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字体∶
寻访上海的30客生煎

科长 (发表日期:2011-09-01 15:40:51 阅读人次:5904 回复数:32)

  寻访上海的30客生煎

  
有一次在国外,20多天的旅行日子将近尾了。外国早餐的时分,突然,有一老兄吃了一大口面包,大叹曰:“我回到上海头一件事就是第二天早上去吃一碗咸菜肉丝面。”思乡之情从他那痛苦的嘴巴(含着外国面包呢)里油然而出,继而引发一片爱国之滔滔声:“我要回去弄付大饼油条吃吃!”“我要回去弄一笼小笼吃吃!”“我要回去弄一碗小馄饨吃吃!”“我要回去弄客生煎馒头吃吃!”。随之而出的是轰然的口水,只可惜配的是外国面包。

  
生煎引发的思乡之情是非常高的,那些馒头犹如在他乡的餐厅里乱飞,可也只能想想,再咽咽口水,仅此而已。爱国之心就是这样从嘴巴里滋生出来的......

  
本人的小小声明:本人非专业人士,只是比较谗而已.分数是打着玩的,统统及格。无论是8.0分以上或以下的,都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记忆。但分数为本人当时所吃之感受,若与他人的感觉不符,本人就只能抱歉了...

  


  
第一客生煎 舒蔡记(新闸店) 地址:静安区新闸路1153号(近江宁路)

  
从江宁路一拐入新闸路,一股生煎特有的肉香裹着芝麻香就隐隐的飘来了。于是加快了脚步,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刚一锅新鲜的冒着腾腾热气的生煎变熟煎了。前面一人拿着个不锈钢锅子,一买就是2斤,还好我前面就这一只钢精锅子1。

  
买2两半,也就是2客半。一客生煎就是一两,一两就是四只。四只秤出来是不是一两就只有天晓得了。

  
舒蔡记的生煎一两3元,牛肉汤也是3元。2两半加牛肉汤一共10.5元,价格还是蛮亲民的。

  
很久一段时间,上海的生煎一直保持着1.5元一两的价钱。某一天突然就翻翻了,弄不懂的是,那一天正好是楼价开始翻翻的时候。到今天也没有翻下来过。搞笑的是,它是随楼价的,不是随肉价的。

  
光头小老板把生煎盛在搪瓷盆子中,朝里面喊一声:一碗牛肉汤。

  
小心奕奕护着个搪瓷盘子(盛得满,生煎毕竟还是圆的),撩起塑料帘子,穿过低着头的三排快餐台子的吃客,径直走到最后,落座。

  
吃生煎是没有豪客的。没办法,豪不起来。我没有碰到过挺胸突肚子吃的,只能低下各自高贵的头颅,还只能慢啄。喜吃生煎的你一定赞赏我用这个啄字。

  
我就先低下头,啄一口,再嘬一口。这嘬的时候也有讲究,得发出一点声音,实在不好意思,这声音是有点像嘿休的。这一声保证到嘴的汤是不烫嘴的,否则,天花板2只好嘿休了。

  
只一口,这浓鲜的汤就值这个价了。

  
生煎,也叫生煎馒头,但不可以叫生煎包子。在上海,肉包子、肉馒头可以互叫,但生煎就不可以。为什么,没为什么,不可以就是不可以。生煎还不可以叫生煎汤包,虽然里面的汤是至关重要的。

  
若你吃的生煎是一滴汤没有的,那一定是大兴的,也就是山寨的,或者叫非正中的。这样的生煎你要称它为生煎包子我也没有办法。特别要注意的是,汤过头了也是大兴的,比较委婉的说法是新式的、改良的,非传统的。这样的生煎你要称它为生煎汤包我也毫无意见。

  
喝过头汤,细细的端详一下舒蔡记的生煎。白白的芝麻,黄黄的发面,黑黑的焦底。这生煎跟小笼最大的区别就是底。据说,李嘉诚吃方亮蟹宴,就只吃炒蟹膏,1500块5道菜,他要6份,就吃6份炒蟹膏,其余的都扔掉。我要是他,就吃生煎的底,其余的也扔掉。

  
吃一口底,焦而不脆,欠了。记得小时候吃生煎一口底好当锅巴嚼些个时候的,呵呵!

  
再着毕竟不是李嘉诚,肉还是舍不得扔的。沾一点米醋,一定要上海的米醋,镇江香醋则偏浓、偏甜。这肉还是很香的,紧得很,看得出是搅拌的。要是有一点散,是斩肉就更好吃了。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会斩肉的人?斩人的人倒满大街的!

  
舒蔡记的牛肉汤是浸在味精里的,不提也罢。

  
在此店吃生煎有三不爽:

  
一为搪瓷盘子,搪瓷倒算了,问题是盘子里的搪瓷掉了好几个地方。胆子小的人可能会有吃了得破伤风的担心。

  
搪瓷盆子这种东西真不晓得怎么会出现在China?

  
二为一次性筷子,实在是搓气3,又细又小。这生煎是圆的,这肉也是,搛不起来啊!没办法,只好用野蛮的办法,直接戳进去,再挑到嘴巴口,头还得歪一下去接。可想而知有多狼狈。

  
一次性筷子这种东西也真不晓得怎么会出现在发明筷子的国度?

  
三为此店感觉是没有墙的。四面贴着的全部是以前人家卫生间里用的塑料扣板。就如在一个长长的窄窄的集装箱中吃东西。

  
集装箱这种东西也真不晓得怎么会出现在昔日二进三进宅子的故国?

  
吃好,出门。门外是一长串排队的人。刚才没有细看,细看下,这店面的左边是修助动车的,满店油污,怪不得排队的,只要穿着挺刮点的,基本都是打包的。右边的卷联门上是一个大大的“拆”字。据说以前也是舒蔡记的门面。怪不得吃生煎吃到集装箱里去了。

  
不知道若干年后,还会有没有这个集装箱?

  
注:钢精锅子1:铝锅,以前上海人一直用的 天花板2 :指口腔上鄂 搓气3:讨厌

  
8.2分 汁鲜味美 焦底不脆

  
第二客生煎 大富贵酒楼(总店) 地址:黄浦区中华路1409号(近复兴东路)

  
大富贵地处老西门,老西门在明朝的时候是有门的,不知道哪年没了。但老西门对于老南市来说,无疑就是家园的门。

  
站在老西门,我这个中南市(中年南市人的简称,不谦的话也可称为老南市)不禁喟然叹曰:我老了。周围目之所及,均是新的高楼大厦,全然不留一丝老西门的老影给我,弄得我想伤感也感不起来。

  
大富贵也在一高楼里了,只是招牌上的“创建光绪七年”在向我诉说它骨子里的老。

  
一脚踏进底楼的小吃部,大堂里人声鼎沸。说得夸张点,以为自己到了养老院的食堂里。嘎西多1老人!(与隔壁是著名的卖中老年服装的“全泰”也可能有点关系)。

  
再抬头望一下价目牌,差一点看出眼泪水来了,竟然有:全血汤,单档双档汤。老南市都知道全血汤里有些什么?也知道双档汤意味着什么?

  
控制着情绪点了一客特色生煎(3.5元),一碗全血汤(3元)。价格也老得很慈祥。

  
递纸头拿生煎的时候手要竭力伸长,因为前面后面的阿姨老伯手都蛮长的,唯恐成了吃不到这一锅里最后的那一客生煎。老实讲,我有不晓得多少年手没有伸过嘎2长了,前几年买房子的时候也没有。

  
总算一客生煎到手,放塑料托盘里,再弄好一碗全血汤。虽然很久没有到这种老国营点心店来了,但套路闭着眼也是会打的。先寻放碗筷的地方,一双筷子,一只碟子,一把调羹。再寻醋,寻到醋不算,因为有全血汤在,还要寻一样东西:鲜辣粉。

  
子曰:“不得其酱,不食”。鲜辣粉是上海特有的一味调味品。比如在上海炒面中,比如在全血汤中。不放的话真的是不得其酱者。

  
再么,就是如何在不碰到嘎西多老伯伯,老阿婆的情况下(碰了不巧的话,说不定家里的房产证要易主)寻到一个位子。对于我这种从小在南市小弄堂里穿来穿去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几乎可以直接端进要坐的位子。

  
在这种地方吃点心,要坐靠里面的位子,一来好寻,二来好定定心心的吃。

  
望着这来之不易的生煎,先好好看一看,皮有点黄,上面的芝麻是黑的。挑一个最饱满的先下手。也许是对这种老南市生煎太过生疏,亲吻一口,竟然吃不到汤。无奈只好来个法国式深吻,不但是个深吻,还是个长吻,才嗍出了点汤,才嗍出了点味道:咸鲜味。

  
再吃口底,四个字:刮辣松脆3。皮可惜有点厚了,混着肉吃倒有点鲜肉大包的味道了。其实几十年前老南市摊头上的生煎是要偏小点的。皮当然也就没有如此厚了。

  
这生煎吃出了几十年前的一半味道。看一眼这全血汤,吃第一口的时候几乎是有点手抖的去舀的。要知道几十年前,能在老城隍庙入口处右边的店里(有老吃客回忆是“老无锡”)吃一碗全血汤简直可以用幸福这个词了。

  
啥叫全血汤,全部是血?全血汤也叫全色血汤,只有真真吃过的人才知道那该如何解释。应该理解为全+血,全就是全部的意思,全部什么东西?全色什么东西?鸡肠、鸡心、鸡肫、鸡肝、小蛋黄,全部都有,全色都有,而且一碗汤中占一半,这就是全血汤。

  
1973年,为了西哈努克吃一碗全血汤,108只最“正宗”的上海本地草鸡给杀掉,不晓得是格赤老4还是接待伊的赤老要小蛋黄(鸡卵的胚胎)是一样大小一样颜色的。

  
当然我一看,就看出来不是全血汤,而是全部的血加汤(连汤底没有化掉的鲜辣粉全部吃光,总共只吃到一粒鸡肠和一丝鸡肫)。只是汤的色面还是很亲切,有点油,有点浑。所以有点激,有点动。吃了一口,还依稀有着当年的味道,但幸福已然是飘远了,就像碗里的鸡杂,也许现在的鸡已经被饲养得没有内脏了。

  
半个小时后,趁着人少了点,又点了一客生煎(倒也不是因为太好吃,寻访嘛总归要认真点),一碗单档(面筋百叶汤)3元,没有点他家的招牌:三鲜小馄饨(据说是上海滩上最好吃的小馄饨之一)。

  
说到单档双档汤,小时候有时会拎着钢精锅子到老城隍庙入口处左边的店里(有老吃客回忆是“老松盛”),买一客双档汤,回家加半热水瓶的水,晚上烧一烧一家人(5个)可以美美的一人喝上个一、二小碗,而且味道不打折。实在是因为那双档汤过纯、过香、过油!

  
现在已经是人人肚里膘油的时代,有好也有不好,好的是有东西吃了,不好的是东西再也不香了!

  
注:嘎西多1:这么多 嘎2 :这 刮辣松脆3:非常脆 格赤老4:这家伙

  
8.5分 百年松脆 一朝不退

  
第三客生煎 阿三生煎馆(打浦路店) 地址:卢湾区打浦路399号瞿溪路菜场一楼B27

  
第三客生煎不由自主的就想到了阿三了。巧的是阿三生煎是在三年前在上海打响了第一枪(“人气美食”就是那把气枪)。现在已经遍地开花了。颇有点誓与小杨比翼飞的味道。

  
走到那个地段,又是个不由自主。这次是想到了20多年前二医大附近有一爿生煎店,大概在蒙自路上。想来很多二医大的同学读医书未必幸福,这一客生煎一定吃得很幸福。也许20多年女友的相貌都忘了,但这一口生煎的味道还能回忆!

  
回忆也只能在脑子里,那一缕铁锅中生起的烟火气也只能在脑子里。嘴巴里能回忆得出来20年前生煎的味道要么是脑子被气枪打过了。这也就是我要写着玩的原因,也许有一天我会得老年痴呆症。也许有一天我的外孙女(我喜欢女孩子)会对那时的我说:外公,你30年前的那个馒头文章得诺贝尔文学奖了!

  
阿三生煎馆是在菜场里的,门口立着一块红的指示牌。寻到里面,一个门面,一个卖票的阿姨,一个烘生煎的师傅,五六个包生煎的师傅。没有闻到生煎特有的香气,也许是菜场的缘故?

  
看了点评准备好等个二、三锅的。不料是真的巧,新鲜一锅的生煎对着我一个人。那锅生煎与我对望。它望着我以为来了个挑次的,有点生气,周围一大圈是饱满的,中间的却有些瘪(概因油汇聚中央,而中央里的生煎里的汤与油起了反应殃及了皮)。我望着它倒是仰慕的很,急切的眼睛都火眼金睛了,都看到了它里面在晃动的汤了。

  
8元买2两,没有堂吃的,生煎是生生搛到一次性塑料泡沫碗里的,还好先垫了张纸。问店员第一家店开在哪里,都很木讷,无人知晓。也许很多店员都还没有见过阿三老板的面。阿三与发哥的合影被贴在墙上,同时被贴的是金字的介绍:阿三是原小杨生煎的师傅。不知道是小杨的师傅还是生煎的师傅?

  
发哥的电影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轮椅上的舞蹈和他那永远的歪笑。最近看得最多的是他与劳动人民的合影。像在婺源的洪村、严田古樟民俗园,那每一张与劳动人民的合影都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幸福,当然贴在墙上的以做生意的劳动人民为居多。

  
好了,不罗嗦了。拎着塑料泡沫碗进隔壁的牛肉拉面店。要一碗非阿三的牛肉汤。

  
筷筒内放着两种筷子:一次性筷子和胶木筷子,誓与生煎为敌。一次性筷子的吃相见本人第一客生煎的描述。胶木筷子就不谈了,要滑特格1!一不留心,这个生煎炸弹要是落在地上,那我的新鞋子旧裤子都一并报销了。

  
各么2哪能办?用手啊!小辰光马路上买了生煎吃没有看到啥人边走边挥筷子的。捏牢底,啄一口,还没有来得及吸汤,这汤却奔流而出,一只手倒有半只遭了殃。餐巾纸揩上去却只下来了一半:粘牢了。我活了半辈子,啥地方吃过嘎3汤的生煎啦?

  
再吃就有经验了,用嘴巴候着这汤,一候侯了一嘴巴,老板独家的肉皮冻起作用了。不过味道还可以。再吃底,底蛮厚的但不脆。肉,肉蛮多的但不香。皮,皮蛮薄的但不弹。不但不弹,而且还有点粘牙。

  
吃到第五个,胃提抗议了,猛猛四大口肉皮冻汤灌下去,实在是有点吃不消了。看来我是吃不来这种新式的生煎的。最后三个生煎的汤被我倒碗里了,足足小半碗(要了个大碗放生煎,我拿泡沫碗中的摆渡了下,泡沫碗中没有垫到纸的已经被烫出洞了)。

  
出门的时候,真的有很多人在排队。而且真的有拎着锅子的。

  
但我还是很开心,要回去告诉我那爱吃汤包的老婆:亲爱的,我帮侬寻到了家还蛮不错的汤包店!

  
注: 滑特格1 :滑掉的 各么2 :那么 嘎3:这么

  
6.9分 生煎汤包 味道还好(当然喜欢吃汤包的的多加几分也没有关系)

  


  
第四客生煎 飞龙生煎 地址: 虹口区四川北路2002号东泰休闲广场1楼(近山阴路)

  
虹口我也住过,但虹口的上只角我却没有住过。

  
判别是否上只角只要看一看历史上这里是否出过名人,特别是文化名人,比如鲁迅啦!茅盾啦!郭沫若啦!否则何其称之为上呢?

  
山阴路、甜爱路、多伦路,都是散发着文人味道的路,也许正是在那样的老洋房里,诞生了茅盾的《子夜》、郭沫若的《女神》、鲁迅的《呐喊》。

  
鲁迅的书没有好好看过,中学语文课中有他的文章,提到过馒头,不过不是生煎馒头,是只蛮吓人的馒头。不知道他早点喜欢吃什么?

  
东泰休闲广场在四川北路靠近山阴路街口,很大,较旧。不问人是找不到的。问一个可能还不行,你可以一个一个问下去,还好他们会接力的指明你一条正确的小道(无人不晓)。

  
在很大的广场的很角落的地方,招牌非常的简易:飞龙生煎。里面像大食堂,而且是开放式的大食堂。食堂里很热闹,比较奇怪的是桌椅却是咖啡馆的摸样。吃的人也是蓝领白领(还有白人)混搭的,还好没有金领,否则在这样的店堂里实在会太不入调。

  
排队买票子:二两飞龙生煎5*2=10元,一碗蟹粉酸辣汤10元,不便宜。

  
继续排队,等生煎。这个等就有些惴惴了,等生煎的人总归带些心理活动的,怕前面的人一买2斤啦!怕到自己了就剩1两啦!想起了以前吃生煎糟蹋了件新衣服啦!想起了和前女朋友的生煎往事啦!都有可能。我们小时候不仅惴惴还带着潺潺:口水。

  
运气蛮好,两客生煎到手,交单子给隔壁的小姑娘。小姑娘也挺忙的,收的单子各种各样:酸辣汤、皮蛋瘦肉粥、牛肉汤、粉丝汤等等,却唯有酸辣汤是现烧的。

  
边吃生煎边等酸辣汤,老规矩,啄破了皮吸口汤,的确鲜。再一口底,两个字:松脆。松脆与第二客生煎所说的刮辣松脆还是有所不同的,少了刮辣两个字,也就脆而不硬了。不亏了5/两的价钱。肉不散,皮也中规中矩。

  
飞龙生煎是比传统生煎大一点点的,价钱也名正言顺的多二点点了。

  
点评网上有些生在虹口长在虹口的网友说,他们小时候吃的飞龙生煎,是开在四川北路武进路的,现在的没有那时的好吃。我也想说,我吃的生煎都没有我小时候吃的好吃,那当然了,小时候的生煎都是满分的嘛!小时候的生猪都是散养的嘛!

