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字体∶
中国の莫言氏にノーベル文学賞

日奸 (发表日期:2012-10-11 21:59:04 阅读人次:3984 回复数:22)

  

  
素直地, 祝贺中国,和中国人。

  


  


  
村上春樹氏また受賞逃す 中国の莫言氏にノーベル文学賞

  
産経新聞 10月11日(木)20時8分配信

  


  
【ロンドン=内藤泰朗、北京=川越一】スウェーデン·アカデミーは11日、今年のノーベル文学賞を、現実と幻想の世界を融合させた独特の表現方法で中国の農村生活を描きだした著作などで知られる中国の代表的作家、莫言氏(57)に授与すると発表した。

  
同アカデミーは「幻想的リアリズムによって、民話、歴史そして現代を融合させている」と評価した。中国人のノーベル賞受賞は、2010年に民主活動家の劉暁波氏(国家政権転覆扇動罪で服役中)が平和賞を受賞して以来、2年ぶり。

  
莫氏は1955年2月、中国山東省高密県生まれ。農村家庭に育ち、60年代半ばの文化大革命で小学校中退を余儀なくされた。人民解放軍在籍中に著作活動を開始。中国当局の検閲を避けるため、暗示や比喩、間接表現を駆使して、中国国内でタブーとされる政治的に敏感な内容を含んだ作品を発表してきた。

  
代表作は「赤い高粱」。張芸謀監督が映画化した「紅いコーリャン」は88年にベルリン国際映画祭で金熊賞を受賞した。2011年に発表した「蛙鳴」は、中国文学界で最も権威があるとされる茅盾文学賞を受賞している。

  
中国系作家としては00年に高行健氏がノーベル文学賞を受賞している。しかし、中国政府に批判的だった高氏は1987年に弾圧を逃れてフランスへ移り、国籍を変更しており、中国国内では「中国人作家」として認められていない。

  
■「蛙鳴(あめい)」などの日本語訳を手がけた吉田富夫·佛教大学名誉教授(現代中国文学)の話 「『水滸伝』や『西遊記』などに顕著な中国の歴史小説の伝統を踏まえつつ、農民の非常に低い目線から20世紀の中国の現実を描き出すのが莫言氏の作品。それを薄っぺらい社会批判に終わらせず、モダンで、ストーリー性に富んだとても面白い読み物に仕立てた点も高く評価されたのだろう」

  


  
ノーベル文学賞を受賞した莫言氏(2006年9月、福岡市のホテルで)

  


  
莫言姜文张艺谋拍《红高粱》光膀子旧照曝光

  


  
昨日,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昨日,斯普咨询执行总裁朱子业在微博中晒出了由张艺谋导演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的《红高粱》的旧照。照片中集齐了片中主演姜文、巩俐,导演张艺谋及编剧莫言。三位男士都光着膀子亮相。

  


  


  


  
莫言さんは、94年にノーベル文学賞を受賞した作家、大江健三郎さんとの長年の交友で知られる。中国メディアによると、莫言さんの故郷·山東省高密市の学校の中にある「莫言文学館」には、友情を表す大江さんの書面が掲げられている。

  
華僑向け通信社「中国新聞社」は11日、「大江氏がかつて『自分の後にアジアの作家が文学賞を取るとしたら莫言氏だろう』と語っていた」と伝えた。

  
◇温泉と刺し身が好きな親日家

  
莫言さんと20年以上の親交がある毛丹青·神戸国際大教授(日本文化論)によると、莫言さんは約10回も来日し、温泉と刺し身が好きという親日家。昨年7月には毛教授が客員教授をしている神戸市外国語大(同市西区)で講演し、昔は高級料理だったギョーザを食べたくて作家を目指したエピソードなどを披露したという。【石川貴教】

  


  




 回复[1]: 没设么感觉。 会長 (2012-10-11 22:32:33)  
 
  对不起,今天公布我才知道有个叫不说的支那人是作家。朕来日本后从没看过一本小说。没设么感觉。

 回复[2]: 没所谓的 日奸 (2012-10-11 23:02:22)  
 
  素直地祝贺一下。

  


  
我也没看过几本。只知道这名字。知道主要是写中国农村和农民的。

  


  


  

 回复[3]: 莫言已经在网上被人吊到花了 cid (2012-10-12 00:19:50)  
 
  〉〉〉莫言在获奖后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这是一个可以自由发言的时代”,这是一句地地道道的谎话,生活在一个连获奖的赞扬评论都被勒令撤版的国家,面对他前任的获奖者或被驱离祖国,或在狱中的命运,面对微博上每天这么多删帖和注销账户,一个诺贝尔桂冠作家,要多无耻、多昧着良心才能说出这句话?

 回复[4]: 外电:莫言作品被认为粗俗而淫荡 充满黑色幽默 日奸 (2012-10-12 19:45:10)  
 
  外电:莫言作品被认为粗俗而淫荡 充满黑色幽默

  
中新网10月12日电 2012年10月11日,备受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终于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此殊荣,成为首位夺取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法新社评价称,莫言的作品巧妙避开了时下的各种问题,通过一个个匪夷所思的黑色幽默故事,让人们去反思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法新社援引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彼得英格伦的评价称,通过讽刺手法的运用,莫言让读者从书中阅读出社会的阴暗面,因为这个原因,他的作品也被认为是粗俗而淫荡的。“莫言书中所写的故事是我听到的最恐怖的故事。” 英格伦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

  
法新社报道称,莫言的作品涵盖了各个时代背景,比如1911年清王朝覆灭等。莫言的作品通常都是避开时代问题,转而以故事的形式反思20世纪的中国,在故事中莫言还融入了政治因素以及匪夷所思的黑色幽默感。

  
法新社还认为,《蛙》是莫言最为勇敢的作品,受到好评。

  

 回复[5]:  日奸 (2012-10-12 19:46:07)  
 
  台媒:莫言获奖会增强华语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

  
2012年10月12日15:37 国际在线  我要参与(7)

  


  
原标题:台湾媒体:莫言获奖会增强华语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

  
国际在线报道 北京时间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台湾各大媒体高度关注此事,在第一时间迅速做出了反应,并在显要位置进行了深入报道。台湾媒体评论普遍认为,莫言获奖将促进台湾民众对大陆乡土文学的了解,也将增强华语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

  
台湾《旺报》今天以5个版面的篇幅进行了报道,《旺报》社长黄清龙表示:“因为莫言在台湾有非常多的读者,作为一位大陆作家他很早被台湾读者所认识,因此(这一消息)在台湾社会有很多反响,我们报纸共做了五个版面。基本上(台湾社会)还是同感荣耀,莫言选择立足自己的土地和人民,描写他们的故事,用他的笔法建立起一个能够让全世界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面貌的桥梁,这一点在今天台湾的媒体中还是最主要被关注和评论的地方。”

  
台湾东森电视在11日晚的新闻节目里即报道莫言获奖的消息,今天还将以《红高粱》为切入点,以专题等形式进行深入报道,东森电视新闻台大陆采访部副理杨钊表示:“莫言这次得奖,台湾媒体都是头版或是整版版面报道,宣传力度很大。昨天傍晚我们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对此进行了报道,今天像张大春、龙应台、甚至李敖,我们要做一些访问,然后做一些分析,分析他为什么会得奖,得奖会对未来中国文坛的影响。提到由莫言的小说改编的《红高粱》这部电影,台湾老百姓都知道。莫言得奖,就是让台湾很多老百姓很想去看看莫言或是像莫言一样的作者那个时代的作品,这会加强台湾对于大陆文学作品,尤其是草根文学或乡土文学新的认知。”

  
台湾媒体评论普遍认为,莫言不仅代表大陆作家,他的获奖对两岸合作联手推动华语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作用。黄清龙表示,“这几年大陆在对于如何将本土作家的作品推向国际,通过翻译或出版发表(这些作品)使其更能获得国际的广为认识,用了相当大的心力。所以我觉得,从莫言获奖之后,将来两岸如何在文学上联手,以便能在全球更多语种的社会中推荐华人作家的作品,莫言的获奖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邱裕明)

  

 回复[6]:  日奸 (2012-10-12 19:47:33)  
 
  日本专家称莫言获奖有助中日交流

  
2012年10月12日15:36 国际在线  我要参与(7)

  


  
原标题:日本专家称文学不应被政治所扰 莫言获奖有助中日交流

  


  
中国作家莫言(资料图)

  
国际在线专稿:据日本共同社10月12日报道,日本共同社就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采访了日本文艺评论家川村湊。

  
川村湊称,“今年得主是亚洲阵营”的说法在结果公布之前已悄悄传开。在日本,村上春树被寄予厚望,但是诺贝尔文学奖最终被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2000年获奖的高行健也出生在中国,但他是居住在巴黎的流亡作家,是法国籍,所以中国籍作家获奖还是第一次。莫言不写一般的社会现实,而是以类似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讲述历史性故事。

  
川村湊认为,莫言的获奖将对中国的文化政策产生有益影响,相信莫言的获奖将加强中国作家的发言权。中日两国一直保持着文学交流,但最近两国紧张的关系导致中国作家来日交流变得困难。他称莫言的获奖将有助于中日文化交流。

  
川村湊称,不应让文学从属于政治,文学交流也不应被政治打扰。但愿莫言的获奖能给目前现状带来一丝改变。

  
(责任编辑:邱裕明)

  

 回复[7]:  日奸 (2012-10-14 01:43:53)  
 
  莫言:文学奖不是政治奖 作家不为党派服务

  
2012年10月13日14:47 转载文章  我要参与(9086)

  


  
原标题:莫言:文学奖不是政治奖 作家不为党派服务(全文)

  


  


  
2012年10月12日下午三时,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著名作家莫言在高密市凤都国际酒店召开了媒体见面会。

  
以下是记者会主要答问实录:

  
记者:首先恭喜莫言老师。就是有一些中国的艺术家,他们说莫老师跟共产党的关系有些密切,就是因为您参加作协,而且今年就是又手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然后有些艺术家就说,莫老师站在权力的角度去看社会,然后我想问莫老师,他们这样的批评有道理吗?

  
莫言:这样的批评从他们的角度来讲都是有道理的,但是对我来讲,有的是没有道理的。难道抄写延安《讲话》就是不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吗?

