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字体∶
禅要实修 朱剛「禅修与人生」

閻語 (发表日期:2015-06-23 16:35:56 阅读人次:6295 回复数:29)

   禅要实修

  
2015-06-22 原创 朱刚 禅修与人生

  
这次回国,似看到禅学在流行。

  
禅师很多。一套禅语涛涛流出,吸引了很多禅客。

  
禅书很多,祖宗的思想,文化,变着花样包装推出。

  
爱禅的人更多。现在的人们知识丰富,一点就通,看上三,五本禅书,就都沾上了浓厚的禅味。

  
但是,禅,这东西,不是知识,不可继承,一定要自己老老实实地去练一遍,才能与古人勾通的。

  
看了一篇禅文,得到的欢喜心,与打坐后得到的愉悦心是不一样的。并且,通过打坐,得到了那种心境之后,再看那些禅师,禅书,又是一番风景,会清楚地知道实用和花梢,明师与名师的区别了。

  
打坐是苦的,但苦中是有乐的。就如跑步等体育运动,是辛苦,枯燥的,但同时相伴的是一种精气神的提升。打坐更甚。

  
打坐要有吃苦精神。苦吃得越多,精神力越強。但打坐定不能以苦为目标。古代人能吃苦,都已经悟到苦行不能悟道。现代人,畏苦的多,听说吃苦,大多应是畏难不前了。幸亏苦中是有乐的。专注于乐,苦的感觉会淡忘。故打坐要苦中找乐,定在乐中。

  
打坐,就要平衡苦与乐的关系。因为苦,才得乐。苦中得到的乐才是真乐。

  
体会到了禅定中的乐,就会自觉淡出俗世中的欲乐和悪行,就会感悟到禅理的真意。

  
有关禅的浩瀚内容,可以归纳为戒,定,慧三字。

  
戒,就是戒除妨碍禅定的言行欲望。

  
慧,就是明确禅定的目的,意义及自己所修方法和达到目的的关联性。

  
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是饮食男女。食,色,是人的本性。功夫多用在戒上,是很难走得通的。常常看到好多修行者,似乎有先戒后定的思想。一味把功课用在戒律上,无瑕打坐。似要在持戒清净了,再修打坐。由此,戒律越搞越多,举手投足,坐卧站行都设规矩,把禅者都困入形式上了。本是为了放松心情的,结果却相反,都被搞成精神兮兮,紧紧张张的。这种现象似巳很普遍了。

  
制造这种现象的导师们也有很正宗的理论依据:

  
"以戒为师"是先师的教诲,你何德何能敢推翻之。

  
但须知,这戒,是广义的,是包含入定功夫的。要知道,真入定了,戒也就在其中了。并且,离定守戒,是守不住,要失败的。就如当年几亿人"斗私批修",直至"很批私心一闪念"。似很有效,却很失败了。

  
戒,不是仅仅在形式上对言行举止做规矩。只有让心定下来,才能真守戒。真守戒,就是自然合规。偶有犯,也会自然调整。即是孔子说:从心所欲,不逾规了。反之,守戒只停留在规矩形式上。超出规定的要求范围,就会举止失措了。好多修行者,宗教的仪规做得很到位,但超出这范围后,许多文明礼节教养,待人接物举止很不相应了。何故,徒重形式耳。

  
慧,很重要。沒有明确的目标,不知修定的原理,即是毅力很強,修行勤奋,也是盲人瞎马。

  
三十年前,气功流行,实修者众多,深入定境者不少。可惜绝大多数缺乏正见正知的导引,或不久长,或入歧途。最终一场轰轰烈烈的健身养生运动,被消失于无形。

  
慧,是正见正智,通俗地说:是正确认识。认识,是思想,但不是空泛的理论和说教。慧,是对练功实践的提炼和指导,与实修是紧密联系的。就如爬山的路线导引图,是为了方便爬山,只有熟悉山路的,才能写出好的导引图。

  
真慧,指导实践,请晰明了。常常是要言不繁,一语中的。反之,一通理论很精细繁杂,或是一篇演讲很精彩,但如与实际的修炼没有关联,就是空禅,枯禅,口头禅了,

  
禅修的典古,历史,文化,是很丰富,精彩,吸引人的,但这与实际指导禅修还是有区别的。

  
对于戒,定,慧三者关系。有大德指出:定通戒,慧,一如挑担。定入了,戒也在其中,慧也入到了实处。故着力在定。当然,根本上,戒,定,慧是一体不二的。

  
二十几年前,第一次听到上海的吴老师说:"有什么样的道,就有什么样的見,就有什么样的言,行,思。"时,当时很震撼,揣摩至今,供与大家了。

  
总之,禅,一定要实修。光读,光听,光讨论是不能改变心性习气的。

  
以此文与有缘者共勉了。

  




 回复[1]:  閻語 (2015-06-23 16:37:32)  
 
  夏雨,給你貼上來啦

 回复[2]: 禅就是打坐吗? 小上海 (2015-06-23 18:28:20)  
 
