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字体∶
钓鱼岛历史研究报告(1)

judongyi (发表日期:2012-10-24 16:26:02 阅读人次:1325 回复数:0)

  

  
黎蜗藤 新浪博客

  


  
钓鱼岛问题近日迅速超越南海问题,成为中国与邻国海疆争议的最大热点。和南海问题一样,钓鱼岛的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这些无人居住的海岛在古代普遍缺乏关注,因此地位非常模糊。第二,在二战后,并没有就如何处理这些海岛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以致越拖越复杂。当然,钓鱼岛本身有其独特的复杂性,加上中日之间有过超过100年的冲突历史,中国在钓鱼岛争议中处于下风。这使得中国人对钓鱼岛的反应远比黄岩岛的大。

  
中国在战后在黄海、东海和南海都和邻国有领土与领海纠纷。黄海和韩国有苏岩礁之争,东海和日本有钓鱼岛之争,南海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尼有西沙、南沙和黄岩岛之争。这些争议无疑都是非常复杂的,其复杂程度由北往南依次递增。

  
本人长期从事南海历史方面的研究,深知在领土争议中,历史与法理研究是极为重要的一项。但是在国内少有详细而客观的历史与法理分析,原因可能是显然的,大部分体制内的学者都不愿意与政府和自恃站在道德高位的“爱国主义”作对。

  
有关钓鱼岛的主权争议的关键之处,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基本可以这么列出。

  
第一,1895年之前,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还是无主岛?如果是中国的领土的话,它是否台湾的附属岛屿?

  
第二,1895年,日本是如何占领钓鱼岛的?

  
第三,1945年日本战败后,钓鱼岛有没有在国际条约体系中划给中国?

  
第四,二战后到1970年,钓鱼岛的法律地位是怎么样的?中国在1970年前有没有主张过对钓鱼岛的主权?

  
带着这些问题,我本着客观、全面、科学和平衡的态度对钓鱼岛的历史和法理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并写成了这份报告。写这篇报告时参考了很多书籍和文章。最值得一提有以下几本,鞠德源的《日本国窃土源流钓鱼列屿主权辩》,郑海麟《钓鱼台列屿之历史与法理研究》,某台湾网友《为什么钓鱼台是日本的》以及日本网站“尖阁诸岛问题”以及中国网站“中国民间保钓联合会”等。本文用的图片资料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这些资料和网站,也有不少是自己收集的,我对所有本文出现过的内容都做过考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证真实。由于这些资料几乎都过了知识产权保护期,所以除了原始出处,我就不一一注明从那篇文章中看到再引用的了。

  


  
(一)清朝以前的钓鱼岛

  
我们在这里谈到的钓鱼岛,也叫钓鱼列岛或者钓鱼台列屿,指的是钓鱼屿、南小岛、北小岛、黄尾屿和赤尾屿以及其他一些小礁石的总称。历史上,南小岛和北小岛经常作为钓鱼屿的一部分而不单独提及。这些岛屿延绵在中国台湾北方三岛与冲绳群岛之间,在八重山群岛和宫古群岛的北面。日本方面称为尖阁列岛。

  
自古以来,钓鱼岛长时间是一群荒岛,事实上,除了1895-1945年的日治期间的古贺家族,从来没有人在钓鱼岛上定居和开发。

  
谁在何时最先发现钓鱼岛并不可考。在现有的记录中,中国明朝1430年的的《顺风相送》是最早有关钓鱼岛的记载。《顺风相送》是一本航海指南(中国称为针经),由中国学者向达在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钞出。内有:

  
北风东涌开洋,用甲卯取彭家山。用甲寅及单卯取钓鱼屿。正南风,梅花开洋,用乙辰,取小琉球;用单乙,取钓鱼屿南边;用卯针,取赤坎屿。

  


  


  


  
有人猜测,此书来源于元代的航海针经。所以中国人大概在更加早的时候已经知道了钓鱼岛。钓鱼岛这个名字也大概是中国人起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一定是最早发现钓鱼岛的人,历史悠久,和钓鱼岛距离更近,并且善于航海的琉球人也是一个可能的选项。但是琉球人的历史记载并不如中国的详细,加上琉球的历史书籍大多在二战中被毁,现在并没有发现更加早的关于钓鱼岛的记录。

