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字体∶
神仙生活!华人自曝在加拿大当农民的神仙生活

夏雨 (发表日期:2013-04-13 15:31:02 阅读人次:3165 回复数:6)

  神仙生活!华人自曝在加拿大当农民的神仙生活

  
http://news.backchina.com/viewnews-240103-gb2312.html(有图)

  
吕先生五十多岁,体魄健壮的一条东北汉子。黝黑的脸膛,说话带着乡音,干练实在。三年前,他在萨省买了30多Quarter(1Quarter=800米*800米,相当于160英亩,960市亩)土地,算一算是个不小的数目,当之无愧的地主。

  


  


  
谢尔顿·邹,41岁,加拿大萨省Ogema地区的新移民、新农场主。他2008年从中国移民到此,当时他是以企业家的身份移民的,他又从事工程师工作的背景,也曾短时间内在美国经营过一家宽带公司。在一次经过萨省的旅途中,他被这个地方的大草原和投资农场的机会给深深吸引了。(环球邮报的MARK TAYLOR摄)

  


  


  
一年前他冒险尝试花了150万美元在Ogema附近(大致在Regina南部115公里的地方)买下了4000英亩的农地。很快他就和他的妻子Linda以及女儿Jennifer、Angela搬到了Ogema。

  


  


  
邹先生说他还想要买更多的土地,他把他的大多数农地都租了出去,然后和当地的农民一起耕耘剩下的农田。他们在教他一些经营农地的方法。他希望将来有一天他能够自己管理所有的土地,然后招募更多的人移民到Ogema。他说,“我想如果我能够教会新移民们一些简单的农场技术,我就看到了这里面的商机。让中国人来买这里的农场很容易,因为这里能盈利,很说得通”。

  


  


  
邹先生一家只是这拨新的投资移民潮的一部分,他们正在改变萨省的农村风貌。这些投资者主要来自中国、韩国、印度等国家,他们按公顷购买农田,经常用现金支付,也正在成为许多当地农民的地主。

  


  


  
在一场农场拍卖会上,邹先生出价投标了一个萨省Ceylon地区附近的160英亩的土地,他正在观察投标结果。

  


  


  
许多移民都是被萨省繁荣农业所吸引,而且他们认为尽管萨省的农地价格正在急速上涨,但他们现在依然算比较便宜。许多人相信,在加拿大的小麦局对小麦和大麦的垄断打破之后,亚洲市场将被打开,萨省的谷物可以直接销售到亚洲去。

  


  


  
这些投资者的计划很简单:买几英亩的土地,和当地的农民合作种植农作物,然后把农场品直接用船运给中国的客户。这其中的利益诱惑也显而易见:一是可以从向亚洲销售农产品中获利;二是他们还希望这些土地的价格还有可能上涨,进而使他们的土地资产价值提高。

  
前些天,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位在萨斯卡通省买了农田的同胞吕先生。大家称他“农场主”或者“地主”,他爽朗地笑着说:“我就是一个农民!”

  
吕先生五十多岁,体魄健壮的一条东北汉子。黝黑的脸膛,说话带着乡音,干练实在。三年前,他在萨省买了30多Quarter(1Quarter=800米*800米,相当于160英亩,960市亩)土地,算一算是个不小的数目,当之无愧的地主,而且是个大的地主呢!

  
吕先生从中国移民(微博)加拿大,本来住在温哥华。在国内曾经从事过农业技术工作,喜欢跟土地庄稼打交道。三年前几经波折,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和另外一家朋友一起,搬到萨省,在自己的土地上开始了加拿大农民的生活。

  
萨省在加拿大中南部,以农业为主,地下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各种矿藏。2005年夏天,我们驾车横穿加拿大曾经到过那里。农田万顷,一望无际,平坦如砥。一块一块,被道路分隔得方方正正。那时候不知道,那方方正正的一块就是1Quarter。碧绿的禾苗,鲜黄的油菜花,蓝紫色的苜蓿花,连天接地。湛蓝的晴空下,浩瀚的花海,波涛涌动,令人惊艳。公路,穿行在彩色的田间,直通天边,一眼望不到头。花海间,公路上,不见人影,车也罕见。常常只有我们一辆车,开出百十公里景色依旧。就是那次在萨省的公路上,我们亲身体验了“地球是圆的”这一科学结论。因为田野太过辽阔,极目远眺,目光直达天际,能看出大地田野微微隆起呈角度非常小的拱形。那次旅行,萨省的广袤田野在我们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只要提起萨省,眼前就是那一望无际生机勃勃的田野,金黄与蓝紫色的花海,就能嗅到那混合着新鲜泥土味儿的植物芬芳。

