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字体∶
王怡:谁对这个国家还有盼望?

转贴 (发表日期:2015-01-05 18:58:08 阅读人次:2704 回复数:12)

  王怡:谁对这个国家还有盼望?

  


  
街边的食店、杂铺,老板或伙计站上凳子,更换印着“习大大和彭麻麻”的中国梦年历。食客问,买的还是送的。多半乐呵呵地答,送的。这一举动,并不表明他们对新的一年,怀着盼望。按着哈维尔的分析,这与几十年前,父辈在店门口悬挂“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标语,如出一辙。人们并非相信,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有助于生意兴隆。但他们十分确定,缺乏这一标语的遮盖,极可能不利于自家生意。

  
圣诞节那天,湖南高校的一群女生,身着汉服,手举标牌,上面写着,“抵制圣诞,中国人不过外国节”。这与两个月前,画家集体跪拜名师的一幕,相得益彰。有时候,盼望的确是从否定什么,或抵制什么开始的。那么,在近年来的文化保守主义潜流中,他们到底在盼望什么呢?座上名师的境界,高过了杂货店老板呢,还是三教九流,都在同一条船上?

  
但跳船的人,越来越多。是对社会心理一次次的重创。大面积的裸官与老虎,成吨的钞票,和权色交易,所摧毁的并不是看得见的制度,而是看不见的盼望。金钱和性,是一种世俗的宗教力量。它们提供一种救赎,就是把我们从卑微中拯救出来的,一种身份认知。

  
在旧时代,很多人只要坐到周徐令苏的位置,这位置本身就足以提供巨大的宗教价值。在位的荣耀,一切衣食住行的特权与待遇,尤其是为他人命运作决定的感觉,已足以使他们获得与众不同的身份认知。权力本身就足以打造一种世俗的救赎。因此,很多古人都会仔细地行使权力,主要不是利用权力谋财谋色,而是利用权力谋取历史上的地位,人群中的荣耀,及影响和决定他人利益的成就感。

  
回顾1793年的元旦,马嘎尔尼是来华的英国公使,他虽未叩开贸易大门,却趁机观察清末社会,得出结论说,“中国人没有宗教,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做官”。对古代的士大夫来说,做官确是一种宗教。其中当然包含了吃得比别人好,穿得比别人暖的部分,但这种宗教最深远的核心价值,乃是光宗耀祖,和名垂青史。很多人为此目的,宁愿在金钱和情色上克制自己。很多早年的共产党人,也是如此。

  
而薄周徐令苏的落马,其中有深意,远超过反腐的形而下议题。在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可以宣称,在今天的中国,做官已不再是一种宗教。金钱和性,已赤裸裸地成为人们获得身份认知的,普遍的和最后的救赎之道。

  
这意味着,你只是愤怒和震惊于高官的腐败,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大多数人对他们的愤怒与震惊中,都包含和隐藏了更深的羡慕和绝望感。人们在潜意识里说,狗日的,他们总算实现了人生目的。他们这辈子得到了所盼望的。而我们呢,我们中的许多人,在这最可怜的救赎之道上,都是局外人。

  
今日中国的真正危机,不是腐败,而是连同“反腐”,都与“腐败”一样,被捆绑在同一种、单向度的盼望中。换言之,谁对这个国家还有更高的盼望?谁对自己的人生,还有超自然的、或形而上的期许呢?如果社会的盼望,与薄周徐令苏等人的盼望;如果高校女生的盼望,与小业主的盼望,都惊人地相似。那么,把这些人抓出来示众,在社会心理的意义上,不过是使人们更加如饥似渴而已。

  
《圣经》中说,“只是所见的盼望不是盼望,谁还盼望他所见的呢?但我们若盼望那所不见的,就必忍耐等候”。新的一年,极有可能的是,每个人仍在否定一些什么,却无法肯定什么。每个人都在忍耐,却不确定忍耐的目的。可见的令人伤感,不可见的依然不可见。

  
从这个视角看,年初,马航令人心悸的MH370失联事件;年末,《星际穿越》一片,在中国近7亿票房,掀起人人玄思五维空间的现象,这两个非本土的事件或作品,对国人宇宙观的冲击,大过一切社会事件的总和。发生在空中的灾难与救赎,与昆明火车站的暴力恐怖事件,将一个无可逃遁于天地之间的人生处境,生动而残忍地排列出来。

  
这意味着,我们对这个国家的盼望若不大过天与地,就根本算不上什么盼望。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民间推手;无论反腐,还是政改;在新的一年,人们需要新的救赎。不是对于将来不可知的改变的理想,而是在一切尚未改变时,就足以安慰我们的救赎。

