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转贴
字体∶
姜瑜太给力,要让法律飞

解滨 (发表日期:2011-03-05 09:45:01 阅读人次:2230 回复数:7)

  外交部的姜瑜太给力,要让法律飞

  


  
解滨

  


  
如今这世道,神马都在飞。 姜文让子弹飞,住建部让房价飞,中石油让油价飞,发改委让物价飞,富士康让员工飞,老百姓让眼泪飞。 飞来飞去,还是外交部的姜瑜最会飞:让法律飞。 姜文大哥你不中用了,这姜MM比你给力啊!

  


  
根据来自外交部网站的消息,3月3日 姜瑜在记者会上郑重其事地告诫诸位外国记者: “不要拿法律当挡箭牌”! (http://www.mfa.gov.cn/chn/gxh/tyb/fyrbt/t803799.htm) 此话一出,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五洲。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宪法,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搞了半天统统都白忙乎了。 这一年一度的“两会”我看还开那做啥? 照姜女士的说法,在这个国家里法律算个屁!

  


  
连法律都不能拿来当挡箭牌,那什么才可以? 关系? 官爸爸? 李刚?怪不得当年国家主席刘少奇手拿宪法却无法逃脱含冤而死的命运。 怪不得如今上访人流如潮而法院门口却空空如也。 怪不得每天都有多少民房被强拆而房主却无处伸冤。 怪不得屁民们多年来喝三鹿奶吃地沟油住豆腐渣房也无可奈何。 原来这法律说飞就飞得无影无踪。

  


  
鄙人原以为,法律本来就是文明国家里百信用来抵挡邪恶的挡箭牌,护身符! 有了法律,杀人犯要伏法,抢劫犯要蹲监。 有了法律,警察不可以随便找个借口到我家里翻个底朝天,商家不可以卖给我假酒、假药、假烟,没有医生执照的黄大仙不可以行医。 有了法律,当官的不可以受贿行贿,当百姓的不必惧怕官员的淫威,当兵的不能把枪口对准养活他们的人民。 文革十年动乱,民不聊生,国民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 动乱结束后共产党总结来总结去,终于发现问题之所在 – 缺少民主法治。 当年有一个口号:“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 三十年过去了,这法律飞到哪去了?

  


  
我并没有责怪姜女士口无遮拦,信口开河的意思。人家其实最诚实了,压根就没有说半句假话。在姜的眼里,按法律办事就是拿法律作挡箭牌。无论法律还是规定,都是我党的工具,想咋用就咋用,这才是国情!你们这些破记者算个屁啊。

  


  
这个姜女士的诚实程度和毛太祖有得一比。 毛太祖曾经自诩“和尚打伞,无法无天”,一语道破当年的国情。姜女士劝人“不要拿法律当挡箭牌”。 换了当年的周恩来、乔冠华,绝对不敢如此诚实。 当年毛太祖那段狂言,即便到今天也没人敢把那收编进他的全集、选集中去,只是在野史中流传。 而今姜女士的这句狂言,居然一字不漏地登在外交部的网站上。 依我看这是因为她没有说错半个字,本来党就是这个意思。这不是国情什么才是?

  


  
有人说,姜女士的谈吐把党国花了大把银子在国际社会所宣传的“中国形象”的效果破坏得荡然无存。我觉得我党就是这个本性。 这世界上的政府确实少有不当婊子的。 但不要立牌坊的婊子确实不多。 真实就是美。

  


  
姜女士其实也真会逗。 那场记者招待会上,一开始人家说挨警察打,她就跟人家讲法律。等后面人家真跟他讲法律时,她又说"不要拿法律当挡箭牌"了,等于自己承认自己违法了,所以赶快把法律撇在一边。 俺说她有能耐“让法律飞”就是这个意思。

  


  
那些个老外记者也真傻。 到我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居然对我国政府的办事水平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前我国老百姓常常百思不得其解:为啥玩来玩去总是玩不过政府呢? 后来连傻瓜都看出来了。 原因嘛,很简单: 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 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制;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 你和他讲政治,他和你讲国情; 你和他讲国情,他和你讲接轨; 你和他讲接轨,他和你讲文化; 你和他讲文化,他和你讲孔子; 你和他讲孔子,他和你讲老子;你和他讲老子,他给你装孙子 !

