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字体∶
今天是兰大110周年校庆日

科长 (发表日期:2015-05-27 20:40:27 阅读人次:5824 回复数:25)

  校友与校庆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张力奋

  


  
复旦,是我的母校。再过几天,5月27号,是她的110周年校庆。历经晚清、民国、共和,延续血脉的是一代代复旦人。在世的校友中,最年长的110岁,恰与母校同龄。在邯郸路上的老校区,我待了八年,横跨上世纪大半个八十年代。1980年秋,邓小平恢复高考后的第四年,我提着被褥衣物暖瓶,走进貌不惊人、窄窄的主校门。石雕的毛主席站在正对面,注视着我们。1988年夏,我拖着一个塞得快爆开的行李箱,内含菜刀、案板、中式调味品、牙膏、一大叠黑色袜子(听一位女生的建议,说是不怕洗丢,总能配对),告别母校,赴英留学。

  
校庆前,母校用一款特制的app神器,搜索散落世界各地的复旦校友。短短几天,已有近四万校友网上集结,来自全球百分之九十的国家与地区。母校是这样一个存在:一旦停留过,即便短暂四年,一千三百多个日夜,就终身入籍,伴随至死。

  
我亲历的上一次校庆,还是三十年前的1985。那年,我留校不久,恰逢80周年校庆。校长是谢希德,书记是林克。为纪念校庆,校方赞助创办了一份学生杂志《复旦风》,我是主编。当时,因我坚持要用乌黑的底色做封面,有些争议,觉得不吉利。校方最后也没问什么动机,放行了。自由而无用,是复旦人的自嘲。大学,跟墙外的世界总得有些不一样的风景。复旦的人,骨子里,信这个。

  
校友的微信群里,近日流传最广的几篇文章,有《“最牛班级”的老师们》,说的是数学系77级和78级对几乎教过他们的每一位老师的回忆。这个班出过太多的大牌教授、加上一位共和国现任副主席。但他们选择纪念老师;另一篇,写的是学生对复旦食堂大师傅们的感恩。这像我记忆中的母校。

  


  
过去几年,作为记者,我回到中国常驻,时常听闻对当下中国式校庆的吐槽。一位教授朋友告诉我,他任教的大学,就像个官场后院。校庆典礼,庞大的主席台,清一色地按VIP校友的官职排位,官位低一些就挤不上台。不少大学,杰出校友的名录,更像政坛权力榜。如果校友中沒出几位部级官员,面子就过不去。一位熟人,北京工科毕业。前些年,他兴冲冲回母校出席校庆。午餐时,他发现校友分了等级,盒饭还有不同规格。他的自尊心受伤,从此与母校诀别。

  
我曾问过一所中国大学的主管:校庆时,可否不设主席台,让领导人或高官校友直接坐在校友席中?他无奈地说,这有难度。我体谅他的苦衷。面对空气中弥漫的官本位与权力崇拜,中国的大学只是个无力的稻草人。

  
上个月,我应邀去绮色佳的康奈尔大学演讲,碰巧是她150周年校庆。那是胡适、赵元任、茅以升等早期中国现代化先躯的留学地。中国留学生介绍说,校庆日当天,并没有政客盈门和热闹的庆祝会,而是各领域杰出校友的讲座和对话,以及遍及全美及全球的校友团聚,纪念康奈尔对人类、社会和科学的贡献。

  
我带回一册今年康奈尔大学的校友特刋,印象最深的是最后几页,新近去世的老校友名录,均按毕业年份排序。编辑还特别说明,校友网站上可查询所有已故校友的名录,也可向校友会索取纸版。校方试图与目前在世的25万5千名校友保持联系。我的亲友中,有位二十年代的康大毕业生。几年前,后辈捐了些款。为表示谢意,校方请他们在山间的康大植物园中找一棵心仪的树,树枝上系一块名牌,以作纪念。

  
无论中外,一所杰出的大学,共通的一点是“学生至上”。去年,香港大学邀请到极少露面的旅法钢琴家朱晓玫演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盛况空前,一票难求。我问校方,是否邀请了许多香港政商名流。回答是:没有。自己的学生更重要。外方邀请多了,学生的票就少了;一次去哥伦比亚大学开中国论坛,会场原定在哥大最古典的标志建筑Low Library。后来不得不改地方,因为当天有校友举行婚礼。校友优先。