  
我上个月在上海也着重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当时有一个日本的作家阿刀田高在跟我对谈的时候他说过,他知道文学是干什么的和为什么干,原因是因为他读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然后他就问我,你对这个《讲话》怎么看,我说这是一个在网上炒了很久的问题,而且也是让我挨了很多骂的问题。

  
因为毛泽东的《讲话》是历史文献,他的产生有历史的必然性,而且这样一个文献在当时那种社会历史背景下,对被推翻腐朽的政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我们今天再来看这个《讲话》,会感觉到它有巨大的局限,这种局限就在于这个《讲话》过分的强调了文学和政治的关系,过分的强调了文学的阶级性而忽略了文学的人性。

  
我们这一批作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的时候,就认识到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后来所有的创作都是在突破这个局限,我相信有很多批评我的人是没有看过我的书,如果他们看过我的书,就会明白我当时的写作也是顶着巨大的风险,冒着巨大的压力来写的,也就是说我的作品是跟当时社会上所流行的作品大不一样的。

  
但是,我们要突破这个《讲话》的限制,并不意味着我把这个《讲话》全部否定,因为我认为这个《讲话》还有它合理的成分。比如他讲普及跟提高的关系,他说你不能老唱《小放牛》,你还有《阳春白雪》是吧,讲这个民间艺术跟外来艺术的关系,讲生活跟艺术的关系,他讲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他讲作家为广大的工农兵服务这样一个概念,我觉得这些东西我还是认可的。

  
因此我抄了这个《讲话》,而且我当时没有意识到,我这个人是比较模糊的,比较麻木,我不像某些人那样,有那么敏感的政治嗅觉。我当时觉得就是大家要出一本书,然后出版社的编辑找到我,让我抄一段,我就抄一段,后来这件事情发展这么大,出了这么多的批评、意见和辱骂,这是超出我意料的。

  
我至今认为,我抄了,我不后悔,我觉得我抄这个《讲话》,跟我的创作没有什么矛盾,我抄他的,是因为他里面有合理的成分,我突破他,是因为他已经不能满足我创作的心灵需要。

  
和中共关系是否过于紧密,您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诺贝尔文学奖是文学奖,不是政治奖,诺贝尔文学奖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上来评价一个作家的创作,是根据他文学的气质、文学的特质来决定是不是给他奖项,诺贝尔在历史上曾将奖杯颁发给过法国共产党员萨特、苏联共产党员肖洛霍夫等。可他们的作品依然是经典,依然是在被千百万人阅读。

  
我在中国工作,我在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写作,但是,我的作品是不能用党派来限制的,我的写作从80年代开始,就非常明确的是站在人格角度上。写人的情感、人的命运,早已突破了这种阶级和政治的界限,也就是说。我的小说是大于政治的。那么很多人认为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和共产党关系比较密切,就不应该获得诺贝尔奖,我觉得这也是很难有说服力。

  
这次文学院把这个奖授给了我,我觉得这是文学的胜利,而不是政治的胜利,如果按照政治奖的胜利,我是不能得这个奖,也得不了个奖。所以现在说明瑞典文学院比发这些议论的人要高明,这个奖是文学的奖项,我因为文学而获得了这个奖项。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说要跟共产党的关系密切和不密切,有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用什么来衡量密切。我也知道很多在网上批评我的人,他们本身也是共产党人。他们本身也在体制内工作,有的人甚至在体制内获得了很大的好处,那么就认为我就是跟共产党密切他们不密切,这个我觉得也是莫名其妙。我的一点观念是,作家是靠作品说话的,作家的写作不是为了哪一个党派服务的,也不是为了哪一个团体服务的,作家写作是在他良心的指引下,面对着人的命运,人的情感,然后做出判断。

  
如果这些人读过我说的书,或者在座的朋友读过我的书,就会知道我对社会黑暗面的批判向来是非常凌厉的,也非常严肃的,我在80年代的写的像《天堂蒜薹之歌》、《酒国》、《十三步》、《丰乳肥臀》这些作品都是站在人的立场上,对社会上我认为的一切不公正的现象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如果仅仅认为我没有在什么样的声明上签名,就认为我是一个没有批判性的作家,是一个官方的作家,那这种批评没有道理的。

  
记者:莫老师您好,您有没有看过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的一些着作,或者其他的瑞典作家的着作,您对他们有什么看法?

  
莫言:瑞典诗人特兰斯特罗默的诗,我读过一些,我觉得写得非常好。他写的诗不多,但是几乎每一篇都是精品,质量非常高。当然我想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还可能使他的很多艺术品质没有得到非常完美的表现,仅仅就我们看到的翻译版本,我觉得也是非常好的。我对瑞典了解甚少,只去过一次,走马观花,所以关于瑞典社会或者其他方面东西说不出一个究竟来。

  
记者:莫老师您好,我是山东电视台的记者,我知道您的故乡山东高密是您的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创作素材,这个跟获奖有什么样的联系,您今后的创作方向是否会有所变化?

  
莫言:作家对故乡的关系实际上跟所有人对故乡的关系都一样,当你在这个土地上的时候,你感觉不到它跟你的密切的联系,一旦当你离开这个地方,你就会产生一种魂牵梦绕的感受。对作家来讲可能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尤其像我这种以“乡土”为主要风格的作家,所以我早期的作品中人物、语言、事件等都是取自于乡土,乡土对我的依赖性更强。乡土也不是永远写不尽的,如果要不断的写乡土就要对乡土的变化了如指掌,深入了解乡土的气质,对乡土发生的变化非常的清楚,然后才可能持续不断地写。

  
记者:莫老师您好,我是中新社的记者,这次您获奖以后网络上有很多言论说您会引起一些莫言热以及文学热,您希不希望这样的现象发生?另外您认为中国文学健康的发展在接下来该走什么样的道路?

  
莫言:我不希望引起莫言热,如果不幸引起的话,我希望这个热尽快冷却,顶多一个月,或者尽快忘掉这件事情。由此会不会引起一种文学的热情这个我很期待,我希望大家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阅读文学作品、写作文学作品,也希望更多的读者读书。当然我也希望作家能够更加努力的创作,写出不愧于读者,值得阅读的小说或者诗歌等。

  
记者:莫老师您好,我是香港无线电视台的记者,虽然您很多作品都是以家乡为主的,但是现在您有很长时间在北京工作,未来的作品有没有可能以城市为主?

  
莫言:我的小说确实是写了很多的农村题材,还有我本人也在城市里生活很多年,但是实际上我后来写作里面城市对我的影响也已经在小说里得到了体现,但是我没有把它完全放在一个明确的背景里,北京或者香港或者上海,还是写到很多在乡土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城市,也就说我的乡土文学已经和三十年代的乡土文学有了很大的变化,它已经是变化的乡土,已经是城镇化的乡土,这样城镇化的乡土在大城市的生活当中有区别,但是已经区别不大,所以你如果说我一直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严格地说,也是不太能够让我服气的。

  
记者:会有机会到香港去吗?

  
莫言:会去的,一定会去的。

  
记者:我是香港电台的记者,想问老师两个问题,第一是老师怎么看中国出版自由问题,这国家真的是自己想出什么就出版什么吗?另外你怎么看现在的中日关系发展,还有您有两本书,都是讲计划生育问题,你现在怎么看这个问题?

  
莫言:出版自由和出版不自由这实际上都是相对而言的,我觉得在很多海外的国家里面涉及到宗教问题的时候,有的出版也受到限制,经常因为一本书引发一个族群强烈抗议的事件,这个大家都非常的清楚。中国的小说写作、小说出版你说他完全自由,当然这不是。因为,在我们过去的十几年里几十年里确实有一些书被拉出来点名,有的书会被有关部门通知出版社停止印刷,但是你如果读一下现在那些公开的出版的书,然后再读一下我们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公开出版的书,你就会发现这种出版的宽度已经放宽到令人惊讶的地步。

  
我们对中日关于钓鱼岛争端的问题,首先我觉得争端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没有争端的话那干嘛会闹得这么大。而且我想要完全解决争端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打一仗,中国胜了日本败了,争端就解决了吗?日本败了他就会承认中国的合法主权么,反过来也是一样。所以战争也解决不了争端问题,那么我想最好的办法还是按照上个世纪70年代中日建交的时候,老一代的中日两国领导人采取的比较高明的措施:搁置争端,先谈友谊。你把他放在一个地方也影响不了两国人的睡眠和吃饭,甚至这个地方可以让鱼类生活的更好一点。

  
我去过韩国和朝鲜的三八线,这个三八线是无人区,两国谁也不能过去,这个地方就成为动物的天堂,全是鸟,全是野猪,树木非常的繁茂。所以搁置争端有时候这个功能是很好的,海洋上的争端暂时搁置一下有时候也是鱼类的福音。现在人类捕鱼捕的这么疯狂,有一个争端的地方谁都别进,让鱼过去,鱼类会感谢人们,感谢你们。

  
记者:您好,我是大众网的记者,您在微博中说到“感谢朋友对我的肯定,也感谢朋友对我的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人心也看到了我自己”,您看到什么样的人心,看到什么样的自己?

  
莫言:关于诺贝尔奖网上的争论大概持续20多天了,甚至更长时间,我也没有刻意去留意,只偶尔上网看到各种各样的意见,有的是挺我的,有的是批评我的。批评我的意见,刚才法新社记者也提到了,我抄了延安讲话等等,有一些谩骂,甚至都人身攻击了,这个我忽略不计了。但是有一些对我艺术上的批评,比如批评我的小说语言“泥沙俱下”,我的小说立意不高,我的小说存在很多地方上的重复等等。艺术上的批评当然是对我的帮助,可以让我的创作提高准确度,避免错误避免缺陷,挺我的人就是站在文学的立场上对我的爱护,希望我能够获得这个奖项等等。

  
就像我刚才说的各种各样的人发表各样各种的言论,这不是言为心声吗,就见到了人心,见到了自我。我过去不知道有这么多人喜欢,也不知道有这么多人讨厌我,甚至仇恨我。因为在过去的时代里一个作家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只有在互联网时代、在微博时代,作家获得了这样的机会,有了这么一个平台,有了这么一个话头,然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么多人喜欢我,喜欢我的作品。原来这么多人对我咬牙切齿,原来这么人对我的作品有这么中肯、这么尖锐的合理的批评意见,是通过这个我才认识到人心和自我。

  
记者:莫言老师,我想问一下,就像刚才法新社问到关于体制类的问题,您也说您现在的作品也在批判社会的黑暗面。当您作为一个作家,作品存在争议的时候,您有没有考虑过,像高行健一样离开这个国家呢?

  
莫言:我离开这个国家干吗,我连高密都不想离开,我就想待在高密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生我养我,我熟悉这个地方,这里朋友很多,这里的食物特别适合我,所以我不会离开。而且我也认为,一个人他有各样各种选择的自由,选择离开中国到国外去生活去写作,我觉得也很好。有的人选择留在他的故土写作,这也很好。你不要认为谁出去,谁就是不爱国,谁没有出去谁就爱国,这都是非常片面的认识。谁愿意走就走,谁不愿意走也不要强迫人家。我们过去有一句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孔夫子的教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的,“己之所欲,强施于人”也对吗?你觉得这件事情非常好,你觉得羊肉特别好吃,你让一个不吃羊肉的人吃羊肉对吗?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自由,他自己认为好,他就可以这样做。

  
记者:各位好,我们是香港文汇报的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假如您向全世界的读者推荐一本汉语言文学的文学着作,包括古代的、现当代的、也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大陆的,您会推荐哪一本?当然您可以推荐您自己的。第二个就是今年12月底您会去瑞典接受这个奖,您现在开始酝酿这个发表演讲的稿子吗?您会讲些什么?谢谢。

  
莫言:在浩如烟海的书,推荐一本简直是一个要命的问题,因为起码有几十本书一样好,甚至有几百本书一样好,所以这个问题我就不回答了。那么至于去瑞典领奖我当然会去,而且演讲也会讲,但是在上来讲什么我还没有完全想好。所以今天出席一个这样的记者招待会,我也不愿说,我觉得这种即兴的回答,往往不符合严密性,表达的意思也许没有完整的表达,或者对记者们的问题没有完全地理解,往往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所以我想在瑞典的演讲需要写一篇讲稿,但现在无法透露,因为没有想好。如果我现在把所有的想法都告诉你,那我就可以不去瑞典,是吧?

