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字体∶
陈丹青:我只敢把“如何成就大师?”反过来问

夏雨 (发表日期:2011-10-11 14:30:53 阅读人次:1856 回复数:7)

   陈丹青:我只敢把“如何成就大师?”反过来问

  


  
—— 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徐悲鸿艺术研讨会发言

  
这次会议的议题很有意思,也很“恶毒”,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如何成就大师?”答案很简单,只有四个字,但我不敢说。我只敢把议题的意思反过来问问,就是:“如何不能成就大师”。

  
话说徐先生的才,徐先生的貌,是先天的事情,是他父母的事情,是上帝的事情,我们无法回答。如果我们公认徐悲鸿是一位大师,就要说到徐先生的天时,地利,人和。

  
徐先生的“天时”,是少年时代迎来中华民国的诞生,是青年时代遭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徐先生1895年诞生,歿于1953年,得年58岁——他要是早生三十年五十年,即便有齐白石黄宾虹的才,但不会是他徐悲鸿。他要是晚生三十年五十年,即便他的才天下第一,也不会成为徐悲鸿。

  
徐先生的“地利”,是他生在江南。如果他生在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贵州、云南……他都不太可能得到后来的机遇,为什么呢,诸位知道,清末民初,中国的文化中心、文化重镇、文化集散地,是在江南,是在当年东亚第一大都市上海。他从宜兴到上海,从上海到巴黎,从巴黎回南京,一路地利。抗战爆发,他和许多文艺人的命运一样,走避南洋、偏安西南,是他一生颠沛流离的时期。战后回到北京,又一次得到地利,担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解放后国立艺专成为大名鼎鼎的中央美术学院——他在民国首都与共和国首都,都成为美术界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

  
徐先生的“人和”是什么?可以重点谈。

  
但是,我们谈徐先生的“人和”,与他的“天时”不可分,因为民国初年的文艺精英,都给他遇见了;徐先生的“人和”,也与他的“地利”不可分,因为民国时期的文化艺术中心,前已说及。所以没有他的“天时”,没有他的“地利”,他的“人和”便无从谈起。

  
譬如第一个赏识提携他的有力人物,是康有为。康有为当年住在上海,今天乡下年轻人到上海,哪里去找康有为这样的大人物?

  
又譬如第一个跟他私奔的女子,是蒋碧薇。今天江苏宜兴的小姑娘再漂亮、再聪明,哪里挑得出蒋碧薇这样的大家闺秀?

  
徐先生出道的时代,是军阀时代。在北方,委任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的,是黎元洪执政的军阀政府;在南方,徐悲鸿留洋,拿得是军阀政府的名额与官费。据蒋碧薇回忆录回忆,徐先生在法国,区区留学生,竟然买各种艺术品,钱花光了,就打电话给军阀时期驻法国公使要学费,公使马上给他寄过去——今天哪里去找这样的事?

  
顺便一提:那时的法国公使自己花钱收藏欧洲油画。全中国如今唯一一批法国十九世纪油画真迹,包括库尔贝的画,就是那位军阀政府驻法国公使亲自购买收藏的,现在有一部分还藏在中央美术学院。

  
当年徐先生回国出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即今日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前身),他不必加入国民党,不必接受XX部文化部政审,不必通过所谓“国家学位办”的学历与资历审查,不必经过科级处级局级司级等等干部升迁的过程,不必由国务院讨论任命……这一切,民国时代都没有。他徐悲鸿有才学、有名望、有作品、有抱负,他就能施展。没有任何人、任何机构、任何规定能够阻拦他——这种事,今天可能吗?

  
徐先生招学生,不必通过政治考试和外语考试,他看准了,就能收进来。今天中国画研究院前院长刘勃舒先生正好在座,他本人的经历就是徐先生的一桩美谈:当年刘先生不过是江西一名小学生,给北京的徐先生写信请教,徐先生回信鼓励,后来就被收为弟子——这种事,今天可能吗?

