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生活
字体∶
找有中国孩子的小学校

人在東京 (发表日期:2009-07-10 14:56:59 阅读人次:4526 回复数:60)

  刚刚开完孩子的家长会,全班就她一个中国孩子,很孤立。也没有朋友,日本人那么的排外,我做妈妈的真想哭啊。在中国,日本的孩子能得到全班同学的帮助,为什么日本人那么不友好呢?

  
很想找一个有中国孩子聚集的小学校,为此搬家也可以,看到孩子在老师面前谨慎的用低的不能再低的声音说话,心都要碎了。

  
这是一个中国母亲的心声,谁能帮帮我。





Page: 2 | 1 |

 回复[31]: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自带板凳 (2009-07-10 17:10:16)  
 
  板凳同学也在向着好的方面进步。

  
(当然,进步的幅度,跟中国在政治方面的进步幅度差不多……)

  


  
我今天没有欺负人,倒是良心发现,想发动大家给老王介绍个老伴儿,你们谁也不搭腔!

  


  
我看你们这些人,对待我们中国人,太漠不关心了!!

  
你们是人吗你们!!

  

 回复[32]:  小小鸟儿 (2009-07-10 17:16:03)  
 
  小木你不能改!改了会像老王一样收到西北风加沙子---讽刺加打击!甚至也会有人说你智商低

 回复[33]:  人在東京 (2009-07-10 17:16:37)  
 
  谢谢各位,在这里我至少知道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相信孩子,给她自信。

  

 回复[34]: 只有同情你了 大汉临离 (2009-07-10 17:18:31)  
 
  〉我没有幸像楼上的能进那么好的学校能对中国孩子那么好

  
--同学们的建议你既然不能接受,除了同情你,毅然回国好像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回复[35]:  小木樨花 (2009-07-10 17:20:31)  
 
  小鸟儿糊涂。

  
我啥时候说我智商高了?智商高的人会见贴就扔转?俗话说打狗要看主人面,说话要看是啥人嘛。

 回复[36]:  小小鸟儿 (2009-07-10 17:24:20)  
 
  相信阿自信拉,这些都很重要,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交流,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同学之间的交流,周围的朋友之间的交流。有了交流,就会知道,原来他是这样想的,她是那样想的,对方也知道你所想,这样就会慢慢亲近起来了

 回复[37]: 哈。楼主真是“谦虚”到家了 挺好 (2009-07-10 17:52:23)  
 
  >我没有幸像楼上的能进那么好的学校能对中国孩子那么好。

  


  
楼主。我住在古老封建意识浓厚得不见顶,狭隘偏见思想根深得不见底....得日本最偏远偏僻的山村里。曾有一个大妈一脸认真地问我∶中国用筷子吗?有汽车吗?听说中国人吃樟螂,是真吗?

  


  
你住在世界最先进发达,我二~三年都去不了一次的世界大都市,还嫌不幸哇?啧啧

 回复[38]:  挺好 (2009-07-10 17:33:26)  
 
  小小鸟儿的话,正是我想进一步具体说的。

  
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家长自信,孩子才能自信起来。其次,家长要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锻炼他的积极,主动和胆量。比如,从小就让他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等。家长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利用一切条件,尽力主动和日本家长们打成一片。。。(切记∶ 尤其幼小时候,家长间日常往来了,孩子们也就往往自然玩到一起了)。具体不扯了。要不成婆婆妈妈拉家常了。

  

 回复[39]:  挺好 (2009-07-10 17:42:49)  
 
  >谢谢各位,在这里我至少知道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相信孩子,给她自信。

  


  


  
然后就是具体行动。如何使上述“相信和坚信孩子”,具体实践,具体形态化,可操作化...(比如交流了,这个了,那个了...)相信你的如此决心,定会有办法,定能让孩子天天充满开心快乐的笑容回家!

 回复[40]:  人在東京 (2009-07-10 18:24:53)  
 
  谢谢挺好,很具体,很细节的告诉了操作方法,看来为了孩子我这个做妈的要改变交友方式。。。

  


  
真心感谢楼上各位,让人觉得中国人也是齐心协力的。

 回复[41]:  小木樨花 (2009-07-10 18:27:34)  
 
  人在东京,日本有句话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意思就是身教重于言传。其实孩子在很多地方会是父母的再版。你对日本和日本人的意识会在很大程度上无形中影响你的孩子。

  
希望你的孩子能快乐起来!