  
1843年,狄更斯写出他的五个圣诞故事的第一篇,《圣诞颂歌》。评论家说,这一系列圣诞小说,是狄更斯对英国“饥饿的四十年代”的民众苦难的回应。他热爱生活,却憎恨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这一点,正是圣诞与元旦的区分。元旦,只是一个横向上的时间点,如果你在这个点上,憎恨你所生活的社会,你就不可能同时热爱生活。圣诞,却是一个纵向上的时间点。就如《星际穿越》的故事一样,你可以在这个点上,斥责一个糟糕的社会,又同时热爱生活本身。

  
就横向上的时间点而论,黑格尔宣称,“中国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按他的说法,儒家传统并没有带来我们对这个国家更高的盼望。年年难过年年过,没有终极的意义。因为一个纵向上的时间点,没有闯入我们中间,形成历史。

  
1896年,梁启超首次使用“世纪”一词,称这是西人以耶稣纪年指一百年为期。从此,“世纪”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对一个时间性的人类社会的通用描述。1900年后,“世界”一词,亦在文献中取代天下和万国,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称谓。一个纵向上的时间点,从那时开始,闯入我们中间。但迄今为止,我们很难说,中国已经形成了黑格尔所谓的“历史”。

  
按着《星际穿越》的逻辑,对这个国家的更高的盼望,与政治无关,与领袖无关,甚至与制度变革和GDP增长也无关。盼望在于一个纵向的时间点上,爱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的出现。真正的,明年复明年,必将一再重复的悲剧是,建筑工若不爱那些住别墅的人,他们修出来的就不是别墅,而是监狱。教师若不爱自己的学生,他们传授的就不是知识,而是犯罪手段。政府若不爱纳税的公民,他们的统治就不是统治,而是奴役。

  
没有盼望的社会,也没有是非的判断力。憎恨罪人、却不憎恨罪恶本身的人,也不会生出超越的盼望。在新的一年,若没有一个高于中国的梦,中国就最终只是一个梦。

  
2014年12月31日

  
来源:澎湃新闻元旦社论,未删节版




 回复[1]:  邓星 (2015-01-06 15:02:04)  
 
  “中国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

  
从中产生。” 引用得对。

 回复[2]: 明显妄图打倒全体中国老百姓 张三 (2015-01-06 20:36:11)  
 
  何必通过这些话绕来绕去的?

  
“‘中国人没有宗教,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做官’”

  
“今天的中国,做官已不再是一种宗教。金钱和性,已赤裸裸地成为人们获得身份认知的,普遍的和最后的救赎之道。”

  
“因为大多数人对他们的愤怒与震惊中,都包含和隐藏了更深的羡慕和绝望感。人们在潜意识里说,狗日的,他们总算实现了人生目的。他们这辈子得到了所盼望的。”

 回复[3]: 呵呵,我对这个国家有盼望 夏雨 (2015-01-07 23:47:42)  
 
  。当下的制度法律(所谓的)政策潜规则之下,老百姓会在“愤怒与震惊中,都包含和隐藏了更深的羡慕和绝望感”,对这,我一点也不觉得意外。

  
很正常,很自然。人性而已。

  


  


  
。所谓反腐,只不过是一群贪官反对另一群贪官而已。

  


  
。人们说,反总比不反好。狗咬狗,一嘴毛,咬得越多越好,多咬死几条总是对社会对百姓有利的。

  


  
。我也希望多咬死几条,

  
但又希望被咬的狗最好也厉害一点,不要甘心被咬的命运,要勇于起来反咬。

  
以局外人的眼光来看,在道德层面上,咬与被咬的一泡货色。

  
譬如他们都腐化。

  
又譬如薄周坏,搞了不少冤案假案,习上台也一样坏,大势抓人。

  


  


  
。对老百姓来说,与其羡慕和绝望,不如把心思集中在看戏上。

  
看戏嘛,有绝地反击的剧情,戏才好看。希望双方是龙虎斗,两败俱伤。最好不要让一方总是一味地胜利。那样才对观众有利。

  


  
----两个魔鬼打架,也许会打出一点民主的苗头来。

  

 回复[4]: 中国老百姓热爱暴恐 张三 (2015-01-08 00:13:20)  
 
  第一时间:

  


  


  


  


  

 回复[5]:  金枪鱼 (2015-01-08 13:36:08)  
 