  
徐先生的文艺观是“为人生而艺术”,他有一个论敌,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这个论敌,就是刘海粟——这是徐刘二位的“不和”吗?不是,这也是徐先生的“人和”。诸位知道,法国有安格尔和德拉克罗瓦相争,俄国有柴可夫斯基和穆索尔斯基相争,德国有华格纳与勃拉姆斯相争,美国有海明威与福克纳相争……我们在世界文艺史各个时期,几乎都能找到一对大人物,主张各异,互不相让,其实彼此佐证,相得益彰。中国也有:譬如北宋苏东坡与王安石之争,譬如清末康梁与杨度之争,五四时期有鲁迅和胡适之争——今天,我们各个学术和艺术领域,找得出这样一对对旗鼓相当的大人物吗?

  
徐先生更有提拔人才的眼光、热情、雅量,尤其是能量。他当年在江西遇见贫寒的傅抱石,直接找江西省军政界头目熊式辉资助傅抱石留学日本,人家买他的帐;他当年到广西与军政界人物李宗仁、白崇禧结交,人家买他的帐;他回国后亲自举荐吴作人、吕斯百、沙耆这几位小青年去比利时法国留学,教育部买他的帐;北平被解放军包围时期,他在傅作义召开京城贤达名流的会议上率先发言,力劝傅作义认清形势,顺应潮流,保护古城,人家也买他的帐;他接掌北平艺专,亲自在全国范围杰出画家中点将组班,接聘来京,共享其盛,当时美术界各路英雄好汉全都买他的帐——今天全国各省找得到这样爱惜人才、慨然作主、亲自拍板、从善如流的军政长官与教育长官吗?全国各校找得到这样胸襟开阔、人脉遍在、资望超群的伯乐教授吗?全国各地找得到这样一呼百应的精英群体吗?

  
徐悲鸿给学生俞云阶送一幅大字“勇猛精进”。结果俞先生当了二十年右派,抬不起头。徐先生一辈子的座右铭是“一意孤行”,今天那位艺术家胆敢“一意孤行”?今天,我们所有艺术家的身家性命“一意孤行”得起吗?我们不但不敢“孤行”,我们甚至没有自己的“一意”。在座哪位说得出自己的“一意”是什么吗?

  
徐先生是一位民国人,一位民国时代的文人艺术家,是什么成就了徐大师?是什么成就了五四精英成为各个领域的大师?是什么使这些大师至今无可取代?无法复制?无法超越?

  
所以我也给在座各位一个命题:为什么我们的时代没有大师?为什么我们的时代休想出现大师?

  
最后我要替徐先生庆幸:在我们的时代刚刚开始时,他就去世了。概括徐先生的天时、地利、人和,正可谓生逢其时、死逢其时啊。

  


  




 回复[1]: 请板凳看其中一段 夏雨 (2011-10-12 00:03:04)  
 
  孔庆东为什么反对“民国范儿”?

  
■ 《环球财经》编委 摩罗

  
近几年孔庆东似乎老跟文化界流行的观点和趣味过不去。不少人越来越羡慕民国时代,羡慕胡适蔡元培虽处乱世依然体面优雅如神仙,可着劲儿模仿着“民国范儿”,这些“果粉”的言论得到许多人的喝彩。孔庆东那一大一小的两眼却一齐瞪圆来,面对五个摄像机嗷嗷嗒嗒开骂,“一共饿死了几亿人的中华民国,今天的汉奸们台独们居然歌颂如父母如天堂。”甚至把一位美化民国、支持台独的女性老果粉骂作“最不要脸的政治娼妓”——“果粉”们触动了孔庆东哪根神经?

  
所谓“民国范儿”,原本是人家羡慕一下北大的牛人,身在北大的孔庆东原可借此沾光的。想当年上海工人月薪2块大洋,湖南地主家长工每月挣1块大洋的时候,蔡元培月薪600大洋,是工人的300倍,农民的600倍。胡适25岁就担任北大教授,月薪280大洋,是工人的140倍,农民的280倍。他们当然很体面、很优雅,“果粉”们一点也没夸张。