  
在《顺风相送》中没有关于钓鱼岛主权归属的记录。中国方面提出的最早和钓鱼岛主权有关的文字出自1534年陈侃的《使琉球录》:

  
八日出海口……九日,隐隐见一小山,乃小琉球也。十日,南风甚迅,舟行如飞,然顺流而下,亦不甚动,过平嘉山,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一昼夜兼三日之程。夷船帆小不能及,相失在后。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达于家。

  


  


  


  
中国方面认为这是钓鱼岛属于中国的铁证。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却并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首先,陈侃出使琉球是因为琉球国王去世,新国王请封。这时琉球国已经和中国建立了朝贡的关系。琉球船只来中国的多,中国船只往琉球的少。在该书中,陈侃提到,

  
是月,琉球国进贡船至;予等闻之喜。闽人不谙海道,方切忧之;喜其来,得询其详。翼日,又报琉球国船至,乃世子遣长史蔡廷美来迓予等;则又喜其不必询诸贡者,而有为之前驱者矣。长史进见,道世子遣问外,又道世子亦虑闽人不善操舟,遣看针通事一员率夷梢善驾舟者三十人代为之役;则又喜其不必藉诸前驱,而有同舟共济者矣。

  
简而言之,陈侃奉命出使琉球,在福建打造了出使专用的新船,但是在中国却找不到熟悉水道的船工,正所谓:“闽人不谙海道”,乃至迟迟不能出发。最后恰好有琉球国的船只到达,陈侃才高兴地出发。事实证明,陈侃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到达琉球,全凭琉球的船员的指引。

  
尽管中国人对水道的熟悉比不上琉球人,但是中国制造的船只在性能上却更优胜。所以陈侃的船只走得快,“夷船”速度较慢。这是航海技术的优胜,却不是对水道熟悉的缘故。

  
可见,中琉两国相比,琉球水手熟悉水道的多,中国水手熟悉水道的少。这不能不令人怀疑中国人当时对这条航道到底有多少认识。

  
第二,“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表明到了古米山,才进入琉球国界。这句应当没有歧义。这也说明了在当时,钓鱼列岛并不属于琉球。

  
但是这是否说明当时钓鱼列岛属于中国呢?这值得进一步探讨。

  
在文中,尽管否定了钓鱼岛属于琉球,但并没有钓鱼列岛属于中国的字眼。所以,在文中列出的钓鱼列岛的主权状态可能有三种,第一,属于中国,第二,属于其他国家,第三,是无主地。

  
它和其后一些使者的出使记录中提及钓鱼岛位于在从中国前往钓鱼岛的航道上。这些著作中清楚地表明,钓鱼岛不是琉球王国的属岛。但是这些著作中并没有写明钓鱼岛属于中国。

  
一些中国学者据此认为这些记录意味着钓鱼岛当时属于中国。这只是一种想当然。中国方面的逻辑隐含了一个假设:即沿途经过的土地,如果不属于琉球,就一定属于中国。这个假设是值得怀疑的。更广义地说,这个基于一个错误的前提,即“中国人记录的土地如果不是属于外国的,就一定是属于中国的”。

  
中国的逻辑部分来自古书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概念。在一些中国人的意识中,甚至连琉球、渤泥等外国也是中国的领土。这不过是一种自大而已,即不符合实际,也不和现代国际法的概念所吻合。这种概念已经被现代历史地理学家批驳。

  
中国专家认为:“要说在作为”屏翰“的琉球与中国之间,突然冒出来如钓鱼岛等岛屿海域那么大一块两不管的真空地带,不啻痴人说梦。”(吴天颖《甲午战前钓鱼列屿归属考》)。

  
但问题是,这并非痴人说梦,而是一个现实。因为在中国和琉球之间的海道上,除了钓鱼岛,还有隔着一个台湾岛。而当时台湾岛并不是中国的领土。而台湾岛直到1683年才纳入中国的版图。所以钓鱼岛更加可能和当时的台湾岛一样,处于无主岛的状态。

  
关于台湾岛何时成为中国领土这个问题,有很多争议。台湾的历史比较复杂,这里不过多涉及。但是最为让学界接受的是,台湾岛第一次建立起汉人的政权是郑成功在1661年赶走荷兰人所建立的郑氏政权。台湾第一次正式并入中国版图是在1683年,施琅为大清攻下台湾。