  


  
愿我党远走高飞!

  




 回复[1]:  1513 (2011-03-05 11:38:52)  
 
  中共的法律本来不过是个狗屁玩意儿,刘少奇被批斗时拿出宪法说:“我是国家主席,受法律保护”,引起红卫兵哄笑,这老狗还想用法律做挡箭牌!时过几十年,中共还是老样子。狗改不了吃屎啊!

 回复[2]:  东京博士 (2011-03-05 11:51:12)  
 
  共产就是与法律水火不容的东西,你们这些傻蛋,还在当真了。。。。请看吴法宪回忆录《艰难岁月》中的[十二,断桥事件]描述的片断——

  
——————————————————————————————————

  
彭明治是个军事指挥员,他很注意占领桥梁和渡口,很注意保护桥的完好,这是完全对的。

  
那天,我们从盐城移防到冈门,把盐城让给中原局和总指挥部住。冈门原为二十团驻地,他们往西挪了挪,把冈门让给了我们。从盐城到冈门,一共只有二十多里路,就过了十几二十座桥。快到冈门的时候有一座桥比较长,有三截。我们旅部行动的时候,常把骑兵连和侦察连放在前面。正当骑兵连在这桥上过一半的时候,马把桥踩断了,六`七个战士摔进河里,马也掉进了河里,不会水的人就被淹死了。

  
彭明治闻讯以后非常气愤,立即赶到前面去处理这一问题。他严厉查问桥是怎么断的,是谁在桥上掉下去了。正好这时从河里爬上来一个青年干事,彭明治就问,你为什么把桥踩断了,万一有个情况怎么办?结果不问三七二十一,拨出手枪,“砰`砰`砰”连打三枪,把那个青年打死了。

  
我和朱涤新得知了此事,觉得彭明治这样随便枪毙人不对,就批评彭明治说,骑兵连已经过了那么多,很可能是前面的人把桥踩坏的,恰恰他倒霉,走到这里,一下掉进河里,几乎淹死,结果一上来,你“砰`砰`走”几枪就把人家给打死了,这样做很没有道理。

  
彭明治不敢分辨,只说,他当时脾气上来了,想也没想就开了枪。已经开了枪,怎么办哪?

  
我们说,这样做不对,第一`这不是战场,在战场上你有权力,谁不执行命令就枪毙谁,但现在我们是在移防,不是在打仗。第二`究竟是谁把桥踩坏的,现在弄不清楚,其实我们当时不应该要骑兵走这个桥,应该让他们骑马游泳过去就行了。

  
彭明治一听,也有点后悔了,说:“人已经死了,没有办法了。”我们当时也就原谅了彭明治,但表示,事情还是要上报。朱涤新和我两个人就把这件事情,上报给黄克诚和刘少奇。

  
黄克诚是个群众观点很强的人,刘少奇更是如此。但刘`黄二人考虑到一支队是华中八路军`新四军的主力之一,打仗很得力,彭明治在军事指挥上又很有经验,不便在战争吃紧的时候给予他太重的处分,就指示我们批评一下就算了。这件事就这样了了。

  
这件事情,说明了在水网地区保护桥梁的重要性。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这个青年被枪毙得够冤枉。我只记得他是个山西人,叫什么名字也都忘了。

  

 回复[3]: 上賊船的人啊,你怎样才能跳过这一命运? 夏雨 (2011-03-05 13:42:04)  
 
  马把桥踩坏了,共产党就要杀人。

  
嘿嘿,你就是嘛错也没有,共产党也要杀你,看--邱作会才是十几岁的小鬼,也差点被杀。七十年后还是逃不过一劫!

