间,林彪更是拒绝参加任何中央专案。为了保证军队的稳定,林彪及时制定了《军委八条命令》,林彪保萧华、保邱会作,保王秉璋,还保护了很多军队的老干部。这里还有一个插曲,毛泽东为了了解老帅们在“二月逆流”之后的表现,特别指示吴法宪、叶群派王秉璋作“卧底”进西山,近身接触这些老帅门,并及时向毛汇报。叶群特别嘱咐王要保护好这些老帅,叶群甚至亲自把关,给毛的汇报都是说老帅们接受了教训,对文革态度有了转变等等。此后,毛对这些老帅们的态度有所改变。可以说,这些老帅们后来的命运和林彪、叶群等人的保护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五、采访众多知情人,整体传记生动感人且言而有据

  
以往海内外出版的林彪传记,在主要内容的撰写方面从无注明史实资料的来源,似乎一部严肃的人物传记可以任意挥洒,以至于一些作品以讹传讹,甚或根本就成为坊间的小说和野史,其编造的离奇程度让史家瞠目结舌,令读者真伪莫辨。而恰恰是这些作品在发行时都冠上冠冕堂皇的名称,如《林彪正传》、《林彪的这一生》。而舒云女士的这本《林彪画传》则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言必有据,在许多重要而关键的地方均注明所引材料的来源。

  


  
首先,舒云女士采访了大量的当事人,如林彪的家人、林彪办公室的秘书们、林彪的老部下、老战友等,达一百多人,有了这些第一手材料就能发掘出他人所不知道的情节和内容,写出一个更加真实可信的林彪。如对林豆豆的采访,对叶群弟弟叶镇的采访,对林彪手下大将邱会作的采访,对原空军副参谋长王飞的采访,对原专机师师长时念堂的采访,对原林办秘书于运深、关光烈的采访,对江青秘书阎长贵的采访等等。舒云不辞辛苦地对这些知情人士的访谈奠定了这部书的真实可信的基础。

  
其次,舒云女士这本《林彪画传》没有任何人为编造的情节,重大的历史事件上,舒云女士反复予以核实,从不人云亦云。比如,关于林彪在东北战场就攻打锦州一事上,毛泽东与林彪看法产生分歧。现在国内出版的书刊文章,众口一词指责林彪畏敌怯战,对毛泽东的指示阳奉阴违,四野政委罗荣桓则与林彪作了坚决斗争云云。但是舒云参考林彪秘书谭云鹤的回忆,澄清了林彪当时为何对攻打锦州有所犹豫,说明在当时战局紧张的情况下,林彪的反复思考不是没有道理的,这种关系到全局的大战役,林彪作为一线的指挥员必须全面予以思考。这与“畏敌怯战”风马牛不相及。

  
再次,广泛参考和利用已经出版的文革研究最新资料和成果。2006年9月,香港北星出版社出版了《岁月艰难--吴法宪回忆录》,披露了一些文革当中的内幕,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舒云女士在《林彪画传》中有所选择地利用了这一最新回忆录。此外,散见于海内外研究文革的成果也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利用,如文革史家何蜀先生关于“揪军内一小撮”问题的文章,文革史家余汝信先生有关文革研究的各项成果,国内文革史教授王年一先生的研究等等,这些严肃、扎实的研究成果也保障了《林彪画传》的客观性、公正性。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九一三事件”后,有关林彪的照片几乎被官方收缴干净,当局曾专门下发文件收缴林彪照片,几乎所有的人都将家中所藏的林彪照片销毁。虽然现在互联网上有林彪照片,但也非常有限。所以,重新收集林彪照片的工作极为困难。舒云女士为这部《林彪画传》,想方设法从当年的摄影记者、林彪家人和老部下家人手中寻找,并沿着林彪当年的足迹,走访了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哈尔滨、石家庄、锦州、葫芦岛、四平等十几座城市,终于收集和拍摄了几千张有关林彪的照片。这次精选的一千余幅照片极为珍贵,大部分是从未发表过的,很多照片甚至是绝版。可以说,这部《林彪画传》是收集有关林彪照片最全的书籍。全书制作水平高超,质量上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林彪新传。说到此书还有哪些不足,笔者认为,个别照片的说明还应再更加仔细。如669页上的第一幅照片,画面上显示是康生、陈伯达和周恩来并列在天安门上,但是文字说明却是“周恩来、康生、江青在天安门上”。书中还有不少林豆豆的照片,但却没有说明林豆豆是何时拍的照片,这会令读者感到疑惑。然而,小瑕不掩大瑜,相信下次明镜再版时当可作适当的修改,以臻更加完美。