  
当然,欧美名校礼遇校友,与向校友募款的(endowment) 的传统有关。而校友是捐赠的主力。若不把学生当人,学生日后断不愿开支票捐款。常靑藤学校中,康奈尔的财力,虽仅在小康水平,也有62亿美元。腰包最鼓的是哈佛基金,364亿美元。其次是,耶鲁239亿美元;斯坦福214亿美元;哥伦比亚大学92亿美元。中国最顶尖的名校,近年也设立了发展基金,规模最大的有40多亿人民币,约是哈佛的1/60。几年前,大陆留学生张磊向母校耶鲁捐赠888万美元,网上舆论颇多指责,批评他不爱国。我想,中国的教育官员应不难理解张磊的决定。

  
观察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大学是它的影子。过去十年间,中国对大学的并校、扩建、改名,初衷虽良好,结出的一些果实却不幸。因为并校,不少传承悠久的老牌大学就此衣冠不存,历史一笔抹去,校友的集体记忆与归属感从此断裂。我多次听到朋友们对他们已故母校的怀念与失落感。据说,也有大学在改建时,觉得老校门不气派,改换门庭。校友回母校,已不敢相认;若以中国式的改名,麻省理工学院(MIT) 恐怕也早就变成美国科技大学了。

  
母校这个词,造得很合意:以校为母。我坦白,我是有母校情结的。据说,复旦近年在网上被评为中国最浪漫和小资的大学,指的应是她温情友爱开明宽容的一面。复旦可能没有中国最美的校园,但校友珍惜其一草一木。复旦仍保留着那个有点显窄、不够气派的红砖校门。

  
对母校的评价,我们从来难以客观:自己可评头论足,却容不得旁人说三道四。在高考录取率仅为5%-6%的八十年代,这个叫大学的地方,与我们的命运绑得太紧,深入骨血,难解难分。五湖四海的七人,十平米的宿舍,泡水打饭,熄灯卧谈,分配工作,迟到的青春期,以及几无隐私的四年同居。我们这代人的包容,是在彼此的呼噜和磨牙声中炼成的。出门在外,即便从不相识,“校友”二字,如同无产者听到《国际歌》的召唤,就够了。

  
写于北京




 回复[1]:  科长 (2015-05-27 20:41:51)  
 
  中国需要怎样的专栏作家?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张力奋

  


  
我从来没写过专栏。一直不敢动此念头,是深知专栏可让作者寝食不安。3月31日,我辞任FT中文网总编辑,答应写个专栏。动静不敢大,先双周一篇。2003年,我在伦敦介入创办FT中文网,看她降生、挣扎、存活,帮着把一个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带到世上。之后十二年,占我精力最多的可能就是发掘专栏作家,摆一个思想的花市。这些年,我对我们的专栏作家多有“侵扰”,现在是还债的时候。

  
FT中文网上,有两类专栏作家:从伦敦飘洋过海的英国派,和中国本土派。英国派的代表人物,有论辩强悍、纵横政经、常把论敌逼得喘不过气来的沃尔夫;有八十一岁才荣休、一辈子反主流的布里坦,毕生追寻一个问题“资本主义与人性”;有以调侃“哈佛商业评论”为乐的凯拉韦。她性情羞涩,对矫情的管理教条却痛辣不讳,且擅自嘲;有把地域政治写得像邻家故事的拉赫曼。记得创刊初年,沃尔夫曾对我扔下一句狠话:“我的专栏能翻得成中文吗?”我请翻译部同事各自“领养”一位心气相投的专栏作家,术有专攻。朝暮相伴,译笔自然流淌每位专栏作家的语言丶个性与好恶。

  
本土的中国专栏作家,十多年间,已换了好几茬。早期的,多半是相识相知的友人或学长,如周其仁、薜兆丰、许知远、吴晓波、丁学良等。迄今,最飘逸的许知远写得时间最长。他长发已写成灰白,可惜稿酬并不见涨太多,这是我要道歉的。他的“中国纪事”,若干年后再读,会是珍贵的社会学文本;请徐达内写“媒体札记”,也未料及他的马拉松耐力,最后把公司也托付他人,黎明即起,专注码字三年多;当然,还有怒目金刚也柔情似水的老愚,用“第三眼”看中国的加藤嘉一、文气但内忍的吴晓波、读得海耶克真髓的韦森、精致读书、思考为生的何帆,无酒不落笔的丁学良,魏城“远观中国”的独特眼力。专栏作家们观点各异,无论左右,彼此冲撞,只要自圆其说,我都尊重、予以放行。记得前年专程去成都拜访八十多岁的流沙河先生,邀他写汉字之流变。他的专栏,流量并不高,是中国文化之不幸。