  
呵呵,上賊船的人啊,你怎样才能跳过这一命运?

  


  
转:第三章红色瑞金(3)

  
舒云探访九一三事件http://blog.sina.com.cn/sy2222196

  
周恩来、叶季壮救了我的命

  
完成这次特殊任务之后,心里非常高兴。但工作一忙,对这事很快就淡忘了,根本没想到一场大祸要降临到我的头上。

  
大约过了一个多月,即一九三四年九月初的时候,第五次“围剿”的形势非常紧张了,红军内部的肃反更加严厉。

  
十月初,红军的长征就要开始了。这时我发现了一个反常的现象,国家保卫局派到总供给部的特派员表情很蹊跷,一直死死地盯着我,甚至我上厕所他也一步不离。我掌握全部红军的实力,现在又知道红军准备退出中央苏区的绝对机密,他们怕我“开小差”给革命造成重大损失。国家政治保卫局已经开过会,决定把我彻底“保密”了(秘密杀害),只要保卫局的死刑命令一到,行刑队来了就动手。当时中央苏区里正是王明路线发展到登峰造极的时候,别说是国家政治保卫局,就是各部队的保卫局也可以杀人。随便杀人是王明路线的罪恶之一,多少人都成了王明路线的冤鬼!

  
有天黄昏,突然冲进来几个人把我绑了起来,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张炎和把邓发签署的要处决我的手令展示了,然后把我绑成处决死刑的样式。我知道要被处决了,连喊冤枉,但没有用。张炎和把我要拉出去行刑的时候,要先向叶季壮打个招呼,可是叶季壮不在,我感到彻底绝望了。但真是凑巧,在押我执行的路上,正好周恩来、邓发、叶季壮三个人骑马迎头而来,叶季壮见此症候大吃一惊,立即问周副主席,周恩来也有些惊愕,但没有说话,只是面向邓发,邓发向周恩来挤挤眼睛(示意是按老规矩办),我则死死地盯着周恩来。周恩来略加思考对邓发说:“他还是个孩子!交给叶季壮带回去吧。”这样又给我松了绑。我跟着叶季壮的马后,一溜烟跑回供给部。

  
回到供给部,叶季壮又给周恩来打电话,他心里有点火,埋怨杀我的人连个招呼都不打。过了一会,周恩来又来了电话,要叶季壮和我立即到他那里去把我的问题谈一谈。到了周副主席那里,看见张炎和也在。我没有进去。只过了一小会儿,叶季壮和张炎和就出来了,周恩来送他们到门口。他看见我反倒没有说话,上前握了握我的手,我睁大眼睛直盯盯地望着周副主席,也不敢说一句话。周恩来决定除了免我一死之外,还要对我加以特别保护,并带着一起走(长征),并交待对曾想处决我的事要绝对保密。

  
在延安的时候,周恩来提起这件事,跟我开玩笑说:“你当时直盯盯的眼睛望着我,给我的印象很深!”真是无独有偶,一九七一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九月二十四日,毛主席决定把我们关起来,在大会堂和总理告别时,总理握着我的手,我双眼也是直盯盯地望着总理,我对总理说:“我相信主席,相信中央,也相信我自己。”总理有些激动说:“好嘛!”此时此刻,不知总理是否想到,近四十年前我那双直盯盯望着他的眼睛。

  
叶季壮一个争辩,周恩来一道命令把我的脑袋保留下来了!让我多活了七十年。周恩来、叶季壮在世的时候,我多次向他们表达谢意,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他们总是说:那是王明路线的罪过,不应该死的人被处死的不知道有多少,你算是侥幸的了。