  佛说:吾有正法眼藏,教外别传。怎么到了现代变成坐禅了。

  
其实稍微调查下历史就知道这是中国文化传出去发扬光大后的“逆输入”造成的。

  
原因是近现代的佛教产业化,世俗化。比如鈴木大拙的观念,很多变成了教条。

  
其实禅宗是最讲不清道不明的,因为其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禅中有诗,诗中有禅。

  
近代以为的禅宗就是:参话头,打禅七,打板子,行香。

  
殊不知这些皆是借鉴,并非禅之本体。

  
佛法很缥缈,却又很实在。

  
总结一下,并不是说坐禅,念佛,持咒,观想等方法不好,

  
而是不要轻易说这些是禅,禅是上上根器人玩的,一般人真的玩不转,

  
上上根器不是有小聪明,是有大智慧。

  
佛法就是:

  
频唤小玉原无意,只需檀郎认得声。

  

 回复[3]:  閻語 (2015-06-24 16:42:28)  
 
  漫谈禅

  
2015-04-22 朱刚 禅修与人生

  
一,禅的含义

  
禅,历史悠久,内含丰富,思想深邃。

  
禅,有各种的定义,理解。我们这里拣其中最本质的:

  
禅,是一种人人原本具有的一种祥和的,宁静的心态。如儿童,有一稞真纯,善良,无邪,纯洁的心。这就是近似于禅的心态了。

  
其实,外在的山河,草木等自然之美,也可算禅,但外在的美好终究还是心识的反映了。故广义来说,宇宙间的事物的美好的性质皆是禅,而本质上,禅是内心的美好的情怀。

  
禅心如纯真的童心。

  
童心,在经历几十年的人事风云后,会被庶掩。即使有人心态好,平时童心多有呈现,也总是不可与孩提时代相提并论。

  
禅,亦然。因着内在的欲望和外在的诱惑,禅心,被严实地复盖到了心的底层。

  
二,禅修的意义

  
修禅,有时也略称禅,是指恢复本有的祥和心态。其意义在于:

  
禅心是上好大药。

  
心理和生理是互相影响的。

  
在禅修过程中,许许多多的疾病,症状消失的例子,故今中外,举不胜举,现代科学已经不断地证明了,

  
宁静祥和的心态,可提高免疫力,有抗癌作用。对抑郁症有很好的疗效。可使人生充满幸福感,使人活得更有意义等。

  
三,禅修的三个阶段

  
禅修的过程,就是去除心垢,恢复宁静,安祥,呈现善良,清静之乐的过程。这过程,又可大致划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身心的放松,疾病消除,体质增强,心情快乐。

  
这一阶段的禅修以静定为主。亦即以止为主。

  
第二阶段是,因心识摆脱了身体,欲望的束缚,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人生观,世界观。感悟了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本质。这一阶段以慧为主,亦即以观为主。

  
第三阶段,就是自然地,用自己的感悟和善心去影响周围,影响世界。

  


  
四,禅的呈现

  
禅的外在呈现,在东方的传统文化中,浓浓地体现在释,儒,道思想中。

  
由宁静,祥和的心情而升起的慈悲观,通佛教。

  
由宁静,祥和的心情而显现的仁心,仁爱,连儒家。

  
由宁静,祥和的心情而形成的放松,自然,接道教。

  
佛教,以慈悲为怀,救世。儒家,以仁心为本,入世。道家,以自然为归,出世。

  
出世,是指脱离世间俗情,得到平和的心态。入世,是指以禅心来感化世事。

  
出世与入世,与空有是同理,是合一的。

  
五,日本的禅文化

  
我来日本二十五,六年了,深感禅的文化在日本得以很好的保存。

  
日本的庭院文化,庙宇文化,有一种静谧之美,通禅了。

  
日本的文化艺术都强调与道的相通。插花艺术称花道,艺术是艺道,武术是武士道,射箭是弓道,如此等等组成了日本的和文化。和文化,是中国唐朝时的儒释道文化的传承。

  
我的很多朋友在学,教插花,大家的体会,插花即是净心。

  
第一次学茶道时,老师捧出裝着茶具的托盘,说:这托盘上的茶具,是人生的浓㴼。。。。。。一句话,升华了景界。。。。。。

  
茶师与武师决斗,斗前,茶师整理衣服,扎紧袖口,结果,武师从他的沉稳中看出茶师的道心比自己的坚固,当场认输。。。。。。

  
如此与禅相通的事例很多很多。。。。。。

  
好的环境,对禅修的影响是很大的。我的禅修,如说还有一点收获的话,得到日本的禅文化的滋养也是一大要因了,感谢了。

  
禅味如茶味,是须亲自品尝,体験才能感知的。望有缘者一起共修了。

  

 回复[4]: 朱剛答2樓小上海問 閻語 (2015-06-25 14:43:58)  
 
  这位同学能来说禅,妙了。

  
但文字不多,头绪不少,似应理一下了。

  
1。禅就是打坐吗?