  
酸辣汤上来,喔唷!里厢嘎西多么事1。有豆腐、黑木耳、金针菇、鱿鱼、虾仁、紫菜、蛋皮、午餐肉、山药、香菜、番茄,上面还漂着蟹粉油,捣一捣,吃一口,有点腥,蟹粉味浓郁,而里面的东西都是脆脆的,酸酸的,辣辣的,很有异趣。

  
长这么大,蟹粉的东西倒是吃过点,蟹粉的酸辣汤却是是头一次吃。长这么大,配生煎的汤:牛肉汤、油豆腐线粉汤、全血汤、咸浆倒是都吃过,就是没有配过酸辣汤。但也还可以接受,生煎一般来说总归有点油腻的,配酸辣汤可解腻。下次到大饭店吃生煎也许要配啤酒吃了。

  
说到蟹粉,记得我小时候是不喜欢吃的。那个时候,什么都缺,就是秋天的蟹不缺,一顿晚饭一台子蟹,弄几只大脚(大鳌)咬咬就出去玩了。我的一个老同事告诉我的事情还要夸张,说他们以前在崇明农场,秋天蟹脚一痒,心也就痒了,蟹不是去捉的,是去敲的,谓之敲浜(把小河里的水捞干)。蟹蒸熟了,个个都是李嘉诚,只吃膏黄。

  
现在好了,蟹黄调成蟹粉,这里放一点,那里撒一点,任何东西,前面冠上蟹粉两个字,价钱也哈分(上海人有时候叫钱为分)了,弄得物价局也毫无办法。

  
这蟹粉酸辣汤有点喧宾夺主了。就像一位漂亮的女士,外衣时尚,内衣飘出一点摩登,不想碰到个光顾着评内衣的了,实在有点不好意思。

  
其实要写30客生煎,我是很没有把握的。一张皮,一个底,一坨肉,如何捏成30篇文章?

  
还好上海不缺生煎,也不缺生煎周围的人和事,缺了如何能称为生煎呢?

  
不远处就有一条路,叫多伦路,现在的叫法比较复杂:多伦路文化名人街。顾名思义可以顾出很多名:文化街,名人街,文化的名人街道,文人街,化名街(解放前这里的很多名人都是有化名的或叫笔名的:如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夏衍、丁玲、柔石等)。

  
多伦路上还有白、汤馆(白崇禧、汤恩伯)公馆,建筑是的的确确的法式奶油古典主义风格。鸿德堂虽然是基督教教堂,式样却是中国式庙宇造型,真可谓中西合璧的完美结合。

  
喜欢收藏的还可以参观“筷子博物馆”(多伦路191号)、“古钱币展览馆”(四川北路203弄35号原汤公馆)、“南京钟博物馆”(多伦路193号)、“文风奇石藏馆”(多伦路189号)等。其他的私人收藏馆还有:藏书票馆、集报馆、古陶瓷收藏馆、奇石馆、玉器馆、苏绣阁。

  
我因为是趁中午空隙的时候去吃的,这些名人的故居洋房、当代的博物小馆,倒是没有好好去探访一下。但对于看了我这篇文章的(特别是外地的朋友)岂不是一举而两得呢!既可以吃吃上海的小吃,又可以看看上海的故去、念念中国的往事。

  
崇拜鲁迅的走在山阴路或多伦路上还可以尽情嗅一嗅是否有那一缕烟斗的味道!

  
我很好奇,他们那个时候的生煎是什么味道的?

  
注:里厢嘎西多么事1:里面这么多东西

  
8.9分 汤鲜底脆 飞龙不坠

  


  
第五客生煎 大壶春(浦东总店) 地址:浦东新区浦东大道136弄4-6号(近即墨路)

  
对于吃一客生煎拿过不同颜色塑料牌子的,大壶春一定是难以忘怀的。

  
不同颜色的塑料牌子代表不同的批次,也代表不同的心情。几十年前在四川路近汉口路排过队的老同志都有过体会,当手上票子的颜色代表着将要出炉的一锅时,心情也会犹如这冒烟的生煎:热气腾腾。而谗念更是像锅里的油那样到达了沸点。

  
还好,它还在。只是十多年前响应浦东改革开放,由四川路搬到了浦东大道上。

  
现在整个浦东大道就是一条大的工地,灰尘肆虐。而大壶春就在这大道上,而且有着非常长的门面,从左到右头要转180度的。

  
正当中门庭洞开,门后就是一大片的红墙,墙上是六个白字:大中华名小吃,就缺了个香烟壳子的logo.

  
进门,左右张望下,右边好象是一节长长的火车厢,左边也是。大中华边上有个小的窗口。可看到里面的生煎还剩下10多个。

  
柜台就在门左口。递上钱,对着柜后密密麻麻的价目表,望着国营阿姨的脸,窃窃的问了声:“生煎和牛肉汤勒1啥地方?”。这个国营阿姨(确切的说是国营阿妹,大概30左右)头也不抬,拎起手朝身后的价目牌上重重的一敲,方向倒是蛮准,不过实在吓了我一跳。

  
格只2动作太像阿拉3中学里的数学老师了,要知道,这一敲,就意味着回答不出问题,就意味要吃麻栗子, 就意味要站到后面去立壁角。我条件反射,敖少4头颈一缩,马上低头认罪。

  
买了1客生煎,1碗咖喱牛肉汤和1碗辣肉面(网上有人热捧)4+4.5+8=16.5元。

  
生煎是虾肉生煎,该店没有一般的鲜肉生煎的,但却有一种草虾肉生煎,7元/客,不过今天没有,没敢问哪天有?

  
到老上海的国营店吃东西,阿姨态度不好不要紧,侬态度一定要好。老老实实拿好电脑纸(这个是唯一能让你感到还在21世纪),到小窗口领一客生煎和1碗咖喱牛肉汤,再拿只盛醋的小碟子。

  
揩台子的阿姨拿走了我的单子。伊不单拿走了我的单子,还直接拿过去下面了。要死快了,这面会好吃格?

  
看看左边的火车厢就可知道为何了,一帮子服务员包括下面的师傅都围坐在那里。1:30,来得既是时侯,人少,又不是时侯,阿姨爷叔正好休息。只好到右边的火车厢,在一个半圆台半方台的桌子边上入坐。80年代的人很熟悉这种圆台面的,翻起来是圆台面,翻下来是方台面。那时候家里小,客人来了翻起来,客人走了翻下去。

  
坐定,吃了三只生煎。只晓得不是生的,可能刚刚被国营阿姨吓到了,也可能是饿过头了。再喝口牛肉汤,味道蛮正的,但不醇。怎么讲。比如1斤牛肉,加4斤水,熬一个晚上,这出来的味叫醇。加6斤水,熬一个早上,这出来的味叫正,但已不醇。加10斤水,无论你怎样熬,这出来的味叫清汤水。水货就是这样出来的。

  
揩台子的阿姨端来了她亲自下的面,待遇是蛮高的,但吃口就低了。只吃了一口,就再也吃不进第二口了。还好,望望小窗口里面,新的一锅生煎要新鲜出炉了。赶忙去再买一客,你现在知道我刚才为何只买一客了伐5?

  
对里面的师傅打招呼:“我老远从莘庄来,慕名而来,帮帮忙帮我弄里厢眼格6。”

  
烘生煎的师傅回过头来,又吓我一跳。面孔上是黑的,手上也是,白工作服上也是(锅灰),感觉是特种部队里出来的。出来的话也是:“各么7外头的呢?”各么只好外头的了。

  
外头的也是新一锅的。端了不锈钢盆子刚刚拿到位子上坐好,揩台子阿姨竟然“啪”的关特8了右边火车厢的灯。这可是老上海国营店特有的特色。关灯扫地表明是休息时间到了,至于客人,因为阿姨不相信上帝只相信共产主义。所以你只能在昏暗中吃你的生煎。

  
还好大壶春的生煎是有名的清水生煎,所谓清水,就是不放肉皮冻的,而混水,就是反之。故而汤水只有一点点,否则一不留心,对面的老兄会以为我趁黑发暗器呢?

  
这一点点的汤味道蛮好,再吃口肉。只一口,嘴巴简直就回到了几十年前。

  
这是一口悠远的肉...!在昏暗中幸福的嚼着,还不用闭着眼,国营阿姨真好!边上的苍蝇也好,配合着我回到过去的境地。

  
挥去苍兄,挥不去念旧。再吃口底,咬下去是有声音的:脆。今天我的嘴巴真的与旧去的时光亲吻了好几回,回回都是想念。皮当然有些厚了,但此种皮是浸着肉汁的:鲜。

  
据说,早年大壶春里会有做人家的先生,吃光了三客生煎,里面的肉打包回家晚上烧一小锅子菠菜肉圆汤。

  
正如网上所言,1990年前的生煎都是好吃的。那时的生煎,代表着生活的方式,大家有的是时间,做的人有,吃的人也有。现在呢,大家都没有,于是生煎也如这时间一样,被打了折。

  
大壶春,也是打了折的大壶春,还好,还没变成散壶9。

  
注:勒1:在 格只2 :这个 阿拉3 :我们 敖少4:立刻 伐5:吗

  
里厢眼格6 :里面点的 各么7:那么 特8:掉 散壶9:用上海话念的话就是散户

  
9.2分 肉味悠远 底韵不散

  


  
第六客生煎 一圆鸡粥店 地址:闸北区中兴路1370号(近大统路)

  
其实在这次大寻访之前,我已经很久没有为吃一客生煎而排过队了,最近的一次就是在闸北的中兴路,大约在7年前。

  
即使生在上海、长在上海,有些地方可能一辈子也想不到去。但因为某个人,去了某条路,知道了某个地方,也许忘了人,忘了事,但记住了路,和路上的风景。

  
中兴路上7年前也是没有风景的,现在倒有,整条路上齐齐的一排挖掘机,风尘飞扬。上海现在整个的是一个大工地,不过要不了半年,展现在世人眼里的将要是一个“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城市,到时风依然吹,而尘不再飞,上海人民为世界人民吃下的灰也值得了!

  
点评网上的一圆鸡粥店可能是以前的名字,现在的招牌是:一元小厨。

  
一元可以在上海吃什么,若是在南京路上,不小心丢在地上要么吃张罚单!若是在小马路上,一元可以吃个大饼,或一根油条,或一个肉包子,或一杯水。用的话要么你有兴趣在人民广场去体验一次五星级的Toilet.

  
而在这里,当然也不是可以吃鸡了,否则老板喝西北风去。这里的鸡粥还维持着楼价上涨前的价:1元,有点施粥给你的意思。

  
买了2两生煎2.5*2=5元,一碗油豆腐线粉汤3元,很便宜,非常配这个小的饮食店的环境,中午有喝小酒吃小菜的,也有吃点心的,我记得7年前来的时候还是蛮亮堂整洁的啊!

  
也许老板换了,一切也都变了。烘生煎的师傅变了,看他转生煎平底锅用的工具就知道了,以前的师傅用一块厚的抹布转,变转边看着排队的长龙而欢欣鼓舞。现在的师傅用一把老虎钳转,边转边看着对面拆得人去楼空的老公房,边转边看着我这个慕名而来的阿戆1,他不生气,生煎倒要生气了!

  
的确,出锅的生煎马相2不好,因为没有人气而生气生的,即不饱满也不瘪,就是不均匀,瓜如果生的这样可以称为歪瓜,生煎熟成这样倒不知道如何称呼!

  
后面的事情你也想得到的,我吃成苦瓜脸了,失望啊!除了底还有点脆外,汤是混汤(有点肥肉油),肉是混肉(有一半肥肉),皮离粘牙这个最高等级只差了一眼眼3。

  
油豆腐线粉汤上来,一瞥里面的青菜,就知道是非正宗的。正宗的油豆腐线粉汤应该只有三样东西:油豆腐、粉丝和百叶包,最重要的是汤头必须要用高汤。

  
老早的高汤是吊出来的。现在的高汤是加味精上出来的。直接放味精的汤叫上吊汤(想上吊的人可谓归心似箭,又不愿意没有吃就上路,于是发明了味精给喜欢切腹的子孙)。

  
所谓高汤,就是冻起来会成膏的汤。

  
等我吃完了出门,再望一眼那锅生煎,想想真是可怜:除了被我吃掉的那八个生煎,其余的竟然都还被晾在里面,慢慢的变冷,直到在风中冻成高汤生煎!

  
注:阿戆1:傻瓜 马相2:样子 一眼眼3:一点点

  
6.5分 人气一元 已难再眷

  


  
第七客生煎 北万新(淮海店) 地址:卢湾区淮海中路462号(近重庆南路)

  


  


  


  
淮海路是高雅之地,从它有了开始到现在都是。

  


  


  


  
它还有个特点,就是人永远不多。外地人喜欢去南京东路(这个跟高雅无关,因为南京东路走到底是外滩),本地人去的也不多。因为本地人以不高雅的居多,或着通俗点的说,以钱不多的为多。奇怪的是钱一下噗1出来的也不去淮海路,喜欢直接奔南京西路。

  


  


  


  
淮海中路以前叫霞飞路,字面上看很诗意的一个名字:彩霞飞舞,而且很女性化。透过字面看本质,那就很没趣了,被殖民的产物,霞飞是法国一战时期的大将军,大胡子,很man的。

  


  


  


  
但无论叫什么,这条路总是风情的。路是被人风情的,还是人被路风情的,去问风吧!

  


  
北万新边上就是“康绥公寓”,与街对面的“培恩公寓”(现妇女用品商店)、“永业大楼”(建筑外观独一无二,转角顶部设立一天坛式的圆形房间),都是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可谓三足鼎立。与后两座建筑的气派不同的是,康绥公寓是COZY(温馨舒适,康绥由英文而译)的,小资的。

  


  


  


  
想起来了,我大学的班主任就住在这里,我还去过他家,在2楼,临窗就可看街上飘过的气质美人(以前上海的美人斗气质就在淮海路斗,现在大概都斗到会所别墅秀场里去了),以至于记不得他的姓了,记不得他的脸了,却还记得他的儒雅,他的克勒2。我等出身贫寒的小子是永远也克勒不起来的,贫下中农的本色,而克勒的本色就是有色(克勒有一说自color来)。

  


  


  


  
北万新就镶嵌在历史保护建筑中,以至于一不留神就会错过,门面太小了,而且总有人排队,人一多,门面也没了。别看它小,它家的包子(非生煎)却是上海市名牌产品。别看它小,却还是个总店,新式叫法叫旗舰店,淮海路的旗舰店可不少,比如:芭比、古今、C&A、沧浪亭等。

  


  


  


  
北万新诱人的吃食是很多的,包子、粢毛团、烧卖、排骨年糕、炒年糕、炒面、汤面等等。

  


  


  


  
买电脑票(以前叫买筹子),两客生煎3*2=6元,一碗粉丝油豆腐汤4元。

  


  


  


  
一锅生煎还剩半锅,以我的经验来说如剩1/3锅的话劝君还是等下一锅。生煎一凉,味道泡汤,生煎一定要吃刚出炉的那一锅。

  


  


  


  
这虽然是半锅,但扑入心底的却是亲切,真是久违了,上海的传统生煎!色、香、味,色字当头第一刀。生煎的色不但包括外形是否匀称,芝麻是否到位,褶子是否上下(这个以后再议), 还包括外形的大小。巴黎的女人一定是色的、香的、味道的,其色若是像米兰女人般高大,总还是要换个称呼的,但随着法国的后宫被意大利攻陷,生煎变得越来越大的趋势也未尝不可,世界的潮流嘛!

  


  


  


  
取了两客生煎和一碗粉丝油豆腐汤,侧着身体走到后面的堂吃间。堂吃间是狭长的,地方很小,但也可挤下20来人,总感觉北万新是政府特许在弄堂里特搭的。

  


  


  


  
生煎是否传统,我是一看就看得出来的,对于没有30年以上生煎历练的,简单的判别方法是:啄了口汤(汤不多)后可以一整个的放入嘴巴的一定是,大嘴如梦露小嘴如西施的例外,不过这种生煎已经很少了。不用担心生煎在嘴里会汤潮汹涌,传统生煎的汤是只让你啄出一点品味一下的,不是让你喝的。酥底、松面、紧肉三味合一,脆、软、香,缺一不可。

  


  


  


  
这生煎的面厚了,否则可就让我真的回到30年前了,至少是90年代前了。粉丝油豆腐汤马相3到位,味道不到位,谁也不会回到30年前去跟你煮一个晚上的高汤。

  


  


  


  
走的时候,买了四个肉包子1.3*4=5.2元和一个粢毛团1.8元回去,据说昔日住淮海路的小姐从美国回来后有不能自己者狂吃10个包子的。

  


  


  


  
我倒还好,看到往昔的生煎没有狂喜,也没有狂吃10客!

  


  


  


  
也许有一天我说不定也到美国去了,一去去了10年,一想想了10年,回来后我兴许也会不能自己,狂吃10客生煎,直到在淮海路上慢三步而行,以应那满地的法国梧桐叶,在风中缓缓的飘来飘去!

  


  


  


  
注:噗1:满出来,比喻多 克勒2:一说自color来,一说自class来 马相3:样子

  


  


  


  
8.6分 归去来兮 生煎故地

  


  


  


  
第八客生煎 一壶春生煎(殷行路店) 地址:杨浦区殷行路(中原路包头路中间殷行菜场)

  


  


  


  
上海前面有时往往要加个“大”的,大到什么程度呢?

  


  


  


  
94年单位分配给我一间煤卫合用的一室户,就在殷行路,如今我住畹町路。一北一南,都只算是中间都还不到的两头。北面最远是崇明、南面是金山,而西面是青浦、东面是南汇。

  


  


  


  
此客生煎吃的目的不太纯粹,一来是为了丈量一次上海的大,二来也是想去看看昔日的故地。

  


  


  


  
从家里出发,在双休日(人少,车易行)乘了三辆车,花了将近三个小时才到了目的地。一路倒有一多半的路程是伴着飞扬的尘土而行的。中山南二路、中山南一路、中山东二路、中山东一路(外滩)、四平路,都是整条整条的路在施工,直到五角场才好一点。

  


  


  


  
五角场我已经是不认得了,非常的后现代。也许要不了半年,外滩会以艳世的容貌,两岸的世博地带会以非凡的面目而现,对于我这个中上海也是非常期待的!