  
(责任编辑:闫昱)

  

 回复[8]:  日奸 (2012-10-14 01:55:16)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称因个人文学素质

  
2012年10月12日08:52 新华网  我要参与(31815)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11日电 (记者和苗刘一楠)瑞典文学院11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当天中午(北京时间晚7时)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了获奖者姓名。他说,中国作家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

  
瑞典文学院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莫言是一位很好的作家,他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幽默感,他很善于讲故事。此次莫言获奖将会进一步把中国文学介绍给世界。

  
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他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丰乳肥臀》《蛙》《红高粱家族》《檀香刑》《生死疲劳》《四十一炮》等。其中,《红高粱家族》被译为20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并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获得国际大奖;长篇小说《蛙》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回复[9]:  日奸 (2012-10-14 01:58:42)  
 
  铁凝:莫言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的关注

  
2012年10月13日04:07 人民日报  我要参与(63)

  


  


  


  
10月12日,香港中环一家书店展示订购莫言书籍的广告。记者采访了解到,香港部分书店的莫言作品已脱销。

  
原标题:中国当代文学走入世界

  
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摄

  
李冰(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莫言获奖具有多重意义。一方面,拉近了中国文学和世界各国读者之间的距离。中国有一批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因为语言障碍、价值观差异,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传播还不够广泛,一些外国读者对中国文学知之甚少。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中国作家莫言,会使外国读者更加关注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激起他们对中国文学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又会激发国外汉学家下功夫把更多的中国文学作品翻译介绍到世界上去。

  
另一方面,拉近了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文学界的距离。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作家群、读者群、最大的文学作品产量,长篇小说一年出版数千部,网络小说更是数不胜数,还有散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等等。这样一个庞大的文学实体不应该被诺贝尔文学奖忽视,我们希望莫言获奖,成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新起点,希望中国作家创作出更多的精品佳作,奉献给中国读者和世界读者。

  
铁凝(中国作协主席):

  
莫言讲述的中国故事,洋溢着浑厚、悲悯的人类情怀,因而不仅深受国内广大读者的喜爱,在国外也深受一大批读者的喜爱,我和他一起在西班牙参加中西文学论坛的时候,他生病住进医院,主治医生竟然也是他的读者。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莫言的作品可能也是译成国外语种最多的。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文学和作家的关注,表明几代中国作家孜孜不倦的实践和努力,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

  
对于一个成熟的、把文学视为生命的作家而言,获得任何一种奖项,都不会是他写作的最重要的动力。我相信莫言和一大批中国作家,以及一批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优秀华人作家同行们将继续勤奋写作,积攒充沛的创造的能量,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人类文化财富的积累作出应有的贡献。

  
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上世纪80年代,莫言开始在文坛上“冒”了出来,直到今天,他仍然保持着旺盛而持续的创造力。通过那些作品,我们能够看到他对社会现实持续而敏感的观察,对历史文化独特而深刻的思考,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关照人们的命运和心灵,生存状态、喜怒哀乐、所思所想,这对具有相似经验的中国读者而言,具有强烈的共鸣和吸引。这些作品的思想内涵、语言风格彰显了莫言的创作理想、文学天赋和社会责任感,因此莫言得到中国和世界读者的肯定具有必然性。

  
雷达(文学评论家):

  
莫言的小说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融合在一起,成功地结合了世界文学经验和民间本土经验,因而具有一种奇异的魅惑力。我认为《红高粱家族》这一系列仍是莫言迄今为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红高粱家族》与我国以往战争题材作品面目迥异,它虽也是一种历史真实,却是一种陌生而异样的、处处留着主体猛烈燃烧过的印痕,布满奇思狂想的历史真实。我们大口呼吸着高粱地里弥漫的腥甜气息,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神秘体验和融身于历史的“浑一”状态。其最深刻的根源乃在于作家主体把握历史的思维方式之巨变。

  
陈晓明(文学评论家):

  
过去西方承认的主要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最多到现代,而对中国当代文化和当代文学一直存在抵触和偏见,通过莫言的获奖,西方将会有一个更加开放的姿态来接受当代中国。对于中国人而言,我们一直在寻找文化上的肯定,这次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给莫言,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客观的肯定。这些年媒体上很多对中国文学的批评和贬损是很不客观的,常常建立在没有充分阅读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常常为了博取眼球而把一些片面的观点发挥到极端。莫言的获奖可以让我们冷静下来,回到对文本认真探讨的批评立场上来。

  
范小青(作家):

  
莫言的获奖没有让我特别意外,因为莫言作品的个性是如此鲜明,没有谁能取代他。这么多年来,他的许许多多作品一直保持这种特立独行的气质,这是与他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文学天赋分不开的。莫言获得诺奖,既是他个人多年潜心创作的成果,同时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中国作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创作出越来越多优秀的作品,使得中国当代文学渐渐地为世界所了解,所接纳。

  
(本报记者 董阳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安晓锋)

  

 回复[10]:  日奸 (2012-10-14 02:07:33)  
 
  原标题:从红高粱帐里走出来的土地之子

  
□叶开 (作家)

  
1955年2月17日,莫言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东北乡平安庄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当时家庭成分为富裕中农。这年农历乙未,正月二十五,属羊。

  
童年的侮辱

  
仅仅是因为“富裕中农”的家庭成分所限,少年莫言从有记忆以来,一直遭受着排斥、侮辱、损害。

  
莫言本姓管,名谟业,其远祖可以追溯到辅佐齐桓公最早在春秋称霸的名相管仲。可以确考的管氏族祖为北宋词人管纯,高密管氏家族一世祖为元末明初管世谦,到莫言这一代,也有二十四世了。

  
莫言的大爷爷是前清秀才,写得一手好字,在莫言小时候,他曾写字让莫言临摹。莫言的爷爷是村里闻名的庄稼老把式,在莫言的散文描述里,因为精通庄稼活,他爷爷把劳动上升到诗意的层面,深受村里人的敬重。在早期短篇小说《大风》里,曾情感饱满地写到爷爷带自己去野地割草的故事,其中描写充满了闪光的、跳跃性的语言。

  
现在的青年一代已经不太体会得到家庭成分的深刻涵义了,但在当时,阶级划分和家庭成分,成为家里薄有田产者身上的恶咒。仅仅是因为“富裕中”农的家庭成分所限,少年莫言从有记忆以来,一直遭受着排斥、侮辱、损害。在他的记忆中,这种侮辱以及饥饿,一直是挥之不去的噩梦,而因此,“受辱”和“饥饿”就成为莫言文学创作中的最核心主题之一。莫言发表在1985年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和1986年的短篇小说《枯河》,是这两个关键词的生动阐释。

  
�透明的红萝卜》里那个十二岁的“黑孩”在运河工地里干活,因饥饿难耐,到旁边的菜地里拔了一根红萝卜充饥,被看田人当场捕获,押送到工地,工地负责人专门为此召开一次可怕的批斗大会。上百人围着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高呼口号,必欲灭之而后快。“黑孩”后来钻进麻地里,像一条鱼一样游走了。这部小说的“饥饿”主题非常明显,但在语言叙事上,莫言还保持着克制,故事的结构和线索也都很传统。在稍后创作的《枯河》里,莫言以“侮辱”为核心,写小男孩在玩时不小心把领导女儿弄伤了。他回到家里,碰到的是父亲、母亲、大姐、大哥的组团“严刑拷打”。“父亲”打他时,还先扒下他的衣裳,“免得打坏了”;小说里的“父亲”在拷打小男孩时,极富创意地用蘸了盐水的麻绳来鞭打他。而在传统叙事中本来应该是保护孩子的母亲,抡起棉花秆劈头盖脑地打,打得“叶子都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秆子。”

  
这样惨烈的叙事,在莫言创作开始就出现了。随后,他故事中出现了对社会不公的越来越强烈的控诉,以及对有尊严的、轰轰烈烈生活的憧憬。这强烈愿望在莫言的胸中激荡,在合适的时间,1986年底,使他一口气创作出了影响深远的中篇小说《红高粱》。在充满了残酷浪漫主义色彩的《红高粱》系列四部中篇小说之后,1987年,莫言在家乡的一个寒冷的仓库里,花了18天就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这部小说从农民高马被警察抓捕时逃跑写起,用令人窒息的笔触,生动地描写了乡村生活的泯灭人性的人际关系和悲惨世界。深切的人性关怀,在他近乎冷酷的语言中,喷涌而出。故事背景,则是临近苍山县的丰收蒜薹因为腐败干部和黑社会勾结的影响,而大规模地腐烂,并导致了农民的抗议和暴动。

  
饥饿的记忆

  
“吃”是莫言小说中的关键密码之一,在他的小说里,“饥饿”记忆和“吃”的疯狂,贯穿始终。

  
1961年的春天,莫言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大栏村小学校园里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学校里这些饥饿得“身体透明”的小孩孤陋寡闻,没见过煤块。经过充分进化的牙齿在这时发挥了探索世界奥秘的主导性作用。一个大胆小孩子试探地拿起一块,放到嘴里咬了一口。他咯嘣咯嘣地吃了起来,就像是在品尝一块珍贵的饼干,表情享受,香甜无比。其他孩子得到了启示,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地吃起来。

  
“吃”是莫言小说中的关键密码之一,在他的小说里,“饥饿”记忆和“吃”的疯狂,贯穿始终。而这也是中国农民生存困窘的一种生动的体现。

  
在散文《吃相凶恶》里,莫言写道:“一九六〇年春天,在人类历史上恐怕也是一个黑暗的春天。能吃的东西似乎都吃光了,草根、树皮、房檐上的草。村子里几乎天天死人。都是饿死的。起初死了人亲人还呜呜哇哇地哭着到村头土地庙里去注销户口,后来就哭不动了。抬到野外去,挖个坑埋掉了事。很多红眼睛的狗在旁边等待着,人一走,就扒开坑吃尸。据说马四从他死去的老婆腿上割肉烧着吃,没有确证,因为很快马四也死了。粮食,粮食都到哪里去了呢?粮食都被谁吃了呢?”

  
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少年时代的乡村饥饿记忆,成为了他面对世界时的一种基本态度。莫言小说里的小孩子,认识世界只有两种东西:能吃的,不能吃的。很多小孩子就是吃了不能吃的观音土、黄楝子之类的东西而死去的。

  
从《透明的红萝卜》里一开头村支书嘴巴里嚼着食、像只田鼠在他嘴巴里蠕动一样的描写开始,莫言就揭露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吃,也是一种权力。在他的小说中,出版于1992年,而一直受到文学评论家漠视的长篇小说杰作《酒国》,是“吃文化”中达到了巅峰状态的表达。而到了一九九五年,莫言以一部洋洋五十万言的长篇巨著《丰乳肥臀》,总结了“高密东北乡”的百年动荡史,并极其有创意地从清朝末年写到了改革开放。政治的动荡、历史的诡秘、人性的险恶、社会的变迁,在这部小说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但这部小说因为“不正确的历史观”而遭到了封杀。其中写到,在饥饿年代里,一名优雅的女医生在农场为了得到一只大白馒头,而甘心情愿地遭受着食堂管理员的邪恶奸淫。

  
莫言的语言在暴烈中,充满了力量的暗潮涌动。读到《丰乳肥臀》里这种可怕的细节,总让你久久难忘。

  
残酷的浪漫

  
“浪漫传奇”和“残酷现实”两条线索,在2006年推出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中,通过“赎罪”的方式,慢慢地走到了一起。

  
在文坛沉寂了四五年到九十年代末,莫言以在《收获》杂志上连续发表的四部杰出的中篇小说,宣告了自己的回归。这四部中篇是《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野骡子》《司令的女人》《师傅愈来愈幽默》。接着,莫言推出了重磅作品、长篇小说《檀香刑》,把他心中锤炼已久的“残酷叙事”推向了极致。

  
但莫言并不止步于“残酷”,他之前一直分别行进的“浪漫传奇”和“残酷现实”两条线索,在2006年推出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中,通过“赎罪”的方式,慢慢地走到了一起。这次,是长工蓝脸代表着有罪者对被冤杀的地主西门闹的忏悔。从而把在《丰乳肥臀》中略显生硬地通过村教堂神父引进的宗教情怀,得到了深化,并在最新的长篇小说《蛙》中进一步强化了善的推断。在充满着浓厚的“恶”叙事的中国文坛,这是一种尤为难得的清风。