  


  
舒云女士的这本《林彪画传》是继《林彪事件完整调查》后的又一部新书。《林彪事件完整调查》是舒云女士专门针对“林彪事件”所撰写的专着,该书在海内外已引起了深远的影响,该书是舒云女士近二十年间深入采访、研究的结晶,而这部《林彪画传》更是舒云女士对林彪一生研究的总结。正如国内著名的文革史学者王年一教授在该书的序言中所指出的,舒云女士这部《林彪画传》是迄今为止描述林彪元帅一生最好的一部传记,她好就好在真实、深刻、忠于史实,再加上生动和详实的叙述,一代名将--林彪跃然纸上。林彪的一生不是没有错误,特别是在文革中那种特殊的环境下,林彪说过错话,办过错事,但是林彪绝非是官方所描述的“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林彪更不是“成立反革命集团,阴谋推翻人民民主专政”,林彪在被动的情况下被毛泽东硬拉上了文革的战车,欲罢不能,最后却因反对文革极左派张春桥被毛泽东不容所打倒。王年一教授说得好∶被颠倒了的历史应该被颠倒过来!而舒云女士的《林彪画传》就是一个典范。在此,我要向舒云女士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在林彪元帅百年诞辰之际,这部《画传》无疑也是对林彪元帅最好的纪念。 

  


本网站为统一格式,过滤自然段首末空格,自动换行。
为满足个别用户特殊需要,提供UBB代码供用户使用。

[c]小标题居中[/c]
例:[c]这是我要显示的小标题[/c]   发表结果:|      这是我要显示的小标题      |
[r]日期右对齐[/r]
例:[r]写于2000年5月1日[/r]       发表结果:|                写于2000年5月1日|
[b]重点显示[/b]
例:[b]需要着重显示的文字[/b]     发表结果:需要着重显示的文字
[color=颜色名]彩色显示[/color] *颜色名参考HTML标准
例:[color=PINK]需要彩色显示的文字[/color]     发表结果:需要彩色显示的文字
[t]诗词格式[/t]
例:(略,每行起首自动插入10个空格)
[img]图像链接URL[/img]
例:[img]http://www.aaaa.com/a.gif[/img]   发表结果:(略)

  回复[1]: 林彪不是福州人 种竹山房 (2007-07-08 09:32)  
  ? 他们2夫妻都是福建人?叶群是,这个比较肯定。把林彪跟林则徐挂钩就不是一般的无耻了。

  回复[2]:  書記 (2007-07-08 12:02)  
  这里所说的是林彪的祖籍,是福建不奇怪。林彪原籍是湖北省黄皮县林家大湾。

  
林彪占错队,死无葬身之地。祸由自取。

  
否则其地位不在李宗仁,胡宗南,白崇喜之下,

  回复[3]:  小林 (2007-07-09 11:57)  
  嘿嘿!

  

  回复[4]: 百年林彪 看客 (2007-12-14 11:34)  
  中央領導對湖北紀念林彪活動作批示但為時已晚

  
DWNEWS.COM-- 2007年12月13日0:21:35(京港臺時間) --多維新聞網

  
來稿/12月9日(星期日)﹐在北京國誼賓館成功地舉行了“林彪元帥百周年紀念會”。這個“紀念聯誼會”是"同學﹑同志﹑戰友﹑朋友﹐志士仁人"共同努力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推動了歷史的車輪﹐為"科學政治"﹐"科學歷史"劃了一個新時代。(chinesenewsnet.com)

  
這次紀念會陣容強大﹐周恩來﹑陳雲﹑陳毅﹑陳潭秋﹑謝覺哉﹑博古﹑陸定一﹑譚政﹑劉亞樓﹑賴傳珠﹑陳奇涵﹑鄧華﹑劉震﹑韓先楚﹑黃永勝﹑李天佑﹑楊勇﹑陳再道﹑賀炳炎﹑彭紹輝﹑王任重﹑紀登奎﹑劉仁﹑王錚﹑王秉璋﹑吳法憲﹑梁興初﹑胡奇才﹑李作鵬﹑羅舜初﹑邱會作﹑陶漢章﹑肖遠久﹑呂黎平﹑程世清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後代及原四野戰將的後代出席了會議﹐原林辦的工作人員出席了會議。不少老一輩革命家的子女是林豆豆的"老大哥"﹐"老大姐"﹐他們不便參加會議﹐也打電話向林豆豆問候﹐"林氏三雄"(林育英﹑林育南﹑林育蓉)的後代及林氏親屬參加了紀念會。(chinesenewsnet.com)