  
眼前这位吕先生,就把家安在了这片田野上。他讲,有些农民喜欢把房舍建在田间,就是我们郊游时目光经常被吸引的田园风光:碧绿的田野上一座孤零零的房舍,门前有花,屋后有树,旁边有碧绿的菜畦,或者还有个小小的池塘。喜欢热闹的农民住在镇子上,左邻右舍,都是熟人。所谓镇子,就是个村落。大的几百人,小的只有几十人。吕先生住的镇子,有二三百人,已经不算小了。萨省人口密度很小,镇与镇之间距离几十公里。这几年,那里已经有些中国移民了。同胞们有时会相约聚会,开一百多公里车到某个镇子上吃顿饭,聊聊天,再回来。反正在那里,根本没有塞车的问题,一百多公里一脚油门,一会儿就到了。

  
吕先生不但买地,而且真正去种地。当地人很欢迎这样的外来者。当地农民都是几辈子在那片土地上耕耘的人,对土地感情很深。他们不愿意卖地,更不愿意把地卖给不是来种地而是来炒地赚钱的人。吕先生说,卖地的人多半是年老体弱,实在无力耕种的老人。他们的后代已经去城市里发展,不愿意继续过农场主的生活。买地的人也多半是街坊邻居,早就瞄着谁家的地好,一旦知道人家想出手,马上前去商讨购买事宜,根本不会等到挂牌出售。在乡下,谁家的地打理得好,秋天收成好,是非常受人尊敬的。那样的农场主也非常有成就感。

  
加拿大的农民淳朴善良,热心助人。吕先生一家刚移居到萨省,人生地不熟,邻居们给了他们不少帮助。加拿大的农事跟中国农村有很大不同,完全是机械化操作。一开始,他对于农机不熟悉,问题很多。一次,他在地头向一位邻居请教一个问题,因为英语不流利,连说带比划,也没说明白。邻居让他拨通家里的电话,让英语略好的吕太太继续讲。终于弄明白了,给出了答案。问题解决了,吕先生很高兴。没想到,当天晚上邻居拿着几本书敲开了他家的门。把书摊在桌上,将解决该问题的根据一一讲解明白,令他们夫妇非常感动。

  
在萨省广阔的田野里,你不要因为看到什么美丽的风景就停下车来,远离道路。那样,会令过往的司机疑惑,并且深深地为你耽心。刚去的时候,吕先生有过这样的经历。那次,他在路边停车,一个人走进田野欣赏风景。一辆车开过来,停下。车上人大声对他喊:你没事儿吧?他摆摆手:没事儿! 那车开走了,几分钟后又折回来。那人下车再次大声问他:你真的没事儿?吕先生赶紧回答:没事儿,没事儿!急忙回到车上,开车走人。

  
在地广人稀的萨省,车开到半路没油了,是谁都会碰到的情况。有经验的人,会在后备箱放一桶汽油备用。如果实在没油了,你可以开进任何一家农舍。主人看到陌生人的车辆进来,都会笑眯眯地迎上去,第一句话就问:是不是没油了?然后,拿出一桶早就准备好的油给你。当你下次经过的时候,应该连桶带油一并奉还。如果忘记了,也没人跟你要。吕先生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不懂规矩。用了人家的油,就掏出钱来,结果被拒绝了。那农民说:我不卖汽油。后来从邻居那里,才知道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矩。

  
当地农民对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一草一木都怀有非常虔诚的感恩之心和敬畏之心。每块田地中都不完全是可耕地,有树木,有水塘,还有草场。有些树木已经枯朽,倒伏在地。农机开到那里无法笔直向前,只能绕道。吕先生问邻居:为什么不把小水塘填了,把那些枯木搬走呢?邻居奇怪地反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吕先生理直气壮地回答:一来可以增加耕种面积,二来耕作方便,不必耽心碰坏了农机。邻居不以为然地看着他:那些树木和水塘已经在那个地方存在了不知多少年,他们比你来得早多了!碍着你什么事儿了?如果你想增加耕种面积,就再买几块地嘛!如果怕碰坏你的农机,你绕着走好了!简直鸡同鸭讲,思维逻辑不在同一频道上。吕先生说,虽然邻居说话不客气,却令他深深感动。这番话让他感受到这里的农民对土地的深切热爱,对生命的真诚尊敬,对大自然的无限崇拜。这就是农民的情怀!对生养自己的土地充满敬意,对土地给予自己的收获时刻感恩。

  
跟中国一样,当农民都是要下地干农活的,只不过在加拿大当农民,活是靠机器干。每年开春,吕先生也要备耕。计划好田里种什么,种多少,准备好农机,买来种子化肥一应物件。春耕,播种,都是很忙碌的日子。每天早上,乡亲们喜欢到小镇上的咖啡馆喝杯咖啡,吃点东西,互相交流交流生产信息,然后各自开着农机去自家田里干活。播种后,出苗的时候要每天下地,查看墒情,注意病害。等到庄稼长势稳定了,就不一定每天去看了。加拿大的农田,一般很少有水利灌溉设施,基本靠天吃饭。吕先生说,他查看过那一带的农业生产历史,最近三十多年只有一年略微歉收,其它年份都是丰年。看来,不信都不行,这里真是一块上帝赐予的风水宝地,得天独厚。难怪萨省是加拿大的大粮仓!夏天过去,再忙碌,就是秋收了。抢收庄稼是最辛苦的日子。吕先生家的田多,一个人一台机器根本干不过来,一定要雇用几台农机才行。一年下来,农民下地干活的日子实际上也就三个月。吕先生说,去年,他太太给他统计了,他出工的日子一共是87天。