  


  


  


  
我居住过这个城市的20个区县(最早的数据,之后南市归了黄浦,最近南汇又归了浦东)中的8个,分别是南市、黄浦、杨浦、宝山、虹口、浦东、徐汇、闵行,三分天下有其二多一点,不过可惜的是最后只剩下了1套房子,否则有8套房子该多好,收租都可以收到手抽筋的。

  


  


  


  
殷行路算是我第一次住上公房,老上海看到这句话多少会泛起一点辛酸的,可以想见当时的上海人住房有多困难。94年上海要解决的是4个平方以下的特困户,而更早些年的88年,上海要解决的特困户的平均面积是多少呢?2个平方。人一躺下,面积没了。我小时候住的南市弄堂里有户人家,大儿子晚上睡觉的时候是要把门开着的,好放他的脚,夏天和冬天都是!

  


  


  


  
那个分配的房间虽然只有14个平方米,但我还记得我拿到钥匙后难以抑制的欣喜之心。后来的房子当然更好,但没有更欣喜。我有个同事第一次买的是polo,笑了好几个晚上加白天,而且是咧开嘴笑的,之后买了宝马,倒不笑了。

  


  


  


  
那里有条铁路,曾带当时还不到2岁的女儿去看过几次火车的轰鸣。老房子总有老故事,老故事总有辛酸事,曾经有过的最大心痛就留在了这里。但往事总会飘淡,真不知道此刻身在美国的女儿是否还记得那火车驶过的一缕浓烟?

  


  


  


  
那时这条路上人稀稀疏疏的,有点御赐配发到此的感觉(单位里都没有人要,太远了,而当时分房子到莘庄简直是充军了)。现在是熙熙攘攘,闹猛的很。这种闹猛是市井的,是有别于市中心那些风情的。到了这里,你会觉得淮海路离这里很远。

  


  


  


  
我这么远的来,竟然是吃了闭门羹(4点多到的,可能中午以后它不营业)。心不诚所至。

  


  


  


  
为了表示我的诚心,两天后,又重新丈量了下这段距离,这次用的是地铁。家里班车出去,1号线莘庄起点,到人民广场转8号线到市光路终点,走了10来分钟,用时2个小时,少了将近1个小时。

  


  


  


  
若是你要非自驾彻底丈量下大的上海,从南到北,或从东到西,恐怕单程花个一整天(算上超级堵的路)都是可能的。

  


  


  


  
一壶春是一个小门面,三个扁铁锅。有三个铁锅的生煎摊,其生意必定是好的。可惜只剩下了1/4锅,而且我一眼就看出生煎过时间了。

  


  


  


  
子曰:失饪,不食。就是说烹调不当,不吃。一般来说,新出一锅的生煎若是超过了10分钟,其色(这色包括颜色和饱满度)必变,也可谓之为失饪。没有经验的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碰接近尾声的生煎。

  


  


  


  
我是饿了,那就先买个1两尝尝。生煎是装在一次性塑料泡沫盒中的,底下垫了一小张纸。中国的食品业主有句名言:能吃死人的是无经验。泡沫塑料遇到滚烫的生煎是否会起化学反应?这个生产泡沫塑料的没有研究过。倒是有人研究过油条里放洗衣粉能增加粗度、长度和口感。倒是有人研究过三聚氰胺能增加奶容量。

  


  


  


  
端1两生煎到对面的福建千里香,要一碗馄饨。这2元的生煎配2.5元的馄饨简直是便宜上加便宜,当然了,上海的生煎最好配上海的小馄饨。20个千里香吃得我很饱,而生煎因为失饪了,暂时不表。

  


  


  


  
寻访人家总要对得住人家,返回去,见有一锅新的正在烘。一壶春的生煎可能是全上海价钱最低的了,2元4个,不过小点而已。

  


  


  


  
新出炉的味道的确可以,小是小,汤却不少,味道也还鲜美,显然不是它家自称的传承了大壶春师傅的手艺,大壶春可没有这么多汤。

  


  


  


  
底有点脆,但还欠一点,这欠连带着欠出了皮的欠烘,就有一点点沾牙了。而肉则是出乎我意料的:是好肉。好肉当然好吃了(低价生煎要谨防肉的用料。但你以为刚买好肉带午点回去的阿姨们都是吃素的吗?)。

  


  


  


  
一客生煎吃出了上海的距离!

  


  


  


  
7.9分 低价生煎 味道不廉

  


  


  


  
第九客生煎 许记生煎 地址:长宁区中山西路702号(近天山路)

  


  


  


  
这客生煎的第一句话我要写的是许记的营业时间:早上6:00-12:00,下午15:00:18:00,以免有网友跑错时间。点评上说早上到11:00,那我吃的生煎是新鲜的,当然我吃的时间也是新鲜的啦!(老板小许告诉我的)。

  


  


  


  
许记是只有外卖的,故门面也很小。在中山西路这条上海的主干道上,那几个白底的红字倒显得颇大。永远有人在等着这客生煎,这句话显然诚哉是言也!在非高峰的时候虽然可能只有一个人在等,一个人在等,那也是一道风景。

  


  


  


  
中山西路如上海的其他中山路一样,绝大多数都是遮天蔽日的。在浦西的另一个名称是内环高架路。钢筋水泥的高架桥承载着申城每天巨大的车流滚滚。在这样的地方,我有时候会有莫名的不适感,心情多少也会被高架桥挡去很多的阳光。

  


  


  


  
做好着等两、三锅的准备,不想时间是踩到了点上。有很少的人会在10:30吃早饭,但很少有人会在10:30吃午饭。我买到的是3/4锅处的生煎,据说在早上的话若是有个带大锅子的阿姨基本是被一起端走的。

  


  


  


  
2两生煎只有4元,每客2元,价钱堪与中原的一壶春比低,俱是上海的最低价,但若是从地处的楼价来说,许记的性价比至少要高一倍。但吃的东西,真的要判高低,一切还得依从口味。

  


  


  


  
生煎是装在油纸袋里的,外再套一个塑料袋,这样的装法使我的心徒然的放松。我是很害怕一次性塑料泡沫盒的。据说现在的人生恶毛病的增多可能和化学的东西有关。现在的化学品越来越多,天空也越来越污染。我最担心的倒不是天塌下来,而是有一天男人生了病要去妇产科报到。

  


  


  


  
端两客生煎到隔壁的面馆要碗小馄饨,笃悠悠的坐定。跟小妹要个小碗,倒点醋。当然吃生煎首先像攻城一样,要挖洞的。这皮有点厚,但不粘,也不松。之前有说到过好的生煎的皮应当是松软的。

  


  


  


  
挖了墙,接着当然就是探宝了。这生煎的首先一宝是汤,蛮鲜的。但是就像挖出的金子,不是99金,只比K金好一点。怎么讲,这汤若是味精多了,岂非不是99金了。

  


  


  


  
接着是挖另一宝,底。好的底是酥脆的,至于是脆多一点还是酥多一点,那就看个人的牙口了。但各位总见过古代的人咬金子吧,是金子总是能咬的吧?生煎的底是同样的道理。若其底咬而不酥脆,那也不是99金。许记的当也不是,有那么点意思,但还是软了,我判定的结果还是只比K金好一点。

  


  


  


  
第三个宝就是肉了。好的肉,一句话:飘香。吃起来,一句东北话:贼香。一句上海话:册那1!要是这肉用的不是纯正的肉,其精瘦的比例不是高人的传成,恐怕也还不是99金。许记的肉吃上去和其汤一样,味精了,但肉还算是不错的,结论同上。

  


  


  


  
许记2元/两的价格在3万/平米的虹桥地区真的算是太善良了,这个词是我内心里用出来的,因为我对于那些不善良的地痞开发商(房子卖到一部分人家要破了不算,居然还有拆不了人家的地把人烧死的)就只能用这个词了,以至于走的时候经过许记的小门面,看着小许这个外来务工商(人家毕竟是个小老板)的脸,我都要感动的差一点哭了!

  


  


  


  
说到虹桥,已经站在了虹桥,为何不钻出这高架下的阴霾,往延安西路那里拐一拐呢?去过虹桥飞机场的都有过走延安西路高架桥的经历,也都看见过那里有一大片绿地。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那片绿地叫什么?

  


  


  


  
若不是这一客生煎,我可能一辈子也不会知道它叫什么?当我走出中山西路、延安西路这一片高架密布的区域,往虹桥宾馆那里走的时候,心情骤然的豁朗。天空、阳光、高楼,而高楼是散布的,与内环内的密集迥然不同。

  


  


  


  
走走,你就可以走到新虹桥中心公园。这个公园是隐藏在延西高架后的,不在此居住工作的人恐怕门也找不到。在虹桥开发区这一片现世的高楼旁,这个公园无疑是隐世的。

  


  


  


  
公园的面积在虹桥这块寸金寸地的地方显然是很大的。有草坪、湖,还有一些人工河,河道是鹅卵石铺就的,映衬着后面的豪楼有种豪感。在散步道上走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周围的楼很高,很有档次。否则,国茂和世茂也不会在公园的对面。还有个更大的感受就是,我很渺小,我很没钞票!

  


  


  


  
但我可以从口袋里蹦出两个硬币来找到我的快乐!

  


  


  


  
注:册那1:骂人的话,现亦用做来表达情绪

  


  


  


  
8.0分 豪地低点(点心) 凡民小钱

  


  


  


  
第十客生煎 晓贤生煎(云南南路店) 地址:黄浦区云南南路147号(近淮海东路)

  


  


  


  
云南南路是上海老牌的带小吃的美食街,早年还有太平桥美食街(没了)。新生的则有吴江路、七宝老街等。而老城隍庙本应是上海小吃的太庙,无奈近几年被黄金淹没了。

  


  


  


  
云南南路里有着我大学四年的美好回忆,这些回忆多半与吃有关,读的书则几乎忘光了。高中为病所困,就进了个走读学校(不留心会看成工读学校),以至于刚一进去看到整个学院还没有我们中学的操场大,我就几乎当场在操场上引颈:而泣。

  


  


  


  
于是就一个人住到了姐姐在永寿路的10平方不到的小屋里,离云南南路太近了,书读了四年,云南南路也吃了四年。现在想来也没有什么东西,无非是一只鸡,一个鸭。20多年前写到鸡你不会想到小姐,写到鸭也不会想到少爷,当然那也是先辈们想不到的。更让老革命们想不到的是同志竟然成了人家的别称了。

  


  


  


  
那个鸡现在还在:小绍兴白斩鸡,那个鸭也还在:小金陵盐水鸭。是唯一两个云南南路上不倒的品牌。

  


  


  


  
小绍兴白斩鸡门口曾经永远是长长的队伍,就像不远处金陵路曾经有个雪豹皮衣店,门口也排过无数赶时髦的人。那个年代街上到处都有穿同样皮衣的人,搞不懂的外国人以为克格勃总部动迁到上海了,女的竟然还喜好穿同样的皮裙子,这个外国人更加搞不懂了。最搞笑的是,有一阵,满大街女的穿踏脚裤,连50岁以上的阿姨也穿,总算还好没有行1过芭蕾裤。

  


  


  


  
小绍兴的鸡脚对于当时我们这帮年轻人来说简直就是天下之美味,不过那时候鸡脚一般早上就卖完了(那时的鸡绝对是散养的)。我总是一早去买个10来20个,晚上会有狐朋狗友来,一个脚就着酒啃个10来分钟算少的,我现在还有开好车每天酒宴不断的朋友碰到我能回忆当时的情景:那个闭着眼吃的鸡爪香啊!

  


  


  


  
而当时小金陵盐水鸭的鸭头是连头颈一起卖的,价钱不记得了,能记得的是有一次就着喝光了一瓶白兰地,那个鸭舌还留着半截跟着一起去睡了,还做了一个梦:斯人翩然而至,我欲深厚(非轻薄)一吻,却张不了口,那鸭舌不还在嘴里吗?

  


  


  


  
现在的云南南路上从北到南有:洪长兴、德大、五芳斋、鲜得来、小金陵、新梅居、燕云楼、小绍兴、大壶春、小天鹅、老四川、振鼎鸡、新亚大包,有中餐也有西餐,有总店也有分店,有本地的也有外来的。以前有过一个外地开过来的长安饺子楼,辉煌过,无奈上海人毕竟吃饺子的少,倒了!

  


  


  


  
整条街道整治一新,所有的灶头都移入室内了,这一移入,烟火气也一并移入。我总觉得那烘生煎的扁平锅是非要在室外的,就好象武侠大师练功要在飘渺峰上练一样。上接天之灵气,下接人之谗气。

  


  


  


  
晓贤总算偷偷的移了一个灶头在外,那排队的也就将要到马路上了。在等生煎的过程中绝对不会枯燥,店家在不停的播放人气美食的采访。想想阿楠这小囡真可怜,有一阵么人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脸却每时每刻地被人联想到这个生煎。

  


  


  


  
等的时候,伸出手买牌子,一两半生煎4*1.5=6元,一碗鸡鸭血汤2.5元。等了一锅,又一锅的后半锅到了我,一个不锈钢小盘子刚好装平了6个。

  


  


  


  
交血汤单子给服务员,上阁楼,人还算不多(很多白领都打包了)。落坐,搁小碟,倒米醋,无耐又是一次性筷子或胶木筷子。因为在点评上看到晓贤是属于薄皮汤多派的,经验就有用了,再弄一小碟,生煎放碟中,慢慢吃。对面的白领小伙子显然是无经验性急派的,面前的桌上一滩汤汁,手臂肘是翘着吃的。

  


  


  


  
对于这种薄皮汤多派,或者说非传统派的生煎,本人就用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直接用一根一次性筷子戳进去,再用两根一次性筷子夹住(要当心,这生煎大的很),翻过来,倒汤于碟子中,就着碟子喝汤,即吃着了生煎,又烫不着嘴巴。蛮鲜的,一只生煎可以倒两次到碟子里,再吃就得2出味精来了。

  


  


  


  
这生煎的码子3大,汤也多,显然是非传统的生煎,门口边上自家墙上宣称已经有14年了。那我的感觉绝对是准确的,90年前上海是没有如此大的生煎的,要是在7、8十年代就更加不行了,一两生煎你给几两粮票?

  


  


  


  
虽然是非传统的,但底子倒做的蛮传统:脆。但此脆又有些不同了,是酥脆。而肉则是好大的一坨,摇肉无疑,不很紧,不很香。皮蛮薄的,松软可口,不沾牙。最饱满的一个下去后,这一流派生煎的缺点暴露无疑,剩下的都瘪掉了。

  


  


  


  
瘪管瘪,汤都还在里面呢!对于非传统的东西,只要味道好,我还是很乐以接受的。6个生煎我几乎是全部吃光的,之所以用几乎这个词,是因为漏了几滴汤在桌上。这么大这么汤的生煎能下肚,一是汤还比较清,二是那碗咖喱鸡鸭血汤还比较正。好的咖喱鸡鸭血汤可以起解腻的作用

  


  


  


  
生煎吃得我满头大汗,阁楼顶角上贴墙巨大的排烟管在不停地排着楼下的生煎锅里的油和烟,怪不得我看不到云南南路上有油烟气冒出,不会排到居民弄堂里吧!面子工程的确做得好!

  


  


  


  
既然这么多年没来了,总要带些纪念品回去的。到小金陵买半片鸭32元,一个头4元,一个颈4元,回家就老酒!

  


  


  


  
旧梦当然不再了!

  


  


  


  
注:行1:流行 得2:琢磨出,吃出 码子3:体形

  


  


  


  
8.3分 屏离传统(要是底不脆的话是谓屏弃了) 鲜汤涌动

  


  
第十一客生煎 友联生煎大王(江宁路店) 地址:静安区江宁路807号(海防路口)

  


  


  
第七客生煎说到上海滩钱一下噗1出来的喜欢直奔南京西路,去做啥?到恒隆掼钞票2,买大牌(像LV,Dior,Chanel,Prada, Gucci等称名牌是小瞧它们了)。

  


  


  
现在在上海滩是不是有钱,不是看你是不是住别墅,而要看你是不是常常在恒隆消费(去楼上鹭鹭吃饭的不算,我也去吃过),而对于老上海来说,恒隆这块地方是20年前另一个大牌的遗址,友联生煎的遗址(一鞠躬)。

  


  


  
现在的恒隆是世界的,过去的友联是上海的。现在的人有了钱喜欢去恒隆,过去的人有了谗欢喜去友联。现在的恒隆跟多少的上海人有关呢?过去的友联却早已成了很多上海人心中不老的记忆。

  


  


  
上海滩最早的生煎王者是萝春阁(没了,二鞠躬),大壶春和吴苑、鸿兴馆、春江(三个都没了,一并二鞠躬),之后是友联,再之后是丰裕,当然在30客的最后一客我会去拜访小杨,你若是小杨的粉丝也可跳过这里直接到最后一客去。

  


  


  
由此可见友联的江湖地位,当年店堂的盛况就不再描绘了,说句实话我能记得的就是排队复排队,味道是真记不得了。

  


  


  
这次的寻访隔了20个年头,当然不是奔恒隆那里了,而是奔友联现在的归地。

  


  


  
江宁路807号,友联还占据着街角的一长弯的门面,有四层楼高,门口和堂内各有一块泛着铜绿的金字招牌。门口的是“中国名点 国内贸易部”,堂内的是“中华名小吃 金鼎奖 一九八九年 商业部”。

  


  


  
两个部的奖,其分量是何其大也?要是哪天成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不是开玩笑,南翔小笼手工艺就在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恒隆是不是会把它请回去?