  


  
(这是一题,似未解答了。)

  
2。教外别传。怎么到底了现代变成坐禅了?

  


  
(这又是一题。)

  
3。因为其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禅定中有诗,诗中有禅,所以禅宗是最讲不清道不明的。

  


  
(这也是一个很新颖的观点了。)

  
4。佛法很缥缈,却又很实在。(怎么个又缥缈又实在呢?)

  
5。坐禅虽好,但不要轻昜说这些是禅。

  


  
(其中的这些是指什么?意义不明了)

  
6。禅是上上根器人玩的,一般人真的玩不转。

  


  
(那一般人就不可习禅了?)

  
好了,同学,是否先把上面的这些问题解释一下,似从何为禅开始解释比较使人昜懂了。

  
背景资料一下:

  
禅,是禅那的简称,有很多名相,是指一种静定中的状态。

  
打坐,坐禅,是指为达到这种状态而进行的练习。因以盘腿打坐的姿势为主,故称打坐,坐禅了。禅宗六祖强调了直指心性的修练法,方法似简洁了,但要求高,难度大。至后来不断地变化出如:禅问答,参话头,打坐。现如今,更有用净土宗的念佛来入禅了。

  

 回复[5]: 答复 小上海 (2015-06-29 10:26:12)  
 
  烦请閻語兄帮我转复,谢谢。

  
朱剛先生

  
敬启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吾惶恐战兢言之,君姑且听之。

  
网业手打,不要抓小辫子。

  
先强调一点,非是禅不能修,相反我还很憧憬禅的美感。

  
但正因为其缥缈无处寻迹,相反到明清两朝,

  
禅宗愈发缥缈玄奇,很多学佛学禅宗人士本末倒置。(小生个人见解)

  
其中是否真的是学佛所应经历的必须过程,见仁见智。

  
楼主给我设定了,123456道问题,

  
我不想按照你给我设定的句子来分开回答,

  
万一你下次按照1个1个汉字给我提问题就糟糕了,弄不好就好几百个。

  
下面所写的,贵请自取。

  


  
问一:佛法很缥缈,却又很实在,是什么意思?

  
问二:其中的这些是指什么?意义不明了

  
问三:那一般人就不可习禅了?

  
答:首先,问一这里说的是佛法,不是禅宗。禅宗只是佛法8万4千法门中之1门而已。

  
固然风流潇洒,成佛的目的和结果,并不比别的法门高或低。

  
回过头来说,佛法缥缈,你说佛法不缥缈,那请你拿个罗汉果位给我看看,亦或者六通中任何一通给我鉴赏下。

  
缥缈在于其修行的是内心的坚固和般若,而不是表面的任何东西。

  
另外,佛法和佛教是两回事。

  
我说佛法很实在,为什么说他实在,因为即使是禅宗所谓的印心法门,亦在历史的长河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法门。

  
譬如参话头,吃板子。这些统称为:机锋。

  
别的法门就更不用提了,到处是秘密。东密的a字观想,藏密的诸多明尊乃至于双修,都不能简单的上手修行。

  
哪怕净土宗的早晚课,亦不是能几十年简单坚持下来的。

  
明清一代,把机锋当饭吃,后来也是本末倒置。这里不表。

  
同时,这里也回答了第二个问题,这些是什么。

  
这些就是机锋。

  
马上你又要问我,何谓机锋。

  
机锋就是,你拉肚子了,忍了两个钟头,突然找到厕所,浑身通透的感觉。

  
机锋就是老师看你差不多到火候了,突然给你一个暗示,

  
你懂了就是脑中的宇宙爆炸,旱地千里白牛一头,当下你与天地万物结为一体。

  
话很粗糙,意思你大概明白即可。

  
第三个问题了。

  
用现代人容易懂的方式简单阐述下何谓修禅。

  
先打个比喻,我们譬如10米长竹筒里的虫子,想要从最下面一节爬到最上面一节。

  
佛说我有8万4千法门,比如你们从中间咬通了爬上去,或者你们反过来往地下爬然后到外面再爬上来。不一而足。

  
禅宗呢,要我们直接从边上咬破一个洞,然后扶摇而直至顶上。

  
是不是简单明了粗暴可爱的法门?

  
我还是那句话,如果真的有心向佛,自认为不是世间第一等的人,良心劝戒不要一心向禅。

  
可以禅净双修,或者禅密双修。

  
另外送一点个人修行时的感触,曾经在修行观音法门时突然进入静寂的状况。

  
明明知道自己在打坐,周围的世界闭着眼也能感知的清清楚楚。

  
静到极处了,所谓的人的感官完全就是另一副摸样,无法用语言阐述的静。

  
清清静静,朗朗乾坤,明明了了,不喜不悲,只感到生机勃勃。

  
正所谓,落于文字皆为下乘。

  
自己实打实体验的东西才是资粮,才能印证佛说的东西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回事。

  
总结一下。

  
吾并不反感讨论佛法,个人见解不同,大可互相引证感受和理解,

  
有利于自己的提高,哪怕是个人修养的提高。

  
比如我被别人误解了,但是我耐心反思,努力劝解or取可取之处。

  
反感的是把生活中一些良好物质带来的感官舒适解读成禅,让人真哭笑不得。

  
你我皆为佛,亦皆为凡人。(当下要你100万人民币给我,你亦决计不肯)