 回复[42]: 推荐给“人在东京”一本书 唐辛子 (2009-07-10 20:08:55)  
 
  《Children Learn What They Live》是美国的家庭教育家Dorothy Law Nolte的写于上世纪50年代的亲子类书籍,1999年被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发行后,受到许多年轻父母的欢迎,并在日本十多次再版依旧长畅不衰。作为与孩子相处的启示录,有日本的年轻妈妈将书中的开场白“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张贴在家中,幼儿园的老师则张贴在办公室内,一本上世纪50年代的书,至今仍给人们这么大的帮助和启示,这实在是个奇迹。为此日本的HNK电视台还曾经通过电视电话对年迈的Dorothy Law Nolte进行过直播采访。

  


  
这本书在日本的译名为“子どもが育つ魔法の言葉”。下面的“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是书的开场白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孩子如果总是被大人贬低,将来的他(她)也会总是贬低别人;

  
尖酸刻薄家庭长大的孩子,也会尖酸刻薄地对待他人;

  
在忐忑不安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将来就会有一颗总是忐忑不安的心;

  
如果老是对孩子说“可怜的孩子”,你就培养了一个自卑的孩子;

  
如果老是将孩子当傻瓜以为他什么也不懂,你就培养了一个毫无主见畏首畏尾的孩子;

  
做父母的若老是羡慕别人,孩子也会跟着老是羡慕别人;

  
孩子若老是受到训斥,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

  
总是得到鼓励,孩子将会成长为一个自信的人;

  
对孩子怀有博大的心,孩子就不会成长为小心眼的人;

  
赞美孩子,孩子就会成长为明快的人;

  
给予孩子爱,孩子也会懂得如何爱他人;

  
肯定孩子,孩子就会懂得热爱自己;

  
重视孩子,孩子就会成为努力的人;

  
教会孩子分享,孩子就会学习关怀与体谅;

  
父母是正直的,孩子就会明白正直的重要;

  
公平地对待孩子,孩子就是成长为有正义感的人;

  
给予孩子亲切与关怀,孩子就会成长为一个温和的人;

  
给予孩子守护的力量,孩子就会成长为坚强的人;

  
在其乐融融的家庭长大,孩子看到的世界就全是美好与善良。

  

 回复[43]:  唐辛子 (2009-07-10 20:15:10)  
 
  看了“挺好”21楼的留言,说得真好!

 回复[44]: 看了lz的话 张三 (2009-07-10 21:39:06)  
 
  “刚刚开完孩子的家长会,全班就她一个中国孩子,很孤立。也没有朋友,日本人那么的排外,我做妈妈的真想哭啊。在中国,日本的孩子能得到全班同学的帮助,为什么日本人那么不友好呢?”

  
“我平时不跟日本人有什么接触。也想问一下,大多数日本人平时没事,乐意跟中国人交往吗?”

  
“但是我自己确实觉得日本大多数人内心对中国人的不友好。”

  
只能说,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真的不容易。

  

 回复[45]: 不明白 张三 (2009-07-10 21:47:33)  
 
  》让人觉得中国人也是齐心协力的。

  
你为什么这么强化民族的差异、而不是共性,不愿意索性把你孩子当做一个日本人呢?在日本出生、在日本生活、进日本幼儿园,日语也应该起码比中文好。即使因为家庭关系,他还不完全是日本人,但起码不能说是中国人了吧。

  
既然在国外生活,请从内心确认理解融合、融入、同化这几个词的意思。别动不动就把自身问题,上升到民族高度。

 回复[46]: 人在东京 雨 (2009-07-10 22:04:38)  
 
  您好

  
我这样想:

  
第一,给孩子的班主任一个电话,约个见面时间。

  
第二,直接把自己的烦恼和疑问告诉班主任,如果可能,教务主任也一起参加谈话。我接触过的一些学校里的老师,对教育和儿童心理都有一定的见解和经验,你的烦恼提出后,他们的智慧可以给你些帮助,也许他们也会因为这次谈话,更留意孩子,给她些发言机会,制造些朋友相处的环境?我的原则是生活里发生了问题不要复杂化,尽量用最简单的直接的方式面对,不知道对您是不是适用。

  
第三,孩子们都有各种各样的性格,并非在日本或在中国所以没有朋友。没有朋友在孩子来说也许很寂寞,不过也许因此更强韧。开朗的孩子是好孩子,内向的孩子也是好孩子。如果孩子自己有些爱好或者特长,加上家庭温暖,一样不会因为没有朋友感到过多的寂寞。

  
不同意张三的话,根据只言片语就高高在上的说话可能是因为您太年轻或者太幸运:)

  
唐辛子的推荐

 回复[47]: 所谓的异己霉 科长 (2009-07-10 22:06:15)  
 
  在日本确实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并不是针对外国人的。

  
通常欺负的是比较XX的人。譬如,这里的许多同学喜欢欺负老王

 回复[48]: 我倒是挺认同45楼 小木樨花 (2009-07-10 23:38:03)  
 
  “我平时不跟日本人有什么接触。也想问一下,大多数日本人平时没事,乐意跟中国人交往吗?”