  
国家保卫局要把我“灭口”的事,最初我只知道大概。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真情。一九三六年二月红军主力过黄河东征到山西去了,而红军总部留在陕北的瓦窑堡。周恩来时任中革军委后方办事处的主任,统一领导指挥陕甘宁边区的党政军工作,重点是抓红军的供应。当时军委总供给部驻在延长的永坪,我是供给部粮秣处长。叶季壮部长派我常驻在红军后方办事处,为了工作方便,我就同周恩来住在一个大院里,当时住在一起的还有李克农、邓发等人。我们几个常常喜欢在周恩来办公的大炕上阅读当时可能得到的报纸,并且在那里聊天。一次,我们无意中谈到了瑞金的生活,李克农问邓发:“长征临出发之前,你为什么要把邱会作抓住要杀掉,难道就因为他多知道了些机密吗?要不是周副主席,阎王那里就多了一个鬼。”邓发面对着我略有羞愧地说:“那件事的起因你都知道,幸好没有造成千古之恨!”周恩来听我们说到这,就插进来为邓发开脱:“离开江西之前,杀了一些不应该杀的人,当时我们都有责任。没有杀了他(邱),是叶季壮坚决不同意,否则要等到杀掉之后才汇报上来,那就晚了。现在大家对乱杀人的事很痛恨,这是我们党一个最为惨痛的教训。”

  

 回复[4]:  dixiadan (2011-03-05 20:38:32)  
 
  从画面上看,姜瑜在回答记者问时。频频喝水,把个记者招待会误以为在家里吃饭,不经意地用手抹了抹嘴,说明简单,语调亢奋。一副泼妇嘴脸。没大度,少教养的丑态都被摄入镜头。被日本媒体频频引用。从心理学来说,反映了他的狡辩不力的焦躁和恐惧,坐立不安的心境。只想赶快收场心态。怕说错话被砍头,又怕一旦变天被后人揪住辫子。

  
那里生人(有点像郎平)?几岁?婚姻状况如何?

 回复[5]:  百科 (2011-03-05 20:36:38)  
 
  http://zh.wikipedia.org/zh/%E5%A7%9C%E7%91%9C

  
姜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姜瑜姜瑜(1964年-),中国职业外交官,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她是中国外交部自1983年建立发言人制度以来的第23位发言人,也是第4位女发言人。

  
工作经历姜瑜出生于北京。1982年,姜瑜考入北京外交学院。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北京外交人员服务中心”,一家专为外国驻华机构提供服务的政府单位。在这里工作近九年之后,1991年姜瑜进入外交部新闻司工作,而她以后的外交工作几乎都在和新闻、外国记者打交道。

  
1992年到1995年间,姜瑜曾被派赴中国驻纽约联合国代表团任职;回国后,她又回到新闻司,并历任新闻司三等秘书、副处长、处长。2000年,专为驻华记者提供相关服务的外国记者新闻中心成立,姜瑜被任命为这家机构的首任主任。2002年,她又被派到外交部驻港公署,担任参赞;三年后,又调任外交部新闻司参赞;2006年初,升任新闻司副司长。2006年6月13日,姜瑜首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身份,出席例常的记者招待会。

  
争议言论

  
"不要拿法律当挡箭牌。... 对于抱有这种动机的人,我想什么法律也保护不了他。" 2011年3月3日,有记者采访违反中国哪项法律的哪个条款时,姜瑜做了上述回答。 

  

 回复[6]:  dixiadan (2011-03-05 20:56:36)  
 
  独身?那炉火多!更年前期。纳得出来。难怪被看到的日本人嗤笑。我都为他难为情。说几句老实话,在银座找个干了几年的中国小姐来担当保证比他更出色(有个日本杂志说有不少中国高官的女儿们现在在那里的俱乐部当陪酒)。经过这一阵,说不定杨老虎要她提前退休了。

 回复[7]: 楼上懂中国国情吗? 四海为家 (2011-03-07 16:54:02)  
 
  》经过这一阵,说不定杨老虎要她提前退休了。

  
我看姜大妈有可能要官运亨通了,那个最会骂人的沙祖康不是当了联合国副秘书长吗?中共外交官不会骂人,不会无理搅三分,还能混吗?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