  
学佛不是坏事,哪怕不真的修行,就在生活中活活泼泼的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问题,

  
即是无上佛心。

 回复[6]:  夏雨 (2015-06-29 13:40:59)  
 
  喜欢看人讨论。

  
反复拜读朱老师两篇文章,又经一位有佛学研究的朋友解惑,有些心得,待有空写上来,让各位指教。

 回复[7]: 朱剛再答小上海兄 閻語 (2015-07-02 00:26:36)  
 
  收到小上海同学来信,谢谢。

  
接着讨论。

  
同学一边说道:不要轻易说坐禅,念佛,观想等是禅,禅是上上根器人玩的。一边还很憧憬禅的美感。有意思了一一如果仁兄不是自认为是上上根器人的话,这份憧憬,就很凄凉了。一一

  
几个问题是同学文章里的几个不清楚处,非凭空设置了。

  
但凡写出了文章总希望读者看懂。总应能对罗列出的疑问往清楚处再说明几句了。

  
关于褝就是打坐吗?的提问,刚好有句行话正好是应答:

  
久坐必有禅。(不知仁兄是否能体会这句话了)

  
这禅,也叫禅那,也叫禅定,亦可称打坐,坐禅等。它有二层含义:一是指一种静定的状态。一是指为达到这种状态而进行的静座修练。

  
禅的历史不仅久于禅宗,而且早于佛教。释迦牟尼佛也是依禅定或称打坐,坐禅而开悟的。

  
佛家认为人人皆可成佛,人人皆可,皆应打坐修禅。

  
至于禅宗,是佛教的一个流派。但凡流派,就是有一个独自的修习特点。禅宗,是在一般入静禅定的基础上,更强调了直接(明心見性)按住于本性的禅修方式。这強调,高潮时,以顿悟著称,并把一般的入静禅定称为渐修。顿渐曾有争议,有南顿北渐之说。但这争,是宗派之争,是外行人的推波。真修行,还是理顿事渐了。

  
按住本性,也就是以禅定得智慧,定慧交融了。这交融,是定中的空霊导出了心情的净寂,心情的净寂,导出了人性,人生观,世界观的升华。

  
打坐,禅定,在未得佛家的智慧时,是共法。定出智慧才是佛家特有的禅。定慧交融,即等持了。等持时,处处时时是禅,是定是慧了。

  
禅宗虽以顿悟著称,但还是重视打坐,坐禅了。

  
以上简述了禅与禅宗的关系。

  
再复印一段文字看看

  
一一 回过头来说,佛法缥缈,你说佛法不缥缈,那请你拿个罗汉果位给我看看,亦或者六通中任何一通给我鉴赏下。一一

  
此句的意思之一是说:如果我(或什么人)能让你鉴赏到了天眼,天心等神通了,你就能承认佛法是不缥缈的。这见解,有违佛理的最基本的常识。建议先学习一下什么是佛法的知识。

  
底下的事就不用再讨论了吧。

  
至于你修行的感触,初入门时,猛练一下都应会出现的。三十年前,这种感触多不胜举。古书里都有很多记载和评说的。你很自信,随喜了。

  
禅非缠,归静,

  
祝顺利了。

  


  

 回复[8]: 打了一大段话 小上海 (2015-07-03 15:04:22)  
 
  不过想想还是算了。

  
毕竟一是不认识,你继续装你的老法师。

  
我继续当我的初学者,回去多看书。

  
组织的那么好,说的那么高深的文体又有什么用。

  
谈空玄,无出魏晋。

  
但真的,真的,没有什么卵用。

  
不是满口佛言佛语就真的修行高,更何况都是些玄之又玄的无用之语。

  
说半天落不到实处。

  
观点也很随意,真的是不在一个平面上对谈。

 回复[9]: 朱剛駁斥小上海同學 閻語 (2015-07-07 12:43:58)  
 
  争论,其实对内,是为使自己的思想更清晰明瞭,使自己的思路更慎密。

  
对外,是呈現给读者多重覌点角度的阐述,而胜负应不是很主要的。至于意气为先的争论,則是等而下之,更何况是以"禅"为议题了。

  
这位先生尽可以

  
反论说:禅的历史並不久于禅宗及佛教。

  
反论说:禅学,禅定虽好,但一般人是不应该追求。

  
反论说;禅宗曾经强调的顿悟无关渐修。

  
反论说:禅修中获得的顿悟境界不是定慧的交融,等持。

  
也可以正面展开:

  
只有上上根器人方可习禅的原因;

  
因为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所以是禅宗最讲不清道不明的因果关系;

  
天眼等神通和佛法飄渺无辺的联系;

  
是否给你一百万是聖凡区分的标准之一。

  
至于说讲的这些都没用,不知所言及的「用」是指什么了。

  
在"禅要实修"一文中就巳说过:

  
看了一篇禅文,得到的欢喜心,与打坐后得到的愉悦心是不一样的。

  
慧,是正见正智,与实修是紧密联系的。

  
定入了,戒也在其中,慧也入到了实处。故着力在定。

  
至于说我是装老法师。这已经是超过讨论范围,意气用事了。试想,如果我也不阐述观点,而指责你的人格,那能说清问题吗?!