  


  


  
店堂内人不多,以中年人据多。买二两生煎3.5*2=7元,一碗全色鸡鸭血汤5元,价钱还是很非遗的。要是成了世界遗产,真可以在门口围个围墙,要吃的先买世遗门票,再入园瞻仰,就怕那些忙GDP的人想起来生煎还可以在香榭丽舍上卖大价钱时,生煎没了,那可就成了遗憾了。

  


  


  
这是一锅出炉了一小会的生煎,卖掉了大约1/4锅,是等生煎的人最心仪的。到手的自然不是边上的,自然是最好的。

  


  


  
端两客生煎和一碗全血汤到靠窗的位子,靠窗的位子总是比较明亮,总是不容易被人打扰。自己动手拿竹筷、调羹、醋碟。

  


  


  
两客生煎每一个都很饱满,鼓鼓的,面上洒了点白芝麻和绿葱花,看着诱人。咬一口皮,探不到汤,深吸一口,是很纯正的生煎汤,鲜咸而不油腻。好的肉在好的生煎里被好的师傅烘了以后才会出来的那么一小口的汤。

  


  


  
那一咬下去的底,简直是在咬20年前的历史,酥脆而又浓郁,这才是生煎的底啊!那肉,紧、香,若是不香绝出不了这口小汤。而皮是松软的,你可以分散着吃,也可以三位一体的咬,各有妙处。

  


  


  
这皮略厚了点,这生煎看着也蛮大的,以前多少大我真不记得了,怪不得有贪官喜欢写浪漫日记,原来他是想年老了好回忆啊!

  


  


  
点评上很多人说友联的生煎不好,一部分说不好的却吃的是冷的,也不知道为何不等一锅?还有一部分人说它家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我也许是运气最好的一个?碰到了它的最好!

  


  


  
那碗全血汤本来与友联的生煎一样是不抱希望的,看着不舒服:全是血。吃着倒还是可以的,无疑是准高汤。翻下去竟然有许多的鸭肠,当然心、肫、肝、小蛋黄是没有了,倒是吃出了个意外和惊喜来了。

  


  


  
再瞥一眼隔壁几个老兄的辣酱拌面,面相好,下次一定来吃。其实像大富贵、友联、王家沙、丰裕、万寿斋这种老牌点心店,无论其招牌的是什么,面一定是不错的,特别是天热时的冷面。

  


  


  
吃的时候发生了个小插曲,外来小妹要去收一个桌子,上海大师傅(现在上海的饮食店还有,不知道以后是否还会有)发话了:人家还没有吃好。小妹端起来给阿哥看:里面的肉都没有了。要死快了,碰到个挖了肉吃的主,放文化大革命直接拉外头就可批斗的!

  


  


  
其实我能理解这位顾客,在我将为友联打分的时候,要为汤多薄皮派或简称小杨派一个友情的提示:我打的是我的分,你可要看真切整个的文章,不要看了9分就去,倒时候喝不到汤吃不到皮,就吃两粒小丸子可不要怪我。

  


  


  
出门看着两块生锈的牌子,我心里依然生出了自豪的光芒,并感言:我为上海有过两个部优产品而骄傲,我为上海往昔的生煎美食而骄傲,并预祝将来的世界非物质遗产申报成功!谢谢逝去的内贸部,谢谢健在的商业部,谢谢强壮的STV生活部!(说不定申遗的是小杨呢?小杨不是STV拍出来的吗?)

  


  


  
注:噗1:满出来,比喻多 掼钞票2:大把用钱,甩派头

  


  


  
9.3分 生煎申遗 有我有你(若是百年后真能申遗,请在我秋叶飞起的后面添加一行字:为生煎申遗而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伟大的先觉者[百年后三鞠躬])

  


  


  
第十二客生煎 和记小菜(南丹路店) 地址:徐汇区南丹东路188号(近天钥桥路)

  


  


  
特地到饭店里去吃生煎的人很少,我就是其中一个。

  


  


  
上海人现在不知道和记这个饭店的人恐怕不多,和记、鹭鹭、小南国、保罗都是属于新一代本帮餐饮的领军企业。而新一代的本帮都会有一道新一代的点心:生煎。

  


  


  
之所以称之为新一代的点心,因为体积跟传统的有巨大的区别,很豪。价钱也就一样的放大了。但很少有人能真正的体味一下这生煎的味道的,我也是其中之一。

  


  


  
饭店里的生煎往往是作为一道点心最后上的。以国人之世界第一好客、世界第一浪费的豪气来说,满满一桌子菜还剩了老大半,这时主人会指着上来的生煎对着群宾客说句客套话:格1生煎蛮有名气的。于是乎有碍于面子的、也有真是好这一口的,均伸向这个巨大的生煎。吃了不叫好的几乎没有,主人高兴,自己的胃也不生气。

  


  


  
我在和记也算是吃过几回的,回回到了最后的关头,吃不下了,只看着这生煎发呆。还好,吃的不是公款,主人还可以打包。要是吃的是公款,也只有替这粮食可惜了,因为说到底,生煎也是粮食。说到底,啤酒、红酒、白酒、洋酒都是粮食,看着吃公款的时候,那些倒进嘴里的一麦穗一麦穗的粮食,心疼啊!更心疼的是,好多的嘴都是那些只有嘴脸的人才有的嘴!

  


  


  
去和记吃生煎,只点一客生煎和一瓶啤酒,太不像样,总还是要点些菜的,况和记的菜味道本来就不错,只是我多次错过它家的生煎而已。

  


  


  
生煎在点心里是所谓的干货,干货要配湿货。湿货就是所谓的各类汤,最适合配的是咖喱牛肉汤、全血汤、咸浆,其次是油豆腐线粉汤、三鲜小馄饨、双档汤,再次就什么都可以配了,只要你喜欢,我以为并无特论。配黄豆骨头汤也可以,当然黄豆骨头汤最好配咸肉菜饭。要是你喜欢配威士忌也可以,但前提是要吃得出生煎的好来!

  


  


  
啤酒配生煎显然是末配了,不过啤酒在夏天的上海配一样面食是绝配:冷面。懂经2的人只吃清冷面的,这种冷面一定要小阔面,这种冷面一定要到老的饮食店里才能吃得到。

  


  


  
和记的环境是不错的,菜也不错。要不是寻访,我也根本不会特意去吃一客生煎。和记的金牌生煎不便宜,四个10元。但是店家也蛮厚道的,这生煎一上来,你会在心里第一时间的反映是:不亏。

  


  


  
我的第一时间的反映是,我得把生煎馒头前的生煎两个字去掉,但去掉的同时又有一个担心。如果它里面的汤也像它的体积那么豪。我是叫它馒头好还是叫它汤包好。

  


  


  
说句实话,我从来没有在饭店里如此的看一个生煎,看美女都没有如此。这生煎的褶口是朝上的,顶上收口的滴粒头3也大。我记得小时候的生煎褶口朝上的为多,现在的反是。这有点像女人裙子的收口,很多年拉链都在前胸的,忽一日拉链到后背去了。

  


  


  
和记的生煎我估计不是为了遵循传统,而是因为它太胖了,后背够不着,没办法。还有就是,褶口朝下,那个大滴粒头往哪里搁呢?它的芝麻也是反传统的,是撒在底上的。这个我又要联想了,若是一个美人,小小的脸,脸上有隐隐的雀斑,是不是更美呢?若是个大脸,脸上有雀斑,你说会好看吗?

  


  


  
我很小心的啄了一口皮,可皮厚,不破。继而只能咬了,咬的时候也很小心,怕汤奔流而出,无奈用了嘬、嗍,甚至动用了法式长吻,依然探不到汤。用筷子搛起倒,一滴汤都没有,这不是包子是什么?那个底颜色是金黄的,吃着就不是生煎的底了,这不是油煎包子是什么?

  


  


  
肉倒是有生煎的肉香。本来啤酒是不配生煎的,现在是真配!因为这生煎干的很。

  


  


  
点评上有网友说里面是有汤的,可惜我没有吃到一滴。到饭店里去吃生煎最不能驾御的就是,我不能等到我想要的刚出炉的那一客。

  


  


  
对于这一客,我能称呼它什么呢?生煎?包子?生煎包子?我只能为它起个创新的名词:饭店生煎。

  


  


  
特意跑到人家饭店里来吃生煎,还只评了生煎好象不够厚道。那么就加一句,和记的菜还是很不错的,以示我的厚道!

  


  


  
加了这一句,不加最后一句,我会很胸闷的:它家的生煎也很厚道,有很厚的味道!

  


  


  
注:格1:这 懂经2:内行、识货,拎得清、能看山水 滴粒头3:小的球形物

  


  


  
7.2分 一到饭店 生煎变脸

  


  


  
第十三客生煎 鼎有名生煎 地址:普陀区怒江路380号(近金沙江路)

  


  


  
鼎有名在网上的名气倒也不小,概因在华师大附近,在年轻人的附近。年轻人喜欢去、喜欢吃的地方,网上的名气一定不小,比如徐家汇,比如吴江路。

  


  


  
鼎有名附近的公园倒是鼎有名的,上海中老年人无人不晓的长风公园。长风公园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就是一个游园的记忆,一个春天的回忆。小时候,春天到了,于是心就盼着去长风公园了。

  


  


  
至于长风公园长什么样,大致都忘了,无非是一个湖,一墩山。春游的时候最能记得的倒是带的午饭,一个面包或一块压缩饼干。那时候的面包可不像现在的85度C,那是0度以下C,巨难吃!而压缩饼干是很奇怪的东西,你若是当它吃着玩,一点点的啃,却也是美味。若是当饭吃,那就相当于啃一块饭砖而已。

  


  


  
最可气的是痛苦不堪的时候,有人当着你的面吃盖浇饭,风还夹带着菜香往你鼻孔里钻。而这时嘴里的分泌物都被干乎乎的饼干榨没了。想流口水都流不出!

  


  


  
鼎有名是在怒江路上的,近金沙江路,再有一江就是世界遗产三江并流了。以前我无论如何都记不住这三江的名字,现在只要加上我们家门口的澜沧路就可以了。只是未免相隔太远了点,这名字起得草率了点。

  


  


  
鼎有名的全称就起得比较郑重:老上海鼎有名特色生煎小吃。很大的字从左到右把门面一概而括。不但是老上海的,还是鼎有名的,不但是生煎,还是特色的,还是小吃的,语文好的也绝对分不清主谓宾的。我小时候就是因为厌恶主谓宾才没有改学文科的。

  


  


  
鼎有名不但店名起得妙,其自擂的招牌也是蛮雷人的,伸出店面的遮阳的大雨棚上写着:上海最好吃生煎锅贴拉拌面专卖店。墙面上是左右开弓的,左边是:特色拉拌面全市第一家,右边的是一行黑字,不过小了点:生煎锅贴是行业最低价。左边底下可能还有一行字:吃来吃去还是这里最好吃。

  


  


  


  
既然有那么多的最,那吃的人肯定也不少了。少不了要排队,一客生煎3元,看过我前面文章的一定知道这价钱跟最没有关系了。

  


  


  
此店的文字是第一特色,其第二特色是:它家的生煎和锅贴在锅里是一半一半的。到此我也顺带说一句锅贴,锅贴也是上海的特色小吃,但非上海独享。锅贴是月牙型的,生煎是月圆型的。

  


  


  
生煎与锅贴犹如兄弟,生煎和小笼却似兄妹。兄妹不可以一起洗澡,兄弟一起睡一个床未免也不妥。锅贴的味道与生煎是不同的,不过倒是蛮难用文字表诉的,就像Dior和Chanel 无法用语言倾诉,只有亲闻了才知道。

  


  


  
端两客生煎和一碗牛杂汤放到门口的露天座位上,再进店去取醋,看到落座的大多在吃面,而且大多在吃牛肉汤面。

  


  


  
先咬一口生煎,不想汤从皮的另一边飚出去了,还好边上没有人。第二个依然如此。第三个我可不敢怠慢了,我轻轻的咬,面对这脆弱的馒头。再轻轻的嗍,总算吃到了汤。而且吃到了红汤。面有红汤和白汤,生煎里吃出红汤来,此生倒是头一遭。我搞不懂了它是老上海还是我是老上海?

  


  


  
上述是此店的第三、四特色。汤多,皮有命门。汤是红汤,红汤就是放酱油的汤,也就是肉里面放酱油了。可想而知肉不是原味的了。底倒还是有点酥脆的。皮所谓有命门就是厚薄不均,否则也不会汤奔它门而出。

  


  


  
按理该点碗咖喱牛肉汤配生煎,无奈被网上的最字吸引着喝了一碗又是最的汤:牛杂汤,6元。里面多是牛肚,是煮得酥软的那种。牛杂该是杂的,该是有嚼劲的。它家的汤的汤色也与老上海的是不同的,比较淡,比较黄。有网友说看到煮的大桶里面有整只鸡的,那一定又是它家的特色。

  


  


  
吃好了这么一客最有特色的生煎,我倒也最了,我最想给它家改个字:把“鼎”改成“最”。

  


  


  


  
7.4分 红汤生煎 最有特点

  


  


  
第十四客生煎 月亮生煎大王 地址:浦东新区崂山路80号101室(近浦东大道)

  


  


  
从前上海有句话叫:“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说的是90年代前的事情。90年代前浦东在我的印象中可能只有一条大马路:浦东大道。整个黄浦江上没有桥,只有摆渡船,汽笛声声,回响两岸,连接的却像是城市和农村。

  


  
从东昌路上来,坐浦东最老的公交线81路到高桥,去看海。车拐入浦东大道不久,就可看到沿途唯一的风景,一个农村电影院:东昌电影院。一路颠簸,最后海是看到了,心却被染成黄泥色了。

  


  
现在的上海依然没有蓝色的海,但有时在蔚蓝的天空下,人若是站在陆家嘴下仰望那些摩楼豪厦,心中不免会像在大海上驰骋:我说不定哪天也会把公司开到金茂,我说不定哪天也会把家给弄到每平米10万的一品汤1里面去。

  


  
敢想的人说不定现在正在吃着珍珠翡翠白玉汤呢?而我等依然只想着吃一口生煎的小汤,过一天普通的小日子。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我是想那浮云,可那浮云想我吗?

  


  
地铁4号线出来,抬头四下望望,一定可以看到全中国最高的楼:环球金融中心,顺着那方向走就可以到崂山路。

  


  


  
崂山路对面是南泉北路,中间隔了个花坛。一路两名,恐怕全中国也不多。浦东大道正如第五客生煎中所描绘的那样:一整条路的工地。那个东昌电影院应该也已经灰飞了。

  


  


  
月亮生煎是开在老式6层公房的底楼的,是用2式户改造的,门口放着3、4个露天的桌子,俨然也是他们家的了。

  


  


  
买2两月亮生煎2*3元和一碗月亮黄豆骨头汤3.5元。一个锅中还剩下一点,那就等下一锅吧。等的时候与烘生煎的师傅聊天,用的是普通话。

  


  


  
现在烘生煎的师傅基本都是说普通话的,除了不远处大壶春的那个老卵2特种兵师傅(见第五客生煎)。而这些师傅基本都是用老虎钳烘生煎的,说句老实话,我很受伤,好象老虎钳钳了我似的。以前的师傅烘生煎是用厚的抹布的,一只手转另一只手还抽烟,手势是相当的好!腔势3也是相当的好!

  


  


  
烘生煎的师傅说他的师傅是沈大成的本地名师,快90岁了。我接了句:好象沈大成是不做生煎的吧!师傅倒也老实,说他的师傅是切磋来的。也是,武侠书中的名师都是通师,就如当今的文坛,到90岁了都是大师。可惜90岁的点心师还是点心师,就算要传承这门手艺,也未必有本地的人愿意学。

  


  


  
两客新鲜的生煎到手,落坐外面的露天桌子。小心的尝一口,别看生煎的样子传统,比较小,汤却不传统,比较多。味道还是很鲜美的,不油。底子有点厚,但也是蛮脆的,合乎我的审味标准。肉也不松,不过加了点酱油了。皮则中规中矩。是改良的传统生煎。

  


  
上海是有汤包的,而且是著名的小笼汤包。但不晓得猴年马月,很多的人都希望在生煎馒头里吃出小笼的汤来。于是乎,生煎就从良了。也许反着说更对?

  


  
一般来说,第一个生煎我是基本不沾醋的,吃个原生态。从第二个开始沾醋,但此店的醋却废了我一块肉。我是吃不得白醋的。所谓白醋,就是冰醋酸稀释而成的醋。

  


  
除了一块肉,2两生煎基本都下肚了。黄豆骨头汤是不应该来配生煎的,黄豆骨头汤是该配咸肉菜饭的。有黄豆骨头汤的地方一定有菜饭,有生煎的地方倒不大会有黄豆骨头汤。网上说月亮的骨头汤很月亮,于是我就吃了一碗,里面有一根筒子骨,很值。

  


  
据说有个香港的美食家去吃肯德基的时候是带好口罩去的,我还没有到“家”的地步,只不过向你解释了一个词:洋盘4。

  


  
就是不晓得把一品汤倒到家里去的是否可以称之为洋盘,或者花一辈子钱把70年使用期的清汤倒到家里去的我们通通都称之为洋盘?

  


  
注:一品汤1:汤臣一品,中国第一公寓豪宅老卵2:令人惊叹,有时褒义有时贬义

  


  
腔势3:腔调洋盘4:外行、老土,不聆市面上当受骗者

  


  


  
8.1分 样小汤多 味道不错

  


  


  
第十五客生煎 东泰祥生煎馒头馆(复兴中路店) 地址: 卢湾区复兴中路217号(近顺昌路)

  


  


  
点评上的地址是近黄陂南路,我实地勘察下来是离顺昌路更近些。顺昌路是赫赫有名的丰裕生煎的诞生地,可惜生煎店是轮不到诞生故居的,除非哪一年生煎被世遗了。

  


  


  
复兴路有三段,分别为西路,中路,东路。其地段的级别分别是从西到东的,依照老早的分法,粗分就是复兴西路到复兴中路为上只角,复兴东路为下只角。当然上只角的人还可以细分,具体分法要涉及海外关系等,比较复杂,下次有空再说。

  


  


  
我小时候是属于东路上的,乘24路到表姐家去。经过复兴中路的后半段时,看到沿街的洋房里冷冷清清的,革命的悲悯之情悠然而生:住了里厢1的人一定老可怜格2,阿拉3弄堂里多少闹忙啊!有点要拯救世界上2/3人的味道!