  
总编辑之责,如同花农,圈一大块地,扎紧四围篱笆,种下百花百草,把门打更挡风,盼其存活成长。花草有异,有清冷、有华美、有自爱。这几年,中国已出现专栏作家群,并有以专栏谋生的,这无疑是思想的市场在播种萌芽。

  
二十多年前,我留学英伦,不分门派政见,遍读了那里的专栏作家,印象深刻的就有十多位:William Rees-Mogg、Polly Toynbee、Boris Johnson、Christopher Hutchins、Mathew Parris、Will Hutton、Isabel Hilton等。他们很像伦敦街头的一家咖啡馆或酒吧,聚拢性情意气相投的人。

  


  
若问我,谁是我最敬重的专栏作家?非Hugo Young(扬雨果,见右图)莫属。他是我心目中二十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英国专栏作家。英国朝野,无论立场左右,都对他都高山仰止。他著有撒切尔传记《One of Us》。即便政见相左,铁娘子对雨果也敬畏三分。雨果,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攻读法律,毕业后进入报界。他曾任《星期日泰晤士报》政治事务编辑。1981年报业大亨默多克收购该报后,雨果因社评立场与总编辑激烈冲突,1984年告辞,加盟《卫报》,一份重量级的自由左派日报。之后二十年,他一直是坐镇的政治专栏作家,每礼拜两篇。他同时出任掌控“卫报传媒集团”、卫护编辑独立的斯考特基金会(Scott Trust)主席。2003年9月,他患癌症去世,英年凋落,仅64岁。

  
中国需要怎样的专栏作家? 我说,雨果即为楷模,虽然他有些不可企及。

  
专栏作家,多半是为影响力与眼球而写作的动物。雨果不是。《卫报》总编辑卢斯布里奇曾这样评价他的这位同事:“他从不用他的写作取悦总编辑、报主、政客或文官。他甚至不取悦他的读者。”雨果的文字,并不刻意讥讽嘲弄政客与公众人物。他把政客看作对等的一方,无情地剖析时政和公共亊务。雨果发声,至少政客在竖着耳朵听。

  
第二,雨果与统治者与权力永远保持距离。死前十天,雨果接到首相布莱尔的亲笔慰问信。病榻边,一摞资料、笔记。这将是他最后一篇专栏,一篇对新工党领袖布莱尔的严酷批评。临终前48小时,雨果在家里接到布莱尔问候电话。首相说,他惦记并崇拜雨果。当最后一个探望的朋友告别病榻时,雨果特别叮嘱他,别把信任浪费在“王子”的身上。当然,这个“王子”特指风头正健的新工党领袖布莱尔。雨果在政界阅人无数,贵为首相府座上客。不过他说,在政界称得上朋友的,几个指头可以数清。他曾说,与政客们靠得太近,你就难以落笔了。雨果有个“扬雨果定律”:一国之领导人,任期一到六年,即走下坡路。基于此,作为工党支持者的他,曾公开著文,要求工党首相布莱尔下台。

  
第三,雨果虽好恶分明,却崇尚“费厄泼赖”,具名士气节,一诺千金,严守游戏规则,赢得各党各派信任。长达30年,他有与政要、大法官、外交官私下午餐的习惯,了解国家政情内幕。他从不记笔记或录音。等会面一散,他会根据记忆把谈话纲要立即整理出来,不假任何修饰,变成他的档案,蔚蔚大观。在遗嘱中他明确说明,因与被访者有君子约定,这个历史秘档在他去世后必须毁掉,永不得见天日。他死后,他的遗嘱执行人和同行觉得可惜,决定就此秘档的处理,征询所有当事人的意见。结果,数百位仍在世的当亊人,包括多位首相,为向雨果致敬,一一签字同意公开秘档。这就是2008年出版、轰动英美政坛的“扬雨果秘档”(Hugo Young Papers,目前并无中译,只有英文版)。不过,布莱尔首相脸皮嫩,压下了他的午餐谈话。