  
莫言的文学作品深刻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又具有广阔的世界性视野,这使得他在中国文坛的同行中,脱颖而出,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他很早就已经是在世界文坛上最具知名度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

  
莫言还处在创作的黄金时期,他的创作力仍然极其旺盛,我相信他仍然能创作出值得我们期待的作品。

  
(责任编辑:安晓锋)

  

 回复[11]:  日奸 (2012-10-14 02:15:06)  
 
  莫言:曾怀疑《红高粱》这部戏会砸在巩俐手上

  
2012年10月13日01:39 郑州晚报  我要参与(98)

  


  
原标题:曾怀疑《红高粱》会砸巩俐手上

  
网友晒莫言张艺谋巩俐旧照

  
莫言称《丰乳肥臀》可拍成巨片 可惜没人识货

  
11日,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网友在微博中晒出了由张艺谋导演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的《红高粱》的旧照。照片中集齐了片中主演姜文、巩俐,导演张艺谋及编剧莫言。三位男士都光着膀子亮相。

  
迄今为止,莫言有4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其中,由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的电影《红高粱》,由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暖》,此外,还有根据《师傅越来越幽默》改编的《幸福时光》,以及根据《白棉花》改编的同名电影。但莫言说,他自认《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檀香刑》都可以拍成气势磅礴的巨片,但好像没有导演发现这些小说里隐藏的巨大戏剧性。莫言自称对编剧工作不自信,但如果哪天能把上述三部作品搬上银幕,他愿意担任编剧。

  
改编莫言的作品爱怎么改怎么改

  
“改编我的作品爱怎么改怎么改,我对张艺谋没有任何要求,我说我不是鲁迅,也不是茅盾,改编他们的作品要忠于原著,改编莫言的作品爱怎么改怎么改。你要我爷爷、我奶奶在高粱地里实验原子弹也与我无关。非但无关,我还要欢呼你的好勇气。拍好了是你张艺谋的光荣,拍砸了也不是我的耻辱。”

  
“当时有规定,小说的电影改编费是800元钱。我一开头不想参加改编,但张艺谋希望我参加编剧,因为牵扯到一些民俗啊之类的东西。编剧是三个人,一个是陈剑雨,一个是朱伟,还有就是我。稿子是当时任福建电影制片厂厂长的陈剑雨执笔的。1987年,我在高密,张艺谋把他的定稿拿给我看,定稿跟我们原来的剧本完全不是一码事了。张艺谋实际上作了大量的精简。我当时看了觉得很惊讶。这点儿东西,几十个场景、几十个细节就能拍成电影?后来,我明白了,电影不需要太多的东西。”

  
张艺谋发电报:救救高粱

  
“1987年六七月间,张艺谋给我发来一封电报,希望我能回高密帮他们找找县里的领导,获取帮助,说是高粱长势不行。说实话,当初他们把外景地选在高密,我就持反对态度。

  
一是,高密东北乡现在已经变化很大,我所描写的高粱地是我爷爷他们年轻时存在过的,我根本没见过。第二,这些年,随着商品经济势不可挡地侵入农村经济生活,原先那种淳朴敦厚的祖先风度都如用旧了的铜钱,添了斑斑点点的绿锈。”

  
“一切都要钱,你们有多少钱?但张艺谋坚持要在高密拍。他先在1987年春天派了一个副导演杨凤良到高密,跟老百姓签了合同,种了两块高粱。我接到张艺谋的电报就回去了,到了孙家口一看,我真想哭。高粱全都半死不活,高的不足一米,低的只有几拃。叶子都打着卷,叶子茎上密布着一层蚜虫,连蚜虫都晒化了。天太旱了!第二天,我见到了张艺谋,他说他们找到了县委负责同志,批了5吨化肥。县里领导还把种了高粱的乡领导召到县委开了会,我被县委领导的开明之举感动了。”

  
曾经怀疑片子会砸在巩俐手上

  
“快开拍的时候,我想把剧组的全体成员请到我家里去。当时不叫《红高粱》剧组,叫《九九青杀口》剧组,当我把消息告诉家里人时,他们都很兴奋。一大早,我母亲忙着擀饼,我媳妇忙着上集市采购。大约10点钟,一辆面包车停在我家打麦场上,从车上下来了张艺谋、副导演杨凤良、爷爷姜文、奶奶巩俐、摄影师顾长卫等。”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巩俐的印象一般。她当时在高密县招待所的大院里挑着木桶来回转圈,身上穿着不伦不类的服装,脸上凝着忧虑重重的表情。我感觉离我心目中的奶奶形象相差太大。在我心目中,奶奶是一株鲜艳夺目、水分充足的带刺玫瑰,而那时的巩俐更像不谙世事的女学生,我怀疑张艺谋看走了眼,担心这部戏将砸在她手里。事实证明,我的判断错了。”

  
“这个电影拍出来后,我看样片,确实感到一种震撼,应该说,在视觉上、色彩运用上,营造出这么强烈氛围的,《红高粱》是新中国电影第一部。电影的影响比小说大得多,小说写完后,除了文学圈没什么人知道。但那年春节过后,深夜走在马路上还能听到很多人在高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遇到张艺谋这样的导演我很幸运。”本报综合报道

  
根据莫言小说改编的四部电影

  
■红高粱(1987年)

  
(改编自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

  
导演:张艺谋

  
编剧:陈剑雨、 朱伟、 莫言

  
主演:姜文、巩俐、滕汝骏等

  
“我奶奶”19岁时心不甘情不愿地出嫁,路上与轿夫余占鳌生出感情,走到十八里坡时,两人没能按捺住心中欲火于高粱地里野合,“我奶奶”怀上余占鳌的骨肉嫁给了李大头。李大头死后,“我奶奶”撑起李家的烧酒作坊,不久余占鳌正式成为“我爷爷”,并独创酿制好酒十八红的方法。抗日战争期间,“我爷爷”和“我奶奶”在“我爹”9岁时联手谱写了一曲悲歌。

  
�红高粱》是公认的华语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这部片子在1987年一经公映,便在国内外获奖无数,一片赞誉。本片在国内被评为当时年度最佳华语片,也被法国最权威的影评刊物《电影手册》评为年度世界十佳影片第一位,在2005年更是被金像奖票选为华语电影百年百大华语片第一位。

  
■幸福时光(2000年)

  
(改编自莫言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

  
导演:张艺谋

  
编剧:莫言、鬼子

  
主演:董洁、赵本山、傅彪、李雪健等

  
退休工人老赵相中了一个胖女人,但胖女人与他初次见面就提出要5万块钱作为婚礼的费用,老赵只能咬着牙答应了。徒弟小傅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利用厂区后面的一个旧公共汽车车厢,使它成为那些恋爱男女约会的场所,并起名为“幸福时光小屋”。

  
老赵到胖女人家见到胖女人前夫留下的盲女孩,胖女人嫌弃她,让老赵将盲女孩带到“幸福时光小屋”从事按摩工作。阴差阳错,老赵却把盲女带回了家……

  
■白棉花(2000年)

  
(改编自莫言小说《白棉花》)

  
导演:李幼乔

  
编剧:莫言

  
主演:宁静、庹宗华、苏有朋

  
高密县青年马成功爱上了方碧玉,但方碧玉和村长的儿子已有婚约。知青李志高引起了方碧玉的注意,也成为马成功钦佩的对象。

  
棉花收成,空地上的棉花垛成了李志高与方碧玉偷情的地点。私情被揭穿后,方碧玉的未婚夫十分不满,而此时李志高却不敢吭声,向当地势力低下了头。马成功看着自己暗恋的方碧玉受到如此对待,暗暗抱屈,而方碧玉在决定离开前则对马成功表明,早已知道马成功对自己的心意,也愿意对马成功做些回报。

  
■暖(2003年)

  
(改编自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

  
导演:霍建起

  
编剧:秋实

  
主演:郭晓冬、 李佳、香川照之

  
住在偏远山村的少女暖水灵俏皮,清纯美丽,是青年男子们倾慕的对象,这点对于和暖青梅竹马的林井河来说更不例外。而暖一心等待偶然驻留于此的戏班英俊武生带她离开这个山村,然而等待她的只有失望。不久,暖摔伤了腿,井河也离开家乡,两人从此失去联系。

  
10年后,井河从北京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已久的暖,此时的暖已经嫁给村中的哑巴……

  
(责任编辑:安晓锋)

  

 回复[12]:  日奸 (2012-10-14 02:42:54)  
 
  莫言作品研究专家:莫言是富有历史感的中国作家

  
2012年10月11日11:17 转载文章  我要参与(63)

  


  
莫言(左)、葛浩文的学生雪莉·陈(中)、葛浩文(右)

  


  
随着今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时间不断临近,有关中国作家莫言的获奖呼声越来越高。《中国日报》的刘浚采访了两位对莫言作品深有研究的美国专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是翻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国际级大师,数十年来,他已将莫言的十多部作品介绍给英语读者。葛浩文的学生雪莉 陈(Shelley Chan)是俄亥俄州威腾堡大学汉语言及中国文化专业副教授,她曾出书深入研究莫言的作品。以下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的采访节选:

  


  


  
莫言(左)、葛浩文的学生雪莉·陈(中)、葛浩文(右)

  
问:您最喜爱莫言的哪部作品?

  
葛浩文:这就像是要我在自己的孩子中选一个最喜爱的一样难。我真心喜欢莫言的所有小说,并对翻译它们乐在其中。我喜欢它们的原因各式各样。比如,《酒国》可能是我读过的中国小说中在创作手法方面最有想象力、最为丰富复杂的作品;《生死疲劳》堪称才华横溢的长篇寓言;《檀香刑》,正如作者所希望的,极富音乐之美。我可以如数家珍,不过你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我正在翻译《蛙》,如果周四公布的正是莫言的名字,我想我应该有机会去翻译一些此前未能触及的他较为早期的作品。

  
雪莉 陈:莫言富于实验精神,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与众不同。因此很难说哪一部是我最喜欢的。如果非要选择的话,那就是《酒国》和《生死疲劳》吧。

  
问:您能否比较一下莫言和其他当代中国作家的作品?

  
葛:所有著名的当代作家都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若非如此,文坛就不健康了。比起同时代的作家,莫言更有“历史感”。不论是太平天国还是文革题材,他拿捏历史角度最为得心应手。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四十一炮》。他的作品很少涉及当下城市题材,这似乎是现在最热门的主题。莫言是一位“最大主义者”(如果有这么一个词的话),他总是尽力探求汉语表达的极限。他也是一位能够调动各种感观的作家。最后,他特别善于“陌生化”,用他的散文营造崭新、抓人的现实。

  
陈:就内容来说,莫言和其他寻根文学作家一样,经常描写自己的家乡,山东高密。但是他的写作与众不同。就风格而言,莫言独一无二,无法将他与任何做比较。你可以说有时他就像王朔一样诙谐,但他们的诙谐是完全不同的。

  
问:您能就风格、内容等方面将莫言与相近的西方作家相比吗?

  
葛:当我阅读莫言的作品时,我时常会想到狄更斯(我知道他不是当代作家):他们的作品都是围绕着一个鲜明道义核心的鸿篇巨制,大胆、浓烈、意象化而又强有力。与其作品相似的还有威廉 弗尔曼[注:当代美国作家]的《欧洲中心》[Europe Central暂译名],莫言的《红高梁》系列拥有同样的宏大历史叙述,他的《天堂蒜薹之歌》也同样表达了对强权者兽行的猛烈抨击。当然,还有那些莫言自己也比较喜欢的作家:现代主义的福克纳、魔幻现实主义的加西亚 马尔科斯,还有日本的大江健三郎。也别忘了另外一个“老派人物”:以市井狸语冷嘲热讽著称的拉伯雷[法国16世纪作家]。

  
陈:莫言说过他深受福克纳和马尔科斯的影响。读者可以在莫言的作品中发现这两位作家的一些特征,比如以小镇为叙述背景、丰富的想象,甚至于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

  
问:由于译者们辛勤的努力,莫言已成为在西方最为著名的当代中国作家之一。如果中国能够加大资助,会有更多的中国作家有望角逐国际大奖吗?

