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读书
字体∶
《《道德经》批判 -- 成为自己成就自己》(3)

weilin (发表日期:2022-05-10 05:03:30 阅读人次:734 回复数:0)

  《《道德经》批判 -- 成为自己成就自己》(3)

  


  
3. 庙堂金龟·专制脊梁

  


  
看不见的手

  


  
老子的政治主张可一语贯之:执政守持无言、无为、无执则“天下无不治矣!”

  
其中最根本的理念、最终极的目的是“使民不争”。百姓不争互不相害、和谐相处天下太平。

  
这个思维逻辑,是从观念上,不搞价值区分开始。

  
社会不搞价值区分,百姓才能不见可欲、民心不乱。

  
所以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必须落实到两个不同的主体:统治者无为,则被统治者便能无不为。

  
公权力坚守执政无为被统治的百姓方能无不可为并非人人都无为。这与市场经济理论似乎不谋而合。政府做那只“看不见的手”曰:无为之手。老子却无知自己的死角在哪?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道德经·第3章)

  


  
尚贤与驯奴

  
尚贤是从观念、权位、名利上宣扬利用“道德”与名利、评出优劣、造出“等差”、分出“贵贱”来美化、奖励、重用社会公权力确定的贤人、代表、先进模范,网罗社会精英,在共同追逐维护的金字塔特权秩序之下,宣扬培养树立“忠君爱国”的榜样。

  
从“尚圣”到“尚贤”,中国人“学习雷锋、五讲四美、八荣八耻、英雄模范、感动中国”千年不断地继承发扬“光荣传统”、与时俱进地塑造承前启后的新奴才、新韭菜并历经两千年演化成了“爱伟大”的民族基因。却无人思考追问:

  
中华贤人都是些什么东西?他们的言行结果体现出什么衡量标准?他们为谁带来了最大利益?他们对百姓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塑造?

  
翻开中华历史、走进神州庙堂,有几个英雄豪杰是为百姓造福祉?在金字塔等差特权压夺之下怎么可能产生造福百姓的贤德之人呢?

  
诸葛孔明是贤人吗他是谁的贤人?他给谁带来了实在的好处和福祉呢?没有他可能就没有刘备的蜀国,中原便能更少战乱,这将挽救多少无辜的生命?

  
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借刘皇叔效忠成就自己“武侯”的“美名”。这个“皇牌家奴”实为追名逐誉过劳死的变态蠢物他与天下百姓的根本利益有什么关系呢?

  
曾国藩是贤人吗他又是谁的贤人?他给谁带来了实在的好处和福祉呢?没有他满清可能提早六十年灭亡中华民族幸运的话可能是走进和融入文明世界的最佳时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权力道德名声营造集结的力量,给人带来最大的暴利。天下的强权都会将“德权名利”捆成桂冠、扎成龙椅、用刀枪做后盾、让爱伟大的变态奴精拥护着好强一起拼命争抢。

  
面对权力金钱美女名声的诱惑,面对无处不在的奴役文化和专制力量的熏陶压迫,面对生死荣辱,承受力有限的肉身之人无论怎么装逼绝大概率逃不出趋炎附势的动物本性。

  
老子虽言之凿凿倡导“不尚贤”可其尚仰“圣人治国”的“治民思维”使得视民为“刍狗”的老子不可避免地,由圣治倒回到人治,最后还是陷落到王治这个贼窝。

  
王天之下一人为尊怎么才能实现“君民和谐”呢当然要用“忠君爱国”这名利双收的“贤梁梦”让百姓追星。因此人治的王天只能依靠尚贤利用“绝对忠诚”的贤能来治民。

  
老子无知自己的“圣王天下”与“不尚贤”在实践中是一对无解的悖论。到了今天中华主流文人任然无知,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民主宪政水火不容。

  
老子不仅无法明白“不尚贤”在王权时代是个悖论老子也无法自知其劝训候王的《道德经》充满了忽悠大众、只会利于强者争胜的悖论,并被两千年的中国历史所证明。

  
在悖论谬论妄想毒害奴化压迫之下的人只能“对着良心说谎”直到彻底变态。

  


  
权力道德化

  
崇尚圣治的中国人在孔儒的“三个大畏”的蒙逼压制下无法明白:基于人格等差的“人治”这种上官专制下民的“治民思维”只可能帮助盗国贼产生极权独裁、警控网管、无官不贪的腐败政治。武力维稳的“一尊专制”与“德治圣治”是永远无解的悖论。