  
不就事论事,却淪為抨击对方的人格,这种思维模式,文革时很流行的,危害很大,可惜此種手法竟未绝跡。

  
你自称初学,不管初学、老参,学,则就应对初论者内容深究,吸其養分,提出疑问,针对焦点,深入讨论。你,似尚未達此水平。

  
那些脏话就不要说了吧。解说禅宗机锋的,千百年来,不知万千,以"泻便"说明的,似僅你一人。你彷彿很得意自己的形象解释。不说比喻大谬,就是这趣味,浸染着,能是禅味么?!

  


  

 回复[10]:  夏雨 (2015-07-09 13:38:41)  
 
  两位都谈得好。给人得益不少。我没有学过佛法,但在以前轰轰烈烈的气功大潮中,练过一,二年。等有空儿了,也写点浅陋的体会。

  
先向楼上两位学习了。

 回复[11]: 所以我很少说我学佛 小上海 (2015-07-09 15:17:19)  
 
  就因为这个东西没有一定标准。

  
我反复强调我是怕别人误入歧途,提醒两句。

  
真的,真的,不是来跟你开战的。我连你是哪位都不知道。。。

  
之后也回复了一次,就惹的老法师逐字逐句的批判,连文革都出来了。

  
试问我有针对你某句话,给你加上什么罪名吗?啼笑皆非。。。

  
称你为老法师,是因为你字里行间故作高深状,实在让人厌烦。

  
还没讨论到什么程度,就开始站在道德,业务水平至高点,动辄老夫当年怎么怎么。

  
神经未免也太脆弱了些。

  
另外我脏话连篇,实则是为了形象比喻,这个东西见仁见智,你要说我没文化,素质低,好吧。我都认了。

  
ps:实在是不能再刺激您老了,没想到胸怀这么狭隘,

  
这禅也是白学了,所以我就说嘛,不要开口闭口谈禅!

  
你看看。

  
再见。

 回复[12]: 澄清一个概念 閻語 (2015-07-09 17:35:00)  
 
  火药味很浓,无法对接讨论了。

  
但本着理清思路,阐述观点的思想,再说明一点。

  
其实,最早的《禅要实修》一文中已经说过,修禅不等于学佛,释迦牟尼雖修禅成佛,但修禅成儒、成道(道教的道)、或成佛,不外乎使世間身心健康的人更增千千万万。

  
我对修禅入定确实有点体会、感想,也使自己体质,心情有很多改善(当然还须不断努力),但从沒说过学佛的话。

  
小上海先生自称"我很少说我学佛的"。我看你就不要说了吧,佛不是这样学的。

  

 回复[13]: 我看小上海 开明乡绅 (2015-07-09 23:32:28)  
 
  》》》小上海先生自称"我很少说我学佛的"。

  
光看这一点,本地主就可断言,小上海真的是不懂佛,佛是学的吗?

  
但看小上海字里行间,处处有所不甘,总想向世人展示些什么,可怜那朱刚先生,就成了垫脚石。

  
》》》你继续装你的老法师。

  
一个“装”字,将小上海的内心世界暴露得淋漓尽致。既然朱刚先生是“装”的,那识破这把戏的小上海就是货真价实滴,于是乎,小上海一边自摸,一边一个劲地高喊“爽爽爽”

  
……

  
先写到这,喝口酒去……

 回复[14]: 此言差矣 guoli (2015-07-10 00:35:26)  
 
  阿弥陀佛,说了半天这朱师傅到底是哪个名刹里的主持,好大袈裟嘛,何必总要言语兄代劳,语带讥讽呢?出家人不打诳语。干脆自己显出真身跟小上海居士对对佛禅,让众生芸也好悟个道,判个高低佛性啊。 乡绅师兄您说呢?

 回复[15]:  糖醋排骨 (2015-07-10 01:22:36)  
 
  说别人言辞铮铮的,你又何必用马甲发言呢?

  
我承认我为了回这个帖不得已用了个马甲,但也不想把你爆尸与众,你就歇歇吧。

 回复[16]:  閻語 (2015-07-10 22:36:11)  
 
  我說14樓羅鳴你就省省吧,又裝模作樣出來酸人

  
事不過三,是你自取其辱!

