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字体∶
一位清华新闻教授怎用微博传谣

科长 (发表日期:2011-05-26 17:38:46 阅读人次:945 回复数:0)

  一位清华新闻教授怎用微博传谣

  


  
时间:2011年5月25日 08:44

  
近日,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之一的瑞典人马悦然,在一封公开信中声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绝交”…

  


  
马悦然如此气愤,只因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的一条微博。

  


  
至于李希光这条微博的内容,其实是一条“内地作家张一一以60万美元贿赂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的“新闻”。

  


  
而这条并未经过证实的假消息最终激怒了马悦然,他连发了三封公开信,分别写给清华大学校长和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教育参赞。

  


  
这位“微博传谣”的李希光究竟是何许人也?说实话,他的故事很精彩——

  


  
信谣传谣的新闻传播专业博导

  


  
传谣事例之一:诺贝尔奖“行贿门”

  


  
起:中国网站大肆传播假消息

  


  
4月29日左右,一条名为“内地作家张一一以60万美元贿赂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消息见诸网络。内容为“据外媒报道,张以请马悦然将他的三个作品翻译成瑞典文字为名,一次性支付‘翻译定金’60万美元,并承诺对其他的诺奖评委进行公关。……‘翻译门’事件一经曝光之后,西方媒体纷纷发表文章惊呼‘马悦然使诺奖极大蒙羞’,力劝其辞去瑞典皇家文学院院士和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一职,‘以捍卫诺贝尔奖的荣誉和尊严’……”。

  


  
从4月29日开始,这条消息被国内许多网站转载,消息的出处被注明为“中国广播网”或者“欧洲时报网”。消息中,均采用了“据外媒”、“据瑞典媒体”的说法,文中没有任何采访对象。

  


  
承:李希光微博转播后,引发多方关注

  


  
5月16日,李希光在微博中转播了这条“新闻”,并由于其身份和影响力,以及消息的“爆炸程度”,当天,此微博就被转播了近200次。

  


  
李希光在该微博发表后不久,可能是因网友指出其荒谬不合情理之处,也可能是自己觉察出不妥,及早但却不够及时地删掉了。

  


  
转:“受贿人”马悦然愤怒回应,成为公共事件

  


  
接下来的事情,就如同本专题导语中所描述的那样——马悦然愤怒回应,并连发三封公开信。在信中,马悦然这样写到——“像李希光教授这样没有学术良心的学者任命为清华大学的教授兼副院长的事实,可能会影响西方学者对清华大学的看法。”

  


  
(编者注:在此无法确切得知马悦然文中所指的“副院长”是何意思,但坊间均认为李希光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实际上,李希光应已于2009年卸任,不再是“副院长”)

  


  
合:可能是“行贿人”张一一自导自演的炒作

  


  
经过记者与“行贿人”张一一的沟通,以及查看张自己的博客,最终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即便有“60万美元”,根据张一一的说法,那是他找马悦然翻译书稿时产生的费用。(当然,马悦然根本不认识张一一)

  


  
2.“诺贝尔文学奖可以通过行贿得到”,是张一一自己的猜测,“以为都和中国一样”。

  


  
3.“60万美元”并未到马悦然手中,张一一说是被“经办人”给“黑”了。

  


  
当然,给博客起名为“炒作的革命”的张一一自然不会放过媒体聚焦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写了篇《搞臭诺贝尔文学奖 为中国作家报仇雪恨》的文章。在文章中,他这样写到——

  


  
“像瑞典这样一个小国,本没什么厚重历史文化的积累和沉淀,而这样一个不足千万人口的弹丸之国,我不相信他们那18位老弱病残的院士评委们能有多高的文学素养,整体水平更值得怀疑;而且诺贝尔本人就一搞炸药玩儿的,以他这样一暴发户命名的一奖俨然竟成了“世界最高文学奖”了。”

  


  
以上,便是诺贝尔奖“行贿门”的全部事实,简直是张李二人的“一唱一和”。…

  


  
也不都是李希光一个人的错

  


  
据李希光说,他的微博内容“摘自中国广播网”。

  


  
实际上,经过网友粗略统计,“从去年4月至今,该网站发了100多条涉嫌炒作张一一的“新闻”。一个媒体卷入一两次乌龙、炒作,不难,难的是经年累月低俗炒作,乃至作为传播谣言的工具。”

  


  
更离谱的是,在“行贿门”新闻出来后,5月12日左右,该网站还发过报道称“马悦然服用安眠药非正常去世”,消息来源是“武侠作家独孤意”,而这位独孤意正是张一一的亲传弟子。…

  


  
当然,以上事实并不能为李希光开脱,作为新闻专业人士和公共人物,在遇到此类新闻时,竟连来源都不搞清楚就转载,向受众传播,难免被人认为是“没有专业知识也没有学术良心”。

  


  
传谣事例之二:把萨科齐儿子变成卡扎菲儿子

  


