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字体∶
《私人订制》 这是一部好作业吗?

科长 (发表日期:2013-12-19 14:32:44 阅读人次:1114 回复数:4)

  《私人订制》 这是一部好作业吗?

  
2013年12月19日 09:16:18 来源:新京报

  
【编者按】 冯小刚的《私人订制》终于上映。有网友说《私人订制》是2014年度策略的娱乐版:反腐深入,传媒分化,地产嗝屁,环保继续;也有网友说,怎么越看越像《甲方乙方》啊。这部据说用来找回《一九四二》票房的命题作文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品质?

  


  
冯小刚的喜剧之道

  
冯小刚的新片《私人订制》与其说是《甲方乙方》的续集,不如说是升级版;与其说是新瓶装旧酒,不如说是旧瓶装新酒。跟《甲方乙方》相同的是故事的结构和套路,都是圆一个个荒诞的梦,但《甲方乙方》是成功者做常人之梦,而《私人订制》则是普通人梦一回权力或财富的极致。

  
《私人订制》的最大价值在于其批判现实的锋芒。片中有两大段分别是描写权欲和物欲,一个是范伟扮演的首长司机过一把首长的瘾,另一个是宋丹丹扮演的清洁工当了一天超级富婆。范伟那段尤为出彩,将当下中国的官场百态尽收眼底,直观地反映了腐败往往不是个人品质造成的,而是整个机制的产物。这个故事的细节极为丰富,笑料也非常充足,我们既笑了片中人物,同时也嘲笑了自己。因为把我们任何人放到范伟那个角色的位置,谁敢保证自己会比他更清廉呢?

  
宋丹丹这段戏是嘲讽有钱人的,但并不带仇富色彩。这种设置在《百万英镑》等影片中曾展示得更为充分。不同的是,本片对主题仅点到为止,犀利程度不如范伟那段。最黑色幽默要数中间李成儒那段,应该是冯小刚最为个人的表达。一个因拍摄大俗影片而获奖无数的导演,发誓洗心革面,从此放弃俗,追求雅,并愿意为之付出任何代价。冯小刚在拍摄《夜宴》《集结号》《一九四二》等非喜剧作品时,经常遭人批评,说他放弃自己擅长的草根精神,追求所谓的高雅,尤其是《一九四二》票房不太理想,这种声音更为突出。从这个意义讲,这里有他的自嘲,但同时隐含了他对雅俗文化的深层理解及矛盾心态。在我看来,冯小刚并不反对真正的雅,而是反感那些装腔作势、无病呻吟的伪“雅”。可惜的是,这一段情节光有设置,未能铺陈和展开,而且黑色基调未能完全转化成笑料,恐怕会限制欣赏的范围。

  
《私人订制》的结尾是一连串的“道歉”,从航班延误到生态恶化,葛优率领的“私人订制”公司派人一一出面道歉。这一升华有诗一般的意象和罔顾传统叙事的超脱,又一次让躲在喜剧面罩后的文青甚至公知冯小刚露出真相。显然,冯小刚不满足于逗观众笑,他希望观众在笑之余能静下来想一想关乎我们每个人的那些问题,其中有令人沉重的,有令人心酸的;但他知道当下的人们觉得思考太伤神,想用笑声来压倒静思,忘却现实。所以,他尝试用制药的方式,在苦涩的现实外涂上浓浓的糖衣。这便是他的喜剧之道。(周黎明)

  


  
一部粉丝电影而已

  
拍完《一九四二》之后,冯小刚彻底“还俗”了。为了突出自己的“俗根”,在新片《私人订制》中他以“一腔俗血”这个故事自嘲了一把,“奥斯卡最俗导演奖”“最俗终身成就奖”的桥段,等于冯小刚高调宣布:不是不喜欢我雅吗,我就彻底俗给你们看。

  
《私人订制》是带有一定“报复”性质的电影。《一九四二》的票房不甚理想,凉了冯小刚的心;承诺帮华谊兄弟把投拍《一九四二》的损失找补回来,热了冯小刚的眼。所谓《私人订制》的“报复性”,即投观众所好,投院线所好,冯导把自己从真正的“电影梦想”中择了出来,按市场规律办事,不管身后功与名。