  

 回复[17]: 谢谢閻語先生指教 小上海 (2015-07-10 23:44:16)  
 
  閻語先生所说的是一般世间,对佛法的认知。

  
这点不能说错,但是说修禅和学佛是两码事,我觉得还是不敢苟同。

  
简单阐述之:我之前也说过,禅宗,只是佛为了教化众生而取巧用的一种方法。并不是说禅就是佛法,包括念佛,持咒,她即是佛法,又不是佛法。个中体会,用一句话形容:如手指月。

  
至于我很少说我学佛,只因在每个人心中佛学二字的分量不同,可能认知上有界限。这点也见仁见智,没啥好讨论的。

  
我知道我的话看上去咄咄逼人,让人感觉不舒服,但是真理从来不是要每个人都觉得舒服的才叫真理。更何况我说的都是一些常识,只要看几本佛经就可以明白。

  
所谓远来的和尚好念经,几千年过去了,还是这样。越是玄玄乎乎,神神秘秘的越是让人感觉深不可测,有道理!这个老法师有道理,有功夫的!

  
但是给你破开了,简简单单几句话解释明白了,就觉得:哎哟,小朋友,学禅哪里有你想的那么简单,深着呢。

  
意思您大概明白就行了,我也不是什么宗什么派,这次也算是很罕有的在网上与不相识的人士打嘴仗,第一次,也希望是最后一次。

  


  
开明乡绅先生

  
不用您断定,我就是一个层次很低的苦力劳动者,不懂你文人的作风。

  
不好意思有辱清听,我等会还要去码头扛大包。

  
谢谢您,一家门。

 回复[18]:  閻語 (2015-07-11 00:29:55)  
 
  小上海兄您誤會了

  
[12]樓仍是朱剛先生的帖,這會兒爬樓一看,頗有剽竊之嫌

  
對禪修很感興趣,但才疏學淺不敢造次,只好無語靜觀…

 回复[19]:  小上海 (2015-07-11 21:17:19)  
 
  阎语兄 敬启

  
(手机打字,权当一乐)

  
佛法:佛的言行纪录,由阿难尊者纪录。儒教的《论语》也属此列,经史子集中的经,属于总纲。

  
佛学:以研究佛法为主旨的学问,论证。

  
佛教:以佛法为理论基础的一种宗教形式。

  
佛法本是世间第一等的教育,很多思路都超越现有的科学很多很多(不同意的可以理解为【迥然不同别出心裁】8字),比如【一花一世界】,【一弹指如恒河沙等念头】。对时空的观念是极微观却又极为宏观的。也许未来科学会从物质上解释这种观念的对否。当前的时空学术的先沿理论刚刚到【快子】,提出了多维空间的理论猜想,与佛法中的《法华经》所描述的世界观还是无法相提并论。因为无法证明对错,这里不表。

  
佛法从我们个人的感官上来说,只能说她是唯心主义,因为佛法修持的深浅与否无法展示。佛法再讨论也只能是打嘴仗,关于这方面的论证近代在民国时期就轰轰烈烈,间有日本东密僧人与中国僧人在中国佛教刊物上进行整篇整篇文章的激战。我的学部毕业论文写的就是民国时期某位中国僧人来日本学习东密并回到中国传法的生平;后来东密变成上海静安寺束之高阁的纪念室,也实属政治因素,想来颇为无奈和遗憾。

  
(附:民国时期的辩才无碍的年轻法师,被认为将来会扛起佛教大旗的某位,最后年纪轻轻即因病而去,且死状毫无所谓的【心无挂碍、一心极乐】,简直比一些军人英雄都不如,极尽恐惧颠倒状)

  
再回到原点,为什么我对禅宗的风气非常刻薄乃至于愤慨,之前也写过,明清两朝,死在参禅之上的有志学佛人(出家在家都有)数不胜数。这个东西真的真的不要轻易碰,碰了你会觉得奥妙无穷处处如有所悟,实则荒废生命,本末倒置。

  
正因为我了解,所以我重视乃至于发出危言耸听之言论。

  
那位朱老法师,动则佛言佛语,实际从言论上看来,都是些空玄理论,说句不客气的话,对生命的认知经验在将来死亡时到底靠不靠得住,他自己都心里没底。

  
世间有很多在家学佛的人士,以前也在网上与很多人讨论过,起码的包容心、虚心都是有的,话题也大多局限在某句话的理解、某个实修经验上。纵然有话题扯远了,也大多能善意提醒一句,然后大家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反思,收获很多。

  
禅宗这么大的话题,本来就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论证清楚的,更何况对方脑子里都是一些佛学书籍的言论,离真正的实证主义相去甚远。更把一些物质带来的舒适感受、优雅即理解为禅意...实在啼笑皆非...