  
这也是一条被李希光删除的微博。令人惊讶的是,这位新闻专业出身的博导,竟能把2008年时法国总统的二儿子让·萨科齐与父亲在一起的照片,解读为“萨科奇亲密会见卡扎菲的儿子”…

  


  
天价教授背后的人才引进机制

  


  
人才得到了高薪洋房

  


  
李希光成为了西南政法大学“柔性引进”的人才,据称,“他可以不来西政,但是论文要署西政的名”。

  


  
作为交换,李希光在渝北拿到了一套240平方米左右的花园洋房,“房子相当于三层,下面一层是车库”,李按每平方米1600元的成本价一次性付清。附近的房价在每平方米7000元左右。

  


  
此外,西政也会提供科研经费,“他在我们这里一个月拿1.5万-2万是没有问题的”。 …

  


  
引进方获取了人脉资源

  


  
被“引进”后,李希光自述“几个月里,往返重庆不下10趟”。

  


  
作为西政“世界与中国议程研究院”的首任院长,李希光与他的老朋友,“重庆模式”的提出者,也是此学院的联席院长的崔之元紧张工作了起来。

  


  
在李希光的牵线搭桥下,西政乃至重庆与世界连接了起来——比如,去年校庆庆典期间,“重庆经验与亚洲模式国际研讨会”在西政举行,多位嘉宾感谢西政与李希光对他们的邀请。2010年12月,美国《纽约时报》前总编辑西默·托平到访重庆,其间,托平被聘为西政的客座教授,并与重庆市委主要领导人会面。其实,托平的重庆之旅由李希光一手促成。

  


  
除此之外,李希光还写了一系列文章阐述他的所见所感——《在重庆看到延安精神》、《为什么重庆在全世界都这样引人注目》、《重庆实践丰富了中国模式》…

  


  
如此引进实乃诈骗

  


  
实际上,详解李希光“引进”到西政后的经历,只能说明李希光为西政做的是“人脉贡献”,而非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方面的直接贡献。

  


  
近年来,高校类似的“人才引进”十分活跃,尤其喜欢有显赫学术头衔的人或有广泛人脉的人。一为增加教师队伍中有各类头衔者的数量;二为快速提高学校的论文发表数量;三为在各种评审、评估与社会交往中,通过人脉资源获得社会资源、学术资源。

  


  
从本质上说,人才“假引进”属于诈骗行为。对于大学来说,是为了占有成果、资源,所以,以虚假引进的方式,把引进人才作为自己的师资,欺骗公众。这些人才很难会对学校教育产生积极影响,学校引进他们的目的本就是“攻关评审、搞定课题、大搞关系”。…

  


  
说回到李希光个人,李希光最近获得关注的观点是对重庆“唱红打黑”的称赞,他特别指出“唱红”是“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好的效果。遗憾的是,李希光本人并没有贯彻“唱红”精神,非但没有艰苦朴素,反而有“贪图个人享受”之嫌。…

  


  
对信息的不实转播并非首次

  


  
1、篡改访谈内容

  


  
2002年4月29日,李希光在接受广州电视台采访时,表述了如下内容——“所以我就建议,我们国家的人大立法机构对网上的名誉侵害应该给以严惩。同时我建议人大应该立法禁止任何人匿名在网上发表东西,包括传统媒体,应该提倡用真名,不用笔名发表文章。”

  


  
这番讲话,也被后来的媒体报道公认为“中国互联网实名制”的源头。

  


  
蹊跷的是,这篇至今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文章,却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版本,而两个版本主要不同之处,正在于上述这番话。在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版本中,这番话改成这样了——“人大应该立法禁止匿名在网上散布谎言、制造恐慌和恶意侵害他人的名誉”。当然,这句话同样存在着逻辑错误,在此不再展开讨论。…

  


  
2、出书内容水分多

  


  
作为主要作者,李希光等人所著的《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于1996年出版,该书的引言说“美国媒体怎么妖魔化中国?缘于什么动机?代表了谁的利益?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造成了何种恶果?相信这些都是我们中国读者迫切希望了解而且应该了解的。”

  


  
这类煽动民族主义的书籍,营养有几多,相信大部分读者都有自己的判断。

  


  
但书中不时出现的常识性错误,以及对场景的虚构性描写,都令人不能不惊叹这位“爱国志士”的如椽大笔,究竟是如何舞动的。

  


  
比如美国电影《独立日》讲述美国如何对抗入侵地球的“外星人”,保护人类文明;但在李希光笔下,这部电影的情节是在“美国式的爱国主义象征的背景” 下,“用暴力杀死令人厌恶的外国人”。这不免让人产生疑问,究竟是美国媒体“妖魔化中国”,还是中国学者“妖魔化美国”? …

  


  
再比如,李希光认为,SARS在英文中的本意是“安全可信的社会”,然而其实意是“安全与可靠性学会”,李希光则借此称“非典报道过了头”。其实是他可能没弄明白,“society”还有学会的意思。…

  


  
结语:有关李希光的故事还有很多……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