  
以后,想要再目睹拍《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时,他躲在监视器后面眼噙泪花的场面,恐怕很难了。这是一个票房决定电影导演创作走向的时代,是一定要将各种优势最大化的时代。《私人订制》的优势是冯小刚+王朔+葛优,这个组合的成员红了二十年,观众已经爱上了这一口。

  
冯小刚会看重《私人订制》吗?从敬业层面看,他肯定会看重,《私人订制》是一份作业,他必须要完成它;而且它是一部喜剧,完成的过程也会让创作者觉得快乐而非沉重。但冯导不会从这部电影中得到多少成就感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私人订制》在他的电影满汉全席中,只能算一碟小菜了。

  
这道小菜仍然装点精致、酸辣可口。影片的节奏、画面、音乐拥有不错的时尚感,李小璐、白百何两大美女为影片陡增性感。范伟饰演的司机过把领导瘾的“性本善”故事,重现冯、王组合在人物刻画和台词方面的深厚功底,不禁令人遐想,如果整部电影都是这个味道就好了,可假若真是这样,在大银幕上未必能看到它。

  
影片开头黑白画面的“越狱梦”,和17年前的《甲方乙方》气质最为接近。甚至这个故事,在批判层面上是超过《甲方乙方》的。第一单元的故事如此精彩,必然会让观众对后面的故事也充满期待。但是,“一腔俗血”的自嘲路线和“有钱”的温情路线,最终让故事失去了戏剧张力。

  
好在演员的表演还可以服众。葛优仍是有点儿坏的幽默大叔,范伟的表演“电闪雷鸣”超越“卖拐系列”,宋丹丹一颦一笑皆有回味。如果对剧情不感冒,那就看演员的表演吧。这样一部粉丝电影,至少还有葛大爷。《私人订制》是今冬最滚烫的一窝“粉丝”火锅。(韩浩月)

  




 回复[1]:  科长 (2013-12-19 14:35:31)  
 
  《私人订制》公映 出品方华谊兄弟股价跌停

  
2013年12月19日 11:21 来源:文汇报 

  
冯小刚回归之作《私人订制》今天全国公映。然而,就在昨天,出品方华谊兄弟的股价大幅低开,盘中数度触及跌停,最终报收在30.78元,跌幅10.00%。此前电影圈对其票房前景十分乐观,甚至给出了10亿元的预期。现在人们普遍关心,此次股价跌停,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票房表现?

  
也许是考虑到《私人订制》是今年贺岁档里唯一的一部喜剧片,且有冯小刚的金字招牌作担保,让华谊兄弟对该片信心满满,于17日晚间在北京举行了面向机构投资者的看片会。也正因为如此,股价跌停被坊间视为机构投资者对该片不满意。事实上,有消息称,看片会后就有多家机构的投资人士抱怨影片令人失望,一篇据说是机构投资者观后感的帖子也在网上迅速流传开来。

  
记者在这份帖子里看到,一些疑似机构投资者的人士纷纷给出了对《私人订制》的负面评价,包括称该片是用最不真诚的方式咯吱观众,抱怨看片的两个小时完全虚度,以及认为该片头重脚轻、连贯性差且主题模糊。

  
事实上,随着电影与资本市场的融合日益紧密,因为一部影片而影响出品公司的股价,《私人订制》不是首例。去年贺岁档,《一九四二》和《泰囧》两部影片,也曾经分别导致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的股价出现变动。区别在于,此前影响公司股价的,都是影片上映后的票房表现。《一九四二》上映首日,2550万元的票房低于业界预期,直接累及华谊兄弟的股票在第二天跌停,直到该公司参与投资的另一部影片《十二生肖》上映,凭借良好的首日票房表现止住了跌势;与之相对应的是,因为《泰囧》的首日票房达到近4000万元,第二天便拉动光线传媒的股价应声而涨6.74%,且在此之后一路上扬。这几波股价涨跌还引发网友感叹:今后要参照票房买股票了!