  
专栏作家,有的笔力恒久,有的很快灯干油尽。我尚不知道自己命归哪类。所幸活在中国激变时代,码字者缈小,世局却崇大。

  
当下全球传媒业黯淡,新闻人低首愁眉,扬雨果令人想起崇高、永恒与尊严。他是跨国界的。在专栏的开篇,我纪念这位前辈,立一个或许永远无法超越的门槛,幻想中国的思想花园,呼吸她应有的芬芳与自由。

  
写于美国旧金山半月湾度假中

 回复[2]: 也就一垃圾学校 张三 (2015-05-27 21:13:36)  
 
  这张某某也应该是住六号楼的,也好意思叫嚣什么延续血脉、什么人。人家口口声声所谓北大人,好歹还有个五四暴恐的念想,复旦除了两毛七分的大排,还有什么?

  
没有学术独立,什么都是浮云,跟哪国的四流学校都没有可比性。

  
绝不敢认这是什么劳什子母校,倒是很怀念国泰隔壁的母所,瑞金路上的母园。

 回复[3]: 我刚想竖拇指 小草 (2015-05-27 21:32:24)  
 
  看到二楼发言,如何是好?

 回复[4]:  小草 (2015-05-27 21:36:18)  
 
  这世界越活越失望。

  
唉,明天去抱养两只狗吧。

  
起码,我依然觉得.....美好,美好!

 回复[5]: 30年前的 科长 (2015-05-28 11:26:53)  
 
  

 回复[6]: 复旦新版宣传片被指抄袭东京大学 科长 (2015-05-28 13:31:35)  
 
  昨日,为迎接110周年校庆,复旦大学发布了新版官方宣传片,随后被指涉嫌抄袭,与东京大学的宣传片高度相似。

  
对此,复旦大学宣传部副部长、该片制片人否认抄袭,“创作剧本的过程是独立的。”该片制作团队,主要来自复旦大学与上海某视觉工作室。今早,南都记者致电该片导演何易,对方以正在开车为由,拒绝接受采访。

  
网友:复旦宣传片抄袭东京大学

  
5月27日,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日,复旦大学发布了一个名为《To My Light》的宣传片。该片时长4分钟50秒,与传统的高校宣传片形式迥异。

  
在英文叙述背景音下,一名复旦毕业的女性试飞工程师,身穿飞行服漫游校园,最后脱下飞行头盔,开始新的旅程。

  
该片特意选在校庆日发布,并在一周前提前预热,多次发布预告。校方对该片定位是:“美丽科幻+人性叙事+硬朗大片”。

  
但该片上线当天,即被多名网友质疑抄袭,引发争议。

  
公众号“天黑动物园”发文《复旦大学最新宣传片被曝抄袭日本东京大学?》,称复旦的宣传片,与日本东京大学2014年的宣传片《Explorer》非常相似。

  
后者情节为,一名东京大学毕业的女宇航员,身穿宇航服漫游校园,最后脱去头盔。两片的创意、镜头、文案甚至画面等多处细节,均高度相似。

  
随后,质疑声音逐步扩大。在复旦大学发布宣传片的官方微博下,许多网友留言评论,质疑校方有抄袭嫌疑。有网友提出,如果确认是抄袭,“是绝对不可原谅的”。哲学系77级校友“光老顽童”称,“看到母校的新形象片,以及东京大学的短片,我无地自容。两个短片在创意,画面,人物,艺术手法解说风格上都几乎一模一样。请复旦校友联名要求校方对此抄袭事件作出解释”。

  
官方回应:创作剧本过程独立

  
据复旦大学官方微信,该宣传片的摄制团队解释:“像复旦这样的大学,能否避免以做文稿的方式做片子?我们想做一点突破,希望海内外校友和关心复旦的各界人士能够包容这种尝试。”

  
该片制片人、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腾育栋称,片子是根据复旦大学2009届毕业生乐娅菲的真实经历改编。她于复旦大学力学系毕业,目前是中国商飞公司民用飞机试飞中心仅有的两名女性试飞工程师之一。

  
复旦的宣传片是否受到东大宣传片《Explorer》的影响?