  
这类老法师也不是没接触过,说句难听的,都差不多德行,80年代气功热的贻害。扯一句,80年代气功热的鱼龙混杂我就不多说了,远的有义和团、一贯道,近的有法轮功,哪家不把佛道两家的理论窃为己有,并理直气壮的传法&洗脑。个中龌蹉,实在数不胜数。

  
佛法的修持,最基本最基本的,是对自己性格的控制,你连自己的性格都无法控制,又怎么控制自己的肉身,更何况极其深微处的一思一念。

  
还【禅非缠、归静】,当时看到这句话差点没吐出来...这老法师装的,实在是太恶心了...可能是职业病。

  
学佛就是学佛,练气功就是练气功,别扯到一起。密宗和道家里有很多练气功的方法,比如【九节佛风】、【六字真言】、【白骨观】、【不净观】,但是这些都是加持,或者说是前行法,直白的说只是一些热身运动,把这些东西上面得到的一些感悟当成佛法本就奇异,还出来说教,大有开坛讲法的架势,就实在是让人忍无可忍了。这些气功说难听点,都是些玩弄脑神经的方法,接近于催眠。不是说其好或坏,只是要提醒不可本末倒置。因为毒药用对了即是无上灵药,用错了人参也确实要送命的。

  
你是要健康,那就去站桩,打坐,冥想;别TMD开口闭口禅味,玷污了佛法不说,还给普通人造成一种误会。

  

 回复[20]: 小上海你错了! 东洋论坛 (2015-07-12 05:52:58)  
 
  小上海!你知道你的先生不是兄而是娘吗?

 回复[21]: 朱剛的再次發言 閻語 (2015-07-12 10:09:59)  
 
  一句话就使你想吐,悪心,抱歉。

  
不要再爆粗口了,不要再自认为是在学佛的了。粗话,造口業,与学佛,是背离的。

  
讨论,要有一点静心的。要理解对方的要点,回应,应有焦点。

  
见地不正,会在处处呈现:

  
如你这篇话的第一句,

  
"佛法:佛的言行纪录,由阿难尊者纪录。儒教的《论语》也属此列,经史子集中的经,属于总纲。"

  
不能把佛法等同于佛经。佛法,是成佛的方法。它可以通过佛经体现,也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如果只是对佛的言行的记录,那大德高僧,善智识们的教诲,就被排除了。

  
如最后一句

  
"你是要健康,那就去站桩,打坐,冥想;别TMD开口闭口禅味,玷污了佛法不说,还给普通人造成一种误会。"

  
那打坐,瞑想不就是禅定,禅修吗?!。那有了这禅修的体悟,怎么就不能说是禅味,而又引出你这年轻人的粗口了呢。

  
你如静一点心,看看我的这些文字,苦口婆心地说明,禅修的历史久于佛教,怎么你上面似总虽是承认了,这里又混淆了呢。

  
我们交谈了这么多,话题上的最根本的分歧就在于:

  
我从头到尾只说修禅,沒说学佛。而你,无论我如何解释,你即使一时似勉強同意:

  
"…所说的是一般世间,对佛法的认知。

  
这点不能说错,…"但谈起来就又混同了。

  
(強调一下,这禅修不等同于学佛的观点,是佛教界的共识。)

  


  
一再说明我这禅修,禅味不是佛法,却还是被说成装法师。

  
指出你的见地,认识上的问题,你却爆粗口。

  
唉,年轻人,静点心行么?!

  
"佛法的修持,最基本最基本的,是对自己性格的控制,你连自己的性格都无法控制,又怎么控制自己的肉身,更何况极其深微处的一思一念。"

  
你的这句话我很赞同的,这与禅修是一致的,与做人也是一致的。那么就让我们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平心气和地理思路了。

  


  

 回复[22]: 阎语女士 小上海 (2015-07-12 13:23:03)  
 
  

  
上面这段是发给你的,你又去转给老法师看。

  
老法师也好像醒悟了一点点,不过还是有点小小的不甘心。

  
大概的概念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如果要细细的分开来讲,几十年都可能不够,毕竟是一门森罗万象的形而上学。

  

 回复[23]: 小上海接旨 开明乡绅 (2015-07-12 22:31:28)  
 
  阎语女士转发朱刚先生的大作,引来小上海砖头连连,这下可好,惊动了书房中滴主席,本地主连忙将小上海的大作转呈主席,主席阅毕,手写一小纸条,上曰: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主席又向地主交代:这个小上海的底细要查一查,大凡上海人,都是领得清的,这个小上海一根筋啊,死缠烂打,明明不在一个讨论平台上的事,偏偏要拉在篮里,搞得共产党员就是要认真的架势似的,徒留笑柄。当年王明也没这样蠢嘛!让春桥同志安排一下,既然小上海喜欢玩文字游戏,就让他玩嘛,请小上海当许司令的老师,讲讲红楼梦。工资倾斜,我看这小上海在海外日子也不滋润,否则不会这么吃饱了饭没事干。

 回复[24]:  东京博士 (2015-07-13 09:52:45)  
 
  吃饱了事没饭干。

 回复[25]: 我对禅的认识(一)宝黛对禅最动人 夏雨 (2015-08-11 00:51:43)  
 
  谈谈我对禅的认识

  
(一)宝黛对禅最动人

  


  
其实我是不懂禅的。

  
阎语是应我的央求,把朱老师的文章贴上东洋镜来的。因为听黑白子说要与朱老师

  
对禅,我想到了“宝黛对禅最动人”红楼梦中精彩的对话。顿时对朱老师的禅引起兴趣。

  
闲着也是闲着,慢慢儿聊,先把这一段贴上来,让大家看看宝黛对禅是不是动人。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宝玉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你的性灵比我竟强远了,怨不得前年我生气的时候,你和我说过几句禅语,我实在对不上来.我虽丈六金身,还借你一茎所化。”

  
(第二十二回中黛玉问宝玉:“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你有何贵?你有何坚?”语浅而意深,宝玉答不上来)

  
黛玉乘此机会说道:“我便问你一句话,你如何回答?”