  
如果说去年此时的这一波大行情,显示出票房对资本市场的巨大撬动力;那么此次《私人订制》仅仅因为一场看片后就造成股价大跌,则让人对股市能在多大程度上左右票房充满好奇。记者注意到,该片上映首日全国院线排片量达到了惊人的六成左右,显示出了院线对该片非比寻常的票房期待。有院线人士表示,相比于同档期的其它影片,《私人订制》更契合观众对于贺岁档的期待。也有人指出,观众反应才是决定票房成绩的关键因素。当然,一切都要等影片正式公映后才能揭晓。 (首席记者邵岭)

  

 回复[2]:  科长 (2013-12-19 14:38:22)  
 
  冯小刚:票房不重要钱是王八蛋

  
文/片 本报记者 倪自放 

  
冯小刚喜剧《私人订制》12月17日在京举行全球首映礼,由本报和济南新世纪电影城组织的“私人订制影迷团”五位影迷和本报记者一起参加了该片的首映礼红毯、首映仪式、电影点映,随《私人订制》剧组做客优酷土豆自制节目《星映话》,并参加了映后与冯小刚等主创的面对面交流,就这部贺岁档最受期待的喜剧大片向冯小刚提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冯小刚承认,从内容和结构上讲,《私人订制》可以称作是《甲方乙方2》,他不介意炒冷饭,冷饭炒得好会更香。

  
冷饭炒好会更香

  
票房多少他不关心

  
从内容上讲,《私人订制》为范伟、李成儒、宋丹丹圆梦的过程,非常像冯小刚前作《甲方乙方》。对此,冯小刚表示,其实《私人订制》也可以叫《甲方乙方2》,“我是为了躲避这个‘二’字,改名叫《私人订制》的。但我不认为《私人订制》是在炒《甲方乙方》的冷饭。就算是炒冷饭,那又怎样?《007》炒了多少?这饭值得炒。我一天当中吃得最香的一顿饭,就是凌晨两点多钟起来炒冷饭,最好吃,最入味。”

  
冯小刚的电影一直是贺岁档的票房大户,这也是各界对《私人订制》票房非常期待的原因。根据以往的经验,这几年每年贺岁档票房以8%增长,按照这个算法,2013年至2014年贺岁档要达到24.8亿元票房,但到目前为止只有8.9亿元,还有将近16亿元的缺口,业界有观点认为,《私人订制》票房可以达到10亿元。

  
对此,冯小刚说票房对他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观众喜欢不喜欢。“今年喜剧少,枪战片多,好像是他们开枪我负责让大家笑。我觉得还是为人民服务让观众高兴点儿比什么都强,钱不重要。当然了,钱有些时候是王八蛋,有些时候确实跟亲人一样。”

  
成全别人恶心自己

  
豁出去拿自己开涮

  
在《私人订制》三段式的故事里,范伟饰演的那一段颇为精彩。这是一个司机,他服务的三个官员都因为贪腐被查处了,他想通过葛优他们的私人订制实现当清官的梦想,接受金钱以及性贿赂的诱惑。《私人订制》于12月10日才拿到公映许可,有传言说,范伟这一段情节在审查上遇到了问题。对于艰难过审,冯小刚告诉记者,这个过程其实很正常,有时候审查的人想得多,主创想得不多。

  
为了《私人订制》,冯小刚这次彻底豁出去了,在该片三段式故事的第二段里,李成儒扮演的“低俗导演”,被认为是冯小刚导演自己的内心写照。这个导演获得了全世界各种“低俗的奖项”,一直向往“雅”。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得了一种病叫“雅过敏”,甚至再也拍不了“低俗的喜剧”了。对于王朔写的这段,冯小刚觉得挺有意思,赞不绝口。“我们拿别人开涮可能别人不愿意,拿自己开涮不会招惹谁。就像电影说的那样,‘成全别人,恶心自己’。”