  
对此,制片人腾育栋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否认,“我们是从校友事迹写的本子,选题不同。我们创作剧本的过程是独立的。”

  
南都讯 记者张少杰 发自上海

  
事实+

  
那些涉嫌抄袭的宣传片

  
2009年,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完成。但有网友当时爆料称,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的新版宣传片,竟然是抄袭BBC在2007年播出的COUNTDOWN系列。有网友看了2个视频对比后,惊讶地表示,央视“又出糗了”。

  
据台湾“今日新闻”报道,2009年,前台湾东森台主播廖筱君转战亲绿媒体三立台湾台,三立电视台为迎接她的加入,特别制作2支宣传广告,并且在三立所属各台强力放送。不过,却被眼尖的网友爆料“抄袭大陆央视的创意”。

  
两支广告片都采用红、白两色为主色调;走道尽头的三个高脚椅;主播以充满自信的神情,从走廊底端往前走到镜头前;还有,主播等电梯时按下“往上”的按钮等桥段几乎如出一辙。

  
俄罗斯著名社交网站“生活日记”的一位网友2012年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言论称,奥巴马竞选总统宣传团队抄袭了普京团队的创意,用女孩的“第一次”吸引眼球。

  
旅美作家李麦逊质疑张艺谋在2003年为成都拍摄的城市宣传片《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其中的创意和思路抄袭成都作家鲜琦的文学作品《新桃花源记》。记者联系上鲜琦,并向他索要了《新桃花源记》的文字内容以及成都宣传片,并由他指出了二者雷同的细节。

  
2011年,可谓是三星和苹果的全球诉讼年,世界各地都有两公司的诉讼官司,不管是谁抄袭谁,总之,二者的许多产品在外形和功能上都极其相似,甚至连其宣传广告都极其相似,不过,这一次可以肯定的是,三星在模仿苹果,主打家庭温馨风。(腾讯新闻综合环球网、东南商报报道)

 回复[7]: 中国人没有什么祖国或母校 张三 (2015-05-28 22:11:56)  
 
  烂校都是自证的,能同时证明下吾自古以来的英明也不错

  
那个国跟祖无关,那个校跟母无关。跟祖有关的,礼义廉耻温良恭俭让的国早就彻底亡了。反共爱国和反共恨国的中国人的主流嘴脸,也都是很好证明。

  
完全脱身开来,才能离人类近点。

  
深情地说祖国说母校的,基本都是本人有问题,如这个自我感觉良好,讴歌“习大大反腐”的荣誉总编一样。

  
微博上看来http://www.weibo.com/1587303135/CjVRte2WP

  

 回复[8]: 复旦大学宣传片被指抄日本 校友:无地自容ZT 副股长 (2015-05-29 09:39:39)  
 
  

  
昨日,为迎接110周年校庆,复旦大学发布了新版官方宣传片,随后被指涉嫌抄袭,与东京大学的宣传片高度相似。

  
对此,复旦大学宣传部副部长、该片制片人否认抄袭,“创作剧本的过程是独立的。”该片制作团队,主要来自复旦大学与上海某视觉工作室。今早,南都记者致电该片导演何易,对方以正在开车为由,拒绝接受采访。

  
网友:复旦宣传片抄袭东京大学

  
5月27日,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日,复旦大学发布了一个名为《To My Light》的宣传片。该片时长4分钟50秒,与传统的高校宣传片形式迥异。

  
在英文叙述背景音下,一名复旦毕业的女性试飞工程师,身穿飞行服漫游校园,最后脱下飞行头盔,开始新的旅程。

  
该片特意选在校庆日发布,并在一周前提前预热,多次发布预告。校方对该片定位是:“美丽科幻+人性叙事+硬朗大片”。

  
但该片上线当天,即被多名网友质疑抄袭,引发争议。

  
微信公众号“天黑动物园”发文《复旦大学最新宣传片被曝抄袭日本东京大学?》,称复旦的宣传片,与日本东京大学2014年的宣传片《Explorer》非常相似。

  
后者情节为,一名东京大学毕业的女宇航员,身穿宇航服漫游校园,最后脱去头盔。两片的创意、镜头、文案甚至画面等多处细节,均高度相似。

  
随后,质疑声音逐步扩大。在复旦大学发布宣传片的官方微博下,许多网友留言评论,质疑校方有抄袭嫌疑。有网友提出,如果确认是抄袭,“是绝对不可原谅的”。哲学系77级校友“光老顽童”称,“看到母校的新形象片,以及东京大学的短片,我无地自容。两个短片在创意,画面,人物,艺术手法解说风格上都几乎一模一样。请复旦校友联名要求校方对此抄袭事件作出解释”。

