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字体∶
李永乐老师

骏骏 (发表日期:2019-02-18 08:52:42 阅读人次:3362 回复数:5)

  发现一个好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Ss4A6HYKmHA2MG_0z-F0xw

  


  


  




 回复[1]:  骏骏 (2019-02-18 08:54:54)  
 
  李永乐,高中数学、物理老师,北京大学双学士,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8E%E6%B0%B8%E4%B9%90/1302180

  
◆北京大学双学士,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

  
◆精通物理与数学的天才教师

  
◆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全省第一名

  
◆第六届华罗庚金杯数学竞赛全国一等奖

  
◆第一届北京高校演讲比赛冠军

  
◆授课幽默搞笑又发人深省,极受学生欢迎

 回复[2]:  骏骏 (2019-02-18 08:56:26)  
 
  今日头条最强清华学霸老师李永乐成名记

  
今日头条有很多热度很高的名师:有讲历史的袁腾飞,石国鹏,还有擅长单口相声的考研辅导老师张雪峰等等。可是最近突然崛起的李永乐老师用他无所不知的才华,伶俐的口才,化繁就简的讲课风格,八核大脑反应能力征服了无数网友,短短几天,头条粉丝已近2万,微博“李永乐老师”也上热搜。

  


  
李永乐老师的一夜成名起源于今日头条作者“杰克森林”发布的视频“什么是闰年?清华学霸老师终于帮我整明白了”,这个三分钟的视频相信很多网友都看过,当天在头条的点击量过百万,在微博播放量过千万,微博知名媒体人民日报,凤凰卫视,四川大学等等都做了转发,在微博刮起“闰年哥”旋风。这其实是李老师多年前录制的一个课外辅导视频片段,用寥寥数语,简单明了的图示把中小学里一直说不清道不明的闰年概念一下子说明白了,网友纷纷点赞。

  


  
一夜成名的热度并没有消退,反而在今日头条,微博等平台继续火热。今日头条作者“学习歌”后来陆续更新了李永乐老师的教学视频节选,内容涵盖数学,物理等学科,但后来网友凌乱了,发现这位大神简直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讲数学也能引经据典,讲物理还能扯到三国,网友们搞不清楚李老师究竟是教数学,还是物理,还是哲学?因为这些学科内容,李老师信手拈来。

  


  
其实李老师微博就说了:“读书19年,教书9年。以前教数学,现在人大附中教物理”。

  
人大附中是多么牛的学校?请参照北京四中,或者北大附中。

  
李老师另外一个很火的视频是讲物理简史,涉及柏拉图式的爱解释,全程无教案,全程不停顿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娓娓道来,很是过瘾。

  


  
再看看李永乐老师的简历:

  
北京大学物理学/经济学学士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

  
北京市中学物理教师/物理竞赛教练

  
从教十年,培养清华北大学生200余人,国际奥赛、亚洲奥赛、国家奥赛金牌十余名

  
而且李老师在北大读书期间就显露才华,曾进入2007年国际大学群英辩论赛靶队选拔的十强。

  
李永乐老师在课外时间,陆续开通了今日头条,微博,知乎Live等平台,希望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帮助更多学生,为中国教育资源公平做一些贡献。毕竟很多学生无法享有人大附中,北京四中那样的学习环境。

 回复[3]: 物理老师李永乐火了 骏骏 (2019-02-18 09:00:58)  
 
  做知识的“搬运工” 让大家爱上科学

  
物理老师李永乐火了

  
《我不是药神》里的格列卫为什么这么贵?星际旅行可能吗?世界杯上韩国队为什么能战胜德国队?考清华和中500万哪个更难?……一个人、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天文地理,侃侃而谈;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十几分钟就能把一个看起来很难的科学问题讲清讲透。

  
李永乐火了,这位人大附中的物理老师如今成为网络上不折不扣的科普红人。网友们纷纷感慨,“当年听起来昏昏欲睡的知识点,现在熬夜看得津津有味。从某个方面也说明了,并不是我们不好学,只是少了一位这样的好老师。”

  
9年前的教学视频意外走红

  
很多人认识李永乐,大概是从他对“闰年”的科普开始。在视频中,他用集合的思维计算出了公元1年到10000年之间究竟有多少个闰年,并且以回归年的知识解释了闰年的设置规则。该视频当天在今日头条的点击量过百万,在微博播放量过千万。

  
这其实是9年前李永乐录制的一段教学视频,录制视频的初衷也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高三的物理题一讲起来时间就非常长,课后不同的学生问,你就得一遍一遍地讲;而且学生还必须得找你在的时候问。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开始录制教学视频。”李永乐回忆说,最开始录制条件非常简陋,经常是拿一个高拍仪,自己对着一张纸一边写一边说,然后再把内容发到网上。这种视频时长一般在5分钟到10分钟;为此,李永乐还给它起了个名字——“马桶视频”,“让学生蹲马桶的工夫也能学一个知识点。”

  
后来,李永乐又陆续在网络平台上传了长视频、课程资料、讲义答案,“最开始这一切都是以教学为中心进行,主要面向自己的学生。”2017年上半年,开始有网友从这些资料中截取出更短的片段放到网上,比如从集合的系列中截取出关于闰年的介绍,从概率系列中截取出掷骰子的例子,“这种视频就不再是为了解释某个知识点,而是直接展示了知识点的应用。”