  
不再单纯拍喜剧

  
结尾旨在缓解社会情绪

  
从《非诚勿扰》开始,冯小刚喜剧已经不是单纯的喜剧,还有许多情怀在里边,《私人订制》也是如此。在《私人订制》三段式故事结束后,有四大主演的道歉环节,向阳光道歉,因为污染的严重,雾霾笼罩了阳光;向森林道歉,乱砍滥伐让环境恶化;向山川道歉,为了挖煤破坏了家园;向河流道歉,环境的污染,让小时候清澈的河水变黑变脏。

  
这个道歉环节让人印象深刻,但更像是一段公益片,至于为什么在所谓的《甲方乙方》续集里增加道歉环节,冯小刚说,现在人与人之间关系非常紧张,好像更多都是在指责对方,说一声自己错了也要狡辩,所以说一声对不起其实能够缓解很多,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个社会的情绪需要缓解。

  
冯小刚告诉记者:“《私人订制》结尾道歉,也是在呼应《甲方乙方》,《甲方乙方》里葛优说,‘1997年就要过去了,我有点怀念它。’在《私人订制》里,我原来计划让葛优说的最后一句话是,‘2013年就要过去了,我有点害怕。’是针对环境问题说的。但贺岁片最后一句话是‘害怕’,不是很合适,所以我就又改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回复[3]: 大院子弟的最后一轮狂欢 科长 (2013-12-30 09:39:44)  
 
  上世纪80年代末,他们纵情江湖,笑骂人生,引领一代影视风骚,构筑了一时无两的京派文化,二十年后,他们重组天团,却难挡颓式,《私人订制》完成了他们最后的狂欢,收获了巨额票房,一脚踏进主流大圈,却透支了观众对他们的为数不多的最终信任。

  
一、

  
“就想拍个娱乐片让华谊挣点钱,别的真没多想”这是冯小刚在他的贺岁新片《私人订制》上映前对记者说的话,“片子拍得很快”则是葛优对新片的全部评价,和往常冯氏大片上映时的卖力吆喝不同的是,两位大院子弟在采访中都一致回避了对《私人订制》的评价,都是聪明人,都有起码的审美,都明白这不是部好片子,但为什么要拍呢?

  
因为要还债。

  
冯小刚还欠着华谊几部片,更何况2012年的史诗巨片《一九四二》让华谊亏了个底儿掉,当时冯小刚就豪气干云地宣布要拍一部喜剧把“亏了的钱给中军、中磊挣回去。”是的,驾轻就熟的类型,默契有加的班底,植入加票房的双重保险,让冯小刚信心满满,《私人订制》让冯小刚最骄傲的是光是前期广告植入就已经让华谊回了本,首日票房高开破纪录以及随后的超高排片率也让冯小刚出望外,“真是疯了,太开心”,钱是赚了,但与此同时,网络上一面倒的差评吐槽也到达最高峰,豆瓣打分达到史无前例的4分,有网友说如果豆瓣有负分就好了,一位和冯小刚私交不错的电影记者坦言,看完片想发个短信给导演,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过时的段子和支离破碎的情节以及矫情的道歉说教是观众不买账的原因,但《私人订制》最要命的不是这个,而是里面让人极不舒服的价值观。它的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司机要当清官的故事,中心观点是群众里面有坏人,就算有好领导都难敌坏群众腐蚀,第二个故事是说俗气大导誓要换血变雅的故事,讽刺的中心点是那种装腔作势装高雅的人,自嘲之中透着自傲,哥们我一腔俗血最光荣,第三个故事则反映的暴发户真难看,从视角来判断,你说他是平民的视角吧,里面又是各种豪华消费场所、各种形而上,跟草根不沾边,你说它是土豪视角吧它又如此仇恨暴发户嘲笑假高雅??