  
孔庆东既是教授,也是社会名流,是精英圈中的红人,颇有点胡适范儿。“果粉”们鼓吹“民国范儿”,明摆着也捎上老孔了,因为都在精英圈中混啊。这是人家摇旗呐喊干革命,你翘起二郎腿单等着摘桃子的美差。假如时代真的倒退90年,孔庆东也像胡适那样拿上工人140倍的工资,那不就捡了大便宜吗?前些年产业工人工资较低,以2000元计,孔庆东应该拿到月薪28万元。这几年听说工人工资有增,就算3000元吧,乘以140倍,孔庆东每月应该得到42万元薪酬。这前景还不令人憧憬吗?假如他顺着果粉的意思往上爬,侥幸迎来这一天,他就不止是胡适蔡元培啊,他简直是马云啊,王石啊,比尔盖茨啊,洛克菲勒啊之类了。

  
今天的北大教授,月薪撑死了也就万把块人民币,相当于工人工资的3~4倍吧,比起民国教授来实在寒碜得很啊。要想活得滋润些,就得像孔庆东那样满江湖走穴,到处耍嘴皮子,把人家文学青年买糖葫芦的钱忽悠到他的衣兜里来。这份辛苦,老孔还没尝够吗?为什么就不开窍啊?

  
这事儿让我纳闷儿好几年,直到最近才恍然大悟。话说孔庆东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名唤《无限江山——孔庆东谈文化》。这回不但要忽悠文学青年,还盯上了更广泛的“文化”青年。

  
跟近年来大多数畅销书一样,该书也使尽了浑身解数吸引眼球。什么“乱指江山”、“围炉解馋”、“锅底论剑”、“艺苑放驴”,专挑新鲜刺激字眼说。不少篇章沿用了当年《47楼207》的老招,有话不直说,偏偏要指着桑树骂着槐,想着葫芦说着瓢。《新中国的文化历史空间》讨论的问题特严肃特学术,可是语言风格颇像单口相声,忽悠性很强。逗乐之中见出他的趣味,不像精英文化,倒是跟下里巴人底层文化有内在的亲缘感。《毛蒋神州围棋大战》,借围棋招数传播历史知识,顺便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场语言的盛宴可真是出神入化,无论是文学青年还是文化青年,甘愿上当掏腰包的估计不在少数。文章的思想倾向,也颇有些“故意跟果粉叫劲”的意思。

  
《想念父亲》这篇让我感触很深。孔庆东的老爹,鲁南人氏,早年参加八路,被日本鬼子耗掉了八年青春。后来跟着陈毅的部队,参加“毛蒋神州围棋大战”,最后转业到哈尔滨的一家工厂。几十年革命工作干下来,由厂长干成车间主任,又由车间主任干成打更小卒。一辈子官没当上去,并没有感到什么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之类,而是带着工人老大哥的豪情,凭着48元的月薪,天天滋润在一杯老酒里。孔老爹为什么活得这么瓷实这么自在?孔庆东有一段解释:

  
贫下中农成分为主的工人阶级,实际上构成了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中产阶级”,他们政治上受尊重,生活上很安逸,大锅饭,铁饭碗,衣食住行无忧,生老病死有靠。一个基层的工人,能够跟他的一群狐朋狗友,几十年沉浸在这种生活里,强大的国家,平等的社会,稳定的收入,纯朴的人情,你就不能不承认,那是一个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平民百姓的幸福时代。

  
“平民百姓的幸福时代”,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概念。民国时期中国处于几个帝国主义强权的控制之中,整个国家都是为他们生产财富的机器。的确也有一些国人过上了体面、优雅的生活,但那只是作为帝国主义列强代理人的买办群体,他们成了大金融家、大商人、大军阀、大官僚。还有极少数文化精英,因为顺应了那种体制的需要,也以大文人的身份有幸体面了一把。民国时期除战争因素外,每年非正常死亡的老百姓多达500万,国人平均寿命才35岁,短命的当然主要是穷人。当年少数买办和精英的神仙日子,跟每年500万贫病交加的非正常死亡,原是具有某种内在关联的,那是一个国家的羞耻,何天堂之有?到了1955年,国人平均寿命达到40.8岁,到孔老爹逝世那阵,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71岁,是民国时期的2倍。此外,民国时期大上海每天有100多个儿童饥病而亡,今天的上海其婴儿死亡率比美国纽约还低。这些数据都能说明,孔老爹享受酒肉生活的时代,“平民百姓”的境遇和命运的确有了根本的改变。命运的转机就是民国终结的1949年。对平民百姓来说,民国就是地狱。