  
官方回应:创作剧本过程独立

  
据复旦大学官方微信,该宣传片的摄制团队解释:“像复旦这样的大学,能否避免以做文稿的方式做片子?我们想做一点突破,希望海内外校友和关心复旦的各界人士能够包容这种尝试。”

  
该片制片人、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腾育栋称,片子是根据复旦大学2009届毕业生乐娅菲的真实经历改编。她于复旦大学力学系毕业,目前是中国商飞公司民用飞机试飞中心仅有的两名女性试飞工程师之一。

  
复旦的宣传片是否受到东大宣传片《Explorer》的影响?

  
对此,制片人腾育栋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否认,“我们是从校友事迹写的本子,选题不同。我们创作剧本的过程是独立的。”

 回复[9]: 看看到底抄得怎么样 科长 (2015-05-30 07:42:29)  
 
  

 回复[10]: logo也抄袭?要疯了... 搬送業者 (2015-05-30 07:51:55)  
 
  http://xw.qq.com/tech/20150529070528

  

 回复[11]: 再看看这个哈哈 科长 (2015-05-30 07:44:34)  
 
  


  
复旦大学的110周校庆LOGO与苹果的Touch ID标志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也引发复旦大学遭遇了侵权指控。

  
相关的指控称,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LOGO的反射片与Touch ID指纹模样的标识高度相似,并认为复旦大学110周年的校庆LOGO就等于是将Touch ID转了个面一样。如同日本网站Kotaku最初的报道那样,中国网民其实早就将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LOGO与Touch ID进行了比较,并认为二者几近吻合。

  
近日,复旦大学为迎接110周年校庆,制作了官方宣传片,但此宣传片随后被指涉嫌抄袭,指控认为此宣传片与东京大学的宣传片极其相似。为此,复旦大学还就此视频事件进行了道歉,并撤销了这一宣传片。不过,复旦大学目前还未就校庆LOGO事宜发表评论意见。

 回复[12]:  科长 (2015-05-30 07:58:10)  
 
  110周年就是这么被坑的

  
5 月 28 日,复旦大学校庆日的第二天下午 5 点 59 分,复旦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突然”又推送了一条长达 12 分钟的“校庆宣传片”,而此前一天隆重推出的新版“形象片”“To My Light”刚被删除。

  
但复旦大学“形象片”涉嫌抄袭东京大学的消息,早已不可遏止地冲上了微博热搜榜。

  
这一天里,作为制片人,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滕育栋的两次表态也略有不同。

  
早上他在回应《南方都市报》时坚持“创作剧本的过程是独立的”;而晚上澎湃新闻刊出的专访稿件里,他虽然仍认为宣传片所表现的主角事迹和故事是复旦的,但承认在拍摄技术上“比较多地参考了东大短片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澎湃的报道见阅读原文)。

  
同时滕育栋称:“接受批评和质疑,随时准备接受应有的处理,并对学校声誉造成的伤害深感自责,真诚道歉。”学校里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滕育栋很可能将被免去新闻中心主任一职。

  
那么,这样一部“复旦形象片”当初是怎么上线的呢?

  
深度参与了这部“形象片”的剧组人员小 A 向本报记者透露,这部“形象片”并非正式的形象片,它在宣传口径上一直是“供外事场合播放”,也因此全片采用全英文旁白、不配字幕的做法。

  
事实上,复旦一共准备了两部形象片,制片人都是滕育栋。但他投入更多精力的这部“To My Light”没有得到太多经费,因而此前称该片“耗资百万”的说法并不确切。不过小 A 无法确认另一部形象片是否就是 28 日下午推送的那条视频。

  
至于故事原型,小 A 称,在看到复旦大学力学系毕业、参与中国商业大飞机试飞的校友乐娅菲的事迹后,滕育栋表示“不能是一般的包装,一定要拍成一个片子”。

  
滕育栋坚持要拍乐娅菲,是因为复旦一直以文、理著称,要改变这种印象,拍一位力学系毕业生正是一个全新的思路。滕育栋想要拍的,就是一部和以往都不同的片子。

  
此外,“服务国家”这类主题在滕育栋早年的媒体经历中极为常见。2012 年他带领复旦大学团委机关报《复旦青年》拍摄当年复旦“一二·九”合唱视频《着调中国》时,就有很大一部分拍摄对象选自服务边疆的复旦校友,而他主持策划的《复旦青年》十八大特刊中,就有一叠专门报道复旦校友“服务国家”的事迹。