  
葛:请不要忘记,莫言的作品在世界各国都有很多才华出众的翻译,日本、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尤为突出,译者们为树立他的国际声誉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在推动和资助文学翻译方面的确是落后了。美国、欧洲的一些国家,以及日本,都在积极资助以各种外语为母语的译者,促使其作品进入这些语言区的本土市场。中国在这方面理应做得更好。

  
陈:我认为你[记者]这么说很有道理。比如,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史铁生就理应获得更高的国际知名度。

  
问:翻译中国小说的报酬如何?

  
葛:我曾经翻译小说分文未取(恐怕我不应该经常这么做),而且报酬标准也大有不同。对于一项要求训练、天赋、很长时间的工作来说,获得相应的报酬总是难上加难(完整翻译任何有份量的作品都可能吞掉半年以上的时间)。大多数时候,出版商不能也不愿付给翻译他们应得的报酬,这就是为什么[文学翻译事业]急需外界资助的原因。你可以想象得到,获得资助的竞争有多么激烈。对于我来说,这么做 [坚持翻译中国文学] 的原因,首先,并且总是,出于一种对我所从事事业的热爱、对于优秀文学的热爱,以及(也许是一种偏执吧)希望看到我为这本书所付出的努力开花结果,尽管我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这本书将对那些我无缘结识的读者产生何种影响。

  
问:中国国内对于诺贝尔文学奖非常关注,您对此有何看法?

  
葛:我对这个奖本身没有什么看法;但是这么多人对这个奖如此痴迷地关注令我感到不安。对于中国和韩国等国家的人来说,是否获得此奖已经关乎整个民族获得承认或者遭受轻视的地步。得了,乡亲们!这只是一个关于某位作家(或诗人)作品的奖项。我知道,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不过……有必要吗!

  
(责任编辑:文娜)

  

 回复[13]:  閻語 (2012-10-14 10:03:41)  
 
  日奸,看把你猴急滴......

  
你果然是日奸!

  
針對你在五樓提到的台灣媒體云云,你認識不清,本姑奶奶給你上一課吧!

  
旺報是旺中集團旗下平面媒體,專門報導中國消息,洗腦寶島民眾。説是台灣媒體,名不符實,太對不起它了,咱們還是把它分類成中國媒體吧!

  
以前也提過,旺中集團頭子蔡衍明是「商人無祖國」的典型代表,旺中集團媒體甘為中共口舌,當了看門狗,整天只會汪汪叫!

  
至於東森電視台,立場也是傾中的!

  
莫言的書,本姑奶奶是不會花銀子去買來看滴!

  
無悲天憫人之心,不具普世價值,沒有反骨精神,迎合當局權貴之輩,所寫的東西,看了傷眼傷神而已!

  
瞧你喜孜孜地連貼了幾帖,幹嘛的?一大早,擾人清夢!

 回复[14]: 给姑奶奶请安 日奸 (2012-10-14 17:22:53)  
 
  我转着玩,

  
怎么把姑奶奶您给惹醒来,得罪了。

  


  
连从小就觉得非常善良心软的您,都如此咬牙切齿着中国,好似全世界都恨不得千刀万剐中国,盼中国不得好死似的。我同情中国和中国人。素直地为他们在四面楚歌般的处境里,不是他们的同类,却是被异质的全身毛茸茸西方原始猴子认可的一点成绩而高兴,祝贺。

  


  
恻隐之心,这本是姑奶奶您教导的我呀。不怪姑奶奶,老佛爷您已老糊涂神智不清(还好,没不省人事!),或似如偶遇伊甸园为返老还童亢奋不已,忘了这事。

  
我如此太不懂事,太没内涵,太没人性,太没教养。看来还是姑奶奶您教育无方。

  
(只叮咛一句姑奶奶: 冷静。冷静。冷静。不要误把野草杂树丛作了伊甸园。更要小心野果,有毒易上瘾。哪怕为您健康,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姑奶奶喝茶,别气坏了身子: (小心有毒))

  


  


  

 回复[15]:  日奸 (2012-10-14 17:23:58)  
 
  莫言并非最好中国作家 但是最具开拓精神2012年10月14日 11:15

  
来源:人民网 作者:周雯,王劲松

  
分享到: 更多

  
10人参与0条主评论 2条评论0条总评论 原标题:张翎:莫言并非最好中国作家但是最具开拓精神

  
人民网武汉10月14日电海外华文女作家双年会现场,记者现场采访了张翎、陈若曦、施叔青等几位在海外久负盛名的女作家。

  
记者:可以聊聊你们现在正在着手写的作品吗?

  
陈若曦:我如今已经不太写小说了,但还在台湾发表一些散文、杂文或者诗歌,也针对一些时事,提出自己的意见。(记者:那算是针砭时弊了?)谈不上吧,我还到不了这样的高度。另外,我还打算写一部关于台湾的佛教的书,详细介绍一下佛教在台湾如此盛行的原因和情况,我发现佛教在台湾盛行的程度不亚于唐朝时期的长安城,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张翎:我发现我不是一个可以去写刚刚发生的事情的作家,我习惯向前看,可能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只有相隔了这样大的跨度,我才可以清醒而审慎的看待问题,我刚刚写完一本长篇小说叫做《余震》,是讲唐山大地震三十年内来,三代分别经历了抗战、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的女人们的故事,其中以三人生孩子而产生的阵痛为隐线,连缀起她们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

  
施叔青:我正在写的一本书叫做《台湾三步曲》,它可能也是我的封笔之作,它是一本历史小说,是关于佛教从古至今传播的故事,以魏晋南北朝佛教刚刚传入中国为背景到如今佛教在台湾的盛行,可能其中有一些“穿越”的成分,以虚构的人物回到历史现场,还原那个时代的气息风貌。我目前还在整理资料,这是一个盛大的工程,我不知道写不写的好。

  
记者:你们是如何看待海外华人文学的发展的?

  
张翎: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我对此深有感触,我的写作是开始于90年代中期,那时的海外华人文学,还充斥着乡愁、对祖国故土的深深眷恋,那种东方人游走于西方主流文化边缘的隔阂、断层和异质感,那时的我们与西方是如此的不同,而正是因为这种不同我们成了文化的异邦人,有了正当的书写权,而如今,在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的生活已经与海外几乎一样,我们的文学也面临着母题的重新找寻,这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我为什么不敢写当下的中国,而转去写三十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的原因。

  
施叔青:我们的华文文学在海外传播还是非常有限的,除了一个世界日报,它在海外发行还不错,但虽然我们大多数人旅居海外几十年,但是作品的读者群大部分还是祖国大陆、港澳台等地,文学不像音乐、绘画,是没有国界的一种艺术形式,文学是靠语言传播,所以其局限也在于此,我们希望能有好的翻译家去把我们的作品翻译成不同文字,好的翻译家实在太重要了。

  
记者:如何看待莫言获奖?

  
施叔青:莫言和我很熟悉,我记得那是85年,文革结束后华语文坛还流行着一种“伤痕文学”,我在他老家高密见过他一次,那时他还是个很朴素的年轻人,穿着军装,戴着白手套,后来我们还一起去北海看过花灯,就这样熟悉起来,对于他获奖,我好的翻译家实在太重要了,莫言作品在瑞典的传播,得感谢他的翻译陈安娜女士。

  
张翎:我认为不是诺贝尔文学家给了莫言什么,而是莫言给了诺贝尔文学奖什么,诺奖一直颁给那些有争议的,文学作品超越人种本身的作家,诺奖因为莫言这个中国作家的加入而有了新的视野。我可以说,莫言不是中国最好的作家,但却是最独特,最具创新精神的作家。

  
陈若曦:这是华人文学的一种提升,它让世界关注中国,也标志着一个神话时代的结束。

  
记者:对湖北或者湖北文学有什么样的映像?

  
张翎:感觉湖北人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性格,是敢爱敢恨的,这种特质很符合文学作品的一些人物情感,很喜欢湖北和湖北人。(张文瑾)

  
链接:

  
张翎:著名作家,旅居加拿大二十多年,09年出版长篇小说《金山》,让她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之后,长篇小说《余震》,被冯小刚买下,拍成卖座电影《唐山大地震》。

  
施叔青:本名施叔卿,台湾彰化人。十七岁以处女作《壁虎》登上文坛。1978年移居香港,后辗转于香港、台湾和纽约曼哈顿,现任香港艺术中心亚洲节目策划顾问。与台湾作家白先勇有师徒情分,著有小说《约伯的末裔》、《牛铃声响》、《倒放的天梯》等。

  
陈若曦:本名陈秀美,现旅居台湾,以写实小说闻名文坛。28岁时,和丈夫毅然来到祖国大陆生活了七年,其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屡屡阵痛;之后,在美国等地漂泊了二十多年的她,又抱着与丈夫分离的苦痛独自回到台湾,为故乡的文化事业作贡献,现任台湾专栏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回复[16]: 他是另类的宣泄,他是嗜血的魔王 日奸 (2012-10-14 17:24:29)  
 
  他让高密王国成为中国文学的里程碑

  
在莫言多本书的责编、作家叶开所著的《莫言传》里,他在开篇这样写道:“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坛中,莫言是个异类,是揭竿而起的农民军领袖。这位山东大王浓眉大眼,手脚粗壮,喜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常常打家劫舍胡作非为,率性所致,天马行空。他既是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也是顽皮捣蛋的花果山里的猴子兵;他可能是曹操,也可能变成刘备。不管什么角色,他都一个人全包了。他有时是孙丙,有时是上官斗,有时是司马库,不是带着一群扮演妖魔鬼怪的乡亲们跟修建胶州铁路的德国鬼子浴血奋战,就是忽发奇想用电焊枪隔断日本鬼子的铁路桥……”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县河崖镇平安村。提起莫言,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电影《红高粱》里那些色彩鲜艳的画面和黄土地上张扬的生命力,那里就是莫言的故乡高密东北乡。高密不仅仅是莫言地理意义上的家乡,更是他几十年来在文学创作道路上一直苦心构筑的文学故乡。1986年莫言在《红高粱》中写道:”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这无疑是莫言对高密这片成长之地最极端热爱又极端仇恨的一种表达。几十年来,莫言的小说创作几乎从未离开高密,那是独属于他的文学王国。他在这片充满想象力的土地上展开叙事,并向历史纵深挖掘,向广袤的中国乡村延伸。

  
从叶开充满感情的描述,你可以看到莫言的汪洋恣肆和天马行空,但从莫言的作品及个人,他又有着明显的极端性和局限性。现实中的作家莫言依靠着自己的创作实绩,革命成功分田到户,成为丰衣足食的上流人物。在近期因为无限接近诺奖而被曝出的种种争议中,莫言对时事的漠然、对普世价值观的疏远,乃至时常采取跟公权力一致的立场,都成为人们指责诟病的把柄,莫言对此沉默以对——

  
这就是莫言,你可以因为他以本土作家的身份获得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属于中国人的诺贝尔文学奖而崇拜他,你同样可以因为他作品的扭曲变态及个人的价值取向鄙视他,莫言并不会因为获了诺奖就变成另一个莫言,中国文学的现状也不会因为一个诺奖的诞生就发生多大改变。