  


  


  
现在的复兴中路,靠近东路那一段的一边依然如故,两层的老式里弄房子透发着老上海的气息。而对面则已经是高楼豪宅了。豪宅里至少有一半的人是不抄4上海话的,上海就是这样被海派的。

  


  
但是再海派,上海还是有根的,是有传统的。譬如这条老路上的东泰祥,打的就是传统的招牌,做的就是传统的生煎。

  


  
所谓传统的生煎,就是微汤、脆底、松面、紧肉。东泰祥里有二块牌子,标榜也好(长宁路的分店居然标“百年老店”),宣传也罢,无非说的是自己正中。对于别家的非传统、非正中生煎,用了一个比较委婉的词:海派生煎。看来老板正如墙上的相片一样,很有文化,我本以为左边的矮老头才是。生煎店也不可貌相啊!那个居中的老板看着是如此的文雅!

  


  
已经是12:30了,店堂里依然闹忙。不过再闹忙,次序倒还是很井然的,毕竟来的都穿着不错的。

  


  
在门口买了2客生煎7元和一碗小馄饨4元,寻了个位子坐下。店是那种比较小的店,大概就5、6个桌子,坐着的是一屋子,站着的也是一屋子。小馄饨上得蛮快的。

  


  
一大碗,汤有点浑,漂着几片蛋皮,几点葱花,小馄饨是打着褶皱的,虽然看着大了点,但意思蛮对的。入口的意思就更对了!上海传统的小馄饨,皮要薄,上品的是入口即化的。肉要少,上品的是入口要咬上几口的。肉虽少,但经得起咬。还得有一点点的面粉味!

  


  
邻座有吃光了面等生煎的小青年,头势5清爽,衣服挺刮。谁说80、90后不懂传统,我看这小伙子就可以把克勒传下去。我们是老了,味道是要靠他们传下去的!虽然他们口里说的“我”已经变了一些味道,但至少我女儿还知道老爸发出的“我”很纯正!

  


  
生煎上来,看着就满心的欢喜,白白胖胖的,芝麻与葱花相辉映。啄一口小胖囡,嗲!汤味纯正,是老生煎!吃一口厚底,爽!脆香四溢,是老味道!

  


  
皮很松软,只肉差一点紧,但我已很满足了。8个生煎足足吃了8分钟,最后一个还是白白胖胖的。传统的上品生煎基本上在10分钟内是绝对不会瘪掉的。瘪掉的都是海里面派出来的。

  


  
色、香、味俱全。一客好的传统生煎,吃好了有种满足感,有种回味感,更有一种回忆感!知道在国外的人为何思乡那么浓烈了吧!一切皆可逝,味道永流传!

  


  
出门跟经理(那个儒雅老板是不来的)聊天,他倒也说得实在,此店可能有个四、五十年的历史,店招上还写着“益民食府”,早期也不是做生煎的,有网友说做的是老西门附近家喻户晓的“佛肚锅贴”,后被东泰祥兼并的,所以一门有两块牌子。

  


  


  
经理的感叹是现在的上海人都不愿意烘生煎了,这个也是我的感叹!但做肯德基的又不都是美国人,不一样是美国味道吗?主要还是一看工艺,二看经营者。我觉得传统的生煎要不失传,经营者还得是上海人,若不是的话至少是懂上海的,爱上海的。

  


  


  
爱上海,从生煎做起!!!爱上海,从生煎吃起!!!

  


  


  
经理的另一个感叹是店要拆了,这里的两层楼都要拆了,好让位于豪宅!

  


  


  
我的感叹是城市要进步总是要拆了旧的好建新的,但拜托不要把文物、文化也给拆了,拜托不要把生煎的味道也给拆了!

  


  
注:里厢1:里面格2:的阿拉3:我们抄4:说头势5:头发梳得顺,或曰头剃得时尚、潮流

  


  
另注:没有等到我30客生煎写好,此店已经动迁了,但分店还在。

  


  


  
9.1分 传承百年(百年指的是生煎的工艺) 珍惜老店(90年代以前的应该可算老店)

  


  


  
第十六客生煎 典兴阁 地址: 杨浦区许昌路1428号(近周家嘴路)

  


  


  
八号线江浦路站出来,除了新华医院的牌子我还认得,其他的都已经是面目全非了。

  


  


  
尤其是过了周家嘴路,曾经低矮破败的棚户已然被漂亮华丽的房子替代了。上海这20年的变化是真的大,看看有多少土方车在不辞辛劳的奔跑就知道了。但也请远离它们20米,否则你又是一个为城市的美好做贡献的人了!

  


  


  
做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做为一个“吾少也贱”的上海人,多少是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发展的。“在陋巷”,人是真不堪其忧,而且埋下了忧的种子。现在生活好了,不在陋巷了。可我还是忧,我忧的是“不患贫而患不均”,不知道是在忧我自己还是在忧天下人。

  


  


  
茭白园路留给我的是不堪其忧的回忆!冬天房间很冷,那时又没有空调。女儿刚生下来几天,为了给她温暖,抱着小肉肉一夜未眠。在一个照不到阳光的房间里,我很怀疑颜回要是有幼女的话是否还能“回也不改其乐”。

  


  


  
今天的阳光特别的明朗,走在老路上,人已经回不去那条老路了。现代星洲城很现代,完全把茭白园路的历史给掩埋了。只是到昆明路那里,依稀飘来的香烟味告诉你上海卷烟厂还没有被掩埋。

  


  


  
很久以前去卷烟厂开会,厂里的保卫科长告诉说,他们那里的小青年结婚,只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出门偷带一饭盒的中华烟就可以了。现在一定不会了,没听说国家垄断企业的要偷东西的,东西本来就是他们家的嘛!

  


  


  
典兴阁是在周家嘴路另一边的,六层公房的底楼,占据着街角的两边。该店既做点心,又做抄菜,很杂。

  


  


  
到的时候是12:30了,买了2两重油生煎2.8*2元,加一碗咸浆1元。很不幸的,生煎是剩下的。为了做一个负责任的寻访者,还是决定等一锅。

  


  


  
先垫个饥。上来的咸浆显然“色面”不对,一层辣油。我之所以用上海话的“色面”,实在是找不出普通话里有如此精确的词。“色面”就是面上的颜色,跟“品相”有一些接近。

  


  


  
好的咸浆,辣油只能是滴几滴的,浆看着是混的,入口有种浓郁翻滚的味道,要烫,喝的时候得呲牙咧嘴,与北京的豆汁可能有异曲同工之妙。里面的油条要老到位,入口有种厚湿感。这种连“色面”都不对的咸浆不谈也罢。

  


  


  
烘生煎的师傅是个女的,很憨厚,许是看我特意在等,提早了烘新的一锅,来的客人点生煎的并不多,特意从大老远来的可能就我一个。

  


  


  
也没事干,就看她烘呗!从倒入重复的油开始,它家的高分数是没有希望了。我问了外地阿姨:“这油用多久”。回答是:“我们老板用的都是好的精制油,下午用好了就倒掉了”。

  


  


  
大家都吃过水煮鱼或沸腾鱼吧,反正也没有谁会进入厨房间,睁着眼吃跟闭着眼吃是一样的,闭着眼吃还好吃。生煎可就不一样了,重复的油口水倒是没有,但破坏“色面”。

  


  


  
果然,上来的生煎“色面”黄了。好的生煎的油是只能用一次的,除了底是黄的,面应该是白白胖胖的,若是黄了,那就是油反复了,所谓“色面”差了,普通话就是“样子”难看了。它家标榜的就是重油生煎,但显然重过头了。

  


  


  
生煎的“色面”一差,味道必定打折。面就不可能松软了。底显然也因为重(可读zhong也可读chong)油的关系而变成像油酥馒头样的吃口了。不过,还有些优点,汤水虽然多,但倒不很油,肉的味道也还可以。

  


  


  
即使不是油的关系,此生煎的火候也欠了,也许阿姨是好心让我早点吃上才少烘了那么1、2分钟的。

  


  


  
好的生煎不是用好心烘出来的,好的生煎是用心烘出来的!

  


  


  
6.8分 生煎用油 烘烤用求

  


  


  
第十七客生煎 光明邨大酒家 地址: 卢湾区淮海中路588号(近成都南路)

  


  


  
从单位穿1到成都南路,在淮海中路右拐,没走几步,只要看到有排队的,一定是光明邨,几十年的老字号,以前也叫过光明村。改个字可能显得更雅些。

  


  


  
门口排队是为了买熟食,到了某些特定的日子会增加一个队。比如中秋节的鲜肉月饼队,清明节的青团队。

  


  


  
要吃点心还得上楼,上了楼习惯的到服务台,遭了一个国营白眼:先寻位子。老老实实寻位子,在淮海路的老牌点心店中午吃饭是一定要有个寻位子的过程的。寻的时候要优雅,不能急吼拉吼2的,即使等在吃饭的人后面,也要有一定距离。

  


  


  
这种寻位子的事情于我是小菜一碟,慢悠悠的兜一圈,站定,“请问有人吗?”没有,落坐。一不小心边上前面三个白领丽人。叫来服务小妹,点了鸡汁混沌8元,蟹粉生煎一客8元。

  


  


  
饭店装潢得蛮时尚的,吃客也多半是淮海路上的高雅客。坐在丽人中间唯一的不好是眼乌子3比较吃力。看也不好,不看也不好,还好生煎上得快,敖少4低头猛吃。

  


  


  
吃的时候是特别的当心,要是把汤吃到丽人的领子上,那一世英名泡汤5,后面的十几客生煎我也不写了。

  


  


  
一口,两口,小心,再小心,汤一滴没有吃到,汗倒滴下来了。再吃底,脆到焦特6了。肉蛮紧的,蟹粉是没有吃出来。难道是边上的秀色?也不至于吧,只有一种解释,那是沓浴7蟹粉生煎,我秋叶飞起的解释就是肉在蟹粉汤里浸一下或蟹粉汁在肉里面滴几滴,许蟹洗澡就不许蟹的黄洗澡?

  


  


  
鸡汁馄饨是小馄饨的包法包成了中馄饨,味道还可以。鸡的汁水可能滴得不够,要不就是今天我边上的丽人太多,反正一嘴巴的混沌。

  


  


  
淮海路上丽人多,风情也多。找一条小路拐入,那更是情到风处香涌动。

  


  


  
思南路就是一条上海最优雅的马路之一。高大的法国梧桐在冬日里萧落了叶子,静谧的西式洋房在岁月下散淡去日子。青藤是墙上的杨柳,红墙是树边的风景。脚步要放缓,心情要放暖。要知道这条路上不知飘逝过多少个风流的影子!

  


  


  
孙中山、周恩来、徐志摩、梅兰芳、傅雷、张学良、杨森、卢汉等的故居都在那里。再想想有多少风情的女人影子吧!使命的去想吧!

  


  


  
这里的别墅大多建于上世纪20、30年代,不但大,享有的花园空间也格外的令人惊讶。特别是到了51-55号,其花园行道竟然弯曲绵延于视线不及之处。梧桐深处有桃源!

  


  


  
要是你住在原本72家混居的思南别墅里,不巧被动迁了。恭喜,你“被千万富翁”了。

  


  


  
这里的大片别墅都在施工,我打探了下,是世博会的配套工程。查了网络,卢湾区欲打造成具有上海近代独特文化和历史特点的“思南公馆历史人文社区”,为莅临世博会的VIP贵宾提供居停休闲的服务。

  


  


  
这辈子VIP是成不了了,但看看VIP住的地方总是可以的。

  


  
光明邨的蟹粉生煎就是生煎中的VIP,也许VIP的生活本来就不怎么样?

  


  
注:穿1:走曲里拐弯的路急吼拉吼2:急眼乌子3:眼珠子 敖少4:立刻

  


  
泡汤5:玩完 焦特6:焦掉 沓浴7:洗澡

  


  


  
7.6分 滴滴蟹粉 加钱层层

  


  


  
第十八客生煎 金彪生煎王(塘沽路店) 地址: 虹口区江西北路203号(近七浦路)

  


  


  


  
我是从武昌路过去的,老远就见到有一家店的门口排了好长的队,近了原来是网上赫赫有名的老鸭粉丝店。很久没有看到吃的还能排如此的长队。

  


  


  


  
我们小时候物资匮乏,买块肉要排队,买条鱼也要排队,还得清晨早起。现在最多的队是排在楼盘门口的,买套几百万的房子跟我们那时买个几分钱的白菜似的。

  


  


  


  
金彪在网上的名声是赫赫的,点评上也要近千了。老鸭粉丝店的长队激起了我对于金彪的向往。这种向往是带着担心的,跟那些排队买套蜗居的朋友的心理是差不多的。既盼有长队,有长队说明楼盘好啊!又担心长队,不要排到了买不到好房子了。

  


  


  


  
一拐入江西北路,满目的嘈杂人声,热闹非凡。各种吃食的味道铺天盖地而来,四川酸辣粉、南京老鸭汤、重庆麻辣汤、陕西肉夹馍、兰州牛肉面、山西刀削面、扬州蛋炒饭,全国各地的名吃汇集。那味道是串的,混到鼻子里就是什么味道也不是了,真不知道是身在何处?

  


  


  


  
我在写上海30碗面的时候来过这里,时隔正好1年,一切都没有变。这是一条食街,请恕我没有在“食”前加一个“美”字。能有今天的热闹,起源于一街之隔的七浦路服装市场。逛累了总要找个地方坐一下,吃点东西。

  


  


  


  
那时我还不知道有个金彪。今天当我真的站在它的面前时,竟然不需要排队。你说一个楼盘就你一个人买,你是如何的心情?

  


  


  


  
但店堂中的三个烘生煎的铁锅明明白白的表示,此店是很“彪”的。我运气好而已,买2两生煎3.5*2=7元,和一碗牛肉血汤5元。

  


  


  


  
看着一锅新的生煎出炉,老实说向往已经变成了相望了,而且是那种很灰心的相望。这生煎的品相把我的食欲打回到了肚子里。

  


  


  


  
端着两客黄不溜秋的生煎上阁楼,落坐。用一次性筷子搛起,咬破,喝汤。我说过我并不排斥海派的生煎(薄皮汤多派,或曰非传统派),但这个汤显然是味精太多了。

  


  


  
再吃口底,底是硬的,咬了后却是“热的东西闷在袋子里面软掉的感觉”(点评上的一位网友之语)。这个评价很生动,也很到位。

  


  


  


  
我再一次说我不排斥海派的生煎,但总得有个“底”吧?

  


  


  


  
那肉倒是蛮大的一块,吃上去是散的。皮吃到嘴里的感觉就是一团面疙瘩。

  


  


  


  
汤上来了,是个海派汤。平生第一次吃牛肉和鸡鸭血混合的汤。一口,差一点吐出来。有这么放盐的吗?旧社会也不兴的。叫小妹端下去搞淡点。一搞搞进嘴里“淡出了鸟”。没有办法,自己下去搞了一碗原汁的咖喱牛肉清汤。

  


  


  


  
很认真的吃了口。味精,咖喱,还有水,就品出了这三样味道。牛肉倒是牛肉,血也是血,可只咂出了“淡鸟”的味。

  


  


  


  
关于如何熬出一碗还算正的汤,见第五客生煎,这里就不累述了。

  


  


  


  
留了两个生煎,是我吃到目前为止唯一没有吃下的两个生煎。走的时候,深情的最后望了下两位仁兄,对不住了您呐!说不定对不住您的是烘生煎的师傅,他可能今天心情不好。

  


  


  


  
去年写的30碗面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190251.html ,除了一家因为是百年老店乱开分店,其余的都给了60分以上。有一家网上也是很有名,生意也很好。不幸被我吃了个比较低的分,有忠实的吃客(也可能是店家)上来数落我。

  


  


  


  
我当然比较内疚,赶忙抱歉。很客气的跟他打招呼:为伤害了您对此店的感情而抱歉。但面一定不能十多碗一起下,否则无论是汤面还是拌面,总归是面了!

  


  


  


  
若他是店家,是个聪明的店家,就会明白我的好心,你又不可能一天到晚在店里的。我跟你暗访,何乐而不为呢?即使我给了你个不高的分,你的生意就会差了?至少会多几个跟我作对的人吧!

  


  


  


  
其实我更想跟他说的是:我都给了你及格了,你还要我怎么样?

  


  


  


  
6.6分 走味串味 过在我嘴

  


  


  
第十九客生煎 小青饮食 地址:静安区富民路148号(近巨鹿路)

  


  


  
上海有一档很火的电视节目叫“人气美食”,每一次的拍摄都让人狠不得立马赶去吃。主持人很煽情,“很Q”“太好吃了”是他们的口头禅。

  


  


  
小青也是他们拍过的,网上说有老阿姨从“天山敌敌畏”过来外买。我解释下,从“天山新村特地”来的意思。可想而知传媒的魅力,或者说“喉舌”有多重要。有吃了同样说“太好吃的”,也有吃了倒着说的。

  


  


  
地址是在富民路上的。门口照例贴着老板与“人气美食”的海报。“青青特色生煎”下还有一行小字“传统的生煎”。

  


  


  
小店的吃食很多,有各种各样的面和饭。买两客生煎6元,牛肉汤3.5元。老板娘说的是上海话,不过是有点口音的那种。你让我到北京去十年,那个“儿”多半还是上海味的。老板娘是哪里人我不好说。但那个生煎一看,我可以肯定不是传统的生煎。

  


  


  
前几天,小杨生煎因为“肉馅门”上了一次电视,主持人一再请她说普通话,小杨却很坚持地说上海话。她的口音几乎是式微了。说句公道话,诬陷小杨生煎用“奶泼肉”1的人既无道德。也很无知。他的嘴巴能吃出乳房的味道?看A片看多了吧!