  
---这明明是自己排日嘛。还说“日本人那么的排外”,自己不接触日本人就认为“为什么日本人那么不友好呢?”

  


  

 回复[49]: 「感觉]真是可怕 风影 (2009-07-10 23:39:54)  
 
  我「感觉]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心态,

  
到那里都是一样。

 回复[50]: 也同意45楼 雨 (2009-07-10 23:44:36)  
 
  打开的时候45楼没出来,只有44楼 过后看到了就没修改

 回复[51]: BS科长 张三 (2009-07-11 00:22:47)  
 
  明明自家带头调戏老王,居然都推到别宁头上!

  
蚀本宁の劣根性!!!

 回复[52]: 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 小草 (2009-07-11 01:58:20)  
 
  别选择逃避。作为母亲,虽然你的理由很强大,但,这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孤独寂寞,哪儿都有。烦恼也总会伴随人一生。

  
坚强一点儿,你看看,你一个帖子出来,这么多人都来关心你,你不会没有朋友的,也不会没有日本人朋友。

  
那,谁写过一句什么诗来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既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普希金

  

 回复[53]: 小草的版本是自己翻译的? 自带板凳 (2009-07-11 13:30:36)  
 
  

 回复[54]:  老赵 (2009-07-11 13:48:47)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a

  
看别人家孩子很容易客观

  
到自己身上大多父母很难客观

  


  
那些东西早晚要接触

  
早些接触我认为很好

  
呵呵

  
别想太多了,长大了也早晚要打别人,和被挨打

  
早些接触比晚了好,父母只能提携一段而已

 回复[55]: 供参考 会長 (2009-07-11 17:49:00)  
 
  上次就有人说过,这种伪命题,哪样说都有理,辨不出结果。居然到现在还有如此多人谈得津津有味,看来人都是些不会反省的动物。

  
回复[45]: yiersan (2009-07-04 21:30:19)

  
估计楼主连什么是“伪问题”都不知道

  
》你如何判断的这是个伪问题?

  
什么是伪问题?

  
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讨论它们会非常热烈,但一定没什么结论的问题就是伪问题。

  
就楼主的“请大家说说转学的利弊”来说,转与不转,并不是对立的,要看具体的情况。转,有利有弊,不转,也是有利有弊(都是废话,所以说是伪问题)。不转,利弊往往并不暴露;转了,暴露出利弊,好坏都得接着(还是废话)。

  


  
》难道大家都是傻瓜就你明白?

  
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衣》一定听过。我并不明白,大家也都不傻。只不过,我说了句实话。而实话总是不那么入耳的……

  
>老婆是一所学校 自带板凳 (2009-07-03 14:45:23)

  
而男人总是想转学。

  
这句话到位。从一个角度证明了这是个伪问题。

  

 回复[56]:  伴我醉 (2009-07-11 15:14:26)  
 
  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家教会,相信耶稣基督。

 回复[57]:  yiersan (2009-07-11 18:49:47)  
 
  会长也有明白的时候呀

  
其实,这次,连问题都算不上,遑论真伪

  
指望着环境来适应自己,无可救药。

 回复[58]:  会長 (2009-07-11 20:20:06)  
 
  什么会长也有明白的时候?什么时候见过会长参与这种无聊的讨论。

 回复[59]:  kalichen (2009-07-12 00:37:44)  
 
  哈哈,又是真伪,伪真。 说玄呢。

  
有人说,难得糊涂,你说,是真是伪?

  
版主的问题提得太好了!

  
在医学上,就有几个现象与此有关联。

  
一是器官移植,受体对外源体有排斥也有依赖。 医生该如何办?

  
一是生物膜。肠道出了问题,老放屁,一般的说是肠道菌和肠道不合谐了。 医生又该如何?

  
123老师等,这些是问题吗?

  

 回复[60]: 没啥。 挺好 (2009-07-14 11:16:07)  
 
  伪问题也是问题。只不过“伪”而已。那又咋了?!

  


  
伪问题也罢,真问题也好,既然都是问题,就需要商谈解决。没准,这世界和生活,此类“伪问题”,远比彼类“真问题”实际存在得多。

  

Page: 2 | 1 |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添加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0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