  
他也没想到,自己就这样火了。但一开始也没怎么当回事儿,就放任各种片段在网络上自行传播了近半年。到了2017年底,身边开始陆续有同学、朋友建议,是否可以顺着这个方向,多做一些科普的内容,“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我就试试呗。”

  
不到半年积累了百万粉丝

  
2018年初,李永乐开始入驻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平台,在教学之余发表针对大众的科普短视频;不到半年时间,在今日头条已经积累了百万粉丝,在西瓜视频的累积播放量达到四五千万。随着视频的累积,李永乐所到之处也开始有了粉丝,“三四月份在饭店吃饭,居然有人认出了我,我才觉得自己可能真的火了。”

  
许多人对他的爆红心存质疑,是不是找水军、买流量了?还是抓住了用户的什么痛点?李永乐说,他有时候也在想,自己讲的知识并不高深,很多就是书本上的知识,或者是中学、大学的基础知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上学的时候不认真听讲,觉得老师讲得没意思,毕业了反而愿意听他讲课呢?后来他想通了,原因可能在于他愿意把书本上的知识进行重新编排,通过一种新的方法,通俗易懂地讲给大家,“我希望把科学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联系起来,让大家能够建立一种桥梁,明白深奥的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是有用的。”

  
比如最近爆红的一期《考清华和中500万哪个更难》,就是出于自己当年考研的实际经历。李永乐说,当年考研时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考得上。于是就想提前预测一下,把自己的模拟成绩进行了统计,由此算出一个概率。高考之前,他联想到,考生们可能跟当年的自己一样忐忑,便想要帮助大家计算下考清华和中500万到底哪个更难,让考生找回自信。

  
总的来看,李永乐录制的视频内容一般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听上去比较高深但是大家都很有兴趣的内容,比如黑洞、平行宇宙、薛定谔的猫等;一类是生活中很简单的现象,但是大家不知道背后原因,比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买彩票中奖概率有多大等;再一类是与社会热点的结合,比如最近大火的仿制药是怎么回事儿。

  
直面争议展示科学之美

  
人红是非多,走红也为李永乐带来了各种非议。最让他受伤的就是关于他在课堂教学投入上的质疑,“做科普花了这么多时间,课堂教学上还会有多大精力呢?”知乎上也有一个热门问答,“如何评价李永乐这种‘不务正业’的高中老师成为网红”。

  
对此,李永乐说,他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普通中学教师,教学是他的主业,他很热爱并享受这份工作,因为这是他一直以来的理想。读高中的时候他就对同学说过,未来想做一名师,希望能把自己的知识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后来通过全国物理竞赛保送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并修了经济学的双学位;再后来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读书,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这一梦想;最终在毕业后来到人大附中如愿以偿。

  
在他看来,做科普与教学相互辅助,并不矛盾;科普甚至是教学经验积累的一种体现。“比如某个话题提到一个科学家,自然会涉及这个科学家的背景,所以就会有历史的内容,看上去跨界了;其实这个内容我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就已经查过资料。因为你上课的时候如果不把他的背景给说清楚,学生就没有兴趣了。所以在备课的这十年里,我已经查了很多资料。”当然,也会有他不熟悉的领域,比如仿制药、芯片等话题。这时他便会搬出自己强大的“亲友智囊团”,“虽然我不懂,但是我的学生、我的同学有做这方面研究的,我听明白了,再回来讲给别人。”这种输入再输出的过程,让他在科普中也在不断提升自我。

  
还有人质疑他视频中趣味性与科学性的平衡,这其实也是个让李永乐在录制时觉得矛盾的难题,有时候因为要不要在视频中讲到公式他都要反复斟酌:“讲公式就会牺牲用户,不讲公式这个问题就说不清楚。”比如,在讲宇宙年龄的时候,为了让观众有直观理解,李永乐将宇宙膨胀速度处理为“匀速”,用宇宙膨胀的大小规模与这一速度相除,便可以粗略得出宇宙的年龄。这一内容就引来了一些科学家的不满,因为在专业的研究人员看来,宇宙膨胀的速度不是恒定的。后来,李永乐给自己定了个“原则”,以“上过中学的就能听懂”为标准,做一个引子,燃起更多人继续探究的兴趣。

  
也有粉丝把他当成了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这也是李永乐特别不愿意看到的。李永乐说,尽管科普的话题五花八门,但是从内容上仔细去看,主要还是集中在物理、数学、经济学这三个领域,自己没有一些网友想象得那样“什么都懂”。“不希望大家把我神化,‘你什么都懂,你不应该有任何的缺点’,我觉得这个是不对的。”

  
不管有怎样的困扰,李永乐说,自己还是想坚持住,愿意为科学传播和教育公平作一点贡献。在他的愿景里,希望未来能够录满1000期视频,并形成一个系统,然后再梳理出一个列表帮助大家进行索引,按需索取。同时,希望自己的科普能够下移到小学阶段,让孩子们能在早期就接受好的科学启蒙教育。

  
“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那些正在读书的孩子和已经毕业的成年人都能领略到科学的魅力。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明白,科学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国家相信科学,这个国家才能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才能有光明的未来。” 本报记者牛伟坤 文并图

 回复[4]:  二进宫 (2019-02-20 15:58:51)  
 
  逻辑性太强,没小林叔好看。

  
科学要实证,要符合逻辑。

  
可这样你就永远跳不出实证和逻辑。

  
实证和逻辑是科学。

  
科学无法解释宇宙,无法解释人生,无法解释恋爱,无法解释... ...

 回复[5]: 继续 骏骏 (2019-03-17 12:28:09)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