  


  


  
烘生煎的师傅把新出炉的生煎中多余的油倒到下一锅中,我就知道不会“太好吃了”。端两客生煎找位。小店不大,5、6个坐子,可坐20、30人。店的清爽程度是与客人成反比的。

  


  


  
用一次性筷子搛起,咬破薄皮。一嘴的汤,味道不错。从第一客生煎吃到现在,一半多的都是薄皮汤多派的生煎。嘴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渐渐的也习惯了。胃也从最初的抗议,到妥协,到缄默,到无语。

  


  


  
底不脆,是酥掉了的。肉是精肉比油肉多一点,还算可以。皮算不可以了,之前我说过,生煎的油是不能反反复复用的,用的结果皮一定不好吃。

  


  


  
牛肉汤端上来,汤面上一层香菜。牛肉汤是否上海,最简单的区别方法看面上撒的是葱花还是香菜。现在几乎已经找不到纯正的小牛汤了,“味香斋”里的就是。

  


  


  
上海多半的牛肉汤都被“外地了”,或着说“海派了”,就像上海的生煎。这种牛肉汤像上海到处都是的兰州拉面用的汤,却不是西北的风味。真正的兰州拉面的汤应该是没有咖喱的,是香的,是麻的。

  


  


  
饮食中有个时髦的个词叫“安徽料理”,以喻都市街边外来人员所经营的小食摊。可见安徽外来务工者对于上海这座城市的贡献。解放前乃至解放后一段时间,小餐饮店以苏北的外来务工者居多。改革开放后以安徽的为多。

  


  


  
这是从小里说,从大处说,全国八大菜系:鲁、川、苏、粤、闽、浙、湘、徽。有“徽”派但并无“沪”派。之所以多此一说,看得懂的人自看得懂。

  


  


  
当外来者融入上海的时候,不得不说,上海的传统小吃特别是生煎在某种程度上被慢慢地融化了,化成了肉皮冻。以至于很多小朋友和观光客认为汤多的是传统生煎。世事很难料,说不定哪天上海小笼没汤了被认为是传统的小笼。

  


  


  
俗话说得好,创业难,守业更难!汤多易,汤少却难!

  


  


  
注:“奶泼肉”1:母猪乳房肉

  


  


  
7.1分 人气美食 逮到就吃

  


  


  
第二十客生煎 和丰楼 地址:黄浦区豫园路100号

  


  


  
老城隍庙在老上海的心目中是小吃的太庙。

  


  


  
小时候老城隍庙的大门是在方浜中路上的。大门口有两个石狮子,现在好象还在。从踏入这个没有门的门开始,意味着美妙的美食之旅就开始了。

  


  


  
左边是双档汤,有网友回忆是“老松盛”。那个汤是浓郁无比,一般情况下,若不是用钢精锅子买回家加等量的水,我们这种穷孩子的胃会受不了的。右边好象是汤团店,可以窜堂而过到另一个店吃碗糖粥或全血汤。全血汤我就不重复描述了,否则我回忆的心会淌血的。

  


  


  
之后就有现炸的麻油散子、现烤的鱿鱼干、现卤的大田螺在谗着你。快步走过玩具模型店(之所以要快步,实在那时的玩具是看都不敢多看的,养成了现在任你开宝马奔驰我都不看的下进心),穿过梨膏糖店,梨膏糖店里有种花生酥是特别的香浓可口,酥心酥肺。

  


  


  
这样就来到了老城隍庙的广场上。补充一下,老城隍庙泛指包含豫园和九曲桥的一片老城厢。因着里面有个城隍庙而叫开的。那时候的庙(城隍庙)是废弃不开放的。

  


  


  
老城隍庙的广场上,右边是绿波廊。左边现在是“宁波汤团店”。那时候叫什么忘了,只记得1角2分的大肉包子,皮松软到心里,肉香味到头里(不想它会到我头里吗?)。东手边是个吃刨冰的店,甜的东西我几乎都不喜欢,惟有刨冰。

  


  


  
赤豆刨冰的价格我不记得了,忘不了的是吃的过程。一杯刨冰端上来,得小心翼翼的把深埋在刨冰下的调羹拎出来,然后轻轻的把盖满整个杯口的刨冰的边缘一点点,一点点的挖,挖到冰下面的水里去,这是个技术活。等一圈挖了个差不多,那满满的覆盖杯口的刨冰就会冰入大海,你也可以满心欢喜地慢慢的,慢慢的,一口一口地把整个的夏天咬碎!

  


  


  
九曲桥口的南翔馒头店一般是来了外地的客人才得以一入此门的。南翔馒头店的对面是个南北货店,后面就是松月楼了。5分钱一个的小菜包,我今天还可以闻回到那个年代。

  


  


  
和丰楼就在大概的这个地方,别名叫老城隍庙小吃王国。走进去,才觉得不枉此称。大,那是相当的大啊!

  


  


  
人山人海,总有上百个快餐座。小吃王国是自助的,靠左边很长的一圈。可以随便的拿,当然要结了帐才能出来。结帐的就是把门的,有好几个通道出口。

  


  


  
人多混乱,寻着到生煎的地方。好家伙,14元一客,马相1一看就是传统生煎。他家的生意好得嘞,不是把生煎从锅子里铲出来给你的。是铲好的一客或两客等着你拿的。

  


  


  
端着托盘,要一边走,一边嘴巴开道:“当心,当心”。实在要当心,外地客背个大背包,外国客背个登山包,无所不包。出通道结帐的时候,一身热汗。14元大洋在额头上多加了两滴。

  


  


  
百来个快餐座,要寻个位子还是蛮容易的。坐定,吃口皮,酌口汤。微汤,没有咂吧出蟹味来。这生煎比光明邨的蟹粉生煎更厉害,叫蟹肉生煎,价钱也就更高。比较准确的翻译是“有蟹粉味道的猪肉生煎”。14元想在城隍庙吃蟹肉,要么弄记生活吃吃2!

  


  


  
在这样一个嘈杂的环境中要品出蟹粉的味道实在是考验我的品格。小时候我们老师说,马克思读书都特意挑选嘈杂的地方的。所以他写得出《资本论》,所以德国人才过上了无产阶级(无须忧虑资产)的生活啊!

  


  
我不行,头一次先吃肉于底。很认真的,吃不出蟹的味道。点评上的人分两派的,一派的说好大一口蟹味啊!一派说好香一口猪肉啊!我是属于后一派的。肉确实紧而香,要是竭尽全力想象一下的话,也可以闭着眼说:好大一口蟹肉啊!

  


  
底是老上海的底,传统,不走味,的确有功力,脆而香。皮是松软的,欠一点点。

  


  
四个生煎中有两个是无汤的,漏了。师傅铲到盘子的大多是二两的,只一盘是一两的。故无挑选的余地。之所以留了一两,是先于“和丰楼“看到了“老松盛”。

  


  
为了不忘却的纪念,去吃了“老松盛”的生煎和全血汤8+8=16元,结果网友的恶评恶得好!只是个挂了老牌子的杂毛店而已。

  


  
再返回来买一客全色血汤,10元,额头上又加1滴汗。

  


  
这全色血汤是混的,意思就对了。血汤一定要看着是混的,混的说明有汤头。入口很鲜,味道还是很纯的。一口,又一口,我很认真的吃,可就是吃不到时件(鸡杂鸭杂)。

  


  
一口,过去远离一口,一口,到底,过去彻底过去!

  


  
注:马相1:相貌,外貌 弄记生活吃吃2:挨揍。此处是开玩笑。

  
8.8分 今日再来 往夕不在

  
第二十一客生煎 丰裕生煎(瑞金一路店) 地址:卢湾区瑞金一路142号旁(近淮海中路)

  
肯德鸡大家吃过吧,上海和北京的有区别吗?没有。丰裕生煎也吃过吧,隔一条马路味道就不一样。

  
中式快餐连锁店与洋式快餐连锁店的最大区别是:它不是一个味的,推到大的方面,比如法啊制什么的,中国人竟然也会不是一个味的。

  
丰裕生煎是上海小吃连锁店的翘楚,不到20年的时间发展飞速,几乎与我们的时代同步,但比较欣慰的是走的还是传统的路数。

  
如何从几十上百家的分店中选出一、二家来吃,来写,实在是费了我好大的功夫。

  
丰裕生煎最早的店是在复兴中路顺昌路的,现在没有总店,也没有旗舰店。每个店的评论有好有坏,不一而论。

  
“生南为橘,生北为枳”,生煎当然没有那么夸张,不过到哈尔滨显然不行,刚出炉,冷了,汤变冰了。生于卢湾的丰裕,当然最好在卢湾找。

  
从网上上百条的信息中找出丰裕集团内部评分最好的店:瑞金一路店。

  
进门,果然不一样,两个字:清爽。

  
买一客虾肉生煎4元,一碗血汤3.5元,价钱也是两个字:公道。

  
到烘生煎的地方等出炉,看到师傅白工作服的口袋里是“红双喜”,料是上海人。等师傅一转身,确定了我的猜测。师傅50多模样,戴幅眼睛,人很清爽。一开口,老上海。看来是来对了。

  
端着一客新出炉的生煎和一碗冒热气的血汤寻位子,瑞金一路店门面看似小,其实蛮大的,还有楼上可吃炒菜。

  
底楼一般是吃点心的,几乎上海知名的小吃,如生煎、小笼、春卷、炒年糕、血汤、油豆腐线粉汤等等,都有。但也有人点沙锅大煲汤当中饭的,我对面的娘俩就是。可见丰裕是以生煎为抓手(搞不懂哪个有文化想出来的创意词,真是为中华文明添砖啊!),再加好多个拖手(我也为中国古老的文字加一片瓦)。

  
轻轻的咬一口,竟然没破,可见此店被小杨熏陶的薄皮汤多派骂是有道理的,皮太厚了嘛!但就是这么一点皮,本人却吃出了一种松软,绵绵的...。再轻轻的一口,皮破,卤汁到嘴,味道好极了。

  
注意,是卤汁,或曰微汤。卤汁是肉汁出来的,既然是汁,那么也就是微量的,点到为止。再吃口底,在嘴里是可以跳跃的。当然不是跳跳糖。是脆的底在牙齿上舞蹈。

  
肉非常的紧,且可以咬到包裹着的一小点虾,香而不腻。

  
血汤里放了一点蛋皮,汤是混的,泛着一层微微的清澈的油,入口醇厚。血吃着有一点粘的感觉,很到位。属于上品的血汤,无一丝腥气。可惜的是,在上海再也吃不到真正的全色血汤了。没人有那么好的耐心给你弄干净那些鸡杂鸭杂了。

  
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能吃到这么到味的生煎和血汤显然预示我来年的好运。

  
吃一客生煎是吃不饱午饭的,因为还有一客生煎在等着我。这客生煎(南昌店)就隔一条淮海路,走走也就几十步的距离。

  
竟然就是吃出了不一样,不但马相差了点,底板(底)也太硬了!也许有人喜欢。

  
一条马路两样味道,可见中式饮食连锁店要开到肯德鸡的家乡是不可能的。在淮海路的两边都开得不一样,如何开到肯德鸡的家乡也一样?

  
但中国饮食的魅力也在于此,不同的人烧出的中餐就是不一样。大同世界,味道可不能大同。大同了就无趣了。求同难,求异更难。

  
也许饮食本来求的就是异!

  
9.0分丰丰裕裕 生生续续

  
第二十二客生煎 徐记生煎王 地址:虹口区乍浦路408号(近海宁路)

  
乍浦路在90年代初的时候,一到夜里,灯火辉煌,食客汹涌。1公里的小路,肩并肩挨着100家酒楼,最夸张的酒楼是只有四个圆台面,却有四层楼面。

  
我记得每个酒楼门口都有一个卖外烟的,而每次吃饭都是要上楼的。却不记得吃的任何菜了,甚至于都不记得和谁吃过了。

  
靠海宁路的拐角处对峙着有2个电影院,其中一个是胜利电影院,80年代的时候,门口“打仗模子”1云集。90年左右有一阵尽放让人看不懂的电影,名字也看不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还可以连续放三个月。有人竟然可以看好几遍,直到在海里看出火焰来,在火里看出海水来。

  
说到电影,让我想起了80年代中后期的“内参片”。那时候最风光的电影院是宁波路上的“新光”,还有永乐宫、武警会堂、上译厂等。最好白相2的是,男的看好电影出来,都有些像现在从某些地方出来的样子。

  
做啥?难为情。一半以上的人不是去看剧情的,是去看外国女人赤膊格3!

  
徐记生煎王就在过去的胜利电影院边门处。进去,看了下锅子里的生煎,买了1两,4元,和一碗油豆腐线粉汤4元。正好一锅新鲜的出炉,连同汤一并端到桌子上。

  
只买一两的原因是这生煎大。而且一出炉就是有点不饱满的,汤好象在里面荡。老实讲,当年“新光”里我也就只记得个“光”了。有的“光”了漂亮,有的就像这客生煎,被打了肉皮冻。

  
非传统生煎的特点是喝汤,蛮鲜,味精不少。底板是硬的,不过总比闷特4的好!肉很大的一坨,很散,但味道还可以。薄皮当然不可能松软的,能不粘就不错了。

  
吃的时候偶尔抬头,店家在墙上挂了一大幅黑白照片翻拍的广告牌,照片上是民国时期扬州街头飘扬的店家番号:徐记生煎。下面有一行字:创始于1912年。这个我就有点就难为情了,吃了这么多生煎,竟然不知道有个百年扬州生煎老店?再看看盘里的生煎,它瘪瘪的样子好象也在难为情。

  
鼓浪屿有个“原巷口鱼丸店”,店堂里也挂了一张上世纪初的老照片。据说始源于1821年。我吃下来的疑问是:不知道1821年是否发明了面粉?

  
徐记的油豆腐线粉汤里面有三样东西,油豆腐、线粉、汤,吃上去就是油豆腐、线粉和汤,油豆腐是油豆腐的味道,线粉是线粉的味道,汤是汤的味道,不是混为一体的。

  
出门到马路对面去乘车子的时候,见街角处竖立着块石碑。仔细一看,是一块纪念碑:虹口大戏院遗址。

  
碑上所写:“虹口大戏院位于原乍浦路388号,初名虹口活动影戏园(院)。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西班牙商人安·雷玛斯在上海海宁路、乍浦路口租借溜冰场,搭建能容250人的简易铁皮房子,俗称铁房子,始成中国第一家正规影院。同年12月22日首映美国影片《龙巢》。1918年,雷玛斯将影院建成混合结构的拱型建筑。1919年改名虹口大戏院,1998年因海宁路拓宽被拆除。2006年1月5日,虹口区人民政府将虹口大戏院遗址公布为虹口区纪念地。”

  
最后下面有行字:“虹口区人民政府 立”。

  
当年废了它的莫非是闵行区城管大队?

  
这么长的字打得我手都酸死了,当初爆破的时候,大概比我打字的时间还短。中国第一家电影院,一个百年老房子,一个古董,一个博物馆和几代人的记忆、回忆、想念、思念,灰飞烟灭。我要是个电影人的话,说不定当场就对着石碑鞠躬了、流泪了,可惜我不是,还好我不是。

  
其实这块石碑旁还可以立块碑,也是个遗址碑:乍浦路美食街遗址。上写:“乍浦路美食街是上海第一条酒楼街,辉煌于20世纪80年代中末到90年代初中。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嘴巴日益钻叼,在新世纪的钟声响起前被废掉。”

  
最后还要添行字:“虹口区人民政府 立”

  


  
注:“打仗模子”1:黄牛好白相2:好玩格3:的闷特4:闷掉

  
7.3分无信不立 无力不继

  
第二十三客生煎 豫申园城隍庙小吃世界(重庆北路店)地址: 黄浦区重庆北路188号(近大沽路)

  
这家店从我单位走过去比当年电视台那帮人到吴江路小杨要远一眼眼1,即使这样,也只要10分钟不到。想当年,电视台那帮人适意2啊!走几步路就可以拍一档节目,而且可以重复拍,一拍拍出一个世界名牌。

  
我要是有机会文章发表到报纸上,即使一年写个三、五次豫申园,也写不出个世界名牌。十几年前是没有点评网的 http://www.dianping.com/ 。人们知道美食的途径无非是报纸和电视,而电视尤其厉害,他一拍,你口水就流下来了,且“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豫申园城隍庙小吃世界的名字很怪,我分析下来是:豫园+申城+城隍庙小吃+世界。就是说如果你不知道城隍庙小吃的话,豫园总知道吧,如果不知道豫园,申城总知道吧,如果你不知道申城,最后两个字“世界”一定知道的,否则就不是地球人了,比较麻烦的是如何翻成英文。

  
小杨生煎的翻译不但叫中国人看不懂,居然连外国人也看不懂。YANG’SFRY-DUMPLING,你看得懂吗?

  
进门,先望一下扁铁锅,这是本人每次寻访首先要做的事情。为了对每一客生煎负责,本人只吃新出炉的生煎。

  
铁锅中少了大约十来个,马相是传统生煎的摸样,饱满。但上面的黑芝麻撒得极不均匀,有很多个竟然是麻脸生煎,看了吓老老3的。

  
香葱和芝麻是生煎的点睛之笔。点得妙,姿色摇逸,香气扑鼻。就像个美人,前题必须是美人,脸上有隐隐的雀斑,身上有淡淡的清香,想不想吃?想!,当然想!