  
中国大陆材料称中国更早就统治台湾的说法都不可靠。

  
在(三国)吴朝,卫温到夷州抢掠财产和人口的事被一些人认为是中国对台湾统治的开始。事实上这不过是吴朝对周边地区的一次侵略和抢劫。

  
设置于元代的澎湖巡检司被有的人认为是对台湾统治的开始。但是台澎并称为台湾地区只是近代以来(尤其是1945年之后)的事。在历史上澎湖和台湾区分十分明显。把澎湖巡检司说成是治理台湾的机构不是望文生义就是一种故意的歪曲。更何况,在明代1384年实施海禁以后,澎湖巡检司已经被撤销,直到1563年才被恢复。在1534年,陈侃出使琉球的时候,根本没有澎湖巡检司这一个设置。

  
反而有很多证据表明当时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大量公文、方志和文献都显示,清朝人认为台湾在康熙年代才成为中国的领土。这里仅列举三例。

  
第一个例子,雍正帝在关于台湾问题上说过: “台灣地方,自古未屬中國,皇考聖略神威,拓入版圖”(《大清世宗皇帝實錄》卷十)。这里的皇考指的是康熙皇帝。

  
第二个例子,范威《重修台湾府志》:“台湾自古为荒服奥区,声教所不及。今天子御极之二十有一年,薄海永清,四方底定,荒服之地,亦入版图。”这里的天子也是指康熙。

  
第三个例子,《大清一统志》:“(台湾)建置沿革:自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国,名曰东藩。明天启中为红毛荷兰夷人所据,属于日本。”

  
所以,在陈侃出使琉球的时候,位于中国和琉球之间的台湾就是一个无主地。因此,一些中国学者比如吴天颖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说法恰恰是错的。

  


  


  


  
中国方面的证据还有1561年郑若曾编著的《筹海图编》。《筹海图编》是一本明代海防图。郑若曾编撰这本书的原因是为了防御从海上进攻中国的倭寇。在《筹海图编》的《沿海山沙图》的福建图中,有钓鱼岛这个名字。这也被中国视为在明朝对钓鱼岛拥有主权的证据。

  


  


  


  
这个证据也是不明确的。有两个原因:

  
第一,在这幅图上除了显示钓鱼岛之外,也有当时明显不属于中国领土的台湾,如彭加山(彭佳屿)与鸡笼山(基隆)。这证明在海防图上画出了某个岛屿不等于中国在当时对这个岛屿有主权关系。从而也无法证明当时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

  
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古时的海防图中存在把不属于自己疆域的土地画入图中的做法,这也意味着“海防”的概念并不等同于“国土”。其中一个例子正是同样由郑若曾编著的《郑开阳杂著》,其第八卷“万里海防图”中,甚至把琉球也画在图上。

  


  


  


  
第二,在《郑开阳杂著》的第七卷“琉球国图”中,他把钓鱼岛画在了琉球国的地图中。“琉球国图”这个名字比“万里海防图”更加带有主权的意味。若以同一标准,岂不是证实钓鱼岛属于琉球国?

  


  


  


  
在《筹海图编》之后,还有茅元仪和施永图的海防图,基本上都是沿袭郑若曾的地图,因此其在论证钓鱼岛主权的问题上也和《筹海图编》一样存在困难。

  
顺便说一句,明朝时期的海防图系统,到了清朝时候戛然而止了。这可能和清朝初期的海禁有关。

  
所以,在明代,根据现有的资料,只能证明钓鱼岛不属于琉球国的范围,却并不能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钓鱼岛可能属于中国,但是也可能甚至更可能是一个无主岛。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关于钓鱼岛的历史的几个疑问①(http://www.dongyangjing.com/bbs_disp.cgi?zno=80403&&kno=001&&no=1403

  
关于钓鱼岛的历史的几个疑问②(http://www.dongyangjing.com/bbs_disp.cgi?zno=80403&&kno=001&&no=1404

  
关于钓鱼岛的历史的几个疑问③(http://www.dongyangjing.com/bbs_disp.cgi?zno=80403&&kno=001&&no=1405

  
关于钓鱼岛的历史的几个疑问④(http://www.dongyangjing.com/bbs_disp.cgi?zno=80403&&kno=001&&no=1407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