  
还是美国人尖锐,《好莱坞报道者》评价直指要害“一度身为无人可以挑战的中国喜剧大师,如今贡献出这样一部太俗气不连贯又不好笑的喜剧??刻意的笑点和笨拙的社会评论掩盖了本该发亮的一线卡司和高昂的制作成本。第一个贪污的故事把社会的风化沦丧推到百姓身上,将老百姓不是省油的灯作为贪官猖獗的理由之一,价值导向显得简单可笑。" 冯小刚的第一个故事为什么让人不舒服,因为一直以草根自自居的冯小刚在《私人订制》里骂的就是群众,群众里面有坏人,用美国人的说法是“冯带着简单粗暴的敌意在嘲笑普通民众。” 这种面对面的扇耳光让台下的群众们显然无法买账,《私人订制》一片,是冯小刚背叛了群众,还是群众放弃了冯小刚,很显然,历史自有公论,但也不能怪冯小刚,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冯小刚从来就不是草根,他们是中国最特殊的一个阶层——他们叫大院子弟。

  
二、

  
大院子弟是出生在京城军区大院里的孩子,王朔的大部分小说都在书写这个阶层的故事,而九十年代引领一代影视行业风骚的郑晓龙、韩三平、姜文、葛优、冯小刚均是部队院子里长大的人,骨子里的红色血液让他们看世界时有了一种特殊的看法,以叛逆者自居的冯小刚接下春晚导演据他自己说是因为要报某个对他很好的领导的恩,而当然他能完成的使命显然完全不止于这个,2010年,冯小刚的好友、北京新影联院线公司老总高军在采访中提出了一个对老友的设想:“十年后,冯小刚可能会成为国庆70周年阅兵式总导演的最佳人选。”

  
如果你看过《阳光灿烂的日子》,你就明白大院子弟对于世界对于感情对于制度的看法,他们何曾是叛逆者,他们只是走过一段少年叛逆期。从本质上,大院子弟们对庙堂之上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与激情,对从前的时代充满了一种怀恋,冯小刚在他的书里深情地回忆了他的当兵生涯,对女兵的爱意,对脱下军装的留恋,有一段写他们长大后重回大院礼堂让人印象深刻,他写道“那是一个星期六,我们在党校的大门外聚齐,然后洋洋洒洒几十人走进党校的大院,绕过主楼,不约而同地向我们的礼堂走去。那一刻,我产生了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好像我们没有长大,好像我们依然是约好了一个时间,到了点,先下楼的就站在楼下扯着脖子一个一个地往下喊,凑齐了一起去礼堂看电影。 ”

  
实事求是地说,特殊的家庭背景让大院子弟们比一般人更能领略外面的世界,能接触到内部电影以及邓丽君的音乐,这是当时的人不敢相像的,这也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们能引领风骚的原因,因为他们醒得比别人早。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他们对旧制度的嘲讽以及警觉还有对变化世代的深刻观察让他们成为活在浪尖上的人,但是人生就是这样,你在这个十年活在时代前列,不代表你在下一个十年活在时代前列。岁月如梭,人生如梦。当时代来到二千年,中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从他们这个角度看过去,世界已然不让他们满意,当年无比成功的兄弟们,有的死了有的伤了有的闲了有的颓了,在他们看来,兄弟都是好兄弟,那些栽了跟头的兄弟们可不是因为他们自己有问题,那基本都是让社会让那些坏群众给腐蚀的,这导致了第一个故事的源起,这奇葩的价值观显然来自于大院子弟从来傲娇的眼光。这个世界,永远是屁股决定脑袋,大院子弟们又何曾有一天是真正需要衣衫兰缕在活在社会的最低层,他们出身大院,在父亲母亲的护佑下当兵,在八九十年代的社会变革期成为第一批敢吃螃蟹的人,父母打下了红色江山,他们又怎么能看得习惯市面上张扬无比的却是那些靠着各种机遇和运气发了大财的新贵们,就像破落少爷瞧不起发了财的家奴,大院子弟们从来就仇恨那些没根本没来历的恶形恶状的暴发户,这是第三个故事的源起。

  
至于中间那个最长也最无聊的换血故事,那几乎可以看成是冯小刚个人的自白,以一个极度直白的故事宣泄着大院子弟们特有愤恨和不满,他们觉得委屈,超前的思想在九十年代并不受主流待见,时常禁片,但到了今天,他们在占据了社会大量资源之后却发现群众居然也不听他们的了,12月27日,繁忙的冯小刚他在电影直冲五亿以及春晚的沉重公务里抽空出来,从早上5点41分开始连发7条微博一为表扬自己:“《私》这部电影就电影的完整性来说,我给它打5分;就娱乐性来说,我给它打6分,就对现实的批判性来说,我给它打9分”,一为炮轰,他很聪明地选择了那无名无姓的“影评人”,因为说到底他不敢骂观众,“我不怕得罪你们丫的,也永远跟你们丫的势不两立”,更得意地在微博里说第二个故事你们看不出是骂你们的么?

