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字体∶
刻骨铭心的红头巾 林少华

二進宮 (发表日期:2014-04-08 16:20:51 阅读人次:769 回复数:0)

  清明节。母亲去世后的第七个清明节。我在母亲遗像前点燃一炷香,默默跪下去。一缕青烟朝打开的窗口缓缓飘移……

  


  
近来我眼前总是闪动那方红头巾。

  


  
记忆中,从我上小学三年级时母亲就扎那红头巾,应该是母亲一辈子用的最久的纺织品。母亲也没有其他颜色其他样式的围巾,只这方红头巾。单纯的枣红色,无任何花纹。

  


  
那时候不比现在,东北的冬天格外冷,格外长,贪婪地吞并了两头的春秋两季。加上我家住的小山村孤零零蜷缩在大村子的外围,别的地方还没怎么冷的时候它就好像瑟瑟发抖了。因此,一年的大部分时间母亲都要扎这红头巾。春天用来挡风挡尘。荒凉的山坡上,母亲扎着红头巾一镐一镐刨地,一铲一铲施肥,一桶一桶担水,一株一株栽地瓜苗。秋天还用来挡风挡尘。下霜下得白花花凉瓦瓦的园子里菜地里,母亲扎着红头巾一捆一捆割苞米,一锹一锹挖土豆,一个一个拔萝卜,一棵一棵砍白菜。一年四季母亲穿的衣服都很旧,一件灰不灰蓝不蓝花不花的外衣从春穿到秋,穿得和荒草坡和庄稼地几乎没什么分别。因此,母亲身上最显眼的就是那方红头巾。放学回来的山路上,远远看见院子里那方晃动的红头巾,知道到家了;在家里肚子饿的时候,就趴在窗口或站在门前张望,望见那方红头巾由远而近,肚子就不咕咕叫了。可以说,红头巾意味着母亲,意味着家,意味着炊烟和温暖。

  


  
但印象最深和最刻骨铭心的,还是冬天里的红头巾。当时农村连磨米机也没有,由各家自己磨自己碾。我家所在的小山村因只有五户人家,磨房没有,碾房有也不成样子。下雪时呼呼涌雪,刮风时飕飕进风。母亲就一个人在那样的碾房碾谷子。她默默跟在蒙住眼睛的毛驴后面不停地用箥箕填谷子,再把碾去外壳的谷子撮进笸箩。由于没有风车,母亲就用箥箕一上一下把米颠得高高的,让谷糠分飞出去——我们叫箥米。

  


  
箥米是最累人的的活计。母亲很瘦,又老是咳嗽。箥米的时候,瘦削的双肩从单薄的棉衣下支起,两只胳膊吃力地端着箥箕,差不多每箥一次都有一声咳嗽同时响起。她头上的红头巾这时候就几乎看不出红色了,落了一层谷糠和灰尘。箥一次,咳一声,红头巾颤抖一下。有时候一连声咳嗽得太厉害了,母亲只好抱着箥箕伏在笸箩上,只见红头巾随着咳嗽声喘息声痉挛一般急剧地颤抖。那是最让上小学的我揪心的场景。很长时间里我每到一个村子就一定找碾房,进碾房就找风车。结果我所见到的几乎每个碾房都有风车,单单我们村的没有。我做梦都想风车——有了风车,母亲就不用箥米了,就可以少几声咳嗽,母亲的红头巾就可以少落一些谷糠少几次颤抖……

  


  
最后一次见到母亲的红头巾是什么时候呢?是的,是我七五年底大学毕业动身去广州那天。那天很冷很冷,滴水成冰。母亲和弟妹们把我送到火车站。母亲哭了,在我登上车门时母亲泣不成声。火车开动后,我看见母亲瘦削的双肩上因抽泣而急剧颤抖的红头巾……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