  
这个思路并非没有人质疑。

  
在上学期举行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滕育栋和参与讨论的人员看了多所大学的形象片,其中就包括东京大学的那部“Explorer”。据另一位参与了那次讨论的匿名人士称,滕育栋当时就觉得东大的那部片子非常好。

  
不过当时有人觉得滕育栋的思路和东大形象片太过接近,是否要改一改。但滕育栋坚持己见,他觉得这个故事的主线人物既然是复旦的真实人物,就不必在乎可能存在的相似。滕育栋向剧组强调:“你们不要怕相似,你们应该比他们做得更好。”

  
然而东大的形象片“Explorer”此前网上盛传是由老牌广告传播公司奥美集团下属的日本奥美制作,奥美中国的公关人员黄梦舟也确认了此事;不过澎湃新闻则援引东京大学广报课(宣传部)八木桥老师的话称该片“由东京大学自己的团队制作”。

  
可滕育栋带领的剧组,一部分是复旦的学生,另一部分则是“上海某电视台出的人”。据小 A 称,因为经费并不充足,滕育栋又逼得很紧,制作团队成员与他也有多次不快。

  
据一位曾经在《复旦青年》和滕育栋一起工作的学生表示,这确实是滕育栋布置工作的风格。他告诉本报记者,滕育栋在做选题时候常常会提几个标杆性的作品来要求同学,并会告诉实施者,要以此为标杆做出有特色的东西。“常常有同学因为不能理解他的思路,或者做出的东西不够好而与他发生争执。但滕育栋的思路一旦确定,谁都改不了。”

  
此后,据滕育栋在澎湃的专访中透露,“To My Light”形象片的拍摄时间始于今年四月。而小 A 则称拍摄“加码”的时间更短,是从五月初开始,距校庆仅有不足一个月的时间。甚至到复旦大学官方微信和微博账号开始逐步推送该片宣传信息时,片子仍没剪完。

  
滕育栋也在澎湃的专访中承认:“因为赶时间想尽快做出来,在送审时,没有向学校有关部门全面汇报拍摄的过程和背景情况。”

  
即使在“形象片”接近完成的阶段,内部的质疑仍没有停止。据一位能接触到核心讨论的人士给本报记者透露的消息,到最后,还有人提出这部片子和东京大学的形象片太像了,能否只在校友联谊会上播出,不放到网上,但滕育栋拒绝。

  
在当时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滕育栋强调宣传已经铺开,既然已经投入这么多,“这种与众不同的复旦故事不应该放弃。”

  
事实上,滕育栋在此前媒体经历中的表现都相当出色。复旦大学团委机关报《复旦青年》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开始扩版、制作深度报道,乃至于在十年前的百年校庆时做出了“百版”的“鸿篇巨制”。调任复旦大学新闻中心主任后,亦有人评价他把复旦的外宣工作“提高了一个档次”。

  
然而这部“To My Light”堪称他的“滑铁卢”,上线的当晚就被指涉嫌抄袭。此事甚至产生了国际影响,5 月 28 日傍晚,日本 TBS 电视台“新闻之眼”栏目报道了复旦大学形象片涉嫌抄袭东京大学的消息。雅虎日本也发布了视频报道,通过多人街采,表达了各方对此事的态度,且多为质疑的意见。

  
不过当本报记者致电东京大学时,得到的回应称:今天已有人来询问过此事,但东大还不掌握相关情况,由于事实不清楚,仍需确认,无法给出回答。“而复旦大学校方还没有来沟通过。”至于今后的应对,东大尚未有考虑。

  
同时奥美中国则称东大形象片和中国公司无关,不会回应,而本报记者还无法立即联系到奥美日本置评。

  
事实上,对于复旦形象片是否确属抄袭,学界、业界也有争论。

  
像同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领域的教授袁秀挺就认为,复旦的形象片开头、结尾的设定,一些画面的细节安排,都和东大高度相似,可以推定:复旦的不少创意点的确来源于东大;但复旦的视频内容是根据乐娅菲的经历重新创作,是复旦大学自身的表达。袁秀挺认为从法律上讲创意雷同不涉嫌抄袭。