  
将“权力上官”装扮成“道德贤人”来美化权力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愚昧。

  
儒家的“德治”与道家的“圣治”,使“千年圣君”也好、国贼枭雄也好、爆发的草根也好,各个都会高举“仁者无敌”、“拯救天下”的大旗在“打江山坐江山”这公然的兽吼中,在一脉相承、毫无例外、践踏人权的“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华特色专制思想中,并让崇尚热爱权贵的跪族,对着特权金字塔忠诚而自豪地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颂译:不尚贤民不争

  
不尚贤,可使民不争,奸伪不生;

  
不贵难得之货,可使民无意为盗;

  
不挑动百姓贪念,可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通过自身表率,

  
使民虚其心实其腹,厚德若赤子。

  
谐其志,强其骨,健康乐业安居。

  
朴实之风常使民,不奸伪无妄念,

  
无名利可图,奸伪者则无机可乘。

  
人人谨守自然无为,天下无不治。

  


  
治民与民治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从这一句显然可见老子梦想的“无不治”是恒使民无知无欲、不会造反,天下王侯便可高枕无忧。

  
中国人有饭吃就是太平盛世“好日子”。没饭吃就自淫三皇五帝“大救星”。从“治民”到“民治”这不仅是中华思维无法逾越的天障而且是全体中国人自残的“大逆不道”。中华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公民社会的公民自治,不仅绝不相容,而且反道而行!

  
反过来说,中华思维绝无可能让中国人自发地走向文明进步。

  
人类有了民主民治的意识意志和力量之后,才会产生对人权自由公平的思考并让每个人真正站立起来。

  
当一国精英高度统一从思想制度行为习惯,从人的一切方面将国人分成三六九等,这种由上尊统治下卑、权力绝对专制的等差结构所产生的社会压力是对真善美的根本灭绝,它制造出变态的“高尚合理”的“王奴意识”使种族兽化,使上欺害下成为合理的常态。

  
在“三纲”的强压下装逼“五常”人就只能“向良心说谎!”而兽化。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 秋水》

  
庄子深知,有生命的神龟与庙堂,永不相容。

  


  
本章小结

  
权力道德化

  
集道德榜样与国家脊梁为一体的中华贤人,是统治者将“道德化权力”进而将特权秩序道统化,用来洗脑大众、培养先进分子、教化奴才的模具。中华贤人正是装点皇宫的死金龟承载着“尚贤”的“道德历史”与时俱进,到了今天,中国人还会为体制宣扬的模范脊梁而感动歌颂自豪,却无人诘问:中国人,算个人吗?

  
中国人有过一天被视为独立神圣之“人”被平等尊重对待、享有人权自由?

  
中国人有过一天自视为独立神圣之“人”自尊自重、争取自己的人权自由?

  
权力道德化必然是民众奴蚁化。让中华精英永远沦陷在互相厮拼的名利场?

  
权力性恶

  
文明世界视“权力性恶”为公理并对权力持怀疑鄙视、监督制衡而绝不会像中国人数千年沉迷于寻找发现刻意打造“权力的伟大”让人人对权力歌功颂德、俯首称臣。

  
公民觉悟、公民境界、公民责任是对公权力秉持质疑监督、批评遏制的心态这与公权力本身的道德表现是两码事。对权力和权威习惯性、发自内心地“叩头仰尾”让读书人成为记忆活体自豪于能背诵“子曰诗云”。文化精英的堕落才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劫难。

  
将权力道德化用来培养效忠权力的自甘奴是一切专制社会的思想基础。

  
质疑思想

  
感性思维之肤浅低能注定了中华传统知识阶层整体的愚蠢虚伪腐朽低能。而丛林价值观则决定了被扭曲变态的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因低级固化而成为社会变革的围墙。今天的人类虽然已经习惯了要警惕防止遏制公权力作恶,却仍然无知,

  
人类首先要警惕,作恶的思想,往往是最能让愚众“感动”的思想。

  


  
专制与自由

  
目的与路径的自相矛盾;特权利益与大众利益的必然冲突;使被伟大的贤德成了高效的化奴模具和兑换金权荣誉美女的“明星”创造了现代中国的“无官不贪全民溃败”。

  
公权力的性质是“尊从民意”还是“领导人民”

  
决定社会的文化制度,决定其中人的角色品质。

  
决定其中的每一个人,是被专制,还是得自由。

  
被奴化了的种族,才会为“修齐治平”而骄傲。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