  
孔老爹那48元工资,也许并不比民国时期上海工人的两块大洋多,可是他上头没有月薪280大洋的教授和月薪600大洋的校长,48元就足可以支撑起中产阶级的幸福生活。孔老爹虽为劳工,却从来不像今天的“果粉”那样,天天意淫月薪600大洋的尊贵地位。人不能贪得无厌,人不能欲壑难填,孔老爹不愧是孔子的后代。

  
我终于知道孔庆东为什么要骂“果粉”,也知道他不羡慕胡适蔡元培的收入并非装假。他是工人的儿子,他认同工人阶级的利益。虽然他跻身文人圈,却愿意为平民百姓说话。他宁可夜以继日从读者那里“忽悠”几个小钱,绝不昧着良心把一个饿殍遍野、贫富天壤的地狱造谣为天堂,所以他对那些振振有词却不把劳动人民利益放在眼里的“果粉”,颇有横扫之愤。

  
其实民国范儿未必只有一种。即使在当年最尊贵的文人圈里,也不乏认同劳工利益的人,陈独秀、李大钊拿的大洋也颇为可观,但他们一辈子都在求索如何让工人农民活得滋润些,直到为此献出生命。老孔无论谈文化,还是骂“果粉”,都是想为时代铸造这种范儿吧。

  


  

 回复[2]:  夏雨 (2011-10-11 21:24:18)  
 
  夏雨按:

  
这篇文章与陈丹青及现在文化界流行的观点和趣味过不去,这到没什么,话语大家说,文章各自写,各吹各的调,丰富多彩磨砺了读者的辩识能力。

  
我感兴趣的是其中一段,推荐给板凳,大家猜得到是哪一段吗?

  

 回复[3]: 猜不到 自带板凳 (2011-10-12 11:30:00)  
 
  

 回复[4]:  夏雨 (2011-10-12 14:03:00)  
 
  》......跟近年来大多数畅销书一样,该书也使尽了浑身解数吸引眼球。什么“乱指江山”、“围炉解馋”、“锅底论剑”、“艺苑放驴”,专挑新鲜刺激字眼说。不少篇章沿用了当年《47楼207》的老招,有话不直说,偏偏要指着桑树骂着槐,想着葫芦说着瓢。《新中国的文化历史空间》讨论的问题特严肃特学术,可是语言风格颇像单口相声,忽悠性很强。逗乐之中见出他的趣味,不像精英文化,倒是跟下里巴人底层文化有内在的亲缘感。《毛蒋神州围棋大战》,借围棋招数传播历史知识,顺便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场语言的盛宴可真是出神入化,无论是文学青年还是文化青年,甘愿上当掏腰包的估计不在少数。。。。。。。

  


  


  
其中 ,评论孔庆东那本书的写作特点:

  
》沿用了当年《47楼207》的老招,有话不直说,偏偏要指着桑树骂着槐,想着葫芦说着瓢。

  
《新中国的文化历史空间》,讨论的问题特严肃特学术,可是语言风格颇像单口相声,忽悠性很强。逗乐之中见出他的趣味,不像精英文化,倒是跟下里巴人底层文化有内在的亲缘感。

  
《毛蒋神州围棋大战》,借围棋招数传播历史知识,顺便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场语言的盛宴可真是出神入化,无论是文学青年还是文化青年,甘愿上当掏腰包的估计不在少数。。。。。

  


  
如果是胡捧,应该会被人骂死,所以我也甘愿掏腰包,看看孔庆东这厮到底是怎么个语言出神入化法。

 回复[5]: 呵呵。 自带板凳 (2011-10-12 17:04:54)  
 
  

 回复[6]: 感兴趣的一句 南海浪 (2011-10-12 21:51:50)  
 
  小生也感兴趣的一句:

  
>语言的盛宴可真是出神入化,无论是文学青年还是文化青年,甘愿上当掏腰包的估计不在少数。。。。。

  

 回复[7]:  夏雨 (2011-10-12 22:18:30)  
 
  谢谢。

  
南海君说的是另一层意思,不过,有交集点哦。

  
好啊,对语言感兴趣,我们以后可以折腾呢。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