  
买二客生煎3.5*2=7元,一碗油豆腐线粉汤3元,正好 10元,在市中心算是很实惠的价位了。而且价目牌上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上海小吃。

  
我索性费力写一下:南翔小笼5元(6只)、麦稻生煎3.5元(4只)、三丝春卷4元(4只),排骨年糕10元(2块排骨、4条年糕),酒酿圆子5元,血糯米粥3元,菜肉大馄饨6元,三鲜小馄饨4元,肉丝炒面8元,肉丝炒年糕8元,牛肉汤5元,血汤4元,面筋百叶汤4元,等等。

  
此店的装修风格是快餐店风格。生煎自己端,跟小伙子打招呼麻脸的不要。汤服务员会端到位子上。

  
先咬皮,吸汤,有点甜。上海的饮食在很多人的误解中是甜的,其实不然,像上书众多的小吃中,除了酒酿圆子和血糯米粥,都应该是不甜的。

  
底做的脆是脆,但硬了,我年纪也不小了,牙齿要紧,所以吃着很小心。肉紧,皮不紧。与我想象的有出入。有句话叫“城隍庙的小吃不是一天就吃出来的”,详情见我第二十客的描述。

  
不是谁都可以用这个名字的。我想象它应该是正宗的,可是吃上去却偏了,就如那撒得不均匀的芝麻,又似那外地小伙子头上歪戴的帽子。师傅教的时候一定不是这个样子的。

  
油豆腐线粉汤的意思是对了,线粉吃上去有汤的韵味,但还没有到位。真正上品的油豆腐线粉汤,检验的唯一标准是油豆腐在嘴里咬的时候会飚满一口腔的浓郁。

  
吃好午饭,平时我总是去延中绿地散散步。延安中路是条繁忙的主干道,道上还有道,高架横跨,没有间隙,无间道。很多市民并不知道在这样的繁华嘈杂之地有一片静处。

  
我们单位从上世纪末就搬来了人民广场,但过了5年我才知道有此绿地,那是我生病以后。病了才知道花草有多美,才知道天地有多宽,才知道历史有多妙,才知道古人有多才。

  
散步在延中绿地,那一片草坪虽然比不得碧塔海西线的空悠和广袤,但也足以抵挡川流不息的车流声声了,心能得到片刻的安宁。

  
绿地中有一片湖,湖里有一对白天鹅,曾经亲眼见到被拔去了飞羽的一只在湖面上桀骜地飞掠过水面。身影是优雅的最美!

  
知道什么动物能飞过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吗?

  
注:一眼眼1:一点点适意2:舒服吓老老3:害怕

  
7.7分稻谷飘香 偏离想象

  
第二十四客生煎 小乐惠地址: 长宁区番禺路667号交大3号门边(近淮海西路)

  
小乐惠的地址上多了“交大3号门边”,可想而知学生一定很多。学生吃客多,则网上的点评率也高。

  
交大与复旦南北向峙,其他高校只能望其顶背,只有上外的女生能让他们转过身来。交大的男生多,女生少,而且男生多到疯狂,当然不是针对本校女生的。

  
20多年前有一次去同学那里串门,不想门还没有进,那些6层的学生楼的窗户里淅沥哗啦的飞下了门板、扫帚、热水瓶,甚至还有个把痰盂。当然不是针对本人的,1986年,南篮世锦赛,中国队决杀对手。这一胜,那些平日里藏着掖着的东西(据说热水瓶的失窃率最高)顷刻之间扑天盖地而下,总算消退了届于爆炸点的肾上腺素。

  
那个年代,男女同学的肾上腺素混在一起,是要开处学籍的。不过当年的疯狂男现在是否在乎党籍我就不知道了。

  
还有能回忆的就是,当年我们乐队开进交大礼堂。能记得的也就是台下哥们的肾上腺素特分泌,顺带着台上的我也分泌了一把。只不如复旦、上外的礼堂,在肾上腺素上多滴了两滴飘柔。

  
小乐惠的名字起得乐惠,想必东西也比较乐惠。两客生煎3*2=6元,一碗血汤3.5元。

  
小店人非常多,学生占了不少,竟然还有“韩个隆冬”学生。递票子给师傅,曰大老远而来,关照等新的一锅。寻个靠里的位子坐下。

  
在人多乱哄哄的店,或曰闹忙的店吃东西,一定要坐里面的位子。一来吃得定心,二来免得磕磕碰碰。这不是,我刚一落坐,过道那边就听“喔哟”一声,汤倒翻了,汤不要紧,要紧的是身上的衣服和脚上的皮鞋。

  
这烘生煎的师傅讲一口苏北上海话,很和气,而且很拎得清。烘好的生煎端给我后竟然叫我多提宝贵意见。我脸上又没有写字,只能借用滑稽前辈杨华生先生的一句东北上海话“我一看就看出来,你不是个好人”。

  
很多上一代人的上海话很有意思,竟然会派生出苏北上海话,宁波上海话,东北上海话等等,这些话有很深的烙印,上海人听得懂,苏北人、宁波人、东北人倒未必听得懂。很好玩,有时候听了会莞尔而笑。

  
姚幕双、周柏春的“先生(猩猩)”用的是广东上海话,杨华生的“我一看就看出来你不是个好人(宁)”用的是东北上海话,周立波的“调一调”用的是苏北上海话。非有点年龄的上海人有时很难理解“调一调”会有什么好笑的。

  
这两客生煎端到我面前,竟然出乎我的意料。样子是传统的生煎,很饱满,看着发得也不错。先咬口皮,厚了。汤是酱汤,过了一点点。所谓酱汤,就是肉放酱油的。我记得早年的生煎基本都是不放酱油的,要放的话也是点到为止。

  
再吃口底,有点传统的意思:酥脆,看来师傅有两下子,我马上推开玻璃窗(师傅就在我边上的玻璃窗里做生煎),直接问:是上海师傅传给你的吗?果然,且此师傅竟然只烘了3个月。看来美食要代代相传,工艺是最主要的。

  
肉蛮紧的,但还是酱了点,酱过了,肉的本味就滋不出来了。

  
血汤就不提了,竟然有一半的青菜,更过分的是里面有粉条。

  
但小乐惠的血汤也许是某个同学以后人生的回忆汤,还有那一客回忆馒头。

  
人生很有意味的是:最好吃的是在没有吃的时候,最幸福的是在得不到幸福的时候,最美的是在伊人没有脂粉的时候。

  
最留恋的是远去而没有回眸的背影!

  
总而是一句话:在年轻的时候,人生是最值得回味的。

  
7.8分乐哉惠也 传哉习且

  
第二十五客生煎 大和生煎地址:闵行区沪闵路7388号百联南方购物中心5楼(近莲花路)

  
在网上搜索到这个名字,一开始绝对是吓一跳的。景德镇的秘方给小日本弄去了,豆腐的秘方也弄去了,现在不会是生煎的秘方也给他们窃走了?

  
走出小区,一路看着各个楼盘的名字,也就释然了。今国人喜好借用外国名字,已然是一股歪门邪风了。北京七成的楼盘取了洋名,上海可能有过之而不及,甚至于把人家一个泰晤士小镇一起抄回来。

  
南方购物中心离我家还是不远的。现在大的购物中心往往包你一切,除了不包你的钱包。一进门,什么都有。想买什么买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中心里肯德基、麦当劳一定是少不了的,必胜客也会当仁不让。中华美食,法式大餐,日本料理,无所不有。生煎倒是比较少见的。

  
但不知道为什么,在这种购物中心里吃东西,我就是很少有食欲。那年在上博五十周年大庆上,站在《清明上河图前》,眼睛一瞥到图上的酒楼,我竟然流口水了。

  
我喜欢的食肆,是要临街的,最好在二楼,窗外可以见街,若是可以望山见水,那就更妙了。看看,吃吃,聊聊,笑笑。哪怕是一人当酒,凭栏,任街道上的雨丝在霓虹灯中飘起愁雾,悲悲,切切,也好。总比低头埋食要高。

  
大和就是在这种购物中心的五楼,环境蛮清爽的。是我目前为止寻访到的可能环境最像样的生煎店了。

  
中华美食与法国美食应该是世界公认的两大顶尖头牌。区别最大的到不是味道,而是环境。法国米奇林三星的环境一定是五星的。中国流口水五星的环境却可能三叉的。味香斋的揩台布再腻心1、宝泰的粗喉咙再刮三2,没办法,开宝马奔驰的老兄照样西装笔挺的坐进去吃。

  
此种环境,尽管未必上得来食欲,但心情却总是蛮好的。点二两生煎4.5*2=9,一碗鸡鸭血汤5元。在大购物中心应该算很便宜的了。

  
关照服务小妹要新出炉的。在窗明几净的小店挑个位子等。小店是直统统的,一边是四人的西式座,一边靠窗的是两人的西式座。玻璃外面是购物中心的走廊,无趣的很。桌子的确擦得干净,一般来说,上海的小食店,比如面店,比如生煎店,我的双肘基本是不搁上去的,此店可以。

  
生煎上来,薄皮汤多派,跟前几次看到此流派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次是三个字:放心了。至少顶级生煎的手艺还没有被小日本窃去,不管此店是不是与日本人有关系。

  
咬破皮,喝汤,喔唷!鲜是鲜得来,阿是味精不要钞票伐?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味精犹如女人脸上的脂粉,不放味精的是20岁前,20岁后多少要弄一点吧!但弄到风一吹,粉从脸上飘起来了,就吓人了!

  
底还是可以吃吃的,有一点酥脆,虽说是欠了。后几个就酥特了。

  
肉倒是不错的肉,可惜,那张飘粉的脸再怎么样,也是变脸了。

  
薄皮汤多派的皮我就不说了,再说要变祥林嫂了。

  
血汤的颜色看着就不对,叫小妹拿鲜辣粉,给的却是胡椒粉。上海的血汤一定要配上海的鲜辣粉,胡椒粉是干什么的?胡椒粉是洒在鳝糊上的。

  
那么味道我也就不说了。

  
走出门,回望一下招牌,隔壁是大诚日本料理,看来是一个老板的。

  
大和,大诚,前面都有个“大”字。而“大日本帝国”是从1868到1945年期间日本的正式国号。也不知道他们“大”在哪里?也许在“心”?也许在“野心”?

  
要是他们的铁蹄没有踏过我中华国土,要是他们没有杀虐过我2000万苦难的同胞,要是他们没有使我300万英勇的将士壮烈牺牲。那我决不会称呼他们为小日本,这是个无比蔑视的称呼,直到永远,他们只配称“小”,“小人”的“小”。

  
想窃我中华,就算生煎的秘方搞到了,就成了?

  
也许,在那片土地上,生煎都发不成馒头吧?

  
他们不是喜欢吃生的吗?

  
注:腻心1:肮脏刮三2:拎不清,不识时务,很“怪”的。

  
6.7分味鲜之忌 过犹不及

  
第二十六客生煎 普明面馆(大兴街店)地址:黄浦区大兴街105号(近陆家浜路)

  
“大兴”这个上海俚语早几年还是蛮流行的。所谓“大兴货”最早的本意是便宜低挡货,后搞发搞发搞成了假冒伪劣货,之后这个词演变成了“大卡”,再之后就是今天所谓的“A货”“B货”了。

  
据说这个词与一条街有关。我们以前住大兴街的同学80年代的时候都只说家在陆家浜路附近,没人敢报“大兴”这两个字。“开大兴”(欺骗,说大话)在当时的人们来说还是近乎于耻辱的词。哪像今天的某些人,台上是“奢侈货”,一下台就成了“Z货”了。

  
我小时候几乎是天天要走过这条路的,特别是放学回家的时候。在大兴街上闻闻市井的味道,混在人堆里,每天这样周而复始,从初中到高中,六年。没有哪个大同出来的同学不记得大兴街的,尤其是80年代的同学。

  
大兴街让我们留恋的倒不是大兴货,而是在陆家浜路打弯角子1上的一客生煎。“安徽饭店”门口的生煎,飘香,穿越年代依然留在老大同的心里。我记得我有个同学,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吃一客生煎的,一客生煎1角2分(已讯问过包括此同学的大同学友),还要付1两粮票。

  
我现在都能想起他那时还没有发育的背影,这个背影让我感怀到现在:

  
最大的贫富差别是当年他有生煎吃而我没有,不是今日他有宝马开而我没有。

  
普明面馆就在当年“安徽饭店”的对面,在大兴街上,我有很多年没有回去了。不想面馆的这一边还依然如故,看门口支着一口扁铁锅,赶忙加快了脚步。

  
走近了一看,刚开锅不久的,还剩2/3左右,饱满而传统。赶紧了进门,买票,2两鲜肉生煎3*2=6元,一碗咖喱牛肉粉丝汤4元,老南市的价钱。

  
待出门取了这2两生煎回身进店,傻了,满屋子的人,站着等的比坐着吃的还要多。急着买生煎,却熟视无睹了这一房间的人。

  
形势危急,等位子的话,这生煎就会冷掉。怎么办?在烘生煎师傅的好心下把生煎端到了包生煎师傅的不锈钢操作台上,这台子大,在边上可以容我一盘之地。

  
看着这客饱满的生煎,就是亏了自己也不能亏了它啊!本人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站着吃。

  
站着吃的难度犹如练剑的人坐着练,容易偏锋。还好小店的筷子是竹块,本人从小练的是吃螺蛳功,否则遭殃的不但是本人的羽绒服,还有眼前边上包好的生的生煎。人一旦有了使命感,做事情就容易认真。但认真的代价有时会不太有趣。

  
一只生煎足足搛了1尺朝上才够到嘴上,还得微微顷一下身子,否则没法吃啊!啄破了皮,吸一口,微汤,鲜浓有点腴,这腴字怎么讲?肉肥了点,但还在玉环的份上。

  
再是一口底,脆回初中时代。要是人能回到初中时代就好了,我也不会因为无知而拔掉我的飞羽了,但就是能回到唐朝宋代,又能怎么样呢!还是好好把握现在的这一口吧!

  
肉是紧肉,香,不过玉环了点。皮,松软,不过玄宗了点。

  
小时候闻到生煎香,买了当街就用手谗到嘴里的,先啄破了皮,吸点汁,汁出来生煎自然就不会烫破天花板2了,而后一整个放入嘴中。一口一个,也是区分是否传统生煎的标准。现在的汤煎,一口一个,吃好一客生煎要到五官科医院去报到了。

  
一筷子一个,爽,脆底、紧肉、松皮三合一,嚼在嘴里,虽不及小时候的幸福,但也是满足了。至少在老南市的老街上吃到了老的味道,虽然对面的“安徽饭店”早已经是一个回不来的记忆了。

  
咖喱牛肉粉丝汤依稀有着当年的味道,但是淡了,是时光让它变淡了,还是流水让它变淡了?

  
站在操作台上,本人吃完了这两客生煎和一碗汤。最后要声明下:没有溅出一滴生煎汤。对得起了这客刚出炉的生煎,也对得起不久要上炉进别人嘴的生的生煎。还好本人从小练的是筷子功,习的是生煎课。

  
出门,走在大兴街上。风还是风,不过,30年前的终归是不同于30年后的了。

  
刚才跟几个同学打电话的时候,说到大兴街角子上的生煎,几乎都兴奋了起来。

  
要是我问他们30 年前的女同学,不知道是否会有人亢奋呢?

  
亦或是有人:惆怅!

  
注:打弯角子1:街角的拐弯处天花板2:口腔的上鄂

  
8.7分老街老味 松软香脆

  


  
第二十七客生煎 普光饭店地址:普陀区澳门路227号(近昌化路)

  
去月星家居逛,出来对面的拐弯处,一小店,招牌赫然是:本店生煎普陀区评比第一。普陀区来得比较少,普陀区的事情知道得也比较少,最近只是听闻区长到虹口区的提蓝桥去报到了。

  
“提蓝桥”在虹口,是个地名,上上世纪,人们提着花蓝过桥到下海庙祭拜,那桥就成了“提蓝桥”,之后,1903年,边上建成了远东第一大监狱,就是100年来名声赫赫的“提蓝桥监狱”,至今还在发挥着余热。

  
上海人有时候比较委婉,“提蓝桥”就是一例。到监狱比较难听,一般就说到提蓝桥。周正毅也是在那里待过的,比较离奇的是,他人关在里面,嘴巴却在外面吃了三年龙虾。

  
我等小民,就是一辈子不到提蓝桥去,吃龙虾的机会也是不多的,顶多多吃几客生煎。

  
普光饭店已经装修过了,店家的招牌分三部分,从右到左分别是,右边:普光川菜,边上还有小字:家常菜。中间:村夫烤鱼。左边:特色生煎。

  
进店,点二两生煎2*3=6元,一碗粉丝血汤3元。

  
一锅生煎刚出炉了没有多久,相貌是黄黄的,瘪瘪的,薄皮汤多派无疑。装修后的小店还是蛮干净的。取了碟子倒醋,用胶木筷子搛起一个,啄破皮,吸口汤,吸了满满一嘴巴。鲜,味精了,浓,皮冻了。

  
底的吃口,上一口是脆中带硬,下一口却是脆中带酥。肉,上一口和下一口都一样:散。好在肉的味道还可以。皮就不议了。

  
再搛一个,依然啄破皮,在灯光下定睛一望,小馒头的汤竟然泛着微微的油光。油光一亮,手术台上医生对我的警告赫然在耳旁响起:要戒烟,以后吃得要清淡。

  
一下手术台,烟是戒了。可清淡了没几天,嘴巴里竟生出“鸟”来了。这油光毕竟让我想起了医生的循循嘱咐,可寻访到了最后几客,心中竟然好象肩负着全上海人民的嘱托了。

  
为了上海人民(感觉已经可以参加两会了),我舍身喝汤,又吃了两个。无奈舍身也要有舍的本钱,第三个吃下去,胃却在嘱咐了:好了伐?侬伐油我油格1! 后几个只能弃汤而食。

  
老婆说我最近半年胖了,摸摸肚子,也是。一直是140斤的,前两天称了下,喔唷!重了十斤。平时也没有什么应酬,家里的伙食费也没有大幅度提高,怎么就胖了呢?三十客生煎也不至于就胖了呀?要是如此,日本相扑的伙食里还不得增加样东西,生煎吗?最好是非传统的,汤多,长肉。干脆直接喝肉皮冻汤算了。

  
子曰: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意思是:席上的肉虽然多,但不能超过吃饭的量。我都直接喝肉皮冻汤了!若真是如此,也算我秋叶飞起为上海做出了小小的贡献了。

  
去年写了30碗面,竟然有某画报的小记迫于编辑部时尚女魔头的淫威。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吃了29碗面,这不是在白白糟蹋我写的面吗?但愿他这次不要这样做,做了生胃炎上医院开刀,或增胖10斤女朋友泡汤,或从此以后见不得馒头样的东西,可千万不要怪我帖兄噢!(蒙此小记看得起,非但在公开发行的面向精英的画报上大肆摘录并抄错本人的文章,还恭敬地称呼本人为“帖兄”,直当我“秋叶飞起”的笔名宛若空气一般。)

  
吃好了出门,回头再望一眼那个赫然的招牌:本店生煎普陀区评比第一。不知道是哪个部门评的?不知道小百姓参与了没有?