  批美国搞监控不余遗力

  
对百姓搞监控冠冕堂皇

  

 回复[6]: 中国人民阅读环球时报相关社评的心情 张三 (2015-01-08 23:39:39)  
 
  

  


  
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5-01/5365999.html

  

 回复[7]: 张三来评一评,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深谷 (2015-01-09 07:38:59)  
 
  反伊斯兰的恐惧 欧洲正滋长

  
2015-01-08 联合报 编译冯克芸/综合报导

  
德国柏林、德勒斯登等城市五日才出现大批反穆斯林移民组织上街示威,法国七日

  
就发生周刊因常开穆斯林玩笑而遭暴力攻击,凸显欧洲反伊斯兰情绪高涨,潜藏的

  
文化冲突隐隐浮现。

  
德国左派国会议员龚本第说:「整个欧洲都有一种焦虑,一股反伊斯兰的强烈恐惧

  
正在滋长。」

  
德国的「欧洲爱国者反对西方国家伊斯兰化」组织(Pegida,简称「佩吉达」),

  
五日仅在德勒斯登一地,就吸引了一万八千名支持者上街游行。虽然另有数万名德

  
国人为呼吁包容也上街示威,但英国极右派组织「保护英格兰阵线」前主席罗宾森

  
却隔海唱和,支持佩吉达。

  
龚本第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这股反伊斯兰现象并非因经济危机而起,德国经济并

  
不差,德勒斯登市甚至少有几个穆斯林,这股恐惧来自民众从媒体上看到中东伊斯

  
兰圣战士的暴行,欧洲人虽未置身穆斯林世界,却自觉遭受攻击。

  
法国目前是欧洲最多穆斯林居住的地方,当地极右派的民族阵线经常发表反移民言

  
论,挑起民众恐惧,针对「伊斯兰化」的论辩也动摇人心。

  
法新社引述一位匿名的欧洲外交官说,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常转为敌意。以

  
瑞士二??九年针对清真寺兴建尖塔举办的公投为例,那些住在偏远乡村、最不受影

  
响的人,反而是最敌视清真寺尖塔的人。

  
除了恐惧,近年来因为叙利亚内战、伊斯兰国横行伊拉克等事件,造成大批穆斯林

  
难民涌入欧洲,为欧洲人带来压力。即使是最以自由派态度自豪的瑞典,面对高达

  
十万人申请政治庇护,也使主张反移民的该国极右派民主党快速成长,瑞典总人口

  
也不过约一千万人。

 回复[8]:  二进宫 (2015-01-09 16:03:19)  
 
  装屈原你得死一下试试

  
没死的都不是屈原

  


  
五十步笑百步,我们都痛快痛快嘴吧

  

 回复[9]: 中文不能当新闻看,没有例外 张三 (2015-01-09 19:22:28)  
 
  比如第一段第一句,“德国柏林、德勒斯登等城市五日才出现大批反穆斯林移民组织上街示威”和“法国七日就发生周刊因常开穆斯林玩笑而遭暴力攻击”有因果关系,也只有华人想得出来,还什么凸显。而且前者口号也是反欧洲被伊斯兰化,这不等于反穆斯林。也不是才,而是有了一两个月n次游行了,也只代表少数,遭到主流各方一致抨击,在原西德各州完全没市场。

  
台媒丝毫不比中媒更可靠。港媒也只有极个别例外。

  
外媒中文版,大概也就共同网基本能与原版相当,bbc也还算一般。

  
国际问题的报道只能看国际的国际文报道。西方各国最靠谱的还是各国本国媒体本国语文的报道。

 回复[10]: 非常高兴的发现张三的地方似已被穆斯林占领. 深谷 (2015-01-14 22:31:51)  
 
  盼望他一定要坚持地支持下去.少惦记些日本.

  
何清涟的博客:

  
He Qinglian ‏@HeQinglian 1月11日

  
推荐:有国际视野的推友,请务必读这篇文章,加深理解法国巴黎查理周刊受袭之事。【读书笔记】孤单的美国:欧洲穆斯林化与西方的衰落

  
http://weibo.com/p/1001603796644201140832?sudaref=www.google.com

 回复[11]:  东京博士 (2015-01-14 21:37:05)  
 
  他抱着地球仪每天可以换居住地(《环球屎抱》),你就少操这份萝卜芯了吧。

 回复[12]: 德国的《时代周报》 金枪鱼 (2015-01-15 14:47:45)  
 
  http://www.zeit.de/feature/freedom-of-press-china-zhang-miao-imprisonment-chinese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