  
推荐阅读:[莫言的作品和人一样饱受争议]

  


  
他是另类的宣泄,他是嗜血的魔王

  


  
在当今众多的作家当中,莫言的“声音”是非常独特的。他既不同于王朔的那种“胡同串子”式的京腔,又不同于苏童、叶兆言等人的那种清雅柔曼的江南话,也不像马原那样硬朗有力而雄辩的东北腔,更不像格非、孙甘露等人那样使用一套带欧化倾向的现代知识分子的语言,甚至与他的同乡张炜的语言也迥然不同,张炜的山东话带有几分官味儿: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沉闷冗长,令人敬而远之。莫言的“声音”听上去就像是一位农民在说话。莫言设置的“高密东北乡”,既有对乡音乡情的描写,也有对生活方式、生活状况的摹写,更有对人的“生存”本质的把握与透视;既有对饥饿岁月的彻骨之痛,也有对乡野天地的欣然之喜;既有杀人越货的强盗土匪,也有敢爱敢恨的我的“爷爷奶奶”;既有苦难辛酸,也有幸福与狂欢……这里没有完人,不论男女都是有缺点的,正因为有缺点,才显得可爱。这里的历史是被传奇化的历史,没有阶级观念,甚至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而有着英雄崇拜和命运感,衡量历史和英雄的标尺的是那些有非凡的意志和非凡的体力的人,哪怕是技艺高超的盗贼,胆大包天的土匪,音貌绝伦的娟妓,都能得到人们“赞赏的语气”和“心驰神往的表情”。可以说,莫言提供了一种至少在国内称得上全新的语言方式和历史解读视角,正因为如此,对莫言的小说评价历来褒贬不一。

  
评论家认为莫言的作品反映着中国乡村人性的愚昧和丑恶,并进行了放大,这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并不是什么新鲜命题,但莫言独特的视角和大胆疯狂的文字风格,无疑是他能够独树一帜的关键所在。莫言常以牛马骡子之类的家畜为主体,投过他们的眼睛,用暧昧的笔调来观察这个“变态”的世界。但这种写作风格个人化极强且较难为人们所接受,莫言的《檀香刑》《丰乳肥臀》等在出版初期莫不收到莫大的争议,有评论认为:

  
“莫言曾说文学是一种悲愤的抵抗,可是他的抵抗未免有些过火,抹煞了一切关怀和温情,中国传统文学里的含蓄美被他全盘破坏,一切情绪全用魔鬼般的疯狂来展现。莫言的作品大多充满了过于横暴的力量,他是个精力充沛的家伙,他的作品同样精力充沛并且过于充沛,大红大绿大仇大恨大喜大悲被浓墨重彩涂抹的淋漓尽致,泛滥的激情淹没了叙事,有足够热烈的爱和恨却严重缺乏悲悯与温情,这一点他还不如余华来得聪明。

  
莫言笔下的世界只能是妖魔化的农村,他写不出城市生活,他笔下的角色也很难出现可以被接受的知识分子,《红蝗》里那个“我”至少有大学以上学历,昆虫是他的专业,可是回到老家以后他居然买了一本关于蝗虫的科普读物,并且看得津津有味,行为与经历明显不符,也许是受了福克纳的影响,他笔下曾出现了无数疯子傻子,这个身为知识分子的“我”也有点神经病。

  
每次读完他的东西,我总感到他笔下的高密东北乡跟我所在的山东不在一个地球上,那简直是妖魔横行的地狱。我这里不好摘取作品原文,免得影响列位就餐。”

  
推荐阅读:[莫言小说创作心理探微]

  
.

  
他一半是鲁迅,一半是马尔克斯

  


  
关于中国乡村的记忆,在民国的文人那里是寂寞的。除了萧索和宁静外,几乎没有狂歌的篇什。自从鲁迅创作了鲁镇和未庄,乡土社会的色调才变得混杂起来。这新生的调子是森冷的,精神被黑暗压迫着,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鲁迅那代人飞扬的只是个体的自我意识,描述乡下的景观时,笔端却被寂寞缠绕起来,叙述者和对象世界有着一定的距离——直到莫言。

  
八十年代问世的《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给了我们一种喧闹的声音,乡间社会的内在轰鸣被焕发出来了。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内在的色彩、气味,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与此同时,拉美文艺的引进,让莫言看到了叙述的另外一种可能——主观叙述的视角。莫言借着马尔克斯的模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叙述原点。在一片混沌和荒原里开始了自己的旅程。教化、学问远远地去了;小说腔、散文腔远远地去了;上等人的铜臭气、庸俗气远远地去了。他凭着生命的嗅觉,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底色。那是很不易的跋涉,一切完全缘于自己的良知。在红高粱系列里,在随后完成的诸多乡村题材作品中,他走出了一条别人无法重复的道路。

  
随着《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的问世,莫言从马尔克斯的视角出发,但却远远摆脱了马尔克斯的怪影,写作出了土生土长的汉文明里的魔幻,它是东方文学“怀乡”“怨乡”与西方“魔幻现实”共同作用的产物。这魔幻我们只有在文化大繁荣时期的汉墓造像里、在敦煌的天地鬼人图里略微可以考见。汉代人写物与写人,神异鬼怪,来往于天地之间。汉之后的小说,虽有志怪的遗音,大多是扭扭的舞步,很少看到乡俗里的潇洒了。而莫言的诞生,用东西方文学共同孕育之下诞生的新手法,衔接了一个消失的精魂,并且放大了力量。在莫言身上,我们看到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式的想象力,美国作家福克纳式的颠覆性,我们看到了《百年孤独》,想起了《喧哗与躁动》。大江健三郎等人乃至诺奖评委会对他的认同,其实是惊异于莫言作品中这种汪洋恣肆天马行空式的状态。这种状态,是莫言将马尔克斯小说手法结合中国现实的创造性发挥,而究其精神根源,又岂不是鲁迅遗魂的另一种表达?

  
推荐阅读:[莫言童年爱与创伤体验对其创作活动的影响研究]

  


  
从极端审丑,到化美为丑

  
莫言小说大面积存在的丑,由于观察视点不同可有多种杂芜形态。有具象写实的丑,有抽象象征的丑;有恐怖的丑,有滑稽的丑;有特写的丑,有散点的丑;有以丑为美的丑,有化美为丑的丑……但是,由于理性的消隐,不管是赋予美的事物以丑的意象,还是赋予丑的事物以美的意象,都使莫言小说缺乏审美意义的丑,而更多的是非审美意义的丑。所谓非审美意义的丑,是指以积极的恶的形式对生活美粗暴地予以否定,表现道义上的恶和违反生活常态的畸形。

  
曾有人专门研究过莫言小说里的丑,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恐怖的丑;以丑为美;化美为丑;美化兽类;丑化人类……莫言写丑,你根本看不到作者理性批判的态度,看不到哪是调侃、哪是反讽,字里行间流动的却是一本正经津津乐道的欣赏、把玩和咀嚼。《欢乐》描写跳蚤在母亲的阴毛中爬、在生殖器和阴道里爬之后,又变态地设问和辨析,“你吃过男人的阴茎,但你喝过女人的月经吗?”月经“味道不坏,有点腥,有点甜,处女的干净,纯正;荡妇的肮脏、邪秽、掺杂着男人们的猪狗般的臭气。”这下流的把玩纯属阴晦押淫心理的写真。《红蝗》在“大便味道高雅”,“像薄荷油一样清凉的味道”的反复抒写和顺摸中,更是将“大便”写得一片绚烂辉煌,美丽庄严,神圣静穆,超凡脱俗,甚至“达到了宗教的、哲学的、佛的高度”…

  
在莫言的小说里,将丑演绎到最为登峰造极的是人行为的丑和行文语言的丑。行为的丑:人驴交配(红蝗)、人狗交靖(马驹横穿泽)、兄妹乱伦(模式与原型、马驹横穿沼泽)、女婿丈母娘乱淫(酩配国)、妹夫大姨子性狂欢(丰乳肥臀卫);丈夫以酒为妻,妻子饮“西门庆”酒以解性欲(酩配国);母亲八次生育九个孩子没一个是丈夫的(丰乳肥臀);儿子烧死母亲(模式与原型)、女儿打死父亲(屠户的女儿)、媳妇打死婆婆(丰乳肥臀)、军人扼死婴儿(金发婴儿)。语言的丑则“透着一股浊气”:女司机与丁钩陌路相逢便自称“盐碱地”和“肥田粉”的理俗挑弄,侏儒的终极人生理想便是“操遍酒国美女”(酩配国);男人和女人关于“窟窿”和“金枪鱼”的性对话(鱼市)等等不一而足……莫言用一部部作品,实现了自己在《红蝗》中借女戏剧家之后表达的艺术誓词:“总有一天,我要编导一部真正的戏剧,在这部剧里,梦幻与现实、科学与童话、上帝与魔鬼、爱情与卖淫、高贵与卑贱、美女与大便、过去与现在、金奖牌与避孕套……互相掺和、紧密团结、环环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

  
推荐阅读:[在颠覆中重建——莫言审美意识的嬗变及其意义]

  


  
莫言获奖为中国文坛带来什么?

  
也许是在莫言拿到诺奖之后,关于他的溢美之词太多了;又也许我们本就只想呈现一个本真的莫言——看了上述文字,那些已读过莫言文字的你,是否对莫言的理解能稍深入?那些未读过莫言文字的你,是否收回了一些因为诺奖而过于洋溢的崇拜?

  
中国作家向来缺乏悲悯情怀,莫言也不例外。在莫言的文学表达中,他也许有过这种情怀,但在他横暴疯狂的文字面前,读者对这种情怀的感知几近于零。如今其功成名就几近巅峰,再想寻觅这种情怀,期待其成为“中国的托尔斯泰”,恐怕难矣。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是作品价值的获胜,也并非证明写作方法的技高一筹,而是不同思想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的结果。这是莫言的成功之道,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赋予中国作家所带来的启迪,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莫言的获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作家,是记录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时代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作家就是历史。一个固守在自有的认识圈子里,把历史和生活简单化意象化、缺乏悲悯情怀的作家绝不是好作家。幸运的是莫言不是这样的作家,尽管他可能有些极端化;不幸的是国内大多数作家,正是在简单化和意象化的写作中或自我陶醉或谋求功名——中国作家什么时候能够学会如托尔斯泰般拥有“悲悯的情怀,人类的良心”,中国文学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的走向世界。

  
我们的社会如今有种种的矛盾、创伤,正是因为我们对过往历史和底层社会复杂性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正是因为我们的主流文学所宣扬的价值观缺乏悲悯的情怀,而我们又总是想用隐瞒、扭曲甚至强制篡改的方式来解决这种复杂性和偏差。莫言尽管不完美,但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一个新的是非标准,可用来检视每个人,每段历史,拿不拿诺奖,这都是莫言的最大价值所在——只是你若只是跟着喧闹,而不去读他,又怎会知道?

  

 回复[17]: 在诺奖事件之前,对莫言的了解是? 日奸 (2012-10-14 17:24:48)  
 
  莫言非常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我感觉他写得太多了,他的书有现在的一半厚就更好了。

  
——马悦然

  


  
莫言是中国作家中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

  
——大江健三郎

  


  
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

  


  
通过讽刺手法的运用,莫言让读者从书中阅读出社会的阴暗面,因为这个原因,他的作品也被认为是粗俗而淫荡的。莫言书中所写的故事是我听到的最恐怖的故事。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彼得英格伦

  


  


  


  


  
在诺奖事件之前,您对莫言的了解是?