  
小百姓的嘴巴对于其他我不知道,对于吃,我知道是最有发言权的。

  
注:好了伐?侬伐油我油格1:好了吗?你不油我油的

  
7.5分号称第一 如此而已

  
第二十八客生煎 又一村地址:虹口区四平路591号(近新港路)

  
当我从街对面看过去,心里不禁感叹一声:这爿店还在啊!

  
25年前和一个工大的同学在这里吃过点心,吃的什么我记不得了,能记得的是这个同学是个男的,因为我们买了一包“醒宝”香烟分着抽。“醒宝”就是大兴1“万宝路”。

  
那个时候的人吃饭,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桌子上掼上一包“万宝路”,后来有人掼上一只砖头大哥大,俗称“掼派头”,简称“豁胖”。再后来掼上一把轿车钥匙,等出现一台子钥匙的时候,钥匙从此回归裤子。

  
社会的变迁是真的大,但再变,人们总是不希望年少时的美食变了味。悠悠岁月,漫漫年华,失去不来,伸手不再。能看到这么老的门面,穿越时空而立,真的很是感慨。

  
此店不但在,且人气非常高昂,左右分排两个队。一队是买筹子的(点单),小时候到饮食店吃东西,先买筹子,有的是木头的,有的是塑料的,有的是木夹子夹张纸头的。那个时候凡是需要付钱的先买筹子,洗个澡要买,到老虎灶泡瓶水也要买,到接水站拎桶水还是要买。

  
饮食店的筹子有个特点就是:油腻。但这份腻也许早已经腻在了中老上海的心目中了,用个俗词叫有生活气息。现在“买筹子”是否称为“点单”我也不能太确定。

  
买好2两生煎5*2=10元,一客血汤3.5元。中午出门,临时打了个电话问他家是否营业。年初八,很多店是不营业的,外来打工的还没有回来。电话记得打了,可钱包忘了。买筹子的时候掏遍裤袋,一共挖到了14.8元,看着价目牌上5元的咖喱牛肉汤,特别是看着上面5元的大肠粉丝汤,挖塞!我是大肠的粉丝啊!

  
排好左边的队,老老实实到右边去排队。眼睁睁看着一锅的生煎被前面的人买走,队伍终于挪到了能看见生煎锅子的地方,我排在第4个,下一锅应该可以挨到。

  
烘生煎的师傅比较特别,非但是个女的阿姨,而且是个纹眼线的阿姨,个么2上海阿姨无疑。纹眼线也是个时代的产物,跟四环素牙一样。生四环素牙的基本生于70年代,纹眼线的基本成熟于80年代。换算一下的话,前者大约30多岁,后者大约40多岁。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后果都是心痛的,揩伐特了3。

  
阿姨转锅子的时候竟然还在用着揩布,实在是亲切。手势也亲切,当生煎快要好的时候,一手掀盖,一手浇水,水在锅子里吱吱作响的声音也是亲切的。香葱带着生煎特有的肉香穿透锅盖钻到鼻子里的味道更是亲切的。

  
生煎一好,锅盖一掀,滚油沸腾,放在从前,师傅搭住锅延再用力的那么一抖,生煎几乎是腾跃而散,一个一个生生分离,排队的人却一个一个更加死死相贴。小辰光我刚发育,第一次感到难为情就是在买生煎的时候。还不敢回头,等买好了走的时候才敢偷偷瞄一眼。噶4漂亮个阿姨啊!那天的生煎一个味道没有吃出来,满脑子都在晃着漂亮阿姨的半客小馒头了!

  
这种过程在那个年代简直就是个仪式,现在人吃多了,仪式感也没了。不过看着最好品相的生煎被前面的人拿走,失落感还是有的。生煎最好的当在刚出炉的,刚出炉的当在1/4锅处的。这客生煎到了我已经是后半锅了。

  
再等一锅,一是要影响下午的上班,二是又一村只有一只烘生煎的锅子,三是1:00后阿姨是不烘的。

  
拿着不是最满意的新出炉的生煎,到满屋子都是人的店堂内寻位子。老上海的老国营小吃店,在中午高峰的时候一大永远的特色是:乱轰轰。眼睛不但扫描得要快,还要准,最好像终结者一样。

  
我因为练了40年了(3岁前不算),在里面的屋子面瞄到个圆凳子,有了凳子就好办了,再在两个圆台面中选一个空一点的,跟人打个招呼,插进去就是了。从前滑稽戏里有讲吃喜酒的时候一台子圆台面的人都是横了坐的!

  
8个生煎有一半马相不好(后半锅吃油太多,生煎熟过头了),挑最饱满的一个先下嘴,皮是有点改良的,略薄(比之传统生煎),汤也是,略鲜(多了点味精)。底脆,略酥(可能是后半锅的原因)。肉,蛮紧,略酱(酱油过了点)。

  
血汤很纯正,血糯糯的,凝凝的,汤,酽酽的,味味的。一口接着一口,很享受。寻访生煎的过程其实也是寻访血汤的过程。我可以告诉你好的血汤里有什么?鸡鸭血、清水、味精、鲜辣粉,还有就是:时间。

  
我也可以告诉你幸福里有什么?

  
其他的我也许不知道,但一定有一样东西:时间。

  
注:大兴1:假冒个么2:那么揩伐特了3:擦不掉了噶4:这么

  
8.4分小吃老店 旧人新颜(生煎还是有点改良的)

  
第二十九客生煎 保罗酒楼地址:静安区富民路271号(近长乐路)

  
保罗酒楼的名头在新生代的上海酒店中是响当当的,而保罗生煎的名头更加不小。30客生煎不提一下保罗总好象有些过意不去。

  
记得十多年前去过一次,与朋友特意去的,为了吃毛蚶。十多年前大约也就是90年后的事情了。毛蚶的味道记不得了,保罗的楼板颤颤巍巍的仿若在脑海中尤新。

  
90年代前后上海诞生了一批新生代的本地酒楼,鹭鹭最早在老成都北路,保罗在富民路,和记在南泉路。这些酒楼的早期都有个共同点,不大,楼下和楼上不会超过20个桌子,更大的共同点是,二楼都几乎是个阁楼,走在楼板上人是抖的。

  
之于菜的味道,我问过几个同学和友人,竟然每个人的记忆都被揩特了1,豪无2!也难怪我记不得保罗的毛蚶了。

  
但我记得1989年前的毛蚶味道。若说上海人有过什么全民的豪吃,一定是毛蚶,一到秋冬的时节,每家每户都会狂吃毛蚶。之所以要用“狂”,不对着脸盆吃是体会不到这个字的意境的。开水一泡,铅角子3一撬,醋里一沾,嘴里一放,立马成仙。毛蚶要血淋带滴4的,入口就是两个字:嫩,腥。还有一个是升华的字:high!

  
生鱼片与毛蚶比,两个字:弹开5!

  
一想到一面盆的毛蚶,谗吐水就答答滴6。可自从30万人同肝(同生甲肝)共苦(苦不堪言)后,上海人几乎谈蚶色变。要吃也是偷偷的吃,当年保罗的毛蚶据说是从青岛(生甲肝的毛蚶来自启东)空运来的,绝对的安全。

  
现在保罗的桌子上一定没有了毛蚶,但多数会有一客生煎。一个酒楼竟然几乎每桌会有一客生煎,想想真是有点不可思议。

  
若是你第一次到保罗门口,一定会有些彷徨。门面与名气是不成正比的,太小了。进去拐个弯,再一看,太大了,简直就是“座山雕”他老人家的家的翻版。

  
保罗生煎是必点的,海鲜油条卷也是,瑞士牛排更是。三个菜都是最热门的,也是点击率最高的,本人当不能免俗。

  
大厅很高,几十张桌子高朋满坐,穿着黑衣服的伙计快速的端着盘子在穿梭,生意从他们轻盈的疾步中就可一斑。不但大堂的两边有许多包房,从大堂直通的二楼更有许多雅间,十多年前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

  
两个菜就不多说了,甜,适合吃口甜的人。生煎一上来,乖乖隆地冬7!比“和记”的还要大一点点,只数也比“和记”的多,6个,价钱也比“和记”的高,18元。想不到做现代派饭店的人都想一块去了。

  
要是我哪天开饭店,我饭店里做的生煎一客就一个,这样说吧,传统的生煎大小相当于以前的乒乓球(改革后乒乓球也大了),一般的薄皮汤多派是现在的乒乓球,小杨的是高尔夫球,

  
保罗的是网球,我要做就做个手球般大小的生煎。先在气势上夯特8上海所有的生煎!

  
保罗生煎的马相跟和记的差不多,见第十二客生煎的描述,惟在大滴粒头9上多了几粒黑芝麻,蛮可爱的。

  
先啄口皮,啄不破,只能不文雅的咬了。吃过一次饭店生煎,绝对不用担心会在如此大的生煎里咬出汤来,的确如此。再吃底,我吃出了甜的芝麻油煎饼的味道,老婆的评价更加到位,说是麻球的味道。麻球知道吗?生煎好吃出麻球的味道,绝对是不可思议的。

  
里面的肉就更加特别,不但大,而且你可以看到肉的颗粒。吃上去也是颗粒感的,吃了这么多的生煎,终于吃到了人工斩的肉,紧!可惜还是甜的,要是不甜的话,我愿意专为这坨肉而来。

  
不知道保罗其他的菜是否也都是甜的,要是的话,一定有一批喜欢吃口偏甜的人群,要不是的话,为何前三名的菜都是甜的,真真不可思议。再看看扩建得如此大而几乎满座的人群,也就可思议了。

  
可我还是不可思议,生煎怎么就会吃出麻球的味道呢?

  
注:揩特了1:抹去了豪无2:完全没有铅角子3:五分硬币血淋带滴4:带血

  
弹开5:无法比谗吐水就答答滴6:口水流下来乖乖隆地冬7:相当于“妈呀”,自江淮官话来夯特8:干掉滴粒头9:小的球形物

  
7.0分新派生煎 味道偏甜(喜欢吃甜食和麻球的可以多加个几分)

  


  
第三十客生煎 小杨生煎(湟普汇店)地址:静安区吴江路269号湟普汇2楼(近茂名北路)

  
小杨生煎的老店终于没有等到我去寻访的这一天。2010年2月10日下午三点,开了17年的小杨生煎旗舰店被动迁,随之而去的是昔日热闹而喷散着各种香味道的小吃街。

  
我从来没有在老的吴江路上吃过一样东西,但我从老的吴江路走过很多次。“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小杨生煎的门口给我的印象是永远排着的队伍,更有背包客边排队边对着小杨的破门面拍照留念,队伍中间或有着几个老外,手捧孤星,口咽唾沫星。

  
若问许多80后,他们对哪里的小吃难于忘怀,答案一定是:老的吴江路。若问他们哪个小吃最难于忘怀,结果一定是:小杨生煎。看看网上的点评数就知道了,小杨的老店应该在点评网上是排名第一的,达1万5千多条。

  
吴江路离上海电视台很近,走几步路就到了。当年拍小杨生煎的编导做梦也没有想到,一拍拍出个世界名牌来了,要是哪天小杨上市的话,悔不该没有要几个生煎做做股权的。

  
我终于等到了这最后的一客生煎。从最初动了谗念寻访上海的30客生煎,其他店的次序都随意为之,惟有小杨生煎我是定好了一定要放最后一客的。不为别的,就为了它的名气最大,更为了在寻访的最后压个阵脚,其实,最为的还是:最难写。

  
难写也要写。

  
从地铁二号线四号口出来,进门,上自动扶梯,就可找到小杨生煎的吴江路湟普汇店。这湟普两个字怎么看怎么觉得有点怪。早上十点开门,我是刚好踩在了点上,可在自动扶梯上,有一对老者听到我刚进门的时候问小杨,竟然堵在我的前面,惟恐让我占了先。

  
老者买到了湟普汇早上的第一客生煎,一共六两,嘴巴嘟囔了问烘生煎的师傅:“你们是隔夜的吗?怎么是塌的”。要死快了,人家小杨的师傅踩着点烘出来的生煎竟然被误认为是隔夜货,我抱不平了:“刚烘出来的,非传统的”。看来老者是第一次吃海派生煎。

  
我只要了一两,5元,和一碗牛肉汤,5元。到手的是第七两,当也是比较心仪的。

  
吃海派生煎的时候,边上竟然有海外派来的食客,说着很难听懂的海派英文(南亚英文,其实东亚英文也很海派的)。小杨的国际声誉在他们的唇齿间隐隐的涌动着。

  
本人经过半年的历练,于这一流派也纯然于心。第一,啄了皮喝汤;第二,搛了底品脆;第三,沾了醋吃肉;第四,揭了皮入肚。至于味道吗?我不告诉你!能告诉你的是,肉蛮香的,没有吃出猪的乳房的味道,还有就是,第四个生煎我试了下,可以倒满满的一调羹汤。

  
我这一举动与第十一客生煎中吃小丸子的食客有异娶同公(同一个老公)之妙。放文化大革命就不妙了,被红卫兵拉出去批斗是免不了的。

  
牛肉汤上面飘着香菜,具体的描述见第十九客生煎,我能告诉你的是,高汤,但咖喱略微重了些。

  
出门就是吴江路的西段,非常时尚,与昔日的东段判若两路。

  
早上的一客就当是为上海人民吃的,为了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中午我也豁出去了,到黄河路去再吃一客小杨。

  
黄河路的地标是国际饭店。你只要老远望它一眼,就知道上海是老的,味道的,克腊的。深褐色的墙体宛若一个老克腊男人饱经风霜的皮肤,有着世事的刀刻,迷人而又风度翩翩。而不远处的卡尔登公寓(今长江公寓)却又因着张爱玲婉约的身姿而愈发飘摇生香。张在这里度过了在上海的最后几年,写就了电影剧本《太太万岁》,小说《十八春》、《小艾》、《半生缘》。

  
若是说《十八春》里舞女曼璐的口红生煎是因着张的想象,《今生今世之民国女子》里遭遇上海街头抢生煎馒头的瘪三却是她的亲遇了,生煎一半落地,另一半张爱玲还是连纸包一道“紧紧的”抢了回来,吃一客生煎不容易啊!

  
小杨生煎(黄河路店)就在长江公寓隔壁,中午时刻,照例人很多,不过还好,只等了一锅,等的时候也不寂寞,后面的三个女子为排队吵起了相骂!张爱玲听到了要“哀怨”一声了。

  
小杨黄河路店是我看到的最牛的店,有四个生煎平底锅。四个生煎锅,意味着每时每刻都有人排队的。

  
一两生煎,5元,早上牛肉汤,中午就换血汤,5元。端了生煎寻到个位子就落坐,生煎的马相与早上的差不多,味道也与早上的差不多。

  
血汤上面也漂浮着香菜,汤里面是有咖喱的,小店的桌子上是没有鲜辣粉的,若是你看过前面的29篇文章,你当知道我想要说些什么。

  
出门,队伍排得更长了,而且因着排队的人的肤色而变成了国际队伍了,共记有两个白人美美,一个黑人俊俊。

  
到此我也没有描绘出小杨的味道,有句话叫“打死我也不说”。打死我我当然会说,在没有人打我前,我还是怕人拍我的。我不会去评小杨生煎的分数的,那意味着我虽然超40岁了,却还很“青涩”。

  
对于小杨的分数,要么10分,要么不是。若是前者,厚皮汤少派把我拍成肉浆倒算了,若是后者,薄皮汤多派把我拍成了肉皮冻,格我就over了。

  
对于小杨生煎的味道,我只能叫一声:“欧,耶!”

  
0-10分世界名牌 汤多一派

  
到此,小杨生煎为最后一客生煎点上了划时代的句号!

  
我以我嘴吃生煎,吃进去不说,生煎也奈何不了我。说了,至少是真诚以我的嘴,拌之以我真诚的心。孟子曰:“口有同嗜”,有的东西却是“口有异嗜”,比如生煎。

  
我是后60年代生人,对于我来说,那个时代的味道就是王道,我只能写出我对于生煎的味道,而不能写出你对于生煎的味道。能进30客生煎的,在上海都是名气响而人气旺的。打分是以我的嘴打的,你若是想更有趣些的话,不妨也可从最低的分吃起,说不定我嘴里的最低分就是你嘴里的最高分。

  
“我不同意你点评的这客生煎,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这客生煎好与不好的权利”。

  
三十客生煎吃玩了,与其说是吃,不如说是兼带着玩。生命于我有时候就是煎熬,若不在煎熬中崭放一束花朵,生命将无以支撑。若不能用犀利哥的眼神洞穿这个世道,也只能用我的谗嘴排解心中的烦恼。

  
走走上海的弄堂,吹吹昔日的雅风,看看今朝的变迁,想想昨天的回味。人生过往,总有回望,亦有向往。

  
世博会要开了,真乃千年之一回。上海的生煎也将近百年了,百年中,无数人为一客好吃的生煎竟折腰(吃生煎没有腰杆子笔挺吃的)。

  
生煎的味道有时候就是这个城市的味道!

  
后记:三十客生煎的寻访历时半年之久,也算是诚心之旅。喜欢生煎的和喜欢本文的都可与我交流:rvol@163.com 秋叶飞起 2010年3月15日 首发于携程

  





Page: 2 | 1 |

 回复[31]:  科长 (2011-09-05 09:01:20)  
 
  借用村长照片1枚

  
陈村拍于昨天上海街头,看上去很正宗的,底朝天

  

 回复[32]: 文章作者是个无耻汉奸 张三 (2011-09-15 19:38:46)  
 
  第一客生煎 舒蔡记(新闸店) 地址:静安区新闸路1153号(近江宁路)

  
-------------

  
三月份回沪,敌敌畏畏从南京西路沿江宁路走到新闸路寻舒蔡记,花了一个钟头阿么寻着

Page: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