  
宝玉盘着腿 ,合着手,闭着眼,嘘着嘴道:"讲来."

  
黛玉道:"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他好他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他好他偏要和你好你怎么样?"

  
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 ?(好不成,怎么办?)

  
宝玉道: "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不是好不成,是心不坚)

  
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我死了,你怎么办?)

  
宝玉道:"禅心已作沾泥絮, 莫向春风舞鹧鸪."(做和尚去)

  


  
这段对禅,有旁敲侧击,有委婉含蓄,有寓意坚深,也有小孩子家

  
毫无遮拦连珠炮似地直白,成为宝黛爱情中最美最有机锋的表白。

  
呵呵,欢迎对禅,对禅是极高雅和极需智商的事呀。

  


  

 回复[26]: (二)神秀与惠能 夏雨 (2015-08-11 01:05:12)  
 
  (二)神秀与惠能

  
曾经读过有关禅宗的一则故事。说五祖挑选接班人,以对心性的理解为题,

  
大师兄神秀题偈诗:

  
"身为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一个不识字的烧火的小师弟惠能对偈诗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结果惠能脱颖而出,接受了五祖的衣钵,成为禅宗六祖。他们说惠能的理解比神秀深刻,意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空,本来什么都没有,所以连拂拭都不需要。

  
想不到不识字的人竟做的出那么好的诗。呵呵,真是天才!现代人是不可能产生的了。即使如此,窃以为这种考试还是太省力了吧,只要写一首诗,越虚无越高深,不需要自洽不需要解释,只要信仰,越坚定越好,就可当接班人。呵呵,我承认我搞不懂禅。

  
(三)

 回复[27]: (三)我的打坐体验 夏雨 (2015-08-11 21:32:14)  
 
  朱老师说禅要实修,意味着要练打坐。我练过气功,气功里也有打坐,附带一句,珈瑜里也有打坐。

  
同样是打坐,前两种打坐有难度,意在呼吸,一心不乱,见佛杀佛,见魔杀魔。要摒弃一切杂念。后者简单,不管呼吸,只须放松身体,大脑什么也不想,一味坐下去,那也叫冥想。

  
再说一下三种打坐的区别,

  
第一种打坐要求最高,即禅修,它有精神层面的要求,譬如戒,定。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它的得益也最高,能收获--慧,这个慧可是个不得了的大智慧哦。

  
第二种打坐,即静功,它没有什么精神方面的要求,只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譬如打通任督两脉,健身祛病。成果显著者还能放外气。

  
说起第三种打坐,珈瑜,有点感慨.按理说,我们中国气功的健身效果要比珈瑜好,当初也搞得轰轰烈烈,也曾走向世界,可有些人专能把好事变坏事,如今气功界一片凋零。。。

  
看看人家珈瑜,现在,流行韩国日本美国欧洲,方兴未艾。这一健身行业养活了多少人,可却是没有中国人的份儿了.

  


  
我打坐时,到了入静境界,有一种愉悦的感受从心里溢出来,长时间盘腿,可腰肩脖居然一点也不累,身子很舒服.有时很享受这种感觉,不愿意结束,想一直这样坐下去.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过这种现象,当外界的一切影响被遮断时,大脑对应外界的应激因子全部停止,各种系统专注身体内部组织细胞的生长滋养修复,所以,如有紊乱会恢复平衡,如有疾病会被祛除,没有外界就没有烦琐,心里自然而然涌现喜乐。

  
我还遇到几次不思议的情况。内视到自己身体内部。我看到过自己眼底,视神经管通向脑子.看到腹部肠子,还看到免疫细胞-白血球或淋巴球在组织内游走,像蚂蚁一样.景象是通红透亮的.持续时间很短.确实奇特.也怀疑过是不是自己的幻觉?但我还是相信不是.

  
后来生活日益忙忙碌碌,再也没有空打坐了.但是,想将来等到我空闲了,或者忙不动了,还会去练打坐的,练朱老师说的禅修的打坐.

  
各位,人的身体是素晴らしい的,不可思议的,还存在许多我们未知的领域。

  
探索未知的领域,无论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都是人生一大快事呢。

 回复[28]:  夏夏 (2015-08-11 01:11:25)  
 
  夏雨,写得太好了!

  
我对禅的认识,夏雨篇,另开一个专辑吧。

 回复[29]:  夏雨 (2015-08-12 17:03:08)  
 
  谢谢夸奖!

  
夏夏是对宝黛这一节喜欢吧?

  
我写得东一爪西一抓很浅显,以后得重写,到时搞专辑请你多提意见。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