  
不知道这个人。

  
383票

  
知道是个作家,没读过他的书。

  
152票

  
读过他的一些书。

  
57票

  
很熟,了解他的写作风格、文坛地位。

  
27票

  


  

 回复[18]:  日奸 (2012-10-15 22:23:41)  
 
  

  
反体制派の中国人作家、莫言氏へのノーベル文学賞を批判

  
AFP=時事 10月14日(日)12時24分配信

  


  


  
独フランクフルトで開催中の書籍見本市フランクフルト·ブックフェアで、ドイツ出版協会平和賞を受賞した同国在住の反体制派中国人作家、廖亦武氏(2012年10月12日撮影)。

  


  
【AFP=時事】ドイツ在住の反体制派中国人作家、廖亦武(Liao Yiwu)氏は13日、2012年のノーベル文学賞(Nobel Literature Prize)を受賞した中国人作家、莫言(Mo Yan)氏について、中国共産党政権に近い「国家のお抱え詩人」だと激しく非難した。

  
その他の写真

  
14日にドイツ出版協会平和賞(Peace Prize of the German Book Trade)を受賞する廖氏は、前日の独ニュース週刊誌シュピーゲル(Der Spiegel)に掲載されたインタビューで「(莫氏の受賞に)ショックを受けた」と語り、「莫言氏は必要ならば、いつでも自らの職人芸の世界に引きこもる国家のお抱え詩人だ」と批判した。

  
また11日に莫言氏にノーベル文学賞が授与された後、ドイツの廖氏の元へは中国の友人たちから「西側諸国は自分たちのことを中国の体制の延長だと考えているのだろうか」と問い詰める声が寄せられたと語った。

  
ノーベル賞受賞の莫言氏は中国政府から多大な称賛を浴びる一方で、同国の反体制派からは「共産主義の手先」だと批判されてきた。同氏はまた、中国の芸術は共産党に寄与する必要があると書いた同国共産党の創立者、毛沢東(Mao Zedong)を擁護している。【翻訳編集】 AFPBB News

  

 回复[19]:  日奸 (2012-10-15 22:41:55)  
 
  ノーベル文学賞の莫言氏“劉暁波氏に自由を”

  
10月12日 22時25分ノーベル文学賞を受賞した中国人の莫言氏は、おととしノーベル平和賞を受賞し、現在も服役している民主活動家の劉暁波氏について、「できるだけ早く自由を取り戻してほしい」と述べました。

  
劉氏を巡っては、中国政府がこれまで非難してきただけに、莫氏の発言は今後、中国国内で議論を呼びそうです。

  
これは12日、莫言氏が中国·山東省で記者会見して明らかにしたものです。

  
このなかで共産党の1党支配を批判したことで有罪判決を受け、おととし、ノーベル平和賞を受賞したあとも刑務所に服役している民主活動家の劉暁波氏について「できるだけ早く自由を取り戻してほしい」と述べ、劉氏の釈放を求める考えを示しました。

  
劉氏を巡っては、中国政府はこれまで強く非難しており、ノーベル平和賞を受賞したことについては「内政干渉だ」としてノーベル賞の選考委員会の決定に今なお反発しています。

  
中国政府は、莫氏が中国人として初めてノーベル文学賞を受賞したとして歓迎しているものの、莫氏が12日の発言を通じて、劉氏を擁護する姿勢を見せたことに反発することも予想され、今回の発言は今後、中国国内で議論を呼びそうです。

  


  


  


  
中国 劉暁波氏のノーベル賞改めて非難

  
10月13日 4時6分中国外務省の報道官は12日、中国人として初めて莫言氏がノーベル文学賞を受賞したとしてこれを歓迎する一方で、おととし、共産党の1党支配を批判した劉暁波氏のノーベル平和賞受賞については、改めて非難しました。

  
中国外務省の洪磊報道官は、12日の定例の記者会見で、中国人として初めて莫言氏がノーベル文学賞を受賞したとして「これを祝いたい」と歓迎しました。

  
そのうえで、「世界の人々が中国の文化をより深く理解するとともに、中国の優れた文学の魅力を感じて欲しい」と述べ、今回の受賞を評価しました。

  
一方、共産党の1党支配を批判したことで有罪判決を受け、現在服役している民主活動家の劉暁波氏がおととし、ノーベル平和賞を受賞したことについては「選考委員会による中国への内政干渉で断固として反対する」と述べ、改めて非難しました。

  

 回复[20]:  日奸 (2012-10-15 22:57:17)  
 
  ノーベル文学賞は中国の莫言氏に決定、その反響···

  


  
tanntanntann826さん

  
ノーベル文学賞は中国の莫言氏に決定、その反響···

  
当然の事ですが、中国は歓喜で、日本はショボン···

  
前日からマスコミは村上春樹氏の受賞を確信したかのような報道でしたが、私は莫言氏に決まるだろうと思っていました。

  
日本の文学はなぜか、重みのない薄い内容の作品が多くなり、近年の芥川賞や直木賞を受賞した作家の作品を読んでも、「これがね~」と思ってしまったりしました。(私の好みの問題ですが、村上春樹氏の文学は心の奥にずしんと響きません)

  
文学や音楽は国民を反映しますので、「平和ボケ」 した、日本は、韓国·中国にどんどん抜かれていくと思いませんか?

  


  


  


  


  
guidedishboxさん

  
平和ボケと日本の文学や音楽は関係ないかと

  
だいたい日本が平和ボケだなんて思ってるのは日本人だけですよ

  
.

  


  


  
違反報告

  
回答日時:2012/10/13 14:33:29

  
.

  


  
genbaihouさん

  
村上春樹の本って、小説という名に値しないよ

  


  
昔の小説の切り抜きみたいな物

  


  
あれじゃ、逆に取らない方が良い

  
.

  


  


  
違反報告

  
回答日時:2012/10/13 09:12:41

  
.

  


  
sktwins0621さん

  
中国は素直に喜んだりしてないですよ。

  
共産党への批判が多く含まれる作品なので。

  
.

  


  


  
違反報告

  
回答日時:2012/10/12 18:41:28

  
.

  


  
kuninokatatiさん

  
中·韓に凌駕されるかどうかは判然とはしませんが···。

  
日本の作家に、今書くべき物ってあるのかね?

  
純文学はあいもかわらず、半径1·5メートルの範囲の事しか

  
書かないし···。

  
大衆小説はミステリーの濫作ばかり。

  
新刊、どれだけミステリーなんや(笑)と思ってしまう。

  
純文学村は仲間うちで褒めあいをしている気色悪い集団だし

  
ミステリー村は過去の遺産を縮小再生産しているかのような

  
作品ばかり···。

  
後は、お子様向けのファンタジーか(笑)

  
要するに、文学に落とし込むような、ひりひりとした出来事や

  
掘下げるべき事象が、もう日本にはない、という事かも。

  
それが「平和ぼけ」という言葉に換言されるのかな。

  
.

  


  


  
違反報告

  
回答日時:2012/10/12 10:30:16

  
.

  


  
aoyamadori_246さん

  
文学はよくわかりませんが中国人でしかも原爆を逆さ読みしたような

  
莫言という人に競り負けたのが口惜しく思いました。

  
.

  


  


  
違反報告

  
回答日時:2012/10/12 09:42:41

  
.

  


  
farm_cake_humanさん

  
良かったな、受賞おめでとう

  
.

  


  


  
違反報告

  
回答日時:2012/10/12 09:29:42

  
.

  


  
vlissingen79さん

  
日本は、韓国·中国にどんどん抜かれていくと思いませんか? ······思いません。

  


  


  


  
違反報告

  
回答日時:2012/10/12 09:28:00

  
.

 回复[21]: 中国の莫言氏に決定、その反響・・・ 日奸 (2012-10-15 23:41:05)  
 
  

  


  
takashipancaselessさん

  


  
>その心配は不要?

  
受賞者が出たら政治利用されまくるでしょうが、文学界のサムスン·村上の手法(=朴李と日本ブランド利用)を徹底的に研究したら可能かもしれませんね。

  
森口尚史(日本名)の業績が本当だったら平和賞以外の最初の受賞者になったかもしれないですね^^

  
---

  
Q1 村上が受賞できなくて嬉しいですか?

  
慶賀の至りです^^

  
アサヒや反日が多い早大出身の皆さんもさぞがっかりされたことでしょう。

  
しかも村上さんが最も恐れていたアジア人受賞で、これで今後5年間は受賞がなくなりました。

  
私は心配でこの二三日夜も眠れませんでしたが、ようやくぐっすり眠ることができました。

  
今受賞したら大江健三郎同様アサヒや中韓に政治利用されるところでしたが、反中共のノーベル賞委員も意外にその辺まで考慮したのかもしれませんね。

  
中国の現状に対する批判の意図があっての授賞なのに、中国政府は手放しで喜んでいるようです。

  
反日日本人ではなく体制を批判する中国人作家が選ばれたということは、委員会が反日より反中を取ったということです。

  
Q2 金熊賞に選んだベルリン国際映画祭は、大したことないですか?

  
大したことないです。

  
村上さんの大好きなカート··ヴォネガットの小説の台詞を借りて、

  
「無条件で相手を憎んだり、全能の神ご自身も共に憎むと思い込んだりするのは、正当な理由にはならんのだぞ。ほんとうの悪はどこにある?悪とはあらゆる人間のなかに潜む大きな部分―際限なしに憎み、神を味方につけて憎みたがる部分のことだ」

  
と言ってやりたいです。

  
>ドイツ人にとっては都合が良いとか?

  
受賞作を見渡すと、ドイツに限らず白人様の犯罪は取り上げない傾向があります。

  
作品としても良くできている、ソルジャー·ブルー、ソフィーの選択、シンドラーのリスト、ヒトラーの贋札とか選ばれていません。

  
ヴォネガット原作でドレスデン爆撃の虐殺を描いたスローターハウス5もそうですね。

  
99年に受賞したシン·レッド·ラインはガナルカナルで日本兵をやっつけるという内容ですが、リンドバーグ日記に出てくる投降日本兵の虐殺シーンは全く描かれてませんでした。

  
(そう言えばソフィーの選択の原作者も原爆投下を正当化しています)

  
>教授が「日本軍はこんなにも残虐なことをしていた!」と、言っていました。

  
赤いコーリャンの日本語訳、やはり岩波書店ですね(笑)

  
教授は少し勘違いされています。

  
そもそも小説とか映画は歴史事実ではなくフィクションのはずです。

  
さらにウィキによると莫言氏はガルシア=マルケスから強い影響を受けた現実と幻想を混交した魔術的リアリズムの作家です。

  
皮をはいで殺すというのも、少なくとも作家の意図としては、誇張という暗黙の了解がある幻想的な描写でしょう。

  
ウィキ:マジックリアリズム

  
日常にあるものが日常にないものと融合した作品に対して使われる芸術表現技法

  
とりわけガブリエル·ガルシア=マルケスの作品『百年の孤独』の影響は強く、多くの人が百年の孤独をモデルに魔術的リアリズムの作品を手がけていった。

  
米国の支援を受けて権力をふるうカリブ海の独裁者を幻想的に描いた、マルケスの長編『族長の秋』から例を挙げてみます。

  
---

  
そのときを待っていたようにカーテンが開かれて、カリフラワーや月桂樹の葉で飾った銀のトレイに長ながと横たえられ、香辛料をたっぷりかけてオーブンでこんがり焼き上げられた、かの有名なロドリゴ·デ=アギラル陸軍中将が現れた。礼装に五個のアーモンドの金星、袖口に値の付けようのない高価なモール、胸に十四ポンドの勲章、口に一本のパセリをあしらったこの料理は、それを切り分けるボーイによって同僚たちの宴会の馳走に供せられるものだった。

  
(鼓直訳 集英社文庫旧版p151)

  
↑ただ中国では幻想ではなく現実的な描写として通用するかもしれませんね^^

  
村上さんがノーベル賞が授与されないわけは別IDで追及します。

  
↓雁屋さんもアメリカかぶれの村上文学が嫌いかも?