  
年复一年,春种秋收。丰收的秋天,是农民的节日。吕先生说,其实,一年到头,当地有很多节日,尤其以秋天庆祝丰收的节日最为隆重,并旷日持久。每个镇子都搞庆祝活动,时间分散开,轮流加连续,今天A镇,明天B 镇,后天C镇。轮到哪个镇子搞丰收庆典,方圆一二百公里的其它镇子上的居民都去参加,唿朋唤友,连吃带喝,尽兴而归。

  
这就是吕先生现在的生活,简单而快乐,富裕而满足。春夏秋三季,他们夫妇和岳父母都住在萨省。只他一个人开着农机下地就够了,太太在家管家理财。平均1Quarter土地一年的净收入有一万元。在加拿大,他们已经属于高收入人群了。而且,他三年前买的地已经升值了不少。当然,他的邻居们土地更多,收入都不少,日子过得都很褔裕。冬天,萨省很冷,旷野一片雪白。如果你到地里里站两分钟,风就能把全身打透,让你从心里往外冷。岳父母回温哥华过冬,他们夫妇已经爱上萨省农民的日子了。他们留在小镇上,有时出去旅行,或者到多伦多看望读大学的孩子。吕先生笑着说:在这里生活,夫妻感情越来越好,家家都过的很幸福。这里流行一句话,屋里老婆最重要,出去邻居最重要。是呀,在地广人稀的萨省,整天在田野里一个人驾驶着农机,罕见人影。偶尔见到的就是邻居,回到家里只有老婆。相依为命,相濡以沫,想感情不好都难!

  
吕先生说,他喜欢在加拿大当农民,喜欢这种简单健康自由自在的生活!




 回复[1]:  志村犬 (2013-04-13 19:30:11)  
 
  加拿大真不错的,就是年轻人太寂寞,地广人稀的。多伦多都变成中国的城市了,马路上走的人中国人居多。

 回复[2]: 看评论,好像不同意这文章嘛 张三 (2013-04-13 19:54:43)  
 
  http://news.backchina.com/comments-240103-gb2312.html

 回复[3]: 北美崔哥说了, 四海为家 (2013-04-13 21:51:45)  
 
  世界末日就是中国人来了。

  
这样大规模收买土地,和炒楼一样,早晚激起世界公愤。

 回复[4]:  夏雨 (2013-04-13 23:35:45)  
 
  哈哈,楼上各位说得好。

  
前阵子关于研修生的讨论,引起我一个胡思乱想。

  
中国内陆还有许多像盲井黄土地那样的,土地贫瘠出产不了什么农作物,人们没有技能,找不到工作,没有出路;而日本的土壤很好,却因缺少劳力土地荒废的不少。我想索性把这些穷人引进来到日本农村种地,这些人干农活应该不会觉得苦,一来得的工资无论如何总比国内同类的高,二来回国还能把日本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回去开花结果改变家乡,三来对日本农村人口荒疏的地区有些帮助,你们说这是三赢的好事吧。

  


  
但是,作为一个商业行为的话,此事手续麻烦风险大利润小,尤其在中日关系敏感时期,看起来还只是个创意。

 回复[5]:  东京博士 (2013-04-13 23:57:23)  
 
  夏雨多天真啊,问题是他们来了没多久有可能不一定好好种地,全日本的公厕卷纸开始到处失窃。

 回复[6]: 呵呵,学学日本农民的创意吧 夏雨 (2013-04-14 11:39:27)  
 
  这贴应该是东博的介绍日本系列的内容之一吧,推荐东博转到国内去,告诉中国地方官员,除了生造假造历史古迹以外,少花钱多办事,老老实实搞好农业也是可以创造旅游收入的。

  


  


  
日本农民稻田作画精美逼真 耗时数月种植而成(组图)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4/13/2336456.html(有图有真相)

  
2013年4月11日消息,日本田舍馆村,令人叹为观止的日本稻田画。与麦田怪圈一夜“压制”成形不同,日本的稻田画是人们花费几个月的时间“种”出来的。在青森县田舍馆村,村民们在每年4月就要商讨出当年的画作主题,然后将“起草”的任务交给村干部———他们为此夜以继日地工作十多天,精确地计算如何在一大片稻田里种植不同种类的水稻,并组织人员在田地里用芦苇秆做出上千个标记点。待到插秧的日子,村民们和志愿者手工将几种不同品种的水稻插在预先标记好的位置上即可。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