  
其实谁看不出呢?正因为看出来了,才有这铺天盖地的骂声,冯小刚显然低估了群众的智慧,第二故事带着一股子冯氏特有的小家子气的忿忿不平,真让人想吐,一心要当大师,群众不承认就大发烂渣,一辈子都要别人夸好,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这是心虚还是气盛不得而知,但五十岁的人活到这样的境界,也真够让人糟心的。如今的冯小刚,名利双收却满腹怨言,但关健是,他不知怨谁,他不满现状,但他又不知道应该不满谁——最后,他拾了一个最软的捏,“群众里面有坏人!”

  


  
据说《私人订制》的剧本是冯小刚和王朔喝完酒之后聊出来的,王大爷负责说,冯大爷负责记,和《非诚勿扰2》一样,冯小刚一直在持续着自八十年代以来他个人对王大爷的崇拜,他们曾经双剑合壁通杀天下,又因为《甲方乙方》而各走各路,十年后,两 人恢复旧交,《私人订制》里充满了王朔的各种碎片,《甲方乙方》的结构,《顽主》里的段子,早年一个名叫《贵族》剧本里的台词,他们俩的组合让我想起了三年前两人复合后第一部合作毁誉参半的《非诚勿扰2》有个小细节,得了绝症的香山坐在坟场抬头看着秦奋,绝望地问道:我可以相信你么?

  
秦奋淡淡回答:你还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么?

  
这个细节已然还原了今时今日冯小刚与王朔的状态,如果说秦奋是冯小刚的化身,那么香山毫无疑问就是王朔的缩影,冯小刚靠着自己的坚忍勤奋一举登上国内娱乐权力顶峰,但依然对当年有提拔之恩的智慧之神不离不弃,而显然王朔也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两年前的 《非诚勿扰2》给他们这样的完全获得主流话事权有钱有闲的北京苍孙们提早开了一个人生告别会,《私人订制》则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大院子弟的现世观,他们得到了时代给他们最大的红利,但对现下这个信息巨量,社会巨变,群众们娱乐一切消解一切的时代他们已手足无措,但他也不知道怎么办,他们只知道有人要害他们,巨宅与声名将他们彻底与普通人群隔绝,变成了名人这种生物最容易成为的人——受迫害妄想狂。

  
曾记否,从前,他们是北京城里最利索最风光的尖孙,到处嗅蜜,摘果,纵情江湖,笑骂人生,冯小刚在他的名著《我将青春献给你》用一只妙笔写活了当年豪情,而如今,五十多的秦奋在柔情蜜意中想要背起他的女人,但背了一会背不动了,他自嘲道:“你是没赶上我好的时候……这两年,是有点虚了。”

  
上世纪80年代末,他们气势如虹,形影不离,引领一代影视风骚,构筑了一时无两的京派文化,二十年后,他们重组天团,却难挡颓式,《私人订制》完成了他们最后的狂欢,收获了巨额票房,护送着冯小刚一脚踏进主流大圈,却透支了观众对他们的最后的一点信任。

  
“苍孙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大院子弟们在属于他们时代黄昏里用旧段子最后疯玩了一把,其人可忘,其情可哀,其骂可怜。

  
此文原载于《时代周报》

 回复[4]:  科长 (2013-12-30 09:42:41)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8日下午6点,《私人订制》上映10天票房过5亿,在整体票房市场较去年有所下滑的情况下,《私人订制》依然以爆发的生命力让今年贺岁档“生机盎然”,而“10天过5”的速度也让《私人订制》跻身华语2D电影最快“破5”榜的第二位。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