  


  
.

  
.

  
質問した人からのコメント

  
久しぶりに気合いの入った回答、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ちなみに、職場の同僚たちも、「受賞しなくて良かった」と言っています。

  
皆さん、またお願いします。.

  
コメント日時:2012/10/14 18:31:37

  


  


  


  


  


  
takashipancaseless2さん

  
村上がなぜノーベル賞をもらえないかですが、一つはアジアの作家らしくないからでしょう。

  
最近ノーベル文学賞の選考委員は受賞者の欧米の集中を避けるという意向を表明しています。

  
かつて欧州の前衛的手法に感化されたフォークナーがノーベル賞を受賞した時、同国の文学者から軽侮をこめて「フランスの作家」と言われたのと同じ意味で、村上もアメリカの作家と言えます。

  
村上はかつて次のような発言をしています。

  
---

  
そもそも最初に『熊を放つ』を読んだのは、ヴォネガットの推薦文があったからなんです。

  
僕らの世代にとってヴォネガットやブローティガンは一つの啓示だった。ところが、彼らの作品は長編じゃない。フラグメントなんです。小説はこういうふうにかけるという発見がそこにはあったわけですが、本当に厚い長編はこれでは書けない。そこにアーヴィングが出てきて、充分長いものが書けることを実証してくれた。

  
あの人が、物語は現在においても書けるんだというテーゼを『ガープ』で見せてくれたことに対して、やはり、感謝すべきだと思うんです。そういう点でアーヴィングの小説にものすごく惹かれましたね。アーヴィングを読んだからこそ、物語を書きたい、という思いが出てきたと思うんです。

  
(『村上春樹とアメリカ』p75)

  
↑真似ばかりして恥ずかしくないんですかね。まるで姦国企業です。

  
一流の文学者はやむにやむなく書きたいことがあるから書くものですが、この人は他の作家が書いてるから書きたいんですね。

  
ちょっとは自分で考えろ!と言いたいです。

  
安部公房や大江健三郎のような唯一無二の独創性と感性を持った作家と大違いです。

  
大江さんによれば、安部公房は世界のどこにもない作品を目指していたそうで、その独創性からガルシア=マルケスなどの世界の一流文学者に影響を与えた唯一の現代日本作家だそうです。

  
村上は欧米を理想視する白人様万歳!の人ですから、脱欧米を目指す意向のノーベル賞委員会が今回中国の作家の方を選んだのは当然と言えば当然と言えます。

  
海外の現代文学を読む習慣がある人なら分かりますが、この人の文学的方法はほとんどが北米の現代作家から学んだものです。

  
村上春樹から、

  
サリンジャー、フィッツジェラルド、レイモンド·チャンドラー、カポーティ、カート·ヴォネガット、トマス·ピンチョン、リチャード·ブローティガン、ドナルド·バーセルミ、ジョン·アーヴィング、フィリップ·K·ディック、シオドア·スタージョン、南米の作家ですがガルシア=マルケスとフリオ·コルタサル

  
を取り去ったら何が残るかということです。

  
この人の作品が海外で大量に読まれるようになったのは、著名な作家のええとこどりをして読みやすくそこそこ上手くまとめたものを、「日本」というブランドを利用して全世界的な売り込みに成功したということでしょう。

  
まさに文学界のサムスンと言える存在です。

  
独創性のなさが選考委員に見抜かれているのかもしれません。

  
それと実は上に挙げた北米の作家は誰もノーベル賞を受賞していません。これらの作家に共通する「軽み」が選考委員の口に合わないのかもしれません。もちろんこれは村上の文学の特質でもあります。

  
さらにもう一つの理由としては、現存する超大物作家と言えばガルシア=マルケスとトマス·ピンチョンが横綱級ですが、まだピンチョンにやってない以上、同系列の村上にもやれないということかもしれません。

  
何故かピンチョンはノーベル賞を受けていませんが、たぶん受賞を断りそうだからです。

  
ピンチョンが生きてる限り村上の受賞もないはずです(笑)

  


  


  


  


  
ec060014さん

  
受賞には値しない方だと思います。彼の作品からは日本語の美しさ、表現力、芸術性を感じません。

  
純文学でなくライトノベルとして捉えるのなら、それもありですが、ノーベル賞の評価に芸術性や純文学のような孤独や恋や愛や嫉妬や人間の葛藤、深さ、哲学をも含んで求められるのなら、受賞には値してはいけないと思います。ノーベル賞も廃れなくて良かったです。

  
彼の作品の受身なのにことが進んでいくモテ自慢には呆れます。

  
読んだあと、いつも胸には何も残りません。よく彼の作品はゲームと表現されますが、わたしもその感覚わかります。

  
マスコミに踊らされない世界であって欲しいです。

  
.

  


  


  


  


  
yukimasa_no_shikigamiさん

  
村上春樹受賞というニュースが聞かれなくて良かった。

  
村上春樹はほんとうにノーベル賞候補に挙がっていたのだろうか?マスコミの下馬評ではないのか?仮に、村上春樹の推薦者はいるとしても、最終候補に残っているとは思えない。日本や一部の国のマスコミの希望的観測から有力候補になっている気がする。

  
三十年も前の事だが、ガルシア·マルケスの『百年の孤独』を満足感を持って読んだ後、氏のノーベル賞受賞が決まり、選考委員会の見識の高さを実感した。受賞した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氏の作品も高い文学性を持っている。

  
ノーベル賞を獲らずに亡くなった三島由紀夫や安部公房の作品と比較すると、村上作品には"文学としての芸術性"は全然見えてこない。 もし安部公房が今も生きていれば受賞したことだろう。

  
あくまで象徴的な話として語るが、"ハルキスト"と自称しているような人達は、他の作家の作品を読んだことあるのだろうか。はなはだ疑問である。自称"ハルキスト"ではなくても村上春樹に心酔している人には、いろんな文学作品を読んでから村上春樹を読んだのか、と言いたくなる。彼らは安部公房を読んだことあるのか、きっと無いだろう。真の文芸を知らない人達が読みやすい村上作品から(しかも勝手な思いこみで)"文芸的微香"を感じて悦に入っているだけじゃないのか、と思ってしまう。

  
彼はよくカフカと比較されることがあるが、カフカと村上春樹とでは月とすっぽんの感がする。彼がカフカを意識しているなら、その作品は薄くて飲めない二番煎じ、三番煎じであろう。

  
今後も村上春樹がノーベル文学賞を取ることはないと思う。もし取れたら、私はノーベル文学賞選考委員会の見識を疑う。そうならないことを願って止まないのである。

  
今年も村上春樹受賞というニュースが聞かれなくて良かった。

  
二年前の投稿 =

  
yukimasa_no_shikigamiさん

  
ノーベル文学賞には生き様は選考条件に入っていません。

  
それから生き様という言葉は本来正しい言葉ではありません。死に様という侮蔑した言葉から生まれた現代語です。言葉は生き物だから、そういう使われ方は仕方がないとは思いますが。

  
自然科学(物理学賞、化学など)のノーベル賞とは違って、ノーベル文学賞は相当年取らないと無理ということはありません。五十歳代でも取っている人は複数います。村上春樹は現在六十一歳だそうです。

  
村上春樹はほんとうにノーベル賞候補に挙がっているのだろうか?仮に村上春樹の推薦者はいるとしても、最終候補に残っているとは思えない。あくまで日本のマスコミだけで希望的観測から有力候補になっている気がする。

  
二十年以上も前の事だが、ガルシア·マルケスの『百年の孤独』を満足感を持って読んだ後、氏のノーベル賞受賞が決まり、選考委員会の見識の高さを実感した。受賞した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氏の作品も高い文学性を持っている。

  
三島由紀夫や安部公房の作品と比較すると、村上作品には"文学としての芸術性"は見えてこない。 もし安部公房が今も生きていればここ十年の間に受賞したことだろう。

  


  
回答日時:2010/10/9 13:32:18

  


  


  


  
.

  


  
momongabunkoさん

  
村上春樹と莫言だったら、莫言でしょう。

  
ただし、本来であればそのどちらでもなく、フィリップ·ロスが受賞すべきでした。

  
もともと、村上春樹は気を逃していた感がある。駄作1Q84シリーズにより賞レースから遠ざかりました。

  


  


  


  


  


  


  


  
ica1354さん

  
ノーベル賞選考委員会は、またしても微妙な事を遣ってくれましたね

  
一昨年に反体制活動家の劉暁波氏に平和賞を与えた時には、

  
さすがに露骨過ぎてシナ政府の激しい反発を招きましたから

  
今度は言論の自由と自由選挙を求める宣言の中心的執筆者である

  
莫言氏(本名·管謨業)に受賞させ、ノーベル賞に対して一応の評価を

  
出さざるを得ないように仕向けた政治的判断でしょう

  
そもそも「莫言」というペンネームそのものが、中国語で「しゃべるな」

  
を意味する言葉であり、此の作家のスタンスが良く分かりますね

  
.

  


  


  
違反報告

  
回答日時:2012/10/12 10:07:43

  
.

  


  

 回复[22]: 【转帖】我为什么批评莫言 日奸 (2012-10-24 23:10:31)  
 
  【转帖】我为什么批评莫言

  


  
文/许纪霖

  
我个人不喜欢莫言的文学风格,但我知道,有不少专家和读者热爱他。超越个人的品味偏见,我愿意承认,他是当代中国的文学巨人。

  
一个文学家不仅以作品说话,而且也以自己的人格见世。文学家可以超越政治,但不可以超越道德。我这里说的道德,乃是忠诚于自己的文学信念和价值信念,那是一种善的德性。如果莫言像一些左派作家那样,真诚地信仰《讲话》的精神,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虽然不同意他的观点,但我同样在人格上会尊重他。

  
然而,莫言的选择与他的一贯宣称的文学理念并不吻合,那就是一个对内心的价值是否真诚的问题。在这个有各种压力的社会里面,很多人都活得很无奈,难免有违心之举。我们不能做到在公共正义问题上"有所作为",但毕竟这个国家在进步,低调的"有所不为"不仅是可欲的,也是可能的。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条价值的底线,守住了这条底线,不与邪恶与无聊为伍,其实不要求你付出多大的代价,但守住的却是自己的人格尊严。假如有更多的人起来自觉地坚守价值底线,守护一己之信念,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就有些微希望,邪恶就不会如此猖獗,文革的复辟也失去了社会基础。

  
王安忆能做到的,其实绝大部分中国知识分子也能做到,包括莫言。只是我们没有像王安忆那样认真,自觉地与主流价值保持距离,在相对的孤独中完善自我而已。如果莫言只是孤案,其实他不值得认真对待,可悲的是他代表了当今知识分子的主流,我称之为"平庸的乡愿"。而"平庸的乡愿",正是"平庸的恶"的帮闲。

  
我并不期待得奖后的莫言能够成为"中国的良知",那是太高的道德要求,我只希望这位被许多人喜爱、并且引为国家骄傲、中国崛起的标杆性作家,能够自珍自爱,爱惜自己的羽毛,守护自己的信念,生活在真诚之中。这也是对所有中国知识分子的期待,包括对我自己,让我们相互激励、相互监督。

  
一个国家的崛起,最重要的标志是每个国民的人格独立和尊严的崛起,而不是某种渴望被西方承认的扭曲心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取决于制度的改变,也有待于每一个人力所能及的"点滴抵抗"和坚守良知。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蜡烛不在他人手上,就在你的心中。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