  
原林辦秘書李德教授在發言中對林彪的一生有簡要介紹﹐對林彪五九年以後主持軍委工作有褒獎的評價。德高望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元帥的兒子陳曉魯﹐亦做了語重心長的發言﹐他認為應該全面地﹑客觀地﹑歷史地﹑公正地評價林彪的一生﹐他的發言博得了熱烈的掌聲。"四野"戰將黃永勝﹑李天佑﹑鄧華的子女也先後發言﹐黃永勝的兒子黃春光在書面發言中披露了他父親臨終的心聲﹕黃永勝一生最敬重林(彪)﹑羅(榮桓)﹑陶(鑄)﹐出語十分真誠﹔他們在發言中提出﹐應把異土他鄉﹑荒山野漠的林彪元帥的遺骨運回國內安葬。最後﹐林豆豆發言﹐她誠心誠意地感謝大家﹐同時﹐她念了一首我黨著名革命家﹑軍事家左權將軍犧牲後﹐林彪為左權寫的長篇哀詩﹐借以表達對革命先烈的深切懷念。(chinesenewsnet.com)

  
會議簡潔而熱烈﹐真誠而沉靜。人們感到﹐車輪被大家吱咯﹑吱咯地推動了。(chinesenewsnet.com)

  


  
明鏡出版社出版由丁凱文主編的《百年林彪》。

  
林氏後代﹐本想于12月5日﹐在武漢和黃岡舉行“林氏三兄弟銅像揭幕儀式暨紀念林彪元帥誕辰一百周年”的活動﹐這是純屬民間的活動﹐按照中華民族傳統﹐紀念先人﹐順理成章。始料不及的是﹐眾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後代和原“四野”戰將的後代﹐林彪老部下的後代﹐各方黨史﹑文革史的研究者和社會上關心人士﹐等等﹐都想來參加這次活動﹐有頭有臉的人物登記在冊﹐竟有幾百人。這種情況引起了林彪家鄉的父母官對于“文化〈搞這次活動〉搭臺﹐經濟〈招商〉唱戲”的設想﹐遂逐級上報﹔省裡嚴厲制止了這次活動﹐有些舉措反應過度﹐“小題大做”﹐例如﹐除黃岡外﹐連紅安革命老區的將軍後代都被通知不要回來。林豆豆2日一到武漢﹐就被責令一一通知北京和各地朋友﹐活動取消﹐退票不要前來。信息是公安人員用會務小組工作人員的手機編制一一發出的﹐落款會務小組工作人員的名字﹐實在不夠光明正大。(chinesenewsnet.com)

  
更諷刺的是﹐晚上林豆豆等人與公安人員不僅共進晚餐﹐席間還共同看了鳳凰衛視關于林彪百周年的專題電視節目。(chinesenewsnet.com)

  
這時中央領導的批示傳到﹐這種“接待”也隨之結束﹐這些人又擁上來請林豆豆合影﹐接下來用警車開道把林豆豆送上火車。(chinesenewsnet.com)

  
中央有關領導在批示中指出﹕一﹑要給予高度重視﹐不要釀成事件﹔二﹑要認真接待好林豆豆一行﹐注意安全。(chinesenewsnet.com)

  
消息人士認為﹕中央領導同志從來沒有制止過這次活動﹐這個批示沒有一個字要阻止這次活動。這個批示具有“高度的政治智慧”﹐看來地方領導和中央領導﹐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其含金量﹑其水平﹐其執政能力相差甚遠。不過﹐這個批示來晚了。(chinesenewsnet.com)

  
也許﹐湖北的領導還沉醉在“滅了一場大火”的喜悅之中﹐卻不知他們為中央幫了大倒忙。林彪的問題已經有36年的歷史﹐過去的領導人沒有條件解決﹐或不願﹑不敢解決﹐都可以理解。但歷史發展到今天﹐"科學政治"時代到來的時候﹐你們破壞了領導同志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科學政治"的試探。

  


  

  回复[5]:  蛇 (2007-12-14 11:41)  
  > 看來地方領導和中央領導﹐中央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其含金量﹑其水平﹐其執政能力相差甚遠

  
继续静观~~~

 回 帖(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主贴必须)
内 容(10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09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