  
本报记者联系到的另一位在传媒公司工作的编导认为,视频抄袭的界定只能考虑“画面雷同”。她认为参考文字作品的认定办法,“有 5 处以上雷同属于轻度抄袭,10 处以上是严重抄袭”。

  
根据网友的归纳,两部形象片构图完全一致的画面有三处,微信公众号“假装在纽约”则分析称有 9 个相似的中段场景,“其中 6 个较为相似,3 个一般相似。”

 回复[13]: 让坏事变好事 搬送業者 (2015-05-30 08:15:53)  
 
  复旦可以把该事件作为每年新生入校教育的一环,让今后的每一代复旦人都知道,自己的前辈们曾经错过,永远不能再错。辩论相似不相似已毫无意义,没有创新,这本身就很没面子了,如果是三、四、五流大学这么做了,还能有情可原...

 回复[14]:  南海浪 (2015-05-30 12:04:59)  
 
  上海萬博的主題歌餘音繞樑

  
------

  
スカパー240チャネル カンヌ國際映画祭授賞式放送中

 回复[15]:  单行道 (2015-05-30 14:29:29)  
 
  大学只要有那些什么破团委,党委机关存在,中国就不可能出现一流大学。

 回复[16]:  南海浪 (2015-05-30 15:01:08)  
 
  單行道,很久沒見, 瓜瓜酒泡好了沒有?你說得對啊,你看下面學校機能部門排列順序:黨委(辦公室,祖籍部,宣傳部,統戰部),紀委,工委,婦委,團委。。。

  
http://www.shmtu.edu.cn/department/index.htm

 回复[17]:  复旦又陷抄袭门:新版宣传片被指抄袭慕尼黑工业大学 科长 (2015-05-30 15:03:49)  
 
  #复旦宣传片又陷抄袭门#28日,复旦110周年校庆宣传片被指涉嫌抄袭,与东京大学宣传片高度相似。被紧急撤下3小时后,新版宣传片悄然上线.有网友指出,新版明显抄袭慕尼黑工业大学宣传片。

 回复[18]:  单行道 (2015-05-30 16:07:22)  
 
  南海浪记性好哦,还记得我的瓜瓜酒。呵呵,浸泡都快3年了,味道比预料的好得多。有机会也请你尝尝。

  
>新版宣传片悄然上线.有网友指出,新版明显抄袭慕尼黑工业大学宣传片。

  
哈哈,这复旦也太背了点。不怪复旦抄袭,只怪网友指责的也太快了。

  
这年头中国人满世界跑,什么世界一流的二流的,或者野鸡的不入流大学,哪里没有中国学生。只要你敢抄袭,就立刻有人能发现。这叫复旦怎么办?

 回复[19]: 复印大学 副股长 (2015-05-30 19:31:51)  
 
  有人给复旦改名字说该叫“复印大学”,我倒觉得叫“复写大学”,或者“复制大学”也不错!

 回复[20]: 复旦校庆快闪《我的快闪告白》全曲抄袭日本 AKB48 《 恋爱幸运曲奇》(恋するフォーチュン hulihutu (2015-06-01 09:21:12)  
 
  

  
https://www.youtube.com/embed/TJsQgslMPTg

 回复[21]: 复旦这下风靡世界了 小草 (2015-06-01 10:46:02)  
 
  

 回复[22]:  南海浪 (2015-06-01 12:29:20)  
 
  hulihutu-san, 聽了。 這煲冬瓜版就是煩,煩過凡士林!

 回复[23]: 南海浪さん  hulihutu (2015-06-01 17:35:56)  
 
  社会诚信出了问题,教育也不会例外。

  
道德无底线,学霸快成学渣了。

  


  
去年8000名中国留美学生被开除 多因不诚实

  
http://news.163.com/15/0528/01/AQLPR9VE00014Q4P.html

 回复[24]:  搬送業者 (2015-06-01 19:06:47)  
 
  美国总统女参选人辱华 声称中国人擅长考试没想象力

  
http://news.ifeng.com/a/20150527/43850914_0.shtml?_share=weixin&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回复[25]: 朱永嘉成烂大教授了 张三 (2015-06-02 22:18:11)  
 
  记得进去前是讲师;出来后当然更没资格没回去。现在退休待遇是谁批的,啥时候批的?

  
http://www.weibo.com/u/2818205280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